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涉及范围 两重点一重大
- 格式:pdf
- 大小:115.85 KB
- 文档页数:6
两重点一重大”是指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简称“两重点一重大”。
主要强调“突出重点、加强监管”的安全理念,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措施。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
2009年和2013年国家分两批公布了18种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
第一批:包括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电解工艺(氯碱)、氯化工艺、硝化工艺、合成氨工艺、裂解(裂化)工艺、氟化工艺氢工艺、重氮化工艺、氧化工艺、过氧化工艺、胺基化工艺、化工艺、聚合工艺、烷基化工艺在内的15种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及其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
第二批:包括新型煤化工工艺、电石生产工艺、偶氮化工艺在内的3种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及其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
74种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中常见的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
如:氯、氨、液化石油气、硫化氢、甲烷、天然气、原油、汽油(含甲醇汽油、乙醇汽油)、石脑油氢、苯(含粗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醇、氯酸钠、硝化纤维素等。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中详细说明了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及其临界量、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重大危险源的分级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流程。
“两重点一重大”汇总目录一关于“两重点一重大”工艺需要做HAZOP审查的安监总局令的规定 (2)二“两重点一重大”概念 (2)1、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包含了首批和第二批公布的) (2)2、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包含了首批和第二批公布的) (4)3、重大危险源 (5)一关于“两重点一重大”工艺需要做HAZOP审查的安监总局令的规定(1)《关于开展提升危险化学品领域本质安全水平专项行动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2]87号):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装置,要按照《化工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导则》(AQ/T3033-2010)的要求,在装置设计阶段进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消除设计缺陷,提高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
(2)《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76号):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和首次工业化设计的建设项目,必须在基础设计阶段开展HAZOP分析。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建设项目的工艺包设计文件应当包括工艺危险性分析报告。
设计单位应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分析,积极应用HAZOP分析等方法进行内部安全设计审查。
二“两重点一重大”概念是指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
1、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包含了首批和第二批公布的)(1)光气及光气化工艺(加入“艺异氰酸酯的制备工艺”)(2)电解工艺(氯碱)(3)氯化工艺(加入“次氯酸、次氯酸钠或N-氯代丁二酰亚胺与胺反应制备N-氯化物工艺”、“氯化亚砜作为氯化剂制备氯化物工艺”)(4)硝化工艺(加入“硝酸胍、硝基胍的制备工艺”、“浓硝酸、亚硝酸钠和甲醇制备亚硝酸甲酯工艺”)(5)合成氨工艺(6)裂解(裂化)工艺(7)氟化工艺(加入“三氟化硼的制备工艺”)(8)加氢工艺(9)重氮化工艺(10)氧化工艺(加入“克劳斯法气体脱硫工艺”、“一氧化氮、氧气和甲(乙)醇制备亚硝酸甲(乙)酯工艺”、“以双氧水或有机过氧化物为氧化剂生产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工艺”)(11)过氧化工艺(加入“叔丁醇与双氧水制备叔丁基过氧化氢工艺”)(12)胺基化工艺(加入“氯氨法生产甲基肼工艺”)(13)磺化工艺(14)聚合工艺(涂料、粘合剂、油漆等产品的常压条件生产工艺除外)(15)烷基化工艺(16)新型煤化工工艺:煤制油(甲醇制汽油、费-托合成油)、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合成气制乙二醇)、煤制甲烷气(煤气甲烷化)、煤制甲醇、甲醇制醋酸等工艺(17)电石生产工艺(18)偶氮化工艺2、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包含了首批和第二批公布的)参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目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目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12号。
【单选题】根据《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由( )以上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建立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A.省级政府B.设区的市级C.县级政府正确答案:B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举报,调查和处理,实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
安全生产事故。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人身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的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本条例不适用于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第三条根据安全生产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一)特大事故,是指造成三十多人死亡,一百多人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一亿元的事故;(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十人以上三十人以下死亡,或者五十至一百人以上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五千万元至一亿元的事故;(三)重大事故,是指造成三人以上死亡,十人以下死亡,十人以上五十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万元至五千万元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死亡人数少于3人,重伤少于10人,直接经济损失少于1000万元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事故等级分类的补充规定。
本文第一段中提到的“大于”包括数字本身,而“以下”一词不包括数字本身。
第四条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延迟,遗漏,说谎或隐瞒事故报告。
事故调查处理要坚持从事实中求真,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找出事故发生的过程,原因和损失,找出事故的性质,确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的教训,予以总结。
提出整改措施,依法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的调查处理。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由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建立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建设内有化工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或独立设置化工园区,有关部门应依据上下游产业链完备性、人才基础和管理能力等因素,完善落实安全防控措施。
完善并严格落实化学品鉴定评估与登记有关规定,科学准确鉴定评估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毒性,严禁未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就投入生产。
《危化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系列解读之一:什么是“两重点一重大”2020年4月1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正式发布第3号文件《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这份长达140页、包含九个专项整治方案的条文正式拉开了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序幕,其覆盖范围之广,整治力度之深,动员部门之多可谓前所未有,其总体思想就是从2020年至2022年底,以三年时间为限,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确保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事故总量持续下降,进而达到全国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显著提高的目的。
在九个专项整治方案中,危化品的安全整治位列第一,可见官方对危化品行业的重视程度,从今天开始,我将为大家对备受关注的《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进行一系列解读,将条文里的各种规定、要求和控制项等进行深入探讨,为企业、为行业,为每个需要的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当然这种系列解读只是基于我个人的观点表达和综述,并不具有某种权威性,更不具有官方色彩,但我会尽最大努力来保证文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所以该系列文章的宗旨就是为大家提供尽可能明确的参考和思路,以帮助众多的企业能安全渡过这生死攸关的三年!非常抱歉的是,在我写作此系列文章的过程中,由于兼职写作,文章会不定期更新,另外可能我也会穿插写点其他话题的文章,所以还麻烦大家能容忍一下我的个性。
好了,下面就开始我们的第一篇章吧!我们在《三年行动计划》中,以及此前的一系列条文中,都能看到“两重点一重大”的影子,并且凡是带有“两重点一重大”的段子基本上都要求全文背诵的,属于重点审查事项必考题目。
这里的两重点一重大,指的就是两个重点和一个重大,两个重点是指重点监管的危险工艺和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一个重大是指重大危险源。
那么哪些危险工艺和哪些危险化学品属于重点监管的呢?重大危险源又指的是什么呢?其出台的背景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细节呢?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从13年前说起。
根据《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由( )以上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建立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A、省级政府
B、设区的市级
C、县级政府
答案:B
解析:涉及“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由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建立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建设内有化工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或独立设置化工园区,有关部门应依据上下游产业链完备性、人才基础和管理能力等因素,完善落实安全防控措施。
完善并严格落实化学品鉴定评估与登记有关规定,科学准确鉴定评估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毒性,严禁未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就投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