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1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2
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纶.巾(guān) 城铺.(pù) 妯.娌(zhóu)笑容可掬.(jū)B.叩.击(kòu) 炫.耀 (xuàn) 揶.揄(yē) 窸窸窣.窣(shù)C.抚.掌(fǔ)骇.然(hài) 言讫.(qǐ)言行拘谨.(jǐn)D.熹.微(xǐ) 悉.意(xī)颀.长(qí)寥寥可数.(shǔ)2.下列各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锋拥、瞑目、捻子、斩钉接铁B. 镌刻、谨慎、荡漾、恍然大悟C. 远遁、无银、暗淡、汗马功劳D. 宽敞、辍学、劳碌、节衣宿舍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没有结合句意解释的一项()(3分)A.忽然十余次飞马报道。
(飞马:这里指骑着快马传送紧急军情的人)B.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走:这里指走掉)C.京京有点儿发窘。
(发窘:这里指感到为难,不知所措)D.像多数跳伞运动员一样,他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而且肩膀很宽,看上去是个孔武有力的硬汉子。
(孔武有力:这里指勇武而有力量)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格尽职守....。
B.梯田上面,有漫漫云海的覆盖;梯田旁边,是茫茫森林的掩映。
此景真是神奇瑰丽莫可名状....,让人惊叹。
C.十四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长城上萍水相逢....,共叙别后之情。
D.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提高。
B.多读书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途径之一。
C.通过开展“捐助”活动,使同学们懂得了关爱他人。
D.只有一到暑假,他就去游泳。
6.依照例句,仿写句子。
人教版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班级: 姓名: 考号: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30分) 1、找出下列成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字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4分) 小心冀冀 苦心孤诣 决处逢生明察秋豪 怡然自得 海枯石烂 花枝召展庞然大物 B 、 陛下(b i ) 澄澈(d Eg ) 缥缈(mi ao ) 洗濯(zhu C 、 目眩(xu cn ) 庇护(b i ) 钦差(q in ) 迸溅(b 6ig ) D 、 滑稽(j i ) 潺潺(ch 岔) 轻盈(yeng ) 啜泣(chu o ) 3、 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 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我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B 、 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
C 、 他首先第一个发言,在众人的注视下分外高兴。
D、 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精彩表演。
5、下面对课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看云识天气》这篇生动的说明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E 、《风筝》一文是鲁迅先生回忆兄弟之间的一段往事,反映出“我”的宽容;弟弟能自 我反省,知错能改,从而表达了同胞之间的手足之情。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C 、《济南的冬天》向我们展现了冬天济南的山景和水色,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无 比喜爱之情。
D 、《羚羊木雕》赞美了小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爱,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 告诫做父母的应该理解孩子的心,尊重他们的友谊和人格。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空缺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本卷满分100分,其中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班级:姓名:得分: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5分)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痴想训诫笼罩聒燥B、喧腾庸碌繁密嶙峋C、迂回茁壮伫立一丝不苟D、伶仃骚扰船舱头晕目眩2、古诗文默写。
(8分)①《咏雪》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来比拟大雪纷纷。
②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④成语“择善而从”出自《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一句。
⑤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常识填空。
(4分)①《再塑生命的人》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②《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小说《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明代小说家。
二.现代文阅读。
(20分)(一)11分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2013....——..2014....学年午街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黑色中性笔作答,.............................................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l .~.6.小题,其中.....I .~.5.小题,每小题......2.分,第...6.小题..9.分,共...1.9.分.).(.请.将试题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X Kb1 .....C om ....A...瘫.痪(..n .ān ..). 匿.笑.(.n .ì. ). 妥.当.(.tuǒ...). 炫.耀.(.xuàn ....).B...搓.捻.(.cuō...). 寒.战.(.zh ..à.n .). 骸.骨.(.h .ά.i .). 匀.称.(.chèn ....).C...陛.下.(.b .ǐ.). 澄.澈. (.chéng .....). 分.歧.(.fēn ... ). 静.谧. (.m .ǐ.).D...尴.尬.(.j .ì.e .). 霎.时.(.ch ..à.). 踉.跄.(.c .à.ng ..). 女.娲. (.w .ᾰ.).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 世界杯快要开赛了,世界各地的球迷................滔滔不绝....地赶往德国。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00分其中卷面5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二)(三)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5分)1.下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啜.泣(chuò) 一瞬.间(shùn) 峭.壁(qiào) 耸.立(sǒnɡ)B.收敛.(liǎn ) 枯.干( kū ) 颤.抖(zhàn) 嶙峋.(xún)C.凝.视(nínɡ) 嘲.笑(cháo) 头晕.(yūn) 目眩.(xuàn)D..陡.峭(dǒu) 动弹.(tán) 摔.死(shuāi) 蝉翼.(yì)2、下列名人说的话或歌词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浩瀚夜空遥远的角落,挂着一颗蓝蓝的星球缓缓地转动。
”(童安格)B.“我看过他写的一些东西和画。
”(徐静蕾)C.“我要今天格外说说合同。
”(白岩松)D.“我们要在每一个村建一个卫生所,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上医院”(温家宝)3、下面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百货商店里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
B、巧夺天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车。
D、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4、仿照下面两句的格式,发挥想象,再写出二个关于书的比喻句。
(4分)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①。
②。
5、按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
(6分)(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_ _ ,。
(2分)(2)《论语十则》中,孔子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两个句子是:_ _ ,_ _ 。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胡应麟说“形容事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_ _ ,_ _ 。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26分) 1.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4分)(1)贪婪( )(2)莴苣( )(3)干涸( ) (4)倔强( )(5)栖( )息(6)哭泣( ) 2.在所给的横线上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2分)(1)玷污 笼罩 忍竣不禁 (2)决别 辜负 小心翼翼(3)堕落 厄运 津津乐到 (4)嘹亮 盛名 害人听闻 3.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4分)(1)获益匪浅: (2)慧心未泯: (3)花枝招展: (4)温故知新: 4.结合句意解释加点词语。
(4分)(1)这也真够滑稽,但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滑稽: (2)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响晴: (3)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密…………………………封…………………….………线………………………………………………………………...烘托:(4)我听见有人在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啜泣:5.写出下列各句的意思。
(2分)(1)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6.填空及默写。
(共10分)(1)树木丛生,。
,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客路青山外,。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3)问渠哪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4)《论语十则》中论述个人修养的名句是:(只写一句)“,。
”(5)《世说新语》是朝组织编写的。
选文《咏雪》中东晋才女谢道韫的一句咏雪词:“ ”被广为传诵。
二、语言积累及运用(19分)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题。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说明:1.试卷共8页。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按要求填写在答卷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各题要求作答,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00分。
一、基础(l4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痴想(cī)崩塌(tā)忍俊不禁(jīn)B.匀称(chèn)倘若(tǎng)日转星移(zhuǎn)C.点缀(zhuì)喑哑(yīn)慧心未泯(mián)D.主宰(zǎi)收敛(liǎn)昂首挺立(áng)2、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的一项是()(2分)A.通过《复兴之路》这部见证民族精神崛起的作品,让我们确实看到中国走过一段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
(“通过……让……”造成分残缺,二者必须删去一个)B.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央提出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倡导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及和谐文化。
(“倡导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及和谐文化”改为“倡导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
)C.近日,国家林业局发出紧急通知,严禁一切猎捕、出售、收购果子狸和其他野生动物。
(“出售”与“收购”位置颠倒)D.艰苦奋斗是一种需要从小培养的品格,及早在青少年中引导和建立如此意识和习惯,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在青少年中引导和建立如此意识和习惯”应该改为“引导青少年建立如此意识和习惯”。
)3、请从下面词语选择至少三个词语,描写一段上音乐课的感受的文字,不少于50字。
(4分)嘹亮弥漫澄澈回味无穷心旷神怡闲情逸致答: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汕头日报》4月2日报道(节选)(记者:魏盼生)据农业部门统计,去年全市农田鼠害发生面积达到122.2万亩次,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9%,仅粮食作物因鼠害造成的损失就达到7000多吨,占所有有害生物造成总损失的45.9%。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一、积累与运用(4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啜泣(chuî) 扒窃(bá)黄晕( yùn)随声附和(hâ) B.炫耀(xuàn) 虐杀(nuâ)贮蓄(chǔ) 忍俊不禁(jīn) C.骸骨(hài) 潜行(qiǎn) 喑哑(yīn) 更胜一筹( chïu) D.匿笑(nì) 洗濯(zhuï)堕落(duî)芊芊细草(qiān)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可望而不可jí()zhù ( )立xī()戏hài ( )人听闻3、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它是生命的源泉,阳光;,,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
①黄金象征着财富②人一切都可以没有③但却不是人最宝贵的财富④惟独不能失去希望A. ①②③④B. ②③①④C. ①③②④D. ②④①③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3分)A.她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B.他很早就对天文学和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请把这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
D.从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的感情由悲痛焦虑变为宁静喜悦,最后昂扬奋发,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B.《羚羊木雕》的插叙内容充分刻画了万芳的“仗义”形象,既是全文故事发展的起因,也为结尾万芳原谅了“我”作铺垫。
C.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其散文代表作《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D.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所写的最为有名的一首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6.请根据提示用正楷字工整地默写相应的诗文名句。
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人教2013年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5分)(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酝酿()满载()粗糙()模样()枯(hé)(xī)息梦(mèi)(liáo)廓(二)填写教材中的古诗文名句。
(10分)(每空1分)①,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③乡书何处达?。
④《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的句子是,。
⑤《夜雨寄北中》抒发作者盼望团聚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的句子是,。
⑥《泊秦淮》中作者讽刺当朝统治者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句子是,。
(三)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亲爱的宝贝已在腹中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还是个漂亮的小伙?B.“莫言领诺贝尔奖,身着一身燕尾服;成龙参加今年两会时,一身定制的中式唐装,得体、很有韵味。
”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说。
C.“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李阳说:“我一定要把它拍摄下来!”D.作为笑艺术的研究者和传播者,马三立认为:笑是促进精神健康的良药和营养素。
(四)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项是()(3分)A.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的不休。
B.近几年来,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所表现出的狭隘认知和低劣手段,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的甜蜜来。
(五)排序(4分)①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②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③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④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
正确的顺序:(六)名著阅读(5分)1、《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大闹、真假、三借”。
2013-2014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一)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痴想(chī) 隐秘(mì) 凝成(níng) 枯干(kū)
B.啜泣(zhuì) 耸立(sǒng) 颤抖(zhàn) 嶙峋(xún)
C.陡峭(tú) 卑微(bēi) 收敛(jiǎn) 宽恕(shù)
D.挑逗(tiáo) 迸溅(bìng) 酒酿(niàng) 盘虬卧龙(qi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沟壑暴燥明查秋毫专心志致
B.喧腾搔扰获益非浅坚忍不拔
C.执著宽恕头晕目炫一丝不苟
D.刹时呵责险象叠生仙露琼浆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怡然自得(安适、愉快的样子) 可望不可即(靠近,接触)
B.一丝不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死而后已(已经,以后)
C.小心翼翼(谨慎,严肃)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D.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3分)
A.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B.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妈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等她具体而微可真不容易啊!”
C.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深圳的冬天是一个温暖的地方。
B.在“大运会”筹备会上,各相关部门交换了广泛意见。
C.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D.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6.请根据要求填写内容。
(14分,每空l分)
(1)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2) ,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3) ,禅房花木深。
,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何当共剪西窗,。
(李商隐《夜雨寄北》)
(6)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7)子日:“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8)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
(9)子日:“,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10)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述而》)
二、文言文阅读 (14分) 《河中石兽》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一寺临河干临:干:
(2)山门圮于河圮:
(3)阅十余岁阅:岁:
(4)尔辈不能究物理究:
8.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慎;D.石必倒掷坎穴中)。
(4分)
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曾.。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0.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
三、现代文阅读(二)(共14分)
叫声师母
杨轻抒
那年秋天,枫叶铺满了进村的小路,师母就是踩着厚厚的枫叶进村的。
师母进村之前我们就认识她了——是在韦老师桌上的镜框里。
韦老师说,你们的师母——不,是未来的师母就要来了!
韦老师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着星星一样明亮的光彩。
我们仔细打量镜框里未来的师母,披肩的长发,高高的鼻梁,白白的皮肤——师母是城里人呢,城里人才这样漂亮。
师母终于来了,跟照片上一样漂亮的师母踏着枫叶终于来了。
我们从山上采来大堆大堆的野菊花装饰韦老师那间原本是寺庙厢房的寝室,三柱从家里背来了土豆,棉花从家里背来了玉米,石头使劲地用一把湿柴生火,脸黑得就像图片上的钟馗一样。
我们又把几个月前就捉来熏着的一只野兔在山泉水里洗得干干净净,要给师母做一顿香喷喷的土豆烧野兔。
师母坐在那一丛丛的野菊花里,尝着我们做的野兔烧土豆,吃着吃着就哭了师母哭得很伤心。
韦老师也哭了,韦老师背着我们擦眼泪。
然后师母走了。
师母不要我们送她,师母一个人背着行李,拿着原本放在韦老师桌上的镜框,哭着出村了。
枫叶在师母背后飞落下来,像血一样红的晚霞。
我们都很伤心,我们用野菊花装饰的宫殿没能留住师母,我们的野兔烧土豆没能留住师母,我们那清澈的山泉和晚霞一样的红枫叶没能留住师母!
更严重是,我们从今以后再也没有师母了!我们得有一个师母!
终于,石头斩钉截铁地对棉花说,从今以后我不再跟你一块儿上学了!
眼泪汪汪的棉花问:“为什么呢?”
石头说,咱们村就你最漂亮,你嫁给韦老师吧,你当我们的师母!
三柱也表示赞同。
棉花见大家都用渴盼的眼神望着她,点点头说好,那好——可是,棉花有些担忧,这得等我长大才行呢!
石头说,我们等你长大!
我们就盼望棉花快些长大,盼望棉花比我们长得都快,长大了的棉花就可以嫁给韦老师了,棉花嫁给韦老师我们就有师母了。
后来我们毕业了。
我和石头、三柱读完小学读初中,读完初中读高中读大学,l0年过去了,我们也踏上了讲台。
我是在讲台上又见着棉花的。
棉花没有食言,等刚到20岁,棉花毅然嫁给了已经满面沧桑的韦老师。
那时候棉花已经当上了村上的代课老师,正参加中师函授,而我和石头恰好是那所函授学校的老师。
下课之后,我和石头走到棉花面前,向棉花深深地鞠了一躬,叫了一声:
师母——
棉花哭了。
(选自《今日文摘》) 16.本文的人物刻画较为生动,试找出下列人物描写的方法。
(3分)
(1)肖像描写:
(2)心理描写:
(3)语言描写:
17.破折号有A解释说明、B语意转折、C声音延续、D意思递进等用法,指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在后面的括号中填上相应的A、B、C或者D)(3分)
(1)师母进村之前我们就认识她了——是在韦老师桌上的镜框里。
( )
(2)棉花见大家都用渴盼的眼神望着她,点点头说好,那好——可是,棉花有些担忧,这得等我长大才行呢! ( )
(3)下课之后,我和石头走到棉花面前,向棉花深深地鞠了一躬,叫了一声:师母—— ( )
18.“师母终于来了”,“我们”都为她做了些什么?请简要概括。
(2分)
19.文中有哪几处写到了枫叶,有什么作用?(3分)
20.本文是一首哀婉动人的奉献之歌,你深深地被谁打动了?说说理由。
(3分)
四、写作(30分)
21.请你按下列要求,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初一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事、心烦事、有趣事)
(2)阅读下面的材料,以“我生活在中”为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