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人机关系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4.15 MB
- 文档页数:32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案高一通用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该节内容分为三部分:“什么是人机关系”、“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是本章学习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是全书的基础性知识,为学生学习“设计的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内容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它反映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分析方法,为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
如何把握好在教学过程中是本节关键的问题。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与身边的物品发生一定的联系,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说的人机关系,所以他们应该很熟悉。
但学生对人机关系这个称呼是非常陌生的,特别是对人与某个产品存在的复杂的多方面的关系还不熟悉,所以对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作用是教学中的重点。
同时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往往隐含在产品的设计中,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不易领悟而容易被学生忽视,构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②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③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设计分析方法的知识,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的设计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案例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亲身体验设计的乐趣,提高学生的集体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和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正确理解人机关系,能对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机关系进行简单地分析。
②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培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2、难点:如何做到使人机关系更加合理、完善。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1、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观察、思考和讨论,正确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通过学生的小组设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初步了解人机关系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3、应用图片设计教学情境以及案例分析,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归纳出人机关系应该实现的目标。
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在设计中,合理的人机关系应该达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的目标.如何实现这种合理的人机关系呢?首先应该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如要实现人与门之间合理的人机关系,就要考虑门的高度、宽度等,而要实现人与门把手之间合理的人机关系,除需考虑门把手的大小、安装的高度外,还要考虑人旋动门把手时所需要施力的大小。
在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设计中,我们还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大多数产品是为普通人群设计的,设计参照的标准是依据普通人群的数据确定的.如常见的门,其高度、宽度、门把手的位置等(一般说来,门高200cm,宽70-—80cm,门把手高100cm)都是以普通人群的身高、体宽以及左右手习惯等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普通人群操作、使用。
马上行动在繁华的商业中心设计地下通道,是为了方便行人安全地通过马路。
右图所示的地下通道,你认为其设计忽略了哪些人群的需要?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人们使用产品时处于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交替之中,因此,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小辞典静态尺寸与动态尺寸静态尺寸是指人的构造尺寸。
动态尺寸是指人的功能尺寸,包括人的动作范围、体形变化等测量数据。
马上行动两张靠着的单人床,床间距形成的空间可以让一个成年人自由走动或者站立,却不足以让他蹲下来打开抽屉.这里便涉及动态尺寸和静态尺寸的问题。
请你试着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并将它们列举出来。
为了形成良好的人机关系,不仅要使产品符合人体静态尺寸,而且要让人在使用它时,能够方便施力、有足够的空间等.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减少人体疲劳,提高效率,满足健康舒适的要求。
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产品的色彩、材质等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都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如果能在设计中注意满足人在这些方面的心理需求,就可以将人机关系处理得更好.视觉主要获得形状、空间关系、色彩等方面的信息。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学目标:1.能够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思考,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3.通过分析人机关系,从中体会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进而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重点:1.人机关系的含义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自己制作的微视频让学生懂得什么是人机关系一、人机关系1、什么是人机关系?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不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
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
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2、机的含义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机器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3、人与产品存在着多方面的人机关系让学生通过小游戏来体验人与产品的多方面的人机关系两个高个子当门,其他同学通过门,体验在这一过程中人与机的多方面的人机关系。
请同学们看一下,你现在用到的物品都有哪些?学生很容易回答:笔、桌子、椅子……【小体验】两个高个男生充当门,让学生通过门,体验人在开门通过过程中,与门产生的多方面人机关系。
【马上行动】讨论人与电梯存在哪些方面的人机关系。
【体验活动】你坐在凳子上时,身体的哪些部位与椅子的哪些部分构成人机关系?学生坐在椅子上自主体验并说出构成的人机关系背与椅子靠背臀与椅子面腿与椅子面和高度脚与椅子脚【思考】为什么要研究人机关系?在设计中,我们所设计的产品都是从人的需求出发,为人服务的。
因此,人机关系也就成为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人与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我们在设计中考虑人机关系,需要实现哪些目标呢。
【自主学习】1.高效:在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2.健康:是指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不会对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必修1:技术与设计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
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
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利用,和谐共处。
要求:1、理解技术对人、社会、自然的作用,并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二、技术的性质1.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关系: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技术的创新性: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
技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2.技术的两面性: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要求:能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技术的性质。
5. 技术的专利性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成果,是技术发明人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它包含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技术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技术发明者对此项有一定权力,这种权利受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权是指依法批准的发明人或其权利受让人对其发明成果在一定年限内享有的独占权或专用权。
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保护期限,就不再受法律保护。
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专利申请步骤(一般过程):写好专利文件→递交专利文件并交纳申请费→专利局审查文件→批准专利→领取专利证书并缴纳年费及证书费。
《通用技术》第一章知识总结1一、技术的性质(以技术的性质为核心,结合技术对人的作用、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设计的一般原则、技术对自然的作用等)1. 技术对人类的价值:(1)技术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求,有目的的对自然进行的改造和保护活动。
(2)技术对人的作用: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保护人:保护人不受身体(生理)上的伤害(注重排除法,可能保护心理)解放人:依靠技术延长或解放了身体器官,解放体力,提高劳动效率。
发展人:技术促进精神和智力的发展,思维方式发生变化,自我价值实现(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的知识等)2. 技术的性质: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1)技术的目的性:强调功能、作用,用来干什么;(2)技术的创新性:与原来比较有不同、有变化都叫创新;技术创新分为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技术革新指: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的变革与改进。
技术发明指:一项新技术的产生。
(3)技术的综合性: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同一系列的可能不属于综合性(注意与目的性的区别)技术:利用和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科学: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4)技术的两面性:强调对环境、人类的危害(含安全、健康)。
注意价格昂贵、工艺复杂等不是危害。
(5)技术的专利性:有类似专利(申请)的表述。
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专利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
专利的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阶段一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3.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返回看材料,技术发展对设计的影响还是设计对技术的影响)设计: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程序、工艺;艺术设计侧重于色彩、造型、审美注:现在的题目知识点越来越综合、越来越细,看看教材的角落是很有用的二、人机关系(以人机关系为核心,注重实现的目标、如何实现)1. 人机关系的含义:(一般功能不是人机关系)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称为人机关系。
通用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篇一: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案例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章节:江苏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教材分析前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是对本模块名称的解读,也是对本模块教学的界定。
而本节的人机关系是设计中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第一节中已经了解了“设计”的概念,明确了设计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在这一节中,学生要深刻理解“人机关系”这一概念,并且要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体会,生成情感认识。
所以,本节的难点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在深刻理解“人机关系”这一概念的同时,形成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
实际上,本节内容是整个必修1模块关于设计这一概念解释的最主要一节,通过“人机关系”这一概念,让学生对于本学科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热情。
二、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习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一节,对设计的最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了理解。
学生虽然刚刚开始接触设计,但实际上对于设计,在生活中早有所认识和了解,只是不够系统、不够科学。
而人机关系是设计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正是要从人机关系中渗透出来。
本节课的宗旨是让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并大力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
换句话说,让学生开始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的设计理念是本节课的宗旨,要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渗透到学生的灵魂当中;再次就是要利用本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这也是整个必修1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目标。
本节课与课标相碰撞的点有很多:比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开拓技术学习的视野、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
可见,本节内容在模块1中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知识与技能:学生要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学习目标一、什么是人机关系1.在生活中,当我们使用物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称为人机关系。
2.人机关系中的“机”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机器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
3.在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1.在设计中,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即“________”。
2.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即“________”。
3.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
即“________”。
4.人们在操作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
即“________”。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首先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
还要处理好以下关系:1.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________人群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________人群的特点和需要。
2.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________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________尺寸。
3.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不仅需满足人的________需求,也要满足人的________需求。
4.人与产品之间要有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
例1(2016·浙江10月学考)如图1所示是一款可折叠木椅。
从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图1A.采用铰连接便于折叠和展开,实现了高效目标B.栅格结构的椅面和靠背透气性好,实现了舒适目标C.折叠和展开需要双手操作,主要考虑了普通人群D.站在一侧就可以将木椅折叠和展开,主要考虑了人的静态尺寸例2如图2所示是一款球型把手门锁,使用时将把手转动90°就能把门打开。
通用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设计思想《设计中人机关系》讲述的是基础性知识,是后面内容的学习的基础。
本节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思考分析,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该内容主要采用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内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烘托课堂气氛,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材分析《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是《通用技术》中《技术与设计》苏教版第二章第二节。
本节分成三个内容:什么是人机关系;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它和上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都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
在技术世界中的的设计,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最终目的的。
因此,设计时要考虑人机关系,以便能使设计的技术产品适合人的需要。
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一种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特别是“机”的丰富内涵。
并通过简单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较好的把握人机关系的概念,体验到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较好的掌握和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人机关系是比较陌生的,学习时容易对本概念产生误解。
对于本节课内容不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或灵活地运用,只要求学生达到理解水平,认识理解人机关系的知识,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分析方法。
高中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情景,列举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实例,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和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通用技术知识要点汇总技术与设计1:1、技术的价值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技术与人: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提供抵抗不良环境,防止被侵害的手段和工具。
解放人:解放或延长身体器官,拓展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增强各方面的能力。
发展人:技术促进人的精神和智力的发展,使得人的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得以提高,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自我价值得以体现。
技术与社会: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技术与自然:人类依靠技术改造、利用自然时与自然和谐发展。
注意对自然的保护,技术对自然产生负影响,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
2、技术的性质: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3、狭义的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专利不自动取得,需要申请并授权。
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技术才可提出申请。
保护年限:发明专利20年、实用新型专利10年、外观设计专利10年申请发明专利6步:提交申请、受理、初审、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授权。
4、技术与科学、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技术设计侧重:功能、材料、程序、工艺;艺术设计侧重:色彩、造型、欣赏、审美、感觉5、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要注意(1)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
(4)信息的交互。
6、技术试验种类(按功用):性能试验、优化试验、预测试验、信息试验。
技术试验方法:优选试验法、模拟试验法、虚拟试验法、强化试验法、移植试验法。
7、设计的一般过程(1)发现和明确问题(2)制定设计方案(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方案筛选。
【关键字】教案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导入:超牛多功能椅子师:好,同学们看这个视频时都有所感触,能说说吗?创新点?材料。
同时满足了人们很多需求。
我们知道在设计中,我们所设计的产品都是为满足人的需求,为人服务的。
因此在设计活动中,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也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二、新课:1、人机关系的定义:师:同学们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
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
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按照定义来理解,人机关系表现为人与“机”之间的关系,那这个“机”具体指哪些内容呢?2、机的含义:[学生回答]那我给大家概括下:常见的“机”指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
那么除些之外,大家想想,“机”还会指什么呢?人在日常生活中还会与什么发生联系?[停顿]师:当人处于某一环境时,此时的人机关系就表现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思考:当老师在板书时,会与哪些物品发生人机关系?一起想想,来体会其中的人机关系。
一个是直接接触的粉笔,一个是间接关系的黑板。
很好,我们同学都找出来了。
那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来概括人机关系中的“机”到底应该怎么确定?案例:电梯门(具体分析)人乘电梯时存在很多方面的人机关系,包括人与电梯门的自动控制、运行速度、电梯内的照明、视频监控设备、空调、通信、消防等的人机关系。
引出具体化分析。
教师小结导引:通过人机关系内容的学习,同学知道,人与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我们在设计中考虑人机关系时需要实现哪些目标呢?3、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师:这里给大家归纳了四个主要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我们来分别看下各个目标的内容。
(1)高效: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使人机关系更加合理、更加协调,从而得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案例:著名的公式说明:通过改变环境因素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视频播放]---《摩登时代》卓别林在流水线上拿扳手操作导致失常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