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 格式:doc
- 大小:247.00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短时间内的现象、时刻变化、无规律、不稳定气候:长时间内表现出的特征、变化不大,有规律可寻,相对稳定(二)常用天气符号及空气质量等级划分气温(一)气温及气温变化1、日平均气温:一天2、8、14、20时四次所测气温平均数年平均气温:一年12月的平均气温2、气温的变化(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点(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2)一年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份。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差(二)世界气温分布1、等温线(1)等温线:把气温相同的点在地图上连接起来,就叫等温线(2)等温线的判读:等温线呈封闭状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则为高温中心。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小。
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1)a、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b、气温大致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纬度位置影响);c、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温,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海陆位置影响);(2)世界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夏季:气温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气温差异小,南北半球温差不大;冬季:气温由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气温差异大,北半球冷,南半球热;(3)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降水1、等降水量线等降水量线:把降水量相同的点在地图上连接起来,就叫等降水量线。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3、世界年降水量小于200mm的地区有南极洲、澳大利亚内陆、西亚和北非。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气候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1.短时间2.经常变化1.长时间2.变化不大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天气的特点:①短时间经常变化;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二)天气预报图1、风与风向(1)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用风向标表示,风尾的指向为风向;(2)风力:每一道风尾线表示二级风,风旗(三角形)表示8级风。
7级风用四横表示。
2、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1)天气符号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P49图3.5)(2)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3)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
影响城市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人类活动:农村焚烧秸秆;工厂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汽车尾气排放等;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1、燃烧矿物燃料;2、工业废气排放;3、汽车尾气排放。
治理措施:①使用清洁能源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③机动车使用无铅汽油。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变化1、气温:是大气的冷热程度。
2、气温的观测测定工具:温度计;测定温标:摄氏度(℃);测定时刻:8时、14时、20时、2时;①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四次测定的气温的平均值(即4个气温和除以4);②月平均气温:是一个月中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日平均气温之和除以天数);③年平均气温: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各月平均气温之和除以12);3、气温的日变化与日较差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4、气温的年变化与年较差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必背知识点一、海陆分布1. 海陆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形象地称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 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二、大洲和大洋1. 七大洲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面积排序:亚洲 (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最小)。
位置及特点:东半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西半球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大洲:北美洲、欧洲、亚洲(大部分)。
南半球大洲:南极洲、南美洲 (大部分)、非洲 (部分)、大洋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大洋洲(部分)。
2. 四大洋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特点:太平洋:面积最大,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呈 “S”形,位于南北美洲、南极洲、非洲和欧洲之间。
印度洋:位于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和亚洲之间。
北冰洋:面积最小,位于北极圈内。
三、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四、海陆变迁1. 变迁方式地壳运动: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证明地壳在运动。
海平面升降:如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古河道遗迹,说明海平面发生过变化。
人类活动:如荷兰的围海造陆,改变了局部海陆分布。
2. 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由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认为大陆在漂移。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五、重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东非高原等。
平原: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西西伯利亚平原、北美大平原等。
第三章海陆分布一、海陆分布(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指的是陆地占,海洋占。
(2)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半球。
(3)认识半球:A是半球,B是半球,C是半球,D是半球。
二、七大洲、四大洋(1)认识七大洲轮廓、大小A是洲,B是洲,C是洲,D是洲,E是洲,F是洲,H是洲。
七大洲大小顺序是:、、、、、、。
(2)四大洋大小顺序是:、、、。
(3)洲界线:亚、欧分界线:。
亚、非分界线:。
亚、北美分界线:。
南美、北美洲分界线:。
欧、非洲分界线:。
(4)描述七大洲的海陆位置亚洲:北临,东临,南临,西接。
东北隔着与相望,西南隔着与相望,东南与相望。
欧洲:北临,西临,南临,南望洲,东接。
非洲:北临,北望洲,西临,东临,东北隔着与相望。
北美洲:北临,东临,西临,南部隔着与相望,东北隔着与相望。
南美洲:东临,西临,南部与相望,北部隔着与相望。
大洋洲:东临,西临。
(5)了解主要海峡、运河的作用:苏伊士运河:沟通了海与海,间接沟通了洋与洋,连接洲与洲。
巴拿马运河:沟通了洋与洋,连接洲与洲。
白令海峡:沟通了洋与洋,连接洲与洲。
土耳其海峡:沟通了海与海,连接洲与洲。
马六甲海峡:沟通了洋与洋。
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洋与海,连接洲与洲。
三、七大洲四大洋小常识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北冰洋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南北距离最长的大洲:亚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北冰洋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欧洲热带大陆、高原大陆:非洲四、练习(1)写出图中七大洲、四大洋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A B C D ;(2)写出图中七大洲、四大洋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A B C D ; 写出图中a 、b 、d 、e 经线的经度:a 、b 。
d 、e 。
(3)写出图中七大洲、四大洋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A B C D ;(4)读右图回答:大洲A ;B ;C ;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① 山; ② 河; ③ (湖泊); ④ 山; ⑤ 海; ⑥ 海峡; 沟通 和 亚洲与非洲分界线:⑦ ;沟通 和 南、北美洲分界线: ;沟通 和 ; 亚洲、北美洲分界线: ;沟通 和 ;abed。
第三章陆地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3.1海陆分布一、海陆分布★1、七分海洋(71%),三分陆地(29%)。
2、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面积北半球大于北半球东半球大于西半球无论如何划分,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二、大洲和大洋1、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1)面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2)大洲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亚北美:白令海峡★北美南美: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3)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非洲完全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南美洲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赤道穿过的大洲和大洋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为:北冰洋、南极洲跨经度最大的大洲和大洋为:北冰洋、南极洲2、大洋: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最大最深大西洋:“S”形,世界第二大洋印度洋:第三大洋北冰洋:最小最北★★3、人们与海洋的关系海洋能输送大量水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生物、化学、矿物、动力资源等);发展海洋捕捞;石油开采;为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提供便利的海上交通;休闲度假,开展水上运动,发展旅游业;台风、海啸也会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等。
3.2海陆变迁一、大陆漂移说提出者:德国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魏格纳二、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1、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2、几乎都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阿拉伯半岛与印度半岛都属于——印度洋板块★3、特点:板块内部比较完整稳定板块与板块交接地带,地壳运动较为活跃,容易引发火山地震(碰撞挤压易形成高山高原张裂拉伸易形成裂谷海洋)4、★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使地中海变小★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断陷/拉伸红海变大,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拉伸形成大西洋★5、火山与地震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85%的地震)、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火山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地震:地壳某个部分的岩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突发剧烈运动,引起的一定范围内地面的震动现象,俗称地动(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次地震后有多个不同烈度)★★为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失,提出合理化建议。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气候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 1 短时间2、经常变化1、长时间 2、变化不大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后。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符号图。
大雪中雪小雪暴雨大雨中雨小雨画图:地理书第49页图3.5 常用的天气符号知道: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③.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的制作过程: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⑷天气预报的内容: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气候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 1 短时间2、经常变化1、长时间 2、变化不大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后。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符号图。
大雪中雪小雪暴雨大雨中雨小雨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会计算气温日较差。
气温的日较差:某地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则相反。
(会计算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
)2. 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3. 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4. 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
5. 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提纲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的定义: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雨、雪、冷、热等大气状况。
二.天气的特点:、 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2)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如某一时刻“现在正在下雨”,一天如“今天很闷热”,几天如“这几天阴雨连绵”。
3)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不同。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十里不同天”
三 .天气预报:1)目的: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状况,就可以及早的做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的危害。
2)内容:需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3)读懂卫星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4)常用的天气符号5)风的表示方法:风力(它是风的强弱,分0~12共13个等级)。
风力符号及风向。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什么是气温1)什么是气温:一天内,大气的温度称温度,单位为摄氏度2) 气温的测定:日测3~4次(时间为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3)气温的描述: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观测的气温值的平均数;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二.气温的变化1)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
日出前后。
2)月最高平均气温和月最低平均气温: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反之。
3)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越大,气温年变化就越大,反之,亦成立。
4)气温变化特点:纬度不同,气温不同,纬
度越低,气温越高,反之,亦成立。
产生结果:热带(终年高温炎热,变化最小)温带(四季分明,变化显著)寒带(终年气温很低)等温线的特点:1)等温线是闭合的,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形成低温中心,反之,形成高温中心。
2)同一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
3)等温线疏密与水平方向上的气温差别:越密集,温差越大,越稀疏,温差越小。
4)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相等。
气温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气温垂直向上递减;
影响因素:1)纬度因素:纬度低温度气温高,纬度高温度气温低。
2)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地形因素: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
4)人为因素: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什么是降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霜、露、冰雹等,统称为降水(自然降水)。
还有人工降
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二、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量多,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上,因为:赤道地区气温较高,终年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多雨。
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的趋势是逐渐减少,原因:两极地区气温低,终年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综上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地区少雨。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这里有鱼米之乡之称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岸降水较少分布着全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如亚欧大陆东岸的我国北京,夏季多雨,西岸的英国伦敦,全年湿润。
大陆内部降水较少,这里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
沙漠。
综上沿海地区多雨,大陆地区少雨。
(3)世界的干极和雨极:阿塔卡玛沙漠和乞拉朋齐。
原因:由于地形因素造成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及迎风坡)上,这种地形有利于暖湿气流的抬升,降雨多为地形雨,而背风坡降水少。
综上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总之,降水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综合因素的影响。
第四节全球气候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