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方戏曲金华市婺剧团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1
金华婺剧,发源于浙江金华,是金华最古老的戏曲。
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地的人们有的叫她为农村戏,俗称金华戏,是浙江省第二大剧种,因金华历史上素称婺州而得名。
她拥有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大声。
婺剧在金华这个拥有浓厚艺术文化的城市,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比发源于江苏昆山,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只晚200年。
婺剧是一个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剧种,艺人多系农民出身。
以前,农闲时出外组班演戏,农忙回家生产,直到抗战初期才开始有固定的班社出现,长期流动于乡村演出,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婺剧在表演艺术上以鲜明生动与强烈粗犷相结合,不但保留了许多傀儡、傩舞、目莲戏等古老的表演动作和程式,且拥有变脸、耍珠、舞叉、窜火、窜梁、穿刀、十八吊等大量特技表演。
“以前,婺剧团的戏班子到了某个村子演出,不管有多忙,大伙都要撂下活去看戏。
附近乡村的人,也会赶去凑热闹。
如果是专业剧团来演出了,那更是万人空巷,连房顶都会挤满人。
”金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艺术处处长楼存记向记者描述了他印象中的婺剧。
“看戏的时候,最开心的就属小孩子了,不仅能看戏还能吃到许多好东西,那个开心劲就别提了。
”每当正月里或到了特殊的节日,金华农村的婺剧团演出,可谓忙的不可开交。
这时农村“鸡毛换糖”的小贩也忙着赶过去做生意了。
婺剧的出现也同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写戏人”方景昊的说法证实了婺剧在金华的火爆。
方景昊常年在金华农村走动,看哪些村子要演戏,能出什么样的价格,然后根据每个村子的要求,跟相应的婺剧团联系。
“现在农村人有钱了,都争着要看戏,比如庙会开光、节庆什么的。
尤其是正月里,剧团根本忙不过来。
有些好的剧团,一年能演出500多场。
”据了解,金华目前有专业剧团10多个,农村剧团近百个,平均一个剧团一年能演出300场左右。
婺剧成为金华农村最引人注目的风景。
婺剧老剧种焕发出新光辉京剧是国剧,可婺剧是京剧的祖宗。
戏剧大师、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前说过:“京剧的前身是徽戏,京剧要寻自己的祖宗,看来还得到婺剧中去找。
金华婺剧金华婺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浙江金华地区。
它以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演技,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金华婺剧的起源、特点和传承,带您一起了解这一独具魅力的戏曲艺术形式。
金华婺剧起源于19世纪末的浙江金华,是江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婺剧地方戏种之一。
其起源于民间艺人的表演活动,后经多代艺人的不断创新和改良,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金华婺剧通过表演唱念做打的形式,让观众感受到了江南地区的独特风情和文化魅力。
金华婺剧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唱、念、做、打四个基本元素。
其中,唱是指演员以传统调子演唱戏曲剧本中的唱词,念则是指演员以平声念白的方式演绎对话和叙述,做是指演员通过动作和形体语言来表达角色内心的感受,打则是指演员通过武打动作来展示戏剧中的战斗场面。
这些元素的有机结合,赋予了金华婺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金华婺剧的表演风格以婉转委婉、细腻入微为主要特点。
演员通过精湛的演技和细腻的表情、动作,将戏曲剧本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演员们通过对情感的把握和角色的诠释,使得观众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金华婺剧的剧目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古典名剧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也有现代题材的剧目。
这些剧目涵盖了历史、传说、神话等多个领域,让观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还能够领略到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金华婺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重要表演形式,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为了保护和传承金华婺剧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金华市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专门的婺剧表演剧团、开展培训班等。
通过这些举措,金华婺剧得以继续传承下去,并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演出。
尽管金华婺剧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观众兴趣的下降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等,但是传统文化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金华婺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必将在未来继续发光发热。
婺剧(金华市、江山市)婺剧,旧称“金华戏”,1949年秋改为今名。
以唱浦江乱弹为主,兼唱高腔、昆曲、徽调、滩簧、时调,属多声腔剧种。
形成于明末清初。
流行的区域以金华、衢州为中心,函盖浙南、赣东北、闽北及皖南等地。
其中的高腔包括西安高腔、西吴高腔与侯阳高腔,源于弋阳腔与义乌腔;昆腔为“金华昆腔”,现存“宣平昆曲”,俗称“草昆”;乱弹称“浦江乱弹”,以《二凡》、《三五七》主调;徽调,传自徽州,以《西皮》、《二簧》、《吹拨》为主调;滩簧,包括“兰溪滩簧”、“衢州滩簧”、“浦江滩簧”、“金华滩簧”,唱调分平板、弦索两类;时调,为各个唱调的统称,多为单出的独立短剧。
婺剧有自己独特的声腔与角色体制,并有独特的脸谱、服饰、道具及化妆形态。
婺剧的剧目极为丰富,有18本高腔、36本昆腔、36本乱弹、72本徽调、9本滩簧、9本时调。
具在很高的欣赏价值与历史价值。
明清以来,金华一带是盐、丝入赣和漆、瓷入浙的商业贸易地区,加之物产丰饶,故历来是各种戏曲争胜斗奇之地。
明中叶流行的义乌腔形成于金华府(治今浙江金华)属义乌县。
明末的高腔、昆腔,清初的乱弹腔,清中叶的徽戏,均曾在金华流行。
高腔高腔有侯阳、西吴、西安、松阳之分。
侯阳高腔流行于东阳、义乌一带,有人认为可能是义乌腔的派生,擅演武戏。
西吴高腔因在金华北乡的西吴村开设科班而得名,其唱腔较西安高腔委婉、质朴,且多滚唱,与徽池雅调有渊源关系。
西安高腔流行于衢州一带,衢州古称“西安”,故婺剧名。
相传与弋阳腔有密切关系,也有人认为可能是西平腔的遗响。
其曲调字多腔少,具有一泄而尽的特点。
以上三种,均一人启唱,众人帮腔,锣鼓助节,音调随心入腔。
多数高腔的特点是锣鼓助节,不管托弦,一人启齿,众人相和,声调高亢激越。
而西吴高腔及松阳高腔却有乐队伴奏,是我国各种高腔中特有的形式。
高腔曲牌很多,不同剧目有规定的“套式”。
初用长短句词格。
剧目丰富,如《槐荫记》、《合珠记》、《白兔记》等。
昆曲昆曲,俗称“草昆”、“金昆”,是昆腔流传在金华一带的支派。
19C ul t uralD i al ogue 京剧是国剧婺剧却是京剧的祖先戏剧大师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前说过京剧的前身是徽戏京剧要寻自己的祖宗看来还得到婺剧中去找婺剧俗称金华戏是徽剧进京前向南流入的一支它源于明朝中叶的弋阳腔和明末的义乌腔尔后又吸收了西秦腔石埭腔等唱腔塑成婺剧较多地保留了徽戏的原貌是现在我国戏曲舞台上保留徽戏剧目和资料最多及流传最早的剧种之一婺剧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成了包括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和时调六大声腔兼容并蓄的大剧种由于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将此剧种定名为婺剧解放后婺剧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1956年开始浙江成立了婺剧团为保留婺剧的地方特色还改变了原定在杭州洪春桥设团址的决定将团址改设在金华市浙江婺剧团成立使婺剧艺术发展进入快车道由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婺剧接班人很快脱颖而出1960年3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观看对课演出后接见演职员时称赞对课改得好有新意神仙斗不过凡人老不如少想占便宜的人占不到便宜1962年10月浙江婺剧团首次晋京演出演出剧目有双阳公主三请梨花对课僧尼会断桥打郎屠昭君出塞米栏敲窗等剧场里郑兰香吴光煜等的精彩表演激起阵阵掌声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董必武贺龙彭真及国务院秘书长齐燕铭文化部副部长周扬等部门领导以及田汉吴晗戴不凡郭汉城等知名人士都观看了演出周总理还三次陪同朝鲜副首相李渊洲在人民大会堂观看演出并邀请18位剧团领导和演职员到家里作客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戏剧泰斗田汉题诗赠予浙江婺剧团璞玉浑金尚可求英雄儿女入燕幽浙东何止山川美又有新声说婺州中央美院教授鲁鸿基也题诗相赠檀板新声上碧霄婺州儿女最妖娆怀仁堂里曾亲许此是天下第一桥首都各新闻单位对演出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婺州兰香五十载浙江婺剧团辉煌半世纪王槐荣僧尼会郑兰香吴光煜饰演T hi s i s a st i ll o f M onk M eet s Nun.CUL TURAL DIALOGUE20C ul t ural D i al ogue 轰动了京华文革结束后浙江婺剧团重新振兴重新进入又有新声说婺州的境地1982年浙江省戏曲小百花会演陈美兰赵姝珠黄维龙获优秀小百花奖王跃丰张建敏郑丽芳获小百花奖徐汝英获优秀园丁奖1988年11月浙江婺剧团赴京参加首届中国戏剧节在民族文化宫与上海昆剧团江西赣剧团四川川剧团四演白蛇传浙婺演出断桥其他三剧团也分别演出游湖盗草金山寺这是浙江婺剧团历史上首次与三大名剧名团同台的一场斗台演出断桥演得十分精彩陈美兰的表演获得专家一致称赞1991年1月浙江婺剧团赴京参加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对课中国剧协专门召开了座谈会专家们对53岁的郑兰香演十七八岁的小尼姑赞不绝口称她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戏剧评论家刘乃崇即席赠诗犹是当年白牡丹玲珑姣小令人怜花香因得兰香扮玉骨冷清自皓然1995年9月郑兰香吴光煜赴京参加宝林杯95全国中老年戏曲会演郑兰香获特别奖吴光煜获牡丹奖老演员郑兰香退休后毅然办起了兰香艺术学校培养新人在僧尼会中把小和尚演活了的吴光煜年届八十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80年代浙江婺剧团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婺剧西施泪将婺剧首次搬上银幕该片在全国上映后被评为第五届小百花最佳戏曲片1988年由吴光煜陈美兰演出的婺剧僧尼会又被拍成电视获全国戏曲片二等奖嗣后婺剧海瑞罢官白蛇前传也由浙江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为了保存婺剧传统艺术著名婺剧演员郑兰香吴光煜陈美兰张建敏赵姝珠朱元昊周志清苗嫩等赶赴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名段欣赏栏目录制并在中央电视台第十演播厅录制了僧尼会断桥等戏此外浙江婺剧团还把婺剧这门古老的艺术介绍到海外多次赴日本新加坡法国奥地利越南泰国德国等国家演出经过新一代婺剧人的努力婺剧展现出巨大的魅力和辉煌演员陈美兰荣获全国第六届梅花奖十届文华表演奖张建敏获第十四届戏曲梅花奖在文化部第十届文华奖评奖中裴福林叶茗荣获文华导演奖陈美兰可谓德艺双馨她从事婺剧事业20多年来在舞台艺术长廊里先后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辕门斩子中英姿勃发的巾帼英雄穆桂英提牢拷打中善良悲苦的洪苏秀十三妹中文武双全的十三妹仇大姑娘中精明泼辣的仇大姑娘僧尼会中的小尼姑等等她以细腻独到的表演优美甜润的唱腔俊俏潇洒的扮相灵活明亮的眼神柔韧优美的身段将角色演绎得个性鲜明感人至深有人评价她是婺剧界升起的一颗灿烂明星作为党的十六大代表省劳动模范和社会名人陈美兰还与全团演员一起背着铺盖下农村到社区演出倾心艺术尊重观众有次在演出中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正当陈美兰与扮演河西国公主海飞云的演员紧张开打时突然她的左眼角被对手的刀尖划破了一道口子顿时鲜血直流眼睛马上肿了起来但她却像没事一样继续与对手开打着直到这场戏落下帷幕接着她还有两场戏陈美兰硬是坚持着演下去深夜11点她才被送往医院就诊浙江婺剧团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每年都要下乡演出200多场2003年春节期间浙江婺剧团在义乌农村演出梦断婺江在第二场戏中扮演女主角柳彦卿的陈美兰从台阶上走下来时不慎左脚踝被扭伤医生诊断为韧带撕裂马上用石膏固定并叮嘱必须休息三个月但陈美兰心里牵挂着舞台和观众只休息了半个多月就随团去了金华雅畈镇不能演武打戏她就拄着拐杖在台上为观众表演清唱杨霞云是1998年进浙江婺剧团的青年演员她的武功底子扎实但唱功是弱项陈美兰每天清晨与她一起练嗓子教她如何发声如何运嗓如何运用唱腔塑造人物性格经过5年的刻苦磨练杨霞云已成为一名武功和唱功俱佳的优秀青年演员她在昆仑女中扮演的朵娃的形象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获浙江省青年断桥陈美兰饰小青张建敏饰白素贞周志清饰许仙T he B rok en B r idg e st ar s C h en M ei lan as X iao Q ing,Z han Ji an m inas B ai Suzhen and Zho u Zhiqi ng as X u X i an.对课郑兰香饰白牡丹朱元昊饰吕洞宾T his i s a st il l o f G uessi n g G am e,w i t h Zh en g L an xi ang as W h i t e Peony and Z hu Y uanhao as Lu D ong bing.21C ul t ural D i al ogue T h e year 2006m ar ks t he 50t h an ni ver sary o f t h e W u O pera T r o upe i n Ji nhu a,a r egional cen t er ci t yincent ral Z h eji an g.P r ob ablyno t m any people kn oww hat t he W u O per a i s,bu t t h e W u O per a dat es back t o m or e t han 400y ear s.M ei L anf ang,the b est know n Peki n g O pera v i r tuoso o f the 20th centur y ,o bser ved that ho ugh A n hui O per a w as the pr edeces-sor of Peking O p er a,i f w e w ant to t r ace Pe-k i ngoper a t o the v er ybeg i nn i ng,i t app ears that W u O pera is it s ver yor igi n M or e t han 400year s ago,A nhui O per a spreadsouthw ar dint oJi n hua andevolvedinto W u O per a,l ocal l y kno w n as Ji nhua O per a.D uri ng t he evo l ut i on o ver a l ong peri od of t i m e ,W u O per a abs or bed m any el em ent s f rom o t her l ocal o peras inneighb ori ngar eas.T oget her w i t h som e ot her l ocal o per as,W u O p er a has m anag ed t o r et ai n a lar ge par t of t h e o r i ginal r ep er t o i r e an d other i m p or tant t rai ts of A n hu i O per a.T he pr esent t er m w as a dopt ed i n 1949w hen i t w as off i ci all y nam ed aft er W u Pr ef ect ur e,t he anci ent nam e of t oday Ji nhua.I n 1956,t he Z he j i ang W u O per a T r o upe cam e i nto bei n g.I n or d er t o ho l d on t ot he l o cal f l av or ,t he t roupe ch ose Ji n hua i n st ead o f H ang zhouas i t s base.Wu Op e r a Tr o u p eCe le b r a t e s 50t hAn n ive r s a r yBy Wa ng Hua irong演员一等奖断桥是浙江婺剧团的传统剧目陈美兰扮演的小青多次在全国获奖为了提高杨霞云的知名度陈美兰力荐杨霞云扮演断桥中的小青每次排练陈美兰都手把手地指导还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演出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杨霞云每次演出断桥陈美兰亲自为她化妆一面还给她说戏2005年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地方精品折子戏展演暨戏曲青年演员大赛中杨霞云在断桥中扮演的小青获得了银奖目前浙江婺剧团已有第四代接班人了前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愿婺剧这面旗帜永存(本文摄影赵菊香)S oonaf ter the f oun di n g,a newgenerat i o nof acti n g tal ent s em erged .O nM arch18,1960,M a o Z edong w at ched a W u O per a pl ay andsp okehi g hlyof it.InO ct o ber 1962,the tr o up est aged m any per f or m ances i n B ei j i ng,at -t en dedbytopst ate l eader s andcel ebri t ies o ft he cul t ural cir cl es.T he per f o r m an ces r e-ceivedsensat i on al m edi a r evi ew s.T hou ghthe o pera su f f er edseri o us set b ack sduri ngt h e C ult ur al R ev ol u t i on(1966-1976),i t m ade a successf u l com eback i n 1982w h enseven of t h e act r esses w o n aw ar ds i n t hepr ovi nce.In O ct ober 1988,t he t r ou pe ap-pear edat the C hi n a O p er as Festi val i nB ei ji n gand st aged W u O per a i n t er pret at ions of t h esam e op era cl assi csst agedbytr ou pes of otheroper as.T he t roupe per f o r m ances w on fa-vo r i te rev i ew sf rom cri ti cs.In t he 1980s,t hree of t he t r o upe playsw er e adapt ed t o oper a f i l m s and one w ast u r nedtoat elev i si o nfi l m .W u op er a has m ade it s repu t ati onover seas over t he past 50years.I t h as su ccessf ull y s t a ge d W u O pe r a w onder s i n Ja pa n,Si ngapor e,Fr ance,A ust r i a,V i et nam ,T hai l and ,and G er m any.O ver the p ast fi f ty year s,t he tr ou pe has cul t ivat ed m ast ers.T heyhave w o n a gal ax y of t opaw ar d s for t hei r unique per f orm an ces.T he m ost f am ous i s C h en M ei l an ,w hose act -i ng car eer spanned m or e t han 2decades.T o day ,theyou ng est ar t ists ar e thef o ur thg en -er at i o n si nce 1956andt h eyw i ll car r yont h e W u O per a t o the f utur e.(T r ansl ated b y D avi d )梦断婺江胡炳纪陈美兰饰演Th i s i s a sti ll o f AD ream of W u River.。
婺剧正本剧目
婺剧,又称金华婺剧,是流行于浙江省金华市及周边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已有200年历史。
婺剧形式独特,唱腔优美悠扬,音调变幻多样,是集歌、舞、说、做为一身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婺剧中有许多经典剧目,如《荆钗记》、《状元媒》、《红楼梦》等。
其中,《荆钗记》是婺剧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良家女子李瑞英嫁入豪门后与夫君的父子之间的纷争,最终用智慧和胆识化解家庭危机的故事。
《状元媒》则是一部轻松幽默的婚姻喜剧,讲述了状元郎卓新婚礼前夜被兄长、朋友玩弄的故事。
而《红楼梦》则是将曹雪芹的同名小说搬上了舞台,被誉为中国戏曲史上的一座珍宝。
以上只是婺剧中的几部经典作品,实际上婺剧还有很多优秀的剧目,如《祝发带》、《小判官》、《玉合记》等。
婺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令人叹为观止。
永康婺剧作文永康婺剧婺剧,俗称"金华戏",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淳安以及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鄱阳、景德镇等地,其永康也是一盛行之地,因金华古称婺州,1950年正名为婺剧。
2008年6月7日,婺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江山婺剧研究院、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获得婺剧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0年5月,入选首批"浙江文化印记"名单。
永康婺剧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俗称"金华戏"。
它的主要艺术特点是以下几点:唱腔:由于长期在农村草台演出,重做轻唱,其唱腔已不如苏昆严谨,着重于感情和气氛的渲染,而不过分讲究吐字运腔的功夫,甚至有的曲牌的唱词成了"堂众曲",各个戏中可以自由套用。
角色:行当分老生、老外、副末、小生、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小花面(丑)、四花面(武净)、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三梁旦、(第三位花旦)、杂(扮演神仙、老虎、狗,由管"三箱"的兼)共十五行。
妆容:先是用白色定妆粉定妆,然后再画脸谱,通过在脸上画各种各样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代表着各自的寓意。
乐器:从散板体发展到曲牌联套体乃是婺剧高腔音乐发展的两个历史阶段,在此期间还有不少的衍变。
音乐:婺剧的唱腔为曲牌联缀体,常用曲牌约有一百三十余支。
婺剧音乐发展的历史,除了声腔从曲牌体衍变为半曲牌半板腔体,以至板腔体外,在乐器、锣鼓、器乐曲等方面,也均有发展。
绝活绝技:永康婺剧的绝活绝技是蛇步蛇形、飘若纸人、大眼小眼和蜻蜓点水。
婺剧,拥有六大声腔,音乐丰富,旋律优美,涌现出过许多具有相当造诣的艺术家与名艺人,分别在生、旦、净、末、丑等诸行当上,根据各自的嗓音条件,摸索出其优势所在,去发展、去争取自己的观众群。
浙江金華市地方戲曲[東雲婺劇團]
LONG WANG春節後返回浙江金華東陽市工作….巧值[金華市]地區慶賀元宵節舉辦地方戲曲演出……..我本來又納悶??怎麼浙江又[婺劇團]???不是越劇吧???特別抽出時間去觀賞…..果然東陽村莊自行搭建戲台並排起椅子供應觀眾座….看佈景寫著[浙江金華東雲婺劇團]!!!!杭州是古越國故稱[越劇]……溫州是[甌劇]……而[金華]古稱[婺城]…..故為突顯浙江省各地方特色而又有[婺劇團]……….
3/4演出[大破洪洲]是楊家將[穆桂英與楊宗保]一段故事……感覺上武打身段俐落…….快速.乾脆.不拖泥帶水身形…頗有武神姿態!!!全武行的套招很熟練…..看得出是[練家子]!!用手機拍攝一段[武戲]留下來做紀念!!!一時我又想起[溫州甌劇團]演出…比較起來絲毫不含糊!!! 浙江金華[東雲婺劇團]在無線[收音]設備….質量感更為好!!演出正本戲[木棍報]這是文戲…..但看女旦角[唱腔]更勝於溫州甌劇團….音質優美旋律柔婉….在[尾音][轉音]方面均能表達完整….中氣十足…….一氣呵成……在舞台技術方面…金華東雲婺劇團]在一場雪景制作….很有特色!!!
劇中主角演員[雪中逃命]的表演…..遇上雪崩場景….身段唱作俱佳!!佈景是電子銀幕顯示下雪動態正是飄落…..而且又在旁以噴霧帶出保麗龍碎顆粒…..飄飄然落下……遠觀賞彷彿真的下雪一樣!!!其用心的舞台技藝!! LONG WANG覺得更勝於我們台灣明華園歌仔戲[雪狐情]的雪景????
中國大陸電子科技發展迅速…..又經濟突飛猛進…..帶動地方戲曲!! 電子科技應用於舞台技術已經不是[吳下阿蒙]!!! 咱們臺灣歌仔戲圈仍然是以[手繪佈景]……可能已經跟不上時代了!!!有的劇團刻意標榜是[精緻身段]??? 沒有佈景…行雲流水過橋….均以[身段演技]表現…..尤其是傳統戲曲!!! 事實上:[應時佈景]是有其必要性的!!否則很難吸引人!! 外國[歌劇表演]也是很注重舞台佈景!! 明華園歌仔戲[團則是佈景聲光制作此中佼佼者!!!
金華[東雲婺劇團]演出也是以普通話(國語)發音…. LONG WANG依字幕觀賞對照…感覺唱腔音調曲樂與[溫州甌劇團]演出唱腔差不多????我想真的是浙江省境內各城市一種區域觀念形成一格吧!!!如果各劇團以地方方言演出….除了本地演出之外….到外地表演人民聽不懂居多??自然演出頻率減少……所以統一用[國語]發音搭配地方曲調演出….人人聽得懂!!自然形成一格[地方戲曲\種類!這是值得理解的趨勢子走向!!
LONG WANG走入中國十年變化…中國大陸科技發展迅速…..經濟突飛猛進…..世界各國無不視為[市場大餅]…….人民已經漸漸有優閒的思維層次……….尤其是浙江省帶動地方戲曲文化頗濃厚….吸引人的不是傳統戲劇…….而是聲光科技的變化…..炫麗的舞台制作……這一點值得我們臺灣各戲劇團經營的參考!!!不要再迷醉於傳統的藝術[胡同]…..要能求新求變因應時勢需求!!一句話!!讓觀眾接受就是好戲劇!!
L.ONG WANG寫於浙江金華東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