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我们的爱心行动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62 KB
- 文档页数:12
学校四年级劳动教育项目实践活动课《爱心在行动》教学设计【课程说明】共3课时为加强学生的国情教育,使学生关怀贫困地区、贫困人群的进展,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友善互助核心品行,激励学生关注贫困地区、关爱贫困群众、支持扶贫工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此举办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综合实践活动。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同学们的社会责任心,让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为特殊人群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我们的志愿精神传遍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活动目标】1.劳动观念:了解身边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对他们表示同情和尊重,并愿意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
2.劳动能力:知道每个儿童也能为慈善事业献一份力,并了解各种献爱心的方法。
3.劳动精神:能采取具体的、力所能及的行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做不怕脏不怕累,会劳动,乐于助人的孩子。
4.劳动品质和习惯:爱整洁爱整理.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自立自强。
【活动重难点】认识自己,善待他人,加强合作,学会分享,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
做到公正、互助、诚信、利他。
【活动准备】事先做好调查记录,了解残疾小伙伴的情况。
场地:聋哑学校【活动过程】第一课时关爱残疾人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学习多么快乐!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残疾小伙伴,他们生活在或无声或无色或无言的世界里,无法和我们一起享受欢乐,体验幸福!但他们努力着,拼搏着,创造着引人注目的成绩。
2.引出课题并板书:爱心在行动二、交流调查结果。
1.走访困难家庭或福利院等,了解残疾人的情况,做好调查记录。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下。
2.交流调查的结果。
3.师:你知道残疾小伙伴是怎样学习、生活的吗?把你想到的情况写下来。
生写情况。
4.小组交流。
三、体验困难。
1.师:残疾小伙伴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请你用塞耳、蒙眼、绑手、捆足等方式来体验一下!2.听师口令,全班进行游戏。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5爱心行动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爱心与爱心行动的重要性。
2. 掌握如何展示和传递爱心。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4. 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参与社区服务的平台,并能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爱心行动。
二、教学重点1. 如何理解爱心并如何展示出来。
2. 如何开展爱心行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2. 如何在生活中积极践行爱心行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部分模拟了以下场景:教师短暂播放一部分有关爱心行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爱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爱心行动中。
2. 给爱心打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什么是爱心,如何展示出爱心,并给予爱心行动的表现打分。
教师欢迎学生展示他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爱心与爱心行动。
3. 开展爱心行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爱心行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下活动:3.1 收集信息鼓励学生收集有关社区的信息并了解他们的需要。
学生可以通过访问邻居,家长或搜集咨询活动以获得关于社区需要的信息。
3.2 商议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商讨计划,包括需要什么,如何开展,时间和场所。
组长需将计划、时间表以及其他细节汇报给教师,以便他们获得反馈和其他建议。
3.3 实施计划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实施计划。
例如,清理垃圾,帮助有需要的人们,让老年人参加社交活动等。
3.4 分享成果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感受和成果。
邀请社区邻居参加展示会,介绍他们的计划并分享他们所实现的成果。
策划人员还可以向社区组织或活动赞助商提交相关报告,并请求支持和帮助他们更好地执行他们的计划。
4. 课堂讨论勇敢的孩子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公民教育文章,叫做“勇敢的孩子”,阐述的是一个孩子如何勇敢地救了一名落水儿童的故事。
这篇文章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勇敢地展示爱心和怎样做到坚定勇敢。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爱心行动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爱心行动。
2.掌握如何进行爱心行动。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教学重点:1. 了解什么是爱心行动。
2. 掌握如何进行爱心行动。
教学难点:1. 实践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堂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爱心行动吗?学生:不知道。
老师: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视频,了解一下什么是爱心行动吧。
(播放爱心行动宣传片,视频时间为2分钟)第二步:了解爱心行动的内涵老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的视频中,你们知道什么是爱心行动吗?学生:是关心人们的行为。
老师:非常好,爱心行动是一种关心人们、帮助人们的行为。
例如,当我们看到有老人摔倒时,去帮助老人站起来就是爱心行动,当我们把自己的书籍、玩具、衣物等捐给需要的人时,也是爱心行动。
第三步:掌握如何进行爱心行动老师:那么我们来一起学习如何进行爱心行动。
(1)找到有需要的人。
比如:住在贫困山区的儿童、身患重病的患者、需要帮助的老人等等。
(2)确定自己能做什么,想好怎么帮助他们。
比如:帮助他们捐款购买药品、向贫困儿童捐献公益衣物、向老年人送去关爱、去看望患者等等。
(3)开始行动。
为需求者捐款、捐物,为他们提供帮助,做一些实际的事情。
第四步:实践爱心行动老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就来实践爱心行动。
我现在有一位需要帮助的人,他叫李伯伯,现在生活十分困难,需要我们的帮助。
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学生:我们可以为他捐款,给他送去一些食物、衣服等。
老师:非常好,那么我们现在就要行动起来了,大家可以开始伸出援手,为李伯伯送去温暖,为他的生活带去希望。
第五步:总结老师:通过我们的实践,你们感受到帮助需要的人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了吧。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主要内容:爱心行动就是关心人们、帮助人们的行为。
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是在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爱心行动,掌握如何进行爱心行动,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科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我们的爱心行动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具体的行动来关怀关心弱势人群。
2、在活动中进一步升华爱的情感,体验助人的欢乐。
活动预备:
学生调查了解关心对象的情形,成立各爱心小分队,学生自由选择入队,各小分队队长拟定队员名单,讨论制定本小分队爱心行动打算。
教师制定总的爱心行动方案。
教学时刻: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动员,介绍爱心行动的意义。
2、宣布爱心行动方案。
3、授予各小分队爱心行动小分队队旗。
4、宣誓。
2024年献爱心主题的班会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献爱心”主题展开,结合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五章《我们的共同家园》第一节“关爱家人”,第二节“关爱他人”,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献爱心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献爱心的意义,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同学、老师及身边人的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关爱他人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同学、老师及身边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献爱心主题故事视频、献爱心活动图片。
2. 学具:学习笔记、道德与法治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献爱心主题故事视频,让学生感受关爱他人的温暖,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教材章节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关爱他人这一主题。
3. 知识讲解:a. 关爱家人: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关爱家人的重要性。
b. 关爱他人: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明白关爱他人的意义。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关爱他人、献爱心的经历。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将关爱他人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身边需要关爱的人,讨论如何关爱他们。
六、板书设计1. 关爱家人a. 陪伴b. 关心c. 理解2. 关爱他人a. 倾听b. 帮助c. 慰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制定一个关爱身边人的行动计划。
2. 答案:a. 作文:围绕关爱家人主题,描述自己关爱家人的具体做法和感悟。
b. 行动计划:包括关爱对象、具体行动、预期效果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献爱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我们的爱心行动》教案《我们的爱心行动》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社会上还有需要协助的人,明白每个人都应协助有困难的人,知道怎么去协助他们,并积极地行动起来,从中体会助人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体会别人的痛苦和帮助人的快乐。
从实际行动到思想境界的提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激发爱心。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增强氛围。
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二、创设情境。
(1)出现下列情景。
情景一:遭遇特大洪灾的地区,房屋倒塌,庄稼损毁。
小朋友们没有了学校,没有了书包,甚至没有了亲人,惊恐、无助的双眸望着远方。
情景二:家在贫困山区的小凡,父亲因故去世,母亲重病卧床。
小凡不但无钱上学,每天还要照顾母亲。
他拿着借来的旧书蹲在墙根边,望着小伙伴们上学去的身影,只能深深地叹息。
(2)学生谈感受。
(3)师:面对这些生活困难的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协助他们。
在你的身边有需要协助的人吗?假如有,你准备怎么做?三、成立爱心小分队。
1、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同学讨论班级应该成立的爱心小队。
可以成立如下小队:(1)助残小队;(2)帮困小队;(3)敬老小队;(4)爱心宣传小队(学校附近是繁华的步行街,可利用课余时间上街宣传、募捐)。
2、同学自愿报名,根据自身的特长与喜好选择不同的爱心小分队,选出各小队的队长。
四、制定爱心行动计划。
(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计划)1、讨论爱心小队的目标、原则以和具体的行动计划。
2、以“帮困小队”为例,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我们的爱心行动计划:协助对象:×××(低保户成员之一,父母离异,妈妈终年卧床不起)协助内容:(1)把募集的资金捐给他,帮他缴学费、买文具。
(2)给他补习功课,提高成果。
(3)经常派小志愿者去照顾他生病的妈妈,帮他做家务。
五、小论坛。
师:平时,我们会看到一些行乞的人,他们有的是残疾青年,有的是青丝苍苍的老人。
《献出我们的爱心行动》教学设计献出我们的爱心行动本内容是根据《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标准》大纲模块“公民道德教育”中“如何尊重和帮助弱势群体”编写的,本课内容将主题定为在残疾人,并以尊重、帮助残疾人为主题开展的。
地方课程是地方性和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材中的内容包含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感性色彩,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流程由游戏体验、阅读《特殊学生的平常事》、了解身边的残疾人、了解方针政策、课外链接等几个部分组成。
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和体验,体味残疾人生活和工作中的不便,让学生稚嫩的“爱心”不断茁壮成长。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概念和范畴,知道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不方便,需要大家的尊重和帮助。
2、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多渠道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体验、评价等基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活动,增强学生为残疾人着想,尊重残疾人,乐意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情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做几个游戏。
【好奇、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巧妙设计一些游戏,留下一些悬念,让孩子们在快乐中进行学习,让他们处于轻松、快乐的氛围之中,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
】1.游戏规则:整个游戏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认真思考,认真感受。
:师:第一个游戏是“蒙眼睛,走一走”,谁愿意上来表演?(选3个学生,要求自己动手蒙上眼睛,并从讲台桌边出发,绕教室走一大圈,再回到原位)师:请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师:可见,眼睛看不见东西,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师:体验了“盲人”生活环境后,我们再来演一演“聋哑人”吧。
(教师准备一句话,指名这位“聋哑人”学生将话传达给全班同学)师:请你说一说,自己在扮演“聋哑人”后表达事情的感受。
(学生说,略)师:同桌同学之间互相扮演“聋哑人”,互相试着交流信息?做“聋哑人”感觉如何?(学生说,略):师:最后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请大家试着用一只手臂佩戴红领巾,并谈谈感受。
上海科教版品社四下《主题3 我们的爱心行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主题3 我们的爱心行动》是上海科教版品社四年级下的一个主题活动。
本节课的主题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亲社会行为。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爱心行动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爱心行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明白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价值。
2.爱心行动的形式:介绍各种爱心行动的方式,如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等,让学生了解并尝试参与这些活动。
3.爱心行动的实践: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如关心身边的人、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等。
4.爱心行动的传承:引导学生关注爱心行动的传承,学会将爱心行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和道德观念,他们对于爱心行动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爱心行动,将爱心行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关爱他人的意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激发他们的爱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爱心行动的意义、形式和实践,学会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亲社会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爱心行动的传承,将爱心行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爱心行动的意义、形式和实践,学会在生活中关爱他人。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爱心行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爱心行动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我们的爱心行动_科教版
《我们的爱心行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社会各种助残帮困的活动资料,使学生感受到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2、联系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感受助人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联系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助人的快乐。
教学方法:
活动情景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小诗一首。
1、课件出示小诗内容:也许,衣裳依然破旧,但信念已经为我鼓气了风帆。
也许,课桌依然简单,但前方已经为我升起了明灯。
也许,生活依然贫穷,但知识已经为我补充了营养。
也许,声音依然幼稚,但希望已经让我发出了呼唤。
2、想一想,诗中的“我”是指谁?他可能过着怎样的生活?是什么力量使他发出了呼唤?
二、走进希望工程。
1、出示图片。
简介“希望工程”。
2、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希望工程的图片和资料。
3、课件播放湖南经济电视台“爱心改变命运”的节目片断。
4、出示图片:党中央领导人对希望工程的一片心意。
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轻声朗诵诗歌:
当贫穷不再剥夺前程,当阳光已经打开心灵。
我们的眼睛为什么如此明亮,因。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我们的爱心行动》教案《我们的爱心行动》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社会上还有需要协助的人,明白每个人都应协助有困难的人,知道怎么去协助他们,并积极地行动起来,从中体会助人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体会别人的痛苦和帮助人的快乐。
从实际行动到思想境界的提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激发爱心。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增强氛围。
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二、创设情境。
(1)出现下列情景。
情景一:遭遇特大洪灾的地区,房屋倒塌,庄稼损毁。
小朋友们没有了学校,没有了书包,甚至没有了亲人,惊恐、无助的双眸望着远方。
情景二:家在贫困山区的小凡,父亲因故去世,母亲重病卧床。
小凡不但无钱上学,每天还要照顾母亲。
他拿着借来的旧书蹲在墙根边,望着小伙伴们上学去的身影,只能深深地叹息。
(2)学生谈感受。
(3)师:面对这些生活困难的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协助他们。
在你的身边有需要协助的人吗?假如有,你准备怎么做?三、成立爱心小分队。
1、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同学讨论班级应该成立的爱心小队。
可以成立如下小队:(1)助残小队;(2)帮困小队;(3)敬老小队;(4)爱心宣传小队(学校附近是繁华的步行街,可利用课余时间上街宣传、募捐)。
2、同学自愿报名,根据自身的特长与喜好选择不同的爱心小分队,选出各小队的队长。
四、制定爱心行动计划。
(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计划)1、讨论爱心小队的目标、原则以和具体的行动计划。
2、以“帮困小队”为例,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我们的爱心行动计划:协助对象:×××(低保户成员之一,父母离异,妈妈终年卧床不起)协助内容:(1)把募集的资金捐给他,帮他缴学费、买文具。
(2)给他补习功课,提高成果。
(3)经常派小志愿者去照顾他生病的妈妈,帮他做家务。
五、小论坛。
师:平时,我们会看到一些行乞的人,他们有的是残疾青年,有的是青丝苍苍的老人。
对于这些人,我们应该协助他们吗?为什么?(通过此环节的活动让同学明白,协助他人的同时也要注意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平安,谨防上当受骗)六、实践活动准备。
1、各小队上交活动计划,包括队员的具体工作布置。
2、教师向同学强调几个问题:(1)以小队的形式开展活动,小队长负责,强调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体现团队精神。
(2)活动过程中和往返学校途中要注意平安。
(3)妥善保管各小队携带的工具,如:摄像机、照相机(拍摄精彩画面)、小塑料桶、扫帚等。
(4)如遇到突发意外情况,请带队老师处置。
(5)活动后,将根据队员的表示,评选“爱心小天使”。
(6)回家后做好活动记录,通过日记记录下自身的心得体会,班级建立“爱心档案”。
(7)爱心活动将经常化、制度化,每月二至四次。
期末将评选“爱心小队”和“爱心人物”。
七、积极行动,奉献爱心。
师:同学们,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爱传送到每个需要爱的地方。
相信大家在爱心行动中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你们在协助他人的同时,自身也会得到快乐与幸福!《我们的爱心行动》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社会上还有需要协助的人,明白每个人都应协助有困难的人,知道怎么去协助他们,并积极地行动起来,从中体会助人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体会别人的痛苦和帮助人的快乐。
从实际行动到思想境界的提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激发爱心。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增强氛围。
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二、创设情境。
(1)出现下列情景。
情景一:遭遇特大洪灾的地区,房屋倒塌,庄稼损毁。
小朋友们没有了学校,没有了书包,甚至没有了亲人,惊恐、无助的双眸望着远方。
情景二:家在贫困山区的小凡,父亲因故去世,母亲重病卧床。
小凡不但无钱上学,每天还要照顾母亲。
他拿着借来的旧书蹲在墙根边,望着小伙伴们上学去的身影,只能深深地叹息。
(2)学生谈感受。
(3)师:面对这些生活困难的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协助他们。
在你的身边有需要协助的人吗?假如有,你准备怎么做?三、成立爱心小分队。
1、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同学讨论班级应该成立的爱心小队。
可以成立如下小队:(1)助残小队;(2)帮困小队;(3)敬老小队;(4)爱心宣传小队(学校附近是繁华的步行街,可利用课余时间上街宣传、募捐)。
2、同学自愿报名,根据自身的特长与喜好选择不同的爱心小分队,选出各小队的队长。
四、制定爱心行动计划。
(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计划)1、讨论爱心小队的目标、原则以和具体的行动计划。
2、以“帮困小队”为例,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我们的爱心行动计划:协助对象:×××(低保户成员之一,父母离异,妈妈终年卧床不起)协助内容:(1)把募集的资金捐给他,帮他缴学费、买文具。
(2)给他补习功课,提高成果。
(3)经常派小志愿者去照顾他生病的妈妈,帮他做家务。
五、小论坛。
师:平时,我们会看到一些行乞的人,他们有的是残疾青年,有的是青丝苍苍的老人。
对于这些人,我们应该协助他们吗?为什么?(通过此环节的活动让同学明白,协助他人的同时也要注意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平安,谨防上当受骗)六、实践活动准备。
1、各小队上交活动计划,包括队员的具体工作布置。
2、教师向同学强调几个问题:(1)以小队的形式开展活动,小队长负责,强调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体现团队精神。
(2)活动过程中和往返学校途中要注意平安。
(3)妥善保管各小队携带的工具,如:摄像机、照相机(拍摄精彩画面)、小塑料桶、扫帚等。
(4)如遇到突发意外情况,请带队老师处置。
(5)活动后,将根据队员的表示,评选“爱心小天使”。
(6)回家后做好活动记录,通过日记记录下自身的心得体会,班级建立“爱心档案”。
(7)爱心活动将经常化、制度化,每月二至四次。
期末将评选“爱心小队”和“爱心人物”。
七、积极行动,奉献爱心。
师:同学们,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爱传送到每个需要爱的地方。
相信大家在爱心行动中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你们在协助他人的同时,自身也会得到快乐与幸福!《我们的爱心行动》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社会上还有需要协助的人,明白每个人都应协助有困难的人,知道怎么去协助他们,并积极地行动起来,从中体会助人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体会别人的痛苦和帮助人的快乐。
从实际行动到思想境界的提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激发爱心。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增强氛围。
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二、创设情境。
(1)出现下列情景。
情景一:遭遇特大洪灾的地区,房屋倒塌,庄稼损毁。
小朋友们没有了学校,没有了书包,甚至没有了亲人,惊恐、无助的双眸望着远方。
情景二:家在贫困山区的小凡,父亲因故去世,母亲重病卧床。
小凡不但无钱上学,每天还要照顾母亲。
他拿着借来的旧书蹲在墙根边,望着小伙伴们上学去的身影,只能深深地叹息。
(2)学生谈感受。
(3)师:面对这些生活困难的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协助他们。
在你的身边有需要协助的人吗?假如有,你准备怎么做?三、成立爱心小分队。
1、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同学讨论班级应该成立的爱心小队。
可以成立如下小队:(1)助残小队;(2)帮困小队;(3)敬老小队;(4)爱心宣传小队(学校附近是繁华的步行街,可利用课余时间上街宣传、募捐)。
2、同学自愿报名,根据自身的特长与喜好选择不同的爱心小分队,选出各小队的队长。
四、制定爱心行动计划。
(包括个人的和集体的计划)1、讨论爱心小队的目标、原则以和具体的行动计划。
2、以“帮困小队”为例,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我们的爱心行动计划:协助对象:×××(低保户成员之一,父母离异,妈妈终年卧床不起)协助内容:(1)把募集的资金捐给他,帮他缴学费、买文具。
(2)给他补习功课,提高成果。
(3)经常派小志愿者去照顾他生病的妈妈,帮他做家务。
五、小论坛。
师:平时,我们会看到一些行乞的人,他们有的是残疾青年,有的是青丝苍苍的老人。
对于这些人,我们应该协助他们吗?为什么?(通过此环节的活动让同学明白,协助他人的同时也要注意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平安,谨防上当受骗)六、实践活动准备。
1、各小队上交活动计划,包括队员的具体工作布置。
2、教师向同学强调几个问题:(1)以小队的形式开展活动,小队长负责,强调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体现团队精神。
(2)活动过程中和往返学校途中要注意平安。
(3)妥善保管各小队携带的工具,如:摄像机、照相机(拍摄精彩画面)、小塑料桶、扫帚等。
(4)如遇到突发意外情况,请带队老师处置。
(5)活动后,将根据队员的表示,评选“爱心小天使”。
(6)回家后做好活动记录,通过日记记录下自身的心得体会,班级建立“爱心档案”。
(7)爱心活动将经常化、制度化,每月二至四次。
期末将评选“爱心小队”和“爱心人物”。
七、积极行动,奉献爱心。
师:同学们,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爱传送到每个需要爱的地方。
相信大家在爱心行动中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你们在协助他人的同时,自身也会得到快乐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