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病例对照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38
病例对照研究案例一人们在英国和威尔士的死亡登记中发现,由肺癌导致的死亡例数显著增多。
如,1922-1947年间死亡数从612例上升到9287例,增长了15倍。
45岁及以上男性肺癌死亡率,从1940-1944年,仅5年的时间与1921-1930年相比,肺癌的死亡率就增加了6倍,女性肺癌死亡率增加了3倍,且呈上升趋势。
除英国和威尔士外,世界上其他国家如瑞士、丹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和日本等也出现了相同的现象。
此现象引起了世界上很多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并开始研究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当时提出的能够导致肺癌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①汽车尾气的排放、焦油路表面的灰尘及煤气厂和工厂中煤的燃烧而导致的大气污染;②吸烟。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是依据医务工作人员的临床观察而得出的,即在临床诊疗中发现的肺癌患者有很多人吸烟,为搞清楚肺癌高发的真正原因,研究者们于1930年到1960年间,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
其中包括Richard Doll和英国的Austin Bradford Hill进行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患肺癌者与非肺癌者在吸烟习惯方面或其他如大气污染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1问题:1. 何谓病例对照研究?2.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病例对照研究有哪些类型?4.病例对照研究的作用是什么?案例二(续1)Doll和Hill 在1984年4月至1952年2月间,在伦敦及附近医院的住院患者中,选择被确诊为肺癌的新发病例作为病例组,并选择与病例同性别,年龄±5岁,且尽量选择与病例在同一家医院或同期住院的非肺癌病人作为对照组。
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患者,使用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家庭住址、家庭取暖方式、呼吸系统病史、吸烟习惯,鉴于其他的目的,还包括饮食习惯和腹泻药的使用等。
问题:11.选择医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有何好处?2.病例和对照的来源都有哪些?案例二(续2)符合病例标准的肺癌患者超过1700例,年龄均在75岁以下,其中有15%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被调查到,原因主要包括:死亡,残疾,病重或不能讲英语等。
第四章病例对照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A 估计对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时,很少或没有偏倚B 在选择出暴露因素后,可研究多种疾病的结局C 有可能确立病的真实发病率D 可用于研究少见病的病因2.在一项有关某病50名病例和50名对照的研究中,关于某一可能的病因因素所发现差异并无统计学显著性,由此可得出结论:()A 该因素和疾病可能无联系B 该差异临床上可能有显著性C 该差异可能由抽样误差造成的D 证明病例组和对照组有可比性3.与队列研究相比,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某病的可疑因素作用的主要缺点是:()A 花费昂贵,历时较长B 在确定可疑因素有或无时可能存在偏倚C 在确定所研究疾病有或无时可能存在偏倚D 较难获得对照4.研究者欲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作研究,选择了100名患此病的婴儿,并同时在同一所医院选择了100名未患此病的新生儿,然后查阅婴儿母亲的妇科和分娩记录以确定产前和分娩中的各种暴露因素,该研究属何种类型的研究?()A 现况调查B 病例对照研究C 队列研究D 临床试验研究5.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500个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人,而500个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人,有暴露史者的发病率为:()A 80%B 40%C 20%D 无法计算6.一份有关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X2=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是:()A 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B 病例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C 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D 对照组肺癌患病率明显大于病例组7.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时,为了节约样本,提高效率,常用1:M配比,但M的取值一般:()A <2B <3C <4D <58.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时,对照的选择最好是:()A 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对照B 从该地区未患该病的全人群中选对照C 从不同人群中选择多组对照D 从病人的亲属,同事中选对照9.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对照的要求是:()A 未患病的人B 病例来源的人群中未患某病,其他特征与病例组相同C 病例来源的人群中未患所研究的疾病,某些可能影响患病的因素与病例组具有可比性的人D 未患某病,其他特征与病例组相同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是:()A 病例组选择怀疑患某病的人,对照组应选择未患某病的人B 病例组应是确定患某病的人,对照组为怀疑患某病的人C 病例和对照均是患某病的人D 病例应是确定患某病的人,对照应是不患某病的人11.混杂因素是指:()A 影响研究结果判断的因素B 与所研究的疾病和对研究因子的暴露都有联系的因素C 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关的因子D 与所研究的暴露有关的因子12.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易出现的偏倚是:()A 信息偏倚B 选择偏倚C 观察偏倚D 混杂偏倚13.关于分析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分析性研究属于流行病学实验B 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包括数学模型和普查C 分析性研究属观察法,主要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D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研究时间顺序一致14.分析性研究中,暴露的确切含义是:()A 指一个发病因素B 指多个危险因素C 指研究对象具有某种疑为与患病与否可能有关的特征或曾受到某种疑为与患病与否可能有关的因子的影响D 指接触了危险因素15.病例对照研究的病例组最好选择:()A 旧病例B 可疑病例C 新发病例D 死亡病例16.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是指:()A 在安排病例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某些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的方法B 在安排病例和对照时,使两者的研究因素相一致的方法C 在安排病例和对照时,使两者的所有特征或变量相一致的方法D 病例组的研究因素的数量与对照组完全一致17.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的比例最常用:()A 1:1B 1:2C 1:3D 1:41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统计效率,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B 保证病例组与对照组有相同的样本量C 保证病例组与对照组有一致的研究因素D 便于选择对照组19.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比值比(OR)的含义是:()A 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比B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的比C 对照组的暴露比值除以病例组的暴露比值D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差20.在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阶段,最常用的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是()A 匹配B 标准化C 随机化原则D 分层分析21.在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时,若从全部目标人群中选择病例,则下列哪项特点是错误的?()A 较难进行B 要求该人群有完善的疾病登记C 选择偏倚较小D 其结论推及该人群的可信程度较低2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A 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B 假定暴露造成的相对危险度C 要求研究的变量的性质D 要求的显著性水平及把握度23.病例对照研究中,对照选择的条件哪条是错误的?()A 对照应与病例来源于同一人群B 对照应未患所研究的疾病C 对照应在某些可能影响患病的因素方面与病例具有可比性的人D 对照除未患所研究的病以外,其他一切特征都与病例相似24.与前瞻性调查比较,回顾性调查缺点是:()A 确定可疑因素的出现或不出现可能有偏倚B 确定疾病结果的出现或不出现可能有偏倚C 对获得对照有很大困难D 对保证病例和对照可比性有很大困难25.调查100例肝癌病人,100例肺癌病人,100例健康人,检查HbsAg分析乙型肝炎与肝癌的关系,这种调查是:()A 感染率调查B 病例对照研究C 队列研究D 历史前瞻性研究26.病例对照研究成组资料分析常用指标有:()A X2,AR,AR%B X2,OR,OR 95%可信限C RR,OR,OR 95%可信限D X2,PAR,AR%27.与队列研究相比,病例对照研究更易发生的偏倚有:()A 回忆偏倚B 选择偏倚C 失访偏倚D 混杂偏倚28.下列哪种研究,最适宜少见病的病因分析:()A 现况研究B 病例对照研究C 队列研究D 实验性研究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分析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队列研究可能不易出现偏倚B 队列研究可以直接确定发生率C 病例研究具有资料易得,利于迅速分析之优点D 队列研究常用于阐述与少见病相关联的因素E 病例对照研究能计算相对危险度2.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A 选择偏倚B 信息偏倚C 错误分类偏倚D 混杂偏倚E 失访偏倚3.关于病例对照研究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比较的是暴露与暴露两组B 时间下是回顾性的,是从果求因的C 研究结果可靠,可用于验证病因D 研究可用成组比较,亦可以采用匹配比较E 常用于对工作假设的初步验证4.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构模式是:()A 研究人群中已经发生过的暴露与已经发生疾病的关系B 先确定病人,再追溯可能与疾病有关系的因素C 必须确认暴露是发生在疾病之前D 对照必须没有可疑暴露E 病例必须对可疑因子有暴露5.关于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的病例,下列叙述哪些正确?()A 应符合统一的明确的诊断标准B 尽量从不同医院选择病例C 最好是新发生的病例D 应尽量选择具有某种可疑危险因素的病例E 最好选择较典型的重病例6.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从一般人群选择对照,则:()A 对照有很好的代表性B 工作难以进行C 可能有较高的无应答率D 结果易于推论到全人群E 选择偏倚较大7.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择对照则:()A 对照代表性差B 选择偏倚较小C 工作易于进行D 所患疾病的病因应与研究因素无关E 结果易于推论到全人群8.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从病例的配偶或亲属中选择对照则:()A 工作易于进行B 有利于研究生活习惯的影响C 不利于研究遗传因素的作用D 应答率较高E 配偶对照对控制成年期环境的影响有利9.在病例对照组中,若从邻居或同事中选择对照则:()A 有利于控制社会经济地位的混淆作用B 工作易于进行C 与病例有较好的可比性D 有利于研究生活习惯和个人嗜好的作用E 有利于研究文化和职业等的作用10.病例对照研究中信息偏倚的来源主要有:()A 回忆偏倚B 病例诊断错误C 调查者偏倚D 无应答E 仪器测量误差1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对偏倚的控制一般是:()A 在设计阶段,以减少选择偏倚为主B 在收集资料阶段,以减少信息偏倚为主C 在资料整理阶段,以减少错误分类偏倚为主D 在资料分析阶段,以减少混杂偏倚为主E 混杂偏倚可采用分层,多元回归或标准化等方法加以控制12.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的来源有:()A 从医院病人中选择B 从某特定人群中选择病例C 从横断面调查得到的病人中选择D 从在医院住院的某种疾病的全部病例中选择E 从多个医院的住院病例中选择13.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影响样本含量的因素有:()A 人群中暴露者的比例B 假定暴露造成的相对危险度C 要求的显著性水平D 样本来源人群的大小E 要求的把握度14.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的主要指标有:()A 比值比B X2值C 比值比的95%可信区间D 人年发病率E 灵敏度15.关于病例对照研究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 前瞻性队列研究可能不易出现偏倚B 前瞻性队列研究可以直接确定发生病率C 前瞻笥队列研究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D 病例对照研究通常可计算相对危险度E 病例对照研究费用少,出结果快16.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A 样本小,获结果快B 费用少C 需长期随访D 可用于少见病的研究E 可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之间的关系17.在研究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肺气肿病人作对照,将()A 高估吸烟与肺癌之间的相互关系B 低估吸烟与肺癌之间的相互关系C 有可能产生假阴性的结果D 有可能产生假阳性的结果E 不能用病人作对照18.在研究饮酒与食管癌关系时,选择因为肝脏疾患而早已不饮酒的病人作对照则会:()A 高估疾病与被研究因素之间的关系B 低估疾病与被研究因素之间的关系C 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D 可能产生假阴性结果E 不能用病人作对照三、填空题1.分析性研究主要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格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常用的研究设计,用于探究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者会选择一组患有某种疾病的个体(病例组),并与其在某些特定因素上相匹配的健康个体(对照组)进行比较。
四格表(4x2表)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工具,用于总结和展示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
四格表的结构如下所示:疾病发生未发生。
暴露 A B.未暴露 C D.其中,A代表病例组中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数量,B代表病例组中未暴露于该因素的个体数量,C代表对照组中暴露于该因素的个体数量,D代表对照组中未暴露于该因素的个体数量。
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四格表可以用来计算各种统计指标,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统计指标:1. 暴露因素的比例(Prevalence),可以通过计算A/(A+B)和C/(C+D)来得到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比例。
2. 疾病的风险比(Risk Ratio,RR),可以通过计算(A/(A+B))/(C/(C+D))来得到病例组中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相对于对照组中暴露于该因素个体的风险。
3. 疾病的风险差异(Risk Difference,RD),可以通过计算(A/(A+B))-(C/(C+D))来得到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之间的风险差异。
4. 疾病的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OR),可以通过计算(AD)/(BC)来得到病例组中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个体相对于对照组中未暴露于该因素个体的危险度。
除了计算这些统计指标,四格表还可以用来进行统计假设检验,例如卡方检验,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结来说,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四格表是一种用于总结和展示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统计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和解读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一、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基本原理1 概念比较患某病者与未患该病的对照者暴露于可能危险因素的百分比差异,分析这些因素与疾病的联系及联系强度。
2 基本原理回顾性暴露收集暴露病例组未暴露暴露对照组未暴露病例对照研究是以现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案史,收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种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存在统计学联系。
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在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达到探索和验证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二、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1. 对比性研究⑴能够定量分析因素和疾病的联系。
⑵病例组与对照组应具有可比性①理论上要求两组除研究因素与疾病外均应保持同质性。
②潜在的混杂因子在两组保持同质性。
③复合变量在两组保持同质性。
2.由果到因的研究顺序。
⑴节省时间、物力和人力。
⑵信息偏性较大。
3.抽样性研究⑴病例组能够代表病例的总体。
⑵对照组能够代表对照的总体。
4.自然观察法⑴可行性好,即调查人群依从性较好。
⑵两组间的可比性较差。
5.一果多因的研究⑴研究效率较高,与疾病的病因模式相符。
⑵两组的可比性较差。
⑶统计分析较烦琐。
6.对因果关系的初步验证。
三、病例对照研究的分析模式1.描述性研究特征描述、均衡性检验。
2.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暴露率的差异,并作统计学推断。
表1 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暴露或特征病例组对照组合计有 a b n1无 c d n0合计 m1 m0 N病例组暴露率=a/m1对照组的暴露率=b/m0a/m1=b/m0a/m1≠b/m0X2=(ad-bc)2N/m1m0n1n0Df=1X2=3.84 为α=0.05 的分位值。
3.联系强度的计算⑴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暴露组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