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004高一物理下册培优测试题

5004高一物理下册培优测试题

5004高一物理下册培优测试题
5004高一物理下册培优测试题

高一物理下册培优

今后培优分3个部分:过去(必修1的题目,这部分大家掌握不到位);今天(以刚学过的知识加深为主);将来(即将学习知识的点拨)。

要求:试题讲完后大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趁热打铁才有效。培优的当晚晚修下课必须交试卷。(每班选一个代表)

一、过去——牛顿第二定律题型之一(悬吊型)

例1. 如图1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 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当滑块以2g 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T 等于多少?

例2.(14分)直升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往水源取水灭火,悬挂着m=500kg 空箱的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45=θ,直升机取水后飞往火场,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大小稳定在a=1.5m/s 2

时,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142=θ,如果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且忽略悬索的质

量,试求水箱中水的质量M 。(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

,sin14°≈0.242;cos14°≈0.970)

图2

二、现在——平抛运动加深

★“残缺轨迹”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由于实验的不规范,有许多同学作出的平抛运动的轨迹,常常不能直接找到运动的起点(这种轨迹,我们暂且叫做“残缺轨迹”),这给求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我们可以运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的规律来进行分析。

[例3] 某一平抛的部分轨迹如图3所示,已知

x 1

★灵活分解求解平抛运动的最值问题

[例4] 如图4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0v 水平抛出一小球,该斜面足够长,则从1. 关于曲线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 C. 物体受到不平行于初速度方向的外力作用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D. 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

2. 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合速度的大小一定比每个分速度的大小都大 B. 合运动的时间等于两个分运动经历的时间 C.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也是匀速直线运动 D. 只要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合运动一定也是直线运动

3. 游泳运动员以恒定的速率垂直河岸横渡,当水速突然增大时,对运动员横渡经历的路程、时间发生的影响是( )

A. 路程增加、时间增加

B. 路程增加、时间缩短

C. 路程增加、时间不变

D. 路程、时间均与水速无关

备战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练习(含答案)

备战高考物理 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练习(含答案) 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所示,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d 四点,已知经过ab 、bc 和cd 三段所用时间之比为3:2:1,通过ab 和cd 位移分别为x 1和x 2,则bc 位移为:( ) A .12 2 x x + B . 12 54 x x + C . 12 2129 x x + D .条件不足,无法求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 设质点经过ab 、bc 和cd 三段所用时间分别为3t 、2t 和t ,设各段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 s 1、s 2、s 3、s 4、s 5和s 6, 由题可得: x 1=s 1+s 2+s 3;x 2=s 6…① 设bc 段的位移为x ,则: x =s 4+s 5…② 根据公式:△x =aT 2,则: (x +x 2)-x 1=()()2 4561239s s s s s s at ++-++=…③ 同时,由于: s 2-s 1=s 3-s 2, 所以得: s 1+s 3=2s 2…④ 结合①④可得: x 1=s 1+s 2+s 3=3s 2…⑤ 而: 2624s s at -=, 即: 21 243x x at - =…⑥ 联立③⑥可得: x = 12 54 x x + A. 12 2 x x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12 54x x +,与结论相符,选项B 正确; C. 12 2129 x x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条件不足,无法求解,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2.如图所示,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 、B 、C 三点,其中A 、B 之间的距离l 1=3 m ,B 、C 之间的距离l 2=4 m .若物体通过l 1、l 2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 、A 之间的距离l 等于( ) A .34 m B .43 m C .825 m D . 258 m 【答案】D 【解析】 【详解】 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通过O 、A 之间的距离l 的时间为t ,通过l 1、l 2每段位移的时间都是T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l =12at 2 l +l 1=1 2 a (t +T )2 l +l 1+l 2= 1 2a (t +2T )2 l 2-l 1=aT 2 联立解得 l = 25 8 m . A. 3 4m ,选项A 不符合题意; B. 4 3 m ,选项B 不符合题意; C. 8 25 m ,选项C 不符合题意; D. 25 8 m ,选项D 符合题意; 3.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 1.甲、乙两辆赛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0 s时,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B.20 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 C.甲、乙加速时,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 D.4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且相距900m 【答案】AD 【解析】 【详解】 A、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60s时,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甲车在乙车前方,故A正确; B、40s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40s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40s时,甲乙相距最远,在20s时,两车相距不是最远,故B错误; C、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甲加速时的加速度小于乙加速时的加速度,故C错误; D、根据图象可知,40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都为40m/s,甲的位移 ,乙的位移,所以甲乙相距,故D正确; 故选AD。 【点睛】 速度-时间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对应时刻的加速度大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知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由位移求相距的距离。 2.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1 s末,物体速度为9 m/s B.0~2 s内,物体加速度为6 m/s2 C.6~7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 D.10~12 s内,物体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所给图象知,物体1 s末的速度为9 m/s,选项A正确;B.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 a= 126 2 v t ?- = ? m/s2=3m/s2 选项B错误; C.6~7 s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正确;D.10~12 s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选项D 错误. 3.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即x 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1s末运动方向改变 B.物体做匀速运动 C.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5m/s D.2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物体一直向负方向匀速运动,故A错误、B正确; C.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为5m/s,故C正确;

高一物理下册 抛体运动(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五章抛体运动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竖直固定,直径AB水平,一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 质点)由直径AB上的某点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小球落进碗内与内壁碰撞,碰撞时速度大小为2gR,结果小球刚好能回到抛出点,设碰撞过程中不损失机械能,重力加速度为g,则初速度v0大小应为() A.gR B.2gR C.3gR D.2gR 【答案】C 【解析】 小球欲回到抛出点,与弧面的碰撞必须是垂直弧面的碰撞,即速度方向沿弧AB的半径方向.设碰撞点和O的连线与水平夹角α,抛出点和碰撞点连线与水平夹角为β,如图,则由2 1 sin 2 y gt Rα ==,得 2sin R t g α =,竖直方向的分速度为 2sin y v gt gRα ==,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为 22 (2)(2sin)42sin v gR gR gR gR αα =-=-,又 00 tan y v gt v v α==,而2 00 1 2 tan 2 gt gt v t v β==,所以tan2tan αβ =,物体沿水平方向的位移为2cos x Rα =,又0 x v t =,联立以上的方程可得 3 v gR =,C正确. 2.一阶梯如图所示,其中每级台阶的高度和宽度都是0.4m,一小球以水平速度v飞出,欲打在第四台阶上,则v的取值范围是()

A 6m/s 22m/s v << B .22m/s 3.5m/s v <≤ C 2m/s 6m/s v << D 6m/s 23m/s v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小球打在第四级台阶的边缘上高度4h d =,根据2 112 h gt = ,得 1880.4s 0.32s 10 d t g ?= == 水平位移14x d = 则平抛的最大速度 1112m/s 0.32 x v t = == 若小球打在第三级台阶的边缘上,高度3h d =,根据2 212 h gt = ,得 260.24s d t g = = 水平位移23x d =,则平抛运动的最小速度 2226m/s 0.24 x v t = == 所以速度范围 6m/s 22m/s v << 故A 正确。 故选A 。 【点睛】 对于平抛运动的临界问题,可以通过画它们的运动草图确定其临界状态及对应的临界条件。 3.一个半径为R 的空心球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上有两个与球心O 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小孔A 、B ,且60AOB ∠=?2 gR

高一年级寒假培优数学教材

三、函数思想方法的应用 【要点】 1.函数的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量关系,通过建立或构造函数关系式,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 2.方程的思想,是指根据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特殊关系,有意识地构造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 3.函数和方程是密切相关的,可以互相转化。比如研究函数y=f(x)与y=g(x)的图象的交点问题,就是研究方程f(x)=g(x)的实数解的问题;解方程f(x)=0,就是求函数y=f(x)的零点. 4.函数应用题的解题步骤简述如下: (1)审题:阅读理解文字表达的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 (2)建模: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3)求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到数学结论; (4)作答:对结果进行验证或评估,作出解释或回答。 解应用题可归结为“过三关”:一是事理关,即读懂题意,需要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二是文理关,即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的符号语言;三是数理关,即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构建之后还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数理能力。 【例题】 1.方程x 2=2x 的解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2.已知 155=-a c b ,(a 、b 、c ∈R ),则有( ) A .ac b 42> B .ac b 42≥ C .ac b 42< D .ac b 42≤ 3.已知关于x 的方程 2x -(2 m -8)x +2m -16 = 0的两个实根 1x 、2x 满足 1x <2 3<2x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 4.关于x 的方程|x 2-4x +3|-a =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 的值是______. 5.若不等式x 4x 2--≥ 3 4x+11-a 的解集为{x|-4≤x≤-2},求实数a 的值.

高一物理-动量和能量综合试题例析培优

动量和能量综合试题例析 导言 处理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有三种:一是牛顿定律,二是动量关系,三是能量关系.若考查有关物理量的瞬时对应关系,须应用牛顿定律,若考查一个过程,三种方法都有可能,但方法不同处理问题的难易、繁简程度可能有很大区别.若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应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 若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可优先考虑两个定理,特别涉及时间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动量定理, 特别涉及力和位移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动能定理,而涉及摩擦生热是要联系能量守恒定律,有时对问题的过程不予细究,这正是它们的方便之处. 物理学家在研究打击和碰撞这类问题时引入了动量的概念。研究与动量有关的规律确立了动量守恒定律,应用有关动量的知识,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同时也会伴随着不同形式的能量的相互转化。动量守恒和能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题,要求较高,值得注意。如果一个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该系统为动量守恒系统。而系统内部的物体由于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动量会有显著的变化,这里涉及到一个内力做功和系统内物体动能变化的问题,即动量守恒系统的功能问题。我们常把动量守恒系统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仍视为“碰撞”问题来处理,亦即广义的碰撞问题。如弹性碰撞可以涉及到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非弹性碰撞可以涉及到动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等等。那么,通过动量守恒和能量关系,就可以顺利达到解题目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例1、如图,两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A、B间用一劲度系数 为K的弹簧相连。开始时两滑块静止,弹簧为 原长。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沿弹簧长度方向射入滑块A并留在其中。试求:(1)弹簧的最大压缩长度;(已知弹性势能公式E P=(1/2)KX2,其中K为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 ;(2)滑块B相对于地面的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解】(1)由于子弹射入滑块A的过程极短,可以认为弹簧的长度尚未发生变 化,滑块A不受弹力作用。取子弹和滑块A为系统,因子弹射入的过程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子弹射入A前后物体系统动量守恒,设子弹射入后A的速度为V , 1有: mV0=(m+m1)V1(1) 得:(1) 取子弹、两滑块A、B和弹簧为物体系统,在子弹进入A后的运动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注意这里有弹力做功,系统的部分动能将转化为弹性势能,设弹簧的最大压缩长度为x,此时两滑块具有的相同速度为V,依前文中提到的解题策略有:

高一物理尖子生讲义(上)

物理培养尖子生讲义 第一讲:运动学 训练方向一、利用一级结论和二级结论进行速算 1、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在第二秒内的位移为3m,则其加速度为______ 其在第20秒内的位移为__________,其在前20秒内的位移为_______ 2、一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已知初速度为3m/s,发生了一段位移,已知在位移中点 的速度为 22 5 m/s,则其末速度为_________。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 3、一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在前4秒内发生的位移为8m,在紧接着的两秒内发生的位移为10m,则其加速度为________,在下一个两秒内发生的位移为_________ 4. 一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已知加速度为1m/s2,其在第10秒内的位移为10.5m,则其初速度为________,其在第22秒内的位移为___________ 5.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 秒钟达到4 米/秒,此时撤去拉力,物体在地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在这全过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 6.为研究钢球在液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让钢球从某一高度竖直落下 进入液体中运动,用闪光照相方法拍摄钢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所 示.已知钢球在液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即F kv , 闪光照相机的闪光频率为f,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s0,钢球的质量为m, 则阻力常数k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训练方向二:加速度恒定的往返运动 【母题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2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2s内该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多大?物体发生的位移可能为多大?

高一物理上册运动和力的关系(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A 、B 两物体用两根轻质细线分别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分别为60°和45°,A 、B 间拴接的轻质弹簧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 、 B 的质量之比为1︰3 B .A 、B 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之比为3︰2 C .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A 、B 的瞬时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D .悬挂A 、B 的细线上拉力大小之比为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对A B 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弹簧弹力为F 。 对物体A A tan 60m g F = 对物体B B tan 45m g F = 解得 A B 3 m m 故A 错误; B .同一根弹簧弹力相等,故B 错误; C .快速撤去弹簧的瞬间,两个物体都将以悬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合力为切线方向。 对物体A A A A sin 30m g m a = 对物体B

sin 45B B B m g m a = 联立解得 A B 2 a a = 故C 正确; D .对物体A ,细线拉力 A cos60F T = 对物体B ,细线拉力 cos 45 B F T = 解得 A B 2T T = 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 快速撤去弹簧瞬间,细线的拉力发生突变,故分析时应注意不能认为合外力的大小等于原弹簧的弹力。 2.如图所示,斜面体A 静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B 在外力F (方向水平向右)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此时斜面体仍保持静止。若撤去力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C .A 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 D .物体B 仍将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B 物块在外力F 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撤去外力F 后,B 物块沿斜面向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沿斜面向下,所以A 、B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有向左的分加速度,根据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地面对A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才能提供系统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加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必修第3册 静电场及其应用解答题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B 点的正上方O 处固定一个质点,在水平面上的A 点放另一个质点,两个质点的质量均为m ,带电量均为+Q 。C 为AB 直线上的另一点(O 、A 、B 、C 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AO 间的距离为L ,AB 和BC 间的距离均为 2 L ,在空间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后A 处的质点处于静止。试问: (1)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多大?其方向如何? (2)给A 处的质点一个指向C 点的初速度,该质点到达B 点时所受的电场力多大? (3)若初速度大小为v 0,质点到达C 点时的加速度和速度分别多大? 【答案】(1)22kQ L ,方向由A 指向C ;273kQ ;(3)22kQ mL 220kQ v mL +【解析】 【分析】 (1)在空间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后A 处的质点处于静止,对A 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解。 (2)质点到达B 点时受竖直向下的O 点的库仑力和水平向右的电场力,根据力的合成求解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根据动能定理求出C 点时速度。 【详解】 (1)在空间加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后A 处的质点处于静止,对A 进行受力分析, AO 间的库仑力为2 2Q F K L =; 根据平衡条件得:sin F EQ θ= 2sin 2F KQ E Q L θ== 方向由A 指向C (2)该质点到达B 点时受竖直向下的O 点的库仑力和水平向右的电场力, 库仑力为2 2 '(sin60)Q F K L =; 水平向右的电场力F EQ "=

高三物理尖子生培优资料(1)

高三物理尖子生培优资料(1)(2017.8.23) 命题:阮文超 共点力的平衡 摩 擦 角 ?: 例1:如图所示,用绳通过定滑轮 物块,使物块在水平面上从图示位置开始沿地面 匀速直线运动,若物块与地面的摩擦因素1μ<,滑轮的质量及摩擦不计,则物块运动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多选】 A.绳子的拉力将保持不变 B.绳子的拉力将不断增大 C.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不断减小 D.物块对地面的压力不断减小 例2:如图所示,倾角45o的斜面上,放置一质量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素3μ=,欲使小物块能静止在斜面上,应对小物块再施加一力,该力最小时大小与方向是( ) A.0sin15mg ,与水平成15o斜向右 B.0sin30mg ,竖直向上 C.0sin 75mg ,沿斜面向上 D.0tan15mg ,水平向右 例3: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μμ<<。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F ,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 的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θ,如图所示,在θ从0逐渐增 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 )【多选】 A. F 先减小后增大 B. F 一直增大 C. F 的功率减小 D. F 的功率不变 练习 1.在固定的斜面上放一物体,并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压力,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求斜面倾角θ的最大值,使得当θ≤θm 时,无论竖直向下的压力有多大,物体也不会滑下。 2.倾角为θ的三角形木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其斜面上有一滑块正向下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分别施加如图所示的F 1 、F 2 、F 3三个力作用,滑块仍然下滑,则地面对三角形木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会怎么变化?

高中物理全套培优讲义

U x 第1讲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 (考纲要求 Ⅰ) 1.质点 (1)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叫质点.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2.参考系 (1)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它的物体做参考,这个被选作参考的物体叫参考系. (2)选取: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 ) (2)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就能被看作质点. ( ) (3)参考系必须要选择静止不动的物体. ( ) (4)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取同一参考系. ( ) 答案 (1)√ (2)× (3)× (4)√ 位移、速度 (考纲要求 Ⅱ) 1.位移和路程 (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 t ,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和平均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一个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其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 ) (2)一个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路程不会大于位移的大小. ( ) (3)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 ) (4)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该时刻(或该位置)物体运动的方向.( ) 答案 (1)√ (2)× (3)√ (4)√

备战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

备战高考物理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 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 1.一个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发生 3 段位移,在这 3 段位移中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1 s ,2 s,3 s ,这 3 段位移的大小之比和这 3 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为( ) A .1∶8∶27;1∶2∶3 B .1∶8∶27;1∶4∶9 C .1∶2∶3;1∶1∶1 D .1∶3∶5;1∶2∶3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212x at = 可得物体通过的第一段位移为:211122 a x a =?=; 又前3s 的位移减去前1s 的位移就等于第二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二段位移为: 22211 (12)1422 x a a a = ?+-?=; 又前6s 的位移减去前3s 的位移就等于第三段的位移,故物体通过的第三段位移为: 22311 (123)(12)13.522x a a a = ?++-?+=; 故x 1:x 2:x 3=1:8:27 在第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111x v t =,在第二段位移的平均速度2 22x v t =, 在第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3 33 x v t =,故123::1:4:9v v v =;故选B . 【点睛】 本题求解第二段和第三段位移的方法十分重要,要注意学习和积累,并能灵活应用. 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 内通过位移x 1到达A 点,紧接着在时间T 内又通过位移x 2到达B 点,则物体( ) A .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21 32x x T - B .在A 点的速度大小为1 2x T C .运动的加速度为1 2 2x T D .运动的加速度为 21 2 x x T + 【答案】A 【解析】 【详解】

高一物理必修二经典题型

XXX 教育培优讲义——高一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 一、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1.关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 .合速度的大小一定比每一个分速度大 B .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C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 .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一定与它们的合运动的时间相同。 2.一个物体以速度v 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的大小为v ,不计空气的阻力,则物体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 ( ) A .g v v 0- B .g v v 0 + C . D . g v v 2 2+ 3.如图所示,质点通过位置P 时的速度、加速度及P 附近的一段轨迹都在图上标出,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4.一质点做曲线运动,在运动的某一位置,它的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以及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的关系是( ) A.速度、加速度、合外力的方向有可能都相同

B.加速度与合外力的方向一定相同 C.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D.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5.降落伞在匀速下降过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若风速越大,则降落伞( ) A.下落的时间越短 B.下落的时间越长 C.落地时速度越小 D.落地时速度越大 6.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小球a以初速度v0运动,同时刻在它的正上方有小球b也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并落于c点,则( ) A.小球a先到达c点 B.小球b先到达c点 C.两小球同时到达c点 D.不能确定 7.将一蜡块置于注满清水的长玻璃管中,封闭管口后将玻璃管竖直倒置,在蜡块匀速上浮的同时,使玻璃管紧贴黑板面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如图(甲)所示],则蜡块相对于黑板的运动轨迹是图(乙)中的( )

物理高一上册 期末精选(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物理高一上册期末精选(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一时间(x一t)图线,由图可知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大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x—t图象可知,在0-t1时间内,b追a,t1时刻相遇,所以A错误;在时刻t2,b的斜率为负,则b的速度与x方向相反,所以B正确;b图象在最高点的斜率为零,所以速度为零,故b的速度先减小为零,再反向增大,所以C正确,D错误. 2.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A.B. C.D. 【答案】AD

【解析】 【分析】 x -t 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v -t 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与x 轴平行的直线;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分别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可作出选择. 【详解】 A.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 正确; B.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不随时间变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 错误; C.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加,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 错误; D.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 正确. 故选AD 。 3.一个以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 秒末的速度为v t ,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t 秒内的平均加速度0 t v v a t -= B .t 秒之前,物体的瞬时加速度越来越小 C .t =0时的瞬时加速度为零 D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答案】ABD 【解析】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0~t 秒内的平均加速度a= t v v t -,故A 正确;由图可知,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B 正确;t=0时斜率不为零,故瞬时加速度不为零,故C 错误; 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故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故D 正确;故选ABD. 点睛:v-t 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则根据斜率可求得加速度的变化;由图象的面积可得出物体通过的位移. 4.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为“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的定义式为0 s v v A s -= ,其中0v 和s v 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 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0A 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0A <表示体做减速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试卷试卷(word 版含答案) 一、必修第3册 静电场及其应用解答题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固定于同一条竖直线上的A 、B 是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点电荷,电荷量均为Q ,其中A 带正电荷,B 带负电荷,A 、B 相距为2d 。MN 是竖直放置的光滑绝缘细杆,另有一个穿过细杆的带电小球P ,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可视为点电荷),现将小球P 从与点电荷A 等高的C 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P 向下运动到距C 点距离为d 的D 点时,速度为v 。已知MN 与AB 之间的距离为d ,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若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试求: (1)在A 、B 所形成的电场中,C 的电势φC 。 (2)小球P 经过D 点时的加速度。 (3)小球P 经过与点电荷B 等高的E 点时的速度。 【答案】(1)222mv mgd q -(2)g 2kQq (32v 【解析】 【详解】 (1)由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特点可知,D 点的电势与无限远处电势相等,即D 点电势为零。小球P 由C 运动到D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 102 CD mgd q mv ?+= - ① 0CD C D C ????=-=- ② 222C mv mgd q ?-= ③ (2)小球P 经过D 点时受力如图:

由库仑定律得: 122 (2)F F k d == ④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2cos 45cos 45mg F F ma +?+?= ⑤ 解得: a =g 2kQq ⑥ (3)小球P 由D 运动到E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2 1122 DE B mgd q mv mv ?+= - ⑦ 由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特点可知: DE CD ??= ⑧ 联立①⑦⑧解得: 2B v v ⑨ 2.A 、B 是两个电荷量都是Q 的点电荷,相距l ,AB 连线中点为O 。现将另一个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放置在AB 连线的中垂线上,距O 为x 的C 处(图甲)。 (1)若此时q 所受的静电力为F 1,试求F 1的大小。 (2)若A 的电荷量变为﹣Q ,其他条件都不变(图乙),此时q 所受的静电力大小为F 2,求F 2的大小。 (3)为使F 2大于F 1,l 和x 的大小应满足什么关系?

人教版高一上册物理 运动和力的关系(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 O 点的左侧光滑,O 点的右侧粗糙。有 8 个质量均为 m 的完全相同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用轻质的细杆相连,相邻小滑块间的距离为 L ,滑块 1 恰好位 于 O 点左侧,滑块 2、3……依次沿直线水平向左排开。现将水平恒力 F 作用于滑块 1上。经观察发现,在第 3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后到第 4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小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粗糙地带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F mg B .滑块匀速运动时,各段轻杆上的弹力大小相等 C .第 2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 3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8 个小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12F m D .第 1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 2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5 和 6两个小滑块之间的轻杆上的弹力大小为4 F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将匀速运动的8个小滑块作为一个整体,有 30F mg μ-=, 解得 3F mg μ= , 故A 项错误; B.当滑块匀速运动时,处在光滑地带上的滑块间的轻杆上的弹力都为零,处在粗糙地带上的滑块间的轻杆上的弹力不为零,且各不相同,故B 项错误; C.对8个滑块,有 28F mg ma μ-=, 代入3F mg μ= ,解得 24F a m = , 故C 项错误; D.对8个滑块,有 8F mg ma μ'-=, 解得

4 再以6、7、8三个小滑块作为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34 F F ma ''== , 故D 项正确; 2.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质量为M 且足够长的长木板,木板上面叠放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现对长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 =3t (N )时,两个物体运动的a --t 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线Ⅰ是小物块运动的a --t 图象 B .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C .长木板的质量M =1 kg D .小物块的质量m =2 kg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乙图可知,在3s 以后,m 与M 开始发生相对运动,m 的加速度不变,其大小为23m/s ,所以Ⅰ是长木板的—a t 图象,故A 错误; B .设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23m/s m a g μ== 解得 0.3μ= 故B 正确; CD .当3s t >时,以M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F mg Ma μ-= 即 kt mg Ma μ-= 解得 3mg a t M M μ= - 由此可得

高中数学培优班专题资料(含答案)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培优班专题资料 考点一 几何体的表面积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m ,表面积为n ,一个球的半径为p ,表面积为q .若m p =2,则n q =( ) A.8π B.6π C.π6 D. π8 解析 由题意可以得到n =6m 2 ,q =4πp 2 ,所以n q =6m 24πp 2= 32π×4=6 π ,故选B. 答案 B (2)某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54 B .58 C .60 D .63 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棱长为3的正方体截去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1,3的长方体,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S 表=6×32 +2×1×3=60. 答案 C (3)(2015·陕西,5)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3π B .4π C .2π+4 D .3π+4 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原几何体为半圆柱,底面半径为1,高为2,则表面积为: S =2×1 2π×12+12 ×2π×1×2+2×2 =π+2π+4=3π+4. 答案 D (4)(2015·安徽,7)一个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面体的表面积是( )

A .1+ 3 B .2+ 3 C .1+2 2 D .2 2 解析 由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可得 该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该四面体的表面积为S 表=2×12×2×1+2×34×(2)2 =2+3,故 选B. 答案 B (5)(2015·新课标全国Ⅱ,9)已知A ,B 是球O 的球面上两点,∠AOB =90°,C 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 的表面积为( ) A .36π B .64π C .144π D .256π 解析 如图,要使三棱锥O -ABC 即C -OAB 的体积最大,当且仅当点C 到平面OAB 的距离,即三棱锥C -OAB 底面OAB 上的高最大,其最大值为球O 的半径R ,则V O -ABC 最大=V C -OAB 最大=13×12S △OAB ×R =13×12×R 2×R =16R 3=36,所以R =6,得S 球O =4πR 2 =4π× 62 =144π,选C. 答案 C (6)(2014·重庆,7)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54 B .60 C .66 D .72 解析 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易知该几何体的表面是由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梯形和一个矩形组成的,则其表面积S =12×3×4+12×3×5+2+52×5+2+5 2×4+3×5=60.选B.答案 B (7)(2014·浙江,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高一物理上册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1.水平传感器可以测量器械摆放所处的水平角度,属于角度传感器的一种,其作用就是测量载体的水平度,又叫倾角传感器。如图为一个简易模型,截面为内壁光滑的竖直放置的正三角形,内部有一个小球,其半径略小于内接圆半径,三角形各边有压力传感器,分别感受小球对三边压力的大小,根据压力的大小,信息处理单元能将各边与水平面间的夹角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如果图中此时BC 边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将其以C 为轴在竖直平面内顺时针缓慢转动,直到AC 边水平,则在转动过程中( ) A .当BC 边与AC 边所受压力大小相等时,A B 处于水平状态 B .球对A C 边的压力一直增大 C .球对BC 边的压力一直减小 D .BC 边所受压力不可能大于球的重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正三角形内部的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知,随着角度θ从0°到120°增大过程中,角α与角θ之和保持不变,且α + θ = 120°,所以角β也保持不变,β = 60°,由平衡条件和正弦定理得 () sin sin sin 120AC BC N N G βθθ==?- 所以球对AC 边的压力 23 sin sin sin sin sin 60AC AC G G N N θθθβ'====? 球对BC 边的压力

()()()23 sin 120sin 120sin 120sin sin 603 BC BC G G N N G θθθβ'==?-=?-=?-? A .当BC 边与AC 边所受压力大小相等时,即AC BC N N ''=,则θ = 60°,此时AB 处于水平状态,故A 正确; BC .角度θ从0°到120°增大过程中,sin θ和()sin 120θ?-都是先增大后减小,所以球对AC 边的压力和球对BC 边的压力都是先增大后减小,BC 错误; D .当0 < θ < 60°时,BC N G '>,即BC 边所受压力有可能大于球的重力,故D 错误。 故选A 。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四分之一圆柱体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正方体放在圆柱体和光滑墙壁之间,且不计圆柱体与正方体之间的摩擦,正方体与圆柱体的接触点的切线与右侧墙壁成θ角,圆柱体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地面对圆柱体的支持力大于(M +m )g B .地面对圆柱体的摩擦力为mg tan θ C .墙壁对正方体的弹力为 tan mg θ D .正方体对圆柱体的压力为cos mg 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CD .以正方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并运用合成法如图所示 墙壁对正方体的弹力 N 1= tan mg θ

最新高一培优方案

高一培优班实施管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一培优班的实施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质量意识,尊重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我校生源的良性循环,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探索高中教学组织管理新思路,尝试建立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五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自主自信与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优质发展”、“特色发展”,实现我校内涵发展,提高我校教育教学发展水平和高考综合竞争力。 二、班级设置及学生组合 设置班级的人数30人左右,依据是本届中招考成绩,结合学生成长记录综合素质,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组建,在确定学生名单之前充分征求并考虑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意愿。 三、培养目标 培养和建设优秀的班集体,培养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两个最大化”,即学生在校发展能力最大化和学生终身发展潜力的最大化,使之成为具有阳光心态、健全人格、优秀学业、广阔视野、综合素质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培优班学生是学校参加各学科竞赛的主力军,希望三年以后高考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上“211工程”及“985工程”重点院校。 四、办学特色 1.小班化教学。实行小班化实验教学,最大限度地为同一层次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使学生得到更全面、更细腻的关注和关怀,得到更好的教育服务,更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导师制管理。导师制就是导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导师制是新课程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模式之一,根据我校师生目前的状况,培优班师生要细化好质检和联考等每一个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计划,设计好每位学生高中毕业的高考目标,师生共商高中发展规划,制订培优纠偏方案,学校和授课老师及班主任要给于高度的关注和指导。 3.强化学生自主自信、自我管理能力。培优班学生通过学校组织建立的诚信考场和星期六、星期天学生自主研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研修、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 4.开拓学生视野,全面提高成绩。学校安排优秀教师定时或不定时给实验班学生进行学习模块、学习方法、知识专题等方面的讲座、观摩等,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薄弱科目及时进行个别辅导或组织集体上课,加强优质试题的训练,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各学科全面平衡发展,提升高考竞争力。 五、师资配备 1.高一记组将遴选有高尚人格魅力、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班级管理能力和亲和力强的优秀老师担任本培优班的班主任。 2.培优班的科任教师从高一实验班教学老师中挑选优先安排,根据学校和老师、培优班学生的实际,优选出本年级中理念先进、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教师组建培优班教师团队,在确定教师之前,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需求。 六、教育教学管理 1.通过导师制管理模式,使每一学生在学校都得到家人般的关怀,快乐的沟通,愉悦地生活和学习。

{高中试卷}高一物理下册培优测试题1[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高一物理下册培优测试题 一、过去——牛顿第二定律题型之一(悬吊型)上一周同学们没有掌握的........... 【例1】如图1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 的顶端P 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 的小球。当滑块以g/2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T 等于多少? 【例2】(14分)直升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往水源取水灭火,悬挂着m=500kg 空箱的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45=θ,直升机取水后飞往火场,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大小稳定在a=1.5m/s 2 时,悬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142=θ,如果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且忽略悬索的质 量,试求水箱中水的质量M 。(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 ,sin14°≈0.242;cos14°≈0.970) 【练习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体之所以做曲线运动,是由于物体受到垂直于速度方向的力(或者分力)的作用 B. 物体只有受到一个方向不断改变的力,才可能做曲线运动 C. 物体受到不平行于初速度方向的外力作用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D. 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 ★木板木块相对型(这是很能考查能力和耐力的题目) 【例3】如图所示,质量M = 8kg 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恒力F ,F = 8N ,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m/s 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 = 2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小车足够长.求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 = 1.5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取 g = 10m/s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