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盆地山地平原的日较差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青藏⾼原⽇较差⼤⽽年较差⼩的原因
的原因
青藏⾼原⽇较差⼤但是年较差⼩
青藏⾼原⽇较差⼤但是年较差⼩的原因
青藏⾼原是⾼⼭⾼原⽓候,⽇较差⼤但是年较差⼩。
年较差⼩的原因是:青藏⾼原地势⾼,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的时候,因为海拔⾼,⼤⽓稀薄,保温能⼒差,所以⽓温和东北等中国⼤部分地区相⽐⽓温较低;冬季因为青藏⾼原⼤⽓稀薄,太阳辐射⽐较强,光照和东北地区相⽐要充⾜,⽽且因为其地势⾼,所以寒冷的西北季风以及寒潮不会对它有太⼤影响。
⽇较差⼤的原因是:其海拔⽐较⾼,空⽓稀薄,云层少,⽩天太阳辐射强,升温快,温度⾼;夜晚,逆辐射很少,空⽓散温快,降温快,温度低。
年较差都都⼩的原因
⽇较差及及年较差
⼭地⽐附近平原的⽇较差
⼭地⽐附近平原的
由于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温也有明显的影响。
由于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温也有明显的影响。
①凸出地形,如⼭顶,因与⼤陆接触⾯积⼩,受到地⾯⽇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地⽓之间热量交换减少,⼜因⼭顶风速较⼤,空⽓湍流
都㎜较⼩。
交换较强,再加上夜间地⾯附近的冷空⽓可以沿坡下沉,⽽换来⾃由⼤⽓中较暖的空⽓,因此⼭地⽓温⽇较差、年较差
年较差都㎜
②平原,受地⾯⽇间增温、夜间冷却的影响⼤。
温差较附近的⼭地⼤。
③⾕地或凹地地形则是因⽓流不畅通,湍流交换较弱,⽓温受⾃由⼤⽓影响⼩,⽩天因受热急剧增温,夜间因四周⼭坡散热快,冷空⽓下沉盘踞⾕地,⽓温明显下降。
因此,⾕地⽓温⽇较差和年较差⼤于四周⾼地。
陡崖介乎⼆者之间。
高中地理大题万能答题模板☆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举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道、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举动;改动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道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道落差大小,流速快慢)、天气(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道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影响太阳辐射的身分: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厚实)<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统一带谱的海拔高度☆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身分」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3.军事因素4.宗教身分5.科技身分6.旅游身分☆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准绳:「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躲开断层)3.天气(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由于日出时间受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拖后。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
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一、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编者:无论冬夏昼夜长度之差也是低纬大于高纬]。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注意:地面长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而主要受周围自由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编者:山顶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不易与地面形成频繁的热交换;风速较大,湍流交换较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皆较小] ,故其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气温日较差的影响因素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
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
影响因素:1.低纬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大于高纬地区的:低纬地区平均为12℃,中纬地区的7—9℃,高纬地区为3—4℃。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在中纬地区是夏季比冬季大,低纬和高纬地区则随季节的变化很小。
3.就海陆来说,海洋小于内陆:海洋上一般仅1—2℃,内陆可达15℃以上甚至达25—30℃。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就天气来说: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原因: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更强。
5.就地势来说,山谷大于山峰,凹地大于高地。
山地小于平原。
为什么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受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影响。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直接来自下垫面,所以气温随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受下垫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流层大气越靠近下垫面,平均气温越高,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大;离下垫面越远,平均气温越低,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小。
第二,受山地云雾热力状况作用的影响。
泰山海拔高,气温低,大气中云雾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第三,山地气温受周围“自由大气”的调节作用的影响。
山地海拔高,空气流动性好,利于与周围“自由大气”进行交换。
白天山地气温升高时,由于气温低、日较差小,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夜晚,由于山地上空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减小了山地气温的下降幅度,所以山地气温日较差就小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
那么大尺度地形区为什么又会“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呢?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密度小,受大气热力状况的影响,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低,晚上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差,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就大。
6.又和地表性质有关。
我国西北地区的吐鲁番盆地素有“早穿皮袄午穿衫,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气温日较差达15°C以上。
山地、平原、高原的气温较差的比较2011-03-03 15:00:02| 分类:地理备课|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1。
山地与同纬度平原地区气温较差的差异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有明显的影响。
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又处于周围山坡的围绕之中,白天在强烈阳光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因此气温日较差很大。
以山地为例,不同的地形条件在山地气温日变化中的作用也不同。
山顶处的气温日较差最小,山谷的气温日较差最大,而山坡平地介于二者之间。
如黄山全年平均气温较低,只有7.9℃,年较差也偏小,仅为20.3℃。
说明山顶的气候状况与山下地区的气候状况相比较,更接近于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夏凉冬温,年较差不大,适宜于人们生活。
冬季山谷带出现临时性逆温现象,即冬季夜晚冷空气密度大,沿山坡流入山谷底部,在一定高度的山坡地带,温度反而比谷底高。
与同纬度平原区相比,除谷地外,山区的气温日变化一般较小。
2. 同纬度地区高原与平原气温较差的比较与同纬度地区的平原相比,高原的气候资源一般具有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的特点。
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
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
形成高原年较差小的原因是,由于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纬度的影响,使年内气温变化有所减缓,年振幅相对较小。
夏季温度比较低,而冬季的温度不太低,导致气温年变化较小。
(1)日较差以青藏高原为例,在我国,青藏高原气温因为太阳辐射强烈,日出后地表升温快,即使在冬季,在阳光下也会感到温和如春;日落后,由于空气稀薄、水汽含杂质少,地表容易散热等项原因,降温迅速;所以青藏高原日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地区大,表明这里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答题模板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描述地形特征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答题模板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高考地理必背答题模板水库的作用: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4.具有防洪作用5.具有发电价值高考地理大题解题模板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治理原则上游:调洪中游:分洪、蓄洪下游:泄洪、束水※治理措施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高考地理必背口诀1.一近快,七远慢。
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公转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特别注意夏至日在远日点附近,而非远日点;冬至日在近日点附近,而非近日点。
由此可以分析出北半球夏半年时间比冬半年长,北极极昼时间比南极极昼长。
2.左焦左倾左冬,右焦右倾右冬。
在地球绕日公转示意中,如果太阳在左焦点,地轴向左倾斜,左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如果太阳在右焦点,地轴向右倾斜,右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
为什么山地气温日较差小,平原和高原日较差大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这个是针对大尺度地形区而言的;在相等的高度下,山顶山脊温度日较差小,河谷盆地温度日较差大。
高原上的河谷是日较差最大的地方,这则是针对中小尺度地形而言。
为什么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受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影响。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直接来自下垫面,所以气温随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受下垫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流层大气越靠近下垫面,平均气温越高,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大;离下垫面越远,平均气温越低,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小。
第二,受山地云雾热力状况作用的影响。
泰山海拔高,气温低,大气中云雾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第三,山地气温受周围“自由大气”的调节作用的影响。
山地海拔高,空气流动性好,利于与周围“自由大气”进行交换。
白天山地气温升高时,由于气温低、日较差小,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夜晚,由于山地上空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减小了山地气温的下降幅度,所以山地气温日较差就小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
那么大尺度地形区为什么又会“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呢?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密度小,受大气热力状况的影响,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低,晚上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差,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所以气温的日较差就大。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高考地理考点: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因素气温日较差是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由于日出时间受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拖后。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
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一、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日较差的影响因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①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山顶)。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接受地面长波辐射能量多;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
故(与同一地段平地相比)白天气温高;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夜间(与同一地段平地相比)气温低。
凸出地形:由于海拔高、与下垫面接触面积小,气温(与同一地段的平地近地面空气相比)受地表(长波辐射)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
②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4)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
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平地 平地平地 凹地(山谷) 凸地(山顶)凹>平>凸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5)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
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高原盆地山地平原的日较差比较
最近讲到日较差的影响因素,考虑到一个问题书上只有泰山和济南得日较差比较表说明山地比平原的日较差小,那么盆地呢?
1.日较差盆地〉平原〉山顶
面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能够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所以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又处于周围山坡的围绕之中,白天在强烈阳光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所以气温日较差很大。
2.青藏高原的气温日、年较差大:青藏高原上地面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和四川盆地都大,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更大,气温年较差亦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为大,但因海拔高耸,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则稍小。
拉萨的年平均日较差是14-16摄氏度,而成都、长沙仅为7摄氏度。
川盆地大3~6℃。
资料一中1 说盆地的日较差很大,但是四川盆地为什么日较差要比附近的凉山的日较差小呢?
山地日较差小于附近的平原和谷地,高原的日较差大于平原,盆地无法比较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象四川盆地这种阴雨天气多的盆地日较差要比附近山地小,而象塔里木盆地
这样干旱的日较差要比附近山地大,比如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日较差为10-14摄氏度另外气温日较差撷趣
我国,很多地区的“气温日较差”令人惊叹。
其中新疆吐鲁番的夏季日极端最高气温绝绝大部分在40℃以上,而夜间,极端最低气温可降至0℃以下。
所以才有人说“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在美国也有这样的地方。
谁要去美国蒙大拿州的布朗宁城度假,都会不知如何准备行装。
1916年的一天,那里的气温曾在24小时内,从6.6℃降到-48.9℃,下降了55.5℃。
1943年1月22日,美国南达科他州的刺鱼城,曾在2分钟内,气温从-4℃升到35℃。
在英国,阳光灿烂的早晨,走出家门的男女老少竟身披雨衣或手执雨伞。
初到英国的外国人目睹此情此景,都会觉得很奇怪。
不过,到了当天晚上,这些外国人就发现英国人是“有远见的”。
因为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即在一天中,那里的四季轮换就像走马灯似的:破晓——春光明媚,上午——秋雨袭来,午间——冬寒刺骨,下午——转晴回暖。
位于厄瓜多尔的基多城全年温差只有0.6℃。
而俄罗斯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全年温差竟达106.7℃。
这两个地方的温差都能够说是世界之最了。
气温日较差对人类有功也有过。
气温日较差的卓著功勋,是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大有促动作用。
在农作物生长季节内,气温日较差越大,产量就越高,质量也越好。
新疆的哈密瓜之所以格外香甜,就因为那里气温日较差大。
但是,气温日较差也会危害人的健康。
如:1980年1月的一个夜晚,前苏联列宁格勒(即现在的圣彼得堡)突然有4万多人患病。
原来竟是因为这天天气反常,气温在几小时内突然从-44℃升到6℃。
很多人不适合这个变化而住进了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