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试题 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试题 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试题 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试题 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

2.匹配

3.入院率偏倚

4.匹配过度

5.分层分析

6.OR

选择题

1.在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对照组中选人过多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可能会A.高估RR值

B.高估OR值

C.低估RR值

D.低估OR值

E.对结果影响不大

2.假如某因素与某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OR值为0.3(P<0.01),最可能的解释是A.该因素与该病无关联

B.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保护因素

C.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D.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但作用不大

E.该因素不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3.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

A.不适于研究发病率低的疾病

B.选择合适的病例与对照困难

C.不能判定某因素与疾病的可能因果关系

D.很难避免某些偏倚的发生

E.不适于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同时研究

4.选择100例新诊断的结肠癌病例与200例需做整形手术的病人进行饮酒史的比较,探讨饮酒与结肠癌的关系,这样的研究设计属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临床试验

D.现况调查

E.筛检试验

5.在估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时,不需要下列哪项参数?

A.对照组暴露率

B.OR值

C.α值

D. 值

E.x2值

6.在探索年轻女性阴道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条件应包括A.患者母亲年龄

B.患者母亲孕期阴道出血史

C.患者母亲孕期照射过X线

D.患者母亲孕期用药情况

E.阴道腺癌患者的出生时间

7.以下哪项不属于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混杂偏倚的措施?

A.采用匹配方式选择对照

B.使调查员不知道研究的假设

C.选择对照组时尽量使其年龄、性别的构成与病例组保持一致

D.分层分析法计算OR值

E.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8.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设计是为了控制哪种偏倚?

A.选择偏倚

B.错分偏倚

C.回忆偏倚

D.失访偏倚

E.混杂偏倚

9.病例对照研究的性质是

A.回顾性研究

B.前瞻性研究

C.横断面研究

D.描述性研究

E.干预性研究

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吸烟与许多疾病有关,但与肺癌的联系中,只与肺癌中的鳞状腺癌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这种情况属于

A.虚假的联系

B.间接的联系

C.联系的普遍性

D.联系的特异性

E.剂量反应关系

11.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A.病例组应是医院中确诊的所研究疾病的病例

B.病例组应是具有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C.对照组应是不患其他疾病的健康人

D.对照组应是无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E.病例与对照均不考虑是否有危险因素暴露史

12.以下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A.是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的

B.研究对象是按有无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

C.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常常是通过研究对象的回忆获得的

D.该研究可通过两组间发病率的比值计算OR值

E.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看,该研究属于“由果推因”的研究方法

13.以医院为基础的吸烟与冠心病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错误做法是

A.可在多个医院选择病例

B.可在病例同一科室中选择对照

C.可在社区人群中选择对照

D.性别、年龄常起混杂作用,可作为匹配条件

E.对于饮酒与喝茶所起的作用,可做分层分析

14.心肌梗死与吸烟的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中,50例有吸烟的历史,而在200个未患该病的对照中,也有50个有吸烟史。那么,该研究中,暴露于吸烟的OR 值为

A.1.0

B.1.5

C.2.0

D.3.0

E.5.0

15.一位医师选择了100名被诊断为新生儿黄疸的儿童和同期住院的100名非黄疸儿童,然后调查他们母亲的产科记录和分娩记录,以探索有关产前和围生期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因素。该研究属于

A.现况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诊断试验

E.临床试验

16.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有时因为病例较难获得,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l:M匹配。M的取值一般不超过

A.2

B.3

C.4

D.5

E.6

问题17~19:选择最合适的计算式

A.80/150

B.20/280

C.20/300

D.(80×280)/(20×70)

E.(80×100)/(70×350)

17.一项食管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150例病例组中80例有慢性胃灼热,而300例对照组中20例有慢性胃灼热,请问病例组慢性胃灼热的暴露率为80/150

18.对照组慢性胃灼热的暴露率为20/300

19.慢性胃灼热的OR值为(80×280)/(20×70)

问题20—22:在进行下述这些疾病的研究时,选择病例对照研究的最大优越性在于A.适宜进行少见疾病的研究

B.适宜进行慢性疾病的研究

C.暴露与疾病间的时间关系较为明确

D.能直接估计暴露人群的危险性

E.能快速得出初步的结论从而制定应急措施

20.细菌性痢疾爆发的危险因素调查

21.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调查

22.吸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发生危险的研究

问题23~24:选择最合适的描述术语

A.混杂

B.随机误差

C.系统误差

D.回忆偏倚

E.选择偏倚

23.在一项关于“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与环境中吸烟暴露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选自死亡登记处,对照抽样选自参加一项医疗保险的注册者,可能会产生

24.研究中,死于SIDS的婴儿父母比对照组父母更可能高估其婴儿在环境中的吸烟暴露史,因此可能产生

简答题

1.病例对照研究有哪些优缺点?

2.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3.病例对照研究中,如何选择病例组和对照组?

4.病例对照研究中有哪些常见的偏倚?如何控制?

5.举例说明什么是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论述题

2001年1月~12月,在西安市某口腔医院门诊进行了一项关于“吸烟与口腔粘膜白斑病之间关系”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对照选自该口腔医院门诊的非口腔粘膜白斑病就诊者,如:

镶牙、补牙、洁牙、牙周炎等患者。病例和对照的配比条件:同性别,年龄相差在2岁以内,西安市居民,并且近10年来一直居住在该市。结果为:病例与对照均吸烟者共45对;均不吸烟者20对;病例吸烟而对照不吸烟者共25对;病例不吸烟而对照吸烟者共10对。(1)如何分析吸烟与口腔粘膜白斑病之间有无关联?

(2)如何计算和解释关联强度?

(3)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如何下结论?为什么?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一组患研究疾病的病人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2.匹配每个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对照,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如年龄、性别等)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相同或基本相同。匹配可提高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并能控制某些混杂因素。

3.入院率偏倚当选择医院的病人作为病例或对照时,由于病例只是该医院的特定病例,对照是该医院的某一部分患其他疾病的病人,可能因种种原因具有不同疾病的人入院率有所不同,因此而产生的偏倚。

4.匹配过度就是将一些被研究因素或者因果链的中间变量,或者将一些不必匹配的因素作为匹配因素,而造成得不出研究结果(如将被研究因素作为匹配因素),或者真实的结果被歪曲(如将与被研究因素密切相关的中间变量作为匹配因素),或浪费工作量(如将不必匹配因素作匹配)。

5.分层分析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和资料分析时,为了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和检测效应修饰作用,可根据某特征把研究对象分成几个亚组(层),例如按年龄段分层,或按吸烟与否分层研究大气污染和肺癌的关系等。

6.OR 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可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是无暴露者危险性的倍数。是表达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重要指标。

选择题

1D 2B 3D 4A 5E 6E 7B 8E 9A 10D 11E 12D 13B 14D 15B 16C 17A 17C 18D 19E 20A 21B 22E 23D 24B

简答题

1.病例对照研究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病例对照研究所需样本量小,病例易获取,因此工作量相对小,所需人力、物力较少,易于进行,出结果快;可以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研究;适合于对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进行研究;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对治疗措施的疗效与副作用做出初步的评价。

缺点:易出现回忆偏倚;外部变量的控制可能不完全,混杂因素不好控制;选择对象时易出现选择性偏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难以判断;没有办法确定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疾病的发病率;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此外,不能计算暴露与无暴露人群的发病率,只能计算OR。

2.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1)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时疾病已经发生;

(2)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3)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回顾性获得;

(4)若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已发生,由果推因;

(5)根据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3.病例对照研究中,如何选择病例组和对照组?

(1)病例组的选择

诊断要可靠,尽量使用金标准;被选择的病例必须具有暴露于调查因素(可疑病因)的可能性;此外,应尽量选择确诊的新病例。来源为被研究的总体人群中的全部病例或者随机样本人群

中的全部病例;或医院住院或门诊病例一个时期内符合要求的连续病例。

(2)对照组的选择

对照候选对象必须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即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将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可以选择研究的总体人群或抽样人群中具代表性的非病例;医院中其他疾病的病人;亲属、邻居、同事、同学等。同时还应注意对照不患有与所研究疾病有相同已知病因的疾病。

4.病例对照研究中有哪些常见的偏倚?如何控制:

(1)选择偏倚:由于选择的研究对象不能代表总体人群而产生。控制选择偏倚的方法,主要是合理地选择病例与对照。若不能从整个总体人群中选择所有或绝大多数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则应尽可能地从各类医院中选取病例,从多科室多病种选择对照。

(2)信息偏倚:主要有回忆偏倚,其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弱点,很难避免。但某些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回忆偏倚的大小。例如对同一个被调查者可前后多次询问,或者由不同的调查员询问,然后比较其结果。

(3)混杂偏倚:病例对照研究常遇到很多混杂因素,其可能掩盖或夸大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的估计。控制的方法有三:①用匹配法进行研究,将混杂因素作为匹配因素;②分析时,用分层分析法,按混杂因素进行分层;③进行多因素分析。

5.举例说明什么是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某年春季,在某地女性青年中发生了上百例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病例,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她们的月经期。该病既往在该地十分罕见。调查者询问了其中50例TSS 病例发病前1个月卫生用品的使用情况和品牌;同时又让每例患者各自提供3名无TSS 的女性朋友,进行同样问题的调查。结果发现TSS 病例比她们的朋友更多地在月经期间使用某一品牌的月经棉。该年9月份市场上禁销该品牌月经棉后,TSS 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病例对照研究。

论述题

(1)吸烟与口腔粘膜白斑病之间有无关联分析:

2χ=60

.52510)12510()1(2

=+--=+--c b c b ,P<0.05

结果表明,吸烟与口腔粘膜白斑病之间有关联。

(2)计算和解释关联强度:

OR =c/b=25/10=2.5 35.5,17.15.26

.5/96.11/12==±±χZ OR OR 的95%可信限为1.17~5.35。

其意义为:吸烟患口腔粘膜白斑病的危险性为不吸烟者的2.5倍,此危险性的95%可信范围在1.17~5.35之间。

(3)结论:在西安市,吸烟可能是患口腔粘膜白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者患口腔粘膜白斑病的危险性为不吸烟者的2.5倍。但尚需要进一步证实。

从案例中给出的部分研究背景资料看,此项研究病例和对照的代表性均不强,且存在着明显的偏倚。如:仅选择一所医院进行研究,显然所收集的病例很难代表西安市口腔粘膜白斑病患者的吸烟暴露情况,当然对照也无法代表产生口腔粘膜白斑病患者的非病例人群。因为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对本病认识水平的不同,有部分患者很可能不会因口腔粘膜白斑病而就诊。另外,选择牙周炎、洁牙等患者作为对照时,由于吸烟也是牙周炎的发病危险因素之一,而且吸烟常常导致牙结石的形成和牙体着色,因此进行洁牙,这就有可能造成对照组中吸烟的暴露率明显高于西安市普通人群,从而导致吸烟和口腔粘膜白斑病之间的关联强度的低估。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增加病例和对照的代表性,克服不同的偏倚的影响,进行更大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提高结果的可信程度。

第六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病例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为 A.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B.试验组和非试验组 C.患病组和非患该病组 D.干预组与对照组 E.试验组与对照组 (2)下列哪项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A.耗时、费力 B.可以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 C.可计算暴露率 D.选择患有与研究疾病相关疾病的人群作为对照 E.由“因”推“果” (3)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是指 A.病例组的样本数等于对照组的样本数 B.限制病例和对照组的选择,使两者的某些特征相一致的方法 C.限制病例和对照组的,使两者的研究因素一致的方法 D.限制病例和对照组时,使两者的所有特征相一致的方法 E.病例组的研究因素的数量与对照组完全一致 (4)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M匹配,但M的取值一般不超过A.2B.3C.4D.5E.6 (5)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从医院的其他病人中选择对照,则 A.有很好的代表性 B.选择偏倚较小 C.易于操作 D.可能有较高的无应答率 E.结果外推性较好 (6)病例对照研究中,下列哪组病例最佳 A.死亡病例 B.现患病例 C.死亡病例和现患病例 D.新发病例 E.死亡病例和新发病例 (7)病例对照研究中,使用新发病例的主要优点是 A.需要的样本量较小 B.患病情况容易控制 C.病例好募集 D.对象容易配合 E.减少回忆偏倚 (8)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的资料包括 A.一般情况、疾病情况、暴露史 B.一般情况、疾病情况、随访情况

确的结论为 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 D.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 E.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14)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为了增加研究的效率常用1:M匹配,但M的取值一般不超过A.2 B.3 C.4 D.5 E.6 (15)在500名病例与500名对照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有400名病例和100名对照有暴露史,OR值应为 A.18 B.16 C.20 D.10 E.无法计算 (16)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63对。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且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27对,两组且均无暴露史者4对,暴露组有暴露史而对照组无暴露史者29对,其余为对照有暴露而病例组无暴露者。OR为 A.10.67 B.9.67 C.2.24 D.1.24 E.4.47 (17)在设计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时,确定配对条件的主要原则是 A.对所研究疾病有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B.对所研究疾病有较大直接影响的项目均应列为配对条件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习题及答案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习题及答案 A1型题: (1) 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A. 须随机化分组 B. 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 C. 必须有干预措施 D. 有严格的平行可比的对照 E. 是前瞻性研究,必须随访观察实验结果 答案:[B]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流行病学实验分组是研究者确定实验对象后,按随机化分组原则,将研究人群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因此五项备选题仅B是错的。 A2型题: (2) 某药治疗高血压患者100例,观察一个疗程一个月,服药后血压70%降至正常且无不良反应,下列哪个结论正确 A. 该药有效 B. 很难下结论因为观察时间太短 C. 样本太小不能下结论 D. 尚不能下结论没有进行统计学检验 E. 不能做结论因未设平行可比的对照组 答案:[E]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 根据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要求,在评价该药物疗效时首先要考虑设计是否正确,而本实验未设计可比平行对照,因此药效结论不能承认。 A3型题: (3)对农村7岁易感儿童进行甲肝疫苗免疫,经3年随访观察,结果如下

该疫苗的效果指数是: A. 0.9 B. 1 C. 10 D. 5 答案:[C]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效果指数的计算方法 B1型题: (4).对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评价效果可选用指标 A. 罹患率、患病率 B. 病死率、死亡率 C. 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 D. 有效率、治愈率 E.

抗体阳转率、保护率 答案:[E] (5)某社区进行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时可选用指标 答案:[D]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评价指标 1.评价疫苗预防效果的指标 A、B、D是描述患病、死亡、治疗效果,C是评价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指标,仅E是回答疫苗接种的效果 2.评价临床试验效果指标 药物治疗效果评价主要用有效率和治愈率,其他指标无针对性。 四、习题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动物模型 B、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C、病人群体 D、社区人群 E、单个具体病人 2.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 B、只和一些临床学科有关系 C、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D、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 3.有关临床流行病学的不正确说法是() A、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 B、是专门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C、不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 D、是一门临床科研设计和评价的方法学 E、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4.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特色不包括() A、临床流行病学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 B、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C、临床流行病学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D、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 E、研究特定人群中的健康相关状况或疾病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要应用这种研究的结果去解决健康问题 5.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主要围绕()进行。(多选) A、研究的真实性 B、临床的重要性 C、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D、研究课题的新颖性 E、研究课题的创新性 1.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试验设计时,下列哪一条是错的?() A. 设立对照 B.随机分组 C.要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 D.要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 E.要有足够的样本数 2.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样本量 B.消除抽样误差

C.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D.避免研究对象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E. 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3.关于分层随机分组正确的是() A.根据研究对象中某些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特征作为分层因素 B.根据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进行分层 C.根据可能影响研究者判定临床结局的因素作为分层因素 D.只能设置一个分层因素 E. 分层后,同一层的对象全部进入同一个组别 4.关于对照的处理方式,下述正确的是() A.空白对照等于不设对照 B.空白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C.安慰剂对照的效果与空白对照相同 D.安慰剂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E. 有效对照是最常用的对照方式 5.在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分组时,常用的随机化方法有: A.简单随机法 B.分层随机法 C.区组随机法 D.系统随机法 E.非随机化分配 6.采用随机化分配的主要优点是 A.保证了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B.保证试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 C.提高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 D.可以避免来自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干扰 E.为盲法评价打下基础 1.关于样本含量的描述,错误的说法是() A、临床研究中,应选择最适的样本含量 B、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C、纳入全部病例进行研究,可以取得完整、无一遗漏结果,但可能出现系统误差 D、以全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不存在抽样误差 E、在估计样本含量的基础上,还要审视它对总体的代表性 2.导致检出症候偏倚的原因不可能是() A、同一症侯可为不同的疾病所致 B、不同疾病也会有相同的症侯重叠出现 C、症侯轻微或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不一定到医院就诊 D、从医院内选择的研究对象 E、以普查、筛查或疾病监测所发现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流行病学试题 6.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 名词解释 1.病例对照研究 2.匹配 3.入院率偏倚 4.匹配过度 5.分层分析 6.OR 选择题 1.在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果对照组中选人过多的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可能会A.高估RR值 B.高估OR值 C.低估RR值 D.低估OR值 E.对结果影响不大 2.假如某因素与某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OR值为0.3(P<0.01),最可能的解释是A.该因素与该病无关联 B.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保护因素 C.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D.该因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因素,但作用不大 E.该因素不是该病的致病因素 3.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是 A.不适于研究发病率低的疾病 B.选择合适的病例与对照困难 C.不能判定某因素与疾病的可能因果关系 D.很难避免某些偏倚的发生 E.不适于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同时研究 4.选择100例新诊断的结肠癌病例与200例需做整形手术的病人进行饮酒史的比较,探讨饮酒与结肠癌的关系,这样的研究设计属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临床试验 D.现况调查 E.筛检试验 5.在估计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时,不需要下列哪项参数? A.对照组暴露率 B.OR值 C.α值 D.值 E.x2值 6.在探索年轻女性阴道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匹配的条件应包括A.患者母亲年龄 B.患者母亲孕期阴道出血史 C.患者母亲孕期照射过X线

D.患者母亲孕期用药情况 E.阴道腺癌患者的出生时间 7.以下哪项不属于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混杂偏倚的措施? A.采用匹配方式选择对照 B.使调查员不知道研究的假设 C.选择对照组时尽量使其年龄、性别的构成与病例组保持一致 D.分层分析法计算OR值 E.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8.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设计是为了控制哪种偏倚? A.选择偏倚 B.错分偏倚 C.回忆偏倚 D.失访偏倚 E.混杂偏倚 9.病例对照研究的性质是 A.回顾性研究 B.前瞻性研究 C.横断面研究 D.描述性研究 E.干预性研究 10.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吸烟与许多疾病有关,但与肺癌的联系中,只与肺癌中的鳞状腺癌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这种情况属于 A.虚假的联系 B.间接的联系 C.联系的普遍性 D.联系的特异性 E.剂量反应关系 11.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A.病例组应是医院中确诊的所研究疾病的病例 B.病例组应是具有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C.对照组应是不患其他疾病的健康人 D.对照组应是无危险因素暴露史者 E.病例与对照均不考虑是否有危险因素暴露史 12.以下哪项不属于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A.是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的 B.研究对象是按有无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 C.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常常是通过研究对象的回忆获得的 D.该研究可通过两组间发病率的比值计算OR值 E.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看,该研究属于“由果推因”的研究方法 13.以医院为基础的吸烟与冠心病的病例对照研究中,错误做法是 A.可在多个医院选择病例 B.可在病例同一科室中选择对照 C.可在社区人群中选择对照 D.性别、年龄常起混杂作用,可作为匹配条件 E.对于饮酒与喝茶所起的作用,可做分层分析

临床流行病学试题

流行病学 1.如果漏斗图呈明显的不对称,提示 A.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不够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差 C.meta分析的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 D.meta分析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E.meta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 2.前瞻性队列研究是指 A.从"现在"开始的前瞻性研究 B.从"过去"开始追溯到"现在"的前瞻性研究 C.从"过去"开始追溯到"将来"的前瞻性研究 D.从"现在"追溯到"过去"的前瞻性研究 E.以上均不是 3.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人群易感性增高,就可导致疾病的暴发或流行 B.人群易感性降低,就可终止疾病的流行 C.人群人口数增加,就使人群易感性增高 D.人群人口数减少,就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E.人群易感性增高,只是为一次流行或暴发准备了条件 4.相对危险度是指 A.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B.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 C.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比 D.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 E.以上都不是 6.实验性研究中采用双盲法的主要目的是 A.尽可能减少失访 B.减少抽样误差的影响 C.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不知道实验目的 D.消除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对结果的主观影响 E.使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口学特征更具有可比性 7.关于随机对照试验的描述,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A.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入组 B.试验组和对照组要同时进行研究 C.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场所应相同 D.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试验期间应一致 E.纳入研究的对象不能退出 8.关于流行病学的用途下列不正确的是 A.可用来研究疾病完整的自然史 B.可以个体为研究的落脚点 C.可以用于探讨未明原因疾病的病因 D.可以评价疫苗的预防效果 E.可以为卫生决策提供素材 9.下列哪项不是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 A.病人有进食某共同食物的历史,不食者不发病 B.如食物属一次性大量污染,用餐者中可呈现暴发,并且病人临床经过往往较重 C.停供该食物后,暴发立即可平息 D.夏季多发 E.无职业、性别差异 10.关于混杂因子,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混杂因子必须同时暴露和结局有统计学关联 B.混杂因子可以是暴露原因 C.混杂因子可以是结局变量的病因 D.混杂因子可以是结局变量的某一结果 E.混杂因子不能是暴露与结局之间的中间变量 11.某村人口数为60万,对该村进行了一次高血压普查,共查出高血压病例180人,由此可得出 A.该村高血压发病率为30/10万 B.该村高血压罹患率为30/10万

临床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1、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 )是将现代流行病学及生物统计学 的原理和方法融入临床医学领域,研究患病群体的疾病自然史( n 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通过周密设计、准确的测量,对临床的诊断方法、治 疗效果及其预后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门学科。 Clinical Epidemi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con cepts and methods of epidemiology to problems (diag no stic, prog nostic,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ve) encountered in the clinical delivery of care to in dividual patie nts. The populati on aspect of epidemiology is prese nt because these in dividual patie nts are members of conceptual populations. "A basic science for clinical medicine". 析和评价方法,—将相关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相联系,进行比较评价。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也称现患率,是指某时间内,某些人群中某病的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4、存活率Survival rate 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 经过几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5、绝对效应(.absolute_effect_丄是指暴露(处理)组与对照组所测量的频率 之差,又称差值测量( differe nce measure )。 6、相对效应_Relative_Effect ____ 是指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对照组)频率测量之比,又称比值测量,也称率比( ratio measure , rate ratio )。比值〉1表示危险效应(因素),比值v 1表示保护效应(因素)。 7、归因比例attributable proport ion 是指绝对效应与暴露(处理)组人群 或人群频率之比,该值反映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分布改变的预期效应比例。归 因比例的取值范围为0?1,通常表达为百分比,又称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 AR% 8、临床依从性_clinical __ complia nce_是指患者对于医疗和临床试验的要求和规定遵守、执行的程度。 9、临床一致性(clinical agreement )同一医生连续多次检查或几位医生同时检查一例病人,能获得基本一致的阳性或阴性结果,即称作临床一致性。 10、临床不一致性(clinical disagreement )指同一医生对同一病人连续几次检查结果或不同的医生对同一位病人检查结果不相符,即称作临床不一致 性。 11、霍桑效应_ Hawthorne_effect ___ 是指临床病人(研究对象)成了研究中特别被感兴趣或被关注的目标而改变了其自身的行为,是患者渴望取悦于他们的 医师,使医师感到其治疗活动是成功的,是患者的一种心理、生理效应,对治疗效果将会产生正向效应(positive effect )。当然,有时会因厌恶某医生或不信任某医生而产生 一些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有向均数接近的现象。例如,血压水平处于高限的5%的人,即使不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测量血压,也可能会降低一些(其他像血糖,血脂等指标)。 13、双盲double blind 是指研究对象和观察检查者均不知道患者分组情况, 不知道两组接受治疗措施的具体内容和试验设计, 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 控制全部试验,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两者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信息偏倚对临床试验结果的影响,这是此法的优点。缺点是方法复杂,实行困难,一旦出现问题较难及时处理。 14、偏倚_bias_是指在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实施、分析和解释的各个阶段由于 设计的不合理,或者是由于许多其他的原因,使研究的结果与事物的真实结果 之间产生差异,出现的系统误差,甚至歪曲暴露与疾病之间的真实联系,导致暴露疾病之间的联系做出错误的结论。 15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亦称前瞻性研究,是将特定的人群分为暴露于某因素与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或不同暴露水平的几个亚人群,追踪观察其将 来两组人群某病的结局(发病、死亡)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6、研究的因素是指能使疾病发病概率增加的暴露因素,亦称危险因素 (risk factor )或致病因素(pathoge nic age nt ),而把导致疾病发病概率降低的暴露称为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 ),所以暴露既可以是致病因素也可是保 护因素。 17、实验流行病学_是按正规随机化原则,将实验人群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某种因素或措施,对照组不予以处理或给予安慰剂,然后随访观察一定的时间, 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以比较两组人群某病的频率变化、某药的疗效或某医疗 措施的效果。 18、筛检试验screening test是指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从 表面上健康的人群中查出某病可疑者的试验方法。 A scree ning test is a procedure that i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a specific disease. The in dividual or group of in dividuals (as in mass scree nin gs) does not prese nt any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19、诊断试验_ Diag nostic _ Test_是指应用各种实验检查、医疗仪器等手段对病人进行检查,以对疾病做出诊断的试验。

流行病学试题(1)及答案

全科医生培训流行病学试题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C、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E、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2、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E、以上均不对 3、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4、表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宜用下列哪种指标: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5、某县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 断其流行强度: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以上均不对 6、下列哪一种传染病一般呈严格的季节性: A、虫媒传染病 B、寄生虫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肠道传染病 E、血液传染病 7、下列哪种因素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A、新生儿增加 B、获得性免疫力自然减退 C、易感人口迁入 D、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E、以上均不对 8、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年龄、性别、季节分布 B、年龄、季节、职业分布 C、年龄、季节、地区分布 D、地区、季节、职业分布 E、时间、地区、人群分布 9、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子应为: A. 麻疹易感儿数 B. 麻疹患儿数 C. 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 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 (10~12题请参照下列资料) 某社区年均人口为9万,年内共死亡150人,其中60岁以上死亡100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人数为50人,该社区年内共出生100人。 A、0.560/00 B、1.660/00 C、0.330/00 D、1.110/00 E、33.33% 10、该社区年度总死亡率为: 11、该社区人口出生率为: 12、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 13、不属于预防性消毒的方法是: A、饮水加氯消毒 B、食具煮沸消毒 C、痢疾患者每次所排粪便消毒 D、生活用水消毒 E、常规空气消毒 14、我国卫生部规定儿童应接种的四种生物制品是: A、卡介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B、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C、卡介苗、百白破、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D、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流行病学-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方法设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13名,调查其年龄、性别、职业、是否吸烟、烟龄及吸烟深浅度等,分别进行成组资料分析和配对资料分析,并按照性别进行分层资料分析。结果吸烟是患肺癌的危险因素,性别是该项调查的混杂因素。关键词 吸烟肺癌病例对照研究 自80年代起,肺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其发生率正在逐年上升。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合肥等肺癌跃居群癌之首。本次调查研究吸烟与肺癌的相关性,以及影响调查结果的混杂因素,呼吁全社会大力宣传吸烟有害,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肺癌或降低肺癌发病率。 1.材料与方法 设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13名,调查其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是否吸烟、开始吸烟年龄、吸烟年限、吸烟数量以及吸烟深浅。 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统计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进行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分别统计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男女吸烟与不吸烟的人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将病例组序与对照组序一一配对,分别统计对子数,计算χ2、OR及OR的95%可信区间。

2.结果 2.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病例对照合计 吸烟82 54 136 不吸烟31 59 90 合计113 113 226 χ213.46 OR 2.89 OR 95% CI (1.64,5.09) 2.2 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2 按性别分层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男女 病例对照合计病例对照合计吸烟61 40 101 23 14 37 不吸烟21 40 61 10 19 29 合计82 80 162 33 33 66 χ2 5.02 3.12 OR 2.9 3.94 OR 95% CI (1.14,7.36)(1.01,9.62) 2.3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表3 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表 病例 对照 有暴露史无暴露史对子数 有暴露史32 50 82 无暴露史22 9 31 对子数54 59 113 χ210.125 OR 2.273 OR 95% CI (1.366,3.782) 3. 结论 3.1 成组病例对照研究,χ2=13.46,OR=2.89(1.64-5.09) 肺癌与吸烟有关系,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2.89倍。这与目前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结果相符,有研究表明,吸烟是肺癌

流行病学实验

第八章流行病学实验 [教学要求] 了解:实验研究方法的分类;样本大小的具体计算;研究对象具体的随机分组方法。 熟悉:流行病学实验的定义、原理、特征与用途;实验研究的应用条件;流行病学类实验研究的概念;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实验研究方法的主要优缺点。 掌握: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第一节概述 流行病学实验:是流行病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又可以被称为实验流行病学、干预实验等。 一、基本原理 流行病学实验是将研究人群(病人或正常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试验组人群施加或除去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的改变,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效应上的差别,以判断其效果的一种实验方法。 没有干预措施,就不成为流行病学实验。此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它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 2.研究对象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 3.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 二、设计类型 (一)根据研究对象及分组方法不同,流行病学实验分为三类: 1.临床试验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实验分组的流行病学实验方法。它并不仅限于在医院中进行的实验研究,常用于疫苗效果、药物疗效的评价,包括随机化临床试验(RCT)、对预防用生物制剂的效果评价、对个体进行的干预试验等。 2.现场试验也叫人群预防试验,是以尚未患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与临床试验一样是个人,而不是人群。为了提高现场试验的效率,通常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研究。 3.社区试验是以不同居民区的人群为单位进行实验分组的流行病学实验方法。用于评价预防、人群干预措施的效果。其规模大于前者,随访时间也长。 (二)根据实验的目的和性质,流行病学实验分为两类: 1.治疗性试验是评价治疗方法的实验研究。用于评价各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的观察、不同手术治疗对病人术后生存率的影响等。 2.预防性试验对病因明确或基本清楚的疾病,在易感人群中采取预防措施,观察其效果,并进一步证实原有对病因的认识。 (三)应用条件 应用实验的防治措施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考核后才可以进行流行病学实验。必须尽量保证研究对象在实验组中不引起其他损害或加重原有疾病,并且因参加实验而受益;在对照组中不因实验而耽误治疗或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实验应有符合条件的现场,有足够数量的研究对象合作。 有相应的组织和措施及时处理实验进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先进行预试验,以考核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什么错误,以及如何修正该错误 4、一个表格,里面有65例肝癌和名解:HBVRelative risk 感染(+、-),让你找出对应的例数,RCT 画表,计算塔方值、OR值,并说明有什么意义疾病爆发~~ 欢迎其他人补充上面的名解~~~ 抽样调查分值分布:患病率 名解:求异法6x2.5=15 选择:2X15=30 问答题:问答:1、什么是病因以及慢性疾病中病因的3x5=15 计算:判断标准4X10=40 合计、配比的概念、类型、作用2 100分~~ 流行病学试卷回忆发帖时间:2004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一般病例对照年11月15日23:34——akong(88研究的不同点) 名词解释:计算题:发病率、、AR、计算1、RRAR%PAR,、PAR% 三间分布以及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 随机对照实验、特异度Se、计算灵敏度2Sp 、约登指疾病的爆发漏诊率、数、如何提高灵敏度,误诊率, 偏倚阳性预测值,以及临床上如何提高阳性队列研究预测

值。 问答题:、给一个案例分析,让你分析会出现3. 1、临床科研研究原则?(不太确定了)是非题里面 有个怎么算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之类2、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研究方法的比较 一个表格,四个小题,让判断它的算法、给一个表格3是不是对的有问要用什么方法研究,对照选择另外有些RR啊,OR的原则,问暴露因素和腹泻的关系啊之类的 是非选择考了就忘记了、一个疾病怀疑为病因4A,要求设计 大题:一个研究方法! 1.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原理和特点的以前流行病学的大题目是怎么样的发 联系和区别 18日22:48——7帖时间:2005年月 2.要研究喝咖啡和膀胱癌的关系nem(88) (1)性别,年龄,吸烟,咖啡的浓度,,30 记得最后一题是多分的大题吧一咖啡加糖否,这其中哪些因素你觉得应该问你是什么类型的,, 个研究需要配比处理选什么类型的 (2)需要对近期的饮咖啡情况进行调为什么查吗?让你设计好象是科研设计里考到的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汇总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汇总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 名词解释 1. 临床流行病学 (clinical epidemiology)应用现代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 : 从患病群体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和临床决策的规律,通过严格的设计、定量的测量及客观的评价,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暴露因素:指接触过某种因素或具有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这些因素、特征或状态称为暴露因素或研究变量。暴露因素可以是生物的、物理的、化学和机体的,是与疾病或某些医学现象发生有关的因素。 3. 真实性:也称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即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在试验的评价中,真实性是指待评价试验的测量结果与“金标准”测量结果的吻合程度。 4. 交互作用: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明显不等于该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单独作用时的和和/或积,称这些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有时也称效应修饰。 5. RCT: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在病人中进行的,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选定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施加某种预防或治疗的干预措施后,随访并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病人的发病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预防或治疗效果。 6. Bias:即偏倚,是指在研究推理过程的任何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所获得的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

7. 保护因素:影响人群发病率降低的内外环境因素称为保护因素。 8. 盲法: 为了避免试验的执行者与受试者甚至资料分析者一方或多方主观偏性的影响,使其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这种试验方法称为盲法(blinding)。 9. 普查:是为了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特定时间应该很短,甚至是某一时点。一般为 1, 2 天、1, 2 周或 1, 2 个月,最长不宜超过 2, 3 个月。特定范围是指某一地区或具有某一特征的人群。 10. RR (relative risk) :即相对危险度,是表示暴露与疾病等生物学事件关联强度大小最重要的指标,又称作率比或危险比,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若干倍。 11. 预后(prognosis) :是对疾病结局的概率预测,也就是指发病后疾病未来过程的一种预先估计。 12. Over matching:即匹配过头,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 13. Double blind:即双盲,执行医疗措施的医护人员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受试者的分组情况,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主要避免来自两方面的观察偏倚。 14. Nest case-control study: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又称套式病例对照研究,是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开始时,首先选择一研究队列,收集暴露和疾病的有关资料,随访观察研究疾病的病例出现,并达到所设计的样本,将这些病例作为病例组,并在此队列用随机的方法选择非该病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暴露与疾病的关系,这种病例对照研究称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一、概述 (一)基本原理 收集已经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研究对象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发现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这是一种回顾性的、由结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是在某种程度上检验病因假说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研究类型 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在设计所规定的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抽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一般对照数目应等于或多于病例人数。 2.病例与对照匹配或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干扰。 (1)频数匹配要求对照组匹配的因素或特征所占的比例与病例组接近或一致。 (2)个体匹配以病例和对照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1:1匹配,为每一个病例配一名对照,还可以进行1:2、1:3、…、1:R匹配。 采用匹配的目的,首先在于提高研究效率,其次在于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选择对照的难度,且容易匹配过头。 用途 1.检验病因假设 2.疾病预后因素研究 3.治疗效果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确定研究人群 1.病例的选择新发病例由于刚刚发病,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可靠。而现患病例易于掺入疾病迁延及存活的因素在内。死亡病例则主要由家属或他人提供信息,准确性较差。因此,病例对照研究中优选新发病例。 病例应该是患同一种疾病的病人,且患病部位、病理学类型和诊断标准要有明确的限制,所有病人都应符合严格的诊断标准。并且有暴露于某一危险因素的可能。 一般以社区来源的病例为优,代表性较好,但实施难度较大。使用医院来源的病例,可节省费用,容易获得,合作好,信息较完整、准确,但容易发生选择偏倚。 2.对照的选择对照应是产生病例的源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 实际来源于①同一个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人;②病例的邻居或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未患研究疾病的个体;③社会团体人群中未患研究疾病的个体;④社区人口中未患研究疾病的个体;⑤病例的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等。 在医疗机构中选择对照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因已知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的病种入院的病人不能作为对照。②对照应由尽可能多的病种的病人组成,以避免因过多地代表某一类病人,而该病种恰与所研究疾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二)确定样本量 影响样本量的因素: (1)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的该因素对疾病的效应强度,即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的比值比OR的大小 (3)显著性水平α (4)把握度1-β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 答:定义:临床流行病学是在病人及其群体中应用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科学地观察和解释临床事件,宏观研究临床问题的方法学。 研究内容: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是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 学科性质:临床流行病学的基础是临床医学,是在临床医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方法学,构成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临床流行病学具有以下4个特点。 1.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以临床为基础,与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卫生经济学及社会医学等相关学科相互结合、互相渗透; 2.以个体病例为基础扩大到相应的患病群体; 3.由医院的个体病人诊治扩展到社区人群疾病的防治; 4.对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以及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探讨,大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2.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测量应注意什么 答:测量是指应用定量方法来衡量和比较各种临床事件。在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中,需要应用频率测量指标和效应测量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为了准确测量效应,应注意以下几点。 1)研究设计方案 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 2)临床意义的评价 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 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著性检验)。 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5)临床适用性 3.临床流行病学评价内容有哪些 答:1)研究设计方案 选题、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组、观察指标的测量、质量控制、结论及其外推的客观性等。 2)临床意义的评价 3)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和评价 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显著性检验)。 4)研究结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评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5)临床适用性 4.何为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病因、危险因素 答:横断面调查是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在某一地区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从时间上说,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 专业班级《流行病学》试题A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C、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2.队列研究是属于()的研究方法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3.流行病学研究范围为() A、传染病 B、非传染病 C、健康问题 D、一切疾病和健康 4.疾病分布是指 () A、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 B、季节、地区和年龄分布 C、性别、人群和地区分布 D、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 5.当一种疗法可以延长病人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则人群中 () A、该病的发病率会升高 B、该病的患病率会升高 C、该病的患病率会降低 D、该病的发病率会降低 6.食物中毒爆发调查时,应选用的指标是 () A、患病率 B、罹患率 C、感染率 D、续发率 7.某市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其流行强度为()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8.现况调查的结果常用下列哪种指标()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病死率 9.拟调查某地人群高血压的现患率,可采用的研究方法为()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实验研究 D、现况研究 10.在抽样调查中,下列哪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最小()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11.某乡5000户约2万人口,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1户开始后,即每隔5户抽取1户, 抽到的户,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为()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多级抽样 12.下列哪一种偏倚病例对照研究中不会出现()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回忆偏倚 D、失访偏倚 13.欲进行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下列不能作为对照的是 () A、支气管炎病人 B、胃病病人 C、意外损伤病人 D、肠道传染病人 14.队列研究的对象是 () A、未患某病的人群 B、患某病具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C、患某病的人群 D、未患某病而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15.队列研究中,如果随访时间较长,观察人数变动较大时,多采用下列哪种指标表示发病水平 () A、年发病率 B、发病密度 C、累积发病率 D、罹患率 16.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采用盲法是为了控制()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回忆偏倚 17.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是 () 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 C、样本含量存在差别 D、是否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18~20题请参照下列资料) 某社区年均人口为9万,年内共死亡150人,其中60岁以上死亡100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 人数为50人。 A、 0.56‰ B、 1.66‰ C、 0.33‰ D、 1.11‰ E、33.33% 18.该社区年度总死亡率为() 19.该社区60岁以上人口死亡率为() 20.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流行病学的特征有 ( ) A、个体特征 B、预防为主的特征 C、对比的特征

实验流行病学方法_附件

实验流行病学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要评价某药物预防某病的流行病学效果,应采用哪种研究方法 A.实验流行病学B.现况研究C.队列研究D.临床研究E.专题调查2.下列哪项试验不属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A.观察性试验B.社区试验C.现场试验D.临床试验E.干预试验3.下列哪项不是流行病学实验的特点 A.随机化分组B.有平行的对照组C.运用危险度的分析和评价D.对实验组人为地施加干预措施E.前瞻性研究 4.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人群来自 A.同一总体的患某病的病人B.同一总体的健康人C.同一总体的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D.同一总体的干预人群和非干预人群E.同一总体的病例人群和非病例人群5.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人群最大的不同点是 A.观察指标不同B.目标人群不同C.入选标准不同D.干预措施不同 E.随访方式不同 6.下列哪一点是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不具备的 A.随机化分组B.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C.必须有干预措施D.有严格的平行对照E.是前瞻性研究 7.进行预防接种效果评价试验,在选择实验现场时以下哪条是错误的 A.实验地区或单位的人口相对稳定B.实验研究的疾病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病率C.选择近期发生过该病流行的地区D.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E.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配合的条件 8.某医师为了评价某疫苗的效果,将人群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接种组,给予疫苗接种:另一组为对照组,不接种疫苗。经过一个流行期后,对两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属于 A.现况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定群研究D.实验研究E.横断面研究9.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相同点是 A.均是分析性研究B.均是前瞻性研究C.均是回顾性研究D.均是实验性研究E.均是描述性研究 10.评价预防接种群体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 A.抗体阳转率B.保护率C.效果指数D.发病率E.病死率11.临床试验的效果评价指标不包括 A.有效率B.治愈率C.生存率D.保护率E.好转率 12.对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实验研究,为评价其流行病学预防效果,应选用的指标是 A.发病率B.死亡率C.效果指数D.病死率E.感染率13.对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下面哪一项不正确 A.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应选择依从性好的人群D B.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应将老年人、儿童及孕妇等除外 C.在做药物临床试验时,不应选择流动性强的人群 D.要评价甲肝疫苗的效果,可以选择新近有甲肝流行的地区 E.要评价食用盐中加碘是否能有效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可以选择缺碘的内陆地区14.评价治疗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是 A.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B.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C.治愈率、引人率、失访率D.有效率、续发率、标化率E.失访率、生存率、引人率 15.将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按设定的随机数字表分别纳入氟罗沙星实验组和氧氟沙星对照组,来评价氟罗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效果。该研究为A.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临床试验D.社区干预试验E.现场试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