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卷1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卷1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卷1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卷1

2002—2003学年混凝土结构设计期末试卷

(综合改革班2000级)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6分)

1、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中要设置柱间支撑,柱间支撑的作用是保证厂房结构的

纵向刚度和稳定

和传递纵向水平荷载。

2、等高排架是指排架柱柱顶水平侧移相等的排架,等高排架可以用剪力分配法计算。

D原理求出吊车对排架柱3、吊车荷载是移动荷载,通过吊车竖向荷载或max

产生的最不利荷载情况。

4、计算全现浇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时,由于需要考虑影响线原理因素,

对按矩形截面计算得到的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乘以增大系数。

5、对框架结构设计时要对竖向荷载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在内力组合之前(前、后)进

行调幅;弯矩调幅后,梁端负弯矩整片墙,跨中弯矩壁柱间墙。

6、对带构造柱墙,应分别对屋盖或楼盖类别(或屋盖或楼盖水平刚度)和横墙间距进行高厚比验算。

7、混合结构房屋的空间工作性能影响系数的大小与屋盖类型和横墙间距有

关。

8、砌体在梁端支承处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时,考虑砌体内形成的内拱卸载作用,对上部

荷载应该进行折减处理。

9、设计挑梁时,需要对其进行挑梁抗倾覆验算、挑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

验算及承载力计算。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写在括号中;每题2分,共24分)

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的下部柱间支撑应布置在厂房的(A)

A 中部

B 端部

C 中部和端部

D 中部或端部

2、计算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时,需考虑(C )

A 吊重

B 大车重和小车重

C 吊重和小车重

D 吊重、大车重和小车重

3、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进行设计,当进行排架柱内力组合时,下面(A )的描述是正确的

A 恒载始终参与内力组合

B 有吊车竖向荷载参与组合,必有吊车横向水平荷载参与组合

C 吊车横向水平荷载和吊车竖向荷载必须同时考虑

D 在N V M 、、max 组合时,吊车横向水平荷载和风载不产生轴力,可不参与组合

4、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柱牛腿截面高度根据( D )确定

A 构造要求和承载力要求

B 承载力和裂缝控制要求

C 构造要求、承载力和裂缝控制要求

D 构造要求和裂缝控制要求

5、柱下独立基础的基底尺寸应根据( D )的关系确定

A 地基反力和和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B 地基净反力和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C 地基附加应力和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D 地基反力和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6、柱下独立基础的高度应根据( A )确定

A 构造要求和抗冲切承载力要求

B 构造要求和地基承载力要求

C 抗冲切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要求

D 构造要求、抗冲切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要求

7、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为了考虑在分层过程中将梁柱结点简化为固定支座对结构内力带来的影响,( B )

A 将楼层柱的线刚度增大并将其弯矩传递系数减小

B 将楼层柱的线刚度减小并将其弯矩传递系数减小

C 将框架梁的线刚度减小并将底层柱弯矩传递系数减小

D 将楼层柱的线刚度增大并将其弯矩传递系数增大

8、对承受相同水平荷载作用的同一框架结构,分别用反弯点法和D 值法进行侧移计算,那么( B )

A 反弯点法比D 值法计算侧移结果大

B 反弯点法比D 值法计算侧移结果小

C 反弯点法和

D 值法计算侧移结果相同

D 反弯点法和D 值法计算侧移结果大小不确定

9、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水平位移随(C )而增大

A 随楼层剪力减小和柱侧移刚度增大

B 随楼层剪力减小和粱柱线刚度之比的增大

C 随楼层剪力增大和柱侧移刚度减小

D 随楼层剪力增大和粱柱线刚度之比的减小

10、砌体的抗压强度( )

A 高于所用块材的抗压强度

B 低于所用块材的抗压强度

C 低于所用块材的抗拉强度

D 与所用块材的强度无关

11、砌体受压构件承载力随(D )而增大

A 轴向力偏心距的增大和高厚比的增大

B 轴向力偏心距的增大和高厚比的减小

C 轴向力偏心距的减小和高厚比的增大

D 轴向力偏心距的减小和高厚比的减小

12、在对梁端支承处砌体进行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时,η和γ分别是( C )

A 梁端底面上受压应力图形的完整系数和影响系数

B 房屋空间性能影响系数和影响系数

C 梁端底面上受压应力图形的完整系数和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

D 房屋空间性能影响系数和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

三、解释下列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并说明公式的用途(每题1分,共10分)

1、0w w s z k μμ=

答:z μ—

s μ—

0w —

公式用途—

2、)(8.002x l G M M r r OV -=≤

答:OV M —

r M —

r G —

2l —

0x —

公式用途—

四、问答题(第1、2题每题7分,第3题6分,共20分)

1、如何选取框架梁和框架柱的计算控制截面,如何进行框架梁和框架柱控制截面的内力组

合?

梁:梁端,跨中。。梁端:-M max,+M MAX,V MAX

跨中:+M max

柱:柱端,!M!Max以及相应的N,V

N max以及相应的M,V N min以及相应的M,V

2、反弯点法和D值法有何不同?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

3、分别画出竖向荷载作用下单层和多层刚性方案房屋墙体的内力计算简图。对两者进行比

较说明不同之处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五、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柱距为6m ,跨度为18m ,结构布置符合封闭轴线要求。基础顶面标高为-0.300m ,牛腿顶面标高为6.3m ,柱顶标高为10.2m ;上柱为矩形截面,截面宽度u b =400mm ,截面高度u h =400mm ,下柱为I 形截面,截面高度h =800mm ,腹板宽度b =120mm ,翼缘宽度'f f b b ==400mm ,翼缘高度'f f h h ==120mm 。排架柱顶面作用有屋盖恒载设计值1G =400kN ,荷载作用点偏向排架柱上柱中心线外侧50mm 。

(1)绘制排架在该屋盖恒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2)计算相应的排架内力(写出计算过程);

(3)绘制内力图

2、一截面尺寸为1000mm ×240mm 的窗间墙,中间壁柱宽240mm ,突出纵墙墙面250mm 。墙计算高度m H 50=。采用MU10级砖和M5级混合砂浆砌筑(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f 50.1=),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 级,作用在窗间墙截面上的轴向力设计值N=200kN ,偏心矩e=60mm (偏向翼缘一侧),试验算该窗间墙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提示:20111211211

???????????? ??-++=??h e ; 211αβ?+=; 0015.0=α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期末试题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 1)技术的发明源于人们() a) 生存需要和愿望b) 改变行为方式 c) 探索和创造d) 改善生活条件 2)用原子能发电给人们带来方便,制成原子弹用于战争,可摧毁人类。这说明:() a) 技术也有好坏之分b) 技术不能有负面 c) 技术需要理解d) 技术使用不当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3)在人类社会中,推动着技术发展的是() a) 创新b) 生产力c) 科学d) 发明和革新 4)下列技术的出现,来源于偶然的发现的是() a) 洗衣机、手表b) 电灯、蒸汽机c) 微波炉、可口可乐d) 汽车、飞机 5)政府打击盗卖盗版光盘,是因为() a) 盗版光盘价钱低,干扰市场b) 盗版光盘没有申请出售证书 c) 盗版光盘不在正规商场出售d) 盗版光盘构成对知识产权的侵犯 6)技术的关键是() a) 科学b) 设计c) 发明d) 政策 7)作者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是() a) 商标权b) 著作权c) 专利权d) 知情权 8)著名艺术家韩美林是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创作修改组的组长,他曾经说过:“你知道吗?经历了五六次设计人员的变动,五六十次设计方案的改动,画了四五千张设计草图,这5个‘福娃’才得以诞生。”从他的话里,我们可以知道:() a) 设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b) 设计需要多种知识 c) 设计需要多人共同完成d) 设计需要不断改进 9)要真正掌握好技术的设计,还必须掌握好相关的() a) 各门学科的知识b) 知识产权c) 工作方法d)思维方式 10)“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并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 a) 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b) 技术需要不断改进 c) 技术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d) 世界对中国的关注 11)1938年,匈牙利人拉迪斯劳﹒比罗发明了第一支出水流畅、干得快的圆珠笔,并获得了() a) 商标权b) 发明专利c) 著作权d) 使用权 12)下列技术的出现,来源于偶然的发现的是() a) 汽车、飞机b) 电灯、蒸汽机c) 微波炉、可口可乐d) 洗衣机、手表 1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并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巨

(完整word版)2018—2019学年高二对口单招期末考试电工基础试卷

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18机电中专《电工基础》试卷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如图1所示电路中,等效电阻R AB = Ω。 图1 图2 图3 2、如图2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 闭合时,A 点电位V A = V ,当开关S 断开时,A 点电位V A = V 。 3、如图3所示电路中,有 个节点,有 条支路,有 个回路,有 网孔。 4、两个电阻并联,其中R 1=200Ω,通过R1的电流I 1=0.2A ,通过整个并联电路的电流I=0.8A ,则R 2= Ω,R 2中的电流I2= A 。 5、 如图4所示,AC 是1m 长粗细均匀的电阻丝,D 是滑动触头,可沿AC 移动。当R=5Ω,L 1=0.3m 时,电桥平衡,则R x =_____________。若R=6Ω,R x =14Ω时,要使电桥平衡,则L 1=__________m ,L 2=____________m 。 a m n I b 6V 74V Ω 图4 图5 6、如图5所示电路中,已知Uab=12V ,则Umn= V ,I= A 。 -6V 1K 1K A S Ω ΩR1 E1 R2 R3 E2 R4 3624Ω Ω Ω ΩA B

7、有一个电流表,内阻Rg 为100Ω,满偏电流Ig 为3mA ,要把它改装成量程为6V 的电压表,应 联 Ω的电阻。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案必须填到答题 1、如图6所示电路中,三只白炽灯A 、B 、C 完全相同,当开关S 闭合时,白炽灯A 、B 的亮度变化是( ) A 、A 变亮, B 变暗 B 、A 变暗,B 变亮 C 、A 、B 都变暗 D 、A 、B 都变亮 图6 图7 2、如图7所示是一个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则电阻R 的值是( ) A 、10Ω B 、0.1Ω C 、5Ω D 、20Ω 3、一电阻元件,当其电流减为原来的一半时,其功率为原来的( ) A 、 21 B 、2倍 C 、4 1 D 、4倍 4、在选择电压、电流档时,应尽量使表头指针偏转到标度尺的( )左右。 A 、 31 以上 B 、 32 以上 C 、 2 1 以上 D 、任意位置 5、两个阻值相等的电阻,作串联时的等效电阻与作并联时的等效电阻之比为( ) A 、2:1 B 、1:2 C 、4:1 D 、1:4 6、关于电阻的测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桥法比伏安法精度高 B 、内接法比外接法精度高 C 、欧姆表法比电桥法精度高 D 、内接法适用测量小阻值的电阻 7、电源电动势是2V ,内电阻是0.1Ω,当外电路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端电压分别是( ) A 、0 2V B 、20A 2V C 、20A 0 D 、0 0 8、如图8所示电路中,I1与I2的关系是( ) A 、 I1>I2 B 、I1

苏教片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全套教案(最完整版)

高一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 全 册 教 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一)教材分析“技术的”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技术人类需求技术的。使学生感受技术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直观图片、详实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引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用技术课程介绍 1.何为是通用技术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2.为何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技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成为引起和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3.如何学好通用技术课程? ⑴在学习中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学中做,做中学,积极参与技术活动和亲身经历、体现设计过程。 ⑵学习中要采取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升。 ⑶注意运用教材,明确“学习目标”,注重技术思想与技术方法

的学习,注重探究和实验。教学内容 [板书](一)技术的含义[板书]1.技术的产生创设情境 归纳总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004页内容 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于是有了建筑技术的产生;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有了车船制造技术的产生;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的产生…… 结论: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旅程。阅读教材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板书]2.技术的发展创设情境 案例分析: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阅读教材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 归纳总结讨论: 1.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没有发明灯,那么世界将会是怎样的? 2.人类对光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发展? 总结: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讨论并回答案例分析:

技术与设计1综合测试题

技术与设计1检测题(一)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关于技术,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技术最早源于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和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 B、早期技术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 C、技术的任务是认识世界。 D、技术与科学没有任何关系。 2.小强发明的摩托车自动报警器防盗锁在杂志上作了介绍,某锁厂根据此资料生产出了这种防盗锁并投放市场,小强起诉锁厂侵权,法院却不予受理。根据此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没有申请专利,所以并不拥有防盗锁的专利权 B小强的发明已经过期失效 C在杂志上介绍就相当于获得了专利权 D防盗锁技术不能申请专利权 3.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表现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自己的手、脚……等身体器官,拓展了劳动空间,提高了劳动效率。下列技术的发展解放了人的体力的是() A B超技术 B 摄像技术 C 电视技术 D 蒸汽技术 4.近年来在新技术的帮助下,液晶显示器不仅反应时间越来越快,从以前的40ms到现在的2ms,而且尺寸逐渐增大。说明了技术的() A、目的性 B、创新性 C、综合性 D、两面性5.倒放的圆锥的三视图是() A. 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三角形,俯视图是一个圆 B. 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三角形,俯视图是一个圆和圆心 C. 主视图和俯视图都是三角形,左视图是一个圆 D. 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三角形,主视图是一个圆 6、下图所示是用不同评价标准的坐标图法对不同产品进行最终评价的坐标图,单从经济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三个原则对产品进行评价而言,下列图表明产品的性能最好的是()

7、中国人的飞天梦自古就有,明朝有一个人名叫万户,曾尝试用爆竹将自己送上高空,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多次尝试和努力都没能成功。现在同样采用类例爆竹原理的火箭却把我们中国人送上了太空,实现中国人的飞天梦。这个案例说明了:( ) A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B 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C 设计的丰富内涵 D 设计制约技术的发展 8.为使金属工件符合设计所要求的形状和粗糙度,往往需要进行挫削和检查工作面的垂直度。下列是有关挫削和用90°角尺检查工作面垂直度的图示,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9.下列设计侧重于艺术设计的是( ) A 、CPU 芯片设计 B 、服装设计 C 、歼10战机设计 D 、钱塘江大桥的设计 10.各种形状不一的自行车,不管形态如何变化,仔细观察车型的设计,把手、坐垫和脚蹬的位置分布始终是一致的,这三者的位置关系是根据( )而设计的。 A .人机关系 B .工艺关系 C .制造关系 D .技术关系 11. 以下不属于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的是( ) A 、刨削 B 、划线 C 、锯割 D 、切削 12. “夜视镜”利用了方案的构思方法中的( )。 A 、草图法 B 、模仿法 C 、联想法 D 、奇特性构思法 13. 下列技术哪个是人类生存不可少的技术( )。 A.印刷技术 B.农耕技术 C.摄象技术 超技术 14. 据报导,西安市有一瓜子贩自制毒瓜子,自己不吃没想到儿子不断偷吃。结果,聪明伶俐的儿子因为长期偷吃用明矾、工业盐、泔水油、石蜡等加工的黑瓜子,脑子出了问题,这真是害人害己。这个例子说明了产品设计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 A 、美观原则 B 、道德原则 C 、实用原则 D 、创新原则 15. 制作一个板凳要涉及到力学、几何学、化学、美学等多个学科,说明了技术具有:( ) A 、两面性 B 、目的性 C 、综合性 D 、创新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55分) 1.尺寸的三要素 是 、 、 。其中 只能用细实线来绘制。图样上的尺寸,以 为单位时,不注写单位,否则必须注明。 2.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 、 、 、 、 。 3. 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 4. 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 5.在某些路段,可以可看到如下图所示的标志,它的含义 ① ② ③ ④

最新电工基础期末试卷及答案

精品文档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 1、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和所在班级的名称。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选择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计算题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答在答题卡上) 1. 电荷的基本单位是( )。 A .安秒 B. 安培 C.库仑 D. 千克 2. 1安培等于( )微安。 A. 103 B. 106 C. 109 D. 102 3.将一根导线均匀拉长为原长度的3倍,则阻值为原来的( )倍。 A. 3 B. 1/3 C. 9 D. 1/9 4.额定电压为220V 的灯泡接在110V 电源上,灯泡的功率是原来的( )。 A. 2 B. 4 C. 1/2 D. 1/4 5.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电阻串联接在电路中, 其阻值较大的电阻发热( ) A. 相同 B. 较大 C. 较小 D.减少 6. 用叠加原理计算复杂电路, 就是把一个复杂电路化为( )电路进行计算的。 A. 单电源 B. 较大 C. 较小 D. R 、L 7.电流是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习惯上把( )定向移动的方向作为电流的方向。 A. 左手定则 B. 右手定则 C.负电荷 D.正电荷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场 座号 密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不 - ---- - -- - -- - --- -准- - --- -- - --- -- - - - 答 - - - - - - - - - - - - - -- -题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水平考试试题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水平考试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1.通用技术在本课程中是指( ) A.信息技术 B.体现信息性和专业性的技术C.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技 术 D.专业技术 2.一个人发明了某件东西,他什么时候才能获得专利权?() A.到代办处缴纳通知书费用B.专利局发出授权通知书和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 C.他向专利局递交申请专利权时 D.专利局授予他专利权,颁发专利证书 3.B超技术的不良使用,从而导致男女比例的失衡,这主要体现技术的( ) A.目的性B.创新性 C.两面 性 D.专利性 4.在装修学生的宿舍时,工人师傅在宿舍走廊的围墙上增加了用铁管做成的护栏。这是考虑了人机关系的什么目标() A.高效B.健康 C.舒 适D.安全 5.对安全帽进行超载试验是一种( )试验。 A.预测B.信息C.性 能D.农业 6.某市铸管厂承接了一项供水水管的生产任务,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维护本厂信誉,提高产品知名度,对所生产的水管进行质量检测,利用注水加压的方法检测水管的强度,这种试验方法属于以下试验中的哪一种?() A.性能试验 B.预测试验 C.优化试 验 D.信息试验 7.艺术设计侧重( ) A.功能 B.结构 C.材 料 D.审美 8.小兵买了一个可充电的手电筒。他每次使用完后都习惯性地接上电源长时间充电,不久发现电池供电时间明显变短。小兵要求商家更换却遭到拒绝,因为他没有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给手电筒充电。这个案例说明了,用户应( ) A.面对面与厂家沟通才能正确使用产品 B.逐个接受厂家如何使用产品的培训 C.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才能确保正确使用产品D.凭经验和习惯来使用产品 9.设计的一般过程:①发现与明确问题②制作模型或原型③制定设计方案④产品的使用和维护⑤测试、评估和优化。正确的顺序是() А.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③①②④ ⑤D.⑤④①③② 10.新型快餐盒以谷物秸杆为材料做成,用过后可直接转化为牲畜饲料或肥料。这符合了设计中的哪项基本原则( ) A、美观性原则 B、经济性原则 C、创新性 D、可持续发展原则 11.加工书桌一般不需要的工具是:()A、刨B、钻C、 锯D、锉 12.1769年,瓦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制了第一台单动式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由于技术具有(),让他成为一个富有的名人资本家。 A、创新性 B、目的性 C、综合性 D、专利性 13.建造一座桥梁必须具有力学、地质学、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说明了技术具有:() A、目的性 B、创新性 C、综合性D、两面性 14.中国人的飞天梦自古就有,明朝有一个人名叫万户,曾尝试用爆竹将自己送上高空,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多次尝试和努力都没能成功。现在同样采用类例爆竹原理的火箭却把我们中国人送上了太空,实现中国人的飞天梦。这个案例说明了:( ) A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B 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C 设计的丰 富内涵D设计制约技术的发展 15.王勇设计了一个学生用台灯,现想对台灯的性能以及人机关系进行研究,他应制作出( ) A、概念模型 B、结构模型 C、功能模型 D、展示模型 16.下列活动是科学活动的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神舟六号”飞船上天 C、万有引力的发现D、B超的技术 17.在汽车制造业中,人们采用和先进的尾气净化技术极大的降低了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程度,此外,人们正在发展无空气污染的电动汽车,请问,这一设计体现了设计的( )原则? A、可持续发展原则B、经济原则C、道德原则 D、技术规范性 18.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知道利用固体互相刻划来区分材料的软硬,并据此来选用材料。例如,皂石的硬度低,用于制作器皿和装饰品;炬石坚硬,用于制作工具和刀剑等。至今,硬度仍用来表示材料的软硬程度。硬度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和显微组织,而且还取决于测量方法,因此对于材料硬度的测试以下较为合适的是:( ) A、优选试验法 B、虚拟试验法C、模拟试验法D、强化试验法 19.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时常受到大气对流的影响而产生颠簸,当飞机的检测装置接收到这一信号后,经过控制器的调节,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好飞行状态,克服大气对流对飞机飞行的影响,保持平稳飞行,这主要说明了系统的:( ) A、目的性 B、整体性 C、相关性D、环境适应性 20.某品牌的月饼推出了木盒礼品系列,每一个大木盒里还有一个小木盒,里面装着附送的小礼物。然而,精美的包装很快就变成了无用的垃圾。由此造成的浪费相当于每年要毁掉一片相当规模的树林。这种月饼的包装设计违背了设计的()原则? A、道德原则B、实用原则C、可持续发展原则D、创新原则 21.产品说明书的作用不包括() A.使用户能维修产品 B、使用户掌握产品的使用方法 C、使用户安全地使用产品D、使用户恰当地使用产品 22.在国际象棋的人机对弈中,计算机具有与人脑类似的逻辑判断功能,能模拟棋手的思维与人下棋.这是()方法的一种具体应用。 A功能模拟法 B 黑箱方法 C 反馈方法 D 控制方法23.新式纺纱机是詹姆斯.哈格里活斯有一次无意中将家中的纺纱机碰翻这一偶然事件中发现纺车锤竖立时仍能转动得到启示而诞生的,这案例说明重要问题的发现来源于( ) A、技术试验、技术研究 B、对日常生活的观察 C、收集信息D、灵感 24.走钢丝的人手上拿着一条长棒的目的是()? A、美观B、降低重 心C、调节重心 D、支撑 25.前些年的按键式固定电话没有显示屏,人们只能通过听电话按键提示音判断是否按下按键;如今的电话不仅可以通过显示屏看到拨号和来电信息,还可以让人在听到铃响的同时听到来电号码的提示。这种新型的电话机的设计主要从方面实现了合理的人机关系。

电工基础试卷.docx

睢宁县职教中心信息 1 部 1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电工基础试卷 得分 一、选择题( 10×3′) 1.如图 1所示电路中,节点数与网孔数分别为____个。 A . 4, 3 , 3 C. 3, 4 ,4 图1 2.相同材料制成的两个均匀导体,长度之比为3: 5,截面积之比为 4: 1,则电阻之比() A. 12: 5 B. 3:20:6: 3 3. 如图 3, E=10V,R =1Ω, 要使 RP获得最大功率, R 应为() 0P A.0.5 Ω B 1ΩΩ 4. 如图 4,电流 I ,电压 U,电动势 E, 三者之间关系() =E-IR=-U-IR =U-IR=-E+IR ΩRP + E E,RO R I U 图 3 - 图4 μF和2μF的电容器串联后接在30V电源上,则 1μF电容器的端电压为() C. 20V 6. 三个相同的电容器并联以后的等效电容,跟它们串联之后的等效电容之比为() A. 1: 3 B. 3:1:9: 1 7. 两个电容器C1=30uF,耐压 12V;C2=50uF,耐压 12V,将他们串联后接在24V 电源上,

则() A.两个电容器都能正常工作、C2都将被击穿 C. C1 被击穿, C2正常工作 D. C2被击穿,C2正常工作 8. 某电容器的电容为C,不带电时,它的电容是() A. 0 B. C C.大于C D.小于C 9.一个电容为 C的电容器与一个电容为 5uF的电容器串联,总电容为 C∕ 4,则电容 C为 () A. 4uF B. 8uF 10. 两个电容器并联,若C1=2C2,则 C1、 C2所带电荷量 q1、 q2 的关系是() A. q1=2q2 =2 C=q2 D.无法确定 二、判断题( 10×1′) 1.在电容器并联中,电容器并联的越多,其总电容量越小。() 2.叠加原理可以应用于线性电路,也可以应用于非线性电路。() 3.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是两种不同的电源,不能相互等效。() 4.任何一个含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压源模型代替。() 5.电容器串联后,其耐压值总是大于其中任一电容器的耐压值。() =-2V 表示 ab两点间电位差是 2V,电压的方向从 a→ b。() 7.电容量大的电容器储存的电场能量一定多。() 8.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与外加电压的大小是无关的。() 9.电路中选择的参考点改变了,各点的电位也将改变。() 10. 用支路电流法解题时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可以任意假定。() 三、填空题(每空2′) 1.叠加定理是对 __ ___ 和 ____ _ 的叠加,对 _______ 不能进行叠加。 2.如图 1, R1 =2Ω, R2 =3Ω, E=6V,内阻不计, I=0.5A, 当电流从 D流向 A时, U AC=_____,U DC=_______; 当电流从 A流向 D时, U AC=_____,U DC=_______.

技术与设计1期末考试试题01

“技术与设计I“期末考试试题01 一、选择题(下列答案只有一个正确,每题3分,共计36分) 1.在装修学生宿舍时,工人师傅在宿舍走廊的围墙上又增加了用铁管做成的护栏。这是考虑了人机关系的什么目标() A、高效 B、健康 C、舒适 D、安全 2.制作一张小板凳需要运用到到物理学、几何学、化学、美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知识,这说明了技术具有() A、目的性 B、创新性 C、综合性 D、两面性 3.通用技术在本课程中是指(C) A、信息技术 B、体现信息性和专业性的技术 C、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技术 D、专业技术 4.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是个求知欲特别强的孩子。为了弄懂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他纵身跳进水中,险些淹死;看到母鸡孵出小鸡,他也学着母鸡的样子趴在鸡蛋上……对技术的浓厚兴趣和热情推动着爱迪生不断地进行创造和发明。爱迪生在技术上的创造和发明使他得到了终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个案例说明了技术的价值体现在以下的什么关系中() A、技术与人 B、技术与社会 C、技术与自然 D、技术与科学 5.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警告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胜利都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A、技术具有目的性 B、技术具有两面性 C、有了技术人类可以陶醉自然 D、技术的未来在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6. 据报导,西安市有一瓜子贩自制毒瓜子,自己不吃没想到儿子不断偷吃。结果,聪明伶俐的儿子因为长期偷吃用明矾、工业盐、泔水油、石蜡等加工的黑瓜子,脑子出了问题,这真是害人害己。这个例子说明了产品设计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A、美观原则 B、道德原则 C、实用原则 D、创新原则 7.有人说“技术及其应用有点像锤子和锤子的使用:给小孩一把锤子,他会无论什么都用锤子去敲。当我们有了一把奇巧的技术锤子时,我们当中就会有这样的小孩。我们必须谨防自己受不住诱惑,而拿它敲敲这敲敲那,什么都用它来敲。我们需要锤子,但是不能滥用锤子。”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是() A、我们只要有了技术这把锤子,就可以做任何事情。 B、小孩不会使用锤子。 C、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技术; D、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 8.李宁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张座椅,他对座椅的稳定性做了如下试验,你认为合理的一项是() A、亲自坐在椅子上感受一下。 B、放一些重物在椅子上,看是否能承受。 C、用电风扇对椅子吹风看能否吹倒。 D、用手左右晃一晃看是否稳固。 9.小明要设计一个中小学生随身携带的水壶,他对水壶进行了设计分析,你认为对产品进行设计分析应考虑的因素是() A、“物”、“人”、“环境”。 B、美观、实用、经济。 C、结构、功能、安全性。 D、高效、健康、舒适。 10.1884年英国的沃特曼设计了一种用毛细管供给墨水的钢笔。此笔的端部可以卸下用一个小的滴管即可将墨水注入毛细管,这样,钢笔就可以自由吸水了。钢笔的设计是对鹅毛吸水技术的改进,而小圆珠代替笔尖的设计则使圆珠笔技术得以诞生。这个案例说明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是()

电工基础试卷(中职)

《电工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 班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 分 得分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通常照明电路中灯开得越多,总的负载电阻就越大。( ) 2、一条马路上路灯总是同时亮,同时灭,因此这些灯都是串联接入电网的。( ) 3、安全电压是指交流电的有效值。( ) 4、人体的安全电压为20V 。( ) 5、正弦交流电中,无功功率就是无用功。( ) 6、电容器在电路中使用才会带有电荷量,故此时才会有电容量。( ) 7、线圈中只要有磁场存在,就必定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 8、正弦交流电的平均值就是有效值。( ) 9、通常照明用的交流电电压的有效值220V ,其最大值即为311V 。( ) 10、 在RLC 串联电路中,若X L >X C ,则该电路为感性电路。( )二、填空题(20分) 1、电路的状态有 、 和 三种状态。 2、电流I=0.1A= mA= μA。 3、某一电容器,外加电压U=20V ,测得q=4×10-8C ,则电容量C= F = μF= PF 4、电容器和电阻器都是电路中的基本元件,但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从能量上来看,电容器是一种 元件,而电阻器是 元件。 5、磁场和电磁一样,是一种 ,具有 和 的性质 6、由于线圈自身的 而产生的 现象叫自感现象。 7、我国生活照明用电电压是 V ,其最大值为 V 。工频电流的周期T= S , 频率f= Hz 。 8、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叫做 。 三、单选题(26分) 1、一般金属导体都具有正温度系数,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电阻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2、两个阻值均为555Ω的电阻,作串联时的等效电阻与作并联时的等效电阻之比为( ) A 、2:1 B 、1:2 C 、1:4 D 、4:1 3、两个电阻R 1、R 2并联,等效电阻为( )。A 、1/R 1+1/R 2B 、R 1-R 2 C 、R 1R 2/(R 1+R 2) 4、如右图中,电路的节点数为( )A 、2B 、4C 、3 D 、15、上题中电路的支路数为( ) A 、3 B 、4 C 、5 D 、6 6、判定通电导线或通电线圈产生磁场的方向用( )A 、右手定则 B 、右手螺旋法则 C 、左手定则 D 、楞次定律 7、平行板电容器在极板面积和介质一定时,如果缩小两极板之间的距离, 则电 容量将(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8、如图所示,处在磁场中的载流导线,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应为( ) A 、垂直向上 B 、垂直向下 C 、水平向左 D 、水平向右 9、空心线圈被插入铁心后( )A 、磁性将大大增大 B 、磁性将减弱 C 、磁性基本不变 D 、不能确定 10、 下列属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 、通电直导体产生磁场 B 、通电直导体在磁场 C 、变压器铁心被磁化 D 、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发电 11、人们常说的交流电压220V 、380V ,是指交流电压的( )A 、最大值 B 、有效值 C 、瞬时值 D 、平均值

《电工基础》期末考试试卷(B卷)

广州市 高级技工学校 《电工基础》期末考试试卷(B 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习惯上规定 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因此,电流的方向实际上与电子移动的方向 。 2.有两个电阻1R 和2R ,已知2∶1 ∶21=R R ,若它们在电路中串联,则两电阻上的电压比=21∶ U U ;两电阻上的电流比=21∶I I ;它们消耗的功率之比=21∶P P 。 3.电容器并联之后,相当于增大了 ,所以总电容 每个电容。 4.楞次定律的内容是: 产生的磁通总是 磁通的变化。当线圈中的磁通增加时,感应磁场的方向与原磁通的方向 ;当线圈中的磁通减少时,感应磁场的方向与原磁通的方向 。 5.电感线圈元件与电容器元件相似,都是 元件,电感线圈中的 不能突变。 6.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 、 、和 。 7.作相量图时通常取沿 时针方向转动的角度为正,各个正弦 相量的 应相同。 8.不对称星行负载的三相电路,必须采用 供电,中线不许安装 或开关。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电阻两端电压为10V 时,电阻值为10Ω;当电压升至20V 时,电阻值变为20Ω。 ( ) 2. 导体中的电流由电子流形成,故电子流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 ) 3.磁场总是由电流产生。 ( ) 4.两根相线之间的电压叫线电压。 ( ) 5.感应电流产生的磁通总是与原磁通的方向相反。 ( ) 6.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电流大小成正比。 ( ) 7.穿过某一截面积的磁感线数叫磁通,也叫磁通密度。( ) 8.三相对称负载连成三角形时,线电流的有效值是相电流的3倍,且相位比相应的相电流超前30°。 ( ) 9.只有成品电容元件中才具有电容。 ( ) 10.电路中任一回路都可以称为网孔。 (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5min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1200C,则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A 。 A. 20A B. 50A C. 4A D. 10A

苏教版通用技术教科书《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二节

【教学设计】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科书《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二节的内容。 从本节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分析,它是接着“技术与设2019年高考政治复课研讨报告会课件计的关系”展开讨论的,讲的是在设计中,需要把握好人与机的关系,阐述了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规律和原则,继而引入人体工程学这一个概念。它属于理解、运用、识记的内容,作为基础知识掌握的,因而这一节内容是为后面的学习进行铺垫和打基石的,是要学生了解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让学生树立技术设计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二、设计思想 根据学生实际,我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从平时生活中的实例与教材相结合入手,形象,生动,直观的将人与机的关系诠释清楚;通过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多积极主动地思考怎么样的人机关系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从而让学生自主的掌握“以人为本”的人机关系是什么样的,有怎么样的好处,如何实现。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气氛,营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为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原有的知识架构 学生刚刚开始学习通用技术,对于通用技术的不是很了解,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刚刚初步了解了技术的价值、性质、未来的革新以及技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对于通用技术的态度和情感尚未完全建立。所以我在加强对已掌握的初步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还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2、本节课的内容设置 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对人机关系这一概念是陌生的,但是平时使用各种各样的产品,对接触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还是比较深刻和广泛的。因此,我设计通过简单而熟悉的事例来分析,让学生

技术与设计1 测试题

技术与设计1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5分,共70分)。 1、建筑工地常用的安全帽在批量生产前,一般都要经过的技术试验是() A、模拟试验 B、虚拟试验 C、移植试验 D、强化试验 2、按材料的来源可将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 A、石头 B、木材 C、玻璃纤维 D、铁 3、助听器的发明开始是为了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清楚听到外面的声音而发明的,这说明了技术的() A、目的性 B、创新性 C、综合性 D、两面性 4、著名艺术家韩美林是吉祥物创作修改组的组长,他曾经说过:“你知道吗?经历了五六次设计人员的变动,五六十次设计方案的改动,画了四五千张设计草图,这5个小‘福娃’才得以诞生。”,从她的话里,我们可以知道:()A、设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B、设计需要多种知识 C、设计需要多人共同完成 D、设计需要不断改进 5、关于技术,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技术最早源于人类寻找生产食物,制作衣服和与野兽搏斗等生存的基本需要。 B、早期技术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 C、技术的任务是认识世界。 D、技术与科学没有任何关系。 6、去年,广州市下塘西路与政民路交汇处的高架桥上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满载沙土的泥头车爆胎后侧翻压住公交车。公交车上58名乘客中有6人死亡,20人受伤。这是一座长1公里左右的高架桥,呈弧形弯曲,但桥中部拐弯的地方弯曲的坡度尤其大。桥面虽然是双车道,但中间并没有护栏,一旦两边的车速太快,在中部拐弯时极容易撞到一起。这高架桥的设计主要违反:()A、需要性原则 B、经济性原则 C、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 D、时效性原则 7、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 ①发现与明确问题②制作模型或原型③制定设计方案 ④产品的使用和维护⑤测试、评估和优化。 正确的顺序是:() A、②①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③①②④⑤ D、⑤④①③② 8、据报导,西安市有一瓜子贩自制毒瓜子,自己不吃没想到儿子不断偷吃。结果,聪明伶俐的儿子因为长期偷吃用明矾、工业盐、泔水油、石蜡等加工的黑瓜子,脑子出了问题,这真是害人害己。这个例子说明了产品设计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电工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工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2分) 1、当负载被短路时,负载上电压为_______ ,电流为_______ ,功率为________ 。答案:0 ; 0 ; 0 2、对电流的_______ 叫电阻。电阻大,说明导体导电能力_______ ,电阻小,说明导体导电能力________ < 答案:阻碍作用;弱 3、串联电路中的_______ 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上_________ 之和。答案:直流;电压 4、在任一瞬时,通过任意闭合面的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____________ 。答案:0 5、电路主要由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三部分组成。答案:电源;开关;负载 6、已知R i>R2,在它们的串联电路中R比R2取得的功率 ____________ ,在它们的并联电路中R i比R2取得的 功率_______ 。 答案:大;小____ ________ 7、如图电路,已知R仁3, R2=6,则等效电阻R _________。答案:2 0---------- ——]_______ ______ &电阻上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之是常数,这种电阻称为________________ 电阻。答案2线性 9、已知R i 6 , R2 3 ,R3 2 ,把它们串联起来后的总电阻R _______ 。答案:110 10、在并联电路中,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_________ 。并联的的电阻越多,等效电阻值 越_________ 。 答案:之和;小 11、理想电压源的内阻为 _______ ,理想电流源的内阻为_____________ 。答案:0 12、并联电路电流分配原则是:每个电阻上分配的电流的大小,与其_________ 成 ________ 比。电阻; 反 13、已知一个l s=2A,R°=20的电流源,等效成一个电压源,贝U E _________ ,2= __________ 。4V ;2 14、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是________ 、短路__________ 。答案:通路;开路 15、电流所做得功,简称 ____________ (即电能),单位为 _______ ,用字母W表示,电能的另一个常用 单位是千瓦时,用符号kW- H,即通常所说的一度电,它和焦耳的换算关系为1kW- H= J 答案:电 功;瓦特;3.6 x 106 16、并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量总是_________ 其中任一电容器的电容量。并联电容器越多,总的等效电容量________ 。答案:大于;越大 17、某直流电源开路时的端电压为12V,短路电流为3A,则外接一只阻值为6 0的电阻时,回路电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A 18、额定值为“220V 40W的白炽灯,灯丝热态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 。如果把它接到110V 的电源上,实际消耗的功率为________ 。答案:12100;10W 19、标有“ 250V, 0.5卩F”电容器能在电压不大于____ 的正弦交流中正常工作。答案:177V 20、电位和电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路中的电位值是的,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但两点间的电位差(电压)是___________ 的,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答案:相对;绝对21、两根同种材料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1:5,横截面积之比为2:3,则它们的电阻之 比为________ 。 答案:3:10 22、.三相负载的接法中,_________ 接法线电流等于相电流,__________ 接法线电压等于

技术与设计1期末测试试题

野马川中学2013-2014第一学期 通用技术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5分) 姓名班级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技术与设计1》模块旨在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初步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的评价。 A.设计的原则 B .设计的交流C.常见技术图样D.相关工艺 2.都江堰的建造使得成都平原由“年年洪灾水患”变为“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并使直接受益的成都成为“天府之国”。这体现了()的关系。 A.技术与人 B .技术与自然 C .技术与社会 D .技术与水利 3.天气预报是遥感技术、火箭技术、卫星技术、通信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综合运用。这体现了技术的() A.综合性 B.目的性C.两面性D.创新性、 4.南非德班会议中讨论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如:塑料包装袋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引发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大力提倡使用环保餐具。它遵循的设计原则是()A.实用原则B.经济原则C.美观原则 D .可持续发展原则 5.电池可以随时随地为人类带来光明和动力,但是任意丢弃的废旧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一粒纽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这个例子说明技术具有() A.目的性 B.创新性C.综合性 D.两面性 6.专利的申请和获得要经过以下六个阶段,其中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初审②授权③提交申请④实质审查⑤公布⑥受理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⑥①④②⑤C.③⑥①⑤④②D.④⑥②①③⑤ 7.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警告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胜利都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A.技术具有目的性 B .有了技术人类可以陶醉自然 C.技术具有两面性D.技术的未来在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规划 8.以往电路图的设计都是手工绘制,烦琐且易出错。随着电子技术发展,我们使用计算机及专业的设计软件进行电路图设计,而且还可以进行仿真测试。这体现了() A.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B.设计促进了技术的革新 C.技术革新为设计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电工基础》试题库及答案资料

《电工基础》试题库 及答案

《电工基础》试题库 说明: 『1』本试题库使用专业: 机电系大专专业 『2』课程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识记:基本概念基本定律 2、理解:(1)电位、电功率、电能的概念。 (2)电压、电流及它们的参考方向。 (3)电阻元件电压与电流关系,欧姆定律。 (4)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电压与电流关系 (5)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3、运用:(1)参考方向的应用;(2)应用KCL、KVL求未知电流和电压 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1、识记:(1)电阻并、串联特性; (2)电阻星、三角连接的等效互换公式 (3)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互换条件; (4) 戴维宁定理的条件和内容 2、理解:(1)等效变换的概念。 (2)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互换条件; (3)戴维宁定理的条件和内容 (4)叠加定理的条件和内容 3、运用:(1)电阻串联、并联、混联的连接方式和等效电阻、电压、电流、功率 的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2)支路电流法、网孔法、节点法求解电路的方法 (3)应用戴维宁定理确定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4)运用叠加定理分析含有两个直流电源的电路。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 1、识记:(1)正弦量的频率、角频率、周期的关系; (2)正弦量有效值、最大值、平均值的关系; (3)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4)各种元件的复阻抗; (5)R、L、C元件电压与电流关系,感抗、容抗,平均功率(有功功 率)、无功功率。 2、理解:(1)正弦交流电路量的特点; (2)R、L、C元件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各种关系; (3)串、并联谐振; 3、运用:(1)RL、RC串、并联电路的分析 (2)RLC串、并联电路的分析 (3)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的计算 第四章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1、识记:(1)对称三相正弦量 (2)星形、三角形两种联结方式下线电压、相电压的关系,线电流、相电流、中性线电流的关系 (3)对称三相电路的功率 2、理解:(1)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 (2)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方法及中线的作用 3、运用:(1)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 (2)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 第五章磁路与变压器 1、识记:(1)磁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2)变压器的特性参数 2、理解:(1)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性能与磁化曲线和磁路的欧姆定律 (2)交流铁心线圈电路磁通与外加电压的关系 (3)变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特殊变压器的使用 第六章供电与安全用电

系统分析与设计期末考试试卷-A(含答案)

北方民族大学试卷 课程代码:课程:系统分析与设计(A卷,含答案) (考试,闭卷) (允许携带并使用计算机器) 1.认知与理解题(18+22=40分) 1.1. 选择题(每空2分,共18分) 1.1.1在系统设计中,用E-R图来描述信息结构但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它是系统设计的__ _阶段。(2分) A、需求分析 B、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答案:B 1.1.2()是对系统在各种条件下响应用户的请求时系统的行为和功能的刻画。(2 分) A、边界 B、环境 C、用例 D、模块 答案:C 1.1.3下面哪一种模型用以表示系统的控制结构,即模拟客观世界实体的对象类以及对象类彼 此间的相互作用:()。(2分) A、对象模型 B、动态模型 C、功能模型 D、静态模型 答案:B 1.1.4关于需求方面的描述,请选择填空:()描述系统所预期提供的功能或服务, 它取决于开发的软件类型、软件未来的用户以及开发的系统类型;()是从用户角度来描述系统功能和非功能需求。(4分) A、用户需求 B、非功能需求 C、需求工程 D、接口需求 E、功能需求 答案:E A 1.1.5()强调从系统的外部参与者角度看到的或需要的系统功能;()则以时间为顺序 说明对象间的相互作用,从系统的动态行为角度显示如何实现系统的功能。(4分) A、活动图 B、状态图 C、顺序图 D、用例图 E、协作图 答案:D C 1.1.6()是有着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功能的软件元素,可利用其即插即用的功能部署到各应 用程序中。(2分) A、框架 B、包 C、构件 D、类 答案:C

1.1.7下面哪种测试是用户用模拟数据测试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2分) A、集成测试 B、单元测试 C、β测试 D、α测试 答案:D 1.2. 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 1.2.1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是确认、分析、设计和实现信息系统的一种四步方法,这四个阶段是: ()()()()。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是这四个阶段不断迭代、细化的过程。 (8分) 答案: 项目管理与计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与运转(无先后顺序) 1.2.2按照信息系统处理信息、面向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管理信 息系统和()。(4分) 答案: 事务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无先后顺序) 1.2.3R 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统一过程)软件开发方式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方 法理论。该方法中系统开发至少经过四个过程,其中:()的工作重点在于定义项目的作用域和业务案例;()的工作重点在于将项目需求分析的更加细致;构造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创建应用程序设计与源代码; 交付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将系统交付给用户。(4分) 答案: 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有先后顺序)1.2.4项目的可行性评估是项目选择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鉴于考虑因素的不同,它包括 了六种不同类型的可行性分析,其中:()是识别与一个开发项目有关的财务收益和成本,()是对开发组织建设一个被提议系统的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是检查项目将达到其期望目标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的过程。(6分) 答案: 经济可行性评估;技术可行性评估;运行可行性评估(有先后顺序) 1.3. 判断题(每空2分,共22分) 1.3.1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是确认、分析、设计和实现信息系统的一种四步方法,这四个阶段是: ()()()()。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是这四个阶段不断迭代、细化的过程。 (8分) 答案: 项目管理与计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与运转(无先后顺序) 2.分析题(4×9=36分) 2.1. 描述OOSAD(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项目所独有的特征。(9分) 参考答案(包括要点即可,每一个要点1.5分) 1)将系统定义为一组组件——将整个系统细分为一组组件,当这些组件联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整个系统; 2)首先完成困难的问题——项目中某些难题(如系统物理架构)通常都关系着项目的成败,因此尽早解 决难题,可以在实际的资源耗尽之前,考虑好这些难题,进而减少项目风险; 3)用迭代来管理项目——在每次迭代中,所有的系统开发周期活动都进行了,即包含管理、计划、分析、 设计和实现与操作活动。每次迭代中的输入是前一次迭代的结果,以及所有这一次迭代中要实现的组件; 4)不要在前期计划的过于详细——做长期的详细计划是错误的,因为计划本身可能是错误的; 5)确定迭代的次数和时间长度——迭代的时间长度一般是固定的(2至8周),对于小型项目可短至1 周;经验表明,从项目初始到交付,经常用到6-9次迭代; 6)在项目生命周期内项目活动的重点是变化——在初始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分析;在细化阶段,重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