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区及黄渤海域海雾预报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31.49 KB
- 文档页数:3
海雾的监测方案1. 简介海雾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气象现象,对于航运、交通和能见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有效地监测海雾的发生和演变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海雾监测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套海雾的监测方案。
2. 监测方法在监测海雾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2.1 人工观测人工观测是最早被采用的一种监测方法。
通过专业的气象观测员,使用指定的观测工具和设备,对海雾现象进行实地观测和记录。
观测内容主要包括海雾的形态、密度、高度、持续时间等。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准确的实时观测数据,但面临着观测范围有限、观测人员受限制等问题。
2.2 遥感监测遥感监测是一种利用航空器或卫星等遥感设备对海雾进行观测的方法。
通过获取海雾的热辐射和光学特征,进而确定海雾的位置、范围和强度等信息。
遥感监测具有观测范围广、观测精度高的优点,但对设备和数据处理要求较高。
2.3 气象传感器监测气象传感器监测是一种基于物理原理和传感技术的监测方法。
通过在特定位置安装气象传感器,利用其测量的气象参数数据,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结合气象学模型,推测海雾的发生和演变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自动化监测,并能够提供连续的监测数据,但对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
3. 数据处理和分析为了更好地利用监测的海雾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3.1 数据预处理海雾监测数据经常伴随着噪声和异常值。
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异常值、进行插补处理等,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2 数据分析方法常用的海雾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分析等。
通过对海雾数据进行统计描述、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可以揭示海雾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3.3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图像等形式展示出来,以更直观地理解海雾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有Matplotlib、Plotly等,可以生成直方图、散点图、热力图等图形。
渤海中西部近海与沿岸海雾的特征分析郑怡;李冉;史得道;王亚男;孙蜜娜【摘要】利用2004-2012年渤海湾埕北油田A平台的气象水文观测资料以及塘沽、秦皇岛、兴城和龙口4个环渤海沿岸观测站的常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渤海中西部海雾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归纳了天气系统模型,并给出了相关气象要素的定量化指标.结果表明:渤海海雾年际变化明显,其中2005年出现频次最少,2007年最多,不同海区海雾月际变化特征有所差异,但都存在冬季高发期,且海雾高发期受到温度空间分布的影响,08时海雾出现频次最多,其日变化特征受太阳辐射和海陆差异影响;依据高低空环流形势和地面主要影响系统,将渤海海雾发生时的天气形势分为均压场型,倒槽冷锋型,低压场型和高压场型4种并分别给出概念模型,各海区均压场型出现概率最高,渤海湾和莱州湾海区倒槽冷锋型次之,辽东湾海区低压场型占比第二;渤海海雾在海气温差正负时皆可出现且差值多在2℃以内,总体盛行风向特征不显著,这些特征与黄海海雾预报差异较大;此外,沿岸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近海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风速在0-3级之间,低层大气存在逆温层时,有利于渤海海雾的生成和发展.【期刊名称】《海洋预报》【年(卷),期】2016(033)006【总页数】7页(P74-80)【关键词】渤海中西部;海雾;统计特征;天气系统模型【作者】郑怡;李冉;史得道;王亚男;孙蜜娜【作者单位】山东省气象台,山东济南250000;中国气象局,北京100081;天津市气象台,天津300074;天津市气象台,天津300074;天津市气象台,天津30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2.2海雾是指受海洋的影响发生在海上或沿海地区低层大气中的凝结现象,是悬浮在大气边界层内大量水滴或冰晶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天气现象[1]。
其发生严重危害近海港口作业、电力输送和海上交通运输等,尤其给船舶航行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渤海大雾预报方法研究赵玉洁姜皓严(天津市东丼区气象局天津300456)摘要:文章主要研究卫星资料幵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反演雾区的方法,分析海雾的影响范围、时间、强度等;采用天气学方法分析建立渤海海雾的预报模型,将渤海大雾分为6类海雾型,为渤海海雾预报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关键词:渤海海雾天气学概念模型0 引言海雾是海上及沿海地区灾害性天气之一,它会使海上及沿海地区水平及垂直能见度降低,影响海、陆、空交通的安全。
海雾是指受海洋的影响发生在海上或沿海地区低层大气凝结的现象,是悬浮在大气边界层内大量水滴或冰晶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1]。
近年来,海雾的研究进展很快,雾的研究和预报也取得了显著效果。
张红岩等对春季黄海海雾的年际变化研究发现,黄海处在气压正距平中心的后部及负距平中心的前部,盛行风以南到东南东风向为主,对流层中低层暖湿气流相继输送至黄海冷海域,经常导致黄海春季海雾发生。
崔晶等对威海市沿海海雾进行了气候统计及天气分析,主要研究了春夏季的海雾。
邬正明曾利用船舶航海日志和地面天气图统计发现,渤海海雾日主要集中在3~7月份,尤以7月份为多,8月份顿少,9~11月份为贫雾季节。
吴晓京等利用20a 卫星遥感资料对黄、渤海海雾分布的季节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黄、渤海海域存在冬季海雾多发时段。
曲平等利用埕北油田A平台数据对渤海湾海雾统计分析,发现A平台雾日数在春、夏和秋季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冬季受陆地影响较大,平流蒸发雾多于平流冷却雾,且在平流冷却雾中海面蒸发作用仍存在。
但是,国内外利用卫星资料对渤海海域海雾的研究还不多,对于渤海海域海雾发生的天气特征以及生消机理没有系统的阐述。
1 研发利用卫星资料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反收稿日期:2018-11-28作者简介:赵玉洁(1970- ),女,天津市人,高级工程师,现仍事天气预报技术研究及服务工作。
演雾区的方法卫星云图和资料是海雾分析预报方法中最有发展前途的工具之一,特别适用于站点稀少,来往船只也少的高纬洋面,因此国内外正广泛进行着这方面的探索。
大连市旅顺口区海雾气候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作者:卞若玢杨波赵世昌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2期摘要通过整理旅顺气象观测站20年(1991—2010年)所记录的雾日资料,并对其特征加以统计和分析,揭示了海雾生成规律和形成机制,旨在对提高气象部门海雾预报的准确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海雾;气候特征;形成机制;分类;成因;辽宁大连;旅顺口区中图分类号 P4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211-02Abstract The fog datas of Lvshunkou Meteorological Station from 1991 to 2010 were compiled,and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formation regulation and mechanism were reveal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forecast of sea fog of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Key words sea fog;climatic characteristics;formation mechanism;classification;cause;Dalian Liaoning;Lvshunkou District海雾是海上和沿海地区的一种危险性天气,它对农业、航空以及海运、海洋工程、渔业生产等海上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
沿岸及海区海雾预报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相关行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旅顺口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
三面被渤海、渤海海峡、黄海北部环绕,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旅顺口区兼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和大陆性气候特征,容易受到海雾的影响。
因此,提高大雾监测水平,准确预报大雾生成和消减时段,已越来越引起气象部门预报人员的高度重视。
大连地区渤海湾的潮汐表
大连潮汐表(图表显示为农历,记得换算为阳历哟)
注:
1、黄海海域包括大连市内周边海域(滨海路沿线,旅顺南路沿线、金石滩沿线、大连湾周边)
2、渤海海域主要是旅顺北路沿线(大黑石、棋盘磨、夏家河子等)
3、一天24小时两次高潮间隔时间为12小时,两次枯潮间隔时间同样为12小时。
4、涨潮过程和退潮过程所用时间基本相同(6小时12分),两天之间的潮汐间隔时间一般拖后48分钟。
5、因为潮汐是月球引力作用的结果,遵循固定的循环周期,所以潮汐时间不会随着年份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一张潮汐表年年通用,无需更新。
6、潮汐循环周期为15天,因此,初一和十六潮汐时间相同,以此类推。
7、潮汐有活汛、死汛之别。
活汛是指潮汐落差变化大,水流通畅。
此时鱼比较活跃,容易上钩。
8、死讯是指潮汐落差变化较小,水流相对不畅。
此时鱼不太活跃,不容易上钩。
一般情况下大潮都是活汛;小潮都是死汛;中潮既有活汛,也有死汛。
GOES9云图在黄海海雾区域识别中的应用于海鹏;田付友【摘要】海洋雾霾天气由于其特殊的发生环境,很难用常规站网方法来监测和预报.本文尝试在MM5模式下,用GOES9卫星的可见光云图和地面探空站资料,对2005年3月9日黄海区域的一次海雾进行研究.首先判定海雾类型,通过对云图的处理和多幅多次不同时刻可见光云图和地面能见度观测值的比较,确定雾区对应的可见光反照率为0.13,然后将此值应用到黄海2005年5月31日的海雾过程中去.结果证明:可见光云图上确定的雾区与沿海地面站实际能见度观测能很好的吻合起来.【期刊名称】《海洋预报》【年(卷),期】2010(027)003【总页数】7页(P23-29)【关键词】海雾区域;GOES9卫星云图;反照率;天气形势【作者】于海鹏;田付友【作者单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2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也是一种灾害天气。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雾害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海洋大雾使海洋渔牧业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引起海上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监测和研究海雾的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常规的监测方法受到观测站点的分布以及时间的限制,尤其是在广袤的海洋上,只有极少数甚至没有地面观测站。
鉴于卫星具有覆盖范围广、客观真实性高、信息源可靠且成本低、连续性强等优点,因此使用卫星联合常规观测站监测海洋雾区,更有其他常规监测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优势。
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卫星遥感监测雾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1]。
Eyre等[2]应用NOAA/AVHRR资料对夜间雾的识别进行了尝试。
Bendix[3]利用NOAA/AVHRR资料提出了几种雾监测和定位的方法。
我国开展海雾形成机制的研究相对较早,王彬华[4]详细论述了中国近临海域海雾的分布特征和变化、海雾形成的海洋和大气环境。
此后有很多专家学者开展了这方面的分析研究[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