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1.1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
- 格式:pdf
- 大小:165.43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经纬网定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经纬网定位》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经纬网的基本概念、构成和应用。
经纬网是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将能够掌握经纬网的构成、经纬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他们对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图的阅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经纬网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经纬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进行讲解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经纬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经纬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能够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探索地球表面位置确定的能力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经纬网的基本概念、构成和应用;经纬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经纬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经纬网图和实际案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导航案例,引发学生对经纬网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经纬网的基本概念和构成: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地球仪,讲解经纬网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3.讲解经纬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通过经纬网图和实际案例,讲解经纬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导航的练习。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一些拓展性的练习,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人教课程标准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研究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掌握经纬度的基本知识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地球与地图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地球的形状与结构:通过图片和动画介绍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3. 研究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向学生展示地球仪,教授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地球仪上的经纬线、赤道、南北极等标志。
4. 经纬度的基本知识:讲解经度、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练计算经纬度。
师生活动:-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地图、球体等,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 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展示图片和动画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实践:教师向学生展示地球仪,并讲解如何使用。
-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 观察:学生观察周围的地图、球体等,并提出问题。
- 听讲:学生认真听讲,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
- 实践:学生跟随教师使用地球仪,并尝试计算经纬度。
- 讨论:学生参与讨论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地球仪- 图片和动画- 活动课件教学评价:- 检查学生对地球形状和结构的理解情况。
- 指导学生进行地球仪的操作和经纬度的计算练。
-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情况。
第二章:地理坐标与地图测量2.1 地理坐标与地图使用教学目标:- 了解地理坐标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地图使用的基本方法- 研究地图尺度的计算和使用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地理坐标与地图测量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地理坐标的概念和作用:讲解地理坐标的概念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坐标在地图上的位置表示。
3. 地图使用的基本方法:介绍地图上的图例、比例尺等基本要素,并示范学生如何使用地图进行导航和测量。
4. 地图尺度的计算和使用:教授地图尺度的计算方法,并指导学生通过比例尺进行实际测量。
师生活动:-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地理坐标与地图测量的实际应用情景。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时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运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比较和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1.经线和纬线特点、纬度和经度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利用经纬网读出经纬度,会判断半球、低中高纬度。
利用经纬网读出经纬度,判读东西半球。
地球真的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够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活动一:认识纬线活动程序:忆旧知—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1.忆旧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初一学过的关于如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自主学习、交流探讨学生活动1:运用地球仪结合图1.6观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纬线和纬度北纬(N)南纬(S)向北度数增大向南度数?赤道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3.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4.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纬线的特点活动策略:本部分为基础知识,学生可以结合旧知通过自主学习来学会。
纬线的学习一定结合地图,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纠正,后总结提升。
活动二:纬度的划分学生活动2:读图1.6(纬线图),观察思考以下问题: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能够学会观察,学会读图活动程序: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1、自主学习、交流探讨:①纬度数值的起点?纬度数值的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②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在图中标出南北两极点和纬度值)③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④请同学们描画出0°、 30°、 60°三条纬线,低中高纬度的范围⑤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图1.8)2.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经纬网定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经纬网定位》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及其在定位中的应用。
经纬网是地理坐标系统的基础,是研究地球表面位置的重要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经纬网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经纬网进行简单的定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经纬网的概念和应用,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经纬网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及其作用。
2.学会使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3.能够解释一些与经纬网相关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经纬网的概念和构成。
2.经纬网在定位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理解和掌握经纬网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经纬网图、地球仪等教具。
2.准备相关的实例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地球仪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位置?进而引入经纬网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经纬网的概念、构成及其作用。
通过经纬网图和地球仪,展示经纬网的分布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经纬网定位的练习。
每组提供一个实例,要求学生运用经纬网确定实例中物体的位置。
4.巩固(5分钟)讲解一些与经纬网相关的现象,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长短变化等。
引导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经纬网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纬网在地理定位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经纬网定位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庭作业中完成。
9.板书(5分钟)设计一份板书,内容包括经纬网的概念、构成、作用以及与经纬网相关的现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主要介绍了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经纬线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经纬线的划分。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球的概念和地图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地球仪和经纬线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经纬度的计算方法还没有接触过,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练习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2.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和划分方法。
3.理解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能够使用地球仪和经纬度进行简单的地理定位。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2.经纬线的特点和划分方法。
3.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球仪和经纬线的特点。
2.使用实例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球仪和经纬线的理解。
3.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教授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仪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示例图,用于讲解和练习。
3.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和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的作用和重要性。
提出问题:“地球仪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球仪的图片和实例,介绍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解释经纬线的划分和特点,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经纬线的分布。
3.操练(10分钟)利用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示例图,讲解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特定的经纬度位置,加深对经纬度的理解。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地球仪和经纬度示例图,进行简单的地理定位。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地球仪和经纬度的掌握。
地理备课教案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学科七年级上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题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熟知经纬网的构成,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3.完成相关作业。
教学重点经线与纬线、经度和纬度、经纬网等初步概念的掌握。
教学难点教学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以下是主要是重点内容。
有些有关师生双边活动的内容略)一、复习(提问)1. 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2. 地球仪有什么作用?3. 什么是两极?4. 我们看地图时怎样辨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
二、新授1.导入同学们,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漫长的,是一个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是一对科学不断探索的过程。
我们用地球仪可以方便地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地球仪上有经线和纬线组成的经纬网,我们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就是看它的经纬度,那么,什么是经线、纬线?经度和纬度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2.新课⑴.纬线和纬度①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②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在南北极缩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③纬度: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出各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出不同的度数,这就叫做纬度。
赤道是纬度的起始线,纬度为0°。
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
北极和南极各为90°。
④低、中、高纬度划分(略)⑤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活动:1. 观察地球仪,说说纬线有什么特点。
想想纬线可以有多少条?2. 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并结合图1.8,说明赤道是一条重要的纬线。
⑵.经线和经度①.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