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
- 格式:docx
- 大小:51.15 KB
- 文档页数:7
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实操手册水文测站是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水工程规划设计运行、水环境监测保护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
水文测站运行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全面推进水文测站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水文测站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是依法推进水文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吐鲁番水文勘测局根据现有水文规范对水文测站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台帐记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统一要求。
目录1.水文测量 (2)2.降水量监测 (7)3.水位监测 (9)4.流量监测 (11)5.水面蒸发监测 (14)6.水文资料整编 (16)7.测站考证 (18)8.水文调查 (20)9.雨量站检查维护 (22)10.仪器备件和更新报废管理 (27)11.信息化建设 (29)12.档案管理 (31)检查调焦 观测记存 仪器安置 准备 迁站测量计算校核评定新建项目设置基准站仪器架设准备设置移动站已知点采集参数求解测量与结果1.水文测量1.1工作流程水文三等水准测量工作流程图 GPS/RTK 测量工作流程图1.2一般规定此项工作的管理内容和要求如下:1、符合《水文测量规范》的要求;2、重点要求:①基本水准点应5-10年校测一次,在逢零逢五年份进行,校核水准点应每年校测一次。
水准点有变动异常现象应及时予以校测。
②水尺零高应每年汛前、汛后各进行一次接测和记录。
若水尺附近出现塌方、沉降等迹象时或大洪水过后,应立即加测水尺零高并作情况记录。
③大断面应每年汛前、汛后各进行一次测量。
如遇超保证水位洪水或测验断面有明显冲淤变化,应及时加测。
④水文测验河段地形施测应在逢五年份进行。
⑤缆道垂度、起点距和水深应在每年汛前校测一次。
⑥测站基本水准面调整应经省级水文机构批准。
1.2.1水文三等水准测量操作基本步骤:①准备:水准仪、三脚架、记载表(簿)及表头填写、一对水准尺、尺垫(小木桩)、测绳,钢针、2H铅笔、计算机(器)及防雨、遮阳工具。
河川水文测验资料整理河川水文测验资料整理一、概述河川水文测验是指通过对河川水文要素进行观测和分析,以了解河川水文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
河川水文测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水位观测、流量观测和水质观测等。
本文将对河川水文测验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以供参考。
二、水位观测1. 水位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河川的水位变化规律。
水位观测的主要工具是水位计,常见的水位计有浮子式水位计、压力式水位计和超声波水位计等。
2. 水位观测的方法包括直观法、测绘法和电测法等。
直观法是指通过肉眼或专用仪器对水位进行直接观测。
测绘法是指在地图上标出水位的高度。
电测法是指通过电子设备对水位进行测量。
3. 水位观测的注意事项包括选择观测点的合适位置、确保观测仪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防止观测点受到污染和破坏等。
三、流量观测1. 流量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河川的水流量大小和变化规律。
流量观测的主要工具是流速计和流量计。
2. 流量观测的方法包括速度-流量法和水尺法等。
速度-流量法是通过测定流速和横截面积来计算流量。
水尺法是通过测量在不同水位下的水尺读数来计算流量。
3. 流量观测的注意事项包括选择观测截面的适当位置、测量流速时注意测点的选取和测量精度的控制、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
四、水质观测1. 水质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河川的水质特征和变化趋势。
水质观测的主要指标包括水温、溶解氧、浊度、PH值、化学需氧量和总氮等。
2. 水质观测的方法包括现场测试法和实验室分析法。
现场测试法是指在河川中进行现场直接观测和测试。
实验室分析法是指将河川水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测试。
3. 水质观测的注意事项包括水质观测点的选择和布设、水样采集和保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室分析的准确性和效果控制等。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水位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河川的平均水位、水位变化范围和水位变化趋势等。
2. 流量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河川的平均流速、流量变化范围和流量变化趋势等。
关于水文测验和水文资料进行简要分析摘要:水文测验和水文资料作为水文科学和桥涵水文的重要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水文资料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水文站的观测资料,故水文测验和水文资料两者紧密相关。
下面对水文测验的一些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对水文资料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字:水文测验水文资料分析问题正文:水文测验是水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在水利规划、水工程建设管理、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文测验的核心内容是为监测与分析评价水资源的质量状况及其变化律,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资料是各种水文要素的观测、调查记录及其整理分析成果的总称,是从实地调查、观测及计算研究所得与水文有关的各项资料。
水文测验是水文资料整编的基础, 水文资料整编是对水文测验成果的检验和总结。
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一、水文测验概述(一)水文测验基本定义河流水清的变化可由河流水文要素的观测资料来反映,对各项水文要素的观测,称为水文测验。
我国水文测验主要包含水温、泥沙、流量、降水、水质、水位等项目,水文站测主要包含委托观测、汛期驻测与常年驻测三种方式,降水量观测包含自动测报、固态存储与普通日记三种方式。
流量测量包含涉水测流和缆道测流量两种方式,通常选择流速仪测量水流,若遭遇大洪水等自然灾害时,常规测量仪器无法测流,则选择水力学推算、浮标法测流、水工建筑物测流方法。
(二)水文测验特点针对水文测验工作而言,水文测报有及时性、标准性、随机性与传统性特点,传统性作为水文测报的基础,是监测与积累水循环规律的工作过程。
随机性是由于旱涝不均,空间与时间的梯度变化较大,水质呈较强突发性变化,无法确定性的开展水量与水质调查。
标准性为遵循相关规律进行水文测报,采取相关技术标准,开展水文测验工作。
及时性则表现为抢测洪水信息,使信息能够准确、快速传递,进而满足突发事件调度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