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测验与水文资料收集
- 格式:pdf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15
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实操手册水文测站是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水工程规划设计运行、水环境监测保护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
水文测站运行管理任务艰巨而繁重,全面推进水文测站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水文测站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是依法推进水文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吐鲁番水文勘测局根据现有水文规范对水文测站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台帐记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统一要求。
目录1.水文测量 (2)2.降水量监测 (7)3.水位监测 (9)4.流量监测 (11)5.水面蒸发监测 (14)6.水文资料整编 (16)7.测站考证 (18)8.水文调查 (20)9.雨量站检查维护 (22)10.仪器备件和更新报废管理 (27)11.信息化建设 (29)12.档案管理 (31)检查调焦 观测记存 仪器安置 准备 迁站测量计算校核评定新建项目设置基准站仪器架设准备设置移动站已知点采集参数求解测量与结果1.水文测量1.1工作流程水文三等水准测量工作流程图 GPS/RTK 测量工作流程图1.2一般规定此项工作的管理内容和要求如下:1、符合《水文测量规范》的要求;2、重点要求:①基本水准点应5-10年校测一次,在逢零逢五年份进行,校核水准点应每年校测一次。
水准点有变动异常现象应及时予以校测。
②水尺零高应每年汛前、汛后各进行一次接测和记录。
若水尺附近出现塌方、沉降等迹象时或大洪水过后,应立即加测水尺零高并作情况记录。
③大断面应每年汛前、汛后各进行一次测量。
如遇超保证水位洪水或测验断面有明显冲淤变化,应及时加测。
④水文测验河段地形施测应在逢五年份进行。
⑤缆道垂度、起点距和水深应在每年汛前校测一次。
⑥测站基本水准面调整应经省级水文机构批准。
1.2.1水文三等水准测量操作基本步骤:①准备:水准仪、三脚架、记载表(簿)及表头填写、一对水准尺、尺垫(小木桩)、测绳,钢针、2H铅笔、计算机(器)及防雨、遮阳工具。
水利工程中的水文测验与数据分析水文测验和数据分析在水利工程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文测验是指通过实地观测和采样,收集水文要素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水文数据的分析则是针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建模、预测等处理的过程。
本文将从测验方法和数据分析两个方面来探讨水利工程中的水文测验与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水文测验的方法1. 水位测量水位测量是最常用的水文测验方法之一,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广泛。
常见的水位测量方法有气泡式水位计、压力式水位计、超声波水位计等。
通过定期对水位进行测量,可以更好地了解水库、河流等水体的变化情况,为水利工程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 流量测量流量测量是水文测验的另一重要部分。
常用的流量测量方法包括浮标法、流速仪法、压力法等。
测量水体的流量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水流的运动规律,并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数据基础。
3. 降雨量测量降雨量测量是水文测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安装雨量计和自动记录器,可以测量并记录降雨的强度和时长等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水文模型的建立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数据分析的方法1. 统计分析水文数据的统计分析是水文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对水文数据进行平均值、标准差、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指标的计算,可以更好地了解水文要素的分布规律,为水利工程的设计和管理提供支持。
2. 建模与预测基于水文数据的建模和预测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应用。
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
利用这些模型,可以对水文要素进行预测,为水利工程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空间分析水文数据的空间分析是水利工程规划和管理的关键环节。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可以对水文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揭示水文要素的分布特征、水文过程的演变规律,从而为水利工程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三、水文测验与数据分析的应用1. 洪水预测水文测验和数据分析在洪水预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降雨、水位、流量等水文要素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预测出可能发生的洪水情况,为防洪工作提供预警和指导。
水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摘要:水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技术,包括水文测站的设立和水文站网的布设;水入、流量、泥沙、水质等各种水文信息要素的观测;水文的调查方法;以及水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技术。
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是工程水文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之一,是学习水文统计、流域产汇流计算、水文预报等内容的基础。
关键词:水文信息;采集方法;处理方法一、水文信息采集的方式(一)测站。
水文测站所观测的项目:水\、流量、泥沙、降水、蒸发、水温、冰凌、水质、地下水等。
测站分类:基本站、专用站。
两种测站相辅相成,专用站在面上辅助基本站,基本站在时间系列上辅助了专用站。
(二)站网。
布站原则是通过所设立站网采集到的水文信息经过整理分析后,达到可以内插流域内任何地点水文要素的特征值。
根据实际需要,对于不同流域、不同要求,不同流域、不同水文站布设测站项目不同,在地区分布上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最优化。
我国水文站网于1956年开始统一规划布站,经过多次调整,布局已经比较合理,但随着我国水利水电的发展,大规模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断改变着天然河流产汇流、蓄水条件及来水水量等条件,因此对水文站网要进行适当调整、补充。
(三)测站的设立。
具体选择测验河段时,主要考虑在满足设站的目的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工作安全和测验精度,并有利于简化水文要素的观测和信息的整理分析工作。
水文测站的建站包括测验河段和布设观测断面。
断面控制的原理:在天然河道中,由于地质或人工的原因,造成河段中局部地形突起,使得水面曲线发生明显转折,形成临界流,从而构成断面控制。
河槽控制:水A流量关系要靠一段河槽所发生的阻力作用来控制,如河段的底坡、断面形状、糙率等因素比较稳定,则水入流量关系也比较稳定。
水文测站布设:基线、水准点、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及比降断面。
二、收集水文信息的途径及方法(一)驻测。
为了提高水文信息采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般都采取驻测、巡测、间测及水文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水文信息。
水电工程水文测验及资料整编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文资料的整编内容、整编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保证水文资料整编成果质量的有关技术措施。
制定了水文资料整编图表和整编说明表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类水文、水位、降水量、蒸发量站的水文资料整编、审查和复审。
二、基本要求
1、整编工作的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整编开始前,收集考证资料、原始资料、水文调查资料、历年整编有关情况以及测验工作中的有关分析图表和文字说明。
(2)着重检查测验、计算方法及实测成果的合理性。
抽查一定数量的计算内容,必要时作全面审查。
(3)根据测站特性、整编项目的测验情况,合理选用整编方法。
2、在整编过程中,应全面了解测验情况,对资料中的问题深入进行分析,做到推算方法正确,符合测站特性。
对整编成果应进行合理性检查,以分析研究各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使成果合理可靠。
三、整编内容
根据资料的来源和整编成果的类型,水文资料整编可分为说明资料、基本资料和调查资料整编。
关于水文测验和水文资料进行简要分析摘要:水文测验和水文资料作为水文科学和桥涵水文的重要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水文资料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水文站的观测资料,故水文测验和水文资料两者紧密相关。
下面对水文测验的一些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对水文资料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字:水文测验水文资料分析问题正文:水文测验是水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在水利规划、水工程建设管理、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文测验的核心内容是为监测与分析评价水资源的质量状况及其变化律,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资料是各种水文要素的观测、调查记录及其整理分析成果的总称,是从实地调查、观测及计算研究所得与水文有关的各项资料。
水文测验是水文资料整编的基础, 水文资料整编是对水文测验成果的检验和总结。
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一、水文测验概述(一)水文测验基本定义河流水清的变化可由河流水文要素的观测资料来反映,对各项水文要素的观测,称为水文测验。
我国水文测验主要包含水温、泥沙、流量、降水、水质、水位等项目,水文站测主要包含委托观测、汛期驻测与常年驻测三种方式,降水量观测包含自动测报、固态存储与普通日记三种方式。
流量测量包含涉水测流和缆道测流量两种方式,通常选择流速仪测量水流,若遭遇大洪水等自然灾害时,常规测量仪器无法测流,则选择水力学推算、浮标法测流、水工建筑物测流方法。
(二)水文测验特点针对水文测验工作而言,水文测报有及时性、标准性、随机性与传统性特点,传统性作为水文测报的基础,是监测与积累水循环规律的工作过程。
随机性是由于旱涝不均,空间与时间的梯度变化较大,水质呈较强突发性变化,无法确定性的开展水量与水质调查。
标准性为遵循相关规律进行水文测报,采取相关技术标准,开展水文测验工作。
及时性则表现为抢测洪水信息,使信息能够准确、快速传递,进而满足突发事件调度与决策。
水文测验手册(实用版)目录一、水文测验手册概述二、水文测验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三、水文测验手册的主要内容四、水文测验手册的应用与实践五、水文测验手册的发展趋势与展望正文一、水文测验手册概述水文测验手册是一部详细介绍水文测验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的专业工具书。
水文测验是研究地球上水循环和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对于了解水文过程、预防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及保护水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测验手册不仅为水文工作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水文测验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水文测验主要包括降水、蒸发、径流、地下水、冰川和雪等水文要素的观测和分析。
其中,降水测验主要包括降雨、降雪等;蒸发测验主要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等;径流测验主要包括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地下水测验主要包括井水、泉水等;冰川和雪测验主要包括冰川厚度、积雪深度等。
水文测验的基本方法包括野外观测、实验室分析和模型模拟等。
三、水文测验手册的主要内容水文测验手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基本理论:包括水文测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等;2.观测设备:包括各种水文测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等;3.观测方法:包括不同水文要素的观测方法和技巧等;4.数据处理:包括水文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质量控制等;5.应用实例:包括水文测验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等。
四、水文测验手册的应用与实践水文测验手册在我国水文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为水文工作者提供了技术指导,同时也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旱灾害防御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通过水文测验,我们可以了解河流径流量、地下水水位变化等信息,为水资源配置和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可以分析降水、蒸发等水文要素的变化,为水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可以评估水旱灾害的风险,为灾害防御和应急响应提供参考。
五、水文测验手册的发展趋势与展望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水文测验手册将不断完善和更新。
水文测验手册摘要:一、水文测验的概述1.水文测验的定义2.水文测验的重要性二、水文测验的方法与技术1.传统水文测验方法2.现代水文测验技术三、水文测验的实施步骤1.测验计划的制定2.测验设备的准备与校准3.实地测验4.数据整理与分析5.成果报告的撰写四、水文测验的应用领域1.水利工程设计与管理2.水资源评价与管理3.防洪减灾规划与实施4.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五、水文测验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数字化水文测验2.遥感技术在水文测验中的应用3.人工智能在水文测验领域的融合与发展六、水文测验的注意事项1.安全措施2.数据质量保障3.法规与标准遵循正文:一、水文测验的概述水文测验是指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水量、水质、水文地质等要素进行观测、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水文测验在水利工程设计与管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防洪减灾规划与实施、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水文测验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2.有助于合理评价水资源,为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有助于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4.有助于监测水环境质量,为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持。
二、水文测验的方法与技术1.传统水文测验方法传统水文测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水位观测:利用水位计、水准测量等方法对水位进行观测。
(2)流量测验:采用浮子法、流速仪法、电磁流量计法等对水流流量进行(3)降水观测:利用雨量计、蒸发皿等设备对降水量和蒸发量进行观测。
(4)水质监测:通过采样、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水质进行评价。
2.现代水文测验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水文测验技术逐渐融入了自动化、数字化、遥感等技术手段,如:(1)自动水文测验系统:利用传感器、通信设备等实现远程自动监测。
(2)遥感技术:利用卫星、航空遥感等手段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监测。
(3)数值模拟:运用数学模型模拟水文过程,为水文预报和分析提供依据。
水利工程试验员岗位职责
水利工程试验员是指从事水文测验、水工试验、水电试验、水
文预测、工程监测等方面工作的职业人员。
主要职责如下:
1.进行水文测验:负责完成各种水文观测、水文资料收集和分
析工作,例如:水位观测、流量观测、水质分析测试等。
同时需要
整理测量数据,编制水文图表,预测水文变化等。
2.进行水工试验:根据工程需要,负责组织实施不同类型的水
工试验,例如:洪水灌注试验、泄洪试验、直立式水壳试验、加压
试验等。
3.进行水电试验:参与水电站设备和安全运行的试验和监测工作,分析水电站各项数据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进行水文预测:根据内部水文测验和外部气象预测资料,结
合历史数据和相似情景经验,对河流、水库、水电站的水位、流量、水温等参数进行预测。
并对可能出现的水文事件进行预警并制定应
对方案。
5.进行工程监测:负责对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竣
工验收及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并归纳整理监测数据,编制监
测报表及数据分析。
6.保障常规工作:保持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保养,及时
发现设备问题并排除。
同时保证数据质量准确、及时、完整。
以上职责需要水利工程试验员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技术知识,
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同时,需要
具备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以应对复
杂多变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