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5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治疗方法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称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该疾病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肿大,患者常常伴有疲劳、体重增加、皮肤干燥等症状。
针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是桥本氏甲状腺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是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之一。
由于桥本氏甲状腺炎主要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因此需要通过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常见的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包括左甲状腺素和甲状腺片。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
此外,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还需要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监测和血液检查,以确保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医生会根据甲状腺激素水平和症状的变化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如果甲状腺肿大严重或者伴有明显的压迫症状,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切除甲状腺来减轻肿胀和压迫症状。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明显或存在恶性肿瘤的情况。
手术治疗前需要详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甲状腺肿大程度、甲状腺功能状态等。
在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要注意一些生活方式和饮食的调整。
首先,患者需要避免摄入过多的碘元素,因为碘过量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
其次,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等,以提高免疫力和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此外,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治疗还可以辅助一些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可以开具一些调理甲状腺功能的中药方剂,如四妙丸、甲状腺炎胶囊等。
中药治疗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改善免疫功能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总之,针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通过补充外源性甲状腺激素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甲状腺肿大严重或伴有明显的压迫症状的患者。
桥本氏病的诊断标准桥本氏病,也称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主要特点是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产生和淋巴细胞浸润。
桥本氏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甲状腺超声等结果。
以下是桥本氏病的常见诊断标准和相关参考内容:1. 临床特征:- 患者常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可以是一个或两个叶的弥漫性增大,质地软,无压痛。
- 甲状腺功能通常正常或亚临床低下。
2. 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查:可出现亚临床低下甲状腺功能或轻度甲状腺功能亢进,少数病例可出现甲状腺功能正常。
-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阳性结果对于桥本氏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甲状腺超声检查:可见到甲状腺弥漫性或局部结节性增大,甲状腺质地不均匀,并可出现回声不均匀,少数病例可出现甲状腺结节。
3. 病理学检查:- 甲状腺穿刺活检:典型病例可见到甲状腺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到滤泡上皮细胞的破坏和疏松。
-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观察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的T细胞和B细胞的浸润。
需要提醒的是,桥本氏病的诊断应该排除其他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亚克隆甲状腺摸原性等。
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结果,并采取排除法来确诊桥本氏病。
尽管桥本氏病的经典诊断标准主要由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来确定,但近年来科学研究逐渐提出了一些新的诊断标准和参考内容:- 基因检测:近期研究发现,桥本氏病患者常伴有HLA-DR3、DR4、DR5等特定基因的表达异常,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组织学特征:除了淋巴细胞浸润外,在桥本氏病的组织学检查中,还发现了丰富的浆细胞浸润和其他炎性细胞的存在,这些特征也可以作为桥本氏病的辅助诊断依据之一。
总之,桥本氏病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的证据。
桥本甲状腺炎确诊标准
答案:
桥本甲状腺炎又被称作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是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
诊断标准众多,可以通过甲状腺损害的表现、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升高等诊断。
诊断标准:
1、甲状腺损害的表现。
检查甲状腺功能会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情况,促甲状腺素升高或伴有甲状腺素降低。
2、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升高。
根据彩超的表现,再配合相关抗体的升高,就可以确诊桥本甲状腺炎。
对于个别诊断困难的患者,需要做甲状腺穿刺来明确诊断。
注意事项:
1、患者在日常饮食上应保证合适的碘摄入量。
建议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适当限碘,日常饮食仍可食用加碘食盐,但需适当限制海带、紫菜、海苔等富碘食物的摄入。
2、合并亚临床甲减者,首先需至少两次甲状腺功能检测确认并排除暂时性甲功异常。
如果存在下述情况,也要给予L-T4治疗。
计划怀孕或已怀孕的女性、TSH>10mIU/L、甲状腺肿大明显、有甲减的临床症状等。
具体用药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一、概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甲状腺炎或桥本氏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甲状腺炎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本病多见于中年女性,女性患者是男性的15-20倍,各年龄均可发病,但以30-50岁多见。
二、临床表现不少本病患者临床症状缺如,体检时的异常发现也不多。
典型的临床表现是:1、多见于中年女性,病程较长,发病缓慢。
2、无痛性甲状腺肿大:是本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且具有特征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大,或为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大,罕见单结节。
可以不对称,质地硬韧,表面常不光滑,有圆形突起状感,常可触及锥体叶为其特点之一。
可随吞咽上下活动。
肿大发展较慢,局部压迫症状和全身症状不明显,常有咽部不适感,这比甲状腺肿大更常见。
3、大多数的桥本甲状腺炎(75%~80%)的患者,甲状腺肿大而甲状腺功能正常。
少数(不到5%)可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称桥本性甲亢,久病者发生甲低。
4、实验室检查:(1)甲状腺功能:取决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及滤泡细胞增生情况。
早期一般功能正常。
有些已有TSH升高,以维持基本正常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
后期随着甲状腺的进一步破坏,T3,T4降低。
(2)抗甲状腺抗体测定:对诊断本病有特殊意义。
大多数病人血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滴度明显升高,可持续较长时间,甚至可达十多年。
采用目前国内常用的放免双抗测定法,TPOAb大于50%时即有诊断意义,如进行两种抗体测定,其诊断价值更高。
三、诊断依据1、中年妇女弥漫性、无痛性、硬性甲状腺肿,应首先考虑本病。
甲状腺呈弥漫性、分叶状或结节性肿大,质韧,或有结节,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重者有气管、咽喉压迫症状,少数可伴桥本甲亢,久病者发生甲低。
2、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TPOAb)及TSH测定常可以作出诊断:TgAb和TPOAb 如滴度很高,对诊断有很大意义,当然抗体滴度低或阴性也不能排除本病。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良方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氏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随着诊断技术不断提高,确诊为此病的患病率日益增多,发病年龄以30~50岁女性多见,但青少年患者也时有发病,是内分泌系统的难治性疾病、多发病之一。
中医学无该病的记载,根据其病症特点,属中医“瘿病”、“虚劳”等范畴,但不能等同视之,因中医瘿病包括了地方性甲状腺肿、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多种甲状腺疾病。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本病还夹有其他疾病,如心悸、目珠突出症等。
一、病因病机1.素体因素:有先天禀赋不足(如胸腺功能不全)者,复因精神抑郁或猝然恼怒过度,以致肝气疏泄不及,气机阻滞,停津为痰,聚于颈部而成本病,因此正气不足是本病发生的内在依据。
通常女性的经、孕、产、乳过程与肝经气血密切相关。
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易引起气郁痰结、气滞血瘀等病理变化,故女性较易患瘿病。
2.情志因素:长期忧思抑郁或恼怒气结,既影响肝之疏泄而气机不畅,又损伤脾之运化,使气机郁滞,气不行津,凝聚成痰,塞结于颈前,则成瘿病。
久之血行受滞,瘿肿加甚,且可随情志消长,病久甚则损气伤气,出现肝郁气虚、脾肾亏虚之象。
3.感受外邪:人生天地间,有无名疫毒由表入里,郁于肝脾,气血运行不畅,郁结颈前则发病,久则脾气虚弱肾气亦亏损,致成虚劳之疾。
由此可知,本病主要由于素体因素及内伤七情,致使肝气郁结,条达不畅,气滞、痰凝、血瘀,交阻于颈前部而成斯疾。
若肝木疏泄太过,则致肝火、肝阳过允,甚至有的心火亦亢,表现机体代谢功能亢进,产生心悸、手颤心烦易怒、消谷善饥、消瘦等一系列症候。
若肝木疏泄不及,可致脾肾功能减弱,甚则脾肾亏虚,产生机体代谢功能减低,表现有肢体肿胀、面色萎黄、肢体寒冷、恶食等一系列症状。
肝郁气滞,血行不畅,可致血瘀,脾肾不足水湿运化失常,可形成痰浊。
所以三者又常互为因果,由实致虚,以至成为虚实夹杂之证。
摘要: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甲状腺组织慢性炎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指导。
一、生活方式调整1. 饮食: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应避免食用含有碘元素的食物,如海产品、碘盐等。
此外,应保持营养均衡,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如瘦肉、蛋类、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2. 运动:适当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
患者可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3. 精神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二、药物治疗1. 抗甲状腺药物:对于桥本甲状腺炎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MMI)或丙硫氧嘧啶(PTU)。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轻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
2. 抗炎药物:对于伴有明显炎症反应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等,以减轻疼痛和炎症。
三、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1. 替代治疗:对于桥本甲状腺炎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常用的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有左甲状腺素钠(L-thyroxine)和甲状腺素(T4)。
2. 替代剂量:患者需根据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程度和个体差异,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甲状腺激素替代剂量。
四、手术治疗1. 手术适应症: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甲状腺肿大明显,影响呼吸、吞咽等功能;(3)甲状腺结节伴有恶变风险。
2. 手术方法: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可采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或全切除术。
手术过程中,需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五、预后及随访1. 预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经过合理治疗,多数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认识桥本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是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的一种类型,属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发病者多为30岁-50岁女性,发病阶段较为隐秘,同时发病过程缓慢,病程持续时间较长。
若是存有本病家族史者,其患病风险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同时桥本甲状腺炎也属于一种慢性病程,所以需要对于病情进行持续关注。
1.桥本甲状腺炎的概念甲状腺位于颈前,呈现出蝴蝶型,是人体的重要腺体,其所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以有效帮助人体调控新陈代谢。
而桥本甲状腺炎又可以被称之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其在实际当中主要便是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类型,同时这种疾病也是引发甲状腺功能退化的关键性因素,对于人体的影响较大。
当前,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在通常情况之下认为是由遗传、免疫及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引发的疾病类型,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率大约在1%-2%,其中男性发病人数要高于女性,高危发病群体为30-50周岁人群,同时桥本甲状腺炎也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若是家族成员当中有人患有此病,则其他人的患病风险会增加。
2.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主要便是由于免疫系统产生攻击甲状腺的自身抗体,而部分甲状腺滤泡细胞则有可能会被破坏,这种情况的存在会导致甲状腺分泌不足,产生这种病状的因素包含以下几种:第一,细胞免疫:机体产生干扰素、白介素、 B淋巴细胞瘤-2基因,肿瘤坏死因子,而这些细胞因子会参与并且诱导细胞凋亡,对于甲状腺组织造成一定的破坏。
第二,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也是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主要便是由于甲状腺组织受到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破坏,导致本甲状腺发病。
第三,遗传因素:遗传是桥本甲状腺炎发病的关键性因素,在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一级亲属当中有50%的几率有可能会出现甲状腺抗体,而这也充分说明桥本甲状腺炎存在一定的遗传性。
第四,环境性因素:环境因素也有可能诱发桥本甲状腺炎,例如:长期摄入高点食物便有可能导致甲状腺球蛋白碘化增加,这种情况的存在会在人体的范围之内产生一定的反应,导致其抗原性增强,从而诱发免疫反应;硒缺乏会导致光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而在此前提之下其过氧化氢浓度便会呈现出升高的趋势,进而诱发炎症反应,出现桥本甲状腺炎;若是存在感染现象便有可能诱导自身的抗原表达,而受污染的病毒或者细菌又存在与甲状腺抗原类似的氨基酸序列,会激活体内的特性淋巴细胞,进而对甲状腺细胞造成一定伤害,或者是有可能产生甲状腺抗体,这种情况的存在会导致甲状腺受到破坏。
【详解】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thyroiditis,HT)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免疫甲状腺炎的经典类型。
本病⼥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4倍,⾼发年龄在30~50岁。
是甲状腺炎中最常见的⼀种。
病因HT甲状腺滤泡破坏的直接原因的甲状腺细胞凋亡。
浸润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和B细胞,表达Fas-L。
T细胞在甲状腺⾃⾝抗原的刺激下刺激下释放细胞因⼦,由于参与的细胞因⼦都来源于Th1细胞,所以HT被认为是Th1细胞导致的免疫损伤。
TPOAb和TgAb都具有固定补体和细胞毒作⽤,也参与甲状腺细胞的损伤。
特别是TSH受体刺激阻断性抗体(TPOAb)占据TSH受体,促进了甲状腺功能低下。
病理HT甲状腺坚硬、肿⼤。
正常的滤泡结构⼴泛的被浸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其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其淋巴⽣发中⼼代替。
甲状腺滤泡孤⽴,呈⼩⽚状,滤泡变⼩、萎缩,其内胶质稀疏。
残余的滤泡上⽪细胞增⼤,胞质嗜酸性染⾊,称为Askanazy细胞。
这些细胞代表损伤性上⽪细胞的⼀种特性。
纤维化程度不等,间质内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发⽣甲减时,90%的甲状腺滤泡被破坏。
临床表现甲状腺肿⼤,呈弥漫性,表⾯光滑,质地较硬,⽆痛,与周围组织不粘连,不累及喉返神经。
⼤部分患者⽆明显⾃觉症状,或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低⽽表现出⼀系列症状,腺体显著增⼤时可出现压迫症状。
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正常时,TPOAb和TgAb滴度显著增⾼,是具有意义的诊断指标。
发⽣甲状腺功能损害时,可出现亚临床甲减(⾎清TSH增⾼,TT4、FT4正常)和临床甲减(⾎清TSH增⾼,⾎清TT4、FT4减低)。
131I摂取率减低,甲状腺扫描核素分布不均,可见“冷结节”。
因桥本病发病率越来越⾼,临床相对缺乏警觉导致20%患者遗留永久性甲减。
通过以下的病例让我们从影像的⾓度认识⼀下该病:病例⼀基本病史:⼥性患者,55岁,间断颈部疼痛12年,发现⾎糖升⾼3年,咳嗽、⽓促3⽉。
【疾病名】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英文名】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缩写】【别名】桥本病;桥本甲状腺炎;灶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ICD号】E06.5【概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CLT)又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一种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日本九州大学Hashimoto首先(1912)在德国医学杂志上报道了4例而命名为Hashimoto(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为临床中最常见的甲状腺炎症。
近年来发病率迅速增加,有报道认为已与甲亢的发病率相近。
本病是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肿大及获得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常见的原因。
【流行病学】本病真正的发病数尚不清楚,有作者估计与Graves病发病数相似;Hershman介绍在人群中5%~10%有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日本女性的发生率为1%~2%;在美国,其发生率占尸检的1%~2%,并有增长趋势。
美国另有一组资料显示,在原来不知道有甲状腺疾病存在,于尸检时发现6%有局灶性或弥漫性甲状腺炎。
国内的发病率资料报道不多,北京协和医院曾统计1980~1982年来诊的病例数,3年中病例数相当于过去30年总数的4倍。
儿童病例也不少见,Harvin等报道5000多名学龄儿童中,本病的发生率为1.2%,北京协和医院普查5601名学龄儿童中,19名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不少资料显示,本病的发生率在明显增加。
【病因】CLT的病因尚不清楚。
由于有家族聚集现象,常在同一家族的几代人中发生,并常合并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恶性贫血、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全等,故认为CLT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感染和膳食中的碘化物。
近年来,较多的研究表明,易感基因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1.遗传因素 CLT由遗传因素与非遗传因子相互作用而产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桥本氏甲状腺炎(HT)症状有哪些?相信这是很多患者关心的问题。
桥本甲状腺炎是由日本学者桥本策首先报道,因其甲状腺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故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那么其临床症状有哪些,又该如何早期发现疾病呢?请听上海复大医院甲状腺专家史恩教授的解答。
据临床统计本病患病率为1.6%,发病率为6.9/1000。
如果将隐性病例包括在内,女性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30~1/10。
HT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多见,30~50岁为发病高峰期,它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发病早期患者常会疏于治疗,有半数以上的患者会发展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本病也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疾病早期可仅表现为TPOAb阳性,没有临床症状。
病程晚期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
多数病例表现为甲状腺中度肿大,质地坚硬,而以甲状腺肿或甲减症状首次就诊。
具体如下:桥本甲状腺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见于中年女性,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没有症状,多数患者是以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低就诊。
典型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韧硬,少数可局限于一侧腺叶。
晚期患者少数可出现轻度局部压迫症状或偶有局部疼痛。
严重者可出现轻度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但累及喉返神经者少见。
因HT临床表现不典型,又经常与其他甲状腺疾病并存,故早期确诊率不高,容易造成误诊误治。
临床统计HT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率分别高达90%~95%和88%~90.3%。
甲状腺功能正常时,血清TPOAb和TgAb滴度显著增高是最有意义的唯一诊断指标,属于桥本甲状腺炎的隐性期。
所以早期血清检查甲状腺自身抗体有益于桥本病的诊断。
以上即是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症状的基本内容了。
专家提醒,发现疾病后一定要早期到专业的甲状腺专科医院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发生严重后果。
当然疾病最重要的是治疗方法。
那么治疗桥本病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中西医结合平衡疗法,该疗法由上海复大医院甲状腺专家组经过数十年的悉心研究而成。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ICD-10:E06.3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2008年)
1.临床表现:慢性病程、起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常不典型。
如影响患者甲状腺功能,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常见)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多为一过性)的相应症状。
2.体征:常有甲状腺肿大。
3.实验室检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在病程中可出现甲状腺功能正常、亚临床甲减或甲减、一过性甲亢等三种不同的甲状腺功能结果。
部分患者可出现甲亢与甲减交替的病程。
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明显升高是本病的特征之一。
4.甲状腺超声提示甲状腺肿,回声不均,可伴多发性低回声区域或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具有确诊价值。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2008年)
1.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仅需定期随访,一般主张每半年至1年随访1次,主要检查甲状腺功能,必要时可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2.甲状腺功能减低者,应用左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
3.甲状腺肿大显著、疼痛、有气管压迫者,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可以考虑手术切除。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06.305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血清TT4、TT3、FT4 、FT3、TSH、TgAb、TPOAb;
(4)甲状腺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TRAb;
(2)甲状腺吸碘率。
(3)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
(七)选择用药。
1.目前尚无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
提倡低碘饮食。
2.甲减期可应用左甲状腺素(L-T4)治疗。
3.甲亢期可给予对症治疗。
(八)出院标准。
1.诊断明确,治疗方法选择明确。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造成诊断和治疗困难,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伴有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特殊诊断治疗措施,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ICD-10:E06.305)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