4.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3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地球的运动”为单元主体的第8课内容。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地球运动的已有知识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及做模拟实验、直观模型演示、画示意图等多种方法对极昼极夜现象进行解释。
通过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因公转中地轴是倾斜的,导致北极圈始终都处于阳光照射中,即便地球自转也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只会出现白昼现象;认识到地球在逆时针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昼夜现象,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产生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地球运动的学习,学生对于地球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极昼极夜现象进行解释,学生对于极昼极夜的认识可能是非常简单、片面的,他们口头表述可能不会那么严谨,但如果运用文字、图示或模拟实验等多种方式来解释极昼极夜就比较容易学了。
三、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能用模拟实验、直观模型演示、画示意图等多种方式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3、知道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4、让学生认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都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
5、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的特点来解释极昼极夜现象。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每组有一个地球仪、手电筒一支、有关极昼极夜现象的视频。
学生准备:涂有不同颜色硬纸板一张(中间挖孔)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你知道的南极、北极1、指出地球仪中的南极和北极?(指名学生说:南极、北极)2、说说你所了解的南极、北极。
(学生自主回答:南极企鹅、北极熊、冰川、极光,教师出示图片,至第五张图片“南极午夜的太阳”时,提问:同学们想想,为什么午夜的南极会有太阳出现?对了,因为南极和北极特有的极昼极夜现象。
今天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奇怪现象,试着做出科学的解释。
极昼极夜的概念极昼和极夜是地球极地地区特有的自然现象。
极昼指的是极地夏季期间,太阳在地平线上方持续24小时以上不落下,整个地区都处于白昼状态;而极夜则是极地冬季期间,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持续24小时以上不升起,整个地区都处于黑夜状态。
极昼和极夜的出现,是由于地球轴倾斜造成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其轴倾斜角度使得极地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长度不同。
在北极圈和南极圈内,夏至和冬至时,太阳的角度和时间造成了极昼和极夜的出现。
在北极圈内,夏至时会出现极昼现象。
这意味着太阳将在地平线上方停留24小时以上,没有明显的夜晚。
因此,在北极圈内的一些地区,夏季期间几乎没有黑夜,整个地区都被阳光照亮,这种现象被称为“白夜”。
这种持续的日照使得北极圈内的植被得到充分的光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活动时间。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一些人会因为缺乏黑暗而无法得到充分的睡眠。
相对的,在冬至时,北极圈内会出现极夜现象。
这意味着太阳将在地平线以下停留24小时以上,整个地区都处于黑夜状态。
在极夜期间,北极地区将变得异常寒冷,日照时间的缺乏也会对植物的生长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过,人们在极夜期间也可以欣赏到美丽壮观的极光,这无疑也是一种独特的美景。
而在南极圈内,情况与北极圈类似,只不过南极圈的季节是相反的。
夏至时南极圈将出现极昼,而冬至时将出现极夜。
南极圈内的极昼和极夜现象虽然与北极圈不同,但其特征和影响基本相同。
总而言之,极昼和极夜是地球极地地区特有的自然现象,它们是由地球轴倾斜造成的,使得极地地区在不同季节经历不同的日照时间长度。
极夜和极昼的出现,为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也使得极地地区的生物和人类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极昼和极夜是地球上独特而宝贵的自然现象,也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探索的重要对象。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运动》单元最后一课。
本单元共有8课,前5课主要研究地球的自转,后3课研究公转和与地球运动相关联的现象:四季和极昼极夜。
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在逆时针自转和公转,自转产生昼夜现象,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产生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地球运动的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对极昼极夜现象进行解释:极昼极夜现象与地球自转、公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因此,前面7课的学习是科学解释极昼极夜现象成因的基础,而本课又是引导学生重新梳理地球运动及其关联现象,形成较完整的思维过程,能科学地解释现象,进行学习情况综合测评的最佳时机。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七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昼夜现象及四季的成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方法(主要是模拟实验、画示意图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极昼极夜的认识来源于观看电视记录片,对于成因的认识是非常粗浅和片面的,也许有学生感觉到了它成因与地球公转、自转、倾斜有关,但很难把三者综合起来考虑进行分析形成科学的解释。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强调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去探究,全面分析它的成因,在模拟实验中强调地轴指向北极星的位置,地球公转同时自转,观察点在南北极的昼夜变化等细节。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过程与方法:用模拟实验、直观演示、示意图等多种方式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但所有的解释都需要证据的支持.2.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的特点来解释极昼极夜现象。
教学难点:运用模拟试验、直观演示、画示意图的方式解释极昼极夜现象。
五、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钱概念,整节课以探究极昼极夜现象形成原因为线索,让学生运用模拟实验、直观演示、画示意图等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最终得到科学、全面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