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治疗颈椎病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xxxx于颈椎病的心得领会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 条。
曰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原文系指伤寒多天,表证未尽,邪入少阳而见表里同病,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合剂而成。
此刻临床上常用以治疗颈椎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桂枝汤调停营卫,解肌疏风,只需病机贴切,灵巧加减运用,效如亦佳。
1、xxxx 治疗颈椎病的理论依照颈椎病病变部位恰好是太阳少阳经脉循行之部位:《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 ,, 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 ,, ;膀胱足太阳之脉 ,,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 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 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以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腕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以后 ,, ;胆足少阳之脉, ,, 其直者 ,, 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以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以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 ”。
颈椎病与太阳经脉、手少阳三焦经亲近相关,少阳太阳经脉循行都经过颈项肩背部,而颈椎病的主要病变部位恰幸好颈项肩背部。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桂枝汤疗太阳中风,柴胡桂枝汤治疗太少合病,因此柴胡桂枝汤能治疗颈椎病有经络依照。
今世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也多用此方疗肩背痛苦,刘老以为:太阳经脉走循人体之颈项后背部位,太阳经脉不舒时,多出现颈项以及背部的僵直不舒感,甚至出现痛苦。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主要采纳解肌祛风、生津疏络的治疗方法,依照有汗无汗而出双方,有汗者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者用葛根汤。
如颈项背部与两肩部同时出现痛苦,则上述双方的疗效就不甚理想。
由于双侧不属于太阳经脉循行的部位,而是少阳经脉所过之处,宜用小柴胡汤疏利少阳经脉,用桂枝汤疏利太阳经脉,太少两经之经气运转正常,则肩背痛苦自止。
柴胡桂枝湯的臨床應用體會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薑良鐸引言柴胡桂枝湯出處柴胡桂枝湯■出自《傷寒論》146條:「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金匱要略》附方:引《外台》:柴胡桂枝湯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辨發汗後病脈證並治第十七》:「發汗多,亡陽語者,不可下,與柴胡桂枝湯和其榮衛,以通津液,後自愈。
」方藥組成■桂枝(去皮)一兩半芍藥一兩半■柴胡四兩黃芩一兩半■半夏二合半(洗)人參一兩半■大棗六枚(擘)生薑一兩半(切)■甘草一兩(炙)■上九味,以水七升,煑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本雲人參湯,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黃芩,復如柴胡法。
今用人參作半劑。
方義體會■柴胡桂枝湯是半量的小柴胡湯加半量的桂枝湯,屬和劑。
■小柴胡湯和解少陽,作用主要是橫開足少陽膽經腑系統的表裡樞,同時也在營衛循行的路徑上有通三焦的作用。
■桂枝湯調和營衛,作用主要是開手少陽三焦經腑系統的上下樞,同時在營衛循行的路徑上通表裡。
■少陽經腑系統內,一橫一縱,縱橫四通,使管道暢通,氣機流暢,對應三焦不暢的基本病機。
可以用作治療三焦不暢的基本方。
《溫病條辨》桂枝柴胡各半湯■《補秋燥勝氣論》4.燥金司令,頭痛,身寒熱,胸脅痛,甚者疝瘕痛者,桂枝柴胡各半湯,加吳萸楝子茴香木香湯主之。
■此金勝克木也,木病與金病並見,表裏齊病,故以柴胡達少陽之氣,即所以達肝木之氣。
■合桂枝而外出太陽。
加芳香定痛,苦溫通降也。
濕燥寒同為陰邪,故仍從足經例。
柴胡桂枝湯治療內傷雜病以及三焦不暢病機的對應性討論1.柴胡桂枝湯是「縱橫四通」的方■營衛流行的道路是由三焦而上行外散由裡出表再下行內收,內營臟腑,外護皮毛。
■湯藥入胃藥氣也隨營衛出表入裡,又各因四氣五味藥性的不同而有特定的作用部位和藥效。
■凡藥入口,總要走三焦營衛這條通路,調三焦均有意義。
2. 柴胡桂枝湯的病機特點■歷來說法認為本條是邪入少陽而太陽表證未罷,表三裡七證的治法。
宣通营卫调达枢机——柴胡桂枝汤临证经验,打开治疗思路《伤寒论》第146条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此方系小柴胡汤、桂枝汤各用半量合方而成。
小柴胡汤证治甚多,能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桂枝汤更是效用广泛,不仅能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而且还有调和阴阳之功,亦常用于内伤杂病之阴阳气血不和证,正所谓“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荣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也”(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引徐彬语),此二方相合,优势互补,共奏调达枢机,通阳散结,宣通营卫,调和阴阳之功,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病证。
现代研究亦表明,该方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炎、抗惊厥、抗溃疡、调节免疫、解热镇痛、降压、保肝等作用。
笔者临证活用此方辨治病证较多,方证相应,据机合方,常收佳效。
现举验案2则。
眩晕江某某,女,52岁。
初诊:患者1月前受凉感冒,发热,头颈疼痛,眩晕,多次肌注退热针剂,出汗较多,头痛发热虽消失,但不时感到眩晕,恶心,颈部疼痛,不能转侧,曾去某医院诊为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症,输液并口服不少药物,疗效不明显,近1周来,眩晕发作次数增多,颈部疼痛且强硬不适。
刻下症见:精神差,头晕,动辄加重,伴恶心,每次眩晕即大汗出,颈部强硬疼痛,不敢左右顾盼,乏力,口苦,咽干,心烦,纳可,寐差,舌质暗、嫩,舌苔微黄腻水滑,脉弦细。
辨为太阳、少阳合病,枢机不利,营卫不和兼挟瘀饮,方拟柴胡桂枝汤合桂枝加葛根汤化裁。
处方:柴胡、清半夏、茯苓、生姜各30克,黄芩、党参、炙甘草各15克,桂枝、白芍、川芎各20克,葛根45克,红枣6枚(掰开)。
4剂,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药后头晕、出汗明显减轻,颈部疼痛减轻,头可左右转动,仍咽干,心烦,寐差。
上方加生石膏、炒枣仁各45克,继服8剂,诸症消失。
按:本案患者系太阳病治之失当,一则邪入少阳,枢机不利,郁热上扰;二则汗伤津液,筋脉失养,经输不利。
柴胡桂枝汤治疗颈椎病的理论依据及临证心得••••••213柴胡桂枝汤源于《伤寒论》第146条。
曰:“伤寒六七日,发烫,微畏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全文是指伤寒多日,表证未尽,邪人少阳而见表里同病,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合剂而成。
如今临床医学上常见以治疗颈椎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桂枝汤调合营卫,解肌疏风,要是病机切合,灵便加减应用,效如桴鼓。
柴胡桂枝汤治疗颈椎病的理论依据1.2 脊椎病变病位置正好是太阳光少阳经络循行之位置《灵枢·经络》“小肠手太阳光之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膀……;膀光足太阳光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髀内,挟脊,抵腰中……;三焦手少阳之脉……循腕表腕,出臂外两骨中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拿出足少阳以后……;胆足少阳之脉……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以前,至肩膀却拿出手少阳以后……”。
少阳太阳光经络循行都历经颈项肩后背,而脊椎病的关键变病位置正好在颈项肩后背。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桂枝汤疗太阳光脑中风,柴胡桂枝汤医治过少合病,因此柴胡桂枝汤能治疗颈椎病有经脉根据。
当今伤寒大伙儿刘渡舟专家教授也要用此方疗肩背痛疼,刘老觉得:“太阳光经络走循身体之颈项背部位置,太阳光经络不舒时,多出現颈项及其后背的僵直不舒感,以至于出現痛疼。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关键选用解肌袪风、生津疏络的医治方式,根据有汗无汗而出双方,有汗者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者用葛根汤。
如颈项后背与两肩膀一起出現痛疼,则所述双方的功效就不甚理想化。
由于两边不归属于太阳光经络循行的位置,只是少阳经络所过独到之处,宜用小柴胡汤疏利少阳经络,用桂枝汤疏利太阳光经络,过少两经之经气运作一切正常,则肩背痛疼自止。
此即柴胡桂枝汤医治肩背痛疼的原理所属。
”1.3 病机相合脊椎病中医学当属“痹证”之层面,乃素体虚弱,外感风寒湿邪趁隙侵入,阻滞经脉,以至血气阻闭堵塞,病理学特性为本虚标实,病机为“经脉阻滞,血气阻闭”。
颈椎病、肩背痛医案(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叫做“柴胡桂枝汤”)刘渡舟:说一个例子,是后背疼、脖子疼的。
在临床,现在这种病很多,脖子疼,来医院一看就是颈椎病,治又治不好。
这个病,我们用《伤寒论》太阳经病来辨证。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指出了“头项强痛”了。
那么足太阳膀胱经它走在什么地方呢?脖子。
所以古人注解《伤寒论》说:“项,为太阳之专位;头,为三阳之通位。
”头痛有少阳病因、阳明病因、太阳病因,所以头是“通位”。
脖子痛,这个就是太阳经的病,所以是“专位”。
该怎么办呢?我想大家都知道,有汗的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的用桂枝加麻黄加葛根汤。
葛根是治脖子疼的神药,很有效,一吃就好。
记住,这是指中央一带,脖子甚至到后背都管用。
但是,如果你说后背、脖子疼,两边到肩胛也疼,这样再用以前的方子就不管用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侧属少阳。
太阳行于后,阳明行于前,少阳行于侧,要用小柴胡汤。
跟我实习的学生知道,我治后背和肩胛痛,好用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加上桂枝、白芍,吃了就好。
你看怪不怪,加上柴胡就管两肩,不加就不行,这就是经络,经络辨证嘛,没有这个怎么行呢?医案:项背拘急刘??,男,41岁。
患病已三月。
项背强紧、顾盼俯仰不能自如,自汗出而恶风。
问其大便则称稀溏、每日二三次、伴有脱肛与后重等症。
切其脉浮,视其舌苔白润。
刘老辨为脉浮、汗出恶风为桂枝证;项背拘急而强几几为太阳经输气血不利所致;大便溏薄、肛肠下坠后重,则为阳明受邪,升清不利之象。
大论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仲景示人,有汗的用桂枝,无汗的用麻黄,故本证当用桂枝汤。
项背强急,应加葛根;又大便不利,为“太阳阳明合病”,而葛根能走上彻下,疏解“二阳”,切为病之所宜。
桂枝15g、白芍15g、葛根16g、生姜12g、炙甘草10g、大枣12枚[按语]本证在项背强急的同时,并见下利、下坠与脱肛,实补原方之所略也。
后世有用本方治疗外感不解,又有下利之证,每获效验。
风寒痹阻型颈椎病给予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风寒痹阻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药柴胡桂枝汤加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116例风寒痹阻型颈椎病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根痛平颗粒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柴胡桂枝汤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风寒痹阻型颈椎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7.2%(P<0.05);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仅有3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P<0.05);颈椎病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颈部疼痛程度VAS评分的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结论风寒痹阻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药柴胡桂枝汤加减进行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减轻疼痛,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有效率。
【关键词】风寒痹阻型;颈椎病;柴胡桂枝汤随着生活节奏和压力的不断加大,近年来在我国罹患颈椎病的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大多数患者发病的原因都是由于颈部过度劳累[1、2]。
本文研究风寒痹阻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药柴胡桂枝汤加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现做如下内容的汇报。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16例风寒痹阻型颈椎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8例。
对照组患者颈椎病史1-18年,平均5.7±1.6年;男性37例,女性21例;本次发病时间1-9天,平均3.2±0.6天;患者年龄31-67岁,平均52.3±5.0岁;治疗组患者颈椎病史1-16年,平均5.3±1.0年;男性39例,女性19例;本次发病时间1-8天,平均3.5±0.8天;患者年龄30-64岁,平均52.2±5.7岁。
上述几项两组研究对象的自然指标比较,组间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口服根痛平颗粒,每次12g,每天两次,连续用药治疗两个星期;治疗组:口服中药柴胡桂枝汤,主要方剂组成为柴胡20g,姜黄、白芍各15g,桂枝12g,川芎、黄芩、半夏、生姜、炙甘草、党参各10g,大枣2枚,水煎服,每日服用一剂,分早晚各一次服用,连续用药治疗两个星期。
柴胡桂枝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柴胡桂枝汤临床观察笔者近3年来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中,男性24例,女性44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2.6年。
所有病例均为门诊病例。
1.2 诊断标准:①具有典型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如麻木或疼痛,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区域相一致。
②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叩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多为阳性。
③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轻度滑脱、项韧带钙化等异常。
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用柴胡桂枝汤,药物组成:柴胡、生姜、大枣各15g,半夏、黄芩各12g,党参20g,甘草6g,桂枝、白芍各10g。
水煎汤内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每次150ml,7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注意避风寒,注意休息。
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颈、肢体功能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颈、肢体疼痛减轻,功能改善;未愈:临床轻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经上法治疗1疗程后,68例病例中,治愈50例,占73.5%,好转14例,占20.6%,未愈4例,占5.9%,总有效率94.1%。
4 典型病例王某:女性,32岁,2005年6月12日初诊。
主诉:颈、左肩臂疼痛1月余,脉舌:舌淡,苔薄白,脉细缓。
查体:左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
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治以柴胡桂枝汤,水煎服,每日2次,每剂1日,7剂后,临床症状消失。
5 体会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主要由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复感风寒湿热之邪而致枢机不利,经络气血运行失常。
而从经络上讲,治当抓住太阳、少阳二经,治疗太阳经病,首选桂枝汤;而少阳经病,首选小柴胡汤,两方共用以除太阳、少阳二经之痹证。
方中柴胡轻清开散,使邪透表;黄芩苦寒,善清少阳之火。
柴胡桂枝汤的名家加减使用心得哎呀,今天咱们来聊聊柴胡桂枝汤,这个中医的经典方子。
你说,听名字就觉得有点老气,但它可不是随便喝喝的汤啊,背后可是有大智慧的。
你看看,现在好多年轻人都喜欢追求时尚,动不动就喝奶茶、咖啡,那是多热闹的一幕!但一到冬天,风一吹,感冒就来了。
这时候,你想想,柴胡桂枝汤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能让咱们轻松度过这个多变的季节。
柴胡桂枝汤的组成嘛,简单来说就是柴胡、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这些药材一个个都不简单,像是组成了一支精英团队,个个都有自己的绝招。
柴胡呢,像个活泼的年轻人,专门用来解表退热;桂枝则是一位温暖的阿姨,帮咱们调和气血。
听起来是不是觉得特别靠谱?我自己用过几次,效果真的是立竿见影。
那次我感冒,头疼得厉害,简直像要跟我过不去。
泡了点柴胡桂枝汤,哇,喝下去的那一刻,感觉全身都暖和起来了,真是“百病皆消”的感觉。
说到加减嘛,那就是个技术活儿了。
咱们身体状况不一样,喝的方子也得随之调整。
我这朋友,冬天一来,脸上就冒痘,明显是内火太旺。
她就加了点生地、麦冬,想着清清火。
结果,效果杠杠的,真是让她喜笑颜开。
你看,中医就是这么灵活,像个调酒师,随时根据你的“口味”来调配。
有人说,这药汤就像家里的炖汤,想喝得美味,就得选对材料,选对时机。
再说说这个桂枝。
桂枝可是个好东西,它不仅能驱寒,还有助于出汗。
像我有时候上班,天冷得不得了,心里想:“这办公室真是冷得像冰窖!”这时候,如果喝了点桂枝,加点大枣,整个人立刻就暖和起来了,感觉连心情都变好了。
你说,这冬天里喝一口暖汤,跟喝冰啤酒可真是截然不同的体验。
喝完之后,简直想唱首歌,心里乐滋滋的。
还有一个让我觉得特别神奇的地方是,柴胡桂枝汤的平和。
不管你是内热还是外寒,调调就好。
就像和朋友们聚会,谁都想开心,谁也不想争个高低。
尤其是那些工作压力大的朋友们,常常觉得心里一团乱。
这个时候,喝上一碗,真是像心灵的抚慰。
你瞧,柴胡桂枝汤不仅治病,还能治心,简直是一举两得。
柴胡桂枝汤临床运用及体会
在临床实践中,我对柴胡桂枝汤的运用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柴胡桂枝汤具有较强的解表作用。
柴胡桂枝汤中的柴胡具有发散表邪的作用,能够缓解发热、恶寒等表现,同时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在治疗感冒、流感等病症时,常常选择使用柴胡桂枝汤。
其次,柴胡桂枝汤还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在临床中,如果病人出现经痛、胸痛、胁痛等症状,常常考虑使用柴胡桂枝汤。
因为桂枝和柴胡都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病人的疼痛。
此外,柴胡桂枝汤还能够调理肝胆。
肝胆失调时,常常表现为情绪不稳、胸闷、腹胀等症状。
柴胡桂枝汤中的药物能够调节肝胆功能,缓解相关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当然,柴胡桂枝汤也有一定的禁忌症。
对于体质较弱、脾胃功能较差的病人,柴胡桂枝汤具有刺激性较强的特点,容易导致脾胃功能紊乱,造成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柴胡桂枝汤时,需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确保治疗效果。
总之,柴胡桂枝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病人的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合理应用柴胡桂枝汤,可以有效治疗相关病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新提醒】柴胡桂枝汤治疗四肢酸痛(附: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肢节烦痛一例)2018年7月28日,老同学带他的同事来求助。
患者,女,44岁,165cm,50公斤,肤色白。
主诉: 四肢关节与肌肉在天冷与变天时隐隐酸痛。
语音较低,眼睑淡红,面部满布浅褐色斑,确诊口腔扁平苔藓,吃热、辣等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常年如此。
舌质稍暗,舌苔白厚,舌下静脉正常。
口苦。
刷牙时偶有恶心。
多年前曾有咽喉异物感(慢性咽炎)。
不太口渴,喝水不多,多饮则不适,咽喉不干。
诉颈椎不适,腰痛,牵及小腹两边亦隐痛。
手脚容易发麻。
大便时干时稀,以干为主,现干燥,2-3天一行。
平常多腹胀,矢气多。
无反酸,无烧心。
自诉:月经量不多,无血块,暗红色,每月大致都准时,有乳胀,主要是时间长,第一二天用卫生巾,第三天就只需用护垫了,一点点老是不干净,至少10天。
冬天手脚冷,怕冷,平时容易疲劳。
睡眠容易入睡无早醒,但多梦。
详细交谈问诊下,我说她有点像林黛玉,她说高中时同学们叫过她林黛玉。
她承认自己平时想事比较多。
有时显得高冷,其实心里又有些自卑。
我说她有一颗渴望浪漫的玻璃心,看似坚硬而冷,其实,容易破碎。
由于不便,未做腹诊。
《伤寒论》: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外台》柴胡桂枝汤,治心腹卒中痛者。
听到她的主诉后,立即想到了柴胡桂枝汤。
因为舌苔白厚又化裁合入平胃散。
仔细分析,则可解说如下:以精神常倾向于抑郁、饮食偏少、血弱气尽,处以小柴胡汤;肤白、怕冷、体瘦,处以桂枝汤;腹胀、多矢气处以平胃散。
故而最终处以柴胡桂枝汤合平胃散(或柴胡桂枝汤合柴平煎)。
赵洪钧老师的意见: 苔厚多由于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道蠕动减缓。
山楂促进消化液分泌、莱菔子则促进消化道运动。
故而,平胃散去厚朴,加山楂、炒莱菔子。
全方如下:柴胡20克,黄芩10克,姜半夏15克,党参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山楂30克,炒莱菔子20克,苍术15克,陈皮6克,生姜6片,大枣6枚(掰开,去核)。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汤治疗颈椎椎管狭窄
患者女,54岁。
体瘦肤白偏黄。
颈椎椎管狭窄。
7月6日初诊,头晕头重,颈肩紧张沉重,双手有僵硬感,心烦,怕冷恶风,全身乏力,腹诊胸胁抵抗,心下可触及搏动,舌偏红瘦苔薄白,脉弦细数。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汤治疗,7月24日复诊患者头晕颈部胀痛缓解,体力精神好转,停药观察。
小柴胡汤根据寒热虚实加减确实能够治疗颈椎病。
一次是感冒引起的右侧颈椎疼痛,在医院挂水7天无效,我用小柴胡冲剂合麻黄汤,逍遥丸,治愈。
一个是右侧颈椎疼痛十几年,时轻时重,用小柴胡汤加桂枝、附子、细辛,2付就已经不疼。
治疗颈肩疼痛良方:柴胡桂枝汤颈肩疼痛是生活中常见症状,多因长时间伏案写作、局部受寒、外伤等原因引起。
常见于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
有不少颈肩疼痛的病人,当我提出可以喝中药试试时,很多人都有疑问,这类疾病不都是外治吗,比如贴贴膏药,做做针灸、理疗什么的,喝中药管用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先来看看两张经络运行图。
左:足太阳膀胱经;右:手少阳三焦经不难看出,足太阳膀胱经走循人体的颈项、后背部位,所以,当太阳经脉不舒时,多出现颈项以及背部的不舒感,甚至出现疼痛,这就是中医常说的“不通则痛”。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主要采用解肌祛风、生津疏络的治疗方法,常用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
手少阳三焦经走循人体的肩部,如果颈背部和肩部同时出现疼痛,则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的效果就不太理想。
因为肩两侧不属于太阳经脉循行的部位,而是少阳经脉所过之处,这时宜用小柴胡汤疏利少阳经脉,桂枝汤疏利太阳经脉,所以用柴胡桂枝汤可以治疗颈肩疼痛。
柴胡桂枝汤《伤寒论》:“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本方外能调和营卫,在里能和解枢机,故治疗范围颇广,应用机会亦甚多。
组成:桂枝、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芍药、大枣、生姜、柴胡。
加减:颈肩活动不利,可加葛根、鸡血藤、当归、伸筋草、舒筋草等养血柔筋药;局部畏寒、酸痛明显,可加羌活、独活、威灵仙、白芷等祛风除湿药;病程长,局部刺痛明显,可加姜黄、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通络药。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具体的病案,看看此方效果如何:病案一男,34岁,颈肩、腰部不适1+年,颈肩怕冷、酸痛僵硬;晨起口干口苦;腰右侧弯时,左侧酸痛明显,腰周围皮肤颜色黑(行针灸后颜色渐淡,但仍发黑);平时神疲乏力、四肢酸重。
太阳少阳合病,柴胡桂枝汤加减:柴胡黄芩法半夏党参桂枝白芍炙甘草葛根生姜大枣桑枝丝瓜络鸡血藤独活10付后自诉腰痛已好大半,颈肩不适已好2/3,腰周边皮肤颜色趋于正常,神疲乏力、四肢酸重明显好转。
【新提醒】柴胡桂枝汤治疗肩周炎1(符合柴胡桂枝体质佳)本帖最后由可口可乐于 2022-11-4 19:10 编辑2022.10.14 初诊G先生,54岁,因右肩疼痛一个月来门诊治疗。
一个月前,无原因出现右肩疼痛、上举受限,在社区医院吃药、理疗,症状无好转,反加重,近几天右肩僵硬、疼痛,夜间为重,已不能抬起,穿衣、睡觉明显受影响。
不怕冷,睡眠足,大小便无异常。
刻诊:中等身材,精神状态好,肤色微黄,肌肉结实,右肩僵硬、外展上举及后伸明显受限,无疼痛弧,上腹肌紧,肉实,无压痛。
舌淡红胖,苔薄,脉弦。
拍片:右肩关节退行性改变。
中医诊断:痹症,太阳少阳合病西医诊断:肩周炎处理:①醋氯芬酸分散片 0.1g 口服 BID 7天②护骨胶囊 1.8g TID 7天③我院自制中药膏贴外敷④柴胡桂枝汤加味柴胡15g 黄芩10g 法半夏10g 太子参10g 炙甘草6g 大枣15g 干姜5g桂枝15g 白芍15g 陈皮15g 桃仁10g 红花6g 川芎15g×7剂用法:煎服,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一日两次。
2022.10.28 复诊因本人上周停诊,故患者本周来复诊。
述治疗效果很好,吃完药第一个周,右肩就不再痛了,且肩关节僵硬恢复很快,现在已能活动自如,余留偶有感觉不适。
处理:守初诊中药方不变,再开7剂。
另外要求在开一下中成药及西药,以防复发。
柴胡15g 黄芩10g 法半夏10g 太子参10g 炙甘草6g 大枣15g 干姜5g桂枝15g 白芍15g 陈皮15g 桃仁10g 红花6g 川芎15g×7剂用法:煎服,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一日两次。
按:柴胡桂枝汤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各取半量合并而成。
为太阳病与少阳病合病之用方。
《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该方常于治疗胃病、癫痫、反复感冒、神经衰弱、脑缺血。
也有人用于治疗肩周炎。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颈椎病型头晕和肩周炎
2011年5月1号,陈某,男,65岁,古县人。
患者颈椎病多年,拍片示颈椎弯曲度改变并增生,近一月头晕的厉害,经多方治疗效不好来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吃药维持,血压不高,还有右肩周炎多年。
患者经常口干,不敢食凉菜喝凉水,食之时腹自疼下利。
项背不舒服,恶风。
脉象:双手脉沉紧,尺稍弱,舌苔中间有点燥,舌质润有齿印。
处方:柴胡8克黄芩4克瓜蒌根9克干姜7克党参10克牡蛎8克桂枝7克葛根9克苍术7克炙甘草5克。
项背强几几加了葛根,有齿印又恶风加了苍术。
4副头晕明显好转,患者很高兴。
但肩周炎效不好,于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桂枝加葛根汤方加减治疗,处方是柴胡8克黄芩4克姜半夏6克党参6克干姜6克牡蛎8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防风7克葛根9克炙甘草5克生姜12克大枣5枚,口不渴故去掉瓜蒌根加半夏,齿印无去苍术,我用桂枝汤常常加防风或黄芪白术,此方只加了防风。
4副后肩周炎不痛,患者因经济困难不愿再喝药,称谢而去。
柴胡桂枝干姜汤其实就是小柴胡汤的加减方,也可理解为是治少阳病太阴病合病还有点太阳病表症。
【伤寒论】把少阳病篇和太阴病篇放在一起很有道理,此是阴病阳病交汇点,故小柴胡汤加减即可治阳病也可治阴病。
颈椎病常用经方2--柴胡汤系列加减颈椎病常用经方2--柴胡汤系列加减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李某,男性,38岁,干部。
年1月10日就诊。
主诉:发作性头晕1年余。
患者于1年前因受凉后出现颈项部不适,头晕,视物旋转,走路不稳。
颈椎CT三维重建显示:颈5~6、颈6~7椎间盘突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颈椎MRA显示:右侧椎动脉相对狭窄。
医院诊断为颈椎病。
给予针灸、理疗等,颈项部不适得到缓解,而头晕、视物旋转等症状反复发作,逐渐加重。
曾给予静滴丹参酮、口服西比灵等疗效欠佳。
症见:头晕,视物旋转,头重脚轻,头部转动时头晕加重。
伴情绪低落,不思饮食,失眠,每晚可入睡3~5h,全身乏力。
伴小便不利,大便干结,2~3天一行。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辨证属肝胆郁热,热扰心神。
拟以清肝利胆,镇静安神。
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柴胡10g,黄芩10g,制半夏9g,党参15g,茯苓15g,桂枝6g,大黄10g,珍珠母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生姜10g,大枣10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5剂后症状减轻,效不更方。
继续服上方20剂后,诸症消失。
随访11个月未复发。
本案患者患病1年余,病情反复发作,造成患者情绪低落,肝气郁结,肝气乘脾则不思饮食。
而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热邪上扰清窍则头晕。
热扰心神则失眠,侵犯肠胃则大便干结。
热邪灼津则为痰,故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之象。
中医辨证为肝胆郁热,热扰心神,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方中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属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畅枢机。
珍珠母、龙骨、牡蛎重镇安神。
茯苓既合珍珠母、龙骨、牡蛎安神,又与半夏相配健脾化湿,以绝生痰之源。
桂枝通达郁阳;大黄泻热通便。
诸药合用,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
2、柴胡桂枝汤案王某,女性,32岁,职员。
年2月5日就诊。
主诉:颈项部疼痛1个月。
患者于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颈项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无名指及小指尤甚,医院曾按颈椎病诊治,给予针灸、理疗,疗效不甚满意。
柴胡桂枝汤的功效和作用柴胡桂枝汤的功效和作用1、治疗肩背疼痛肩背疼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多因落枕、长时间伏案写作、打字、劳作等原因引起。
另外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都会引起这种症状。
刘老认为,太阳经脉走循人体之颈项后背部位,所以,太阳经脉不舒时,多出现颈项以及背部的不舒感,甚至出现疼痛。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主要采用解肌祛风、生津疏络的治疗方法,依据有汗无汗而出两方,有汗者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者用葛根汤。
如颈项背部和两肩部同时出现疼痛,则上述两方的疗效就不太理想。
因为两侧不属于太阳经脉循行的部位,而是少阳经脉所过之处,这时宜用小柴胡汤疏利少阳经脉,故用桂枝汤疏利太阳经脉,太少两经之经脉之气运行正常,则肩背疼痛自止。
临床应用时,又常加入葛根、姜黄、红花、羌活、独活、川芎加强活血、止痛之功,不论新久疼痛,多能应手而愈。
柴胡桂枝汤的功效和作用2、治疗肝气窜证肝气窜是自觉有一股气流在周身窜动,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凡气窜之处,则有疼痛或发胀之感,此时患者用手拍打痛处,则伴有嗳气、打饱嗝,随之其症状得以缓解。
此病多属西医所谓的神经功能之类,以老年妇女为多见,中年妇女以及男性偶见。
此病单纯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治疗往往效果不好,刘老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用柴胡桂枝汤调气活血,而能效如桴鼓。
本方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而能疏肝理气,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能通阳活血,气血调和,则诸证自愈。
临床中常加入佛手、香橼,则疗效尤佳。
柴胡桂枝汤的功效和作用3、治疗肝硬化病刘老治疗肝病,擅长调理气机升降出入着手,临床喜用柴胡类方,并加减出了一系列效方,如治疗肝病气分的柴胡解毒汤,治疗肝病血分的柴胡活络汤等,临床均有神奇疗效。
而肝病患者日久不愈,由气及血,由经及络,出现腹胀、胁痛如刺、面色黧黑、脉来沉弦、舌质紫暗、边有瘀斑等证。
西医检查白球倒置,ttt增高,诊断为早期肝硬化者,常用柴胡桂枝汤减去人参、大枣之补,另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土鳖虫等专治肝脾血脉瘀滞,软坚消痞之品,可阻止肝病进一步发展,有起死回生之妙。
柴胡桂枝汤治疗颈椎病体会
关键词柴胡桂枝汤颈椎病治疗应用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
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原文系指伤寒多日,表证未尽,邪人少阳而见表里同病,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合剂而成。
现在临床上常用以治疗颈椎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疏风,只要病机贴切,灵活加减运用,效如桴鼓。
1柴胡桂枝汤治疗颈椎病的理论依据
1.1颈椎病病变部位恰好是太阳少阳经脉循行之部位:《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髀内,挟脊,抵腰中……;三焦手少阳之脉……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胆足少阳之脉……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
少阳太阳经脉循行都经过颈项肩背部,而颈椎病的主要病变部位恰好在颈项肩背部。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桂枝汤疗太阳中风,柴胡桂枝汤治疗太少合病,所以柴胡桂枝汤能治疗颈椎病有经络依据。
当代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也多用此方疗肩背疼痛,刘老认为:“太阳经脉走循人体之颈项后背部位,太阳经脉不舒时,多出现颈项以及背部的僵直不舒感,甚至出现疼痛。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主要采用解肌祛风、生津疏络的治疗方法,依据有汗无汗而出两方,有汗者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者用葛根汤。
如颈项背部与两肩部同时出现疼痛,则上述两方的疗效就不甚理想。
因为两侧不属于太阳经脉循行的部位,而是少阳经脉所过之处,宜用小柴胡汤疏利少阳经脉,用桂枝汤疏利太阳经脉,太少两经之经气运行正常,则肩背疼痛自止。
此即柴胡桂枝汤治疗肩背疼痛的机理所在。
”
1.2病机相合:颈椎病中医当属“痹证”之范畴,乃素体虚弱,外感风寒湿邪趁隙入侵,阻滞经络,以致气血阻闭不通,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病机为“经络阻滞,气血阻闭”。
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桂枝汤调和营卫,宣畅气血,枢机转则闭自展,营卫调则血气安,所以柴胡桂枝汤宣通郁闭,调和气血,能治疗颈椎病。
2临证心得
2.1抓主症:笔者在临床治疗颈椎病时主要抓一主症“颈项肩背部疼痛”。
有其症而用其方。
这是张仲景《伤寒论》对一些疾病治疗的经验,也可以成为今天我们应用经方治疗疾病的依据。
虽然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和分型与祖国医学不同,这并不影响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
2.2基础方随症加减: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先明确诊断为颈椎病,颈椎病的诊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有颈椎病的一些临床表现(头晕、头痛、颈项肩背部及上肢酸痛、麻木等);②影像学显示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改变;③影像学征象必须与临床表现相一致。
在诊断明确的条件下,选用柴胡桂枝汤为基础方化裁应用,对于头晕明显的病人加大柴胡的用量,可用到60g;上肢麻木明显的病人加天麻20g;项背僵直明显的病人加葛根30g;疼痛明显的病人加姜黄20g;酸痛明显的病人加秦艽、羌各活10g;恶风寒明显的病人加防风10g。
临证数年,每用必获良效。
3体会
临床治疗颈椎病笔者把握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抓主症、柴胡桂枝汤基础方加减三大原则,以宣展枢机、疏通经络、解肌祛风、调和气血为法,灵活加减运用柴胡桂枝汤。
经方应用应宗经典条文之旨,扩大经方的应用范围,中医作为一种经验医学,继承并发展是其推广之门径,近至师长的临证经验,远至歧黄仲景的珠玑之言,皆需心领神会,发展应用,以冀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