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医学伦理课程改革尝试
- 格式:pdf
- 大小:143.12 KB
- 文档页数:2
工程伦理教学困境及改革思路探索【摘要】工程伦理教学在工程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目前面临着诸多困境。
主要表现在工程伦理课程设置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教学方法受限、学生自身伦理观念薄弱以及科研经费与考核制度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需对工程伦理教学进行改革。
具体思路包括增加工程伦理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和情感。
这些改革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工程学生的伦理素养,培养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从事工程实践,推动工程伦理教育朝着更加健康和全面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工程伦理教学、困境、改革、内涵、意义、课程设置、教材、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学生伦理观念、科研经费、考核制度、必要性、思路、课程设置增加、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进、学生伦理意识、情感培养.1. 引言1.1 工程伦理教学的重要性工程伦理教学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工程师所从事的工作对社会和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工程伦理教育旨在培养工程师在工作中能够遵守伦理规范,关注公共利益,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安全。
工程伦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其对伦理问题的敏感性和判断能力。
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工程师需要具备处理伦理挑战的能力,才能有效地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保证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工程伦理教学还可以提升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使其在工程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和守护者。
工程伦理教育应成为工程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培养合格的工程人才打下坚实的伦理基础。
1.2 当前工程伦理教学存在的困境当前工程伦理教学存在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伦理课程设置与教材不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很多高校的工程教育体系中,工程伦理课程的设置并不完善,甚至存在空白。
而教材方面,也缺乏一套系统、权威、针对性强的工程伦理教材,教学资源匮乏。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病进医院、小兵进药店”已经成为大多数现代人的统一观念。
同时,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中明确提出:加快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实现群众就医“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常见病到乡镇卫生院(社区)”的目标[1]。
这一方针政策的提出为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药学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紧紧把握这一机遇,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培养满足当今新形势所需的药学服务专业人才。
本文以江苏建康职业学院为例,探讨基于当前新形势下,高职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
一、调研结果为充分了解苏南地区基层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项目组成员在苏南各市分别针对当地常驻居民、药学服务一线人员以及同类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在校生发放调查问卷;另外,为全面了解目前苏南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含医院、医药零售与生产企业)对高职药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还选取了5家地方医院及4家医药企业进行调研。
各类调研结果如下:1.针对苏南地区常驻居民的有效调查问卷1279份(共发放1410份),结果表明:48.6%的居民对当地现有的药学服务不满意,他们最希望获得的药学服务是:用药指导、免费健康测试、建立个人用药档案、药品送货上门及药学相关问题的电话咨询。
另外还有54.7%的居民希望药店或医院能够开设网络在线的药学服务。
2.针对苏南地区药学服务一线人员的有效调查问卷142份(共发放150份),结果表明:为了适应当前药学服务需求,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对公众进行用药教育的能力。
并且有88.7%的从业人员认为,学校应增加人文社会课程的比重,以提高学生药学服务的综合能力。
3.针对同类高职药学专业在校生的有效调查问卷491份(共发放500份),结果表明:69.2%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只重视对学生进行药学专业知识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学校应增加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的比重。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效果评价刘波;由娟【摘要】为探索构建适合基层需求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以便评价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效果。
文章选取辽东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2008级78名和2007级75名学生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新旧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以统一的理论及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改革效果。
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理论、技能考核及毕业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学生对新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评价较好,有97.4%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良好,实践动手能力大大提高。
%With seventy - eight students of Grade 2008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75 students of Grade 2007 as the control group, a reform on the curricula of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was conducted in College of Med- icine of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and skill examinations and questionnaire show a great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groups.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re satisfactory with the new curricula and teaching method. A majority of students in the group think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re remarkably improved.【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19)003【总页数】4页(P212-214,219)【关键词】高职专业;临床医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效果评价【作者】刘波;由娟【作者单位】辽东学院医学院,辽宁丹东118002;辽东学院医学院,辽宁丹东118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0高职医学院校担负着为农村、社区等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及培养和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基层卫生服务急需的实用型医学人才的重任[1]。
对高职医学生进行医学理性精神教育的再认识卫生职业教育的医学理性精神内涵包括学习理性精神和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对高职医学生坚持高尚的和稳定的医学理性精神教育,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卫生职业教育和工学结合办学属性之逻辑必然性的展开的基本要求。
高职医学生医学理性精神高职医学院校卫生职业教育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卫生职业教育的兴起,本身就是医学理性精神属性之必然逻辑性的展开,与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范式和医学理性精神教育息息相关,故医学理性精神的泛化是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因素。
医学理性精神属于医学科学精神的范畴,是医、护工作过程的精神基础,与医德养成教育关联密切,与医学应当相辅相成。
面对守望生命的医学事业,卫生职业教育的医学理性精神内涵包括学习理性精神和医学职业服务理性精神,对高职医学生坚持高尚的和稳定的医学理性精神教育,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卫生职业教育和工学结合办学属性之逻辑必然性的展开的基本要求。
在新医改背景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卫生职业教育的范式教学模式下,再认识高职医学院校的医学理性精神教育的品位建设如何开拓是一个现实命题。
当今过度医疗、看病难、看病贵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医疗消费不合理、医疗资源浪费、医疗资源共享缺陷的弊端已不是一般性的问题,关系到现行社会医疗消费市场和各类医学教育是否公平、诚信、实用,关系到医疗保健的公益性保障,也关系到医疗消费者对医学理性的信任问题。
在此种背景下,医学理性精神建设正在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特别是职业医学应当亟待探讨的问题,同时医学伦理学的善良总原则要求树立医学理性精神,忠实实践医学目的与公平、公正的医疗消费,籍以保证医学服务的公益性取向。
卫生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新兴的医学教育事业,其生源质量较差,毕业生工作能力受限,但高职医学生接受医学理性精神培育的空间较大。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高职医学院校势必需要加大力气对高职医学生进行医学理性精神的培育,再认识医学理性精神教育与医学职业行为培育的相容性方面的问题,再认识坚持和弘扬医学理性精神建设与提高高职医学生职业成长性和医学职业服务境界的内在关系,或许更有利于显现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效性。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某医学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医学教育改革实践。
本文将结合该校的改革案例,探讨医学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二、改革措施1. 优化课程体系(1)调整课程设置。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该校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减少了部分过时课程,增设了临床技能、人文素养、医学伦理等课程,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2)加强实践教学。
该校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增设了临床技能培训、医学伦理教育、医学人文课程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临床技能和人文素养。
2. 改革教学方法(1)引入翻转课堂。
该校在部分课程中引入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学习理论知识,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2)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该校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层次人才。
该校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医学专家、学者,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学质量。
(2)加强教师培训。
该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4. 深化校企合作(1)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
该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开展产学研合作。
该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5. 推进国际化办学(1)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该校与国外知名医学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学术交流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2)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该校引进国外医学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三、改革成效1. 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通过改革,学生的临床技能、人文素养、医学伦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
2.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护理伦理学》课程建设思考作者:邹红双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6年第2期邹红双(河南省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周口 466000)[摘要]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它在课程建设理念、模式和技术方面都有别于普通教育。
其办学理念核心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为落实这一理念,职业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就要有新思路。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护理伦理学》课程建设,有利于协调《护理伦理学》理论与实践工作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
但是,传统的《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基本上停留在理论传授层面,实践教学主要局限于被动式的案例讨论、无声的临床观摩、程式化的模拟诊所和断裂式的临床实习等。
《护理伦理学》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包括很多方面,其课程建设应遵循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思路。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护理伦理学;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6)04-0060-02①本文系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年度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研究——以《护理伦理学》为例”(项目编号:wjlx2015180)阶段性成果。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普通教育相比较,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各有其特点。
尤其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这种类型的教育在课程建设理念、模式和技术方面都具有其显著特点和特殊内涵。
虽然不同职业院校性质归属不同,服务面向不同,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开放办学的模式上有所不同,但是其办学理念的核心却都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按照国家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目标,职业院校应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较高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为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的这一发展目标,职业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就要有新思路、新策略。
基于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及创新摘要:课程是教学改革的落脚点,课程建设与教育质量提升具有密切关系。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课程内容重知识介绍轻实践能力培养等现象。
因此,进行以实践导向为基础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及创新迫在眉睫。
实践导向下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系统设计课程体系,既要体现“高等性”,服务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又要突出“职业性”,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形成体现层次特征和类型特色的高职课程新体系。
关键词:实践导向;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创新1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1课程安排不能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高职课程不能很好地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主要表现在:(1)高职院校对于课程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清晰,学生对于知识及技能的掌握不够乐观。
(2)所学课程内容和岗位能力需求不相符合,因为课程内容并不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来设定的。
1.2课程建设缺乏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应该有别于普通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其专业独特性质的教学,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拥有较高的实践能力。
根据高职教育的独特性,在教学时,应该着重研究将理论知与专业能力的结合,根据实践导向编写相关的教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都是从校门出来就进入工作,缺乏对企业需求实际情况的了解,在进行实践考察时,也只是走表面过场。
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在开发高职教育的课程时,又缺乏相关的技术人员的参与,导致编写的课程只具备理论知识,不能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
这也是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和创新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2以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及创新的必要性2.1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在高等教育当中,高职教育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因为它拥有别的教育类型所不具备的一些独有的特点。
(1)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是紧密相连的。
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且促进、引领社会的发展。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 高职教育的改革形势是“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要依据行业岗位需求定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实施。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基础(一)课程改革的背景互联XX时代到来,企业对于XX络应用需求正在加速,Web 应用作为XX络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就业前景广阔,但在多年与实习就业企业的接触中,反馈回来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企业看重能力是实践经验和表达能力,经过调研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我们的学生在从事XX站开发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实际开发经验,对开发流程不能很好地操纵和把握。
2.在校学习的知识相对独立,不能很好地综合应用。
3.沟通和表达能力欠缺,有时候不能很好地领会客户的想法或表达自己的见解。
为了提高学生就业及知识迁移能力,及锻炼学生的团队开发、团队合作能力,掌握本学习领域的真实工作内容,了解工作流程,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与企业合作开发了《Web综合实战》课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课程改革的基础《Web综合实战》课程改革的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探究阶段、进展阶段和提升阶段,通过前二个阶段的改革探究,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我们也积存了一定的课程改革经验,为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进一步提高学生素养及能力的课程改革也就是第三阶段奠定了基础,现在正处于第三阶段的探究过程中。
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以前改革的内容比较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以不同XX站的开发特点,让学生设计开发,这次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课程改革更全面系统,融入更多职业素养的养成和锻炼的内容,与企业共同开发,培养定位更准确,从单一技能训练XX页设计改革为真实工作过程训练的Web综合实战,完成从简单的XX站设计到综合性XX络开发的工作过程实战,以企业或个人的真实需求为实战目标,按职业标准完成工作。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第12卷第9期2021年5月Vol. 12May. 2021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究贾媛(重庆护理职业学院,重庆402760)摘要:对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进行探究。
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实现课程创新,融入职业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改进授课方式。
教师要让学生在课程创新的前提下学习护患沟通技巧, 将教学内容与新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要向学生介绍南丁格尔的事迹并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热爱护理事业。
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急 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时刻能够抢救病人。
教师要提高个人专业水平,改进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
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改革措施: 教师要优化课程教学目标,扩展知识面;教师要将身边病例、伦理故事及医患纠纷等內容引进课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护患关系;要 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思考和验证所学知识的可行性;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身评估、环境评估、操作物品评估,对有关技术或措施做好解释工作,在操作前获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旨在学习理论知识,强化临床操作,培养护生的专业素养,达到知识、技能、素养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 -8646(2021)09 -0138 -02Exploration of Course Teaching Reform Method of BasicNursing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Jia Yuan(Chongqing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 , Chongqing 402760, China)Abstract :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course teaching method of basic nursing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course teaching reform of basic nursing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ainly includes course innovation ,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 emotional education , the training of the student social responsibility ,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literacy and teaching method ・ Teachers should make students learn the skill of 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curriculum innovation , and combine teaching content with new teaching means ; introduce the deeds of Nightingale to students , and broadcast related video to make students love nursing care delivery ; make students master emergency knowledge to rescue patients in emergency.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personal professional level and teaching method , and transfer teaching concept. Rational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are proposed ・ Teachers should optimize course teaching target , enlarge knowledge scope ; introduce cases around , ethic stories and medical disputes to the class , introduce student self, environment and operational object evaluation , explain related technique or measures well , and obtain the trast of patients and family members before operation ・ The reform of basic nursing cours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ims at strengthen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arning and clinical operation , and training professional literacy of student nurses to organically unify knowledge , skilland literacy.Key words :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 Basic nursing course ; Teaching reform1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意义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 模式转变为生物一,b 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对医护人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积累,更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改革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强调实践能力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训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注重创新能力创新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力。
职业学校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二、改革课程体系1. 优化课程结构职业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优化课程结构,增加与新兴产业、新兴职业相关的课程,减少与时代脱节、实用性较低的课程。
同时,加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2. 创新教学方法职业学校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微课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强化实践教学职业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技能。
三、改革师资队伍1. 提高教师素质职业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教学研讨、实践锻炼等活动,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2. 引进优秀人才职业学校应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优秀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的内科护理项目化课程改革传统内科护理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的内科护理项目化课程改革,通过模拟临床真实的工作环境,采用“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与学生今后即将从事的岗位任务紧密联系,同时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当代职业教育理念。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二十一世纪医疗卫生事业对职业高等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型护理人才,就必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护理学生不仅掌握必要的护理基本知识,更要注重对护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因此职业教育提出了“三以一化”,即“以能力为本,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1]。
内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促进护理专业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卫生职业教育的要求,使教学情境与工作情景相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笔者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内科护理项目化课程改革方案。
一、传统教学在职业教育《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局限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强调学科课程,教材的编写以直接叙述知识点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讲解,更重视理论的学习而相对不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2],偏离了职业教育的“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以岗位为中心”的思想。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这种知识“填鸭式”的教学,一方面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被动的跟着授课教师,授课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会导致所学内容无选择性,有些内容甚至超过职业学生的接收能力,实用性不高,从而使课程内容与学生今后即将从事的岗位任务关联度低,没有与岗位任务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