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摄影知识点整理郭云婷

新闻摄影知识点整理郭云婷

新闻摄影知识点整理郭云婷
新闻摄影知识点整理郭云婷

新闻摄影知识点整理

第一题填空(15/20个)

第二题判断(对错,改正)

第三题选择(前三单选,后两个多选)

第四题简答

第五题论述

谁发明尼埃普斯

摄影之父达盖尔

优秀摄影的三个原则

原则之一: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摄影作品的生命力

原则之二:立意明确、主体鲜明是一幅优秀摄影作品成功的关键

原则之三: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要简洁明了

摄影有哪几种

?纪实(新闻)摄影、风光摄影、工业摄影、人物摄影、动物摄影、植物摄影、广告

摄影、航空摄影、水下摄影……

新闻摄影的分类:

?事件性新闻摄影

突发事件摄影和预期事件摄影

?非事件性新闻摄影

百姓日常生活(缓和负面情绪)

?体育新闻摄影

体育现场新闻摄影和体育特写新闻摄影

第一章照相机的结构

镜头是相机最重要的部件,其作用是使被摄物体在感光片上成像。镜头成像质量的高低是评价镜头质量好坏的标准。

一、镜头焦距

1.镜头的焦矩单位为毫米,用f来表示。

镜头的焦点距离决定着被摄景物在胶片上所形成影像的大小。镜头的焦距越大,所形成的影像就越大。1/f=1/u+1/v

2.标准镜头焦距约50mm;【135单反相机的标准镜头:40mm~52mm】

广角镜头焦距有:35mm、28mm、24mm、20mm;

超广角镜头焦距:17mm、14mm等;

鱼眼镜头的焦距:7.5mm左右,视角180度

3.广角镜头的造型特点:

视角大、拍摄范围广,可以在较近距离拍摄大场面

广角镜头焦距短,景深长,使用小光圈可以获得大景深,适合拍摄风光摄影。——

远取其势

广角镜头可以夸张空间的纵深感,甚至出现变形。——前景的处理、风光摄影4.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焦距为16mm或更短的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它的视角

力求达到或超出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5.中焦镜头、长焦镜头、望远镜头

焦距长于标准镜头是这一类镜头的主要特点。

对135单反相机来说,焦距在200mm,视角在12度左右称为“远摄镜头”,焦距在300mm 以上,视角在8度左右被称为“超远摄镜头”

长焦镜头焦距长、视角窄、成像大、景深小。

1、适合将远景拉近拍大,适合于拍摄不易接近的被摄物体

2、适合远距离偷拍。

3、适合拍摄人像摄影,容易获得主体清晰,背景虚化的画面效果。

4、利用长焦镜头创造虚焦点画面。

6.镜头焦距与视角的关系

镜头焦距短,视角就大;镜头焦距大,视角就小。

28mm——75°

50mm——46°【人眼的视角】

200mm——12.5°

500mm——5°

7.变焦镜头的特点

一只变焦镜头能代替若干定焦镜头的作用

携带方便,使用简单

不必在拍摄过程中频繁更换镜头

不必为拍摄对象的不同画面而前后跑动

有效口径通常比较小

用变焦镜头的取景屏幕比较暗,聚焦不便

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比定焦镜头要差些

相对体积较大,价格比较昂贵

8.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主要用于拍摄十分细微的物体,如花卉及昆虫等。为了对距离极近的被摄物也能正确对焦,微距镜头通常被设计为能够拉伸得更长,以使光学中心尽可能远离感光元件。大多数微距镜头的焦长都大于标准镜头,可以被归类为望远镜头,但是在光学设计上可能是不如一般的望远镜头的,因此并非完全适用于一般的摄影。

二、光圈

1.光圈的概念:光圈与快门都是用来控制通光量的。光圈的功能就是以不同的孔径调节

镜头的通光量

2.光圈的功能:

在收缩光圈的情况下,可减小镜头残存的某些像差;

可以利用光圈的收缩或放大来控制景深:

光圈小则景深长,光圈大则景深短。【这里是指实际的光圈大小,而非数值的光圈大小。

光圈数值越小,实际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数值越大,实际光圈越小,景深越长】其他条件不变时,光圈依次增大一级,纳入的光线增强一倍。

3.f/值:把光孔的大小和焦点距离结合起来,构成单一数值来说明达到胶片的光线的强弱

焦距

f系数= ————

光孔直径

例:焦距为50毫米的镜头,光孔直径为25毫米时,f系数为50/25=2,记作f/2。表示光孔直径是焦距的1/2。

同一镜头(指焦距不变),当光孔直径缩小为6.25毫米时,它的f系数改变为?

答:f/8

【我猜这是必要考的】f系数的标记方法:

1.2 2

2.8 4 5.6 8 11 16 22

三、景深

1.景深的概念:照片中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

2.决定景深的因素: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主体越近,景深越小,主体越远,景深越大。

四、快门【我猜Av档和TV档的应该比较重要,还有B门】什么情况下用快速,什么情况下

用慢速

1.快门的概念:快门是照相机控制胶片曝光时间的定时、计时的装置。

2.快门单位:快门的速度单位是秒

国际标准的快门速度级数规定为: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等档位,分别表示快门开启时间:一秒、二分之一秒、四分之一秒、……二千分之一秒。

特点:快门速度也是以等比数列排列的,每一级之间曝光量相差2倍。拍摄时,使用的光圈大小不变,快门速度为1/125秒时的通光量是1/250秒的通光量的二倍。

3.B门:长时间手动曝光【bulb是指以往的用手操作的球状气动快门释放器】

使用注意:

使用B门时,常常用一根可锁住的快门线控制。

调整到B门之后使用一个比较小的光圈。

一般需要用快门线操作相机的快门,按下快门线上的快门钮,并且锁住快门。

曝光差不多时,给快门钮解锁。

在长时间曝光中,照相机必须安装在三角架或其它固定的物体上,以避免影像模糊

4.X门:专门为闪光灯设置的快门速度

5.A门:A门是高中档照相机上的光圈先决式程序快门

一般用于拍摄静物和控制景深

使用方法:

●选择好光圈值

●调到A档

●相机自动测光,选择适当的快门速度

6.慢速快门曝光诀窍【这个应该也比较重要】

●先测光:把相机调到A-mode(光圈先决),光圈设定为f/8,看看相机测出来的快门

值(例如此时相机测出快门大约2秒)

●得出数据,现在的曝光量:f/8 + 2" + ISO100

●把相机调到手动模式,输入f/8光圈和快门2秒,试拍一张,观看曝光情况

●为了拍出更有效果的照片,可将快门调得更慢,如使用快门8秒,快门开放时间更

长,所以光圈需调小,可以和之前拍过的照片比较,把光圈调到f/11-16不等。

7.S/tv档: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

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体育运动

8.P档:程序自动曝光,半自动快门

9.P档和Auto的区别在于,p档能够调节“曝光补偿”

10.快门按形态分类:镜间快门、帘幕快门【个人认为不是很重要,大概了解一下各自的优

缺点】

镜间快门

●是由多片极薄的金属片组成,装配在镜头透镜组中间。镜间快门以机械为动力

来操纵,快门在开闭过程中,在做往复运动时需要克服惯性的作用,所以快门

速度不可能太高,常在1秒至1/500秒之间。

●绝大部分120型双镜头照相机和部分小型135型照相机中采用镜间快门。

●镜间快门的优点是

快门在开启和闭合过程中,由于叶片运动幅度较小,所以产生的震动和声音都

比较小;

使用闪光灯照明时,快门速度在任何一档,都可以使胶片全面、均匀感光。

●镜间快门的缺陷是

由于快门装在镜头中间,所以在更换镜头时,每一个镜头都须配备一套快门系

统,增加了镜头的复杂程度和价格;

镜间快门在大光圈高速快门拍照时,镜头中间部分的曝光时间大于边缘部分的

曝光时间,会使整个底片曝光时间不够均匀;

镜间快门在上紧快门弹簧之后,不宜再改变快门速度,否则可能损坏快门部件;

通光量受到影响。

帘幕快门

?焦点平面快门(屏幕快门):安装在感光器件的前面并与其平行,它是由

特制的黑色胶质绸布或金属帘片制成,所以又称为帘幕快门。

?当按下快门钮时,前后两片帘幕由左向右横向运动(也有的相机是自上至

下运动),形成一条缝隙,使感光器件由一侧至另一侧先后依次曝光。曝

光时间,或者说快门速度,是靠两块帘幕之间的缝隙宽度和它们运行的速

度来决定的。帘幕快门的速度比镜间快门的速度要高,一般在1秒至

1/2000秒之间,有的可高达1/4000秒,这对于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是十

分有用的。

?帘幕快门的优点是:结构严密,速度较高;帘幕紧靠胶片,缝隙由胶片的

一端到另一端,无论快门速度高低,都可使胶片均匀感光,不会产生镜间

快门那种大光圈高速度时可能使边缘部分曝光不足的现象。另外,由于镜

头中间没有快门装置,所以镜头的有效口径可以制作的更大一些。

?帘幕快门的缺陷:由于帘幕与被摄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用高速度快门拍摄

快速运动的物体时,容易产生影像变形,物体运动速度愈快,变形的程度

愈严重。其次,帘幕快门经不住碰撞,装卸器件时要小心,防止手指及片

头触及快门,使其变形而损坏。而且,闪光连动的快门速度有一定限制。

11.快门速度的选择

很重要,一方面是为了实现正确的曝光;另一方面是为了表达主题

快门选择的依据:①抓取动体的瞬间动作②以小光圈获取较大景深③在快门开启时间内有足够的把握使相机稳定,确保影像清晰

注意:对初学者来说,为了使相机在拍摄时有足够的稳定性,手持相机、使用标准镜头,

快门速度不得低于1/60秒。当快门速度低于1/30秒时,必须使用三角架,当使用长焦距镜头时,更应该使用三角架拍摄。

拍摄瀑布【重点】:在自然光充足的情况下在户外以慢快门速度拍摄瀑布的动态,很容易过度曝光,解决方法是尽量避免在自然光非常充足的情况下拍摄,找一处光线较少的地方,并在构图时尽量避免拍到天空。

必要时,可配上减光滤镜作长时间曝光。

五、测距与取景

测距的目的是得到精确的聚焦。调整镜头与影像的距离,直至在取景器中获得清晰

的影像。

取景器是照相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取景器的基本功能是获得准确的拍摄影像。摄影

者通过取景器观察被摄景并确定其取舍,这种取舍就是拍摄者对所拍摄照片的初步

构图。

测距器: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广泛使用截影式测距器,又叫裂像棱镜聚焦器。

测距(聚焦)时的窍门——先半按快门【这个应该会考吧】

在光线暗处,自动对焦系统常常会失败,这时可用手动对焦。

取景器:按照取景器与成像镜头光学主轴的关系,取景器分为同轴取景器和旁轴取景器两种。

同轴取景器是取景与成像在同一光学主轴上,【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

旁轴取景器是依靠独立的专用物镜和目镜来完成取景的,取景器的光学轴处于成像光学主轴的旁侧,它们之间相互平行;【双镜头反光式和光学透镜取景器的照相机】。

【这个不知道会不会考,感觉不是很重要,或许会考选择?】

旁轴相机

?由于旁轴相机自身结构的限制,没法安装超长焦镜头,所以后来被单反相机取代。

?旁轴相机优点是机身设计小巧,而且没有单反相机反光镜工作时噪音和机振,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更是远强于单反相机。

?旁轴取景相机的另一优点是用镜头盖遮住相机镜头时,仍能从取景器中观察到前方景物,大大简化相机的内部结构。

?像差在拍摄距离越近时越明显,越远则越可以忽略。但由于像差的存在,多数摄影师摒弃了这种并不严格的取景方式。

单反相机

单反相机适用的反光棱镜取景器是机身内镜头主轴45角处安装一块反光镜,将镜头结成的影像反射到机身顶部的磨砂玻璃上,感光胶片和磨砂玻璃距离镜头的光程长度完全相等。两者画幅大小是一致的,在磨砂玻璃上所观察到的景物即是胶片上将要结成的影像。这种取景方式也叫反光镜取景器。用反光镜反射到磨砂玻璃上的影像与景物的上下位置相同,左右位置相反。

为了从取景的磨砂玻璃上能看到与景物位置完全相同的正像,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在取景器中增设一块屋脊样五棱镜,将反射光线再作两次反射,把原先看到的与景物左右位置相反的影像,变成与景物上下左右位置都完全相同的影像。这种取景方式也叫做五棱镜反光取景器,135型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广泛采用这种取景器。

第二章相机的种类

一照相机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这个应该会考选择题吧…】

?按底片画幅大小:135相机、120单镜头反光相机、专业大画幅相机

?按感光材料:传统胶片相机、数码相机

?按取景方式:旁轴取景式相机、单镜头反光式相机

(一)135型照相机

使用135胶卷【宽度为35mm的胶卷】,拍摄的像幅尺寸为24*36(mm)

工作原理:光线透过镜头到达反光镜后,经目镜和五菱镜折射到取景器;拍摄时,反光镜向上翘起,感光元件前的快门幕帘打开,通过镜头的光线到达感光元件上;快门关闭,反光镜恢复原状。

特点:1.可以换不同规格的镜头

2.关系到摄影质量的ccd面积远大于普通相机,使得单反相机的每个像素点的感

光面积远远大于普通相机。因此每个像素点也就越能表现出更加细致的亮度和色彩范围,使单反相机的成像质量远远高于普通相机;

3.具有手动曝光和白平衡功能,专业化。

135单反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类型。

优点:体积较小,携带方便

缺点:底片象幅较小,所摄照片的影纹、密度都不及大中型照相机细腻

(二)120型照相机

使用120胶卷,通常是中型片幅相机,标准象幅为6cm*6cm

每个120胶卷可摄12张,拍摄竖幅时不需转动相机

镜头焦距,以6*6为例:标准镜头是80mm,等于135相机的50mm;

6*6用的50mm则等于135相机的28mm

特点:与35mm相机(即135相机)相比,有更大的底片

细部层次表达丰富,这是照片质量的关键。【人像、婚纱和广告摄影都要求获得最丰富的细部表现,现在也优先选用120型照相机】

双镜头反光式120相机在国内最为常见。

?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一般都是方箱式机身,由两个镜头上下排列在机身前,上面的镜头是取景、测距专用镜头,其相对孔径一般大于摄影镜头,这样通光量较多,

在聚焦的磨砂玻璃上所结成的影像明亮清晰。

?下面的镜头是摄影专用镜头,镜头内部装有光圈和镜间快门,并附有自拍器和“X、M”闪光联动装置。当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上面的取景镜头结成清晰影像时,下

面的摄影镜头也同时结成清晰的影像。

?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一般由机身顶部向下俯视取景。

(三)专业大画幅相机【开放的美学】

4*5(97mm*120mm)尺寸以上画幅胶片的相机【成像面积是35mm胶片的13—50倍】大画幅摄影是目前世界上追求高品质画面的专业摄影家的标配,是广告摄影和风光摄影的专业设备。

技术难度大,对摄影师的综合要求高

特点:

1.大画幅影像尺寸大,成像清晰,质感真切,影调与色调层次细腻,色彩更加饱和。

2.景深范围控制灵活。大光圈下可无限清晰,也可极小景深,如纸片一样薄。

3.改变成像透视效果和焦点平面的移动调整功能。光轴可移动可改变角度,改变相机的上下视点;可用于镜面拍摄。

(四)全自动相机

(五)关于数码相机

数码相机使用光敏元件作为成像器件,将图像中的光学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

?目前光敏元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耦合)元件;另一种是新兴的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在相同分辨率下,CMOS比CCD便宜,但CMOS光敏器件产生的图像质量要低一些。

?市场上常见的成像器件是CCD,CCD图像传感器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为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相机CCD内含的晶体管数量越多,分辨率也越高。

?影响数码相机成像质量的因素有:CCD分辨率、色彩深度、镜头质量、像质调节等。

①分辨率:

分辨率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它是衡量图像细节表现力的技术参数。

数码相机拍摄图像的像素数取决于相机内CCD 芯片上光敏元件的数量,数量越多则可产生的图象分辨率越高,所拍图像的质量也就越高,当然,相机的价格也会大致成正比地增加。

CCD的分辨率和图像分辨率不同,购买时应关注CCD分辨率

②色彩深度:表示数码相机的色彩分辨能力,反映数码相机能正确记录色调的多少

色彩位数的值越高,就越可能更真实地还原亮部及暗部的细节,也就意味着可捕捉的细节数量越多。目前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的色彩位数都达到了24位,可以

生成真彩色的图象。

在通常情况下,数码照相机有24位的色彩位数已足够,但是广告摄影用数码照相机需要有30位或36位的彩色深度。

常用的色彩模式有RGB(红绿蓝)、CMKY(青橙黄黑)、YUV(亮度色差)。

③感光度

数码相机的感光度是指CCD芯片对光照反应的灵敏度。电路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和影

像再现能力的综合性能指标

由于当前CCD制造工艺有限,像提高等效感光度就会降低噪比,是图像变得粗糙,丢失部分细节,极大地影响图像质量

目前通过提升感光器件的光线敏感度或者合并几个相邻的感光点来达到提升ISO,

如标准的ISO100提高到ISO200,需要把2个像素点当成1个点来感光,才能获得

原本2倍的感光速度。

室内拍摄采用较低感光度,使图像更加细腻;

体育摄影采用更高感光度,使运动影像更加清晰

④光学变焦、数码变焦

⑤白平衡

⑥闪光模式

(六)胶卷的分类与选择

彩色胶卷分为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

彩色反转片,又称正片,在拍摄后经反转冲洗可直接获得正像的感光胶片,反转片在底

片上所呈现的颜色就是实际的颜色,可以直接使用。

其色彩真实鲜艳,曝光要求与普通负片差不多都是宁欠勿过,但曝光宽容度较小,对光源色温要求严格。

专业摄影师在拍摄广告照片大多都使用彩色反转片。

二镜头附加镜【感觉这个是重点!】

拍摄时放在照相机镜头前端的一块玻璃片或者塑料片。主要包括广角镜、增距镜、偏振镜(偏光镜)、UV镜、星光镜、柔光镜、多影镜、中心清晰滤光镜(晕化镜)、色温镜。

广角镜

哪些会影响曝光偏振镜减光镜广角镜增距镜

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焦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

减小主镜头的焦距,使用小光圈拍摄,获得大景深。

增距镜

增加原有的镜头焦距,缺点是降低了成像质量,使用增距镜镜头口径也降低了两倍,光圈应相应开大两档。

偏振镜【注意使用方法——旋转】

镜片呈灰色。

能够减少或消除非金属表面的反光,使照片上没有光斑。

可以使天空的漫射光减弱,使天空变暗、云朵突出。

消除一定的雾气,增加空气的透明度,提高远景的清晰度。

与其它滤光镜不同,偏光镜不会改变景物的颜色。

UV镜

UV镜镜片无色透明,能够吸收紫外线。

在开阔的远景拍摄时,空中的紫外线将导致远景模糊不清,彩色拍摄会使照片蒙上

蓝雾。UV镜可以滤除紫外线的影响,提高照片清晰度,也不需要进行曝光补偿

常常把它装在镜头上作为保护镜片。

天光镜

天光镜呈微红色(削弱蓝色)。

在彩色摄影中除能起到UV镜的作用外,还能减少由于蓝色天空光带来的偏蓝色调,如晴天中的阴影、雪景中的人等。

以彩色摄影为主时,宜选用天光镜作为镜头保护镜。

柔光镜

柔光镜是能够取得柔光效果的滤镜。

主要用于人像摄影和静物摄影,有时也用于特殊的风光摄影。

拍摄人物时,它可以使影调变得柔和,减轻或消除人物面部的缺陷

镜头的焦距越长,光圈越大,柔光效果越好。

在使用柔光镜时,建议先聚焦再将柔光镜安装在镜头前,否则难以聚焦。

色温转换滤镜【阴天偏蓝色,色温高;晴天偏红色,色温低】

光源的颜色可以用色温来表示。色温低时,红色成分比较多;色温越高,其中蓝色成分就越高。

雷登80、82系列滤光镜是升色温的,呈青蓝色的转换色温滤光镜。

适合于日光型片在灯光下拍摄时使用。因为一般灯光所含红橙光较多,缺少蓝光,

同时日光型片对蓝光的感受能力相对低些,所以要用蓝青色滤光镜来提高光源色温,使之符合日光型片对色温的要求。

雷登85、81系列滤光镜是降色温的,呈橙红色。

适合灯光型片在日光下拍摄时使用。日光所含蓝紫光比率要比灯光来得大,同时灯

光型片对蓝光的感受能力很强,所以要用琥珀色滤光镜来降低光源色温,使之符合

灯光型片对色温的要求。

例如使用雷登85A滤光镜的效果图使色温由5500K降到3400K。矫正照片严重的偏

蓝色调,使用灯光A型胶卷可在日光下或用电子闪灯进行拍摄。

用作效果镜可使绿色的景物充满了秋天的色彩。

三常用摄影附件

三脚架、遮光罩、快门线、近摄接圈

第三章曝光控制

一曝光的原理与方法

(一)曝光与曝光量

传统底片

数码影像CCD/CMOS感光

(二)正确曝光

E(曝光量)=I(照度)×T(曝光时间)

倒易律:在曝光量公式中,照度和时间量值是可以互相置换的。它们之间的曝光量是等值的。这种照度和时间量值可以互相置换的关系,在摄影曝光上叫倒易律。

等量曝光:光圈f/2.8与快门速度1/500秒相组合,和光圈f/4与快门速度1/250秒相组合,所获得的曝光效果是一样的。它们又和中级光圈f/8与中等快门速度

1/60 秒相组合所获得的曝光效果是一致的。

倒易律失效——曝光时间极短、光线极弱

倒易律与曝光组合

光圈:f/4 f/5.6 f/8 f/11 f/16

快门:1/125 1/60 1/30 1/15 1/8

光圈:2 2.8 4 5.6 8 11 16 22

快门:250 125 60 30 15 8 4 2

二影响感光的各种因素

(一)光线变化对曝光的影响

1、光线照射方向

顺光

侧光

顶光

2、一天中时间变化

正午最亮正常

日出后2小时1\2 加一档

日落前2小时1\2 加一档

日出\日落1\10 加四、五档

3、天气变化:【重点】

晴天朗日、薄云遮日、阴云密布、乌云翻滚曝光量各差一级。

光圈:2 2.8 4 5.6 8 11 16 22

快门:250 125 60 30 15 8 4 2

4、季节变化

5、地域变化

(二)景物本身反光能力

色调浅淡、表面光洁的景物反光能力强,如雪地、水面、沙漠等,以及玻璃、瓷器、

不锈钢、丝织品等,应减少曝光量。

如物体有明有暗时,应对暗部补光。

(三)客体因素对曝光的影响

(四)大光比下的局部曝光问题

三测光方法与曝光控制

(一)测光表测光

中片幅以上的相机很少有性能完善的测光系统,较大片幅的相机大都没有测光系统。

手持测光表可精确到1/10档。

反射式测光表—反射到镜头的光线强度

入射式测光表—入射光线的强度

(二)测光方式【重点】

平均测光

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测光方式,这种测光方式将被摄体在取景屏画面内的各种反射光线的亮度进行综合而获得平均亮度值。平均测光的特点是使用简单,

但测光精度不高,在取景范围内明暗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下,尤其是当画面中有

大面积的白或黑色物质时,较难直接依据测光数值来确定合适的曝光量。

这种类型的测光系统,主要是在一些低档的入门级数码相机中应用。

分区测光或矩阵式测光

分区测光是指将拍摄画面分为多个区域,数码相机通过机内软件,对所有区域内的光线分别做出评价,并经过计算得出整个画面的最佳曝光组合。

矩阵式测光实质上就是256区分区测光。

在AUTO曝光模式下,一般都使用分区测光方式。

中央重点测光

中央重点测光又叫做中央重点加权测光。这种测光方式是相机对画面中央约1/4的区域按80%的比例测光,常用于人像摄影。该方式能对画面中央的物体准

确曝光,并保留部分背景细节。在大光比环境下,中央重点测光的效果会好于分区

测光。

重点测光

重点测光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测光方式,它的工作原理是,相机仅对拍摄画面中央占整个画幅1%~3%的区域进行测光。点测光的好处是,即使背景很亮或很

暗,拍摄的主体都能得到很好的曝光,但背景的细节可能丢失。

多点测光

多点测光是重点测光的一个变种,它与点测光的区别在于这种测光方式的测光点与对焦点连动,测光范围比点测光稍大一点。准确度大于平均测光,但

当主体和背景差别极大时,仍难保证主体正确曝光。

图记一下

(三)曝光模式【重点!!!】

自动曝光

光圈优先景深要求

快门优先高速

手动曝光

曝光补偿

多重曝光

讨论:什么时候设置快门速度快和小光圈?

其他曝光模式

阶段曝光【现场曝光情况复杂】

同一个被摄对象采用不同的曝光量拍摄。除了由相机自动设置曝光的一幅影像之外,另外两幅影像是通过将曝光值向+ 和- 两个方向偏移进行拍摄的。保证了复杂光线下,肯定有一张照片是曝光正确的。

连拍和多段曝光模式

夜视曝光可以进行红外摄影和彩色夜视摄影

(四)曝光补偿【重点什么情况下要用】

曝光补偿主要在逆光、明亮物体、暗物体、阴影处主体四种拍摄情况下进行。

逆光下拍摄,为了表现阴影部位的层次,一般按估计或侧光的数值,增加1—2档曝光量。特别是有大面积天空的逆光画面,明亮的天空将景物衬托得比较暗,为了表现被摄景物的层次,需要加大曝光量,这种情况下,可以牺牲云彩的层次。

拍摄阴影下的主体,非主体部分非常明亮,这时可以进行曝光补偿,增加曝光量,牺牲明亮部分的层次。

测光原理

测光就是被摄对象的反射光亮度。测光原理就是“以18%中灰度色再现测光亮度”

测光系统的设计都是以这种18%的中灰色调的亮度为再现目的。

曝光补偿原则——白加黑减【重点】

●增加曝光量【对明亮物体进行曝光补偿0.5-2档】

对白色主体测光、曝光,画面主体影调灰暗

在原测光基础上增加0.5EV曝光量(半挡),主体影调得到改善

在原测光基础上增加1EV曝光量(1挡),白色主体得到正确表现

●减少曝光量【暗物体拍摄曝光补偿减少0.5-2档】

按黑色主体测光、曝光,黑色主体影调浅淡

在原测光基础减少0.5EV(半挡)曝光量,黑色主体影调得到改善

在原测光基础减少1EV(1挡)曝光量,主体的黑色得到正确表现

四曝光与影调控制

(一)曝光与黑白摄影影调表现【重点】

影调图谱:白、极浅灰、浅灰、深浅灰、中灰、浅灰暗、暗灰、深暗灰、黑。

高调摄影

一张照片,如果它包括灰色级谱的上半部分(白、极浅灰、浅灰、深浅灰和中灰),一般来说它表现的是轻松愉快的气氛,这样的照片被称为高调照片。

低调摄影

一张照片如果主要包括灰色级谱的下半部分(中灰、浅暗灰、暗灰、深暗灰和黑色),它表现的是阴沉、忧郁的气氛,这样的照片被称为低调照片。

中间调

(二)曝光与彩色摄影的色彩再现

冷调、暖调、中间调

讨论

测光表在什么情况测光是准确的?

在什么时候测光易出现偏差?

在拍摄雪景时,如何根据测光表的数据调整曝光组合?【增加曝光补偿】

什么时候优先考虑快门速度?什么时候优先考虑光圈大小?

第四章摄影用光

4.1 光及其特性

1.物理特性光强波长偏振【应该不重要】

光的作用

表现形状、色彩、质感

表现立体感与空间感

营造气氛

特殊的光影效果

2.光的造型特性

存在形式:自然光、人造光;

自然光:自然界存在的光源,太阳光、星光、月光;

特点:受天气、季节、地域、环境的影响,千变万化,魅力无穷;

人造光:人工制造的光源发出的光,灯光、烛光、闪光灯的闪光;

特点:强弱受灯的功率、拍摄距离、周围环境的影响,使用方便,可产生特殊艺术效果。

造型功能:硬光、柔光【什么情景下用】;

硬光:强光源发出的直射光,在景物表面产生明暗对比的阴影。

直射光源:阳光、闪光灯、聚光灯

造型特点:被照射的物体明暗反差大,产生明确的阴影,反差强烈,有明显的方向性,适合表现刚强、坚毅、爽朗等题材。

难点:控制画面明暗的反差和画面的光比

柔光:折射光、透射光,扩散柔光、反射柔光等。

造型特点:基本没有投影,影调柔和,层次丰富,无明显的方向性,适合表现人物皮肤的质感,表现细节,以及温柔典雅的题材。

获得柔光:白床单、窗帘、白色的遮阳伞等就可以把直射光变成柔和的光线。柔光

的光比控制应该控制在1:2左右。软光的拍摄曝光可以过半级到一级,这样能使人

物的皮肤更加白皙、透明。

4.2 户外自然光、光位及其造型

1.不同季节的造型效果:

夏季日光最强,春秋次之,冬季变弱;

春天:光线和色彩生机勃勃,春雨后,烟雨朦胧,云蒸雾绕,江南春色;

夏天:阳光灼热,光线强烈,影子浓密;夏日的雨后,草绿天蓝;

秋天:秋高气爽,金色满园,景色洁净,色彩对比鲜明;

冬天:光线减弱,色彩单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不同时间的光线变化:【重点】

黎明与日出:青纯、冷色调→霞光、暖色调→喷薄欲出、光芒四射;

早晨:照射角度低,影子较长,方向性强,多角度拍摄;

正午:照度大,景物的反差强,影调硬,色彩还原充分饱和;

但人物的眼窝、鼻尖下方和下巴下容易出现浓重的倒三角阴影;

傍晚:温暖柔和,侧光下拍摄立体感强;

日落与黄昏:落日的余辉绚丽动人、晚霞、景物发暗、远山成为剪影;

3.不同投射方向构成的效果:【重点】

光位:相对被摄主体和拍摄方向,称光源所处的位置为光位;

常用的光位有:顺光、侧光、侧逆光【发型光】、逆光【轮廓光】和顶光【发型、神圣感】、前测光【立体感】

顺光:光源照射方向与照相机拍摄方向一致,“正面光”;

特点:被摄体受光均匀,色彩还原真实,饱和,曝光控制简单,适宜表现物体的质感,但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无阴影);

影像明暗反差小,宜拍摄高调照片。

侧光:和景物呈90度的光线。

特点:侧光能产生明显的强烈对比。影子修长而富有表现力,表面结构十分明显,每一个细小的隆起处都产生明显的影子。

人物摄影中,常常用侧光来表现人物的特定情绪。

前侧光:明暗比例适中,较好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表面质感。

在人物摄影中可以前侧光为主光,正面有辅助光补助,以取得轮廓线条清晰,影调丰富,明暗和谐的效果;

还可突出建筑的立体感

后侧光:被摄体在暗背景中能产生清晰的轮廓光,使被摄体从背景中突显出来,

具有较强的空间深度感;

适合表现轮廓。

逆光:轮廓光,从被摄体背面照射过来的光,戏剧性效果;

产生轮廓,空间层次感;

有利于表现烟雾和半透明的丝绸、花瓣的质感;

逆光加亮背景可以拍摄剪影效果,一般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进行补光。

顶光:来自被摄体顶部正上方的光线,如夏日正午的阳光;

景物上亮下暗,光线强烈,明暗反差极大。

在人像摄影中一般不使用,“黑三角”严重;

神圣感

脚光:由下方向上照明人物或景物的光线。

在前方的称为前脚光,这种造型光线形成自下而上的投影,产生非正常的造型,也用于消除眼袋。

用作刻画特殊人物形象、特殊情绪、渲染特殊气氛。

在景物背后的脚光称为后脚光,这种光线照射人物的头发尤其是女人的长发或者景物的细节有修饰和美化的作用,在摄影棚中常作为效果光使用。

4.3 各种天气条件下的摄影【重点】

1.晴天阳光下的拍摄:

阳光普照,色彩缤纷,光影效果丰富,明暗对比大

2.多云天气的摄影表现:

阳光为散射光,没有明显的投影,亮度大,曝光容易把握;

光线柔和、有利于表现细腻的质感和细致的影纹;

适合拍摄人像,尤其是女性和儿童;

多云拍的景物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

3.阴天的拍摄:没有阳光、比较暗淡,注意充分曝光;

阴天光线全是散射光和透射光,无投影,景物没有明显的明暗层次,平淡而缺乏生机,色彩的饱和度降低。

若拍摄自然风景,应选择有前景、中景和背景以造成空间深度感;选择反差大、反光率高、色彩明快的物体;加闪光灯;

阴天的光线中含有大量的蓝色成分,色温偏高,彩色胶片会出现冷调效果。

4.雨景摄影

雨中物雨中人水中影夜雨雨滴雨丝

拍摄雨景注意事项:

1)雨天光线变化大,曝光不容易掌握。

2)雨天拍摄,常常会出现曝光过度,曝光过度对雨景极为不利的,因为雨天景物

反差小,曝光过度会使反差更小。

3)拍雨景时,不要以天空为背景,应选择深色背景,这样才能把明亮的雨丝衬托

出来。

4)拍摄雨景时,要注意在镜头和雨点之间拉开距离。

5.雪景拍摄

拍摄雪景有两种:下雪的天气里拍;雪过天晴之时拍。

A)下雪时拍,天空的亮度和地面景物的亮度比雨天高。光线散漫而柔和,能见度

较差。雪的反光律极高,有雪覆盖的地方和没雪的地方比起来,反差极大。

1、如主要拍摄雪天里的人物或景物,应以人物面部的受光情况作为曝光的依据;如

拍以雪为主的景物,则应以雪的亮度作为曝光的依据。

2、在景物明暗反差过大时,应采取必要的补光措施,降低明暗反差,获得适当的影

调,可用反光屏或闪光灯作辅助光。

3、如果需要表现雪花漫天飞舞,一般应采用l/60至1/30秒的快门速度,雷花飘动留下的道道白线;若表现雪花晶莹停留在空中,应用快速快门。

4、选择深色背景,更能衬托出雪花来。

B)雪过天晴时拍雪景:

1、雪过天晴,雪反射光,景物反差大,需要补光。

2、拍摄人在雪地上的活动,应以人面部的受光情况作为曝光依据;

3、如需表现雪的质感,须采用侧光、侧逆光和逆光,以增强立体效果。

4、如果整个景物亮度过大,则可采用偏振镜来降低亮度。

5、雪天本身反差小,应以带雪或挂着冰凌的树木、山石作为前景,大面积的高影

调中应增加深色调元素,增强空间感,丰富画面影调。

6.雾景的拍摄

?雾景有阴天的雾,晴天清晨的薄雾,山区的云雾等。

?雾天的光线柔和,仿佛给山峦大地、树木山林布上了轻纱;

?雾能隐去一些景物,而使另一些景物呈现出丰富的层次,使前景、中景、背景在雾气中遥遥相对,有强烈的空间深度感。

?拍摄雾景应注意选好前景、中景和背景的位置,以加强空间深度感的表现。

?亮丽的色彩能增强雾景画面的活力。

?摄影拍摄的雾应是薄雾,浓雾时能见度太低,不能拍摄;

?有些滤光器可以用来增强雾感或减弱浓雾,如黄、橙滤光器可以起到减弱雾的效果的作用,雾镜则可用来加强雾的效果。

?雾中水气太多,应注意保护好相机镜头,防止沾上雾水。

7.雾霾摄影

雾霾天气下很难表现壮美的大景深景象,所以要尽可能把主题缩小,重视留白的作用

虚实的映衬,增强对比,提升反差,塑造影调

4.4 日出日落的拍摄【重点】

1.日出、日落时的阳光特点:

一是光线变化极大;日出、日落过程中的太阳的亮度瞬息万变;

二是光线成分以红为主、暖色调;

三是伴有美丽的霞光和多彩的云景;

四是光线较柔和,不刺目。

2.日出、日落的拍摄注意事项:

(1)曝光控制应不断调整,才能获得正确的曝光量,测光;

(2)在太阳看上去不刺眼时,可将太阳直接摄入画面;

(3)为了造成空间深度感,应以选择适当的前景的办法来造成远近对比,造成纵深感。

(4)要表现太阳光芒四射的效果,应采用小光圈,如采用f/16。

(5)注意霞光和彩云对日出、日落景色的装点作用,美丽壮观。

(6)把握好拍摄日出、日落的时机。

镜头光晕——镜头是由很多片镜片组成的镜片组,每个镜片虽然通透性很高但是难免会有一部分是反射和散射,而这些没有与其他入射光保持方向一致的光线就造成了光晕的出现。

光晕的形状则由镜头的光圈决定

相机镜头镀膜很好,则无光晕

焦距越长,光圈越小,光晕越大

4.5 夜景的摄影

一、夜间光源及光线特点

夜间的主要光源是月光、星光以及火光、灯光等。

月光亮度很低,因为它本身并不发光,只是反射来自太阳的光线。

火光、灯光的亮度则因光源不同和环境不同而不同,从总体上看,光线也较弱,而

且不均匀。

二、夜间摄影的方法【重点】

1.长时间曝光法:夜景多用长时间曝光的方法,把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用B门做

长时间曝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控制曝光:

一是用长时间曝光来使光源因本身的移动或因地球的转动而被拉成线条,产生特殊的效果;

二是应有意地减少一些曝光,使天空发暗、地面景物发黑,从而保持夜晚的特殊气氛,但不能太少,否则曝光不足。

2、在曝光时,要避免进入镜头的强烈光线,如开着大灯迎面驶来的汽车等,应用

手或镜头盖等遮住镜头,待驶过以后再拿开继续曝光。

拍摄点状光源的灯光时,也可在镜头前加上星光镜,能形成光芒四射的星光效

果,且能避免灯光在画面产生光晕。

3、利用辅助光来加强照明效果

拍摄夜景时,如现场光线不足,可以用辅助光来加强景物的照明,从而获得景

物的正确感光。

拍摄夜景(晚会舞台),应注意保持现场光的效果。辅助光的发光位置和方向

均应与现场光源一致,其作用只是使现场光增强,切忌随意将辅助光直接打在

被摄景物上,那样会破坏现场光的效果。ISO值一般偏高。

用闪光灯增强亮度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要注意闪光的角度和闪光灯的闪光强

度,注意保持夜间的气氛。

4、利用水面、冰面、光滑路面反光来渲染夜景气氛

水面、冰面以及雨天的柏油马路等都能反射灯光,出现景物的倒影,反光能增

强景物亮度;例映在水中、冰中及路面的光影,则能使图片产生特殊的效果,

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应注意捕捉和运用。

采用米字镜等特殊效果的滤光器能使灯光形成有规律的图案、造型,从而造成

特殊的效果。

4.6 室内自然光摄影

一、室内光线具有以下特点【】

1.光线柔和但照明不均匀:

室内光线来自门窗,尽管仍有一定的方向性,但是散射光而不是直射光。因此较直

射光柔和。离门窗近而面向门窗的景物受光多,距门窗较远而又背向光线方向的景

物受光极少,因此景物光线变化大。

2.光比差别大,反差极强:

景物的受光部位和阴影部位的受光情况对比悬殊。

3.亮度变化大:

随着景物与门窗距离的增加,景物亮度急剧减弱

二、室内自然光摄影注意事项【】

首先,应有效地控制景物的反差。

利用反光板来补阴影部位的光,或者利用闪光灯作辅助光。在用闪光灯作辅助光时,应控制好闪光灯的亮度,光太强会破坏室内自然光的效果,哨宾夺主。

第二,室内自然光的亮度与外界光线相比相差悬殊,差别很大。

人眼对光线的适应能力极强极快,常高估了室内光线的亮度,应本着宁多勿少的曝光原则,使感光片获得充分的感光。

第三,有效利用三脚架和慢速度快门。

如拍的景物是静态的,则应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利用慢速快门作长时间感光,以记录室内自然光的强烈现场气氛。

第四,要避免直射阳光透过门窗照射在被摄物体上。

直射光与室内光线相比亮度反差太大,远远超出感光片的宽容度,无法正确记录景物的层次和影调。

4.7 人造光摄影

一、各种灯光的特点

(一)普通电灯光:钨丝灯泡、日光灯

(二)摄影专用灯

(三)新闻灯

二、灯光摄影的光线配置

主光——用来照亮景物主体或景物重要部分的光线,是曝光的主要依据,是灯光摄影最主要的光线。主光只能有一个,偏侧程度一般为45°,或可在30°至60°之间。

辅助光——其作用是照亮画面中的阴影部位,冲淡主光造成的投影,从而使阴影部位能出现影纹。辅助光的亮度低于主光。

背景光——背景光多设置在主体后面,供照明背景用,其作用是把被摄对象和背景拉开或使主体与背景发生某种联系,以增强环境气氛。

装饰光——在人像摄影或静物、广告摄影中,为了重点表现某一部位或对某一部位做细节描绘,常用装饰光来加强细部的照明或点缀画面的某一特殊部位,从而使这一部位得到突出的表现。

三、电子闪光灯与闪光摄影【重点】

(一)闪光灯的特点

(1)发光时间极短暂,可达1/1000秒以上,因此是一种瞬间光源;

(2)发出的光线极强,非一般人造光源可以比拟;

(3)发出的光线的成分接近日光,其色温接近日光的色温,约为5400K至5600K。

(二)影响闪光摄影感光的主要因素:

①闪光灯的闪光能力(闪光指数):是指闪光灯在瞬间内发出的光线的强度。

闪光指数(已知)=闪光距离×光圈系数【重点】

②ISO数值:新的感光指数等于原感光指数乘以新ISO与ISO100感光片相差

倍率的平方根。

③闪光距离:闪光灯至被摄物之间的距离。

平方反比定理:闪光灯(含其他灯光)的光线强度随着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变化规律是平方反比定理。就是:随着距离的增加,光线减弱的程度是距

离平方的倒数。平方反比定理适用于所有灯光摄影。

④闪光角度

⑤被摄物反光能力

⑥被摄物所处环境的反光能力

(三)单灯闪光的特点及曝光控制

1)机位闪光法

最常用但是有缺点:

(1)光线平淡,相当于顺光,缺乏层次和立体感

(2)在主体离背景较近时,会出现主体明显的投影。因此应让被摄主体

远离背景或换黑背景。

(3)可能会出现前明后暗的效果,景深较小。

灯光背景和人物共存的闪光拍摄方式【大约是重点】

夜景的拍摄不宜使用闪光灯,利用小光圈和长时间的曝光,能表现出

美丽的夜景;在夜晚拍摄人像一般都要使用闪光灯,如果直接打开闪

光灯拍摄人像,人物还原正常,但后面的夜景很暗,那么需要使用慢

速快门。

背景很暗快门时间可能是1/10秒或更久,而对于前景的模特,因为

使用了闪光灯,实际上只需要1/100秒左右的时间就可曝光。

人物曝光正常的原因是:闪光灯闪烁时间很短。

具体方法:先对环境进行测光,设定相机光圈和快门组合,然后打开闪光灯,案光圈值确定距离,对模特曝光。

2)闪光灯远离相机闪光法

须有较长的闪光同步连线

既削弱难看的投影,又能获得侧光效果,画面有明显的立体感

3)反射闪光法

具体做法:不将闪光灯直接照射在被摄景物上,而是打在设定好的反光屏上,或者利用被摄景物所处的环境中的物体来反光,是来自反光

物的反射光来照亮被摄景物。这样光线比较柔和。

使用反射闪光法时,闪光距离应是闪光灯至反光物的距离和反光物至被摄景物间距离之和。

4)慢速快门闪光法

首先,需要选择黑色的背景,以减少胶片或影像传感器的感光;

其次,环境光越暗越好,否则主体换位移动时会留下拖影;

第三,操作者预先设计好每次曝光时被摄体的位置,否则会产生重叠

的影像;

第四,用三脚架固定好相机的位置,以便构图定位。

(四)多灯闪光的特点及曝光控制

多灯闪光的曝光量以主光的光强度为依据,还应做到所有的灯同步闪光。

如采用多只闪光指数的闪光灯作主光,闪光指数的计算:原闪光指数×闪光灯

只数的平方根。如用3只灯,新闪光指数=原闪光指数×3 的平方根。

(五)闪光摄影注意事项

1、“红眼效应”:在使用电子闪光灯拍摄彩色片时,人的眼睛瞳孔会变成红色或在

瞳孔里出现红点。

克服办法:

一,不要直接从正面照射人物,以免出现反光;

二,请被摄对象先看一下明亮的东西,使瞳孔收缩。(消除红眼——预闪光)

2、白天中午顶光使被摄体产生难看的阴影,用闪光灯作辅助光源,能消除被摄体

上讨厌的阴影。

具体做法:

(1)以阳光照射的一面为曝光标准,选光圈快门值

(2)根据选好的光圈、快门值和闪光指数求出闪光灯至被摄物体的距离——临界距离

临界距离=闪光灯指数÷光圈值。在这个距离上闪光,闪光的强度和阳光照射

的强度相同。

第五章摄影构图

这章还是看ppt比较直观

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拍摄方法

艺考摄影基础知识

1、认识摄影基础 2、摄影原理与技术(照相机和镜头) 3、光圈、快门、曝光和测光 4、聚焦、取景器、卷片、和胶片 5、景深 6、摄影取景 7、构图 8、摄影用光 9、摄影色彩 10、彩色摄影 11黑白摄影 12 数码摄影 13摄影器材 14静物摄影 摄影的门类 摄影的门类是在摄影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其分类方法的有多种。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做如下分类: ?1.根据有彩和无彩的属性分为: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 ?2.按照光的属性分为:可见光摄影、全息摄影、红外线摄影、X光摄影。 ?3.按照摄影工艺分为:常规摄影和特技摄影等。 ?4.按照拍摄题材的不同分为:人文景观摄影、自然景观摄影、表意摄影等。 ?5.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科技摄影、商业摄影、新闻摄影、教学摄影、军事摄影、文体摄影和生活摄影等。 ?6.按照表现方法的不同分为:纪实摄影和创意摄影等。 ?7.按照社会功能的不同分为:实用摄影、新闻摄影、社会纪实摄影、艺术摄影等。 摄影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应用范围是广泛和多层次的,摄影的表现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分类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各种摄影门类和风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相互影响和渗透,它们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 一、艺术摄影 艺术摄影指摄影中的艺术部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摄影门类,以艺术性与实用摄影和新闻摄影等相区别。艺术摄影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来表达摄影家主观思想情感及艺术情趣的一种摄影形式。 艺术摄影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与生活原型有着根本的差异;是审美情感的对象化,与生理情感有着本质区别。 艺术摄影通过对现实的超越和重构,表达摄影家对社会、自然和宇宙的解释和对情感的

七年级上《穿井得一人》

《穿井得一人》 一、课堂导入(入门考) 综合性学习。(7分) 2011年是农历辛卯年(兔年),下面是一张贺岁生肖邮票的设计图。请仔细 观察,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对邮票中间的画面进行描写,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 超过100字。(3分) (2)写出两个含有“兔”字的成语。(2分) _____ 、_____ (3)下面是一则关于兔文化节的新闻,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2分)南方日报12月10日报道:世界最盛大的“兔文化节”将于2011年的春节 在广州创意城举办,它将架设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将中国民俗发扬光 大,打造最盛大的兔文化盛典。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将以“全世界最盛大 的兔文化”为主题,涉及影像、雕塑、建筑等艺术领域,市民将有机会看到最大 的兔雕塑、最疯狂的兔舞会、最丰富的兔文化展等,进入创意城即进入了全世界 最盛大的兔文化空间。 _____ 综合性学习。(7分) (1)例:一只兔子,长着大大的眼睛,长长的耳朵,身上布满花草、祥云等图 案,显得喜庆吉祥,充满了春的气息。兔子两手抱在胸前,它正在欣赏眼前圆圆 的月亮呢! (描写内容必须涉及兔子和月亮,2分;修辞1分) (2)狡兔三窟;守株待兔;兔起鹘落;兔死狗烹;兔死狐悲;兔子不吃窝边草;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等等。(2分) (3)世界最盛大的“兔文化节”将于2011年的春节在广州创意城举办。(“兔 文化节”1分,时间地点1分) 二、《穿井得一人》相关知识讲解 (一)文学常识讲解 1、《吕氏春秋》(《吕览》) ★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全书有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余万字。汇合先秦各派学说,所以《汉书·艺 文志》将其列入“杂家”。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1、吕不韦 ★(?——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

穿井得一人 省一等奖优质课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运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理解文意。 2、分析寓言的情节,多角度灵活地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在实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改写古代寓 言故事,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2学情分析 其一,这是学生升入七年级后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寓言这一文学体裁。虽然许多同学在以前读过不少的寓言,并熟练地讲述出耳熟能详的故事,但多数同学只停 留在直观的感受上,缺少自己的情感体验,把寓言读“死”了,失去了寓言的“言外 之意”。为改善这一现状而特意编入第24课《寓言四则》,我揣摩应该是人教版(2 016年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的编者的意图。因为这恰好也符合第六单元的单元目标,“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那么,通过前两则伊索 寓言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阅 读寓言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 对第三则古代寓言故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寓言这一文学体裁。 其二,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可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种种真伪莫辨的信息时,会缺乏 深入思考,甚至轻信流言,以讹传讹。而这则《穿井得一人》古老的寓言故事,会对 他们有很大的启示意义,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会帮助他们秉持审慎的态度 对待传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三,学生虽在七年级上册学习了五篇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 但平时繁多而枯燥的文言语汇的识记,学生会提不起兴致,文言底子薄的学生甚至 自信心不足。因此,这节课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并互评,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文言的 兴趣,树立学习文言文的自信。 3重点难点 1、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运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文言文,并互评。 2、引导学生对“穿井得一人”这句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进行重点研读。 3、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周三多《管理学》(第4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12-18章)【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激励[视频讲解] 12.1本章要点详解 一、激励的原理 1.激励的概念与对象 (1)激励的概念 激励,通常是和动机连在一起的。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把动机定义为个体通过高水平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而这种努力又能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 无论是激励还是动机,都包含三个关键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一般而言,动机是指诱发、活跃、推动并指导和引导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 (2)激励的对象 组织范围中的员工或领导对象。 2.激励与行为

激励是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动力,而行为是人实现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过程。激励与行为要匹配。 要通过激励促成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产生,取决于某一行动的效价和期望值: 激励力=某一行动的效价×期望值 3.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 如何对组织中的人或员工进行激励,是建立在对人的运动规律的认识基础上的。 激励产生的根本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1)内因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 (2)外因则是人所处的环境。 激励的有效性在于对内因和外因的深刻理解,并使它们达成一致。 4.需要的管理学意义 激励的出发点是激发人未满足的需要。 “需要”对管理学的领导职能来说,是能否发挥管理作用并影响组织成员完成组织目标的前提。 从领导方式看,“需要”是领导者指挥下属和鼓励下属的行为基础。 对员工的激励能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中领导者对下属的未满足的需要的识别。 正是从需要这种人的动机导向出发,引出了关于如何激励的各种理论。

二、激励的需要理论 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从社会文化的系统出发,对人的需要进行分类,通过提供一种未满足的需要的框架,寻求管理对象的激励效率,称之为需要层次论; 另一种是从组织范围角度出发,把人的需要具体化为员工切实关心的问题,称之为双因素理论。 1.需要层次论 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该理论试图回答决定人的行为的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有些什么内容的问题。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 一是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二是人的需要都有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如图12-1所示。

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和建议

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和建议

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和建议 一、学习新闻摄影的感受 新闻摄影课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如今已将接近尾声,如果说大学里的很多课程以后可能都会忘记,但是这门课在我脑海里一定会有一个较为长久的印象,主要是给我的“冲击力”比较大,这个“冲击力”就是一种对摄影兴趣的勾起,让我很想拿着相机去拍一些东西,去记住一些东西。 摄影这门课,其实从大二上的时候就开始给我们开了,但是那个时候对摄影这种东西,心里有点畏惧,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去做好它,记得摄影技术第一堂课的时候,潘扬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他各种各样的相机,还劝说我们最好每一个人买一个,而且从他的水平高度讲了很多知识,那些当时听着就跟天书似的。后来郑辉老师给我们也讲了一些摄影方面的技巧,不能说老师讲的不好,可能跟他上课的形式也有关系,他上课既不板书也没有PPT演示,就是他自己在上面讲,我们当时还在院办实验室,好几个人挤在一台电脑前面,上课的效果,说实在话,的确不怎么样,现在我能记得就是相机上的P档和Auto 自动挡,其他的都没有什么印象了。 后来就是实践课,自己到院里借相机出去拍,到期末的时候交30张人物照和30张景物照,本来对摄影的那种惧怕感就变成了对自己没信心,觉得自己不适合摄影,因为有这种心理的存在,自然不可能有多大的兴趣,结果可想而知,虽然拍了很多照片,但是很多都是随手而拍,没什么特别大的收获,唯一的收获就是会简单地使用单镜头反光相机,所以,摄影对我来说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纠结的事情,想做感觉做不好,对自己没信心,也没什么兴趣。 上学期选课的时候发现有新闻摄影这门专业选修课,虽然大家都选了,但是吐槽的人还是蛮多的,觉得院里的课程安排的不太合理,课程有重复的嫌疑,而且还在周六,我在上这门课之前心里没什么特别大的好感。 后来通过这么长时间学习,的确给我很大的震撼,我每次上课都会感慨“我们摄影技术就应该让这个老师给我们上!”如果当初老师能这么给我们上课,我也许就不会对摄影有那么大的畏惧感,一个学期的课程过去了,新闻摄影课让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二、给加点的字注音:溉汲.. gài jí三、重点字词解释: 1.穿. 井得一人 2.溉汲.. 3.及. 其家穿井 4.国人道...之: 5.闻.之于宋君 6.问之于. 丁氏: 7.得一人之使. 8.丁氏对.曰 9. 求闻之若此.. 10.不若..无闻也四、词语分类归纳: 1.重要虚词。之 ①宋之.丁氏②有闻而传之. 者③国人道之.④闻之.于宋君⑤得一人之. 使⑥求闻之.若此其 ①及其.家穿井②其. 人曰③奈何忧其.坏于 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②非得一人于.

井中也 1 2.古今异义。 ①穿井得一人.②国人道之.③国人道之.五、重点句子翻译: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国有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浇田,经常委派一人在外面。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等到他家打井,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有听到就去传播的人说:“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宋国的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 6.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六、问题梳理: 1、《穿井得一人》寓意是什么?答:①道听途说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 穿井得一人 作品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作品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 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 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 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作品启示 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 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作者简介 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到了昭王四十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子楚是秦王庶出 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典)。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异人,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异人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 光大了才能光大。”异人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 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 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异人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 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异人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 享。”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异人聪明贤 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异人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道:“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随之减少。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却没有儿子,不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 丈夫死后,自己立的儿子继位为王,最终也不会失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能得到万世的好处啊。不在容貌美丽之时树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宠爱失去后,虽然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还有可能吗?

《新闻摄影》教学大纲

《新闻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闻摄影》 英文名称:《News photography》 课程编码: 学时/学分:36/2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先修课程:《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论》、《摄影摄像基础》、《广播电视史》等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新闻摄影的基本理论知识,摄影的表现方法及新闻摄影题材的拍摄基本技能的基础操作。并且能实际操作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照相机,感光的材料,新闻摄影人具有的修养、素质和新闻摄影艺术语言的应用能力,提高新闻图片的审美修养,培养对新闻的挖掘能力,熟练地掌握运用摄影语言表现社会现状,达到传媒的作用。能够评析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和纪实片段,使学生从中获取灵感和激发从事新闻工作的欲望。最后达到摄影的操作与示范训练的目的,为以后的新闻工作拍摄等奠定坚实的基础,能胜任新闻媒体的工作。 课程的任务是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理论基础知识,熟练的上机操作能力,能独立拍摄较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和拍摄工作。为以后的电视摄像、编辑等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新闻摄影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些摄影和新闻摄影的定义、特性,新闻摄影的地位和作用及它的优势和劣势,让学生对新闻摄影有一个总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新闻摄影并通过大量的新闻摄影事例,使学生喜欢新闻摄影课程,并有将来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意愿。 要求是学生通过这章的学习对新闻摄影的特性有一个深刻和全新的看法,了解它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熟悉新闻摄影的传播形式和拍摄手法。

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学重点是掌握新闻摄影的传播形态是附有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新闻摄影的本质特征是新闻事实现场的瞬间形象纪实理解和掌握;新闻摄影的评价与选择标准。 教学难点是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是现场选择抓拍;新闻摄影需要借助文字作补充;美化版面、图文并重,有利于新闻的传播;目前各种题材的新闻的拍摄技巧与采访。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授课,并结合近几年的荷赛获奖作品的分析和讲解。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课时安排:讲授1课时,交流互动讨论1课时,共计2课时。 第一节新闻摄影的定义及特性 1.1.1 新闻摄影的定义 1.1.2 新闻摄影的产生与发展 1.1.3 新闻摄影的成熟(我国及国外) 1.1.4 新闻摄影的定义 1.1.5新闻摄影的特性 第二节新闻摄影的地位与作用(略讲) 1.2.1 新闻摄影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不足: 1.2.2 新闻摄影在报刊上的作用和地位 第三节新闻摄影的采访 摄影记者 1.3.1 摄影记者的职责 1.3.2 摄影记者的素养 1.3.3 摄影记者的职业道德 新闻摄影的采访与拍摄 1.3.4 新闻摄影的题材 1.3.5 新闻摄影的采访与拍摄 1.3.6 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 1.3.7 新闻摄影的评价与选择标准

《寓言四则》《狼》《诫子书》知识点及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寓言四则》《狼》《诫子书》知识点及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寓言四则》 1、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3、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4、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寓意:爱慕虚荣、盲目自大的人反而不被别人重视。

《蚊子和狮子》寓意:骄兵必败,不要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要谦虚谨慎。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穿井得一人》寓意:不要道听途说,要通过调查研究,自己判断事情的真伪,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儿童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杞人忧天》寓意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的瞎担心。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杞人忧天》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备考知识点精讲(第5章)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备考知识点精讲(第5章)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是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简称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中的一个中级考试。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要求考生掌握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和信息系统等相关知识内容。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宽且多,备考期间哪些内容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呢?下面跟着希赛软考学院来学习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考试第5章部分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数据结构 1、数据结构相关概念 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元素的集合(或数据对象)及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和构造方法。 逻辑结构:是指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关系的存储形式。也称为存储结构。 数据结构按照逻辑关系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两大类。 线性结构:是一种基本的数据结构,主要用于对客观世界中具有单一的前驱和后继的数据关系进行描述。 线性结构的特点:是数据元素之间呈现一种线性关系,即元素“一个接一个地排列”。 2、数据结构类型 (1)线性表 是最常用且最简单的一种数据结构。一个线性表是n个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通常称为记录。

(2)栈 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是限定仅在表尾进行插入或者删除操作的线性表。进行插入和删除的那一端称为栈顶,另一端为栈底。 特点:先进后出。 (3)队列 是一种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是一种操作受限的线性表。在表中只允许进行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只允许进行删除的一端称为队头。 特点:先进先出。 (4)广义表 是线性表的推广,线性表中的元素仅限于原子项,即不可再分;而广义表中的元素既可以是原子项,也可以是子表(即另一个线性表)。 算法 1.算法 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指令的有序序列,其中每一条指令表示一个或多个操作。 算法5个重要特性: 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总是(对任务合法的输入值)在执行有穷步之后结束,且每一步都可在有穷时间内完成。 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条指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读者理解时不会产生二义性。并且在任何条件下,算法只有唯一的一条执行路径,即对于相同的输入只能得出

新闻摄影知识点

新闻摄影知识点整理

————————————————————————————————作者:————————————————————————————————日期: 2

摄影知识点整理 一、新闻摄影的定义: 新闻摄影主要是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结合具有新闻信息的文字说明(包括标题)进行报道。在广义上讲,值得是一项事业一门学科;在狭义上有两种理解,一是指新闻活动的采编活动,二是指新闻摄影的作品即新闻照片。(媒介形态:报纸、杂志、新闻网站、通讯社) 二、光比: 是摄影的重要参数之一,指被摄物体受光面亮度与阴影面亮度的比值。被摄物体在自然光及人工布光条件下,受光面亮度较高,阴影面虽不直接受光(或受光较少),但由于散射光(或辅助光照射)仍有一定亮度。常用“受光面亮度/阴影面亮度”比例形式表示光比。光比还指对象相邻部分亮度之比,被摄体主要部位明亮与阴暗之间的反差。光比大,反差则大,光比小,反差则小。光比的大小,决定着画面明暗反差,形成不同的影调和色调构成。拍摄人像时,巧用光比,可有效的表达被摄体的“刚”与“柔”的特性。例如拍女性、儿童常用小光比,拍男性、老人常用大光比。直射光比较容易形成大光比,散射光比较容易形成小光比。 三、荷赛: 荷赛奖是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WPP”,通称“荷赛”),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主办。该会成立于1955年,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发起于荷兰,故又称荷赛,被认为是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的赛事。该会成立于1955年,自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以来,迄今已举办了54届。“荷赛奖”分突发新闻、一般新闻、新闻人物、体育动作、体育专题、当代热点、日常生活、肖像、艺术、自然共10类,每类还分单幅和组照两项,组照最多不超过12幅。每项各评出一、二、三等奖,大赛从所有参赛作品10类20项中评出年度最佳新闻照片一张。并由儿童评委会从当年部分获奖图片中选一张为“儿童奖”。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主办者强调并鼓励摄影记者深入现场、不畏艰险的采访作风,倡导有创造性的、形象感染力强的表现手法。 四、感光度: 胶片对光线的化学反应速度,也是制造胶片行业中感光速度的标准。ISO50~100为低感光度。ISO200~800属于中感光度。ISO1600~6400是高感光度。 五、色温: 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单位为K(开尔文)。色温是在摄影、录象、出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热黑体辐射体与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时的开尔文温度就是那个光源的色温,它直接和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相联系。 六、测光: 数码相机根据环境光线系统依靠特定的测量方式而给出的光圈快门值组合的方式,测光元件安放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外测光和内测光。内测光:这种测光方式是通过镜头来进行测光,即所谓TTL测光,与摄影条件一致,在更换相镜头或摄影距离变化、加滤色镜时均能进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领导与领导者)【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 第十三章领导与领导者 13.1本章要点详解 本章要点 ■领导的性质与作用 ■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领导艺术 重难点导学 一、领导的性质和作用 1.领导的含义

(1)领导是指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这个定义包括下列三要素: ①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没有部下的领导者谈不上领导; ②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这些能力或力量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 ③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2)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的基础。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的基础上对下属命令的行为。下属必须遵循管理者的指示。在此过程中,下属可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也可能只尽一部分努力去完成工作。在企业的实践中,后者是客观存在的。 ②领导的基础。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之上。一个人可能既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同时,管理者和领导者两者分离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③一个人可能是领导者但并不是管理者。非正式组织中最具影响力的人就是典型的例子,组织没有赋予他们职位和权力,他们也没有义务去负责企业的计划和组织工作,但他们却能引导和激励、甚至命令自己的成员。对非正式组织中有影响力的人参加企业正式组织的管理,会大大有益于管理的成效。 ④一个人可能是个管理者但并不是个领导者。领导的本质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不是由组织赋予的职位和权力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因此,有些握有职权的管理者可能没有部下的服从,也就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 2.领导的作用 (1)指挥作用。 在人们的集体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晰、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者帮

摄影基础知识测试题

1、单反相机的全称是?×(正确答案A) A.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B.单镜头反射照相机 C.单镜头反射取景照相机 D.单镜头反转照相机 2、按快门的正确动作是?×(正确答案D) A.轻轻按下去 B.均匀缓慢按下去 C.迅速稳定按下去 D.分两步进行 3、使用三脚架,正确的方法是?×(正确答案A) A.先放粗腿,再放细腿,最后升起升降杆 B.将架腿放得尽量低 C.将升降杆尽量升高 D.升起升降杆,然后先放粗腿,再放细腿 4、焦点是指?×(正确答案B) A.照片中最清晰的一个小点 B.到相机成像清晰的整个平面 C.照片中清晰景物的纵深围 D.照片中相对清晰的部分 5、相机的单次自动对焦功能?×(正确答案B) A.适用于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 B.如果对焦不实,快门无法动作

C.效果没有连续自动对焦好 D.相机自动伺服被摄体进行对焦 6、相机的连续自动对焦功能?×(正确答案A) A.不保证将被摄体拍摄清晰 B.保证将被摄体拍摄清晰 C.成像质量优于单次对焦 D.成像质量劣于单次对焦 7、画面中的焦点?×(正确答案B) A.由相机的焦点选择模式确定 B.在拍摄前就已确定 C.由主体的分布状况确定 D.由相机的自动对焦模式确定 8、同一厂商同一品牌的CCD 像素越大的?×(正确答案C) A.成像质量越好 B.色彩饱和度越好 C.文件量越大 D.清晰度越好 9、拍摄4排人物的大合影时,对焦点选择?×(正确答案B) A.第一排 B.第二排 C.第三排 D.第四排

10、相机的景深预测按钮?×(正确答案A) A.在相机设置为最大光圈时不起作用 B.相机设置为最大和最小光圈时不起作用 C.设置为最小光圈时不起作用 D.设置为中间值光圈时不起作用 11、大景深是指?×(正确答案B) A.画面中景物的纵深清晰围小 B.画面中景物的纵深清晰围大 C.画面中的主体被拍摄得清晰 D.照片中有多个焦点 12、拍摄旅游纪念照,一般是?×(正确答案A) A.大景深模式 B.小景深模式 C.人像模式 D.运动模式 13、超焦距是指?×(正确答案D) A.超过焦距围以外的焦距 B.焦距的一种 C.能够将远处的物体拍摄清晰 D.最大景深围的应用 14、标准镜头是指?×(正确答案B) A.景深围接近于人眼的镜头 B.视角为43度左右的镜头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作品启示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作者简介吕不韦(?~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秦昭王四年(前267年),太子去世了。到了昭王四二年(前265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后改名子楚),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典)。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异人,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异人笑着说:“你姑

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异人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异人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异人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异人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异人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道:“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随之减少。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却没有儿子,不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

新闻摄影学(主要知识点)

新闻摄影 第一章新闻摄影概论 一、新闻摄影定义: 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瞬间形象摄取,并辅之以文字说明予以报道的传播形式。其构成形式包括画面形象和标题或文字说明两部分。 画面的基本要求:一个鲜明的新闻主题;有突出的主体;画面质量要高。 标题或文字说明: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新闻要素;简洁、画龙点睛。 二、新闻摄影具有以下属性: 1. 报道对象: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形象价值:新闻事实具有的足以值得和适用形象来表现的素质。 2. 拍摄方法:现场选择抓拍。 3. 技术手段:照相。进入21世纪后以数码摄影为主要技术手段。 4. 传播形态:附有文字说明的照片形式。 5. 本质特征:新闻事实现场的瞬间形象纪实。 三、新闻摄影的特性 1. 新闻性:新、值、快 (1)新:新人、新事、新画面 (2)值:新鲜性、贴近性、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 (3)快:反应快、动作快、拍摄快、处理快 2.真实性:真有其事,真有其人,新闻事件现场拍摄,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拍摄,防止制作中出错,真实准确的文字说明。 3.瞬间形象性: (1)画面形象要典型化,包含的信息容量大。 (2)视觉冲击力:新闻画面形象对读者视觉的刺激和心理的震撼能力。来自于: 画面的新颖程度;画面形象与正常状态的差异状况;画面的真情实感。 四、优势与不足 1.优势 (1)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易于接受 (2)现场纪实,具有可信感 (3)瞬间定格,凝固动态,长久观看和保存 2.不足 (1)受众不便对新闻事件作全面了解 (2)需要借助文字补充 (3)数码摄影的运用使纪实性、可信度降低 (4)受记者主观因素影响大 五、作用与地位 1.作用: (1)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舆论导向作用 (2)传播形象信息,满足公众需求 (3)传播现代知识,弘扬先进文化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管理学基础 知识点总结 组织是指为达到诸多目标或未来预期产出而在一起工作、相互之间协调行动的若干人。 管理(management)就是要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对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人力资源或其他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组织绩效(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是管理者在利用资源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在效率和效益上所表现出来的水准。组织绩效同效率和效益成正比。 效率(efficiency)指的是在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程度或资源产出水平的高低。效益(effectiveness,也有译作“效果”或“有效性”)是衡量管理者为组织设定并努力要达到的目标的恰当程度,也指组织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管理者所选择的目标是恰当的,并实现了这些目标,组织就是有效益的。效益效率2*2图表见P4 管理的四种智能: 1,、计划是管理者用以识别并选择适当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管理者计划工作的优略劣决定着组织的效率和效果,也决定了组织的绩效水平。(计划详述见P120计划的重要性…)计划的步骤(1)确定组织的使命和目标(2)制定战略SWOT(3)实施战略和变革组织 2、组织(organizing)是管理者用以建立工作关系结构,从而使组织成员相互影响和协作,由此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过程的结果是产生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即一个正式的任务系统和汇报关系系统,借助这样的系统可以协调和激励组织成员共同去实现组织目标。 3、领导领导要达成的效果是使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对组织高度忠诚 4、控制在控制(controlling)过程中,管理者要评价组织实现目标的情况,以及为保持和提高绩效水平所采取的行动。控制过程的结果是要提高准确衡量和监控组织效率与效益的能力。 管理类型

摄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

摄影基础知识题库 一、填空: 1.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的。 2.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 3. 黑白相纸按用途可分(印相纸),(放大纸)。 4. 在画面影调中占主要地位的影调是(基调)。 5. 纬度小光源强度(大)。 6. 海拔高光源强度(大)。 7. 景物的反射与吸收成(反比)。 8.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9. 电子闪光灯发光的四大特性:发光强度特大,发光时间(极短)、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发光性质为冷光。 10. 大口径镜头的优点可归纳为三点;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拍摄,便于摄取较小的景深,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11. 相机的聚焦装置作用就是使景物在胶片上(清晰地结像)。 12. 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和、定焦镜头、(变焦)镜头。 13. 选择拍摄点应从三方面考虑:不同的摄距、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 14. 遮光罩是加戴在(摄影镜头)前边的一个附件。 15. 摄影镜头的视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焦距)的长短和(底片对角线)的长度。 16. 焦距(越长),视角(越小)。 17. 快门的主要作用(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 18. 强烈的斜、直射光进入镜头,会在底片上产生(耀斑)和(灰雾),使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19. 民用数字相机既可以(照相)又可以(摄像)。 20. 数字相机是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卡)存储影像的。 21. 家用数字相机可以用(液晶)显示屏取景。 22. CCD或CMOS是数字相机的(影像传感器)。 23. 快门速度先决模式用(S Tv)来表示。 24. 光圈大,景深(小)。 25. 光圈小,景深(大)。 26. 自拍器主要用途是(自拍),或防止相机震动。 27. F/4光圈比F/5.6光圈大(一级)光圈。 28. 数字相机是不使用(胶卷)的相机。 29. 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主要由(机身),(镜头)两部分组成。 30. 马米亚RB67相机是(120)相机。 31. MACRO表示(微距)镜头。 32. 前景深(小于)后景深。 33. 摄影光源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34. 透镜分为(平透镜)(凹透镜)(凸透镜)三种。 35. 焦距短,视角(大)。 36. 焦距长,视角(小)。 37. 光圈大,通光量(多)。 38. 相机内侧光系统,通过镜头的主要有(TTL)(TTL-OTF)通过取镜器的有(TTF)。

七年级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字音、字形 第一单元 朗润(lǎng)酝酿(yùn niàng)应和(hè)嘹亮(liáo)风筝(zhēng) 宽敞(chǎng)贮蓄(zhù)澄清(chéng)着落(zhuó) 棱镜(léng)粗犷(guǎng)淅沥(lì)静谧(mì)绿茵(yīn)黄晕(yùn)水藻(zǎo)济(jǐ)南 卖弄(nòng):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呼朋引伴: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空灵:灵活而无法捉摸。咄咄逼人(duō):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第二单元 瘫痪(tān huàn)侍弄(shì)捶打(chuí)憔悴(qiáo cuì)絮叨(x ù dāo) 烂漫(làn)分歧(qí)粼粼(lín)一霎时(shà)根深蒂(dì)固 沐浴(mù yù)姊妹(zǐ)荫蔽(yīn)祷告(dǎo) 诀别(jué):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翻来覆去(fù):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褒义)两全其美:顾全双方;成全两个方面。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匿笑(nì):暗中偷笑;掩口暗笑。徘徊(pái huái):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 第三单元 觅(mì)食和蔼(ǎi)感慨(kǎi)搓捻(niǎn)绽放(zhàn)拼凑(còu) 确凿(záo):真实;确实。倜傥(tì tǎng):形容洒脱;不拘束。

人迹罕至(hǎn):罕:少。人很少到的地方。企盼(qǐ):盼望;希望。 人声鼎沸(dǐng):沸:沸腾。形容人声喧闹。截然不同(jié):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疲倦不堪( kān):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恍然大悟(huǎng):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小心翼翼(yì yì):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贬义)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花团锦簇(cù):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第四单元 希冀(jì)狭隘(ài)热忱(chén)纯粹(cuì)鄙薄(bǐ)慷慨(k ǎi) 坍塌(tān tā)废墟(xū)琢磨(zhuó)酬劳(chóu)烧灼(zhuó)附和(hè)突兀(wù)怦怦(pēng)晕眩(yūn xuàn) 殉职(xùn):指因为公务事而死亡,(褒义词) 拈轻怕重(niān):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贬义) 漠不关心(mò):态度冷淡,毫不关心。(贬义)精益求精: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麻木不仁: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贬义) 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贬义)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沉默寡言(guǎ):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恍惚(huǎng hū):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参差不齐(cēn cī):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哄堂大笑(hōng):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惊慌失措(cuò):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贬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