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332.12 KB
- 文档页数:2
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小儿重症肺炎是指儿童因肺部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并需要机械通气或其他特殊护理干预的疾病。
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对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进行详细介绍:1. 儿童重症肺炎的早期预警:了解儿童肺炎的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喘息、食欲不振等,以及监测儿童的病情变化和呼吸、心率、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
早期发现病情的改变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儿童重症肺炎的呼吸支持:儿童重症肺炎常导致呼吸衰竭,需要及时进行呼吸支持。
护理人员应监测儿童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深度,并进行有效的通气支持,包括给予氧气、使用呼吸机或其他通气设备等。
3. 儿童重症肺炎的精细护理:护理人员应进行精细护理,包括保持儿童的体温稳定、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并监测尿量、体征控制、压疮防护等。
4. 儿童重症肺炎的感染防控:重症肺炎是由病原菌引起的感染病,护理人员应做好手卫生、消毒、隔离等感染防控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 儿童重症肺炎的饮食护理:饮食是儿童康复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和喂养能力,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保持患儿的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
6. 儿童重症肺炎的心理护理:儿童重症肺炎的治疗过程对患儿造成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压力。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充分的关心和安慰,帮助其认识疾病,减轻恐惧和焦虑,并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7. 儿童重症肺炎的家属教育:护理人员要及时与家属沟通和交流,提供儿童重症肺炎相关知识和治疗进展的信息,教育家属正确护理、喂养和给药等,使其能够参与到患儿的康复中。
对于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应综合运用综合治疗、呼吸支持、细致护理、感染防控、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家属教育等措施,以及及时评估和调整护理方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要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形成多学科、多专业的团队合作模式,提供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小儿重症肺炎是指儿童因肺部感染导致病情危重,需要进行医疗干预的一种疾病。
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可以包括呼吸急促、发热、咳嗽、喉头痛等多种症状。
针对这种疾病,护理工作者应该积极展开采取措施协助医疗人员,尽可能将患者的病情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方法。
一、对病情进行分级和监测小儿重症肺炎病情严重,需要分级监测。
可以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心率、呼吸、体温等)、疾病类型、病情特点等来进行分级。
对于不同级别的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护理策略。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24小时的监测,记录重要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
二、适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是由于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菌引起的,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护理人员应配合医师及时采集患者的血液、痰液等进行病原学检查,确定病原菌类型及药敏试验结果,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抗病原治疗。
三、营养支持小儿重症肺炎患者身体虚弱,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等问题,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因此,营养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协助医师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四、疼痛管理小儿重症肺炎患者常常伴随着疼痛,而疼痛会对患者的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的疼痛状态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
可以采取药物镇痛、按摩舒缓、热敷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五、呼吸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的呼吸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协助医师采取适当的呼吸治疗方法。
除了给予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外,还可以采用雾化吸入、重症监护等呼吸治疗方法,以保证患者呼吸畅通。
小儿重症肺炎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疾病,需要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协助管理。
护理人员的重要使命是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尽可能减少痛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因此,对于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积极协助医疗人员,及时反应、有效处理患者的问题。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衰心衰的急救护理措施小儿重症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病情严重时容易发生呼吸衰竭和心衰,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
当发生呼吸衰竭和心衰时,需要采取紧急的护理措施,及时抢救患儿的生命。
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和心衰的护理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呼吸道管理呼吸道管理是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重点。
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患儿呼吸状态,以及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等指标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患儿呼吸急促和氧合指数下降,需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提供额外供氧:给予患儿额外供氧以支持其呼吸。
(2)纠正呼吸性酸中毒:使用碳酸氢钠纠正患儿的呼吸性酸中毒。
(3)气道扩张:通过气道扩张来缓解患儿的呼吸困难,并提高呼吸道内氧气浓度,改善患儿呼吸功能。
2. 氧疗氧疗是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紧急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要及时评估患儿需要的氧气流量和浓度,以维持患儿的呼吸功能和氧合状态。
在氧疗期间,需要监测患儿的氧同化指数和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等指标,以及患儿氧气瓶的用量情况,防止因氧气过度使用而引发的氧中毒。
3. 心血管支持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需要采取积极的心血管支持措施,以维持患儿的血液循环稳定。
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儿的血压、心率、心律、心音等情况,以及患儿的心输出量和组织灌注情况,如有必要,可给予患儿输液、加压药等心血管支持措施。
4. 密切监测密切监测是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和心衰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需要设置好监护仪,并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呼吸功能、氧合状态和心血管状况等指标的变化,如有必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患儿的安全稳定。
综上所述,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和心衰是一种危急的病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积极采取呼吸道管理、氧疗、心血管支持和密切监测等相关措施,以保证患儿生命的安全和稳定。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技巧熟练和手法柔和,以减少患儿的疼痛和不适。
怎么护理小儿重症肺炎在儿科临床期间,作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小儿重症肺炎往往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与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在临床期间,对于重症肺炎患儿而言,良好而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其进一步实现对于病情的控制,对于患儿肺部健康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医护知识学习,部分患儿及患儿家长往往难以及时依据患儿病情给予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且其在护理期间的配合度相对较差,从而对患儿健康的恢复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大量临床护理经验对于小儿重症肺炎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解读,希望有效实现对于相关护理知识的推广与普及。
一、小儿肺炎及其危害在临床过程中,小儿肺炎对于患儿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大,总的来看,其主要与病原体侵袭和患儿免疫力低下有关。
由于小儿群体正处于发育阶段,其身体各个脏器的功能与免疫力水平相对较为薄弱,因此,其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袭扰而出现肺部炎症,若不能及时进行合理干预,则往往会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临床期间,该病可导致患儿出现喘息、胸闷、呼吸受限、烦躁以及体温异常升高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对患儿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若未能及时得到合理的干预,则该病可对患儿肺部组织造成损伤,从而不利于患儿预后健康的保障。
二、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要点(一)引导患儿进行吸氧干预在重症肺炎患儿护理期间,为了有效促进其临床症状的合理改善,护理人员可以依据患儿实际情况引导其采用氧疗法进行干预。
在此期间,部分研究资料显示,通过积极引导患儿进行吸氧,有利于帮助其合理实现对于气促、胸闷以及呼吸困难等问题的合理纠正,对于患儿低氧血症问题的及时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休养环境在护理期间,为了帮助患儿进一步实现对于身体健康的恢复,护理人员应有效实现对于患儿休养环境的营造与构建。
在具体做法方面,其应定期进行房间的通风消毒,从而有效确保空气的清新,降低细菌滋生的可能。
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5-09-30T10:57:46.42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2期供稿作者:赵培凤[导读]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观察病情:患儿有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大汗、烦躁不安等异常表现,考虑痰液阻塞气道,需立即吸痰、吸氧。
赵培凤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272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治愈率。
方法:对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80 例观察病情变化、制定合理治疗护理方案。
结果:80 例患儿治愈72 例,好转5 例,死亡2 例,转院1 例。
结论:合理高效的护理方法可提高小儿重症肺炎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护理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多见于婴幼儿,婴幼儿时期由于呼吸系统生理解剖学特点,不仅容易发生肺炎,且病情往往较重,进展快,易合并多种并发症,救治困难,临床病死高,目前仍是我国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
小儿肺炎好发于冬春季节,是由不同病原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性反应,如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微循环障碍、休克、中毒性脑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既为重症肺炎[1-2]。
重症肺炎是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尤其是5 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可高达21%[3]。
因此,合理高效的专业护理对提高重症肺炎患儿的治愈率意义重大。
笔者就2009 年3 月~2010 年10 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80 例进行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人性化护理、心理疏导及对家属的健康宣教等所得护理体会整理如下,以期对提高小儿重症肺炎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0 例患儿均符合200
2 年英国胸科学会(British Thoracic Society,BTS)提出的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其中男55 例,女25 例,年龄2 个月~10 岁,平均4.5 岁,病程1~10 d 不等,平均住院天数15 d[4]。
1.2 临床表现:80 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喘、呼吸频率及心率加快、发热,并发呼吸衰竭42 例,心力衰竭22 例,中毒性脑病1 例,败血症1 例,DIC 2 例,查体肺部均可闻及干湿性啰音,胸片有片状阴影。
1.3 治疗方法及结果:给予吸氧、解痉平喘、改善循环、镇静(必要时)、止咳化痰、营养支持、免疫调节、纠正水及电解质失衡,据痰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有心力衰竭时给予强心、利尿等处理;严重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合并中毒性脑炎给予镇静、脱水、营养脑细胞等处理,合并DIC 抗凝、改善微循环等治疗。
经上述治疗治愈72 例,治愈率为90%,死亡2 例,占
2.5%(死亡2例患儿均是由于年龄偏小、病程长且合并了DIC),好转5 例,转院1 例。
2 护理措施2.1 观察病情:患儿有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大汗、烦躁不安等异常表现,考虑痰液阻塞气道,需立即吸痰、吸氧。
如患儿心率>180 次/min,呼吸>60 次/min,面色苍白,尿少,颜面及双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肝脏迅速增大,端坐呼吸等提示出现心力衰竭,应立即通知医生,减慢输液速度,吸氧,让患儿端坐位或高枕卧位,并准备强心利尿等药品。
如患儿出现头痛、频繁呕吐、颈抵抗、尿便失禁、瞳孔异常改变,提示合并中毒性脑炎,需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
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皮疹等需考虑药物过敏,要立即改换液体。
重症肺炎患儿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2 保持环境卫生:每天定时通风,室温保持在18~20℃左右,相对湿度保持约60%,空气干燥易使痰液黏稠不易咯出,但湿度过大容易滋生病菌。
定时紫外线消毒,患儿痰液需放相应容器中。
2.3 畅通呼吸道:根据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婴幼儿用面罩吸氧,年长儿用鼻导管吸氧,合并呼吸衰竭使用人工呼吸器,持续吸氧可改善患儿缺氧状态。
对患儿定时进行雾化、吸痰、拍背,以利于痰液排除,减少窒息的危险性。
吸痰时注意动作要轻柔,根据患儿年龄选择适宜的吸引管吸痰,以免损伤气道黏膜。
2.4 合理饮食:患儿不适宜进食油性较大、不易消化食物,需多进食蔬菜、水果,尤其富含Vit C 的水果,易消化流质半流质食物,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如患儿为母乳喂养则鼓励继续母乳喂养。
患儿还需多饮水,以促进细菌及毒素排泻,利于减轻病情。
2.5 正确合理用药:护士在配药时需仔细查对药品,准确执行医嘱,精确配药剂量,尤其对不良反应大的药物剂量一定要准确。
另外,患儿输液时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量,一般控制在8~10 滴/min。
尽量避免因滴速过快,造成心脏负荷过大而致心力衰竭。
2.6 心理疏导:患儿对陌生的环境本能的有不适应感,面对陌生人的检查治疗时会哭闹、甚至拒绝输液。
因此,护士对患儿一定要细心、温柔。
对年长儿可解释说明输液及抽血检查等对疾病治愈的重要性,增加他们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
2.7 健康教育:多与家长沟通,向其讲述防治疾病的相关知识,如患儿平时需加强锻炼,增强营养,多晒太阳及进行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个人卫生,必要时可注射疫苗以预防肺炎、流感。
2.8 早期康复护理2.8.1 呼唤式护理实施为了促进患儿意识恢复,对昏迷患儿从开始就采用王军等[3]报道的呼唤式护理方法,即在做任何治疗、护理操作时,首先要呼唤其姓名,解释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鼻饲、擦浴、大小便都要先与患儿交流,像对待清醒患者一样,播放患儿喜爱的音乐,实施对神经系统的有效刺激。
小儿的神经系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有很强的可塑性,呼唤可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重建神经功能网络,达到重塑作用[4],从而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本组病例从开始就有计划实施呼唤式护理,同时经常抚摸患儿的皮肤,增加刺激元素,促进患儿的大脑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
在医务人员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昏迷患儿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意识,其中2 例昏迷10d的患儿,经有计划实施呼唤式护理及综合康复训练,最终也恢复了意识,智力也渐渐恢复接近正常儿童水平。
2.8.2 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于昏迷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儿,要随时把患儿的肢体置于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定时翻身,更换体位,利用手法按摩肢体关节韧带,防止肌肉韧带萎缩及关节畸形。
2 例昏迷10d 的患儿经肢体康复功能锻炼,在意识恢复后不久肢体功能也很快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参考文献:[1]汪翼.儿科学[M].第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8.[2]崔焱,王淑兰.儿科护理学[M].第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41.[3]易慧,谢灿茂.重症肺炎临床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56.[4]British thorac ic society o f standards of care committee.BTSGu idelines for the M anagement of Comm unity Acqu iredPneumonia in Childhood[J].Thorax,2002,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