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小说阅读”综合提能练(四十九~五十)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11
课时跟踪检测(六)散文理解类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暮雨乡愁张清华①一个人在外面待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日暮时分,烟波江上的愁思不知不觉地就弥漫开来。
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
薄暮乍起,惨淡的云如烟如雾地浮起来,涅卡河边的那些形体巨大的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
这些特别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
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落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咕咕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
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②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狭隘了。
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
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
古往今来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来都是歌者在哀叹岁月的逝水对自己的无情抛掷。
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
”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
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语用、古诗文加餐练5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他们把我写的文章,全都记在鲁迅先生的名下,并且施展叭儿狗的伎俩,指.鹿为马...,向鲁迅先生“呜呜不已”。
②煤窑发生瓦斯爆炸,少数不法之徒不事救援,却趁火打劫,火中取栗....,大发灾难之财。
③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
④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全球经济增长一再走低,如何未雨绸...缪.,应有自己的前瞻和筹划。
⑤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⑥刚才放的那些歌都不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解析:选D①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不合语境。
②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望文生义。
③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使用正确。
④未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使用正确。
⑤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
谦敬失当。
⑥差强人意:指勉强使人满意。
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很多同学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的“作用题”时,往往因为对诗歌的解读不全面不深入,会产生茫然无措,只好套用术语作答。
B.生命中的前29年,杨佳一路走来,全是鲜花和掌声。
19岁时,她成为郑州大学英语系最年轻的教师;22岁时,她考入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C.中国发展得越好,越能够成为捍卫正义的中坚力量,守护好和平的来之不易,与各国相互尊重、共同繁荣,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D.许多时候,正是因为缺少内心的友善,才会将礼让遗忘,才会出现公交站前排队无序、马路上车辆与行人互不相让的现象。
解析:选D A项,成分残缺。
在“无措”后加“的感觉”。
B项,“杨佳一路走来”造成主语中途易辙。
C项,语序不当,定中颠倒,“守护好和平的来之不易”应改为“守护好来之不易的和平”。
(一)“实词、虚词题”验收达标练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①__古代的一些现实主义作家,__②__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但是__③__他们__④__是现实主义者,思想中__⑤__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成分,__⑥__他们能够从艺术描写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现实。
解析:选C关联词一般成对出现,第三分句开头是“但是”,前边必须有表转折的词与之对应,因此选“尽管”。
后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所以必须找出表因果关系的虚词,因此选“因而”。
④⑤处表示顺承关系,只能选择“既然……就……”。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
__①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_②_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③__你还不引人注目。
而__④__当你长成一株大树时,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__⑤__会看到你,__⑥__欣赏你。
解析:选D“虽然”表转折,“即使”表假设;“他们从你身边走过”只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并不一定是事实,所以应选“即使”。
“甚至”表递进,“或者”表选择,②空前后的分句是递进关系,所以选择“甚至”。
故选D 项。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__①__对图书馆崇敬有加。
然而__②__,“宝库”和“殿堂”__③__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__④__很遥远。
普通百姓往往敬而远之。
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
图书馆__⑤__“宝库”“殿堂”,__⑥__“知识公园”。
解析:选A①”表转折,前面应该用“虽”搭配。
⑤⑥“不应是……而应是……”表并列关系,“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关系,根据语境,应用“不应是……而应是……”。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语言的形式__①__是美的,__②__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
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__③__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
(十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基础强化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安重诲,应州人也。
重诲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
初,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欧.重诲,重诲终衔之。
至是,重诲用事,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
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
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
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
”从珂止于.虞乡,遣使以状闻.。
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
”帝疑之,欲诱致彦温讯其.事。
重诲固请发兵击之.,乃命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将兵讨之。
帝令彦稠必生致彦温,欲面.讯之。
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
(选自《资治通鉴·后唐记》,有删节)1.解释实词,请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
①从珂欧.重诲②重诲屡短.之于帝③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④遣使以状闻.⑤欲面.讯之参考答案:①通“殴”,殴打②形容词作动词,说坏话③告诉,使人明白④使动用法,使……听到⑤名词作状语,当面2.解释虚词。
①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②重诲乃.矫以帝命③从珂止于.虞乡④欲诱致彦温讯其.事⑤重诲固请发兵击之.参考答案:①介词,和②副词,于是、就③介词,在④代词,这⑤代词,他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
”译文:②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
”译文③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
译文:解析:①“何为……”为固定句式,“受枢密院宣耳”为判断句。
注意固定句和判断句的翻译,“诘”应为“责问,质问”。
②“此奸人妄言耳”为判断句,“安”应为“怎么”,“宜”应为“应该”。
③“从珂知为重诲所构”为被动句,“构”应为“陷害”,“驰”应为“赶快”,“明”译为“表白”。
参考答案:①李从珂命人扣门,质问他说:“我待你很厚重,你怎么能这样做?”杨彦温回答说:“我杨彦温不敢对您负恩,我是受枢密院的宣示,请您入朝。
(四十一)传记“为什么这样写”类题目验收达标练一、题型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汤一介:虽不能尔,心向往之2014年9月9日晚上8点56分,87岁的汤一介先生与世长辞。
尽管没能见到自己主持的《儒藏》①全部出齐,也没能见到新版的《汤用彤全集》面世,但没有人会对汤一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有任何疑问。
仅在2014年他就出席了三套大书发布会——10卷本《汤一介集》发布会、《中华佛教史》发布会、北京大学出版社发布《儒藏》“精华编”第一批100册出版首发式。
此外,由他主编的《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什刹海书院2013年年刊》也于7月份出版,他还亲自撰写了序言。
汤氏家族世代以读书为本,以教书办学为业,汤一介的祖父汤霖为汤氏家族留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家训。
汤一介1927年在天津出生后,父亲汤用彤似乎是有意择取“一介书生”的含义而为儿子取名“一介”,希望孩子能够一生读书做学问,以传承汤氏家族的家风。
这一点,汤一介以其一生的经历告诉世人,他做到了。
少年时代的汤一介饱尝了战乱流离之苦。
这种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成年后开始独立思考人生、社会等问题。
考大学时,汤一介选择了北大哲学系。
“文革”开始以后,汤一介成了“黑帮分子”,多次遭到北京大学校内的批斗。
批斗会的开场白照例是“现在开始批判‘黑帮分子’汤一介”,接着就是要他交代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行”。
1971年夏,去干校劳动的汤一介回到北京,担任哲学系“教育改革小组”的负责人,开始了工农兵大学生的教学工作。
1973年,汤一介被选入梁效②写作班子。
后来,汤一介称这段岁月是“身不由己,无心为恶”。
“四人帮”垮台后,汤一介被隔离审查,此时的汤一介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该听谁的?”而后他反思:“我之所以走了一大段弯路,主要是因为我没有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
”而后他决定“我只能听我自己的”。
1980年,汤一介恢复了教学资格,重新走上他离开了多年的讲台。
不久,他在北大开设“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课程并整理出版了《郭象与魏晋玄学》一书。
学案五活页作业翻译训练一、请翻译下列句中的画线句。
1.大树将军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
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后汉书·冯异传》)(1)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
译文:(2)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译文:答案:(1)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夸耀自己,行路时和各位将军相逢,总是调转车头让路。
(重点词“伐”“引”“避”)(2)军士都说希望隶属于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十分推重他。
(重点词“多”)2.齐景公出猎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①”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②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1)殆所谓之不祥也?译文:(2)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译文:答案: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
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今天我出猎,上山看见老虎,到沼泽看见蛇,大概这就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不祥的情况,这个不在其中。
有贤能(的人)国君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任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
所谓不祥,就是像这种情况。
今天上山看见老虎,(那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看见蛇,(那沼泽)是蛇的巢穴。
去老虎的家,去蛇的巢穴,看见它们,怎么叫不祥呢?”3.钓鳏鱼子思居卫,卫人钓于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
子思问之曰:“鳏鱼,鱼之难得者也。
子如何得之?”对曰:“吾始下钓,垂一鲂之饵,过而弗视也;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矣。
跟踪检测(二十四)“小说语言题”验收达标练一、题型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斜视毕淑敏没考上大学,我上了一所自费的医科学校。
开学不久,我就厌倦了。
但拿了父母的血汗钱来读书,心里总有沉重的负疚感,加上走读路途遥远,我每天萎靡不振的。
“今天我们来讲眼睛……”新来的身穿雪白工作服的教授拿出一只茶杯大的牛眼睛,解剖给我们看,郑重地说:“这是我托人一大早从南郊买到的。
你们将来做医生,一要有人道之心,二不可纸上谈兵。
”随手尽情展示那个血淋淋的球体,好像那是个成熟的红苹果。
给我们讲课的老师都是医院里著名的医生,但教授演示到我跟前时,我故意眯起眼睛。
我没法容忍心灵的窗口被糟蹋成这副模样。
从栅栏似的睫毛缝里,我看到教授质地优良的西服袖口沾了一滴牛血,他的头发像南海观音的拂尘一般雪白。
下了课,我急急忙忙往家赶。
换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丛飘拂的白发。
是眼科教授!没想到教授乘车的路线和我一样。
只是他家距离公共汽车站很远,要绕过我家住的机关大院。
教授离开了讲台,就是一个平凡的老头。
他疲惫地倚着椅子扶手,再没有课堂上的潇洒。
我心想他干脆变得更老些,就会有人给他让座了。
又恨自己不是膀大腰圆,没法给老师抢个座。
终于有一天,我在下车的时候对教授说:“您从我们院子走吧,要近不少路呢。
”教授不认识我,说:“哦,你是我的病人吗?”我说:“您刚给我们讲过课。
”教授抱歉地笑笑:“学生和病人太多了,记不清了。
”“那个院子有人看门。
让随便走吗?倒真是节约不少时间呢。
”教授看着大门,思忖着说。
“卖鸡蛋的、收缝纫机的小贩,都所向无敌。
您跟着我走吧。
我们院里还有一座绿色的花园。
”我拉着教授。
“绿色对眼睛最好了。
”教授说着跟我走进大院。
一个织毛衣的老女人在看守着大门。
我和教授谈论着花草经过她身边。
我突然像被黄蜂蜇了一下——那个老女人乜斜着眼在剜我们。
她的丈夫早就去世了,每天斜着眼睛观察别人,就是她最大的乐趣。
从此,我和教授常常经过花园。
跟踪检测(十一)“仿用和变换句式(含修辞)题”验收达标练题组一仿用句式1.仿照下面的示例为你所居住的省份“画像”,从我国的其他省份中(或直辖市、自治区)任选一个写几句话。
(不要求句数和字数完全相等)山东五岳独尊黄河滋养还有孔夫子诗书礼仪传成就齐鲁大地山灵水秀圣人魂答:解析:这是一道有一定高度和难度的命题式仿写题,它一方面考查了考生的仿句能力,另一方面也考查了考生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的常识。
考生在解题时,首先对所选省份的地理人文景观必须熟悉,另外要仔细分析例句的特点,那就是前三句分别写了山东省的地理名胜和名人,最后一句是对前面三句的总结。
参考答案:河南六朝古都龙门石窟还有杜甫韩愈诗文万古传成就了中原大地政治宗教文化的厚重与浩瀚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坚韧是大伞,助你抵挡挫折的风雨;坚韧是暖阳,助你融化困难的寒冰;坚韧是云梯,助你攻破失败的堡垒。
答:解析:先审清例句的句式特点,要注意使仿写句与例句“……是……,助你……;……是……,助你……;……是……,助你……”句式保持一致。
确定的陈述对象应该是某种美好品德,并注意语句的顺畅、优美。
仿写句所用的修辞手法要与例句所用比喻修辞一致。
参考答案:勤奋是甘霖,助你浇出丰收的硕果;勤奋是阶梯,助你步入智慧的殿堂;勤奋是基石,助你垒就成功的大厦。
3.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话,使前后语意连贯。
当前,“中国梦”因为习总书记的倡导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宣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优秀儿女都有着自己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什么呢?中国梦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民生之忧;;。
中国梦作为一种精神、一份力量,激励着世世代代中国人为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挽救民族危亡而前赴后继地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努力与抗争。
解析:本题是一道嵌入式仿写题。
做这类题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即仿写两个句子;然后,要分析画线句子所隐含的信息。
“文言文阅读”专题综合提能练(十八)“文言文阅读”综合提能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颜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
少苦学,治《左氏春秋》。
梁龙德中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
符习初镇擢第,解褐..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
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
长兴初,召拜太常博士,习力奏留之。
习致仕..衎东归养亲。
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
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
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
知温诸子不慧,衎劝令以家财十万余上进.晋祖嘉之,归功于衎。
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
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痹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岁余,父疾不能起,衎亲自掬矢,未尝少倦。
晋祖闻之,召为工部郎中,连使促召至阙,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
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营司马。
丁父忧,院,以本官奉朝请...哀毁甚.俄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
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开运末,授左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
丧乱之后,朝纲不振,衎执宪颇有风采。
尝上言:“才除御史者,旋授外藩宾佐,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州郡无参谒之仪,出入失风宪之体,渐恐四方得以轻易,百辟无所准绳。
请自今藩镇幕僚,勿得任台官;虽亲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
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令厘杂务.”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请.复抗表求侍养,改户部侍郎。
衎又坚乞罢免,诏书褒许,即与其母东归。
.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辞以足疾,汉乾祐末,丁忧..不至。
周广顺初,起为尚书右丞,俄充端明殿学士。
太祖征兖州,驻城下,遣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庙.城平,以衎权知州事。
归朝,权知开封.时王峻持权,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
(三十六)“访谈阅读”验收达标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穿越无言成为自己——专访于丹一盈春节于丹再次亮相《百家讲坛》,于是关于她的争议再度响起。
下面是《读者》(原创版)对于丹进行的访问。
《读者》(原创版):春节,我们又在《百家讲坛》中看到了你。
在不绝于耳的争议声中,为何还要触碰这个敏感地带?于丹:其实我所有的言行都只想做一件事:完成生命态度的传递。
就是说在一个喧嚣的、同化力量很强大的人间穿过,我们怎样才可以更坦率更真诚更快乐地做到自我?我坚信每个人在世界上,终其一生的成功不是成为偶像、楷模,而是——最终成为自己。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生命热情,但我觉得多数人完成的是一种生存,一种默然存在,一种物理现象,不在状态。
《读者》(原创版):何为“状态”?于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是三种不同境界。
“好之”已经很高了,但我认为它尽管崇高,却未免沉重。
我更喜欢第三种,“乐之”,即“enjoy”,不仅可以承担重任,还能够举重若轻,有一种生命的欢欣与轻盈。
我们不可能成为超人,但可以完成自身的开发,让自己达到一种最饱满的状态。
《读者》(原创版):你曾经说,昆曲是种生活方式,李白也是种生活方式。
这让我们看到一种对立甚至矛盾的人生状态。
于丹:这种矛盾就是我本质的存在。
老话说: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宽度一直都是我所追求的。
我从小是独生女,很孤僻,很小便体会到生命的瘠薄、脆弱、有限。
如何才能令它阔大、舒朗、坚强?就是要靠文化的力量,靠心智去建立生命的格局。
所以我喜欢的东西,后来会形成矛盾,我在矛盾中去构筑生命的两岸,因为两岸意味着宽度。
你只有让河床越来越宽,你生命中的水流量才会越来越大。
我喜欢很多种壮气豪迈。
比如李白的“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比如苏东坡“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就连杜甫如此沉静,亦会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是何等的胸襟与豪迈啊!古人是以天地为坐标,心是飞翔的,我喜欢那种生命飞扬的感觉。
“小说阅读”专题综合提能练 (四十九) “小说阅读”综合提能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钩 沉① 李 泉 专攻唐诗宋词的谷教授准备撰写《中华诗词掌故之钩沉》。谷教授经常伏案于资料室,一副眼镜,一支“永生”旧钢笔,一叠硬白纸板卡片,潜心专注的神态令人肃然起敬。人们阅报翻书的动作都格外小心,生怕惊扰谷教授缜密深邃的思维。谷教授对这些全然不觉,早已进入一种至高至深的境界。 唯有管收发的驼王钻入资料室的时候,才能偶尔打破这严肃静寂的氛围。驼王姓王名它,四十五六岁,读过高中,据说当年是高才生,只因驼背且脚跛未能入高等学府深造,实在是一大憾事。后来不知怎的,进了W学院当勤杂工,倒也得了与学者名流接触的机会,每月到各处室收集废旧报刊,躲入屋内拿剪刀挖“天窗”,硬是将剪残了的报刊卖得些许零钱,日子过得倒也洒脱自在,远胜过乞丐王。人皆怪之,送雅号“驼王”。 谷教授翻阅学术刊物,不时笔录摘记,托颌沉思。驼王则遍览各类报刊,手持一黄皮小本,拿胶布粘卷的油笔在上面写,时而兀自呵呵地笑。别人便朝他皱眉侧目。驼王似无感觉,竟捧本杂志走近谷教授,往桌上一拍,问:“老谷,此字念啥?什么意思?”人们更是莫名其妙,投以冷漠的目光。 谷教授轻推眼镜,稍事沉吟,斯文地一笑,如在讲堂为弟子传道授业解惑,一一指点。驼王点头,作顿开茅塞状,黑且粗的大拇指一竖,转回身坐下去,连个“谢”字都不出口,遂将那杂志掀得哗然作响。 后来,光顾资料室的人日渐冷落。谷教授与驼王依旧时常相遇,对视颔首,各有所专,两不相扰。 谷教授洋洋万言的《中华诗词掌故之钩沉》终于发表,又入选《神州文论观止》,共得稿酬66元。某日,驼王谦恭诚恳地冲谷教授道:“先生,可否送我《观止》一册?”谷教授欣然应允,且题写“敬祈王它先生雅正”,盖上印章,双手赠予。驼王说句“多谢”,扭身便告辞了。谷教授思忖道:“能读懂乎?” 数日后,市里举办“环城收藏家珍品竞展”,一纸烫金飘香请柬落在谷教授案头,上有“敬希光临评鉴”字样。开展之日,谷教授与各界学者名流及买票观展者入展厅,凝神悉心鉴赏,击节咂舌称叹之声不断。 蓦然,谷教授驻足一展柜前,定睛注目,他见是一大册“中华现代征婚广告收藏大全(一)”收藏者王它。再俯身审视,乃一厚本报刊剪贴,所用之剪贴簿,却是那精装大开本的《观止》,真是移花接木,精致奇绝。谷教授面露不悦之色,暗叹:“原来如此!” 竞展告成,驼王获奖,得奖金888元。听此消息,谷教授不禁大惊:“奇哉怪也!” 驼王却不露声色,入资料室从容不迫一如往常。谷教授双眉微锁,目光冷峻,似仍执着如一,决计再撰高深论文若干,再创辉煌。偶或,谷教授偷觑驼王,见此人数日来专看唐诗宋词研究之类的学刊,心中甚是不解。孺子可教耶?那边,驼王似入境一般,贪婪地在小本子上记着什么。谷教授又不能不悄悄抚案称奇存疑。 又过数日,谷教授闲来有暇,翻报纸浏览,倏地,一条“广告词征集揭晓”刺入眼帘。一等奖一名,作者王它,其作品为:“双爱”沐浴器,“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奖金15 000元。谷教授痴 然良久,信手拈笔在那报纸上狂草“天生我材必有用”7个字,长叹一声仰躺椅背上。 翌日晨,驼王给谷教授送报刊,却碰了锁,很是惊讶。一打听,才知教授昨夜心脏病突发,住院抢救,现刚脱险。驼王心里一震,一切暂作罢,赶紧看望谷先生,边走边自语:“谷教授,恩师也。”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注] ①钩沉:指探索深奥的道理或散失的内容,也指把被岁月沉积遗忘的历史再翻腾出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 A.满腹经纶的谷教授只得到66元稿费,而驼王先以征婚广告收藏大全获奖888元,再以一广告词获奖15 000元,这说明学问不值钱了。 B.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对比鲜明,褒贬明确,充分赞扬了谷教授的坚守钩沉,谦和清高;批判了驼王的投机钻营,取巧牟利。 C.谷教授对驼王获奖先是不悦,后是大惊,进而长叹,最后被驼王的所作所为气得生病住院,这是对世风日下的一种无奈。 D.谷教授属于过去钩沉的时代,无法与市场同步;而面对新时代,驼王则如鱼得水,在市场的文化商海中斩蛟擒龙,做出一番惊世骇俗的作为。 解析:选D A项,“这说明学问不值钱了”错,谷教授和驼王都在研究文化,只是驼王更适应市场文化,所以赚钱较多而已。B项,“褒贬明确”“批判了驼王的投机钻营,取巧牟利”错,文章只是写出了事件,并没有贬低驼王。C项,“被驼王的所作所为气得生病住院,这是对世风日下的一种无奈”不够准确,谷教授不一定只是被驼王的所作所为气得生病住院,另外“世风日下”也不符合文意。 2.小说中有多处伏笔照应,试找出来,并加以阐释。 答:
解析:伏笔是指作者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本文写了驼王的几件小事,设下了多处伏笔:写驼王到处收集废旧报刊,并剪剪裁裁,在黄皮小本上写东西,这实际是为制作“中华现代征婚广告收藏大全”做准备;他还请谷教授赠送《观止》一册,实际是想用它作为剪贴簿;写驼王数日来专看唐诗宋词研究之类的学刊,并在小本子上做笔记,这实际是为“广告词征集”做准备,这些情节与后文写他在广告词征集中获奖相照应。 参考答案:①“每月到各处室收集废旧报刊,躲入屋内拿剪刀挖‘天窗’”“遍览各类报刊,手持一黄皮小本,拿胶布粘卷的油笔在上面写”,照应“见是一大册‘中华现代征婚广告收藏大全(一)’,收藏者王它。再俯身审视,乃一厚本报刊剪贴”。体现了驼王长期坚持自己的事业,并乐此不疲。②驼王请谷教授赠书,谷教授送书时思忖道“能读懂乎”,照应“所用之剪贴簿,却是那精装大开本的《观止》”,谷教授暗叹“原来如此”。体现了驼王移花接木的巧妙,并给谷教授释疑。③“此人数日来专看唐诗宋词研究之类的学刊”“似入境一般,贪婪地在小本子上记着什么”,谷教授不解存疑,照应广告词征集获一 等奖,谷教授痴然良久。说明驼王勤奋好学,活学活用,最终取得成功。 3.结合文本内容,探究小说以“钩沉”为题的好处。对小说中两种不同的钩沉,你更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答:
解析:第一问,对于标题探究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设臵悬念;②贯串始终、使结构严谨的线索;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④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⑤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⑥以某种艺术手法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从以上角度入手,结合文本具体内容来谈即可。第二问,不管选择哪一种,都要贴近文本,有理有据地回答。赞成谷教授,主要从他潜心研究学问、传承传统文化、执着专一等方面入手来谈,言之成理即可;赞成驼王,主要抓住他与时俱进、灵活运用传统文化、注重文化效益等方面阐述。 参考答案:第一问:①情节线索。小说中无论谷教授潜心做学问,还是驼王收集资料,都是围绕“钩沉”展开,都是通过“钩沉”获取成就。②主题思想。社会发展了,钩沉也应与时俱进,埋头做学问固然可嘉,适应时代也能大有作为。用“钩沉”一词为题,使文章增添了文化的厚重感,更能引起人们对当今社会的反思。 第二问:(示例一)我赞成谷教授:①能够潜心研究学问。文中“专攻唐诗宋词”“经常伏案于资料室”“缜密深邃的思维”“进入一种至高至深的境界”等都体现了他对学问研究的一丝不苟和深入。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了重要作用。他“专攻唐诗宋词”,翻阅“学术刊物”,写成了“洋洋万言的《中华诗词掌故之钩沉》”,这个时代像谷教授这样潜心研究传统文化的人才不可或缺。③研究中虽有不顺心,但仍然执着专一。面对驼王竞展中获奖的情况,他“双眉微锁,目光冷峻”,仍执着如一,“决计再撰高深论文若干,再创辉煌”。 (示例二)我赞成驼王:①能够与时俱进,灵活变通。虽然驼王早年“未能入高等学府深造”,只是一个勤杂工,但他善于学习,“遍览各类报刊”,并在“环城收藏家珍品竞展”“广告词征集”中都获了奖,而且奖金不菲,远远超过了谷教授的稿费。②注重文化效益,能灵活运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驼王不死板地研究传统文化,能够把传统文化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剪残了的报刊卖得些许零钱”,两次在比赛中获得奖金,在市场的文化商海里应对自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千里马的伯乐 谢大立 锥子是在技能比赛中得到“千里马”这个称号的。 参加比赛的各单位的尖子,在思想上、技术上都是精挑细选的。锥子觉得自己非常不错,可每次比赛都没有他的份。于是,一番乔装打扮后,他混进了参赛队伍。刮研(平面修复精加工的方法)比赛时,没人 识破他,坐上了第一把交椅,也没人认出他。发表获奖感言时,他取掉帽子、摘去口罩,人们才一声惊呼:这不是锥子吗? 锥子笑笑,大大方方地对着麦克风说,正是在下,大家是不是很奇怪谁叫我来的,我怎么会有资格参加这样的比赛„„嘿嘿,正因为没人叫我来,在下才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说着他瞥一眼获奖席上的其他选手,说,大家放一百二十个心吧,我不是为奖来的,也就不会占获奖名额,我只是想看看自己究竟比别人差在哪儿了。 听到锥子不是单位派来的选手,主持会议的人便上来夺锥子的麦克风。领导席上的一个胖子站起来说,举办技能比赛重在提高技能,是不是单位派来的不重要„„锥子就对胖子鞠躬说,谢谢。随后他看眼大伙,话锋一转说,大家知道锥子是什么吗?知道装在口袋里的锥子,这个歇后语的下句吗? 还是先从锥子这两个字说起吧!锥子清清嗓子说,因为我叫锥子,长得也不周正,小时候同学们嫌我,不与我为伍,老师也不关心我。长大后,这个不被人喜欢的“待遇”仍然没有变。进厂的第一天,就有人对我说,锥子怎么能做名字?有个师兄还扳着我的肩膀取笑我鼻子尖尖、嘴巴尖尖、连脑袋也长得尖尖的,活脱脱一个锥子„„老班长就私下里对我说,回家让你爸妈上派出所把这个名字改了吧!我对他点了点头,可是第二天我又对他说,你们还是叫我锥子吧,我的名字不能改,我也不想改。老班长问我原因,我是这么回答的:我爸妈说,给你起这个名,看似随意其实不随意,装在口袋里的锥子,总是会出头的„„这是我们鞋厂人的口头语,也是我们的信念。 说着,锥子的泪就出来了,锥子含住泪说,老班长是除了我的父母外唯一关心我的人,老班长走时我偷偷地哭了好几回。老班长走后,我成了个没有师父的徒工、打杂工,谁都可以对我说,锥子你去干干这,锥子你去干干那„„ 正因为谁都可以支使我,我成了大家的徒弟。当徒弟不过是学手艺,学就是了。刮研是我们钳工的基础活儿,有句口头禅叫,把研刮好了,手艺也就学到家了。可刮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刮法、绝活,我就处处多长个心眼儿,把各位的刮法和绝活装进心里去。我今天的刮研最快最好,就是集中了大家的优点。 锥子说他说完了,把麦克风插进架子里,往台下走去。 主持会议的人看胖子,胖子站起来说,你去哪里?锥子说,我已经说过了,我不是为名次来的,我对自己有个交代就行了„„胖子打断他的话说,你给我回来,老老实实给我坐到第一把交椅上去!接着又和蔼地说,你是我们这次比赛的千里马,我还没有给你颁奖你就走,想出大会的洋相咋的„„锥子才咧开嘴笑笑,坐回去。胖子走到麦克风前说,请锥子单位的领队上来一下。 领队上来了,胖子对锥子说,锥子你也来一下。来到后台,胖子说,马上要颁奖了,锥子得了千里马奖,跟锥子一块拿伯乐奖的人必须现在就定。领队说,伯乐奖要么是车间领导,要么是选手的师父,锥子这情况定车间领导显然不合适,师父又不在了„„胖子说,锥子也说说,叫上你,也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锥子觉得这是个难题,突然,他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那句装在口袋里的锥子总是要出头的话,给了他夺冠的勇气和力量„„可父母不是自己这个单位的,与钳工也根本搭不上边„„胖子盯着锥子的脸看着,突然说,你小子寻思啥呢?不会是想把两个奖都得了吧? 锥子的眼睛一亮,心里也跟着一亮,脸上就把这种亮露了出来,说,领导您是说我自己是我自己的伯乐?胖子一喜,说,你小子这话是从哪里学来的,自己是自己的伯乐!这可是给我们今后的大赛打开了新思路!自己认为自己行,就想着法子来了,这不就是自己是自己的伯乐吗!行!就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