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揭示人生的六个阶段
- 格式:pdf
- 大小:60.91 KB
- 文档页数:1
“六”在儒释道经典与俗语中的含义
俗语:六六大顺。
6的谐音就是溜、顺溜的意思。
两个6就是大顺溜的意思。
儒家:易经六爻。
其中阳爻称作九,阴爻称作六。
坤卦6爻皆阴(皆六),六有顺从九之意。
乾卦6爻则代表人生的六个基本阶段:1、潜龙勿用,2、见龙在田,3、终日乾乾,4、或跃在渊,5、飞龙在天,6、亢龙有悔。
圣人六个阶段。
1、十五有志于学,2、三十而立,3、四十不惑,4、五十知天命,5、六十耳顺,6、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道家:六贼。
由人的眼、耳、口、鼻、身、心产生的六种情绪,即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
道家认为是这六种情绪是人修行的六大障碍。
佛家:六道轮回。
1、天,2、阿修罗,3、人,4、畜生,5、恶鬼,6、地狱。
六度(六波罗蜜)。
1、布施,2、持戒,3、忍辱,4、精进,5、禅定,6、般若。
这是到达觉悟彼岸的六个最佳方法。
其中又以般若(智慧)最为重要,它贯穿于其他五度(波罗蜜)中。
自我修炼的六个阶段傅佩荣近年研究《易经》,对于“六”这个数字备感亲切。
翻开任何一本介绍《易经》的书,都可以看到六十四个卦象,每一个卦象都由六条横线(六爻)组成。
横线有两种:中间没断开的是阳爻,中间断开的是阴爻。
这样的阴阳二爻,组成了六十四卦,描绘了天地万物的变化,也写尽了人生处境的百态。
以大家最为熟悉的“乾卦”为例,六爻皆阳,但是由下往上的六个位置却各有意义。
我们依序念到的六句爻辞,可以简化为:“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这里提到的“龙”字,是指人的生命力;在古人观念中,龙是海陆空三栖的生物,只有牠能用来象征人的无限潜能与卓越成就。
但是,谁能通过重重考验,最后展现出人性的美妙光采呢?我们可以借用〈乾卦‧六爻〉的说法,来描述自我修练的六个阶段。
首先,“潜龙勿用”,意即: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最好先多方充实自己,接受良好的教育,尤其要建立正确的观念,累积各种资源,准备接受社会的考验。
其次,“见龙在田”,意即:龙出现在地上。
这时开始崭露头角,表现也可圈可点,像个青年才俊,让大家寄与厚望。
不过,仍须继续努力,安于偏下的位置,因为二在六爻里面只是第二步而已。
有些人少年得志,成名过早,后来反而一事无成。
第三步,“终日乾乾”,意即:整天勤奋不休。
由卦象看来,第三爻是下卦三爻的结束,准备往上接到上卦三爻,这时心中难免戒慎恐惧,不敢稍有松懈。
有些人未到中年就饱经忧患,明白命运与遭遇的不可预测,在苦乐感受的冲击之下,对人生终将一死也得到深刻的体验。
第四步是“或跃在渊”,意即: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
人到中年,稍有小成,那么究竟要接受现实呢?还是要往上提升呢?在逆境中自我成长,并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也因此陷入困惑之中。
孔子说他“四十而不惑”,正是典型的成功个案,足以做为我们的楷模。
第五步是“飞龙在天”,意即:龙飞翔在天空。
到此地步,总算不负平生的志向,可以大显身手,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学习《易经》,从64卦中体悟64个人生智慧。
学习《易经》从64卦中体悟64个人生智慧,为您的生活解惑,减压,导航。
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工作事业,健康幸福,其实都受这64个哲理的左右。
第一感悟:养精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
两点之间看起来是直线最近,但人世的道路永远是曲折的,欲速则不达。
所以,我们还必须得按部就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走起,该受的苦你得受,该喝的蜜你得喝,不可越雷池一步。
第二感悟:心有乾坤神闲气定——戒除浮躁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
要知道黄忠六十才跟了刘备走,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为丞相,佘太君百岁挂帅,孙悟空五百岁西天取经修成佛,白素贞一千多岁才下山谈恋爱。
年轻人,你说你急什么急?第三感悟:锲而不舍奋发进取——读书明理中国的多数成年人总以为面无表情,一脸死相才是成熟的表现。
而真正的成熟表现应该是读书明理,见心知性,正辩是非,通达世事。
第四感悟:目标明确果断前行——战胜疏懒我们要找聪慧的“启蒙”老师作为指导,而不是“启蒙”老师来找我们,如果“启蒙”老师指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去改正。
第五感悟:等待时机慧眼明察——走向成熟等待是一种智慧。
等待是一种积蓄。
等待是一种信念。
人们之所以等待,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
第六感悟:冷静反省心安理得——避免争执我们必须学会反省,当我们做事之前反省了,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办事才能得心应手,即使遇到挫折由于预先考虑的明白,心里也会有准备,不至于最后会把事情办砸,甚至走向歧途。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经过梁启超(故居还可见到这八个字)的诠释之后,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校训,延用至今。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中国文化之源《易经》,象征天和地乾坤两卦的《象》词。
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意是说: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因此永不停息地发奋图强。
地势是顺承着天的,君子因此要使自己的品德宽厚,能够容载万物。
乾坤两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首,乾卦的发展变化规律揭示了刚强者的进取哲学;坤卦的发展变化规律揭示了柔顺者的辅佐哲学。
乾卦概括了人生奋斗主动进取的六个阶段的形势特征和最佳策略。
1:初九(九代表阳刚之极),潜龙勿用。
龙潜水中,暂不发挥作用。
是人生奋斗之始,需要养精蓄锐,潜藏待时。
2:九二,见(同“现”)龙在田,利见(同“现”)大人。
龙出现在田野,说明贤人的恩德可以普遍推行。
进取者,既有足够的雄心和魄力,又能守持中道妥善行事,品格已经成熟,具备了成功的素质,可以崭露头角小试锋芒(二多誉)3: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健行不息),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整天勤奋不息甚至夜间也时时警惕,虽然面对危险但也无灾祸。
是初获成就的阶段,事业将成未成、不上不下,容易陷入半途而废或者小人得志的危险(三多凶),是人生最尴尬、最难挨的时期更应该倍加努力、精益求精,去经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反复磨练可以体验到“山穷水尽和柳暗花明”。
4: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应相机而动,或跃起上进,或者退处在渊,则无咎害。
是一举成功之机,(四多惧)迫于权威的压力,应该审时度势,灵活处理,不要盲目贪功树敌,以免招受猜忌和陷害打击。
5: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同“现”)大人。
飞龙上天,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现,是大德大才之人,大有作为之时,是事业大成之际(五多功)。
古代皇帝是“九五之尊”就是来源于此。
6:上九,亢龙有悔。
飞龙高飞到了极点,必有过悔,说明盈满过分,不能长久,盛极必衰,盈满则倾。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化的宝库之一。
《易经》的内容涉及哲学、宇宙、人生、社会等方方面面,它不仅是一本占卜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哲学的著作。
那么,《易经》在讲什么呢?《易经》在讲宇宙的运行规律。
《易经》中的“易”字,意为“易于观察”,它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揭示了宇宙的运行规律。
八卦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六十四卦则是由两个八卦组成的,每个卦象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情境和变化。
《易经》认为,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整体,它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秩序,而这些规律和秩序可以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来表达和解释。
《易经》在讲人生的哲学。
《易经》认为,人的生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变化来描绘人生的各个阶段和转折点,它告诉我们,人生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来适应这些变化,并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易经》还强调了道德和人格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易经》在讲社会的治理和管理。
《易经》认为,一个良好的社会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秩序和良好的治理,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来实现。
《易经》中的“君子”概念,代表着一种高尚的人格和领袖品质,他们能够以德治国,以德治家,以德治企业。
《易经》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德治,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它不仅是一本关于占卜的书籍,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哲学和社会治理的著作。
它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揭示了宇宙的运行规律,告诉我们人生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来适应这些变化,并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它也强调了道德和人格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它还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德治,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读《易经》谈人生的境界展开全文文|01一线天地定位、万物生焉。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这当是《易经》通达人生的境界。
孔子在《礼记·经解篇》中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
《易经》的学问是宗教的、哲学的。
洁静是宗教性的,哲学性的,精微是科学性的,那比电脑还要精密。
如果头脑比电脑还要精密,就可以研究《易经》的卦象了。
不但要精密,还要通“微妙”,所以洁静精微,易之教也。
天下人事宇宙万有,皆见于爻象在动。
人的思想动,就是爻象在动;一个念头,就是一个动爻;你思想动了一下,就是爻动了,爻动了就会交变。
人的意念在动,就是爻象始动,爻象在内一变,吉凶从外表就看出来了。
就是说,一个人坐在那里,情绪一动,气色就不同了,内在的情绪一动,外在的象就表现出来了。
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问它的前途如何,吉凶如何,你只看它内部一动,贤达的人就能看清楚了结果。
这就是“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易经》几个关键词,一曰“道”。
“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个哲学概念,道者,自然也,“自然”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总和。
最先提到“道”字的,当然是《易经》,而最先对“道”进行系统阐述的是老子的《道德经》。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始”,而《道德经》只是“群经之一”,《易经》中的“太极”,到了《道德经》中,就变成了“道”;换句话说,“道”是道家之道,其实就是《易经》中的“太极”。
二曰“太极”。
“太极”是《易经》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它指的是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也就是说,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起源于“太极”,“太极”是宇宙万物之母。
所谓“太极两仪生四象”,这句话,倒与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正好印证了“道”就是“太极”的说法。
三曰“阴阳”。
“阴阳”是一种朴素却又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最智慧的结晶,它不但有着“对立”、“统一”、“互化”的特点,其本身还蕴藏着“阴阳互体”、“阴阳化育”、“阴阳对立”、“阴阳同根”的这么四组关系。
中国⼈⼏乎没有不知道《周易》或《易经》这本千古奇书的,四书五经中的《易经》在古代是⼴⼤学⼦进学的必修课。
在现代,⼤部分⼈对《周易》可能都没有完整看过,更别说熟悉《周应对策略应对策略:我们要像卧龙潜伏在⽔中那样,养精蓄锐,低调⾏事,等待着寻求发展机会,这个阶段切记不可性急。
第⼆个阶段:现龙见龙在⽥,利见⼤⼈:这个阶段已经崭露头⾓,⼼态平和,能守持正道,⾏事稳妥,其才能和见龙在⽥,利见⼤⼈⼈品已经被⼤家了解。
应对策略:这个时期就不必在藏着掖着了,就应该⼀展⾝⼿了。
应对策略第三个阶段:惕龙君⼦终⽇乾乾,⼣惕若,厉⽆咎:⼤家可能有点奇怪了,前⾯现龙阶段已经可以⼀展⾝⼿了,君⼦终⽇乾乾,⼣惕若,厉⽆咎为什么到三个阶段,反⽽要警惕了呢?因为惕龙阶段⽐较特殊,它处于⼀个临界点,将要从⼀个阶过渡到⼀个更⾼的阶段。
好⽐龙刚刚飞起来在半空,下虽然脱离了地⾯,但上还没有直上云霄。
这个阶段,⾃⼰的事业成就还没有得到⼤众公认,不能⼀往⽆前的上进,恐怕被⼈讥讽⼩⼈得志。
退⼜不能退回地上⽽使事业半途⽽废,搞不好还有⽆妄之灾。
创业过的⼈应该都能明⽩这点:当你的事业发展到⼀个阶段,虽然整体来讲在上升,但有瓶颈,这个时候⼀举⼀动都可能招致重⼤影响。
应对策略:这个时期必须居安思危,⼩⼼谨慎、时常反省,需要⼀些如履平地的本事。
应对策略第四个阶段:跃龙或跃在渊,⽆咎:它的意思是说“或者跃起上进,或者退处在渊,说明应该相机⽽动”。
⼤家注或跃在渊,⽆咎意这个“或”字,表⽰不确定的意思,要审时度势、灵活处理。
因为这个阶段也⽐较特殊,惕龙是将要上升到⾼级阶段,所以要警惕。
⽽跃龙则是已经上升到⾼的阶段,但只是⾼级阶段中的初级阶段,也是多忧惧之地,不可轻举妄动,以免遭受疑忌。
历史上⿍⿍⼤名的汉代光武帝刘秀当年屈居在更始帝刘⽞之下,就是采⽤的跃龙的策略。
刘秀已经拥有⼀定的实⼒,但他没有冒然进取,他在更始帝刘⽞杀死其兄刘縯(yan3)的时候,刘秀不得不委屈图存、保存实⼒。
易经揭示人生的六个阶段 《易经 》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演绎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心理结构。
易经揭示的人生六个阶段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上述几 词均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乾卦,“乾为天”。
卦名“乾为天”的卦象是乾上乾下, 由六条线段叠合而成。
它象 征着天是至高至大,复盖万物又不偏不倚,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
原文:乾:元、享、利、贞。
其意为: 天是创造万物的根元, 通达顺利, 端正适宜。
阳刚开创, 无所不利。
原文:初九:潜龙勿用。
其意为: 潜龙指隐藏的意思, 因为这一爻在最下方, 称为“初九”, 龙潜于渊,阳之深藏,应忍时待机,不宜施展才好利于下一步行动。
原文: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其意为:九二是指爻在卦中第二位,也就是在下卦的中间,也是阳爻。
龙已 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有才有德的“大人”出头露面,出人头地。
(也有人解说为要主动去接近显贵伟人,必有所为。
) 原文:九三:君于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其意为:君子的德才已经显现,会引人注目,但要奋发努力不懈,日日夜夜 警惕戒备,以防灾祸,这样纵处危境,也可无咎。
原文: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解读:龙要么跃而上,要么退于渊中,见机行事即可无咎。
重点在于把握时 机。
原文: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解读:龙已飞腾在天上了,有自由自在的意思,居高临下,可以大展鸿图。
原文:上九:亢龙有悔。
解读:“亢”字有穷尽至极的含义。
龙到了极高之处,其趋势必 然下降,知进忘退会后悔的。
从这《乾为天》的卦辞中我们可看到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至极即生变,生生不 息,循环反复。
这是符合天地之道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易经生命的12个状态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哲学思考。
易经生命的12个状态则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根据易经理论所述而总结出来的人生状态,这些状态指导着人们在不同阶段的生命中应该如何面对生活和自我完善。
以下是易经生命的12个状态及其含义:1. 乾为天:代表着开始之意,意味着人的生命处于未开始之时,还未形成,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启动事业,建立新的基础,开创新的生活方式。
2. 坤为地:代表稳定,为生命的第二个阶段。
此时人该保持稳定,巩固根基,通过稳健的步伐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3. 震为雷:代表惊喜和兴奋,这是生命的第三个阶段,人们需要寻求新的挑战,接受新的观点和思想,开拓自己视野和能力的潜力。
4. 巽为风:代表创新和活力,生命的第四个阶段,人们需要借助变化和创新,发掘自己的潜力,追求更高层次和更高质量的追求和发展。
5. 离为火:代表热情和愿望,此时生命进入第五个阶段,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热情和动力,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表现自己的能力和自我价值。
6. 坎为水:代表思考和深度,生命的第六个阶段,人们需要审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感悟,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7. 艮为山:代表反思和观察,生命的第七个阶段,人们需要反思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观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方向,为进一步的生命发展做好准备。
8. 兑为泽:代表和谐和和合,生命的第八个阶段,人们需要寻求和谐的生活方式,体验人际之间的关系,表现自己的良好风貌和优秀品质。
9. 乾为天:代表崭新和洁净,生命的第九个阶段,人们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在干净而明亮的空间开展自己的潜力和发展。
10. 坤为地:代表向内看,生命的第十个阶段,人们应该关注家庭和个人生命的素质,借助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体系来调整自己的心理。
11. 震为雷:代表成熟和融入,生命的第十一个阶段,人们已经成功地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融入到社区中,接受和欣赏社会的发展和改进。
易经中关于人生意义的解释摘要:一、易经的概述二、易经中的人生哲学1.天地人之道2.阴阳五行学说3.人生阶段的启示三、易经指导下的生活智慧1.适应变化2.秉持中道3.修身养性四、易经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易经,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群经之首。
它既是一部预测卜卦的书,又是一部阐述人生哲学的巨著。
易经以阴阳五行为核心,揭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为我们提供了人生意义的诠释。
易经中的人生哲学博大精深,包含了丰富的智慧。
首先,易经提出了天地人之道。
它认为人与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应当顺应自然、遵循道德,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易经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阐述了世界万物的生成和变化。
它强调阴阳两极的相互作用,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
这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变化的秘密,也启发了我们如何应对人生中的困境和挑战。
易经还为我们揭示了人生阶段的启示。
它将人生分为六个阶段: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境界,我们应该根据所处阶段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比如,初爻象征着事物的萌芽,我们要勇敢尝试、积极进取;五爻则象征着事物的成熟,我们要稳重、坚守正道。
在易经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生活智慧。
首先,易经教导我们要适应变化。
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我们要学会顺应变化,灵活应对。
其次,易经提倡秉持中道。
我们要在矛盾中寻求平衡,避免过于偏激。
同时,我们要注重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易经的智慧不仅适用于古代,更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追求内心的平和。
同时,我们要注重环保,珍惜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易经的智慧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更有责任感、更具道德素养的公民。
总之,易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生哲学智慧。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智慧都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易经六个阶段总结归纳《易经六个阶段总结归纳》易经,又称《周易》,是古代中国一部重要的哲学经典。
它以卦象和爻辞的方式,叙述了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和情态,并提供了相应的解读和指导。
《易经》包含了六个阶段,即太初、太阳、太阴、太朴、太煞以及太和。
本文将对这六个阶段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易经》的哲学思想。
1. 太初太初是易经的第一个阶段,意味着一切的起始。
这个阶段主要是描述了宇宙的形成和天地间的混沌状态。
太初阶段的特点是模糊、无序,代表着一种潜在的能量。
易经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混沌和无序的状态,才能产生新的形式和秩序。
2. 太阳太阳是易经的第二个阶段,代表阳气的升起和阳光的照耀。
太阳阶段是一种积极、充满活力的状态。
它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活力的发展。
在太阳阶段,人们需要抓住机遇,积极面对挑战,勇往直前。
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才能取得成功。
3. 太阴太阴是易经的第三个阶段,代表阴气的沉降和月光的照射。
太阴阶段是一种静默、沉思的状态。
它提醒人们在行动之前需要认真思考,把握内在的机会。
太阴阶段强调内省和修养,通过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更加成熟和稳定。
4. 太朴太朴是易经的第四个阶段,代表一种朴素、简洁的状态。
太朴阶段强调去除杂念、降低欲望,将注意力集中于本质和核心。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找到事物的本源和根本,追求道德的纯粹和价值的真实。
5. 太煞太煞是易经的第五个阶段,代表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
太煞阶段强调了战斗和竞争的意义。
在这个阶段,人们需要遇到挑战和困难,通过奋力抗争和努力拼搏,迎接新的机会和更大的成果。
6. 太和太和是易经的最后一个阶段,代表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
太和阶段提倡各种要素和谐相处,相互交流和合作。
在太和阶段,人们应该注重平衡和共同发展,通过和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综上所述,易经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太初、太阳、太阴、太朴、太煞以及太和。
每个阶段都代表着人生中的不同状态和变化。
近年研究《易经》,对于“六”这个数字觉得特别亲切。
翻开任何一本介绍易经的书,都可以看到六十四个卦象,每一个卦象都是由六条横线(六爻)所组成的。
横线有两种:中间没断开的是阳爻,中间断开的是阴爻。
这样的阴阳二爻,组成了六十四卦,描绘了天地万物的变化,也写尽了人生处境的百态。
以大家最为熟悉的“乾卦”为例,六爻皆阳,但是由下往上的六个位置却各有特色。
我们依序念到的六句爻辞,可以简化为:“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干干,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这里提到的“龙”字,是指人的生命力;龙在古人观念中,是海陆空三栖的生物,只有龙可以象征人的无限潜能与卓越成就。
但是,谁可以通过重重考验,最后展现出人性的美妙光彩呢?我们可以借用乾卦六爻的说法,来描述自我修炼的六个阶段。
首先,“潜龙勿用”,是说:龙潜伏着,不要有所作为。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最好先充实自己,接受良好的教育,尤其要建立正确的观念,累积各种资源,准备接受社会的考验。
其次,“见龙在田”,是说:龙出现在地上。
这时开始崭露头角,表现也可圈可点,像个青年才俊,让大家寄以厚望。
这时仍须继续努力,安于偏下的位置,因为二在六爻里面只是第二步而已。
有些人少年得志,过早成名,后来反而一事无成。
到了第三步,“终日乾乾”,要整天勤奋不休。
由卦象看来,第三爻是下卦三爻的结束,准备往上接到上卦三爻,这时心中难免戒慎恐惧,不敢稍有松懈。
有些人未到中年阶段就饱经忧患,明白命运与遭遇不可预测,在苦乐感受的冲击之下,对人生终将死亡也得到深刻的体验。
第四步是“或跃在渊”,是说“或往上跃升,或留在深渊”。
人到中年,稍有小成,那么要接受现实,还是要往上提升呢?在逆境中自我成长,并不是人人做得到的,所以陷入困惑之中。
孔子说他“四十而不惑”,正是典型的成功个案,可以作为我们的楷模。
然后,第五步是“飞龙在天”,是说“龙飞翔在天空”,总算不负平生的志向,可以大显身手,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在此,必须说明:这一步绝不限于政治界或企业界的成功人物,而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在德行上止于至善。
《周易》《周易》是周文王对“六十四卦”的注解,是周文王被关在羑里的时候,他用自己的智慧进行沉思参悟,以自己的所悟来注解《易经》。
这一部著作,后世称作《周易》,是他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
《易经》,是中国六经之首。
易就是变化,经是规律,易经就是讲天下变化的规律。
天下万物总是在变化着的,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所以找出变化的规律,明白人所处在规律中的何种位置,如何应对,如何顺应,或者如何对待。
《易经》,共六十四卦。
其第一卦《乾卦》就是一个以龙为题材的,意义特别、影响深远的龙卦。
其卦以潜龙勿用、见龙在田、跃龙在渊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为喻,既形象又抽象地阐述了龙文化的智慧内涵。
易经中乾卦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白话解释:这个卦象说,想要在天地间行走的康健平安,就要当个君子光明磊落,自强不息。
就是说,天时有了,地利有了,现在要努力达到人和的境界,人和就是不断的调整自己顺应天的变化,在顺境中奋斗不息,在逆境中不随波逐流放纵自己,才能得到自己满意的结果,生命不止,努力不止啊。
第一爻:潜龙,勿用。
白话解释:初九就是第一爻,这时候龙还潜伏着,还不能用。
得到这一位,就是说要保持低调,先藏匿起来。
为什么是潜龙呢,很自然啊还小吗,是龙种不错啊,不过还是多学习吧。
不要用,一是指内,不要张牙舞爪,二是指外,比如用人,是个好苗子,但需要培养和磨练。
第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白话解释:看见龙在田地里,这时候可以出来行动了,寻找贵人的帮助。
通过磨练沉伏的过程,刚刚体现龙的精神,象征有志之士开始有了一定的能力的储备,这时候要大胆的走出来,虽然还是在浅的田水里,田也有约束的意思,这时候是需要帮助的时候了,我们经常以为的“利”,在这不是指的利益,而是指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行为,在这一爻里,就是说要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得到他们的提携指点,要懂得如何站到成功人的肩膀上,真正的大人也就是君子,一定乐于帮助晚辈,有着成人之美,找到这样的人,对自己是有帮助的。
《论语》人生的六个阶段--随想十有五而立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给自己的人生画的六个挂象,这六个挂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人生参考。
十有五而立志于学:到了15岁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该去学习什么,该往哪个方向去学习,就应该知道自己的将来要去做什么?就要知道你来到这个世界将来是要做什么的了,可我们想想自己,想想现在的社会和现实,有太多的人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什么?对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的迷失让我们自己都感觉到人生的诸多无奈。
三十而立:15岁的时候确定了自己该学习什么,要朝什么方向去学习努力和发展,到了30岁的时候,有了15年的努力和摸索,你也该知道自己在某个方面可以确定下来好好的发展了。
走了15年了,大概可以归纳出自己的人生有几个原则可以好好的去遵循了。
四十而不惑:确定了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经过了10年的实践,看到了自己的成效怎么样?你就知道了明白自己这辈子大概就这么走下去了。
不惑并不是说到了四十岁什么都不疑惑了,不是的,是对自己人生所确定下来的原则不惑,不再怀疑自己的决定。
其他的事情还是惑的。
孔子是主张我们活到老学到老的,如果是四十什么都不惑了,那就什么都不用学了。
四十岁,我只对我人生的目标,人生的方向和所要学的东西而不惑,我要下定决心去做自己的要做的事情。
就这样走下去就可以了。
五十知天命:一个人活到50岁,回过头来看,你会发现你一路走来,好像都有一只手在安排,你这一路走来就造成你今天的这个样子,跑都跑不掉,你今天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你从小到大,点点滴滴累积起来的成果,《易经》告诉我们每20年就会变一次。
你看看我们经常说的世代交替差不多也是20年一变。
每一个人要替自己的命运负百分百的责任。
假如你现在30岁,你就要替你将来50岁的时候负责任,一个人到了50岁,你就知道不怨天不尤人,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50岁就知道一句话而已,什么叫天命,就是一句话而已,我们一生的努力,就在证明你有什么样的命。
《周易》六阶段介绍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巨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智慧的典藏”。
《周易》以六十四卦为基础,通过阐述六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展示了宇宙、人性和社会的变化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周易》的六个阶段,包括分述各个阶段的名称、象征意义以及相关内涵。
一、乾卦乾为《周易》中的第一卦,象征天、刚、健、父、阳和君子等概念。
乾卦所代表的阶段是事物发展的起始点,意味着新的开始和行动的动力。
在乾卦中,人们应该勇敢、果断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不畏困难和阻碍,以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兑卦兑是《周易》中的第二卦,象征悦、美、悦、悦、丽、景等概念。
兑卦所代表的阶段是事物逐渐走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意味着人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挑战,以及与他人和谐相处。
在兑卦中,人们应该注重人际关系,培养友善、和谐的品质。
三、离卦离是《周易》中的第三卦,象征火、明、离、谦、炽等概念。
离卦所代表的阶段是事物达到巅峰状态或转折点的过程,意味着人们应该保持独立、自信的态度,并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挑战。
在离卦中,人们应该注重自身的发展,保持谦逊、真实的品质。
四、震卦震是《周易》中的第四卦,象征雷、动、震、虎、动等概念。
震卦所代表的阶段是事物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应该迎难而上,寻求突破和变革的阶段。
在震卦中,人们应该全力以赴,勇于创新,坚持自己的信念,以战胜困难和完成目标。
五、巽卦巽是《周易》中的第五卦,象征风、逊、巽、入、口等概念。
巽卦所代表的阶段是事物处于平和、畅通状态的过程,意味着人们应该灵活应变,顺应自然规律,并寻求线性的平衡。
在巽卦中,人们应该注重沟通和合作,以及与周围环境进行良好的互动。
六、坎卦坎是《周易》中的第六卦,象征水、险、坎、难、蛊等概念。
坎卦所代表的阶段是事物遇到危险、困境和考验时,需要坚定决心和勇气去面对的阶段。
在坎卦中,人们应该保持冷静、镇定,善于化危机为机遇,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总结:《周易》六个阶段的介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以及人们在不同阶段的应对方式和态度。
⼈⽣的六阶段潜龙勿⽤、见龙在⽥、终⽇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曾仕强:宇宙⼈⽣有很多密码,《易经》将其归纳成六⼗四个。
那么第⼀个密码是什么?就是乾卦。
把乾卦六⽘逐⼀解开来看,乾卦这个密码给我们的就是六个字⽽已:潜、现、惕、跃、飞、亢。
记住,《易经》的卦⽘要从底下往上看。
乾卦六⽘都是龙,可是处境却不⼀样,所以⼜特别提醒我们:群龙⽆⾸。
即使这六条龙是同样的龙,但是在不同的阶段,也要有不同的表现,不可以只有⼀种⽅法。
“⽆⾸”就是指不固定的⽅法。
“群龙⽆⾸”这句话写在什么地⽅?写在⼀个⾮常特别的地⽅,叫做“⽤九”。
看过《易经》就应该知道,整本《易经》六⼗四卦中,除了乾卦有“⽤九”,坤卦有“⽤六”之外,其他卦都没有“⽤九”或“⽤六”。
所以要讲乾卦,应该先把“⽤九”搞清楚。
乾卦的“⽤九”是:“见群龙⽆⾸,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你表现得群龙⽆⾸的时候,你就⼤吉⼤利了。
这不是很奇怪吗?我们平常想到或者听到群龙⽆⾸的时候,都是指负⾯的,贬义的,表⽰⼀个团体没有⼈领导,乱七⼋糟。
可见是⼏千年来,我们传来传去传错了。
因为群龙⽆⾸如果解释成⼀个团体没有好的领导,⼤家乱成⼀团,那就不可能是吉。
群龙⽆⾸的意思是,就算你是龙,你很了不起,但是处在不同的阶段,你也要有不同的调整,不能因为⾃⼰是龙,就⼀路⾛到底,否则会死得很惨。
⽤现代话来讲,“见群龙⽆⾸”,最好解释成⼈⽣在不同的阶段,要做出不同的调整。
所以我常常写⼀句话送⼈家:⼈⽣就是阶段性的调整。
⼈⽣就是阶段性的调整。
——《易经》的智慧⼈⽣做好阶段性的调整就是“见群龙⽆⾸”。
所以有时候,我们把⽂字误解了,或者扭曲了,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乾卦把⼈⽣分成六个阶段,⼀个阶段差不多是20岁。
当然,20岁只是个参考⽽已。
有的阶段就⼏年,有的阶段可能好⼏⼗年,有的⼈可能到了第三阶段就不见了,这些情况都有。
这六个阶段⽤六个字来代表,从底下算起: 第⼀个阶段叫潜。
就是潜藏起来,暂时不要表现。
易经揭示的人生六个阶段
潜龙勿用、见龙在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上述几词均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乾卦,“乾为天”。
卦名“乾为天”的卦象是乾上乾下,由六条线段叠合而成。
它象征着天是至高至大,复盖万物又不偏不倚,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
原文:乾:元、享、利、贞。
其意为:天是创造万物的根元,通达顺利,端正适宜。
阳刚开创,无所不利。
原文:初九:潜龙勿用。
其意为:潜龙指隐藏的意思,因为这一爻在最下方,称为“初九”,龙潜于渊,阳之深藏,应忍时待机,不宜施展才好利于下一步行动。
原文: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其意为:九二是指爻在卦中第二位,也就是在下卦的中间,也是阳爻。
龙已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有才有德的“大人”出头露面,出人头地。
(也有人解说为要主动去接近显贵伟人,必有所为。
)
原文:九三:君于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其意为:君子的德才已经显现,会引人注目,但要奋发努力不懈,日日夜夜警惕戒备,以防灾祸,这样纵处危境,也可无咎。
原文: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解读:龙要么跃而上,要么退于渊中,见机行事即可无咎。
重点在于把握时机。
原文: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解读:龙已飞腾在天上了,有自由自在的意思,居高临下,可以大展鸿图。
原文:上九:亢龙有悔。
解读:“亢”字有穷尽至极的含义。
龙到了极高之处,其趋势必然下降,知进忘退会后悔的。
从这《乾为天》的卦辞中我们可看到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至极即生变,生生不息,循环反复。
这是符合天地之道的,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亢龙,有悔”是说亢龙(飞向尽头的龙)虽然当世无敌,但力终有尽时,力尽则悔,悔不可及。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的道理,此招重悔不重亢,后尽无穷。
我们可以将此喻为人生的六个阶段,即:潜伏时期—初露头角—勤学苦练—掌握时机—理想实现—功成身退。
人的一生就是在这六个阶段中不断循环,谁能真正做到这几点,自然是完满而幸福,堪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