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技术复习重点

  • 格式:docx
  • 大小:25.28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信息技术

一:

农村信息化:就是在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以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

农业信息产业化:指由分散的信息活动演变成整体的信息产业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农业信息产品商品化、信息机构企业化、信息服务产业化。

农业产业信息化:指在农业部门内,通过大量采用农业信息技术和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业效益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种、养、加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管理智能化、农产品商贸电子化等。

农村信息化的内容:农村资源环境信息化、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农业生产信息化、农村科技信息化、农村教育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农村管理信息化、农民生活信息化

农业生产信息化:指植物栽培、动物养殖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确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的消耗,达到农业生产的高效益。

农业科技信息化: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农业文献数据库、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和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以便农业科技人员交流和共享科技信息资源,协同攻关,避免重复,少走弯路,多出、快出成果。

为什么要进行农村资源环境信息化?

土地、大气、水、农业生物品种等都属于农村资源与环境范畴。这些资源是广泛分布在地球表面,而且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的自然资源。要想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就必须掌握它们的分布、性质及其利用的变化,并取得实时性资料,这用常规技术是无法实现的。建立农村资源、环境信息网络,可以正确、及时地了解农村资源和环境变化,及时正确地制定相应的政策与对策,从而达到既高效利用资源,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农村资源与环境的信息化是整个农业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基础,其关键内容是建立各种农业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及其相应的检索系统。

农村信息化的构成要素: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产业发展、农村信息人才、农村信息化外部环境

农村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1)农村信息化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农村信息化的深入有助于缩小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有利于强化与国外的联系,促进我国经济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自主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去。(2)农村信息化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3)农村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保持农村稳定。(4)农村信息化能够促进科教文卫公共事业建设,并保证其协调发展。(5)农村信息化能够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巨大压力。

二:

农业数据库:是一种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管理、重复利用、分析预测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农业方面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数据库管理软件,它的职能是维护数据库,接受和完成用户程序或命令提出的访问数据的各种请求。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接受者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应用模型和系统的组织管理者

E-R模型:

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R模型)[1]是由P.P.Chen于1976年首先提出的。它提供不受任何DBMS约束的面向用户的表达方法,在数据库设计中被广泛用作数据建模的工具。E-R数据模型问世后,经历了许多修改和扩充。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人—机系统: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系统开发需要各方面人才,可靠数据要靠人组织和输入,信息的输出、系统的维护都离不开人。

综合性: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多学科交叉MIS开发是一个综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过程。

2.多种人才结合多学科交叉决定了系统开发是多方面人才结合的、相互渗透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过程。

3.软件和硬件的集成MIS从表面上看是计算机硬件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的集成,而实际上是一个软技术(包括思想、方法、机构、观念等)和硬技术的集成。

MIS的动态性表现在:系统的维护与开发处在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之中,

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分析内容: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数据库的数据源(地图、遥感资料、全球定位系统数据等其他资料)、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库的内容及其详细程度与建库范围直接相关(省级数据库、县级数据库)

农业信息综合基础数据库所需要的数据来源;

省级数据库建设的范围和内容;因地区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根据已有研究成果,省级数据库建议做到县级,其中省(自治区)范围为1:50万,地(市)范围为1:25万,县(市)范围为1:5万。

基本内容包括地形图、行政图、交通图、水系图、土壤图、土地资源类型图、耕地分布图、植被和土地利用图、气候图,以及各类区划(规划)、文字资料和社会经济数据等。

县级数据库建设的范围和内容。与省级差不多,但是数据要求更加具体

三:

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处理地理数据的输入、输出、管理、查询、分析和辅助决策的计算机系统。是一种以采集、贮存、管理、分析和描述具有区域性(专题数据与位置的识别联系在一起)、多维性(同一地理位置上具有多个专题和属性)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遥感技术:根据电磁辐射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的过程。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可以授时和测距的空间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可向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

普通地图:反映地表基本要素的一般特征的地图。它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制图区域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专题地图:突出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

矢量数据: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尽可能精确地把各种低了实体表现出来。即用一系列有序的X、Y坐标作为位置标识符,精确地表现点线面的位置。

栅格数据:将地面划分成均匀的网格,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象元的位置由所在行号和列号所确定,象元所含有的代码即表示其属性类型。

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GCS)用一个三维的球面来确定地物在地球上的位置,地面点的地理坐标有经度、纬度、高程构成。地理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