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47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包括三个步骤:将绿色荧光蛋白共价结合在膜蛋白上,细胞膜呈现一定强度的绿色;激光照射淬灭(漂白)膜上部分区域绿色荧光,被照射部分荧光蛋白将不会再发出荧光;检测淬灭部位激光照射前后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过程如图甲,结果如图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乙结果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应用该技术可以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C.降低实验温度,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D.理论分析,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荧光强度F2仍小于F1答案:B分析:分析图甲,膜上的蛋白质被绿色荧光染料染色后,激光会使膜部分淬灭,过段时间后,淬灭部位再次出现绿色荧光。
分析图乙,再次出现的荧光强度F2略低于F1。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A、淬灭部位荧光能够再现,正是由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才使得其他部位有荧光的蛋白质移动到淬灭部位,A正确;B、淬灭部位荧光再现,是膜蛋白分子运动的综合表现,应用该技术不能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B 错误;C、降低实验温度,膜的流动速度减慢,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C正确;D、激光照射淬灭(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该部分荧光不可恢复,因此,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时间后,其荧光强度F2小于漂白前的荧光强度F1,D正确。
故选B。
2、高尔基体是由数个扁平囊泡构成的高度有极性的细胞器,在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中含量丰富。
分布于内质网与细胞膜之间,呈弓形或半球形,凸出来的一面对着内质网称为形成面,凹进去的一面对着细胞膜称为成熟面,形成面和成熟面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运输囊泡。
下图为某细胞完成生理活动示意图,甲、乙表示高尔基体囊腔,①②表示运输囊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B.①囊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面形成C.②囊泡可由高尔基体成熟面形成D.抗体在甲腔合成,在乙腔加工成熟答案:C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主要合成的物质分别是A.脂质、RNAB.氨基酸、蛋白质C.RNA、DNAD.DNA、蛋白质答案:A分析: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转录合成RNA,A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RNA,细胞核中可以合成DNA和RNA,C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D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2、下列有关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膜是一种单层生物膜,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相对较多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通过核孔不仅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还可实现信息交流答案:A分析:细胞核由核膜、染色质、核仁等部分组成,核膜上有核孔,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A、核膜是双层膜,其上有酶附着,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能选择性地控制物质出入细胞核,从而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错误;B、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因此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相对较多,B正确;C、核糖体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D、核孔是某些大分子蛋白质、R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能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A。
小提示:3、下列有关“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观察叶绿体时,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这时应该使用较小光圈或换平面镜采光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视野的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C.高倍镜下可看到细胞质是处于流动状态,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不同D.高倍下列镜下可看到的扁平椭球或球形的叶绿体,叶绿体的形态有利于接受光照答案:D分析:1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
第三章知识要点第一节:细胞膜一、实验:体验细胞膜的制备(一)原理:1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2 红细胞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
(二)材料:猪(或牛、羊、人)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的生理盐水)。
(三)注意:1 必须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2 生理盐水在此实验中的作用(稀释血细胞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3 如果此实验在试管中进行,要得到较纯的细胞膜还需采用静置或离心的方法。
二、细胞膜的成分(一)脂质:约占50%,其中磷脂最丰富,磷脂呈双层分布,是构成细胞膜的骨架。
(二)蛋白质:约占40%,有些蛋白质附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些镶嵌在其中,有些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膜上的蛋白质体现膜的功能,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膜的功能越复杂。
(三)糖类:约占2~10%,与蛋白质、质脂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被)和糖脂,其中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
注意:1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产生了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而且膜成分的改变造成癌细胞的粘着性降低,使癌细胞容易扩散转移。
2 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还含有胆固醇。
三、细胞膜的功能(一)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避免了外界对细胞内部的干扰,保证了内部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在生命的起源过程中,细胞膜的出现起了重要作用。
(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物质(如营养物质)可以进入细胞,而细胞不需要的物质(如病原体等有害物质)通常不能进入细胞,细胞内中的重要物质(如细胞器等)不能排出细胞,细胞内中不需要的物质(如代谢废物)可以排出细胞。
(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 如激素识别靶细胞是通过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实现的;2 如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结合;3如植物的胞间连丝。
注意:1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再具备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2 受体的本质为糖蛋白。
三、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用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注意:1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2 细胞是全透性的,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第二节:细胞器一、细胞质:细胞内除了细胞核以外的其它物质,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以外呈胶质状态的物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和细胞器。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必考考点训练单选题1、细胞质中有细胞溶胶和多种细胞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液泡在有丝分裂末期时分泌囊泡B.光面内质网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C.叶绿体内膜向内折叠若干层利于色素附着D.细胞溶胶中有与细胞呼吸糖酵解有关的酶答案:D分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为细胞溶胶,细胞溶胶中含有各种细胞器,参与执行特定的生命活动。
如线粒体参与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等。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周围会聚集许多小囊泡,产生这些囊泡的结构是高尔基体,与液泡无关,A选项错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粗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主要作用是合成脂质,B选项错误;叶绿体膜是通过基粒的堆积形成类囊体,从而有利于色素附着,C选项错误;细胞呼吸糖酵解的场所是细胞溶胶,故细胞溶胶中含有相关的酶,D选项正确。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和白细胞都有细胞骨架B.发菜和水绵都有叶绿体C.颤藻、伞藻和小球藻都有细胞核D.黑藻、根瘤菌和草履虫都有细胞壁答案:A分析:1 .科学家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2 .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以及多种细胞器,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真核生物;3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
A、酵母菌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白细胞是真核细胞,这两种细胞都具有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多种功能有关,A正确;B、发菜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水绵细胞中具有叶绿体,B错误;C、颤藻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伞藻和小球藻是真核生物,它们细胞中具有细胞核,C错误;D、黑藻是植物,其细胞具有细胞壁,根瘤菌是细菌,其细胞也具有细胞壁,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不具有细胞壁,D错误。
故选A。
3、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其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蛋清蛋白高。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B.高尔基体不但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分类和包装,还是蛋白质的发送站C.分泌蛋白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内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D.细胞支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答案:B分析:分泌蛋白首先在核糖体上形成多肽,随后在内质网上进行初加工,最后在高尔基体上进行再加工。
A、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A正确;B、高尔基体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参与蛋白质合成的是核糖体,B错误;C、分泌蛋白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内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以完成蛋白质的加工过程,C正确;D、细胞骨架,又叫细胞支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B。
2、下列关于生物膜及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有生物膜,但生物膜系统只存在于真核细胞B.在菠菜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能利用光能合成糖类C.胰岛素的加工分泌过程说明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D.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可同时进行多种反应,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答案:B分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故没有生物膜系统,真核细胞有生物膜系统。
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以及核膜组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有细胞膜,但原核细胞不存在细胞器膜和核膜,因此生物膜系统只存在于真核细胞,A正确;B、能利用光能合成糖类的双层膜细胞器是叶绿体,而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B错误;C、胰岛素的加工分泌过程,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参与,说明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C正确;D、生物膜系统将细胞隔成许多“小室”,使细胞可同时进行多种反应,互不干扰,提高了生命活动效率和有序性,D正确。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细胞膜的制备1、选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①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易用离心法得到不掺杂细胞内膜系统的纯净的细胞膜③红细胞数量多,材料易得2、原理:细胞内的物质有一定浓度。
把红细胞放入清水中,水会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吸水涨破,使细胞膜内的物质流出来,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得到细胞膜。
(其实就是发生渗透作用吸水)3、过程:⑴将红细胞稀释液制成装片。
(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⑵在高倍镜下观察,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引流法)⑶红细胞凹陷消失,体积增大,最后导致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⑷利用离心法将细胞内容物与细胞膜相分离,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二、细胞膜的成分1、细胞膜的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和糖类,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2、细胞膜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脂质,该成分含量最丰富的是磷脂。
3、与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有关的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4、细胞膜的结构(1)外表面: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被)。
(2)基本骨架: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具有流动性。
(3)蛋白质:嵌入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4)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膜结构中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三、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一些有害的物质也可能进入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①间接交流:激素、神经递质②直接交流:细胞膜的接触,如精卵细胞的结合③通道: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四、细胞壁(全透性)1、细胞壁的成分: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细菌——肽聚糖真菌——几丁质2、主要功能:保护、支持。
植物细胞壁对于植物体起着骨架的作用,以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第二节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相关概念: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叫做细胞质。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B.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C.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有识别功能D.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答案:B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或覆盖、或镶嵌、或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A、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A正确;B、一是因为水分子极小,可以通过由于磷脂分子运动而产生的间隙,二是由于细胞膜中含有水通道蛋白,可以允许水分子通过,B错误;C、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免疫、信息交流等功能,C正确;D、细胞的生长过程中,细胞膜面积不断增大,故其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D正确。
故选B。
2、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被膜为单层膜,有利于核内环境的相对稳定B.核被膜上有核孔复合体,可调控核内外的物质交换C.核仁是核内的圆形结构,主要与mRNA的合成有关D.染色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答案:B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A、核被膜为双层膜,能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有利于核内物质的相对稳定,A错误;B、核被膜上有核孔,核孔处有核孔复合体,具有选择性,可调控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B正确;C、核仁主要与rRNA的合成有关,C错误;D、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错误。
故选B。
3、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DNA,关于这两种细胞器的起源,内共生起源学说认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行有氧呼吸的细菌和行光能自养的蓝细菌。
高中生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酵母菌sec系列基因的突变会影响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某突变酵母菌菌株的分泌蛋白最终积累在高尔基体中。
此外,还可能检测到分泌蛋白的场所是()A.线粒体、囊泡B.内质网、细胞外C.线粒体、细胞质基质D.内质网、囊泡答案:D分析: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肽链初加工,再以囊泡的形式转移到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分类和包装。
AC、线粒体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提供能量,分泌蛋白不会进入线粒体,AC错误;B、根据题意,分泌蛋白在高尔基体中积累,不会分泌到细胞外,B错误;D、内质网中初步加工的分泌蛋白以囊泡的形式转移到高尔基体,内质网、囊泡中会检测到分泌蛋白,D正确。
故选D。
2、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①在细胞的不同时期存在状态不同B.结构②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结构③共有2层磷脂分子层D.图中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均伴随有ATP的合成答案:A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染色质,②为核仁,③为核膜。
A、结构①染色质,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前期会螺旋变粗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末期会解螺旋成染色质,A正确;B、结构②核仁不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错误;C、结构③核膜,共有4层磷脂分子层,C错误;D、图中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均伴随有ATP的水解,D错误。
故选A。
3、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B.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体C.蓝藻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也能形成染色体D.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答案:C分析: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