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二)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A312024混凝土基础与桩基施工技术要求

一、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

混凝土基础的主要形式有条形基础、单独基础、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等。

(一)单独基础浇筑

可按台阶分层一次浇筑完毕,不允许留设施工缝。

(二)条形基础浇筑

根据基础深度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一般不留施工缝。

(三)设备基础浇筑

一般应分层浇筑,并保证上下层之间不留施工缝。

(四)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

分层浇筑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可以选择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

【2014真题22】关于混凝土条形基础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A.宜分段分层连续浇筑

B.一般不留施工缝

C.各段层间应相互衔接

D.每段浇筑长度应控制在4-5m

E.不宜逐段逐层呈阶梯型向前推进

【参考答案】ABC

【2012(1)真题10】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用分层浇筑时,应保证下层混凝土()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A.初凝前

B.初凝后

C.终凝前

D.终凝后

【答案】A

2.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

(1)混凝土应采取振捣棒振捣。

(2)在初凝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

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

增加混凝土密实度;

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1)养护方法分为保温法和保湿法两种。

(2)养护时间。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d。

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1)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当设计无要求时,控制在25℃以内)。

(4)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

(5)可在基础内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温度。

(6)在拌合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7)设置后浇缝。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后浇缝,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8)大体积混凝土可采用二次抹面工艺,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2014一级真题2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减少或防止出现裂缝的技术措施有()。

A.二次振捣

B.二次表面抹压

C.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的降温速率

D.尽快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

E.保温保湿养护

【试题答案】ABCE

【典型真题】下列()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A.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

B.尽量增加水泥用量

C.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

D.设置后浇缝

E.进行二次抹面工作

【答案】ACDE

【经典真题】关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做法,正确的有()。

A.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B.增大水灰比,加大水泥用量

C.混凝土浇筑完毕,无需覆盖

D.掺入适量微膨胀剂

E.观测混凝土温度变化,以便采取措施

【答案】ADE

二、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的技术

(一)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沉)桩施工方法通常有:锤击沉桩法、静力压桩法及振动法等,以锤击沉桩法和静力压桩法应用最为普遍。

施工程序:浏览

(2014案例真题二1)

(二)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按其成孔方法不同,可分为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等几类。

2A312025人工降排地下水施工技术

在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一般就要采用井点降水。

一、明沟、集水井排水

1.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m~40m设置集水井,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

2.排水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0.4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3m。“沟比面低0.3m~0.4m,井比沟低0.5m。”

二、降水

真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管井

1.基坑降水应编制降水施工方案,其主要内容为:

井点降水方法;

井点管长度、构造和数量;

降水设备的型号和数量;

井点系统布置图;

井孔施工方法及设备;

质量和安全技术措施;

降水对周围环境影响的估计及预防措施等。

2.如基坑坑底进行压密注浆加固时,要待注浆初凝后再进行降水施工。

三、防止或减少降水影响周围环境的技术措施

井点回灌技术

回灌井点与降水井点的距离不宜小于6m。

2A312026岩土工程与基坑监测技术

一、岩土工程

1.岩土的工程分类

根据土石坚硬程度,可将土石分为八类,以便选择施工方法和确定劳动量、计算工程费用。1)一类土:松软土;2)二类土:普通土;3)三类土:坚土;4)四类土:砂砾坚土;

5)五类土:软石;6)六类土:次坚石;7)七类土:坚石;8)八类土:特坚石。

2.土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一般分为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特殊性土。特殊性土通常指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软土、盐渍土等。

3.基坑侧壁的安全等级分为三级。

二、基坑监测

1.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检测的基坑工程。

2.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检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经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后方可实施。

3.监测单位应及时处理、分析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数据向建设方及相关单位作信息反馈。

4.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

5.基坑内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

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

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