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1(教师)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6
一、一条线索线索是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能把文中的多个材料连缀成一个有机体,如同文章的纲,握住了这条纲就便于理顺文章的主题。
文章的线索可以是人物线索、时间线索、地点线索、事件线索、物件线索、感情线索。
复杂的记叙文常有明暗两条线索。
●如何找线索?●把握住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注意文章的标题;●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或事物;●从结构层次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安排结构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二、两种描写方法按描写内容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按描写方法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对人对事对物直接进行描绘;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不直接描绘,而是从另一个角度间接描绘人事物。
三、三种记叙顺序●顺叙:按时间顺序来记叙事情;●倒叙:把事情的结果放在开头写,再按时间顺序来写;●插叙:先按时间顺序写,在中间为了文章的需要插入一段另一个时间发生的事情;(补叙:在文章结尾进行补充说明。
)三、三种人称●三种人称:●第一人称:“我”,作用是更真实生动,更具体形象;●第二人称:“你”,作用是更亲近,更容易表达思想感情;●第三人称:“他”,作用是更理智清晰,不受限制,可以加以议论。
四、四大体裁四大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散文: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是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为写作手段,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具有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特点。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老师!老师!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
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
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
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
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
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
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
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
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
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
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
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
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品味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一、人物形象刻画1.正面描写(1)直接描写:即描写主人公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这样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的性格特征。
(2)细节描写:即抓住人物细微而又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
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如《故乡》中“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就是抓住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外貌进行生动细致地描绘,鲜明地刻画出杨二嫂俗不可耐的形象;“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把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中的一个“塞”字是对杨二嫂的动作进行的生动细致的描绘,把杨二嫂爱占小便宜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2.侧面描写(1)描写周围人物:衬托主人公……形象。
(2)描写环境、场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思想)或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故事的展开做铺垫(埋伏笔)。
二、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达方式及作用(1)记叙:交代背景,为下文做铺垫。
(①顺叙:使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②倒叙:使情节曲折,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内容对比鲜明,突出中心。
③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文章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2)描写: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人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①人物描写:展示……人物……特征。
②景物(自然环境)描写:交待时令、地点,营造……氛围;烘托人物……情感;为下文……做铺垫。
③社会环境描写:交待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社会现实。
)(3)抒情: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表达观点,引发读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
(4)说明:详细、准确地介绍事物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5)议论:揭示主旨、画龙点睛、深化(升华)主题。
中考现代文我的老师的阅读答案有关中考现代文我的老师的阅读答案篇一:《我的老师》阅读答案我最喜爱教英语的王老师,因为她最能理解我们的心情。
记得五年级时有个转学来的陈晖同学,他对学英语毫无兴趣,很怕上英语课,连英语 26个字母都写不出。
王老师很理解他的心情和学英语的难处,就着重辅导陈晖,并用一些形象的图片、例子来增强陈晖对单词和语法的记忆。
每当陈晖掌握一种语法或一个单词,甚至一个字母,王老师就会当众表扬他。
陈晖学英语的积极性高了。
王老师不但理解我们,还善于引导我们。
那是一次自习课上,她拿着试卷给我们评讲。
正当讲得起劲的时候,忽然,从操场上传来“嗡嗡嗡”的马达声。
怎么回事?同学们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向外观看。
原来,是自然老师在做牵引飞机试航。
同学们希望去阳台看一看。
顿时,教室里轻轻骚动起来。
王老师见我们不在认真听讲,她先是一愣,露出疑惑的神情。
当王老师转头看到自然老师在做模型飞机试航,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才恍然大悟。
她果断地一挥手说:“到外面去看看吧!”同学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回到教室,同学们一时还安静不下来。
王老师就微笑着开了口:“你们很喜欢飞机吧。
可要知道现在国外航天事业比我国强得多,这就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外语是学习研究国外先进技术的必要工具??”这时,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大家又继续认真地听王老师评讲试卷。
这样的老师怎不叫人喜欢呢?1.联系上下文,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才恍然大悟。
” “期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恍然大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与“____”分别从文中第4、5自然段中画出一句老师善于理解我们的句子和一句老师善于引导我们的句子。
3.文章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事例来描写“我”喜欢的王老师,这两个事例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连接起来的。
全国中考记叙文阅读精选【教师版】一、【2018年中考四川巴中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是一盏灯崔立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
”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
”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连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儿子害怕了。
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着见了点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于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跟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
儿子说:“爸,你怎么了?”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
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踩。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
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
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
中考语文轮专题复习素养练习《记叙文阅读》教师版 (一)中考语文轮专题复习素养练习《记叙文阅读》教师版随着中考的逐渐临近,很多初三学生为了备考而开始进行轮专题复习。
而在“中考语文”这一大类中,记叙文阅读也是备考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这时,我们教师就需要思考如何安排素养练习,帮助学生提高中考记叙文阅读的成绩。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和总结。
一、了解中考试卷对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要有深刻的理解和了解,中考试卷对于记叙文阅读所要求的内容和技能,以较为精确的指导我校学科教学。
因此,在考前,我们可以将过去几年的中考试卷进行分类分析,总结记叙文阅读题目的类型、考查要点等内容。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素养练习,让学生的阅读技巧更加精湛。
二、编排精准、多元化的练习题目在练习评测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基础和特长,针对性地编排练习题目,既不可轻视常规题目,又要注重合理添加一些开放性和创新性的解题题干。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选择一些长段、长篇、复杂、抽象的文章,多样性地编写题干,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提高了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对于考试题目的应对能力也大有裨益。
三、建立互动式的教学氛围针对学生阅读理解和解题能力的不同,我们教师需要在素养练习时进行针对性指导。
鼓励学生在练习的同时,多互动、多讨论、多交流,帮助他们理解文章、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解题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创意教学方法,比如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将真正学习到的内容,转化为日后解决生活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总之,中考语文轮专题复习素养练习《记叙文阅读》教师版应该侧重于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规范解题,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针对每一道题目,我们要考虑其增进学生阅读技巧的作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给予适当的考验。
通过高质量的素养练习的实施,我相信这将会提高学生在记叙文阅读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而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
2021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现代文阅读——记叙文0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江南的花赵丽宏很多年前,我客居在太湖畔的一个小村庄,春天降临大地时,我常常一个人踯躅在田野中,茫无目标地走向远方。
我记得河岸和小路两边的那些野花,它们犹如散落在青草中的珍珠,闪烁着晶莹的亮光。
这都是一些很小的花,大的不过指甲那么一点,小的就像绿豆米粒。
它们的色彩也很普通,没有大红大紫的彩色,不是几点雪白,就是几簇淡黄,再不,就是几星细微的雪青。
这些野花,我几乎都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也记不清它们的形状,但它们一路清新着我的视线,愉悦着我的心情,使我被一阵又一阵莫名的清香包围着。
这样的景象,使我想起古人的诗句:“一路野花开似雪,但闻香气不知名。
”写这两句诗的是清代诗人吴嵩梁,我想,当年,他一定也有过和我一样的经历,独自一人在江南的田野里踏青,流连忘返,惊异于路边无名野花的烂漫和清新。
在我的记忆中,给人美感最多的江南之花,是两种最普通最常见的花:油菜花和芦花。
油菜花在春天开花。
那是一些骨朵极小的金黄色小花,花瓣犹如婴儿的指甲般大小,如果一朵两朵地看,它们是花世界中毫不起眼的小可怜。
然而没有人会记得它们一朵两朵的形状,在世人的眼里,它们是一个气势浩然的盛大家族,这些小花,不开则已,若开,便是轰轰烈烈的一大片,就像从地下冒出的金色湖泊,波澜起伏,辉映天地。
在我的印象里,在自然界中,没有哪一片色彩比盛开的油菜花更辉煌,更耀眼。
如果是在阴郁的时刻,面对着一大片盛开的油菜花,就像面对着耀眼夺目的阳光,你的心情会豁然开朗。
油菜花的香气也很特别,这是一种浓烈的清香,像是刚开坛的酒,说这香气醉人,一点也不夸张。
油菜花,用它们旺盛的气势和明亮的色泽向人们展示着灿烂的生命之光。
芦花在很多人心目中不算什么花。
当秋风呼啸,黄叶飘零,江南的大地开始弥漫萧瑟之气时,芦花悄悄地开了。
它们曾经是河岸或者湖畔的野草,没有人播种栽培,它们却长得葳蕤旺盛,铺展成生机勃勃的青纱帐,没有人会把它们和娇嫩的花连在一起。
初中记叙文阅读“老师”多么熟悉的字眼,可其中却包含着多么深刻的含义。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不辞辛苦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多少人把老师比作春蚕和蜡烛,这个比喻并不过分,我们的老师真的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老师您对我的帮助没齿难忘。
那一次,我拿到我的试卷时,看着鲜红的分数,热泪满眶,我忍着。
同桌夺过我的试卷,举得高高的,大喊:“大家快看啊!这是谁的试卷。
”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
这是您走了进来,教师顿时安静了,您好好地批评了我的同桌,把我叫到了办公室。
您耐心地我说:“好孩子,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你只要好好学习,端正态度,一定可以考出理想的成绩。
老师相信你,加油!”我擦干眼泪,轻声地说:“嗯,谢谢老师,我会努力的。
”“老师相信你”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我鼓足了勇气,向着目标前进。
老师您我的眼里,是播种我的人。
您不但教会我们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生存。
我们是一颗颗树苗,在您的呵护下茁壮成长,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老师您在我的眼里,是栽培我的人。
您知道我们正在经历着成长的烦恼,您知道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有着我们的辛酸的汗水与无尽的努力。
您会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认真考虑每一个人的建议,正是因为这份尊重,会让我们由衷的敬重您,和您在一起,我们永不言弃,因为您会给我们力量,让我们信心百倍。
初中记叙文阅读(二)朋友送来了一包桂花,这是一种奇妙的花,即便在这悲秋之中也香气四溢,这是一种浓厚又不失清爽的香,更是一种充满幸福的香。
真想不到在这只有那“枯藤,寒云,老树,昏鸦“,只有那落下的枯黄的叶片的秋天中,也有人有如此之情趣送来这希望的花香。
我把它放在卧室,没事就来闻闻,仿佛已经过了秋天。
卧室是幸福的,窗外却是悲哀的,不禁又叹一声,何时在这秋才有这幸福美丽的花朵绽开。
我不知道朋友是如何储藏的。
一日将这桂花泡茶。
便叫上他一起品。
那种桂花茶,香气随着白雾缓缓而升,不一会儿,弥漫了整个客厅,仿佛置身于一片桂花林之中,温和,静谧,幸福。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一(含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各题。
母亲的菊花①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
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②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竹笋捅破泥层,玩命似地往上蹿,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目间有些开朗了。
我说:“妈,拍张照片吧。
”母亲叹口气,刚有些活泛的脸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
”我没敢再说话。
③仲夏时节,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色,千丝万缕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
母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
我说:“妈,来张照片怎么样?”“再等等吧。
”她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又想起父亲来。
④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
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
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是不能好了。
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
“再等几天,给我拍张照吧。
”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她的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在阳光下晾晒。
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亲对我说:“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
”⑤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
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来一直汲汲此道,倒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清芬和愉悦。
园前屋后,常见黄桃白李迎风摇曳,天井阳台,更有杜鹃、山茶步步生姿,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几线薜荔,无不透出盎然的生机和喜悦。
但在这么多的花品中,父亲最喜爱的,还是后园篱下的几丛菊花。
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做学问,还有一手好书画,画菊是他的擅长,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
他常说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
我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
母亲与父亲相处日久,受到的影响想必会更深吧。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与母亲一起展开了等待。
⑥树叶是最先落下的,一片片在风中悬舞;然后是牵牛花,再也发不出那每个清晨都要吹响的生命的号角;后来连不时迸绽美丽火花的月季也消沉了,光秃秃的枝头上挂满了一颗颗糖葫芦似的圆珠。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学生姓名性别年级科目语文任课教师刘老师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教学内容现代文阅读之记叙文1教学目标通过阅读训练,掌握记叙文的阅读、解题方法重难点通过阅读训练,掌握记叙文的阅读、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2015柳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包利民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
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
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
我就经历了好几次。
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
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
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
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
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
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
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
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
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
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1、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4分)答: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2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2分)。
2、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答: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1分);第一次“濡湿”体现了“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而喜悦、高兴的心情(1分);第二次“濡湿”体现了“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而感到内疚)(1分);第三次“濡湿”体现了“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1分)。
3、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3分)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
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1分),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1分)。
(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1分),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1分)。
)4、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4分)答: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1分),也回应前文的伏笔,形成前后照应(1分);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二、(2015莆田)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加拿大】斯蒂芬·巴特勒·李科克①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②因此当母亲节来临时,我们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
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
父亲决定向办公室请一天假,好在庆祝节日时帮帮忙,姐姐安娜和我从大学请假回家,妹妹玛丽和弟弟维尔也从中学请假回来了。
③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一样隆重。
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
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
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
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④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
母亲是一向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坐车游逛几十英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
⑤但是,就在当天早晨,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因为父亲想起了一个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
⑥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
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为了怕我们肚子饿,母亲还准备了一顿便餐。
当然中午我们还要回到家里来吃一顿丰富的正餐,就像过圣诞节和新年那样。
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
⑦唉,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他愿意留在家里;他说我们也用不着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假期这回事;他要我们马上出发,快快活活地过个节,不要为他操心。
⑧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
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做午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
不过,她们都表示,只要母亲说句话,她们都乐意留在家里干活。
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根本就不会做饭。
⑨因此,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
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
他说,当母亲本来可以好好地休息的时候,如果硬拉她到乡下去转悠,一下子得了重感冒,他是永远不会原谅自己的。
他说,母亲既然已经为我们大伙儿操劳了一辈子,我们有责任想方设法让她尽可能安安静静地多休息一会儿。
他还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⑩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
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
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在车后座的边上,他方说,他认为母亲再看不见我们了。
⑾嗯,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
父亲钓到各式各样的大鱼,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⑿我们到家已经很晚,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于是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
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
⒀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
有烤火腿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
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便说,她完全不必这样忙来忙去,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站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⒁这顿饭吃了好长时间,真是有趣极了。
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⒂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
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
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
我看见她眼里含着泪水。
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1、请在下面横线上补齐本文的情节内容。
(4分)①大家请假回家过节→②大家筹划过母亲节→③大家决定母亲留下→④大家外出游玩→⑤母亲为大家忙碌。
2、结尾处母亲眼里为何会“含着泪水”?(4分)答:母亲觉得这是她有生以来最最快活的一天,她看到大家请假回来给自己过节,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于是她流下了感动和幸福的泪水。
(能从感动或幸福快乐角度进行分析,原因合理即可)3、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
(3分)答:参考要点:①吃苦耐劳,②无私奉献,③体贴宽容,④默默无闻,⑤慈爱善良。
(答出三点,每点1分,概括合理即可)4、请概述本文情节发展的出人意料之处,并简析其艺术效果。
(5分)答:本该过节的母亲却留在家里,要给母亲过节的家人却外出游玩。
(或:本该让母亲好好休息,结果却让母亲更加忙碌。
)这一情节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令人哑然失笑(富有喜剧效果);突出了母亲形象(或:突出了文章主题)。
(答出令人出乎意料的情节内容2分,艺术效果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言之有理即可)5、母亲为家人忙碌操劳反而感到幸福,请结合这一点简述你对幸福的理解。
(4分)答:(示例)文中的母亲乐于奉献,甘为家人操劳。
的确,幸福不一定是索取和享受,有时放弃和付出,牺牲自己,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
(能从付出的快乐这一角度理解,言之有理即可给满分)三、(2015安顺)阅读《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回答1—5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
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
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
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
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
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
他眼里总有活儿。
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