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极昼和极夜想象的解释
- 格式:ppt
- 大小:12.74 MB
- 文档页数:14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一、极昼、极夜的定义1、极昼又称永昼或午夜太阳,是在地球的极圈范围内,一日之内,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的现象,即昼长等于24小时。
2、极夜又称永夜,是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一日之内,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下的现象,即夜长超过24小时。
北极和南极都有极昼和极夜之分,一年内大致连续六个月是极昼,六个月是极夜。
在一个月的极夜时期里,有15天可见月亮(圆、缺),另外15天见不到月亮。
二、极昼、极夜产生原理极昼与极夜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在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时,还绕着自身的倾斜地轴旋转而造成的。
原来,地球在自转时,地轴与其垂线形成一个23°26'的倾斜角;因而地球在公转时便出现有连续6个月的时间,两极之中总有一极朝着太阳,全是白天;另一个极背向太阳,全是黑夜。
南、北极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
三、极昼、极夜出的的具体时间1、如果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另个一个半球的极地附近就会出现极夜现象。
所以:春分过后,南极附近就会出现极夜,此后极夜范围越来越大;直到夏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南极圈;夏至日过后,南极附近极夜范围逐渐缩小,至秋分日缩至0;秋分过后,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此后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越来越大;直到冬至日达到最大,边界到达北极圈;冬至日过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逐渐缩小,至春分日缩至0。
如此周而复始,其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2、极昼极夜出现的公历时间:每年3月21日到9月23日前后,北极点出现极昼,南极点出现极夜每年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前后,南极点出现极昼,北极点出现极夜每年6月22日前后,北极圈上出现极昼,南极圈上出现极夜每年12月22日前后,南极圈上出现极昼,北极圈上出现极夜。
极昼极夜的概念极昼和极夜是地球极地地区特有的自然现象。
极昼指的是极地夏季期间,太阳在地平线上方持续24小时以上不落下,整个地区都处于白昼状态;而极夜则是极地冬季期间,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持续24小时以上不升起,整个地区都处于黑夜状态。
极昼和极夜的出现,是由于地球轴倾斜造成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其轴倾斜角度使得极地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长度不同。
在北极圈和南极圈内,夏至和冬至时,太阳的角度和时间造成了极昼和极夜的出现。
在北极圈内,夏至时会出现极昼现象。
这意味着太阳将在地平线上方停留24小时以上,没有明显的夜晚。
因此,在北极圈内的一些地区,夏季期间几乎没有黑夜,整个地区都被阳光照亮,这种现象被称为“白夜”。
这种持续的日照使得北极圈内的植被得到充分的光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活动时间。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一些人会因为缺乏黑暗而无法得到充分的睡眠。
相对的,在冬至时,北极圈内会出现极夜现象。
这意味着太阳将在地平线以下停留24小时以上,整个地区都处于黑夜状态。
在极夜期间,北极地区将变得异常寒冷,日照时间的缺乏也会对植物的生长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过,人们在极夜期间也可以欣赏到美丽壮观的极光,这无疑也是一种独特的美景。
而在南极圈内,情况与北极圈类似,只不过南极圈的季节是相反的。
夏至时南极圈将出现极昼,而冬至时将出现极夜。
南极圈内的极昼和极夜现象虽然与北极圈不同,但其特征和影响基本相同。
总而言之,极昼和极夜是地球极地地区特有的自然现象,它们是由地球轴倾斜造成的,使得极地地区在不同季节经历不同的日照时间长度。
极夜和极昼的出现,为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也使得极地地区的生物和人类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极昼和极夜是地球上独特而宝贵的自然现象,也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探索的重要对象。
极昼与极夜的解释极昼与极夜是极地地区特有的天气现象,它们发生在极地圈内,包括北极圈和南极圈。
在这些区域内,极昼指的是连续24小时太阳永不落山,而极夜则指的是连续24小时太阳永不升起。
这两种现象的出现与地球自转轴倾斜有关。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地球自转和地轴倾斜的基本概念。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身的轴心旋转一周的运动。
地轴倾斜则是指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其公转平面不垂直的倾斜角度。
地球的自转轴与其公转轨道之间的夹角为23.5度。
这一轴倾斜是由于地球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力学作用而产生的。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地轴倾斜,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不同地区的太阳照射角度和日照时间会产生差异。
在极地圈内,太阳永不落山或永不升起的原因就是由于地轴倾斜导致极地圈处于持续的极昼或极夜状态。
在极昼期间,太阳在地平线上循环运动,始终保持高于地平线,因此整个地区一直处于明亮的状态。
极昼通常持续几个月,具体的持续时间取决于所处的纬度。
在北极圈,极昼通常从3月或4月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或10月。
而在南极圈,极昼则从9月或10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的3月或4月。
在极夜期间,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永远不会升起,因此整个地区处于黑暗的状态。
同样,极夜的持续时间也取决于所处的纬度。
在北极圈,极夜一般从9月或10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的3月或4月。
而在南极圈,极夜则从3月或4月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或10月。
极昼和极夜的现象不仅在极地圈内发生,也会在接近极地圈的地区出现。
在这些地区,极昼和极夜的持续时间会有所缩短。
例如,位于北极圈以南的地区可能会在夏季经历一段持续数周或数月的极昼,而在冬季则会有相似的极夜经历。
这种现象逐渐减弱,当纬度升高并趋近于极地圈时,极昼和极夜的持续时间会变得更长。
极昼和极夜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在极昼期间,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并获得充足的阳光能量,促进生长和繁殖。
此时,极地地区的动物也会活跃起来,繁殖季节也会到来。
而在极夜期间,植物无法获得充足的阳光,因此它们会进入休眠状态。
高中地理(极昼、极夜、太阳高度角、太阳辐射)考点详解•1、极昼、极夜极昼/极夜,指的是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黑夜。
极昼极夜的出现,与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运动有关,具体的规律如下: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时间恰好相反,以北半球为例:①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并逐渐扩大到北极圈;②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极圈的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到北极点;③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并逐渐扩大到北极圈;④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北极圈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到北极点。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VS极昼极夜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当地时间12:00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下图中的α)。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观察者的纬度有关,计算公式如下:α= 90°- | β- γ|其中α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其中β-γ表示的是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遵循“同减异加”的规律,即当观察者与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半球时,用减法;当位于不同半球时,用加法。
例如位于同一半球:40°N-20°′N=20°;位于不同半球:40°N-20°S=40°+20°=60°。
图2 正午太阳高度角示意图例题图3 例题答案:B、A精讲精析:(1)分析M地的日期。
①图中的横坐标表示一年中的日期,纵坐标表示纬度(北半球),曲线和数字表示太阳辐射的大小;②从图中可以看出,从左侧边缘到M点,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太阳辐射都在增加,23°26′N处从小于30增加到大于40,66°34′N处从0增加到大于40;从M点到右侧边缘,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太阳辐射不断减小;③因此,当处于M日期时,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太阳辐射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因此M点位于夏至附近。
冬至与天文现象极昼极夜的现象与解释冬至是中国传统的节气之一,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与此同时,我们还会遇到另一个有趣的天文现象,即极昼极夜现象。
本文将探讨冬至和极昼极夜现象的原因及解释。
一、冬至的定义和原因冬至,即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半球的最南位置。
在这一天,南半球的阳光直射点达到最南,北半球则是阳光直射点达到最北,即北半球的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这是由地球公转轨道和自转轴倾斜引起的。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约为23.5度,这是地球倾斜的原因之一。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自转轴始终保持相对不变的方向,但由于倾斜关系,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的角度会有所变化。
当北半球的自转轴倾向太阳时,北半球将会迎来夏至,而南半球则是冬至。
二、极昼与极夜的解释极昼和极夜是地球极地地区特有的现象。
在北极圈和南极圈以内的地区,一年中的某段时间内,太阳在地平线上不断升起和下降,几乎不会消失或升起。
如果太阳整天都在地平线以下,我们将会经历极夜;而太阳整天都在地平线以上,则会出现极昼。
极昼和极夜的出现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倾斜所引起的。
当北半球的自转轴倾向太阳时,南半球将会出现极夜,极地地区将会连续几个月处于黑暗中;同时,北极圈则会经历极昼,太阳将整天都在地平线以上,没有黑夜。
而当北半球的自转轴倾斜角度从夏至开始逐渐减小,到达冬至时,南半球的极昼将转变为极夜,北半球的极夜将转变为极昼。
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理影响极昼极夜现象对地理环境和生物活动都有影响。
在极昼出现的地区,白天持续时间长,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具有积极影响;而夜晚的温度较低,对生物的休息和适应环境有利。
相反,在极夜地区,黑暗的环境对生物的生长和活动造成不便,但同时也有利于一些极地动物生存,它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寒冷环境。
此外,极昼极夜现象对人类生活和习惯有一定影响。
位于北极圈和南极圈附近的国家或地区,会出现长时间的日夜变化,这对当地居民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带来一定的挑战,需要他们做出相应的调整。
龙源期刊网
极昼、极夜和极光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2012年第30期
所谓极昼,就是太阳永不落,天空总是亮的,这种现象也叫白夜;所谓极夜,就是与极昼相反,太阳总不出来,天空总是黑的。
极昼与极夜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在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时,还绕着自身的倾斜地轴旋转而造成的。
原来,地球在自转时,地轴与其垂线形成一个约23.5°的倾斜角,因而地球在公转时便出现有6个月时间两极之中总有一极朝着太阳,全是白天;另一个极背向太阳,全是黑夜。
南、北极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
地理中的极昼极夜是什么意思
地理中的极昼极夜是什么意思
极昼极夜,地球两极地区的自然现象,所谓极昼,就是太阳永不落,天空总是亮的,这种现象也叫白夜;所谓极夜,就是与极昼相反,太阳总不出来,天空总是黑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中的极昼极夜是什么意思,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什么是极昼极夜
极昼极夜,地球两极地区的自然现象,所谓极昼,就是太阳永不落,天空总是亮的,这种现象也叫白夜;所谓极夜,就是与极昼相反,太阳总不出来,天空总是黑的。
在南极洲的高纬度地区,那里没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律,没有一天24小时的昼夜更替。
极昼和极夜是极圈内特有的自然现象。
发生在北极圈北纬66度34分以内和南极圈南纬66度34分以内。
2、极昼极夜产生的原因
极昼与极夜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在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公转时,还绕着自身的倾斜地轴旋转而造成的。
地球在自转时,地轴与其垂线形成一个约23.5°的倾斜角,因而地球在公转时便出现有6个月时间两极之中总有一极朝着太阳,全是白天;另一个极背向太阳,全是黑夜。
3、极昼极夜发生的地点
极昼极夜的自然现象出现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就是地球北极圈北纬66度34分以内和南极圈南纬66度34分以内。
所谓的极昼,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日照时间,太阳不会落下;而极夜是二十四小时都是黑夜,没有白天和太阳。
在这些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的生活规律不适用。
冬至与天文现象极昼极夜的现象与解释冬至是每年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是北半球的冬季开始的一天。
同时,冬至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和冬至相关的还有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极昼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太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24小时以上都出现在地平线上;极夜则指太阳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在一段时间内都不出现在地平线上。
以下将详细介绍冬至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一、冬至冬至是指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的日子,这时太阳的南纬达到最南,北半球接收到的阳光最少。
冬至时,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短,晚上时间最长。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原因,当南回归线上的太阳高度最低时,北半球距离太阳最远,所以阳光照射到北半球的面积最小,导致白天时间减少,黑夜时间增长。
二、极昼极昼是指在极圈内的地区,太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24小时以上都出现在地平线上,不断散发光和热。
北极圈和南极圈是极昼现象最为明显的地方。
当北半球的夏至到来时,北极圈内的地区将经历几周的极昼,这意味着太阳将在一整天内都处于地平线上,几乎整个夜间都有充足的天光。
三、极夜极夜是指在极圈内的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太阳都不出现在地平线上,整天都是黑暗的状态。
北极圈和南极圈是最常见的极夜现象出现地。
当北半球的冬至到来时,北极圈内的地区将经历几周的极夜,这意味着太阳将始终在地平线下,完全看不到阳光。
四、现象解释冬至、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出现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性所决定的。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倾斜是冬至和极昼极夜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的直射点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球某些地区的光照时间发生改变。
在冬至时,地球自转轴使北半球的北极离太阳最远,导致北半球的白天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
而在夏至时,北半球的北极离太阳最近,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
极昼和极夜现象则是由于地球的倾斜角度,使得极圈内的地区在某段时间内持续接收到或完全没有太阳光照。
冬至与天文现象极昼极夜的现象与解释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刻。
同时,极昼和极夜是北极圈和南极圈两极地区特有的现象。
这些天文现象与地球的自转轨道倾斜以及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
以下将对冬至和极昼极夜的现象进行详细解释。
一、冬至的现象与解释冬至是指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即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这一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倾斜所引起的。
地球自转轨道倾斜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相对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
倾斜的角度约为23.5度。
当地球某一时刻位于南回归线上时,南半球将迎来夏至,阳光直射区域位于南半球,这时南半球的白天最长,黑夜最短。
而北半球则迎来冬至,阳光直射区域位于北半球以南,这时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二、极昼与极夜的现象与解释极昼和极夜是北极圈和南极圈两极地区特有的现象。
当地球特定地区位于极圈内时,这些地区在某个时期内会出现连续的白昼或黑夜。
极昼的现象出现在北极圈夏季,此时太阳始终位于地平线以上,不下山,地区长时间处于白天状态,没有黑夜的来临。
极夜的现象出现在北极圈冬季,此时太阳始终位于地平线以下,不升起,地区长时间处于黑夜状态,没有白昼的出现。
这些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北极圈和南极圈靠近地球的两个极点,地球轨道倾斜导致当地在某些季节中无法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使得极圈地区的白昼或黑夜时间持续较长。
三、现象的影响与意义冬至、极昼和极夜的现象不仅仅只是一种天文奇观,它们对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界也有一定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冬至的到来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随着白天时间的变短和黑夜时间的增长,气温逐渐下降,人们需要增加御寒措施,如添衣保暖、进食温补食物等。
其次,极昼和极夜的现象在极圈地区的生活和生态系统中产生显著的影响。
在极昼期间,极地动物可以更充分地获取能量,繁衍生息;而在极夜期间,极地动物则面临食物短缺和生存困难,适应性生物将采取冬眠等方式度过严寒季节。
此外,这些现象也为人们提供了观赏和研究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