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法(城管执法分局)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9
行政强制法全文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2023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第三章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查封、扣押第三节冻结第四章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金钱给付义务的执行第三节代履行第五章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第三条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发生或者即将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行政机关采取应急措施或者临时措施,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行政机关采取金融业审慎监管措施、进出境货物强制性技术监控措施,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第五条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
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
第六条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
第七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或者个人谋取利益。
第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强制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行政强制法析读——市城管执法局徐智峻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共分七章71条,包括总则、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申请人民法院执行、法律责任、附则。
行政强制法的公布施行,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好、宣传好、执行好这部法律,是各级行政机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任务。
一、关于行政强制法的出台背景一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共7个法律部门组成。
——行政法:规定行政法律制度的法律规范1.行政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公务员法、机构编制条例等。
2.救济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
3.行为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立法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诸多单行法。
行政强制法属于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支架性法律,它的制定,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行政立法三部曲: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这三部法律是关于行政权的行使和运作的法律;是对一类行政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是各级政府和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循的行政行为的法律。
行政处罚法(1996年)行政许可法(2003年)行政强制法(2011年)通过制定法律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制约,是中国行政立法的重要特点行政法的核心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实质,是使国家不再凌驾于社会之上,行政机关的权力不再是官吏的特权,而是依法行使的职权。
《行政强制法》就是这样一部规范行政强制行为的行政法。
王传根与南京市高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行政强制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强制【审理法院】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1.13【案件字号】(2019)苏01行终833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刘苏文王攀峰李丹丹【审理法官】刘苏文王攀峰李丹丹【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王传根;南京市高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当事人】王传根南京市高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当事人-个人】王传根【当事人-公司】南京市高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结果】二审维持原判【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王传根【被告】南京市高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本院观点】《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的市容管理,是指对建筑物(含构筑物)、道路(含人行道、车行道、隔离带)、公共场所、机动车辆、施工场地、广告、霓虹灯和其他设施的容貌管理,以及对违法建设的制止和查处。
【权责关键词】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合法违法罚款查封拒绝履行(不履行)关联性合法性维持原判【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的市容管理,是指对建筑物(含构筑物)、道路(含人行道、车行道、隔离带)、公共场所、机动车辆、施工场地、广告、霓虹灯和其他设施的容貌管理,以及对违法建设的制止和查处。
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城市管理(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权限负责辖区内市容管理工作。
被上诉人高淳区城管执法局作为本市高淳区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具有对辖区范围内违法建设进行制止和查处的法定职责。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0号《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一)项规定,装修人从事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未经批准,不得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第1篇一、引言城管,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对城市管理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在日常执法过程中,城管部门可能会对违法者的物品进行暂扣。
那么,城管暂扣物品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城管暂扣物品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行政机关在查处违法行为时,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对违法行为人的财物进行暂扣。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九条规定:“行政机关在查处违法行为时,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对违法行为人的财物进行暂扣。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在查处违法行为时,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对违法行为人的财物进行暂扣。
”三、城管暂扣物品的程序1.现场检查城管部门在查处违法行为时,发现违法行为人的物品可能涉及违法行为,可以当场对物品进行暂扣。
2.制作暂扣决定书城管部门在暂扣物品后,应当当场制作《暂扣决定书》,并送达给当事人。
3.告知权利《暂扣决定书》中应当告知当事人以下事项:(1)暂扣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等基本情况;(2)暂扣物品的原因;(3)暂扣期限;(4)当事人不服暂扣决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4.暂扣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暂扣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
5.解除暂扣在暂扣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主动消除违法行为、缴纳罚款的,城管部门应当及时解除暂扣。
6.赔偿城管部门在暂扣物品过程中,如因过错造成当事人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四、城管暂扣物品的法律责任1.城管部门工作人员违法暂扣物品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当事人对暂扣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百度百科:城市管理执法(简称城管;英文:Urban Management And Law Enforcement,缩写:UMAL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机构中负责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的规范化称呼,其全国监督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其省、自治区级部门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其直辖市、较大的市、县级的部门为城市管理局,基层的执法组织分别为乡、镇城市管理执法所和县、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街道执法所。
2017年根据《城市管理执法办法》成立,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属于行政执法类公务员,通过公务员考试并接受正规训练后,按照局、队的执法人员编制而调配。
中文名城市管理执法简称城管执法局中央部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省级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市、县级部门城市管理局执法部门乡镇(街道)执法所、分局或中队设立法源城市管理执法办法授权法源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职能城管执法,事实上是将过去中国城市各政府机构所拥有的各自范畴内的城市执法职能集中行使,包括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无证违法建设处罚)、道路交通秩序(违法占路处罚)、工商行政管理(无照经营处罚)、市政管理、公用事业管理、城市供水管理、停车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施工现场管理(含拆迁工地管理)、城市河湖管理、黑车、黑导游等各方面需要出动执法的事宜。
[2]执法范围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行政处罚权。
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露天烧烤污染的行政处罚权。
环境保护管理方面城市焚烧沥青塑料垃圾等烟尘和恶臭污染、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烟尘污染、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等的行政处罚权。
工商管理方面户外公共场所无照经营、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的行政处罚权。
交通管理方面在城市道路上违法停放机动车辆的行政处罚权。
水务管理方面向城市河道倾倒废弃物和垃圾、违规取土、城市河道违法建筑物拆除等的行政处罚权。
凉州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与李建山、凉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强制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强制【审理法院】甘肃省武威市人民法院【审理法院】甘肃省武威市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03.09【案件字号】(2021)甘06行终16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刘清云李明武王天雄【审理法官】刘清云李明武王天雄【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凉州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李建山;凉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当事人】凉州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李建山凉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当事人-个人】李建山【当事人-公司】凉州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凉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代理律师/律所】韩发先甘肃濂继胜律师事务所;陈星丞甘肃仲虎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韩发先甘肃濂继胜律师事务所陈星丞甘肃仲虎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韩发先陈星丞【代理律所】甘肃濂继胜律师事务所甘肃仲虎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凉州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被告】李建山;凉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本院观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条第三款的规定,上诉人将涉案建筑物强制拆除,属行政强制执行。
【权责关键词】行政强制行政监督合法违法拒绝履行(不履行)共同被告证明维持原判发回重审听证【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二审经审理查明的事实与原审认定的事实基本一致,本院对一审认定的事实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二条第三款的规定,上诉人将涉案建筑物强制拆除,属行政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三十四条、三十五条、三十六条、三十七条、三十八条规定了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执行时应当遵循的法定程序,即行政强制必须按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来实施。
但上诉人拆除涉案建筑物时,未依法作出行政决定,未依法履行催告程序,也未依法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即将涉案建筑物予以强制拆除,该行政强制执行行为违反了法定程序,依法应当被确认违法。
第六章行政强制§1.行政强制概论一、行政强制的概念和特点概念:为实现行政目的,强制手段→人身自由、财产行政强制措施:相对人违法、危险→行政机关→人身自由、财物暂时性控制行政强制执行:相对人不履行义务→行政机关自己or申请人民法院→ 强制履行义务特征:①行政性②服从性(强制性)③限制性④依附性二、行政强制的原则1.法定原则,即合法性原则2.适当原则,也称比例原则(行政处罚法:听证;行政许可法:信赖保护原则)3.强制与教育相结合原则4.不得谋取私利原则5.程序保障原则§2.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一、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和设定1.种类(4+n)①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法律保留)eg:以前的收容遣送,强制戒毒,强制隔离②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③扣押财物④冻结存款汇款(法律保留)⑤n:其他行政强制措施【例题·不定项】某交通局在检查中发现张某所驾驶货车无道路运输证,遂扣留了张某驾驶证和车载货物,要求张某缴纳罚款1万元。
张某拒绝缴纳,交通局将车载货物拍卖抵缴罚款。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2012/2/99)A.扣留驾驶证的行为为行政强制措施B.扣留车载货物的行为为行政强制措施C.拍卖车载货物的行为为行政强制措施D.拍卖车载货物的行为为行政强制执行【正确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法》第九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三)扣押财物;(四)冻结存款、汇款;(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法》第十二条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一)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二)划拨存款、汇款;(三)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四)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五)代履行;(六)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行政强制措施的特征有预防性、制止性、临时性、中间性的特点。
其目的在于预防、制止或控制危害社会行为的发生或扩大,常常是行政机关作出最终处理决定的前奏和准备。
国务院《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精品文档,仅供参考国务院《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国务院《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效能,规范城市管理领域综合行政执法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经批准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开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行政区,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以下简称城管执法机关)是指经中央编办批准成立的实施综合行政执法的,或者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依法设立行使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
第四条城管执法机关依法行使集中后的行政处罚权,并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与行政处罚权有关的行政检查权和行政强制权。
有关行政机关不得再行使已经由城管执法机关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仍然继续行使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第五条城管执法机关是政府职能工作部门,具有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和地位,并能够独立地承担其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
城管执法机关的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实行全额拨款。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城市管理标准,促进城管行政执法工作有效开展,增进社会和谐。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区域面积、人口数量、管理需求等状况,合理配置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以下简称城管行政执法人员),人员比例应当不低于万分之六,不断改善城管执法装备条件,实现执法手段现代化,保障城管执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公安机关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为城管行政执法工作提供保障。
具体执法保障机制由城管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根据实际需要拟定。
第七条城管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是公务员,要严格按照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进行管理;应当采取统一考试、考核等办法,从有关部门和社会符合条件的人员中择优录用,建立完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与回避等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
行政强制适当原则《行政强制法》第五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
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
这一条规定了行政强制适当原则。
行政强制适当原则要求无论是行政强制的设定还是实施都必须对手段和目的进行衡量,准确把握行政管理目的,在确保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基础上,尽量采用非强制性手段或者选择较轻的强制性手段,所选择的行政强制手段与要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需求程度相当。
只有在其他行政管理措施不能达到行政管理目的时,才可以依法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强制。
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
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
当事人收到催告书后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经催告,当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行政决定,且无正当理由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强制执行决定。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行政执法机关应把行政指导置于实施行政强制之前,用足用尽行政指导措施。
国务院制定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2010年10月,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机关处理违法行为的手段和措施要适当适度,尽力避免或者减少对当事人权益的损害。
联系《行政强制法》行政强制适当原则的规定,笔者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行政机关可以采用指导性执法实现行政目的,应当避免采用强制性执法方式,行政机关依法运用强制性执法方式进行行政管理时应将行政指导融入其中。
对于依法应予以处罚的违法行为和指导性执法不能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行政机关不能用指导性执法代替强制性执法。
一、适当原则的涵义及要求《行政强制法》第五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
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法条解读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行政强制法》是继《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对进一步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严格依法行政,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帮助大家学习、理解、掌握《行政强制法》的内容要点及适用,本文对《行政强制法》的法条解读。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法条解释】: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了4个立法目的。
1.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
行政强制的设定是行政强制的源头,指的是哪些国家机关有权自行创设行政强制。
行政强制作为一项重要的行政权力,是限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增加其责任的行为。
如果不从源头上加以规范,一旦行政强制滥用,很容易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因此,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法律没有赋予所有机关行政强制设定权,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具有行政强制权的机关过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不必要的侵害。
行政强制的实施是指是有行政强制权的机关具体实施行政强制的过程。
一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行政强制的实施予以规范:一是实施的主体,即由谁行使行政强制权,作出行政强制行为;二是行政强制行为,即行政强制的实施主体可以采取哪些行政强制行为;三是行政强制的程序,即行政强制的实施主体作出行政强制行为应当采取的方式、步骤等。
2.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
目前,我国行政强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1)“软”。
表现为行政机关的强制手段不足,对某些严重违法行为不能有效制止,有些行政决定执行不力。
城市管理执法局的法律法规解读城市管理执法局是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一部分,负责监督和管理城市公共区域的各种行为,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全。
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管理执法局的职责和权力,我们需要对其参考的法律法规进行解读。
一、城市管理执法局的法律依据城市管理执法局的职能和权限由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主要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
二、城市管理执法局的职责与权力1. 公共区域管理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公共区域的管理和维护,包括城市街道、公园、广场、市场等公共场所的巡查、清洁、绿化和保养等工作。
他们保障市民的正常出行和生活环境的舒适度。
2. 治安管理城市管理执法局承担一定的治安管理职责。
他们负责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在公共区域内,他们可以对行为规范不符合公共秩序的人员进行劝阻、制止和处罚。
3. 环境保护城市管理执法局在环境保护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负责监督公共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噪音污染情况,保护城市的环境质量,确保市民的健康和安全。
4. 市场监管城市管理执法局参与市场监管工作,检查和监督市场内的商品品质、价格和商家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他们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 道路交通管理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包括交通信号设施的维护、交通秩序的维护、违法行为的处理以及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等。
他们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流畅的道路交通环境。
三、城市管理执法局的执法方式和原则城市管理执法局在履行职责时遵守一些执法方式和原则,确保执法过程的公正和合法:1. 法定权力城市管理执法局的执法行为必须有法定依据,合法合规。
执法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依法行使权力。
2. 限制权力城市管理执法局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滥用职权,保证执法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3. 客观公正城市管理执法局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客观、公正,不能因个人情感或其他非法因素影响执法判断。
《行政强制法》学习讲稿各位领导: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的背景下,《行政强制法》与《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并称为行政立法的“三部曲”。
《行政强制法》从1999年开始立法酝酿,到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审议通过,历经12年博弈、五次审议。
《行政强制法》的颁布,是法治理念在中国的进一步落实,反映了中国法治的进步,它对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运行、规范政府的权力秩序、行政官员的权力利益产生深远的影响。
《行政强制法》是一部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
行政强制法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十点:1、执法主体必须是正式执法人员,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
2、行政机关不得夜间执行,不得停水停电。
3、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4、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行政决定。
5、不得查扣公民个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6、在规定行政强制有查封、扣押权力的同时,也规定不得查封、扣押公民个人及其家属的生活必需品。
7、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不得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8、行政机关依法查询企业的财物账簿、交易记录、业务往来等事项,不得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并应当保守所知悉的企业商业秘密。
9、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10、行政强制执行不排斥“执行和解”。
下面,我结合本人在工作中的实践,谈一谈对《行政强制法》的理解和认识,如有不妥之处请斧正。
一、行政强制的定义根据《行政强制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二、行政强制的种类(一)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依据《行政强制法》第九条,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有五种: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2、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3、扣押财物;4、冻结存款、汇款;5、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本法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
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
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
(二)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依据《行政强制法》第十二条,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有六种:1、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2、划拨存款、汇款;3、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4、排除妨碍、恢复原状;5、代履行;6、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本法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
行政强制的设定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强制进行评价,并对不适当的行政强制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强制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就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有关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反馈。
案例交通处罚取消天价滞纳金。
2006年7月21日,河南荥阳一辆吊车被查出欠缴养路费,郑州交通部门“依法”责令车主补交本金、滞纳金、罚款共计76万元,引起社会的一片哗然和质疑。
尽管如此,交通部门仍理直气壮,根据1992年1月1日实施的国家计委、经委、交通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规定》,按每日1%的标准收取滞纳金,欠费3月以上处30%-50%的罚款,6月以上处50%-100%的罚款,按此标准,滞纳金的年利率是365%,是税款滞纳金比率的20倍,是案例发生时银行活期存款年利率的507倍。
以前,许多地方的交通部门不是运用现已十分便捷的通信手段提醒当事人主动缴纳养路费,而是坐等秋后算账。
2009年4月1日起,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但数额不得超出本金。
公安部门不会再也不会出现高额加罚和天价滞纳金了。
三、行政强制的条件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本法第二条对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立法定义,其实质上也是对行政强制实施的条件作出了规定。
本法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是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也就是说,行政强制措施必然是出于对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方能实施。
而行政强制执行,是由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
也即是,行政强制执行则是在只有发生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情形,才有强制其履行义务的可能,而对于已经自觉履行行政决定的,则不会发生行政强制执行。
以上是《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实施条件的实体性要求,同时本法就行政强制实施的主体和原则要求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具体体现在:1、行政强制必须由法定的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强制法》第十七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
”“行政强制措施应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
因此,《行政强制法》一是规范了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主体:①只能是法定的行政机关;②行政强制措施不得委托实施;③只能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二是规范了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机关:①法律授权的具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②除代履行外,行政强制执行不得委托实施;③不具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例成都金牛区拆除违法建筑案和河南南阳艾滋病拆迁队2009年11月13日,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在拆除违法建筑的过程中,拆迁户唐福珍与城管人员对峙,拒绝拆迁,之后情绪失控,在自家的房顶上向自己身上倾倒汽油并用打火机点燃自焚,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10年4月21日,《南方周末》报道说:“唐福珍自焚是法盲的悲剧”。
2010年9月16日,于建嵘在《财经杂志》撰文指出,唐福珍女士的不幸在于,即使付出了生命,房子却作为违章建筑被拆除;她的死,被金牛区政府定性为“暴力抗法”,数名亲友因妨害公务被刑拘,他们眼中的城管的“暴力执法”,实际上被认定“主体合法,程序合法”。
2014年12月,河南南阳一处纳入拆迁的小区惊现“艾滋病拆迁队”,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7日,河南南阳官方公布调查结果:幕后黑手为开发商——南阳市亿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雇用社会人员刘某某组成所谓拆迁办公室,之后刘某某组织6名艾滋病患者组成“艾滋病拆迁队”,目前,5名主要嫌疑人已被控制,多名官员因负有工作失职责任而被处分。
2、行政强制必须遵循四项原则由于行政强制涉及公民、法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因此实施行政强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法定原则本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2)适当性原则本法第五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
采用非法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
”3)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本法第六条规定:“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
”比如规定,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拆除。
此项规定,为违法建筑当事人自行拆除违法建筑提供了时机和余地。
4)不得为单位和个人谋利原则本法第七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或者个人谋利益”。
四、行政强制程序《行政强制法》规定的行政强制程序,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程序三个方面。
行政执法的程序是否合法、正当,不仅事关法治政府的建设,而且与是否符合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直接相关。
《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程序具体明确的规范,有效监督和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强制执法明确10步骤:1、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2、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3、出示执法身份证件;4、通知当事人到场;5、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6、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7、制作现场笔录;8、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9、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本法同时强调,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强制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中有违法行为或者扩大强制执行范围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各位领导:《行政强制法》作为我国行政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体现了比较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法治精神。
归纳起来,它的亮点主要有三:(一)、更加人性化,节假日不得实施“强执”。
行政强制法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程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为规范强制执行的行为,强制法禁止“夜袭”,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但是,情况紧急的除外。
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
如果行政机关违反上述规定,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案例仁化县政府夜袭新庄村八十间民房被夷为平地2013年7月12日凌晨四时,仁化县周田镇新庄村村民正在做梦的时候,一支由县政府组织的300多人“联合执法队”,由手持盾牌全副武装的防暴队开路,披星戴月静悄悄的开进新庄村,拉起禁戒线,突袭强拆了新庄村的大片民房和生产设施,惊醒了酣梦中的新庄村民。
根据官方发布的消息,这次行动是在县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公证部门及县广播电台、县政府信息中心等多家媒体的全程监督下拆除了“违章建筑”八十多间,面积近一万平米。
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8栋,面积约1200平米后来,最高法发布了十大拆迁典型案例,仁化县政府夜间拆除案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