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一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是学生在掌握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深入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影响因素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气候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气候类型的划分、分布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影响因素,提高对气候现象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和图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和影响因素。
2.难点:气候类型的划分标准和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和理解气候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气候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
3.图示教学法:利用图示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4.分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探讨气候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候实例和图示,制作PPT。
2.准备气候类型卡片,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3.准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天气预报节目引入气候话题,提问:“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点和影响因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分发气候类型卡片,让学生根据实例和图示,判断所属气候类型。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与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3、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方面说出其对气候的影响。
4、能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能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认识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收集并分析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通过能力。
4、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气候的学习,认识到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应该充分利用气候资料分析。
2、通过讨论,关注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而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在世界气候分布上说出图中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与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关系,提高环保意识,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导入新课]世界的气候千差万别,热的地方可以在石头上烙大饼,冷的地方呼出的气可以变成冰,干旱的地方近百年享受不到滴水之恩,湿润的地方天天都下雨。
世界上的气候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别呢?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讨其中的奥秘。
【板书】:一、气候的地区差异【板书】:1、天与气气候区别: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天气是时刻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人们描述天气,关注的时间是一天,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气温和降水等描述。
人们描述气候,关注的时间是多年,一般只用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
【阅读】:课本P62页第一自然段。
【板书】:2、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板书】:3、家乡宜宾地区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气候》教案1 教学要求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内容点析1. 对于“气候”这一概念,教材处理与第一节对“天气”一致,并通过活动1、2两题的设计,使学生理解并实际运用“气候”这一术语;会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能区别“气候”和“天气”。
2.图3.22是对不同气候景观的举例,并通过对气候特点的描述,使学生了解怎样去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
该图三幅照片分别是:A为热带雨林气候景观;B为热带沙漠气候景观;C为温带季风气候景观。
3.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
由于前两节已经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因此,教材讲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以气温和降水的组合为切入点。
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都很大,由这两者组合成的气候的地区差异当然也大。
4.世界气候分布图(图3.23)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借此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其二是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这里,教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介绍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对于各气候类型的特征也没有系统讲述。
5.前两节已经讲述了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而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解来看仍然是对气温或降水的影响。
因此,教材编写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对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没有分别作分析,而是设计相应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6.本章最后一个标题“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开头的“天气及其影响”首尾呼应,也强化了人地关系这一主题。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从多侧面或多角度来讲。
教材主要抓两个方面:其一是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导致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培养地域观念;其二是同一地区气候异常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培养灾害意识。
这两方面的讲述,教材都只举实例,不展开论述,目的是改变说教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自己去体会。
导入方式1:同学们,从以下两幅景观图片中可以看出,同样是二月,两地的景观差异很大。
造成两地景观差异的因素是什么(气温)?同样是夏季,造成以下两地景观差异的因素又是什么(降水)?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从以上景观图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中国气候差异如此之大,那世界的气候差异会更大。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
导入方式2:我们已经知道,世界各地的气温高低和降水的多少,以及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差异很大。
水热情况不一样,各地的气候也就不相同。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世界的气候吧!2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不一样,气候就很不相同。
介绍:柯本柯本,德国人,世界著名气象、气候学家。
1918年创立柯本气候分类法。
柯本气候分类是广为使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采用气温和降水两个指标,同时也考虑了出现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有明显特征的自然植被类型。
例如,在热带地区,一年持续高温,全年多雨,在热量和雨水充足条件下生长着热带雨林,据此划分为热带雨林气候。
按此方法,柯本将全球气候从赤道到极地,划分为5 个气候带。
各气候带又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
我们所学习的气候类型,就是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基础,并适当考虑成因划分出来的。
带领学生了解柯本。
多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分为若干个小任务1 回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能够运用所给资料,绘制气候直方统计图。
老师给出一组气温和降水数据,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出气候直方图。
绘制提示:1.标记月份;2.标记气温的数值、单位;3.标记降水量数值、单位;4.描气温曲线;5.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绘制作品,教师点评)(转承)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不一样,气候就很不相同。
你知道如何根据气温和降水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吗?热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余,冬季寒冷干燥。
北极地区:常年寒冷,雨雪很少。
任务2 根据气候直方统计图分析气候特征。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气候》教案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气候》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气候的多样性,以及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可能导致学生难以全面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掌握气候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认识气候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候分布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难点:气候的影响因素,气候分布图的解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气候为例,分析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候类型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准备气候分布图及其解读资料。
3.划分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引发学生对气候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展示气候分布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类气候的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气候分布图,了解各类气候的分布特点。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巩固(10分钟)–针对气候的影响因素,如纬度、海陆、地形等,分析具体案例。
–学生上台展示所学知识,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世界的气候》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分布以及气候形成的原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表和案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节内容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需要掌握基本的气候概念和气候分布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世界各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分布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气候现象的成因可能还存在疑惑,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掌握气候形成的原因,能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气候形成的原因,如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图表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特点。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表和案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问题列表,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投影仪和白板,用于展示图表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各地的气候分布,引发学生对气候现象的思考。
2.呈现(15分钟)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图表和案例,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分析一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和特点,并准备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山东省郯城县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一)》教案新人教版
主备人课时第一课时年月日分管领导验收结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及其复杂多样。
2、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地图认识世界气候的复杂多样及地区差异大
2. 运用相关图片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讨论:图A、图B文字说明中的一年到头指某一特
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
概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填表对比天气和气候两个术语:(对比学习,更有助于知识的区分的掌握)
关注的时间注意的
要素
稳定
性
天气气候
教师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教师:气候类型我们从图上找到了,那么每一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气候复杂多样,但它们的分布却是有规律可循的。
师出示材料,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
生继续观图3.23并完成教材59页活动3(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总结能力,边说边用课件展示)
学生分组活动:
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填表格: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热带
温带
寒带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
大陆东岸
大陆内部
大陆西岸
小结:由于各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大,导致各地的气候也各不相同。
为什么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因素影响气候?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好,希望继续努力。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热带
温带
寒带
分布地区气候类型大陆东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