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眩晕疾病的诊断思路
- 格式:pptx
- 大小:28.45 MB
- 文档页数:52
中医眩晕的鉴别诊断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但它可以由多种病因引起。
中医通过观察病情、问诊和切脉等方法,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线索,进行鉴别诊断。
第一步:听诊,辨别病因中医认为,大部分眩晕都与脏腑气血、经络失调有关。
通过听诊,可以判断眩晕的病因是外感还是内伤。
如果是外感引起的,听诊时可听到喉头有痰音、气喘、咳嗽等表现。
如果是内伤引起,听诊时可听到胸闷、心悸、短气、呕吐等症状。
通过听诊,中医可以进一步分析病因,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第二步:观察病情,辨别类型另一个重要的步骤是观察病情,了解眩晕的类型。
中医中,眩晕可分为五种:头晕、眼花、耳鸣、头痛、癫痫。
头晕:指头部围绕眼睛或乃及整个头部旋转或倾斜的感觉。
中医认为头晕多由内伤引起,如中风、高血压、心脏病等等。
治疗方法多包括卧床休息、清淡饮食等等方法。
眼花:指前面白茫茫一片,又称白翳。
中医认为眼花可以分为虚实两类,虚者多为肝肾阴虚、血不足所致,实者则多为肝火旺盛引起,常常伴有口苦、眼干等症状。
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可以选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耳鸣:中医认为耳鸣多由肝风内动、肝肾不足等原因引起。
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药物外敷、针灸、中药治疗等。
其中,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
头痛: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眩晕症状,多由血脉瘀滞、血液不畅等原因引起。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等等。
癫痫:癫痫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眩晕症状,常常伴随着痉挛和抽搐。
治疗方法一般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等。
总之,中医鉴别诊断眩晕需要观察眩晕的类型、听诊病因、判读脏腑经络状态,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一些慢性的眩晕症状,中医治疗需要进行较为全面的诊断和治疗,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头晕诊断流程、诊断思路及眩晕分类和注意要点头晕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表现为头昏、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感觉。
患者头晕常分为4个类型,A.眩晕;B.晕厥或晕厥前;C.不典型头晕;D.行走不稳。
头晕涉及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眼科、内科、老年科和精神心理科等诸多学科,头晕原因多样且复杂,在针对头晕诊断时需要按照完善而有序流程进行,避免误诊和漏诊,避免延误导致头晕的严重疾病治疗。
头晕诊断思路从头晕诊断流程入手,对头晕相关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明确头晕属于类型,需安排相关辅助检查,直到明确头晕具体病因及诊断。
所有头晕均有原因,也需要明确原因。
的确查不到神经、耳源性及躯体功能障碍,而又存在精神心理因素,进行抑郁及焦虑等精神心理量表的测评后,可以根据实际检查结果考虑抑郁症或焦虑症的诊断,试用抗抑郁或抗焦虑的药物治疗。
(1)判断是否为眩晕(A型"头晕")。
眩晕为前庭神经周围及中枢通路病变导致的身体与外界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一种主观感受。
表现为睁开眼睛发现周围的物体在运动,闭上眼睛时感觉身体不稳定或者在漂移。
(2)对于非眩晕的头晕患者,首先应该确定头晕是否为晕厥或晕厥前。
晕厥是脑灌注不够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
对没有意识丧失者,称为晕厥前。
主要病因包括心源性、脑血管病变导致的低灌注、迷走反射性血压降低、低血糖以及低氧血症。
(3)对于非眩晕、非晕厥患者,确定是否为周围神经病、深感觉异常、前庭小脑疾病、大脑疾病导致的行走不稳等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躯体疾病导致的行走不稳,需要从中枢神经系统直到骨骼肌,进行详细神经系统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
(4)对于非眩晕、非晕厥且排除导致行走不稳的疾病的患者,则归入不典型头晕,需要进一步对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排除重要脏器疾病,特别是危及生命的疾病。
(5)在除外上述器质性疾病之后,需要寻找心因性因素,头晕也可以是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因素导致。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头晕眩晕是指人体感到头部晕眩、眼前发花、走路摇晃等症状。
这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内耳疾病、血液循环问题、中耳炎、颈椎病等。
下面为您介绍头晕眩晕的诊疗指南。
一、诊断1.面诊: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步态等。
2.详细询问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头晕眩晕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
3.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听力、平衡和共济运动功能。
二、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可以检查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等。
2.内分泌检查:甲状腺功能、垂体功能等。
3.耳部检查:包括听力测试、前庭功能检查、眼震检查等。
三、影像学检查1.头颅CT:可以检查是否有颅脑肿瘤、脑出血等病变。
2.颈椎CT或MRI:可以检查颈椎是否有病变。
3.颅内血管超声:可以检查颈动脉、椎动脉是否有狭窄或堵塞。
四、诊断与治疗1.内耳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通过特定的头部动作来恢复耳石的位置,从而缓解症状。
对于慢性内耳炎或耳聋者,可以考虑内耳手术治疗。
2.血液循环问题:如果头晕是由于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引起的,可以采取调整体位、增加水分摄入、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
3.中耳炎:对于中耳炎引起的头晕,通常会给予抗生素治疗,并配合口服或局部使用激素药物。
4.颈椎病:如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可以采取颈椎牵引、理疗、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同时可以配合使用消炎镇痛药物。
5.其他病因治疗:对于其他引起头晕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应积极控制其基础疾病,并配合病因相关的治疗。
五、预防与康复1.预防:注意休息、避免暴饮暴食、不过度疲劳、避免一直保持一个姿势坐或站立。
2.康复: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等,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
总结:头晕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会通过面诊、病史询问、神经系统检查等方法来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头晕和眩晕的诊断思路及治疗(全文)眩晕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不管是脑供血不足,还是梅尼埃综合征、颈性眩晕等来自不同科室的疾病都或有伴随眩晕。
这样一种常见的症状如果没有进行相关的鉴别诊断,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对此,北京地坛医院杜志刚教授与医学界特别制作了一期《头晕和眩晕的诊断思路及诊疗》课程,对眩晕的常见原因及鉴别进行分析。
一、眩晕和头晕的鉴别二、良性常见眩晕临床上常见眩晕分为良性及恶性,正如Sloane所说,眩晕诊治的两大任务是诊治良性眩晕提高生活质量和及时识别恶性眩晕挽救生命。
在研究调查中,眩晕的前几类病因归因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精神因素引起的眩晕、偏头痛性眩晕、中枢神经系统眩晕。
现以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症)、后循环缺血为例展开论述。
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症)(1)分类原继发BPPV:50%~70%的BPPV属于原发性,亦称特发性,无明显病因。
继发性BPPV:30%~50%属于继发性,常继发或并发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头外伤、偏头痛、梅尼埃病发作期、突发性耳聋、耳及耳神经外科等病理条件下。
①根据位置试验时有无眼震分类•客观性BPPV:位置试验时不仅出现主观的眩晕症状,也出现客观的眼球震颤。
•主观性BPPV:位置试验时仅出现主观的眩晕症状,而无客观的眼球震颤出现。
②根据耳石所在半规管分类•后半规管BPPV。
•上(或前)半规管BPPV。
•水平半规管BPPV。
临床上以后半规管BPPV最常见,占近90%,其次为前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BPPV。
(2)诊断依据•Nylen-Barany体位诱发试验。
•Dix-Hallpike体位诱发试验。
2.后循环缺血诊断依据:•动脉粥样硬化病因“三高”。
•起病急,症状持续短,多在数分或1h内缓解。
•症状有头晕/眩晕。
•行走不稳,言语含糊,肢体麻木等。
•可突然进展至意识障碍,要高度警惕。
•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依据。
图:后循环缺血的DWI像三、恶性眩晕1.定义:所谓恶性眩晕,目前尚无明确定义,通常是指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头晕,如脑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毒等.2.注意点•Edlow:小脑梗死早期表现为眩晕时诊断困难,头颅核磁和急性眩晕综合征可提高恶性眩晕检出的敏感性。
樊春秋的眩晕类疾病诊治思路樊春秋是我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著名医家,他对眩晕类疾病的诊治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表现为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等不适感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樊春秋的眩晕类疾病诊治思路入手,分析其对现代医学的启示和应用。
一、樊春秋对眩晕类疾病诊治思路的总体认识1. 眩晕类疾病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
2. 眩晕类疾病与人体气血运行有关。
3. 眩晕类疾病与情志有关。
4. 眩晕类疾病与饮食有关。
5. 治眩晕应当辨证施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樊春秋对眩晕类疾病辨证施治思路气虚型眩晕是由于脾胃气虚所引起的。
患者表现为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樊春秋认为治疗气虚型眩晕应当补益脾胃,使其产生充足的气血,从而改善眩晕症状。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1)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重口味。
(2)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
(3)中药治疗,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
2. 血虚型眩晕血虚型眩晕是由于身体缺乏足够的血液所引起的。
患者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等症状。
樊春秋认为治疗血虚型眩晕应当滋养血液,增加身体内部的能量储备,从而改善眩晕症状。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1)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富含铁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类等。
(2)中药治疗,如当归补血汤、八珍汤等。
痰湿型眩晕是由于身体内部湿气过重所引起的。
患者表现为头重脚轻、口苦口干等症状。
樊春秋认为治疗痰湿型眩晕应当清除身体内部的湿气,从而改善眩晕症状。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1)调整饮食结构,少食用富含油脂和淀粉质的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
(2)中药治疗,如二陈汤、消渴丸等。
4. 肝郁型眩晕肝郁型眩晕是由于情志不畅所引起的。
患者表现为头晕、情绪低落等症状。
樊春秋认为治疗肝郁型眩晕应当平衡情绪,使其得到缓解,从而改善眩晕症状。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1)调整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2)中药治疗,如柴胡汤、逍遥散等。
眩晕综合症诊断标准
眩晕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常感到头晕目眩,甚至伴随恶心、呕吐等
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眩晕综合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三个方面。
首先,病史采集是诊断眩晕综合症的重要步骤。
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眩晕
症状,包括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因、伴随症状等。
同时,还需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家族史等信息,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眩晕的疾病。
病史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对于确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体格检查是诊断眩晕综合症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头
颅神经系统的详细检查,包括眼球运动、视力、听力、姿势平衡等方面。
此外,还需检查患者的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眩晕的疾病。
体格检查的细致性和严谨性对于发现眩晕综合症的体征和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辅助检查是诊断眩晕综合症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头颅MRI、脑电图、前庭功能检查等。
这些检查能够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眩晕的疾病,同时也能够发现眩晕综合症的病因,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辅助检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明确诊断和治疗眩晕综合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眩晕综合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三
个方面。
全面、细致、准确地进行这些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和治疗眩晕综合症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患者能够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日明确诊断,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尽早摆脱眩晕的困扰。
头晕眩晕诊疗指南一、头晕眩晕的定义和分类头晕是一种广义的概念,通常指头部昏沉、不清醒的感觉。
眩晕则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摇晃或移动的错觉。
头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头昏:头脑不清晰,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与精神压力、睡眠不足、贫血等有关。
2、失衡感:站立或行走时感觉不稳,可能与耳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下肢关节问题有关。
眩晕又可进一步分为:1、周围性眩晕:多由内耳疾病引起,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梅尼埃病等。
特点是发作突然,持续时间短,常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
2、中枢性眩晕:由脑部疾病导致,如脑血管疾病、脑部肿瘤等。
症状相对较持续,通常不伴有耳部症状。
二、头晕眩晕的常见原因1、耳部疾病内耳是维持平衡的重要器官。
耳石症是常见的周围性眩晕原因,当头位改变时可突然发作。
梅尼埃病则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和耳闷胀感。
2、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脑出血等,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导致眩晕。
3、颈椎病颈椎病变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供血,引起头晕。
4、低血压或高血压血压异常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过度灌注,引发头晕眩晕。
5、贫血血红蛋白不足,导致氧气输送减少,引起头晕。
6、精神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可能导致躯体症状,包括头晕眩晕。
7、眼部疾病如屈光不正、眼肌麻痹等,影响视觉平衡,导致头晕。
8、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可能引起头晕眩晕。
三、头晕眩晕的诊断方法1、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症状的发作特点、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以及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耳部、眼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
进行平衡功能测试、眼球震颤检查、听力测试等。
3、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以排除贫血、低血糖、高血脂等全身性疾病。
4、影像学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能会进行头颅 CT、MRI、脑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排除脑部病变。
头昏诊疗思路及措施引言头昏是指人们感到头部晕眩、眩晕或不适的一种症状,通常伴随着头晕、晕眩、眼花、乃至昏厥等不适感觉。
头昏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
在临床实践中,如何进行头昏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头昏的诊疗思路及常用的诊疗措施,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头昏患者。
一、头昏的诊断思路头昏的病因复杂,不同的病因需要采取不同的诊断思路。
在进行头昏的诊断时,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采集详细的病史采集对于头昏的诊断非常重要。
医生应询问患者头昏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因等信息。
同时还应了解患者的基础疾病、服药史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头昏的可能原因。
2. 体格检查头昏的体格检查应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检查。
例如,医生可以观察患者的步态、平衡能力以及眼球运动等,以帮助确定可能的病因。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生化指标,以排除某些可能的病因。
例如,可以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
4. 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还可以选择进行一些辅助检查。
例如,头颅CT、脑电图、头颅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以及眼底检查、听力检查等。
二、头昏的常见病因及相应措施头昏的病因复杂多样,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病因及相应的诊疗措施。
1. 颈椎病病因颈椎病是指颈椎结构发生退行性变,导致神经和血管受压。
这可能导致头昏、颈肩背痛、手麻等症状。
诊疗措施•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物理治疗:可以进行颈部按摩、颈椎牵引等物理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消炎药、肌松药等。
2. 神经系统疾病病因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等可能引起头昏。
诊疗措施•药物治疗:根据具体的病因,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凝治疗、抗肿瘤治疗等。
•手术治疗: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术。
3. 内耳疾病病因内耳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迷路炎等可能导致头昏。
眩晕类疾病的诊断思路(完整版)摘要眩晕是前庭性疾病的主要症状。
除眩晕外,前庭症状还包括头晕、前庭视觉症状、姿势症状。
2015年国际眩晕疾病分类(IeVD)将前庭性疾病分为急性前庭综合征、发作性前庭综合征及慢性前庭综合征,临床诊断可以根据此分类的思路进行初步排查。
临床医生需先了解各综合征包含的各种疾病的特征,即可进行综合征分类后,再进一步初步诊断。
其中,急性前庭综合征需引起重视的是要首先排查急性脑血管病;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的重点是各种常见眩晕病的鉴别。
眩晕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因其本身表现的多样性及所涉及的疾病众多,一直以来与这类症状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困扰广大一线临床医生的难题。
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前庭性疾病,虽然眩晕是前庭症状中最主要的一种,但非唯一症状,2015年国际眩晕疾病分类(ICVD)对前庭症状进行明确分类Z并对前庭性疾病的类别、部分疾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进行了系统的规范[1 ]。
本文对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前庭性疾病的诊断思路问题进行讨论,而与眩晕头晕相近的症状如头昏、头沉、头胀疼、乏力等,通常出现于血压高(或低)、贫血等内科疾病患者,需先予排除,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一、前庭症状的分类根据ICVD前庭症状分类,前庭症状包括眩晕、头晕、前庭视觉症状、姿势症状4种。
眩晕指自身的运动错觉,头晕指空间定向障碍和损害,二者均包括自发性、诱发性、位置性、头动性、体位性等。
前庭视觉症状包括夕卜在眩晕、视振荡、运动诱发视觉模糊等。
姿势症状发生于直立体位,包括不稳感、倾倒感、平衡性跌倒等[1]。
通俗地讲,最常见前庭症状不仅包括"天旋地转或晃动"的感觉,也包括头晕Z还包括走路时眼前景物振动不稳模糊,以及不稳感、倾倒感等。
二、前庭性疾病的分类ICVD对于前庭类疾病的分类按发作类型进行,包括:急性前庭综合征、发作性前庭综合征、慢性前庭综合征[1]。
1 .急性前庭综合征:指单次急性发作,持续时间24 h以上,疾病包括:脑卒中、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聋伴眩晕、梅尼埃病(MD)及前庭性偏头痛(VM)首次发作。
头晕是一组包含多种症状的症状群,不能将之视为单纯或特定的症状。
同样,导致头晕症状的病因机制也是丰富和多样的,需要全面评估和判断。
由于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缓慢和落后,专科医师又仅局限于本专业狭小的领域,导致大量头晕患者的诊断错误和治疗无效,临床正确诊治率极低,患者满意度极差。
然而,有效治疗的前提应该是正确的诊断,故而明确患者头晕的诊断是广大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头晕接诊的要点头晕症状的定义和分类目前,对头晕的主流认识和定义仍然是按照drachman等1972年的方法,将头晕定义为非特异性的症状,包括了眩晕、晕厥前、失衡和非特异的头重脚轻等4种症状。
虽然2009年国际barany协会参考国际头痛学会的模式推荐了前庭性症状的分类,但存在实际操作使用不够方便的问题,同上也未被广泛验证和推广。
头晕的问诊按照上述的头晕和眩晕定义,接诊医师应首先对患者的症状诉说进行分析,一定要问“你的头晕(或头昏或其他诉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请详细地描述你的头晕”。
通过病史问询,医生应首先明确患者的头晕诉说到底是什么。
①眩晕,是感到周围环境在运动(主要是旋转,三维空间上任何方向均可)或是自身旋转感;②失衡,是患者有不稳感,尤其是行走和站立时;③晕厥前,是患者感到站立不住或欲倾倒,多伴有眼前发花、黑?、四肢无力、心慌、出冷汗等;④头重脚轻及其他非眩晕性的头晕最缺乏特异性,总体上应该是患者感到视空间定位困难,有“腾云驾雾”或“不踏实”的感觉。
重要的是需要将头晕与头胀(属于头痛范畴)、“脑子不清醒”或“头昏沉’’(属于精神症状)相区分。
头晕症状特点的问询许多病因均可导致头晕,但各种病因所引起的头晕症状在发作频率、症状持续时间、诱发因素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见表1),是鉴别诊断的要点,必须全面问询和了解。
头晕伴随症状的问询不同病因因损害部位不同,所导致的头晕症状容易伴随有不同的其他症状,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
如:前庭中枢性病变(累及小脑、脑干或半球),容易伴随其他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和体征,而不伴其他神经症状的单纯头晕或眩晕者则极少,同样,伴随其他神经系统或耳科症状者,则基本不应考虑为前庭周围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