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测试: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 格式:docx
- 大小:448.03 KB
- 文档页数:12
2018厦门教师资格考试: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
1.【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都出现负增长,
表明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正确;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中心城区人口
呈减少趋势,B错误;Ⅳ阶段后,费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由正转负,说明其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C错误;从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大致由-0.8%变为
-0.3%,只能说明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人口迁出的数量变小,而不是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2.【答案】B。
解析:波士华城市带作为世界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交通已比较完善,A 错误;波士华城市带前期由于污染严重,人口向外迁移,之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人口逐渐回流,B正确;美国人口政策在1970~2008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C错误;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主要是人文因素,而不会是自然环境,D错误。
第23讲城市化1.城市化(1)含义:人口向__城镇__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错误!(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__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__表示,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意义:带来了__聚落形态__及生产方式、__生活方式__、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一般表现: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__稍被拉平的“S”形__曲线。
(2)阶段和特点①看城市人口比重确定城市化进程的阶段A__初期阶段__,B__加速阶段__,C__后期阶段__.②看城市化进程曲线分析变化特点a.B阶段到C阶段城市化水平__不断提高__,城市化发展速度__逐渐减慢__。
b.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处于__B__阶段.(3)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__后期__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__初期或加速__阶段.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①__生物多样性__减少。
②__水质__、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③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④出现城市“__热岛__"现象,密集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
(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包括__大气污染__、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
(3)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①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__绿色交通__,减少城市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__自然景观__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一城市化进程的判读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
二者比较如下:3.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例1](2017·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双选)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AD)A.1985~2004年增多B.1985~2004年减少C.2004~2013年增多D.2004~2013年减少(2)(双选)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BC)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C.郊区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第(1)题,图示1985年企业总数为310,中心城区累计百分比为60%,则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约为186;2004年企业总数为4 733,中心城区累计百分比约为20%,则中心城区企业数量约为947。
高考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1. 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同时伴随着城市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城市化的特征包括人口集中、经济多样化、社会结构复杂、建筑密集等。
2. 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初级城市化、中级城市化和高级城市化三个阶段。
初级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低,城市规模小,农业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的比例较低。
中级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逐渐上升,城市规模增大,农业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的比例增加。
高级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达到高水平,大城市数量增多,农业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比例接近饱和。
3. 城市化的推动因素经济因素:城市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吸引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
社会因素: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服务设施。
政策因素: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城市化发展的政策,推动人口向城市转移。
4. 城市化的效应经济效应:城市化可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提升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社会效应:城市化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医疗和文化娱乐资源。
环境效应:城市化也带来了资源消耗、土地利用不合理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5. 城市化的问题与挑战土地问题:城市扩张需要大量土地,导致农田减少和农村土地资源流失。
就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需要解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确保他们能够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社会问题:城市化加速了社会流动,产生了城乡差距、社会矛盾和城市贫困等问题。
环境问题:城市化对水资源、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6. 城市化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合理规划:加强城市规划,控制城市空间扩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提高城市经济结构优化水平。
改善社会保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
保护环境:加强环境管理和保护,减少污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高二地理城市化进程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城市化是指()A. 农民进城务工B. 城市人口增长C. 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D. 都市化进程答案:C2. 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A. 高速公路建设B. 工业化进程C. 政府政策D. 土地资源利用答案:B3.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城市化的问题和挑战之一?()A. 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资源紧缺B. 大量农民进城导致社会保障问题C. 城市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D. 城市治理的问题答案:A4. 下列哪个国家是目前全球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A. 美国B. 中国C. 德国D. 印度答案:B5.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的负面效应包括()A. 区域经济不平衡B. 城市负荷增加C. 社会矛盾加剧D. 环境污染增加E. 交通拥堵答案:A、B、C、D、E二、判断题1. 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表现。
()答案:正确2. 城市化只是经济现代化的一个方面。
()答案:错误3. 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高速增长期、稳定增长期和高度发达期三个阶段。
()答案:错误4. 农民进城务工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答案:正确5.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率越高,农业人口比例越低。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答: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城市化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 城市化提高了劳动力的流动性,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 城市化带来了城市人口的消费需求增加,推动了商品和服务市场的扩大。
- 城市化促进了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2.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答: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 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如土地利用不合理和环境污染。
- 大量农民进城导致的社会保障问题,如农民工福利和住房问题。
- 城市化加剧的社会矛盾,如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扩大等。
- 城市治理的问题,如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拥堵等。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趋势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
城市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也推动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和文化观念的变革。
本文将从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世界城市化进程1.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Urbanization)是指人口、经济活动、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从乡村向城市的转移和集中过程。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包括人口的城市迁移、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面积的扩大和城市化率的提高。
1.2 城市化的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2.1 初期城市化阶段初期城市化阶段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城市是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但人口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较低。
1.2.2 快速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
1.2.3 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高峰期,城市化水平达到或接近饱和。
在这一阶段,城市化速度放缓,城市发展开始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1.3 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明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城市化水平、速度和模式都有所不同。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郊区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贫民窟问题、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
二、世界城市化的特点2.1 城市化速度快世界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速度快。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
例如,中国城市化速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保持在高位。
2.2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全球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或超过70%。
2.3 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经济问题世界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社会经济问题。
如贫民窟问题、失业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等。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让同学们明确我国城市化所处 阶段,并预测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趋势,培养学生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关注。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过程:【导读】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 以后开始的。
1.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1)阅读教材图2.19完成下面的表格思考: a)世界各国城市化水平高低不一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b )解释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
(借用下图)(2)案例分析:阅读课本33页案例4结合图2.19完成34页活动题。
2.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1) 整体把握读图2.18及教材35页阅读,找出不同时期城市化的重心地区并分析其结果。
(2) 具体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小城镇结合(1)的讨论结果读图2.23完成下表:思考: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结果的原因。
(3)我国城市化进程读图2.26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预测未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趋势。
【课堂练习】1.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A.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B.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C.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D.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13.3%2.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3.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展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快C.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D.大城市发展慢,中小城市发展迅速4.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是: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②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③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④城市基础设施完善;⑤城市就业条件改善。
世界主要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管理方式一、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经济、社会活动等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转移和集中过程。
2.城市化的阶段:(1)初期阶段:城市人口比例较低,城市发展主要依靠手工业和商业。
(2)加速阶段:城市人口比例迅速增加,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成为生产和消费的中心。
(3)成熟阶段: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城市化水平达到较高水平,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3.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人口拥挤: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导致住房、交通等问题。
(2)环境污染: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资源紧张:城市化进程中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4)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贫富分化、失业、犯罪等问题。
二、城市管理方式1.城市管理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关注城市居民的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法治化:依法行政,加强城市管理的法制建设。
(4)社会参与:鼓励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民主化程度。
2.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1)城市规划: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合理布局城市空间,引导城市健康发展。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交通、供水、供电、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
(3)城市公共服务:提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城市居民需求。
(4)城市环境保护: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5)城市公共安全:保障城市治安、消防、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安全。
3.城市管理的主要模式:(1)政府主导型:政府在城市管理中起主导作用,负责制定政策和规划,引导城市发展。
(2)市场主导型:市场机制在城市管理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市场竞争推动城市发展。
(3)社会自治型: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在城市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民主管理和自我服务。
(4)混合型: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种力量在城市管理中相互结合,共同推动城市发展。
(四)城市的发展及中外城市化进程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拓展延伸]全面认识城市化的影响针对练1《雾都孤儿》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品。
《雾都孤儿》写于《济贫法》通过之时,英国正经历一场转变,从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城市和工业国家的转变。
《济贫法》允许穷人依赖接受公共援助,却要求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
《济贫法》有提高穷人阶级的生活水平的作用,却对最无助的下层阶级施以惩罚。
该作品()A.揭示了英国政府救助贫困人群的责任B.反映了英国蒸汽时代繁杂的社会问题C.再现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完善D.说明了英国政府大力干预市场的经济答案 B解析依据“英国正经历一场转变,从一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城市和工业国家的转变”可知,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济贫法》允许穷人依赖接受公共援助,却要求他们进行必要的劳动。
《济贫法》有提高穷人阶级的生活水平的作用,却对最无助的下层阶级施以惩罚”可知,体现了对于受救济的穷人阶层,《济贫法》呈现了既救济又强制,既提高生活又惩罚的两面性,实质上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济贫问题的复杂性,故B正确,A错误。
C、D两项所述题干未体现,故排除。
2.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拓展延伸]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乃至艺术形式都逐渐发生变化。
针对练2《中国的历史: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描述:顺着纵横于扬州城的运河(官河)沿岸形成了许多“市”,这里不仅是大米和食盐交易之地,而且还从事金银器、丝织品、木材、茶叶等各种商品的交易……城内的“侵街”现象急速扩大,一到夜晚整个街道灯火通明。
据此可知()A.农产品开始商品化B.商帮兴起,专门贸易发达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运河开凿,经济重心南移答案 C解析材料“顺着纵横于扬州城的运河(官河)沿岸形成了许多‘市’”“城内的‘侵街’现象急速扩大,一到夜晚整个街道灯火通明”表明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故选C项。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基础训练1、有关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还没有大城市出现②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才开始开始③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达70%④二战后世界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规模都达到空前程度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2、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 城市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不包括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C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但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D 城市化必将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3、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A 城市人口的规模B 城市的用地规模C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D 特大城市的数量4、城市化意义主要表现在()A 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使城乡差距扩大B 有利于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C 乡村文化广泛地向城市扩散和渗透,影响着城市的生活方式D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阻碍城市化进程5、关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正确的叙述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在90%以上B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正在逐渐下降C出现了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D城市中心区发展迅速,城市边缘地带发展缓慢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6-7题6、甲图表示的是()A 逆城市化B 城市化C 郊区城市化D 再城市化7、乙图表示的是()A 逆城市化B 城市化C 郊区城市化D 再城市化8、在下图中,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所处的阶段分别是()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①9、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下图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曲线图”。
读图完成10-11题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A ①时期B ②时期C ③时期D ④时期11、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B 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地区C 城市化速度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D 资源不足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
专题21 城市化过程及进程测试题1.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单选题] *A. 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 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正确答案)C. 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 耕地越来越少,粮食产量下降答案解析: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历史过程。
在此过程中,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必然导致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故B正确;绿化面积不断减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是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化速度过快导致的,并非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所以A、C、D不是与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联系。
2.粤港澳大湾区由珠三角9个城市、香港和澳门组成,人口超过6600万人。
面积5.6万多平方公里,GDP约1.3万亿美元。
作为中国城市化的典范,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优化城市之间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加强整体规划B.加强户籍管理,限制低收入人群进城务工(正确答案)C.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善交通建设,形成“一小时生活圈”D.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创新,发展智能制造业答案解析: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说法,可以优化城市之间实现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加强整体规划;加强户籍管理,限制低收入人群进城务工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善交通建设,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创新,发展智能制造业。
3.下图为江苏省主要城市经济指标与城市化率指标。
由图可见,多数城市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单选题] *A. 城市化水平总体较低B. 城市化水平高低与人均GDP呈正比C. 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小D. 第二产业是城市化的主要促进因素(正确答案)答案解析::A、据图可知,江苏省各大城市城市人口比重均在65%以上,城市化水平总体较高,故不符合题意;B、据图可知,城市化水平高低与人均GDP不是呈正比关系,例如常州市,人均GDP较高,而城市人口比重下降,故不符合题意;C、最高达83%,最低为65%,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故不符合题意;D、江苏省各城市第二产业比重较高,因此城市化平均高,因此第二产业是城市化的主要促进因素,故正确。
地理中的城市化进程测试题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化进程及其相关问题,以下是一组关于地理中的城市化进程的测试题。
一、单选题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A 城市人口增加B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 城市数量增加2、下列关于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快B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慢C 城市化水平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D 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3、世界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是()A 产业革命前B 产业革命后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 20 世纪 70 年代后4、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A 农村劳动力过剩B 社会经济发展C 国家政策D 城市环境优美5、下列国家中,属于逆城市化现象明显的是()A 英国B 中国C 印度D 巴西二、多选题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 生物多样性减少B 改变下垫面性质C 产生“热岛”效应D 减少降水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A 城市发展不合理B 贫富差距加大C 出现“虚假城市化”D 出现“滞后城市化”3、以下属于城市化进程特点的是()A 大城市发展速度快B 中小城市发展缓慢C 城市群出现D 城市郊区化三、简答题1、简述城市化的含义及其表现。
2、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3、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案例,论述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探讨如何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C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和城市数量增加也是城市化的表现,但不是主要标志。
2、 D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快。
城市化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城市化的进程_地理
资讯内容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早(英国1851年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农村);城市化水平高(70年代达到70%以上);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首先出现在英国)。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发展中国家出现两类城市化特征:过度城市化-城市化水平
远超本国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又称"虚假城市化',多出现在拉美和非洲;滞后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和相应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不能反映工业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多出现于亚洲一些国家:印度、印尼。
3、我国城市化四个阶段:1949-1957上升阶段;1958-1965
下降阶段"上山下乡"带来的"逆城市化";1966-1976停滞阶段"文化大革命";1977年后回升发展阶段。
4、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是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它出现在城市化中期的加速阶段。
逆城市化是由于人口的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
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部分城市居民向周边环境好、基础设施完善的小城镇迁移的现象,结果造成中心区的衰落。
它是城市化发展到后期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课后练习(1)1.属于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表现是()A.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B.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膨胀,中小城镇发展缓慢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中小城镇发展缓慢,人口增多2.在城市化过程中()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D.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3.下面几组国家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A.阿根廷、墨西哥、法国B.英国、美国、中国C.日本、美国、英国D.阿根廷、日本、英国4.下面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
读图,回答(1)~(2)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2)下列有关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5.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其原因有()①大城市中心区的环境恶化②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③大城市中心区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变差④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6.下列不属于世界大城市带的是(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北美五大湖区城市带C.欧洲西部城市带D.北美西部城市带7.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D.人口迁移8.世界上的“城市群”“城市带”大多分布在( )A.南半球中低纬B.北半球高纬C.北半球中低纬D.赤道附近9.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这表明( ) A.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B.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有助于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C.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是城市文明辐射农村的重要渠道D.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城镇化10.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A.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加 B.郊区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C.城区与郊区的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D.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参考答案:1.答案: A解析:若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则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城市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第19讲 城市化[考纲呈现]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向归纳] 以区域图、数据统计图表、示意图、文字材料等为背景,考查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一 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1)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动力 含义表现拉力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推力 促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乡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3)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意义⎩⎪⎨⎪⎧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 进步的表现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时间变化: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 ”形曲线。
A: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C(填字母)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A或B(填字母)阶段,有些大城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1.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的区别前者主要通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比重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
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快慢,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2.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原因(1)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
(2)因城市中心区地租上升导致住宅区等迁往郊区或更远的乡村。
(3)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
(4)新商业区在郊区,为郊区人们提供便利的服务。
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2.城市化进程及阶段判断(1)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随着城市发展,市中心人口密度先增大后减小。
2024年高考地理城市化进程的国际比较历年真题一、引言地理城市化进程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比较各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旨在为2024年高考地理考试的准备提供一些参考。
二、亚洲地区亚洲地区是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
以中国和印度为例,两国均处于快速城市化的阶段。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由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更为加速,如今已经超过了50%。
而印度的城市化进程迅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人口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虽然两国都面临着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但其城市规模和城市化速度仍有所不同。
三、欧洲地区欧洲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相比亚洲地区较为稳定。
例如,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相对较为成熟。
这些国家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城市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也有着较高的标准和要求。
四、北美地区北美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以美国为例。
美国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人口主要聚集在大城市和城市群中。
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自然增长和国际移民等因素推动的。
虽然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但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如城市交通拥堵、住房问题等。
五、非洲地区非洲地区是世界上城市化进程相对较为滞后的地区之一。
由于人口增长快速,非洲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
然而,非洲国家面临许多困难,例如基础设施薄弱、城市规划不合理、贫困问题等,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
六、综合比较从历年真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各国在地理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不尽相同的挑战和问题。
然而,无论是亚洲地区的人口众多,还是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稳定发展,都提醒我们城市化进程需要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谨慎推进。
同时,非洲地区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城市化进程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特点和现实情况,提出适合的解决方案。
七、结论在2024年高考地理考试中,对于城市化进程的国际比较是重要的考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