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烧伤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163-01【摘要】烧伤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意外损伤,也是对人体破坏性很大的创伤。
治疗护理复杂、病程长、烧伤后瘢痕形成、毁容和功能障碍都会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
我们通过了解烧伤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与其心理健康相关的因素,针对处于不同病程阶段的烧伤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烧伤病人的心理护理在治疗护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稳定病人情绪,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
及时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是烧伤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烧伤病人心理护理烧伤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意外损伤。
烧伤后剧烈的疼痛,新生皮肤颜色的改变与瘙痒,瘢痕增生孪缩所致的功能障碍和外貌的改变,给烧伤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重新投入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针对病人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做好烧伤病人的心理护理,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工作能力得到更好的恢复。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对象来自我院烧伤科自2009年7月~2010年7月间第一次住院的烧伤病人180例,男113例,女67例,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76岁,57%病人可见头、颈、手等暴露部位烧伤。
1.2临床特征:病人烧伤后通常可出现恐惧行为,社会能力紊乱,睡眠形态改变,警觉,记忆和情绪的改变。
易出现躯体不适、抑郁、焦虑、敌对、恐惧、烦躁等精神症状。
病人通常把自己受伤怪罪于他人或过分自责,这类情况都必须给予恰当的心理医疗干预。
2影响因素2.1家庭社会因素:社会家庭支持不足,家庭功能退化,面对来自别人奇异的目光,过重的经济负担,同时,烧伤对于患者整个家庭的严重影响并不低于患者本人。
因此,对于烧伤患者的亲属,尤其是有自责倾向者应给予恰当的心理评估及尽早的干预治疗[1]。
标题:烧伤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关键词:烧伤心理状态心理护理烧伤是由热力、化学物质、电流和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皮肤或组织损害。
烧伤对病人心理所造成的打击是很大的,具有突发性、严重性、长期性等特点。
因此,护理人员了解并观察烧伤病人在受伤后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护理,不仅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而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烧伤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1、早期的心理反应1.1紧张和恐惧:烧伤早期,大多数患者因突然的意外致伤,对所发生的突然事件无心理准备,一些大面积烧伤患者,在神志清楚时由于不了解伤情,对是否能治愈心里无底,往往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此时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
他们或表现出意外的镇静、冷淡、少语,反应迟钝,或躁动不安、痛苦、叫喊、抱怨等。
1.2 焦虑:由于烧伤病人需要隔离,不能会见家人亲友,还要忍受伤痛和各种担忧,轻者显得无法安静、心神不定、严重患者甚至怨天尤人、心情恶劣、无法安静、难以入眠或夜惊。
2、中期心理反应2.1 惧怕疼痛:重症患者,休克期过后,进入感染期,患者要频繁接受手术、大量换药及其他各种治疗,如注射、静脉穿刺等。
这些治疗都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承受疼痛的能力也会减弱,一些人因害怕而食欲不振,睡眠差、呻吟、烦躁、恐惧,有的甚至拒绝治疗、手术和换药。
2.2猜疑:烧伤病人住院时间较长,对周围一切事情相当敏感。
他们希望知道治疗方法和结果,有时反复询问治疗措施,很关心躯体的不适,很想了解自己的信息,如果解释不及时就会引起猜疑。
但对一些解释又抱怀疑态度,总认为自己伤情重,担心医生看轻了伤情误诊。
医生、护士查房讲话稍不慎,病人就会左思右想,担心自己将来残废;同病室的病人病情加重或死亡也会使其心理负担加重。
自己稍有不适就怀疑病情加重,紧张不安,顾虑重重。
3、度过危险期之后,患者进入康复期,这个阶段烧伤患者容易出现忧郁、急躁易怒、绝望、自卑、依赖性强等心理特点。
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护理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烧伤患者在住院期间,虽然因其生活环境、文化程度、修养、职业等的不同,心理反应不同,但他们的心理需求是相同的。
心理护理就是在护理中去了解、观察患者在烧伤后不同阶段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针对其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疗效。
1提高自身素质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必备条件。
作为一名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有坚定的政治目标、成熟的医学伦理道德,应热爱护理专业,具有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及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有同情心,工作主动热情,在不断的护理实践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具有优良品质的好护士。
1.1 富有同情心护士对烧伤患者要有深切的同情心和责任心。
患者是不幸的,当患者因烦闷与其交谈时,护士要做一个富有同情心和耐心的聆听者,尊重病人的人格,切忌议论病人的伤残所造成的缺陷,要理解、体谅他们因伤残而表现的激动、抑制、自卑、消极、对抗行为,使他们体会到自己没有被人们抛弃,而有生存的希望。
1.2 热情主动护士的态度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对病人热情友好、礼貌相待、和蔼可亲,能使患者因此而产生信任感,明显减轻他初人院时的紧张不安和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及畏惧心理,从心理上获得安全感而情绪稳定。
对忧郁绝望的患者,护士态度应是满腔热情、主动亲近关心他们,使他们受到乐观、热情、健康的生活态度的感染,从而增强信心;并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伤情,面对现实,通过自身修养来增加战胜伤残的信心,消除忧郁、绝望心理,使之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1.3 理解和容忍作为烧伤科护士要学会关怀和体谅患者,对病人的变态心理要宽容体量、容忍克制,不要为细碎小事与病人争执。
在患者面前切忌急躁,当患者情绪激动时,护士应有自我克制力,要理解他们因伤残而产生的焦虑、急躁的苦恼心理,容忍他们一对的情绪澈动,尽量及时解决病人提出的问题并满足病人的要求,给予诚挚的帮助、安慰,这样才能获得病人的好感和信赖。
心理护理在大面积烧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摘要] 目的探讨烧伤病人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康复出院。
结论加强大面积烧伤病人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患者;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 r248.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70-0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患者的护理不能单纯停留在治疗和饮食护理上,而应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
尤其对烧伤患者不仅要进行积极躯体治疗,还要进行相关有效的心理治疗,指导患者正确利用应对资源(生理资源、心理资源、社会资源)。
掌握让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较好恢复的方法和技术,在烧伤患者整个治疗康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现代护理定义现代护理定义为“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其现存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显然,这里“反应”是指目前已存在和潜在健康问题所引起的人们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多方面的反应。
该定义包含了现代护理工作的四个主要特征—现象、理论应用、护理行为和效果评价。
这些特征是与现代护理程序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程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的38例烧伤、烫伤、电击伤患者中,作者观察和发现,患者作为“弱者”自身评价往往较低,但却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特别是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重视,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疗和破格对待。
不同社会角色的患者,常有意或无意地透露和显示自己的身份,让别人知道他们的重要性,以期望医护人员对他们的特殊照顾。
2 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应贯穿整个治疗的全过程,包括烧伤早期、手术前后期(植皮术)、烧伤后期。
烧伤患者在治疗中常有较强烈且持久的情绪反应,其原因与以下几方面有关:由于制动,丧失了独立性和能动性;换药、清创等治疗的痛苦和严重的住院规则的约束,使患者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毁容、畸形和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往往使患者丧失生活的信心;对以前生活和事业计划的破灭,陷入极度的空虚的绝望。
大学毕业论文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及体会主考学校: 武汉大学专业: 护理学指导教师:***考生姓名:***准考证号:************联系电话:***********邮箱:***2019年4月 10 日目录开题报告 (2)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二、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 (3)三、论文主要参考文献 (3)一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及体会 (4)湖北十堰 (4)1、临床资料 (5)2、方法 (5)3、结果 (7)4、体会 (7)致谢 (9)参考文献 (10)开题报告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目的:通过加强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减轻病人心理负担,提高护理质量。
意义:大多数护理工作人员因为工作量大,事情多而总是忽略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有些病人因为心理因素而影响病情,影响治疗,尤其是对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来说,每一位都会存在一定的不良心理因素,不及时的疏解,总是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对大面积烧伤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能积极推动医疗工作的进行,促进患者的恢复。
二、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主攻方向:注重论文的经验性、理论性和调查实践性。
主要涉及烧伤病人特殊的心理护理方法。
主要内容:护理研究的目的,护理研究的资料,护理研究的方法,护理研究的结果,护理研究的讨论。
研究方法:对一位大面积烧伤患者在烧伤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加强心理护理,评价护理后的效果及临床的意义。
三、论文主要参考文献[1]郭莉莉,贺敬春,孙艳秋,等。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2009,22(10):298-299.[2]陈虹,柴建秋,柴恺,心理护理在老年性骨折中的应用。
亚太传统医药,2010,1(12):172-173.[3]夏占娥,韩传平,南秀荣,等。
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疼痛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2003,5(10):16-18.[4]邹恂。
现代护理诊断手册[M].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303.[5]肖春霞,郑少冰,李碧清,护理干预对一次性分道外剥内扎术患者恐惧疼痛发生的影响。
手烧伤患者心理护理配合早期康复训练的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手烧伤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早期康复的最佳时间。
方法:对42例手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后采取心理治疗及康复训练。
结果:治疗护理4周后功能显著好转3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24%。
结论:心理护理配合早期康复训练降低致残率,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手烧伤;心理护理;早期康复训练【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391- 02手烧伤的患者在我院烧伤整形科较为常见。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也有显著提高,但后期因瘢痕增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或功能丧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压力。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的42例手部烧伤患者,均为深ⅱ°或ⅲ°创面。
其中男30例,女12例,行自体皮移植术32例,异体皮移植术10例,创面均愈合。
1.2 方法所谓早期康复是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创面完全愈合后立即采取心理治疗及康复训练。
2 心理分析2.1 意志薄弱突然受伤对患者的打击大,心理上易失衡,表现为依赖性增强,易伤感,易激动,意志薄弱。
2.2 焦虑患者担心预后手部外观改变,或疤痕增生影响手部功能,甚至出现畸形,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2.3 抑郁与后期康复时间长,担心长期治疗将给家庭带来经济和生活压力,对治疗丧失信心,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3 护理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基础和保证。
护士与患者接触时要以良好的形象、真诚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任,言语要谦逊,多给予积极暗示,给患者带来积极的心理感受,有意识地与患者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3.2 激励式心理护理手烧伤的患者往往不能接受受伤后的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能重返工作岗位的现实,产生负面情绪,此时应及时疏导,帮助其正确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其建立合理的信念及健康的情绪,积极配合早期活动[1]。
烧伤病人的心理护理烧伤科:巫甜【摘要】烧伤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意外损伤,也是对人体破坏性很大的创伤。
治疗护理复杂、病程长、烧伤后瘢痕形成、毁容和功能障碍都会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
我们通过了解烧伤患者的心理状态,探讨与其心理健康相关的因素,针对处于不同病程阶段的烧伤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烧伤病人的心理护理在治疗护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稳定病人情绪,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
及时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是烧伤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烧伤病人心理护理烧伤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意外损伤。
烧伤后剧烈的疼痛,新生皮肤颜色的改变与瘙痒,瘢痕增生孪缩所致的功能障碍和外貌的改变,给烧伤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重新投入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针对病人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做好烧伤病人的心理护理,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工作能力得到更好的恢复。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对象来自我院烧伤科自2011年 11月~2011年11月间第一次住院的烧伤病人180例,男113例,女67例,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76岁,57%病人可见头、颈、手等暴露部位烧伤。
1.2临床特征:病人烧伤后通常可出现恐惧行为,社会能力紊乱,睡眠形态改变,警觉,记忆和情绪的改变。
易出现躯体不适、抑郁、焦虑、敌对、恐惧、烦躁等精神症状。
病人通常把自己受伤怪罪于他人或过分自责,这类情况都必须给予恰当的心理医疗干预。
2影响因素2.1家庭社会因素:社会家庭支持不足,家庭功能退化,面对来自别人奇异的目光,过重的经济负担,同时,烧伤对于患者整个家庭的严重影响并不低于患者本人。
因此,对于烧伤患者的亲属,尤其是有自责倾向者应给予恰当的心理评估及尽早的干预治疗[1]。
2.2 烧伤因素:烧伤不仅对机体造成巨大的生理损伤,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而且还会造成持续而剧烈的心理社会应激,常导致精神、心理后遗症的发生,还明显增大了个体家庭所承受的来自生活、工作、社会等方面的压力[2]。
有些还会导致生活方式的极大改变[3]。
随着烧伤创面的愈合,病人身体外观的改变、瘢痕隆起,日益受限的功能以及可能改变的生活方式等均构成新的自身压力。
2.3 其他相关因素2.3.1 性别与烧伤患者心理状态:烧伤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怖的心理,焦虑女性较突出,而男性较女性更注重能力、魄力及自身事业的发展,而感到担忧厌烦,产生敌意,故敌对症状男性多于女性。
2.3.2 医疗费用与烧伤患者心理状态:烧伤患者来势急、病情重、病程长,患者除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忍受极大的痛苦,还需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
住院费用自己负担得越多,在日常生活中不良情绪越多,而产生的躯体不适、敌对、恐怖与精神症状越突出。
2.3.3 年龄与烧伤患者心理状态:不同年龄烧伤病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年轻人主要关注愈合后能不能留有瘢痕,配偶会不会嫌弃自己,出院后的工作能否胜任,而老年人主要担心是否影响身体的基本功能,会不会拖累儿女。
2.3.4 文化程度与烧伤患者心理状态:文化程度越高,越关心自己的病情,担心病情变化、治疗效果、事业的发展、对家庭的影响,而产生难以摆脱的困扰和忧虑,与周围人相比感到不公平,产生自卑感而出现敌对、人际关系紧张。
文化程度偏低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及自信心者而易产生焦虑、精神病症状。
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充分评估每个个体的文化风格背景,受教育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信心等情况,提供个体化护理,并提供客观的信息,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现实。
3 烧伤病人的护理3.1心理评估对烧伤病人做充分的心理状况评估,主要通过护理人员细心观察、心理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烧伤病人的心理状况,对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重危病人,主要通过非语言沟通的方式和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进行评估。
病人的心理状况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心理评估应该贯穿于病人的整个病程中3.2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3.2.1烧伤早期阶段患者刚入院难以接受现实,心理恐惧紧张,急于探听自己的病情,担心留后遗症,而过高估计自己的病情。
此时医务人员应详细讲解烧伤知识,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以解除患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2.2病程中心理护理这是对烧伤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主要阶段:(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应充分应用心理护理技巧,给予病人热心关怀与体谅,取得其信任,增强病人说出内心感受,认真倾听,给病人心理支持、理解与同情。
通过温柔的动作,亲切的言语和关注的目光,给病人以安慰,以稳定其情绪,消除其抵触心理,便于治疗。
(2)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良情绪。
由于烧伤创面感染,病程延长,患者反复接受换药、切痂、手术等治疗,疼痛难以忍受,抱怨、怨恨、消极、悲观,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因此医务人员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动作一定要准确轻柔,以免增加患者痛苦,随时随地与病人交谈,消除烧伤患者孤独无助、悲观绝望的不良情绪。
宣讲优秀的康复病例,让病人认识到自身对家人和社会的价值,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加强医护合作,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应经常巡视病房,一旦发现烧伤患者有病情及情绪变化,沟通应及时并采取有效措施。
另外,责任护士主动介绍主管医生经验丰富、治疗效果好,树立威信,增加信赖感,解除病人的疑虑;主管医生介绍责任护士的护理技术精湛,责任心强,使病人认真配合。
(4)丰富病人的生活,转移注意力。
比如通过读书看报、听音乐、看电视、经常组织病人交流联谊活动等方式使病人忘记病情的痛苦和折磨。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2.3康复期心理护理(1)调动社会支持系统:邀请患者的亲戚、朋友、同学、领导同事等经常来探视、看望病人,鼓励患者面对现实,做生活的强者!(2)生活指导:无论患者出现哪种功能障碍,都将长期甚至终生影响病人的生活自理问题,因此,康复护理不能靠“替代”解决,指导患者在掌握功能锻炼的状态下,尽早进行生活能力训练,让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和生活,为患者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4 烧伤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对策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掌握和运用精神心理疾病的知识和心理护理技巧,对病人进行及早的评估与心理干预,在烧伤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护士与病人保持密切接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发现病人的情绪及心理变化,给予病人心理支持、理解与同情,并帮助患者接受现实,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4.1 入院初心理护理:病人被送到医院后,会产生一种安全感。
我们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友善的语气一边详细听取病人和家属的有关病情叙述,一边仔细查看伤情,积极迅速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如吸氧、止痛、输液等,使病人从心理上得到安慰,增加安全感。
但这种安全往往是暂时的,不稳定的,病人一旦了解自己的病情,已形成的安全感就会减弱,表现为恐惧、忧虑、烦躁,我们针对病人存在的这种心理给予同情、理解、安慰,讲述目前烧伤治疗科学的进展以及医院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讲述已出院病人配合治疗成功治愈恢复的例子,向病人表示医护人员积极救治的决心和信心。
在抢救过程中我们要表现的勇敢、镇定,应用娴熟的操作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给病人以安全感、信任感,使恐惧、焦虑的情绪得以平静稳定,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
4.2 休克期护理:大部分病人休克期的意识是清醒的,对突然的病情变化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如受伤时的场面给其留下危险恐怖的印象,加之医院陌生的环境,使病人处于心理应激状态,产生紧张、恐怖等一系列复杂反应[6]。
这些反应与休克之间会形成正反馈的恶性循环。
但是,由于病人是清醒的,也就有可能接受护士给予的良好心理影响。
选择适当的语言来安慰病人,耐心解释有关病情变化,解释静脉补液、测量生命体征、导尿及尿量观察等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7]。
在实施操作中,说话要细声谨慎,举止要轻巧而文雅,工作要稳重而有秩序,以影响病人心理,帮助病人减轻和摆脱惊恐情绪,使其镇定并增强信心。
4.3 感染期的护理:烧伤病人痛苦大,经济负担重,住院时间长,进入感染期后,体温常在38℃以上而出现焦虑,表现出少语、失眠、食欲下降、对事物反应冷淡、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厌倦情绪等。
为此,我们要给予诚恳开导,耐心解释烧伤恢复过程,讲明换药、手术、翻身、输液的必要性及这些操作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但要相信医护人员在操作中会尽力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减轻逆反心理。
4.4 恢复期的护理:随着创面愈合,瘢痕的形成,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忧虑心理,特别是头面部瘢痕形成及肢体功能严重障碍造成生活自理困难,使病人产生悲观、绝望心理,此时我们要鼓励病人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功能康复,并介绍国内整形整容水平,以后可做手术恢复功能与容貌。
讲一些现实生活中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使其接受现实、正视现实,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生活的信心。
我们和家属要多与病人沟通,给予病人心理上的安慰及生活上的帮助,使其感到生活是美好的,从而在愉快的心境中配合治疗护理,得以康复。
5 结论烧伤患者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共性特点,亦有烧伤患者的特征,并且会因性别、文化程度、医疗费用、烧伤程度、不同的分期,患者心理情绪变化也错综复杂。
为了很好掌握烧伤患者的心理状态,必须加强护士心理素质训练,以提高护士的素质。
大量资料显示,烧伤治疗的成功与否,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好坏有密切关系。
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护患交流,有利于治疗护理。
护士要加强自身修养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做好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之通过提高护士的素质,及时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是烧伤患者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1]刘建芬.烧伤患者的身体形象与自尊初步测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13(1):50[2]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1~122[3]李黎.烧伤患者精神障碍与重返社会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华烧伤杂志,2002,18(5):305~307[4]陆树良.烧伤患者的抑郁反应.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2004,9(1):59~62[5]肖传实,李荣山.实用医患沟通技巧.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135~137[6]张俐,管鹏.现代护理心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81~87[7]王淑君.烧伤护理冻伤护理300问.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