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液配置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全胃肠外营养液配制操作规程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是将机体所需的营养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
它能供给病人足够的能量,合成人体或修复组织所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使病人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可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能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度过危险的病程。
同时,它是微生物的良好营养剂,其混合配制须按一定的规程,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要求。
如在一般环境中配制全静脉营养液则极易遭到污染,输入人体后将引起感染,后果严重。
因此,TPN的配制要遵守以下操作规程。
(1)配制全营养液必须在合格的层流工作台上进行。
(2)从排药者处接收已排好的静脉输液药品,核对标签内容与篮子内的药品是否相符。
(3)检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包装是否密封完整和有效期,合格才能使用。
(4)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加入复方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5)将磷酸盐加入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6)关闭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两根输液管夹,待葡萄糖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中后,关闭输液管夹。
(7)翻转静脉营养输液袋,使这两种溶液充分混匀。
(8)将水溶性的维生素溶解到脂溶性的维生素中,充分混匀后加入脂肪乳中混匀。
(9)连接第三根输液管到含有维生素的脂肪乳液中,打开输液营养管夹,待脂肪乳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中后,关闭输液管夹。
(10)轻轻摇动静脉营养袋,使内容物充分溶解后,将静脉营养输液袋口朝上竖起,打开其中一路输液管夹,待袋子中多余的空气排出后关闭输液管夹。
(11)用密封管夹关闭静脉营养输液袋口,拆开输液管,用备用的塑料帽关闭静脉营养输液袋袋口。
(12)挤压静脉营养输液袋,观察是否有液体渗出,如有则丢弃。
肠外营养液调配流程及注意事项《肠外营养液调配流程及注意事项:我的“神奇药水”调配之旅》在医疗的奇妙世界里,肠外营养液算得上是一种能给那些不能通过肠道吸收足够营养的患者带来希望的“神奇药水”。
不过,这“神奇药水”的调配可不像咱们调杯果汁那么简单。
首先说说调配流程。
就像一场复杂的魔法仪式,要准备好各种瓶瓶罐罐的原料,像是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维生素、电解质等等。
想象这些就像魔法原料,一种都不能少。
先得仔细核对配方,这可容不得半点马虎,就像厨师做菜前要确保所有食材都拿对了,我每次核对的时候眼睛都快贴到纸上了,深怕看错一个小数点,那可就是“魔法事故”啊。
然后,要选择一个超级干净,干净得像仙女住的地方一样的调配环境。
摆放好原料后,先加入葡萄糖,那感觉就像在给这个营养液打底味一样。
接着再循序渐进地加入其他成分,就如同给菜肴添加不同的调料。
在加那些脂肪酸乳剂的时候,我都得小心翼翼的,就像对待一个特别娇贵的小娃娃,因为要是它破乳了,那可就糗大了,整个营养液就跟汤汁洒了油花一样难看又没用。
最后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摇晃、混合工作,这时候就像是自己在玩一个独特的调酒游戏,但目的可严肃多了。
说到注意事项,那可太多了。
卫生是重中之重,从调配者的手指甲都得干干净净,到每一个容器都要无菌,这就像是全方位保护这个娇嫩的“营养宝宝”。
温度也是个事儿,如果环境冷得像冰窖,那脂肪乳可能就不好好工作了;要是太热,就像把这些营养成分放在火炉边烤着,也得出问题。
还有啊,药品之间的配伍禁忌,这个是绝对不能触犯的“天条”,好比有些东西天生就合不来,硬要凑在一起可就炸锅了。
这个肠外营养液调配的工作既辛苦又有趣。
每次顺利调配出一袋合格的营养液,就感觉自己像创造了一个小奇迹似的。
它虽然不像心脏手术那么惊心动魄,但在患者恢复的道路上可是不可或缺的能量源泉呢。
看着那些患者因为补充了合适的肠外营养慢慢恢复健康,就觉得自己之前在调配时的小心谨慎都值了,就好像自己从一个营养液调配小工匠变成了守护健康的小天使呢。
附件3.2肠外营养液调配技术操作规范为规范肠外营养液调配操作规程,确保肠外营养成品输液质量,保障患者合理用药,根据相关规章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制定本规范。
一、基本要求基本操作应按照附件3有关规定执行。
二、混合调配操作规程(一)调配操作前准备工作。
1.按《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技术操作规范》规定,启动调配操作间净化系统和水平层流工作台,并确认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个人防护用品:按照附件3有关规定执行。
3.其他物品: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挂钩、网套等。
4.按照操作规程洗手更衣,进入调配操作间,将摆放药品的药车推至水平层流洁净台附近指定位置。
(二)混合调配操作。
按附件3及以下规定操作。
1.调配前校对。
操作人员应按输液标签核对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和药品包装完好性,检查一次性使用静脉营养输液袋完好性,确认无误后,进行加药混合调配。
2.肠外营养液混合调配操作顺序。
(1)加入药品前,关闭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所有输液管夹。
(2)将磷酸盐加入氨基酸或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中。
(3)将其他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氨基酸注射液内,注意不能与磷酸盐加入同一稀释液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也不能加入到同一稀释液中。
(4)用脂溶性维生素溶解水溶性维生素后,加入脂肪乳剂中。
如果处方中不含脂肪乳,可将水溶性维生素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解。
复合维生素,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脂肪乳注射液中。
(5)药品加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顺序。
先加入氨基酸或含磷酸盐氨基酸注射液,再加入除脂肪乳注射液之外的其他液体。
加入药液时要不断缓慢按压输液袋,使充分混匀。
待上述注射液全部注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及时关闭相应两路输液管夹,防止空气进入或液体流出。
检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内有无浑浊、变色、异物以及沉淀物生成。
(6)最后注入脂肪乳注射液,边加边缓慢轻压袋体,待脂肪乳注射液全部注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及时关闭输液管夹,防止空气进入或液体流出。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为规范本院临床科室肠外营养液分散调配操作规程,根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及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第2版),制定本规定。
一、全静脉营养又称肠外营养(PN),即从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其所用的营养液称为静脉营养液,即将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
它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及人体组织或组织修复所需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渡过危险病程。
二、全静脉营养有单瓶串输与“全合一”营养输注两种给药方式。
鉴于“全合一”营养液有利于代谢、输入均匀、使用方便、可减少污染和避免单独输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诸多优点,应积极推广“全合一”营养药物治疗方式。
三、“全合一”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以及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四、“全合一”营养液的混合配制应设立专用的配制室,配制过程应在100级层流洁净台上进行。
五、要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由经过无菌和“全合一”营养液调配技术培训和取得资格认证的药学或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流程配制。
六、为了保证肠外营养混合液中各成分(尤其是脂肪乳剂中的乳糜微粒)的稳定性,避免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必须建立与遵循完善的配制规则与程序,包括处方规范化书写与核对,配制环境准备、配制药物准备、配制步骤等。
七、调配标准流程1、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入到复方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2、将磷酸盐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3、关闭EVA(乙烯乙酸乙酰酯)或PVC(聚氯乙烯)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这两根输液管夹,待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
肠外营养液(TPN)的配置及临床应用一、TPN的定义即不经口也不经胃管或胃肠造口,而是经静脉输注营养液来供应病人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
二、TPN的适应症及禁忌症1、适应症:(1)胃肠道梗阻;(2)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3)重症胰腺炎;(4)高分解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5)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
2、禁忌症:(1)胃肠道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
(2)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3)需急诊手术,不因应用TPN而耽误时间。
(4)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三、TPN的处方组成TPN处方主要包含糖类、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成分,此外可根据病情需要加入胰岛素等药物。
通常情况TPN的处方总液量为1.5L-2.5L。
1.糖类:是主要热能来源,每克葡萄糖代谢可产热量4.1Kcal。
TPN处方中葡萄糖含量为5%-25%。
对于创伤应激和糖尿病患者行TPN支持时需加用外源性胰岛素,一般用量为4-8克糖比1个单位胰岛素。
2.脂肪:脂肪乳一般浓度为10%、20%,每克可产热量9.3Kcal,且可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氨基酸:人体所需氨基酸可分为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三类。
为使人体保持正氮平衡.所输氨基酸输液中必须含有各一定比例的复方制剂,即非必需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总氮盈之比为2:l或3:1。
4. 维生素:在体内作为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参于代谢过程,使机体各有关生化反应能正常进行。
分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现在常用于TPN的多数为复合维生素制剂。
5. 电解质:最常使用的有10%KCl和10%NaCl。
成人每天的输入量分别为Na+40~160 mmol。
K+60~100mmol。
6. 微量元素:长期TPN支持的患者可因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而导致机体不适。
现在使用的一般为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制剂。
四、TPN的配置(一) 配制前准备:1、与药品有关的准备及检查(1)根据医嘱单准备所需药品;(2)检查药物的有效期,有无浑浊、变质、沉淀、松裂等,核对营养配方,包括床号、姓名、年龄、性别等;(3)检查“三升袋”的效期、消毒时间、有无漏气等。
病区肠外营养分散配制标准操作规程病区肠外营养是指将营养物质通过静脉输注方式输入患者体内,以补充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或肠道功能丧失等因素所导致的营养不良。
肠外营养的配制是指将各类营养物质按一定的比例和剂量混合,并通过特定的配制设备进行混合、过滤等处理的过程。
为了确保肠外营养的安全有效,病区在肠外营养的配制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1.配置营养物质的场所应保持清洁整齐,并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2.配置前应将配制设备清洗消毒,并确保无残留药物和营养物质。
3.配置设备包括:注射器、输液器、药物泵、输液管、静脉采血针等。
二、选择适宜的配制方法1.肠外营养可以采用全量营养法、部分营养法或轮流输注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2.全量营养法是指将所有所需营养物质混合后一次性输注,适用于肠道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
3.部分营养法是指将部分营养物质与液体分离,逐步输注入体内,适用于肠道功能部分丧失的患者。
4.轮流输注法是指将多种营养物质分别配制并按一定时间间隔轮流输注,适用于不同营养物质需要的患者。
三、配制操作步骤1.洗手,佩戴无菌手套,并将配制设备放到无菌操作台上。
2.检查配制设备是否完整,无损坏和污染。
3.打开营养物质包装,将营养物质倒入注射器或输液器中,按照配方的剂量要求确定使用的药物和营养物质。
4.通过适当的方法混合不同的营养物质,确保其均匀混合。
5.检查混合液的外观、颜色、气味等,确保没有异常。
6.定期进行pH值测试,确保满足要求。
7.特殊药物或营养物质需经过过滤器过滤后输注,通过特殊的输液管和静脉采血针进行操作。
8.将配制好的肠外营养物质输液器与输液管连接,通过药物泵或手动控制输液滴速进行输注。
9.在完成配制后,清洗消毒操作台和配制设备,并做好记录。
四、注意事项1.配制营养物质的过程中应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
2.配制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正确的计量工具和剂量。
3.配置液体的温度不应过高或过低,应在合适的范围内,以避免对患者的伤害。
肠外营养是为无法通过肠道正常摄取营养的患者提供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
其配置流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一、评估患者的营养需求
在为患者配置肠外营养之前,医生或营养师需要对患者的营养需求进行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疾病状况、营养摄入情况等方面。
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可以确定患者所需的营养成分和热量摄入量。
二、选择适当的肠外营养配方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医生或营养师需要选择适当的肠外营养配方。
不同的肠外营养配方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和热量,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在选择肠外营养配方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疾病状况、代谢情况、肝肾功能等因素。
三、准备肠外营养液
在选择适当的肠外营养配方后,需要准备肠外营养液。
这通常需要在医院的药学部或专门的营养科进行。
制备肠外营养液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营养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制备好的肠外营养液需要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四、输注肠外营养液
准备好肠外营养液后,需要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将营养液输入患者的体内。
在输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输注速度和输注量,以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到适当的营养支持,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输注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
肠外营养液(TPN)的配置肠外营养液(TPN)的配置⼀、TPN的计算1.根据患者的情况计算每⽇所需能量。
计算:a. 基础能量消耗(BEE):Harri-Benedict公式:男BEE(kcal/d)=66.47+13.75W+5.0H-6.76A⼥BEE(kcal/d)=655.10+9.56W+1.85H-4.68A(W:体重(kg);H:⾝⾼(cm);A:年龄(年))b. 总能量消耗(TEE)(kcal/d)=BEE*应激指数*活动指数应激指数(超过BEE的百分⽐)⼤⼿术10~20 感染20 ⾻折20~40外伤40~60 败⾎症60 烧伤60~100活动指数(超过BEE的百分⽐)卧床20 下床30或⽆应激25kcal/d 轻度应激28kcal/d中度应激30kcal/d 重度应激35kcal/d 或总能量消耗约=25~30kcal/(kg*d)2.根据患者的情况计算每⽇所需蛋⽩质(氨基酸)的量⽆应激,正常基础代谢0.8g/(kg.d)住院患者,轻度应激1~1.2g/(kg.d)中度应激 1.2~1.5 g/(kg.d)重度应激 1.5~2.0g/(kg.d)或⽆应激⾄轻度应激氮需要量:0.15g/(kg.d)热氮⽐:150~190:1 蛋⽩质:0.7~1.0 g/(kg.d)中度应激氮需要量:0.20g/(kg.d)热氮⽐:150:1 蛋⽩质:0.7~1.0 g/(kg.d)重度应激氮需要量:0.30g/(kg.d)热氮⽐:120~150:1 蛋⽩质:0.7~1.0 g/(kg.d)蛋⽩质的需要量:6.25 * 氮的需要量(g/(kg.d))3.计算每⽇所需脂肪乳的需要量脂肪乳可占机体总能量摄⼊的20%~50%。
可提供1.2~1.5g/(kg.d)的脂肪乳脂肪乳的量:0.2~0.3*总能量/10(g/d)脂肪乳的液体量10%脂肪乳:0.2~0.3*总能量/1.1(ml)20%脂肪乳:0.2~0.3*总能量/2(ml)30%脂肪乳:0.2~0.3*总能量/3(ml)4.计算每⽇所需葡萄糖的需要量葡萄糖提供能量(kcal)= 每⽇所需总能量—蛋⽩质提供能量—脂肪乳提供能量蛋⽩质提供能量(kcal)= 4 * 蛋⽩质需要量5.所需液体总量总液体量(ml)= 氨基酸液体量+ 脂肪乳液体量+ 葡萄糖液体量氨基酸液体量(ml)11.4%氨基酸氨基酸需要量/0.11410.3%氨基酸氨基酸需要量/0.1038.5%氨基酸氨基酸需要量/0.085根据医院内已有的氨基酸品种,计算氨基酸所需液体量葡萄糖液体量(ml)20%葡萄糖葡萄糖需要量/0.250%葡萄糖葡萄糖需要量/0.5总的液体量应控制在30~40ml/kg.d之间。
肠外营养液(PN)配制顺序
为护士提供资料——肠外营养液(PN)配制顺序
1、将微量元素和电解质制剂分别加入氨基酸液及葡萄糖液内。
2、将水溶性维生素、磷酸盐制剂加入葡萄糖液内。
3、用脂溶性维生素乳剂稀释水溶性维生素后,再加入脂肪乳内。
4、将配制好的氨基酸溶剂及配置好的葡萄糖溶液同时混入营养袋内,并用肉眼检查液体有无沉淀。
5、将配制好的脂肪乳加入已装有氨基酸液及葡萄糖的营养袋内。
6、将配制好的溶液轻轻摇匀。
7、注意钙和磷不能加入同一配置溶液内,且最后的混合顺序为先磷后钙,保证两者都充分的稀释后最后相互接触。
8、维生素C的量一般在1-2g适宜,保证每升溶液中配置的维生素C不超过2g。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混合调配操作规程I目的规范肠外营养混合调配流程,保障输液质量。
II范围适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肠外营养液混合调配。
IlI规程一、混合调配前准备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人员更衣操作规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水平层流洁净台操作规程”。
二、混合调配(一)辅助人员检查混合调配用物料,除常规有效期、包装密封性、有无潮湿外,还应检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有无裂纹,输液管夹、截流夹性能等是否完好;(二)辅助人员仔细核对输液标签患者年龄、药品名称、规格、用量、用药时间、用药频次等以及药品有效期和完好性,并再次检查药物之间配伍的合理性及用药剂量是否合理,确认无误后按输液标签将药品有序摆放(药品在上,溶媒在下)在水平层流洁净台上,并进行消毒;(三)混合调配人员根据调配任务及药品特点选用适宜的一次性注射器,从开口处撕开,旋转针头连接注射器,固定针头,确保针尖斜面与注射器刻度处于相反方向,拉动针栓检查有无漏气。
混合调配中随时固定针栓,防针栓脱落。
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脂溶维生素、磷酸盐溶液及其他电解质溶液的注射器应分别独立使用并做好相应标识:1.50ml注射器用于混合调配电解质;2.20ml注射器用于混合调配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磷酸盐溶液;3.IOml注射器用于混合调配25%硫酸镁;4.Iml注射器用于混合调配胰岛素。
(四)混合调配操作前、中、后均应当核对输液标签患者和药品的基本信息的准确性、完好性;严格执行调配操作规程与无菌操作规范,按流程逐一抽吸药品,药液务必抽吸干净、残留液符合规定。
按混合调配顺序进行调配:1•将磷酸盐、微量元素分别加入氨基酸溶液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2•将电解质及胰岛素分别加入葡萄糖或糖盐溶液中,充分混匀;3•用脂溶性维生素溶解水溶性维生素后加入脂肪乳中,充分混匀;4.灌装前关闭三升袋所有输液管夹;5.灌装时先灌装葡萄糖或糖盐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将氨基酸溶液套入网套,分别连接三升袋两路管路并倒转这两种溶液,悬挂在水平层流洁净台的挂杆上,打开输液管夹,缓慢按压,充分混匀,待葡萄糖或糖盐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到三升袋后,及时关闭相应输液管夹,防止进入过多空气;6•最后灌入脂肪乳,先套入网套,连接三升袋第三根管路并倒转脂肪乳溶液,悬挂在水平层流洁净台的挂杆上,打开输液管夹,缓慢按压,充分混匀,待脂肪乳全部流入到三升袋后,及时关闭相应输液管夹,防止进入过多空气;7.拆除输液管,使三升袋口向上,将袋中多余空气排出后关闭截流夹,再将输液管口套上无菌帽;8.挤压三升袋,观察是否有液体渗出,如有渗出则应报损并重新调配。
肠外营养液配置流程
一、检查 3 升袋有效期、有无漏气等、然后拆去外包装,关闭所有管道夹,放于操作台右侧。
二、操作台内打开注射器放于 3 升袋同一区域。
三、检查并核对药品,将药品放于操作台中央。
四、消毒药品。
五、配置顺序:
1、将所有一价、二价、三价电解质、微量元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药物均加入 10%葡萄糖中。
2、将磷酸盐加入氨基酸中。
3、将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中。
六、将含有附加成分的葡萄糖、氨基酸加入 3 升袋中,边输入边晃动。
七、将含有附加成分的脂肪乳加入 3 升袋中,并不断晃动,使之均匀混合。
八、排除空气,关闭进液口,盖上封帽。
九、签名。
十、将肠外营养液及空安瓶、空液体瓶送出配置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