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语言的外部表达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457.50 KB
- 文档页数:31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现场报道中最有力的传播载体是有声语言,用清晰、准确、适度的有声语言进行现场报道可以提升出镜记者的专业形象,有时新闻事件现场环境不可控,对记者报道也有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出镜记者掌握基本的发音与发声技巧,使语音、语法更规范。
1.字音准确一部分出镜记者没有接受过专业吐字发声学习,所以在现场报道中会出现语音错误,声母、韵母发音不准,多音字读音混淆等。
比如后鼻音发为前鼻音,“ing”读成“in”,“eng”读成“en”;“n”“l”不分;尽管(jǐn guǎn)读成(jìn guǎn)等。
要提升语言的规范性,平时要多注意练习基本功,生活中发声时稍加注意,多练习普通话发音,就能改正一些发音习惯。
2.声调标准一个方块汉字是一个音节,声、韵、调这三种因素构成这个音节。
声调高低是声带松紧造成的,声带颤动频率高音调就高,声带颤动频率低音调就低。
声调可以纯正字音,区别词义。
一个音节中声母、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就表示不同的词义。
例如:通知(tōng zhī)——同志(tóng zhì)——统治(tǒng zhì)——痛指(tòng zh ǐ)。
如果音调说不准,就会引起受众对表达意思的误解。
例如:教师同志——教室通知,大家立志——打架离职,从山西运来一火车松树——从陕西运来一货车松鼠。
不同地区的方言声调也存在一定差异。
比如:平时生活中多说普通话,多练习绕口令,纠正不规范及不准确的声调,加强语音清晰度和准确度。
3.变调规范轻声:每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在词中或者句子里有些音节失去了原有的声调而念得较轻较短的调子,就叫作轻声。
在现场报道中应注意哪些字音要轻读,例如:语气词“吧、吗、啊、呢”等;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等;名词后缀“子、头”等;重叠式名字、动词的后一个音节等。
变调:音节在连读时,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上声变调:上声字单念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播音创作基础-—停连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外部技巧)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在一组稿件或一档节目中,语句的形态是千变万化的。
一句话里,哪里该停,停多久,哪里是重音,哪里该轻读,一段话中,哪几句该连,哪几句不连,哪几句是重点;整个句子的声音形式是升是降,是强是弱,是急是缓……这都大有学问。
这节课我们来讲一下其中的表达技巧之一,“停连”。
什么是停连呢,简单地说,有声语言的停连是指语流中停顿和连接的总称。
为什么要把停连作为播音主持语言创作的技巧之一单列出来讲呢。
下面让我们三个方面来了解下停连在有声语言创作中的必要性.从生理角度看,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是靠气息支撑的,除了发较短的句子外,任何人都不可能不停歇地一口气说到底。
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必须有不断补充和调节气息的自然生理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看,语言是思维和情感的反映,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肯定会有思维活动、情感运动,会有一个组织和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思维并准确发出声音的心理过程。
内容表达上讲,适当的停连让听者有时间领会内容,突出重要信息。
在广播电视传播中,我们播音主持语言的停连是以心理需要为主、生理需要为辅的。
要想正确运用停连为内容和思想感情服务,首先要照准停连的位置。
其次虽然停连在口语表达中很重要,但是还应注意,停顿不宜太多,否则会支离破碎,特别是新闻类节目的播报中,应少停多连。
停顿和连接都是有声语言中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方法,是有声语言中的标点符号.下面我们来通过一个例子来感受下“停连”在语义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例子:相传主人请客,给客人发请柬,客人回复: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不可。
于是主人做了一桌青菜,结果客人很生气。
请问:主人和客人分别对这句话怎么断句?客人: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不可。
主人: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不可.一、播音主持的节奏-—停连停连:有声语言的流动过程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
包括停顿和连接。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有哪些?语言表达技巧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必修课。
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将来的工作一般都是播音员、主持人或者配音员,也就是用嘴来工作。
说话,就需要表达技巧。
尤其是播音员、主持人和配音员,说话是工作,说话是为了给众多听众来听的。
播音员的声音不好听、语气不好,主持人说话不能随机应变,配音员说话不符合情景,这些都是不称职的表现。
因此,播音主持专业的学员一定要学好语言表达技巧。
播音主持专业的语言表达技巧分为外部技巧和内部技巧。
外部技巧指的是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内部技巧指的是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等。
一、播音主持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⑴停连顾名思义,有停顿、有连接才能更好的传神达意。
在朗读中,语言的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语句之间,总有休止中断的地方,时间有长短,都属于停顿范畴;有些不休止、不中断的地方,特别是有标点符号不休止、不停顿的地方,就是连接。
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①生理停顿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
要注意,生理停顿,不要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②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
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关。
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
③强调停顿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
强调停顿主要是靠仔细揣摩作品,深刻体会其内在含义来安排的。
例如:遵义会议║纠正了│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所犯的“左倾机会主义性质”的严重的原则错误,团结了│党和红军,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第四章播音创作的手段】一.有声语言的构成要素一)发声系统概述1.发音器官构成(发音器官是指人体中参与发音活动的器官)(1)动力部分。
动力器官主要有肺、横膈、胸廓和气管。
这部分为发音提供空气动力。
(2)发音部分。
发声器官由喉构成。
它为发音提供声音素材。
(3)吐字部分。
吐字器官指喉以上各器官组织,包括唇、齿、舌、软腭等。
这些器官,或打开、关闭,形成各种爆破音或摩擦音;或通过位移,使鼻腔与口腔连通或断开,形成鼻音或非鼻音;或通过唇形或舌位变化,使声音产生共鸣变化,形成不同的元音。
(注):语音同自然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物理属性。
每个声音片断中都包含了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个要素。
2.发声要领(主要包括:正确的呼吸要领,口腔控制要领,音域的扩展,共鸣的获得等。
)胸腹连合呼吸法?气下沉、两肋开、小腹收(1)运用气息的要领。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
好的声音状态对气息的要求是:深、匀、通、活。
所谓“深”,就是吸气要尽量深一些。
所谓“匀”,就是呼气要尽量均匀,要有控制,不要大撒气。
所谓“通”,就是气息运动的通道要畅通,气息对声音要有支撑作用。
所谓“活”,就是气息运用要灵活,能因情用气,随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收放自如。
‘(上述“深”和“匀”,是指吸气和呼气,其中,呼气即对气息的控制是主要方面。
“通”和“活”,通是活的基础,其中活又是气息训练的主要目的。
“深”的练习。
深吸气,一种是慢吸,一种是快吸。
慢吸,可以用闻鲜花的感觉体会。
快吸,可以用准备从地上搬重物的感觉来体会。
“匀”的练习。
匀是对呼气的要求。
呼气,即气息的控制是关键。
练习呼气匀,在吸气时吸八分饱,不要吸得过满,这样便于控制。
“通”的练习。
可以用单元音“a”(“啊”)来练习。
发“a”先由弱渐强,均衡用力,感觉小腹的控制力,体会气息和声音通道的贯通。
练习时,为了使气息、声音贯通、集中,以便发出的声音入话筒,可以体会在对面的墙上找一个点,这个点的高度最好是低于自己的胸部,站在距这个点两至三米处,对着这个点,发延长的“a”音,感觉到发出的气息是非常细、又是非常有力的气束,都集中地均匀地射向你所定的那个点,并可以感受到对那个点有穿透力。
【第四章播音创作的手段】一.有声语言的构成要素一)发声系统概述1.发音器官构成(发音器官是指人体中参与发音活动的器官)⑴动力部分。
动力器官主要有肺、横膈、胸廓和气管。
这部分为发音提供空气动力。
(2)发音部分。
发声器官由喉构成。
它为发音提供声音素材。
⑶吐字部分。
吐字器官指喉以上各器官组织,包括唇、齿、舌、软腭等。
这些器官,或打开、关闭,形成各种爆破音或摩擦音;或通过位移,使鼻腔与口腔连通或断开,形成鼻音或非鼻音;或通过唇形或舌位变化,使声音产生共鸣变化,形成不同的元音。
(注):语音同自然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物理属性。
每个声音片断中都包含了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个要素。
2.发声要领(主要包括:正确的呼吸要领,口腔控制要领,音域的扩展,共鸣的获得等。
)胸腹连合呼吸法?气下沉、两肋开、小腹收(1)运用气息的要领。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
好的声音状态对气息的要求是:深、匀、通、活。
所谓''深〃,就是吸气要尽量深一些。
所谓‘'匀〃,就是呼气要尽量均匀,要有控制,不要大撒气。
所谓〃通〃,就是气息运动的通道要畅通,气息对声音要有支撑作用。
所谓〃活〃,就是气息运用要灵活,能因情用气,随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收放自如。
’(上述〃深〃和〃匀〃,是指吸气和呼气,其中,呼气即对气息的控制是主要方面。
〃通〃和〃活〃,通是活的基础,其中活又是气息训练的主要目的。
〃深〃的练习。
深吸气,一种是慢吸,一种是快吸。
慢吸,可以用闻鲜花的感觉体会。
快吸,可以用准备从地上搬重物的感觉来体会。
〃匀〃的练习。
匀是对呼气的要求。
呼气,即气息的控制是关键。
练习呼气匀,在吸气时吸八分饱,不要吸得过满,这样便于控制。
〃通〃的练习。
可以用单元音〃a〃(州阿〃)来练习。
发〃a〃先由弱渐强,均衡用力,感觉小腹的控制力,体会气息和声音通道的贯通。
练习时,为了使气息、声音贯通、集中,以便发出的声音入话筒,可以体会在对面的墙上找一个点,这个点的高度最好是低于自己的胸部,站在距这个点两至三米处,对着这个点,发延长的〃a〃音,感觉到发出的气息是非常细、又是非常有力的气束,都集中地均匀地射向你所定的那个点,并可以感受到对那个点有穿透力。
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演讲,首先是一种听觉艺术。
有声语言是演讲者与听众交流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和最重要的渠道。
有声语言的表达,最基本的要求是语音清晰、语言规范,进一步的要求是抑扬顿挫、流畅自如,最高要求是丰富多彩、声情并茂。
这三种要求明显地划出了低、中、高三个层次。
为了达到最高层次的要求,演讲者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欢迎借鉴参考。
有声语言的表达包括语音表达和语义表达两个方面的内容。
1.语音表达技巧法国艺术家泰纳在《艺术哲学》中说:“人的喜怒哀乐,一切骚扰不宁、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情都能由声音直接表达出来,而且表达得有力、细致、正确、无与伦比。
”听话听声,清亮甜美的声音具有一种动听迷人的魅力,使人情不自禁地被其吸引。
反之,演讲者声音含混不清,尖锐刺耳,或者南腔北调,听众就会不舒服,甚至难以忍受。
这样的演讲,即使内容很好,也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而历来演讲家都非常重视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的训练。
有声语言的语音表达技巧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用声的技巧用声技巧主要指讲究音准、音色、音量和音调的运用技巧。
音准是指发音的标准化、规范化。
它有三点要求:一是使用普通话,二是发音准确,三是吐字清晰。
因此,初学演讲者,首先,要学会汉语拼音及正确的拼读方法,使每个字都能读准;其次,要多进行朗读训练,以加强各种发音器官准确到位地发音,使字音正确清晰;最后,对个别发音有困难的音节可以选择一些“”来反复训练,以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音色是指人的嗓音质量。
好嗓音的标志是:响亮悦耳、圆润柔和、富有情感。
嗓音与天赋有很大的关系,然而嗓音也是可以改进的,只要方法正确,持之以恒地练习,就可以使嗓音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提高。
练好嗓音必须克服以下几种不良声音:①弱音。
这要靠多进行高声发音练习来纠正。
②喉音。
它导致声音生硬、沉重,缺乏音色变化而削弱了声音的表现力,纠正方法是将舌尖轻触下齿龈,使喉头放松,让腹部去控制呼吸和发声。
朗诵外部技巧:语调语调是语气外在的快慢、高低、长短、强弱、虚实等各种声音形式的总和,是有声语言的发展趋向和态势,也可称为语势。
它是朗读者出口之前的语感昭示,也是朗读者出口之后的行为规范;它是朗读者驾驭能力的体现,也是朗读者表现能力的实施;它是朗读者创造力的脚步,也是朗读者语言功力的标识;它是朗读者审美能力的具现,也是朗读者美学理想的呼唤。
“曲折性”是语调的根本特征。
声音的跌荡起伏会使语句错落有致,参差有别,如果是平直调,往往会显的呆板失色。
因此,朗读时,只有语气的千变万化,才有语调的丰富多彩。
语调的曲折性规律造成的语势,需从语句的句头、句腰和句尾加以考察。
从朗读的整个声音形式看,可以比喻为一条河流,波浪滚滚,奔腾向前。
这条语流中,有波峰,有波谷,峰谷相间;有漩涡,有浪花,曲折回环。
在此,朗读语调可大体分为五类:1.波峰类这类语调的走势是:起点低,逐渐上升,再向下行。
即语句的句腰在波峰顶端,句头和句尾较低,重音在波峰。
例如:·老班长,你.怎么不吃啊?·不,我全.知道了。
2.波谷类这类语调的走势是:起点较高,逐渐下行,再升高。
即语句的句头和句尾较高,句腰最低,重音可以在波峰,也可以在波谷。
例如:·这.是我的誓言..!·怎样保卫每.一寸土地呢?3.起潮类这类语调的走势是:起点较低,逐渐上升,不再下行。
即语句的句头较低,句腰逐渐上行,句尾最高,重音在波峰。
值得注意的是,起潮类的语势不是字字高、词词高,整个语势是逐步推向顶峰的。
例如:·可是,它又那么勇猛.....,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催..,叫我惭愧我自新.....。
..,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4.落潮类这类语调的走势是:起点较高,逐渐下行,不再升高。
即语句的句头较高,句腰逐渐下行,句尾最低,重音不一定在句头。
播音内部技巧与外部技巧(内三外四)播音内部技巧与外部技巧内部技巧一 :情景再现一、情景再现定义:稿件中的人物、事件、场面在播音员的脑海中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产生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
(一)播音感受:是播音员因语言(文字的、声音的)达于客观事物,从而接受其刺激并主动体验产生内心反映的过程。
感受是播音员情景再现的前提和基础。
(二)播音感受——感之于外,受之于心。
感之于外:通过视觉不只是感到文字的存在,而且是透过文字符号,感觉到它所代表的那具体的客观事物的存在。
受之于心:是指客观事物对播音员的直接或间接刺激而引起的内心反映和体会。
(三)感受的意义和分类意义:理解通向表达的桥梁分类:形象感受、逻辑感受、集合与抽象感受二、实现情景再现的步骤与注意事项步骤:分镜头构思——设身处地——触景生情——现身说法注意事项:以播讲内容为中心,避免为“情景再现”而“情景再现”学会用自己的经验、经历丰富情景再现注意背稿与播出时“情景再现”的不通同注意播音与现实的差别内部技巧二: 对象感一、定义:对象感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映,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二、对象感的获得途径:1、对听众进行设想(依据节目形式或主题);2、感觉到听众的存在和反应,才能构成交流;3、要努力熟知和了解听众三、对象感的形式:1、直线交流(只与想象中的观众交流呼应。
)2、三角交流(两个主持人相互交流,再与观众形成互动。
)3、直接交流(直接面对观众、听众播讲;热线交流)四、如何把握对象感1、对象感的清晰度:根据对象不同,可以适当调节,表达式对象感可以时隐时现。
2.、和具体对象的交流中,对象感要相对稳定。
3、努力熟知和了解受众,广交朋友。
内部技巧三:内在语一、定义:是指那些在播音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
有声语言表达技巧“内三外四”,你知道究竟说的是什么?我们在学习有声语言和朗诵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很多老师挂在嘴边的表达技巧“内三外四”,那么“内三外四”究竟说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一下吧~“内三外四”是指有声语言中的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
播音既要领会稿件的内在情感,又要锻炼声音上的技巧,即外部技巧,有声语言以内部技巧为主,外部技巧为辅,使二者相辅相成,二者都不能轻视。
内部技巧内部技巧一:情景再现定义: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文章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文字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读者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这个过程就是情景再现。
1.理清头绪:脑海里连续活动的画面----开头是?----接下来的变化?---如何发展?---结果?---那里是特写?---要心中有数,不温不火。
2.设身处地:处于事件的情理之中,主要是获得现场感,产生“我就在”的感觉。
3.触景生情:是情景再现的核心,朗读中特别强调积极的反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个具体的“景”的刺激,马上引起具体的“情”,又要完全符合稿件的要求。
4.现身说法:既然文章中的情景始终“再现”,那么,把这情景再现的过程转述出来,朗诵者在脑中再现了文章中的情景,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加工制作,使听众产生某中情景的再现,从中受到感染。
以下视频来源于上海文联王苏朗诵:《小河》内部技巧二:内在语定义:是指那些在朗读中文章的语言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
(即话里有话、弦外之音)内在语的两大功能:揭示语句本质和语言链条。
内部技巧三:对象感定义:对象感就是,朗读者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映,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纵使在“目中无人”的环境中,朗读者也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
对象感正是被朗读者用来作为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属于某种联想想象的东西。
播音内部技巧与外部技巧(内三外四)播音内部技巧与外部技巧内部技巧一 :情景再现一、情景再现定义:稿件中的人物、事件、场面在播音员的脑海中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产生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
(一)播音感受:是播音员因语言(文字的、声音的)达于客观事物,从而接受其刺激并主动体验产生内心反映的过程。
感受是播音员情景再现的前提和基础。
(二)播音感受——感之于外,受之于心。
感之于外:通过视觉不只是感到文字的存在,而且是透过文字符号,感觉到它所代表的那具体的客观事物的存在。
受之于心:是指客观事物对播音员的直接或间接刺激而引起的内心反映和体会。
(三)感受的意义和分类意义:理解通向表达的桥梁分类:形象感受、逻辑感受、集合与抽象感受二、实现情景再现的步骤与注意事项步骤:分镜头构思——设身处地——触景生情——现身说法注意事项:以播讲内容为中心,避免为“情景再现”而“情景再现”学会用自己的经验、经历丰富情景再现注意背稿与播出时“情景再现”的不通同注意播音与现实的差别内部技巧二: 对象感一、定义:对象感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映,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
二、对象感的获得途径:1、对听众进行设想(依据节目形式或主题);2、感觉到听众的存在和反应,才能构成交流;3、要努力熟知和了解听众三、对象感的形式:1、直线交流(只与想象中的观众交流呼应。
)2、三角交流(两个主持人相互交流,再与观众形成互动。
)3、直接交流(直接面对观众、听众播讲;热线交流)四、如何把握对象感1、对象感的清晰度:根据对象不同,可以适当调节,表达式对象感可以时隐时现。
2.、和具体对象的交流中,对象感要相对稳定。
3、努力熟知和了解受众,广交朋友。
内部技巧三:内在语一、定义:是指那些在播音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表露出来和没有直接表露出来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
第12卷第21期 Vol.12 No.21 2021年11月 November 2021《主播说联播》是以央视《新闻联播》为蓝本进行创新的新媒体短视频。
以《新闻联播》中主播为节目主持人,对在节目中播出过的部分新闻与一些生活素材进行评述。
截至2020年2月13日,“主播说联播”在微博平台的话题阅读量已达36.1亿人次,讨论量已达106.4万人次。
由此可见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
一、语言表达外部技巧概说语言表达是播音员主持人进行有声艺术创作的基础形式,是将文本稿件内容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受众的方式。
进行具体的稿件处理的技巧可以分为两类:内部技巧与外部技巧,也就是各位前辈老师所总结的“内三外四”。
所谓“内三”,指的是在总体情感层面上的调动要求——情景再现、内在语与对象感;所谓“外四”,则是文章所研究探讨的四个具体的外部技巧——重音、停连、语气、节奏。
二、《主播说联播》语言表达外部技巧总体特点(一)传情达意直接明了——更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有着极其高效的传播速率。
从传播渠道而言,它的传播方式有效打破了时空阻隔,将节目内容快速分享给观众,想要收看节目的观众无须再守在电视机前掐点收看节目。
从受众的角度分析,新媒体平台也同样扩大了收视人群的数量。
新媒体的传播只需要“一键转发”,如微博视频分享、抖音视频分享与微信朋友圈的分享。
这样的分享方式对比传统媒体定时与定点的分享发布,显然更为快速便捷。
作为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受众提炼新闻的重点呢,即如何帮助受众“划重点”呢?《主播说联播》的做法值得借鉴。
对比2019830期《新闻联播》的新版人民币的快评与《主播说联播——央视主播谈人民币的颜值》,《新闻联播》播出的内容是将新闻平铺直叙地表达,进行了常规的评论。
而在《主播说联播》中,主播对于同一新闻评论的处理方式更具特色。
“这一版人民币是自带美颜滤镜功能,因为背面的风景图案变得更加的漂亮了……还不如说是这几年祖国的山山水水加了‘美颜滤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