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阅读指导
- 格式:pptx
- 大小:801.55 KB
- 文档页数:32
初中记叙文阅读指导总体解题方法:1、看文后题——2、带?读全文————3、把握中心——4、答题解题规律总体要求:21字明概念、审清题、仔细读、扣中心、联语境、分小点、字精写考点1、如何把握人物形象:题目设计示例:(1)22、小说中的“安妮”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你的认识。
(4分)(高淳二模)【答案:①听从教导,有爱心或同情心,和蔼待人(听校长话,带克里斯蒂“四处走走”,站在一边微笑);②纯洁高善、宽容大度(了解真情后释然豁达,忍痛割爱将上衣送给克里斯蒂);③自立自强,有决心和毅力(整个夏天充当保姆付清货款)。
(写出两点即可,①②两点任写出一点得2分,第③点得2分)】(2)13、结合小说内容......,说说卡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鼓楼二模)【答案:他是一个有仁义之心、勇于舍己为人的人,他为了让亨利人生幸福快乐,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一次次帮助亨利;他还是一个独具慧眼,伯乐式的人,他看出亨利有魔术天赋,从而培养了亨利成为法国魔术新秀。
】解题提示:A、根本方法——四管齐下1、分析关于人物自身内容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句子。
2、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
如:《变色龙》中的警官:对平民、长官,欺上媚下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如:《藤野先生》中看出先生处于中国落后的时代背景下,可见其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可贵4、分析议论句、抒情句(一般在句末)B、省事的方法———两大角度1、工作上:(对人、对事)态度和(做事)能力2、思想上:美好品质注意:回答要完整,可以多角度,不要遗漏性格的某一方面。
考点2、如何把握中心(主旨)分类:侧重写人的、侧重写事的、使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借物(景)抒情的、就事明理的题型:你从中获得了是什么启示?你有什么感受?解题提示:(1)、写人记叙文方法:确定几个主要人物——几个方面的主题,从主到次如《孔乙己》中3类人:孔乙己——中科举毒;民众——社会的冷漠、无情;丁举人——统治阶级的狠毒(2)、写事记叙文方法:多让学生找文后的议论句(点题句)(3)、整体、局部使用托物言志手法的散文如:《美啊,迎春花》1、讲清托物言志2、弄清两大内容:描写的“物”;议论抒情的词、句段(使主旨不断明朗)3、局部使用托物言志手法的文章注意:因为学生往往忽略这块内容而理解较浅,或忽略这块内容理解不了主旨。
【初中阅读指导】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导引记叙文阅读方法导引一、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记叙文阅读方法导引一、叙事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现形式,以记录人、叙述、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1叙事元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和结果。
2把握六个要素,即:何时?哪里谁因为什么?为何怎么样了?二、中文叙事阅读技巧。
首先把文章大体读懂。
养成边读边划的习惯,把关键句、重点词划下来。
第二步把题目读懂,题目读懂以后,接下来是找准答题区间,这个题设在文章的第几段,第几行。
答题区间找准以后就是顺序答题的原则,命题者出题肯定是按照文章的思路往下走,争取看一遍就了解作者的思路。
词句的理解一定要根据上下文。
词句一定和主旨联系起来。
第三做题的时候尽量(用原来的文章)。
答题的时候一定要规范,使用文章的原句。
明白两个问题,一个是文章的核心话题,一个是这篇文章的逻辑结构,分析它是从哪几个层面,围绕中心话题展开的。
三、对于中文考试中心来说,在阅读人类叙事的一般叙事时,应该掌握以下几点:(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二)关键词与叙事风格分析(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四、有三个步骤可以详细解释: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次,大致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大意,以便更好地了解文章。
所以我们必须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一、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写了什么事?是怎么写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二、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苏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著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是什么?怎么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三、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一)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因为另外?但是然而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七年级记叙类文章阅读指导南安市实验中学李淑和一、阅读指导记叙文的阅读和写作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题材,其中记叙文阅读尤其要把握相关的文体知识和阅读要领,学会细读、精读。
七年级学生学习记叙文阅读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重要的是要沉下心来,阅读时既要学会整体感知,感知人、事、物,又要学会局部品味,品味细节、情感、语言。
有了真读,才能得真切的体验,呈真实的感受。
具体应把握以下记叙文阅读要领:一、整体感知。
阅读记叙文,首先应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思考:这篇文章吸引你的原因是什么?书中哪个情节(片断)让你感触最深?其次要把握文章的框架,思考: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什么,理清文章的结构条理,既要弄清文章的开头、结尾及其作用,也要思考文章怎样渐次展开、衔接过渡、步步推进,进而了解作者怎样表达文章主旨、作者情感。
其三要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表现手法,既要理解文章的文体特点,弄清写了什么人(事),表达了什么感情,用了什么手法等,又要理清情节的发生、发展和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还要把握文章中的记叙线索(人、事、地、物、情)的作用、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标志性词语、记叙角度(第一、二、三人称)的作用、描写方法的运用和作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等。
二、局部品味。
阅读记叙文,要学会品味具体的重要的字、词、句,理解人物肖像、行动、语言、心理变化等特点,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的具体活动和事件的发展过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三种意识。
阅读记叙文,回答相关问题时要牢记三种意识:一是文本意识,根据记叙文文体特点进行阅读理解。
二是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关键句等,准确深入理解。
三是要点意识,回答问题要抓住关键词,要点全面,简洁回答。
二、专题训练阅读下面两篇记叙文,回答文后问题。
最佳设计①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具体的方案。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指导综述:记叙文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物三种,都是为表达作者的看法,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1、叙事记人(注意主人公的性格品质)2、写景抒情(较少)3、借物抒情(通常有一个或几个象征性的物贯穿全文作为线索,以表达作者人生志向或某种哲理或某种感情)4、叙事说理(通常由一件或多件事情引发作者的看法,有较强的说理性,可与社会某一现象相关,以小见大)一、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1)中心思想=事件概括+作者看法+作者的情感中心思想的归纳常用方法:1、从分析标题入手2、从分析材料入手3、从分析首段入手4、从分析文章中议论或抒情句入手5、从分析篇末入手6、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一般规律:1、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侧重抓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
2、以记事为主的文章,侧重于分析事件蕴含的本质意义。
(3)常用中心思想概括规律:1、本文记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写人、记事类)2、本文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类)3、本文通过……说明……(说明文)4、本文通过……故事,说明(告诉)了……道理。
(寓言、童话类)二、理清结构层次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A.看到眼前事,联想到以往的事,引起了回忆,追叙往事;B.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时,为了加强对照效果,先写当前,后写过去;C.先说出事情的结局,在记叙事情的缘由。
作用:或顺乎自然;或为了达到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的表达效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
作用:插入的事情,是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主题更鲜明。
记叙文阅读指导(上)一、知识基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组材线索。
组材的线索多种多样:有的以时间为线索,有的以人物为线索,有的以事件为线索,有的以感情为线索,还有的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抓住了行文的线索,可以较快的理清文章的思路与脉络。
(二)记叙要素。
写人记事,必然要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就是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掌握文章的要素,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记叙顺序。
1、顺叙2、倒叙:①把事件的结果先写出来,然后再顺叙事情。
②提到前面叙述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只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叙述由倒转顺后,并不是叙述到开头写的那件事情为止,而是可以发展下去写更多的事情。
倒叙的作用:①开篇点题;②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阅读的兴趣;③使文章更生动、灵活;④使结构更紧凑。
3、插叙:①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情,一般有引出插叙的话,这句话不算插叙。
②对人物或情况作一些说明和介绍。
插叙的前提是全文有一个中心事件,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停一下,插进一些必要的内容。
插叙的作用:①表达具体内容;②使文章脉络清晰;③突出中心;④使文章结构紧凑;⑤可以对前文进行补充说明,为后文作辅垫。
(四)塑造人物的方法。
主要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五)语句的作用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上的作用,包括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巧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推动情节发展等等;一是内容上的作用,包括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等等。
有些时候,同一个句子这两个方面的作用都具备,因而要从两个方面全面分析,都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六)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等。
(七)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特色。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考点:1. 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 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 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 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阅读记叙文,必须注意把握文章的基本要素,理清记叙的顺序以及线索,准确理解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
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全面把握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一、常从要素、线索、顺序入手考查对文章思路的理解。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
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常见的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3、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1、划分段落层次方法:(不同的依据可有不同的划分法)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本段(概括或具体)①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3、怎样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内容①.文中如有议论、抒情的语句,应引起重点注意,这些语句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
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表达方式,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
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包括:一、整体感知理清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把这些要素交待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理清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
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理出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为叙述线索,可以有多种,如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以见闻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等等。
如2006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试题《不落别处》一文的第一题“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是以“奖券”为线索,只要通读全文,联系文题,理顺内容,此题不难作答。
二、分析综合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即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记叙文的阅读指导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记叙文阅读的指导建议。
一、了解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通常包含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阅读记叙文时,首先要理清这些要素,这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比如,一篇文章讲述了“周末,在公园,小明和朋友们一起举行了一场有趣的野餐活动,起因是大家想要放松心情,经过是大家一起准备食物、布置场地、尽情玩耍,结果是大家都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通过明确这些要素,我们就能清晰地了解整个事件的全貌。
二、明确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事件、时间、空间、物品等。
抓住线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有的记叙文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中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有的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像《社戏》围绕“看社戏”这一事件展开;还有的以时间或空间的变化为线索,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按照空间的转换来叙述的。
三、分析记叙文的顺序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叙述方式,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倒叙则是先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这样能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四、理解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记叙是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描写则是对人物、环境、场面等进行细致的描绘,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如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抒情是作者在文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议论是作者对所叙述的事物发表见解,点明主旨;说明则是对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等进行解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