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 格式:docx
- 大小:23.99 KB
- 文档页数:5
东西方管理思想融合研究作者:刘鑫来源:《经济师》2011年第06期摘要:东西方管理思想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不断发展并完善成熟,形成了有各自特色的管理思想体系。
然而由于东西方管理思想体系内部的固有缺陷无法靠自身体系克服,而这些固有缺陷会极大地影响东西方管理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借鉴和融合就成为东西方管理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东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缺陷融合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026-02一、东西方管理思想差异1.东西方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
东方的管理思想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发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包括有易经的阴阳学说、道家的无为学说、儒家的仁爱学说、佛家的慈善学说、兵家的用人学说、法家的崇发学说等,这些思想构成东方管理思想的渊源。
其主要特点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大量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在管理实践中以“人本”思想为主,组织中成员之间关系和睦联系紧密,强调组织文化,集体感强,决策的过程中决策者的判断对决策过程有较大的影响,主观色彩比较重。
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管理学思想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的哲学,古希腊作为一个商业城邦和民族,其文化的发展形成人类早期文明独特的人文精神,这亦是古希腊文化本质特征,即追求个性独立和解放。
西方的管理思想最终在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的理论后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因此,西方管理思想的主要特点是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定性定量地分析具体问题,决策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步骤,制度完善,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关系比较冷漠,突出个人的作用和能力,权责清晰,赏罚分明。
2.东西方管理思想的主要区别。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主要区别在于:东方的管理思想以人的自然思考方式和逻辑为基础,以人为本,比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织中摩擦和直接冲突较少,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主,社会性比较重,偏重于感性,模糊化分析,是一种“软”性的管理思想。
中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差异及原因中西方管理学思想发展经历不同,在对于人性的假设上也有着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中国管理学思想大多是从实践得出经验总结,而西方管理学思想更多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产生如此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双方的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以及形成思想体系的历史文化渊源迥异。
而了解中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差异,企业才能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标签:管理学;理性与非理性;历史渊源;经济体制近年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經济体制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企业作为构成国家经济整体的细胞,其经营发展更是与国家经济命脉息息相关。
因此,企业如何治理,塑造什么样的管理体系,建立什么样的管理制度都是值得深思熟虑的。
尤其是在西方管理学思想被中国本土企业大量引用,而中国管理思想发展较薄弱的情境下,更要清楚二者的差异以及原因,才能判断什么是最适合本企业的。
一、中西方管理学思想的差异从中西方管理学史来看,西方管理学思想起源较早,发展成熟。
从工业革命之后管理学开始形成,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学派、现代管理理论学派,到如今信息化时代的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而中国管理思想是在改革开放后从本土企业实践中得出经验结论,逐渐形成体系,但是管理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百家争鸣的时期。
接下来从中西方管理学对于人性的假设来看,西方管理学思想将人性更多地定义为理性化甚至机械化,例如,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假设,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以及后来的行为科学学派。
这些理论认为重视制度健全比期待员工自觉甚至热爱工作更为重要,把人性看作是科学理性的。
而中国管理学思想对于人性可以看作是基于儒家思想的假设。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无论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还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都可以看出中国管理学思想对人性的假设是一个“向善观”,认为人性是可以重仁义而轻利益的,是一个非理性的概念。
最后是理论来源的问题,西方管理学思想许多理论的提出是建立在实验上的,像是泰勒在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前进行的铁锹实验、搬运生铁试验等。
美国东西方大学博士班作业论中西方管理的区别课程:《C理论》指导老师:美国东西方大学校长、国际著名学者、哲学家成中英学生:刘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高新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的发展普及,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对了解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解读中西方管理的差异越来越提到组织管理者的议事日程上来,对指导组织的持续性增长,提高组织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管理是一种艺术、技术、思考方式,是人改变自然、改变社会、改变生活、提升自我的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通过采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达到一个综合的管理目标。
不论是西方的科学管理或是中国的人文管理都是建立在当时、当下特点的经济发展阶段而逐步建立完善的,针对目前的知识经济发展阶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成中英校长以中国传统文化“易经-儒家”为基础,西方科学管理为工具创建的中国管理哲学—C理论全方位覆盖管理应用领域,将推动知识经济下管理学的嬗变。
一、中西方管理的区别1、基础不同西方的科学管理是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以理性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作为前提的管理理论,以经济发展、追求利润为终极目标,以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为管理方法,强调“对事不对人”,以流程、规章、制度出发,重视对事进行规划、执行、考核和奖惩。
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效率哲学,讲究客观方法和规范。
中国的传统管理建立在传统农业或商业模式基础上的,强调“人文管理”即“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偏重于“人文主义”,以“始制有名,无为而治”为管理方法,即在组织管理与客观规律的双重要求下展开管理活动。
管理没有具有的流程、制度等细节规定,在开始前做好关系管理建立信任后,事情就是个人的了,一般是“人对了,事就对了”。
管理的效率来自于人性2、重点不同西方科学管理的思想重点是“事”,管理的出发点在于“治”,通过规范的流程、标准化进行管理,在组织设置中“因事设岗”,因此使管理具有可学习性、可沿承性、可重复性和可模仿性,使得组织可以长久、持续的发展,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任或消失,影响组织的发展。
中西方管理思想比较中西方管理思想简单比较1、管理思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渊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它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从20世纪初泰勒开始已发展成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对现代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种是渊源于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它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
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管理思想在近代没有能够与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相结合,以至今天一般人认为科学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都来自西方。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飞速发展,才使人们的眼光重新从西方转向东方,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2、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观、传统与习俗的支配”。
中国和西方的管理思想各自打上自己的民族烙印,它们不同的特征和内容来源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
中西管理思想的比较首先必须从这些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人手,进行历史的、综合的考察,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3、人类的管理思想起源于劳动,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管理思想的性质和特征。
(1)中华民族的祖先生活在东亚大陆,这种一面临海,三面陆路,对外交通极不便利而内部回旋余地又相当开阔的自然环境,使中国的管理活动具有典型的大陆民族的管理模式。
其特点:一是向心。
在管理思想上表现为:一方面讲集中,求统一,力求实现“协和万邦”、“四夷宾服”、“仁政王道”的理想,管理活动大多是围绕着如何加强中央集权这一主题而展开的,以整体性的宏观管理为主;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眷恋国土乡邦的情怀,中国的管理是维系在思想感情和心理因素的强大向心力的基础之上的。
二是求同。
中国的地理环境使得管理活动获得了一个完备的天然的“隔离机制”,一方面使得管理体制和思想具有极强的融合能力,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特点和体系,没有发生过“断层”现象,另一方面又使中国的管理思想强调统一,主张协同,追求和谐的境界。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中西方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差异:1、对事物的评价方面,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兴盛。
西方偏重自然,将人物化,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方式管人,将人际关系自然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达。
2、对效用的评价方面,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
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3、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欲望,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
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4、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
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
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
西方: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其重点上的差别。
中国: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①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
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儒家“民本论”和“任而能信”的思想;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和“个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的选才方法等。
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趋一体化,跨文化管理亦日益成为中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探究导致东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的文化原因,有利于人们深入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特征,从而更好地迎接世界性的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world economy globalization,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has also become Chinese theoretical circles and enterprises must face an important issue. Therefore, research led to the East-West cultural differences caus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features, so as to better meet the world's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challenge.关键词:中西方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差异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management thoughts; management idea; difference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中西方管理思想对比研究》在人类社会中,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管理思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管理思想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
管理思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考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也是人们对管理实践中种种社会关系及其矛盾活动自觉的和系统的反映。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在古代社会的长期历史进程中,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思考处在不自觉的状态中,对管理的具体问题与具体环节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很多见解,记录下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从而形成了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遗产管理学的产生,使管理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管理思想史是以不同社会阶段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其发展规律.管理思想史是研究和揭示人类管理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管理是人类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管理活动的历史,同人类本身的存在一样长远.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以捕捉别的动物作为谋生手段的时候,就出现了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然而,对于管理活动的自觉、管理经验的总结、管理思想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后才形成了。
一.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包括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以及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辩正关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管理思想演变的相互关系等。
管理思想史不但对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意义,同时也是我们吸收国外管理科学成果的有效途径,学习管理思想史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
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人类的管理实践活动息息相关的。
管理思想是人们对客观的管理实践活动特点及其规律的系统总结和概括。
科学的管理思想可以有效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管理思想的提出,都离不开对于人类本质的认识.而人类不同时代对于自身的认识,则标志着那一时代管理活动的着重点.二。
中外管理思想对比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中外管理思想比较就是将中国传统和现代的管理思想与国外传统及现代的管理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管理思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渊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它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从20世纪初泰勒开始已发展成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对现代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种是渊源于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它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
一、中西方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差异1、对事物的评价方面,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兴盛。
西方偏重自然,将人物化,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方式管人,将人际关系自然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达。
2、对效用的评价方面,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
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3、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欲望,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
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4、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
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二、中西方管理思想的不同点(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
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
西方: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其重点上的差别。
中国: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①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
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儒家“民本论”和“任而能信”的思想;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和“个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的选才方法等。
第一节中外管理比较概说一、涵义中外管理比较是以历史文化为背景,以管理制度或体制为前提,历史地、综合地比较分析中外传统管理思想、理论、经验的异同,以评价成败,发现利弊,总结经验,掌握规律,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开拓思路。
二、中外管理比较的范围、内容主要对象是中、美、日的不同的历史文化、国家制度、管理制度,选择这三个国家因其有一定的代表性。
主要通过人物介绍和案例分析,对中外各国不同管理理论和实践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探讨由文化差异而带来的管理基因上的差异,由制度不同而带来的管理特征上的区别,由生产力发展水准和市场经济发育成熟度不同而带来的管理层次上的落差。
主要介绍中外管理思想的内在精神;阐述我国先秦时期至现当代的管理思想;介绍西方古典管理理论至现当代的管理理论;讲解中外文化的基本精神、商品文化与管理文明;分析中国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优劣势以及未来的管理发展方向。
第二节中外管理比较的方法与基础一、中外管理比较的前提条件管理的同质性;管理的可测度性;管理的可分解性。
二、中外管理比较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历史文化性原则;辨证性原则;总体性原则。
三、中外管理比较的方法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以横向比较为主;原因与后果比较相结合,以后果比较为主;因素与综合比较相结合,以综合比较为主;动态与静态比较相结合,两者不可偏废。
四、中外管理比较的现实基础中外各国经济都处于世界经济大系统内,相互依赖、联系、沟通,构成了有机的世界经济体系。
具有同质性,也就具备了中外管理比较的前提条件;中外各国基本都是商品经济(尽管发达程度不同),经济形态的基本属性相同,构成了管理比较的基本条件;中外各国都实行社会化大生产,而社会化大生产规律要求有相应的管理体制、政策和方法。
比较的任务就在于找出共性,分析差异的原因;中外各国都具有相应的管理结构,构成了管理比较的基础。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中西方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差异:1、对事物的评价方面,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兴盛。
西方偏重自然,将人物化,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方式管人,将人际关系自然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达。
2、对效用的评价方面,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
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3、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欲望,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
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4、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
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
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
西方: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其重点上的差别。
中国: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①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
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儒家“民本论”和“任而能信”的思想;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和“个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的选才方法等。
浅谈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别【摘要】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主要是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注意各种管理因素的协调平衡,善于从整体的长远的管理目标出发来决定各种管理措施。
而西方管理思想是善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试验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控制和严密的管理,重视发挥个人的能力和专长,充分利用法律和契约在管理中的作用等。
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在现代化企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别中西方管理思想是在各自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发展起来的,从管理历史的实践检验的结果来看,它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优点主要是: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注意各种管理因素的协调平衡,善于从整体的长远的管理目标出发来决定各种管理措施。
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闪耀着辩证法的异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现代的管理中仍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都得益于对这种中华管理文化的借鉴。
但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在封建的农业社会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它有自身先天的缺陷:一是缺乏与近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有机联系,二是缺乏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
它自身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形态。
在管理思想的各种长处中本身也包含着各种弊端:人本观既把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却不重视个人的价值和独立的人格;整体观既科学地把管理诸要素及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却又可能成为失去活力、缺少个性、束缚生产发展的樊笼;协和观既正确对待自然、社会的各种辩证关系,注意保持管理系统的和谐稳定,又可能成为反对变革、摒弃竞争、害怕冒险的强大心理惯性。
2.西方管理思想是与近代大工业生产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科学管理运动之后所产生的各种管理理论,更是直接为现代市场经济服务的,因而形成了它自身的优点。
主要表现在:善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试验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控制和严密的管理,注意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整个管理活动的效率,不断根据管理实践的结果来变革管理模式和创新管理理论,重视发挥个人的能力和专长,充分利用法律和契约在管理中的作用等。
浅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理论的关系摘要: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理论之间存在很多的异同点,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深受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特点,然后介绍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理论之间的异同点。
关键词:管理思想;异同;传统;西方一、前言任何形式和规模的管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每一种管理思想蕴含着一定的民族文化。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强大的思想冲击着我国的传统管理理念,反思我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通过对传统文化中所体现出的管理思想和西方的管理思想加以比较,分析两种管理思想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势,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管理经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点,找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模式,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发展。
二、关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和西方管理理论的基本理论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特点。
首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具有政治性特点。
我国传统管理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政治管理中,以追求“德政”为目标。
通过儒家理想的社会政治模式来表达的,古之战争或军事管理都是为政治统治服务的,军事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经世治国。
在中国传统的经济管理中,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管统治者十分清楚经济这一点,老百姓富裕了,也就好管理了,百姓生活贫困,容易产生动乱。
所以有此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在于富国强兵,在于更好地为政治服务。
推行仁政,然后促进军事和经济发展,最终还是为了巩固政治统治。
其次,中国传统思想具有伦理性特点。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伦理性特征。
传统文化提倡“家国同构”,认为国即是大的家。
儒家还将“礼”作为管理社会和家庭的基本准则。
在社会管理中“礼”已经成为了一种比法律更有效的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强调伦理,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强调人与人彼此间的和谐和一致,使整个组织家庭化和家族化。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中西方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差异:
1、对事物的评价方面,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兴盛。
西方偏重自然,将人物化,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方式管人,将人际关系自然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达。
2、对效用的评价方面,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
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3、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欲望,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
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4、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
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
xx:
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
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
西方:
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
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其重点上的差别。
xx: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
①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
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儒家“民本论”和“任而能信”的思想;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和“个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的选才方法等。
②强调“士气”的重要性。
如《孙子兵法》中“合军聚众,务在激气;复徙合军,务在治兵利气;临境近敌,务在厉气;战日有期,务在断气;今日将战,务在延气”的五种激励士气的方法对于现代组织管理有很大的裨益。
③讲究激励的艺术。
如法家提出的“法”“势”“术”三者并重、儒家提出的“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的思想。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重视管理手段的艺术化、柔性化。
西方:
西方把管理的核心放在对“物”的管理上,同时把人也视为物化的管理对象,所以在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上重视采用标准化的机械管理方式。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提出:
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规范的管理方法代替以往的经验管理、规范操作方法、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用文件的形式固定加以推广。
法约尔的等级链、韦伯的职务等级原则都体现了其核心。
(三)在管理目标上
xx:
强调协调各种组织、群体间的关系,强调整体协同,并且这种协同不仅是在人与人之间,还包括人与自然之间,最终建立“大同”世界。
如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儒家的“和谐”思想。
西方:
西方管理文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以追求利润和提高自身效率为目标,以追求自我价值为动力。
如行为科学论流派把激励组织成员当做管理的一种手段。
(四)在对管理本质的认识上
xx:
道家的管理本质是一种遵守自然之道,运用自然之道来达到管理目的的行为;儒家是以天道观为基础,管理本质是一种以道德为引导,借助相应礼节来加以规范的行为;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兼爱交利是他们的管理思想,墨家认为管理本质是博爱,是为人谋利的行为;孙武认识管理本质就是通过计策、决策等实现“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以取得上下齐心、国家太平,并保证在战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法家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以“法”治民,同时强调“法”本身是发展变化的,从而要求管理者也要随时随地调整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做到“法与时移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
西方:
科学管理理论流派认为管理本质就是按照科学方法来指导工作,即强调控制;古典组织理论流派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这个理论后来发展成为管理过程学派;行为科学理论流派认为管理的本质还是物本管理;管理过程学派中,法约尔认为管理是“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詹姆斯·穆尼认为管理本质是激励,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本质是协调,威廉纽曼认为管理的本质是领导和控制;社会系统学派认为管理的本质是“决策和协调”;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管理的本质是用系统的观点来有效组织和协调各种要素,使得组织能够更好地运转;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把所做的事情当成一个目标来进行,并对完成目标的成员给予激励来更好地促进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相似点
①管子依法治国、以德治人的思想和法家崇“法”的思想,与韦伯合法型管理的思想相似。
②管子的民富国富同一论,与法约尔的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思想相似。
③儒家的“举贤任能”的思想和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与韦伯合法型管理中领导的任命条件相似。
④管子提出的“与时变”的创新精神,与法约尔的首创精神相似。
⑤法家思想中根据“法”来奖惩臣民,与泰罗的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的思想相似。
⑥兵家对激励士气的重视,与法约尔的团结精神相似。
⑦道家顺应自然,寻道而行,“无为而治”的思想,与韦伯魅力型管理的思想相似。
xx企业运用西方管理思想的注意问题
正是由于近年来中外文化交融的影响,现在中国的企业都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崇尚西方管理思想,可是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经历过较为系统的分工阶段,所以在考虑问题时经常不能准确地掌握细节信息,从而错过了大好机会或者是机会把握的不及时,不合时宜。
所以照搬西方的经验是不行的,原因很简单,其他国家的管理模式未必适合本土文化和其他诸多方面状况。
如ERP的引入。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然而现在的中国企业,要么是没有意识到企业在ERP中的主体作用。
ERP 看似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但是企业找不到自己的问题,就无从得到一个真正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要么就是把ERP完全看成纯粹的买卖关系,甚至是“一锤子买卖”。
因此造成了ERP在国内实施超高的失败率。
再如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虽然起源于日本却是由美国人形成理论。
在中国入世之后,许多的西方管理理论大量被中国企业所采用,一时间好像是只有西方的管理才是最好的,中国企业的出路就是要按照西方管理理论来运作。
因此许多“海归派”也特别值钱,他们将在西方学到的管理理论搬到中国来,大有一副天下非我莫属的姿态。
然而企业文化是基于民族文化的根基之上,任何先进的管理模式如果不能与当地文化相结合,那它就会水土不服。
我们可以借鉴其它优秀的管理经验,但却不能够模仿或者抄袭。
因为管理无定势,只有将卓越的管理融入到民族文
化的精髓之中,发挥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选择与借鉴和民族文化深层结构有互补或一致的内容,才能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
就管理模式来说,美国式的管理和日本的管理就有很大区别,但这两者之间并不能说哪一个最好。
适合就是最好的,这是无数管理和企业总结出来的经验。
因此中国企业文化更多的不是要去学西方企业的精神内涵,而是学习他们如何执着地将核心价值观转化成企业员工行为的做法。
只有中国人的精神才是中国企业文化的支柱,也只有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企业文化才可能是中国企业的文化。
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早期西方的管理理念,从中得到一些和本土类似或有联系的信息,进而总结出一些经验来。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xx娟、xx蔓、xx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相同点:
xx媛、xx婷婷
xx企业如何运用西方管理思想: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