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表示(1)
- 格式:pptx
- 大小:333.82 KB
- 文档页数:6
《数据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概念,掌握数据的不同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素养。
3. 通过对数据的表示,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概念:数据是指用来描述事物特征的数、符号或文字。
2. 数据的表示方法:a) 文字表示:用文字描述数据特征。
b) 数值表示:用数值表示数据的数量。
c) 图表表示:用图表展示数据分布和变化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不同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图表表示方法的选取和制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天气、成绩等,引导学生认识数据的概念。
2. 讲解数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分别讲解文字、数值和图表表示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表示案例,如天气预报、成绩统计等,让学生体会数据表示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合适的表示方法对给定的数据进行表示。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据表示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表示。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课堂氛围。
2. 小组合作: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数据表示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3. 课堂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分享数据表示的心得体会。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交流等。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
《数据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数据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3. 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感受数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据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概念和意义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2. 数据的表示方法表格表示法图片表示法图表表示法3. 柱状图和条形图柱状图的定义和特点条形图的定义和特点柱状图和条形图的绘制方法4. 折线图折线图的定义和特点折线图的绘制方法折线图的应用实例5. 饼图饼图的定义和特点饼图的绘制方法饼图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2. 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
难点:1. 数据的整理方法;2. 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案例和数据;3. 柱状图、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模板;4. 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和工具。
学生准备:1. 课本和相关学习材料;2. 笔记本和笔;3.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等,以及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分类、排序等。
3. 数据的表示方法:介绍表格表示法、图片表示法和图表表示法,并通过实例展示各种表示法的应用。
4. 柱状图和条形图:讲解柱状图和条形图的定义和特点,示范绘制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7.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知识点归纳】1.简单的线段统计图,可以利用调查法来收集数据,用画“√”“×”或画“正”字法整理数据。
一个“正”字表示5个。
2.稍复杂的线段统计图:根据线段下所标的特殊数据,确定每个线段表示的数据,再完成统计图,获得数据信息。
【典例讲解】例1.如图是“北京一徐州”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里程/千米北京﹣天津西148北京﹣济南495北京﹣徐州814814﹣148求的是()之间的路线.A.北京到徐州B.济南到徐州C.天津西到徐州【分析】通过观察统计表可知:北京到天津西的路程是148千米;北京到济南的路程的495千米;北京到徐州的路程是814千米;所以814﹣148求的是天津西到徐州的路程.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北京到天津西的路程是148千米,北京到济南的路程的495千米,北京到徐州的路程是814千米;所以814﹣148求的是天津西到徐州的路程.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例2.运走了56筐柠檬,还剩下36筐柠檬.柠檬桔子柚子92筐78筐69筐列式:92〇56=36(筐).【分析】观察表格发现,柠檬有92筐,运走了56筐,用总筐数减去运走的筐数,就是剩下的筐数.【解答】解:92﹣56=36(筐)答:还剩下36筐柠檬.故答案为:36,92,﹣,56,36(筐).【点评】解决本题先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再根据减法的意义求解.例3.集合圈能较清楚表示出两样事物相同的部分.√(判断对错)【分析】在数学中,某种具有相同属性事物的全体称为集合,两个集合圈的重叠部分就是两样事物相同的部分;所以用集合圈能较清楚表示出两样事物相同的部分;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集合圈的特点可知,集合圈能较清楚表示出两样事物相同的部分.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集合圈的特点和实际应用.例4.奇思家的电表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5月和6月一共用电多少千瓦时?1月底2月底3月底4月底5月底6月底7月底245325455545700825916【分析】由于电表是连续计数,所以5月底电表的读数减去4月底电表的读数就是5月份的用电量,同理,6月底电表的读数减去5月底电表的读数就是6月份的用电量,求5、6月份的用电量也就是用6月底电表的读数减去4月底电表的读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825﹣545=280(千瓦时)答:5月和6月一共用电280千瓦时.【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例5.黄霏霏、龙一鸣、依依玩“创意画作”游戏.大家天马行空地想三个地点和四个事件.首先让依依任意选一个地点和一个事件,再画出自己的创作.依依的画作有多少种不同的主题?请连一连.【分析】连出可以排列出的全部的创作,进而得12种不同的主题.【解答】解:根据如图中的连一连可知:3×4=12答:依依的画作有12种不同的主题.【点评】在列举这些创作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不要重复写或漏写.【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8小题)1.王叔叔想统计一下最近一周的股票走势,应选用()比较好.A.单式统计表B.折线统计图C.条形统计图D.复式统计表2.如图所示,比一比.最长的铅笔是()A.A B.B C.C3.比一比,下面动物的高矮,看()最高.A.小熊B.小鹿C.小兔4.六(1)班投票选举班委,10名同学参加竞选(以编号代替姓名),全班46名同学参加了投票选举,得票情况如下.编号12345678910票数33422137162822194435得票数过半的同学才能当选本届班委,那么本次投票选举中共有()名同学竞选成功.A.6B.7C.8D.105.如图中,哪盒轻些?()A.甲轻B.乙轻C.无法比较6.开心想通过一个调查来了解同学们最喜欢哪种口味的蛋糕.如果她在学校任意抽样,最好的方法是()A.从每个班中抽10个学生B.从合唱队中选一些队员C.选一些有自己喜欢口味的学生7.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最喜欢的早餐牛奶豆浆粥人数/人61224如果制成条形统计图,每一格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的是()A.1B.2C.5D.108.三(1)班参加书法、绘画比赛的学生名单如表,参加两个小组的学生是()书法小明小亮小红小英小玲小刚小冬绘画小冬小珊小亮小刚小兰小安小英A.小亮、小英、小冬B.小明、小亮、小安C.小红、小英、小刚二.填空题(共8小题)9.下面是郑州科技馆周末接待参观人数的情况.周六907人次周日855人次(1)周末这两天冬今接待人次;(2)周六比周日冬今多接待人次.10.王叔叔元旦乘火车从郑州出里程千米发去旅行,途经徐州、南京,最后到达无锡.结合图、表回答问题:里程/千米郑州﹣﹣﹣徐州349徐州﹣﹣﹣南京348南京﹣﹣﹣无锡301①徐州到无锡的里程是千米.(先在图上画一画,再计算.)②火车从郑州出发,平均每时行驶95千米,行驶7时后,距离最近.11.周叔叔是一名司机,下表是他一周行驶的里程表读数.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60千米350千米555千米745千米758千米他周四一天行驶千米,他周二~周五一共行驶千米.12.水果店购进水果的情况如下表,请将下表填写完整.每箱75元4箱一共元每箱元5箱一共425元每箱元3箱一共609元13.下面是小张家1﹣6月份每个月月底电表的读数(单位:度)1月底2月底3月底4月底5月底6月底601202403696007002月份用电度;月的用电量最大;月的用电量最少.14.请你填出每筒乒乓球多少元.物品名称单价数量总价足球75元2个213元乒乓球3筒15.在一次体检中,三年级一班男、女生体重情况如表:体重人数性别30千克及以下30.1~39.9千克40千克及以上男生2184女生1232(1)这次体检体重在范围的人数最多,在范围的人数最少.(2)全班有人参加体检.16.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在如图合适的位置上.①小狗②小鸡③鱼④青蛙⑤虾子⑥乌龟⑦猫⑧老虎.三.判断题(共5小题)17.气象员记录气温变化用条形统计图..(判断对错)18.没有经过整理的数据叫做原始数据..(判断对错)19.统计表与统计图是两个毫无关系的知识..(判断对错)20.在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判断对错)21.收集数据的方法只有画“正”字这一种..(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7小题)22.我国研制的首辆月球车“玉兔号”于2013年12月15日成功落月,与美国的月球车“巡行者1号”相比,“玉兔号”的体重更轻,身手更敏捷.国家中国美国月球玉兔号巡行者1号质量“玉兔号”比“巡行者1号”轻70kg,“玉兔号”的质量只有“巡行者1号”的.我国“玉兔号”月球车的质量是多少千克?23.表是某校五、六年级同学参加植树活动的有关千克.年级人数平均每人植树棵数六年级1356五年级854(1)两个年级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平均每个年级植树多少棵?24.爸爸带了1200元钱,买这三种商品够吗?空调扇学习机护眼灯产品名称580335267价格(元)25.一套《四大名著》共四册,各册的单价如下表:《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48元76元44元52元学校买16套《四大名著》奖励给“爱心好少年”,一共要用多少元?26.如表是四(1)班同学回收废纸情况统计表.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人数35435回收废纸质量/kg1520131814(1)平均每组回收废纸多少千克?(2)平均每人回收废纸多少千克?(3)如果每千克废纸卖6角,一共可以卖多少钱?27.一辆载质量1吨的货车能一次将下面这些蔬菜全部运走吗?请列式说明.蔬菜黄瓜茄子白菜质量/千克300400280 28.下面是几种文具的价格.名称文具盒/个笔记本/本圆珠笔/支价格15元6元4元王老师带600元钱去买笔记本,最多可以买多少包?还剩多少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要表示一周的股票走势,应选用折线统计图.【解答】解:因为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所以王叔叔想统计一下最近一周的股票走势,应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好.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统计图的分类以及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作用.2.【分析】如上图所示,3支铅笔下端齐平,上端越高,长度越长,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观察图形可得,A>C>B,所以最长的铅笔是A.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确定谁的上端越高.3.【分析】根据物体高矮的比较方法:站在同一高度上,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比一比,在下面动物中,很明显,小鹿最高,小兔最矮;故选:B.【点评】灵活掌握物体长度的比较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分析】根据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把10名同学的得票数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44>42>37>35>33>28>22>21>19>16,超过半数的有9号、2号、4号、10号、1号、6号6名同学.答:9号同学得票最多,有6名同学竞选成功.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5.【分析】根据天平平衡原理可知:甲+圆柱的质量的80%>乙+圆柱的质量的80%,所以乙盒子轻;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甲+圆柱的质量的80%>乙+圆柱的质量的80%,所以乙盒子轻;故选:B.【点评】明确天平平衡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分析】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哪种口味的蛋糕,必须选择有自己喜欢口味的学生,如果没有自己喜欢的口味,则无法了解一个学校同学们最喜欢哪种口味的蛋糕,所以想通过一个调查来了解同学们最喜欢哪种口味的蛋糕,如果她在学校任意抽样,最好的方法是从每个班中抽10个学生;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开心想通过一个调查来了解同学们最喜欢哪种口味的蛋糕.如果她在学校任意抽样,最好的方法是从每个班中抽10个学生;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物体的比较、排列和分类.7.【分析】根据统计表中所提供的数据,用1格代表2人比较合适,在图中绘制出喜欢每种早餐人数的直条图,标出数据等即可完成统计图.【解答】解:(1)你认为一格代表2人比较合适,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如下: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观察条形统计图并从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进行有关计算.注意,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写上标题,标上数据及绘图时间,直条宽度相同,分布均匀,美观大方.8.【分析】观察统计表利用列举法可得,同时参加两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有:小亮、小英、小冬、小刚,据此即可选择.【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同时参加两个小组的学生分别有:小亮、小英、小冬、小刚.故选:A.【点评】认真观察统计表,找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1)求两天接待的总人次数,就把两天接待的人次数相加即可;(2)求周六比周日冬今多接待的人次数,就用周六接待的人次数减去周日接待的人次数即可.【解答】解:(1)907+855=1762(人次)答:周末这两天冬今接待1762人次.(2)907﹣855=52(人)答:周六比周日冬今多接待52人次.故答案为:1762,52.【点评】解决本题先从统计表中读出数据,再根据加减法的意义求解.10.【分析】根据图意,①徐州到无锡的里程=徐州南京的路程+南京无锡的路程,即348+301=649千米;②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7小时行驶的路程,再作比较即可完成填空.【解答】解:①348+301=649(千米)答:徐州到无锡的里程是469千米.②95×7=665(千米)665﹣349=316(千米)316<348答:火车从郑州出发,平均每时行驶95千米,行驶7时后经过徐州,距离南京最近.故答案为:649,南京.【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意,结合统计表完成填空即可.11.【分析】根据题意,读懂统计表:第一行是周叔叔行驶的时间,第二行是对应行驶的里程表读数.完成填空即可.【解答】解:(1)他周四一天行驶:745﹣555=190(千米),(2)758﹣160=598(千米)故答案为:190,598.【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表进而完成填空.12.【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以及单价=总价÷数量,代入数据,分别进行求解.【解答】解:75×4=300(元)425÷5=85(元)609÷3=203(元)表格如下:每箱75元4箱一共300元每箱85元5箱一共425元每箱203元3箱一共609元故答案为:300,85,203.【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总价、单价、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13.【分析】用2月份月底的读数减去1月底的读数,即可求出2月份的用电量,同理可以求出3月份、4月份、5月份、6月份的用电量,再比较即可求解.【解答】解:2月份的用电量:120﹣60=60(度)3月份的用电量:240﹣120=120(度)4月份的用电量:369﹣240=129(度)5月份的用电量:600﹣369=231(度)6月份的用电量:700﹣600=100(度)60<100<120<129<231所以:5月份的用电量最大,2月份的用电量最少.答;2月份用电60度;5月的用电量最大;2月的用电量最少.故答案为:60,5,2.【点评】解决本题先根据统计表读出数据,再根据本月的用电量=本月月底读数﹣上月月底读数进行求解.14.【分析】要求每筒乒乓球多少元,应先求足球一共多少元,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即75×2即可,然后用总的价钱213﹣足球的价钱求出乒乓球的总价,再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即可求出乒乓球的单价,据此解答.【解答】解:(213﹣75×2)÷3,=(213﹣150)÷3,=63÷3,=21(元);填表如下:物品名称单价数量总价足球75元2个213元乒乓球21元3筒故答案为:2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统计图的有关数据进行填表.15.【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表可知:这次体检体重在30.1~39.9千克范围的人数最多,在30千克及以下的人数最少.(2)根据加法的意义,把体检的男生、女生人数合并起来即可.【解答】解:(1)答:这次体检体重在30.1~39.9千克范围的人数最多,在30千克及以下的人数最少.(2)(2+18+4)+(1+23+2)=24+26=50(人),答:全班有50人参加体检.故答案为:30.1~39.9千克、30千克及以下;50.【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16.【分析】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解答,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填在左侧,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填在右侧,既能生活在陆地也以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填在相交的部分中.【解答】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有:小狗,小鸡,猫,老虎.生活在水中的动物有:鱼,虾子.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的生活有:青蛙,乌龟.【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分类的能力,初步渗透了集合思想.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反映气温变化,绘制折线统计图最合适;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对统计图特点的掌握情况,平时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18.【分析】在统计中,不管是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在制作成统计表前,所有的相关数据都是原始数据,由此可以进行判断.【解答】解:没有经过整理推算的数据就叫做原始数据.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原始数据的定义.19.【分析】统计表和统计图都是统计数据的一种方法,用统计表的数据也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并且用统计图表示比用统计表更直观.据此判断.【解答】解:由分析得:统计表和统计图多少统计数据的一种方法,它们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因此,统计表与统计图是两个毫无关系的知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表、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及应用.20.【分析】根据我们平时统计数据的方法,在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然后再汇总.【解答】解:在统计的数据比较多时,可以先分组统计,再汇总.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统计数据的方法,要记住.21.【分析】通常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先写出需要收集数据的名称,然后哪种数据增加1,就在那种数据名称的后面加一画;也可以用画“一”的方法收集;由此判定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可知:收集数据的方法只有画“正”字这一种,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明确一般收集原始数据采用正字法收集.四.应用题(共7小题)22.【分析】首先根据题意,把美国“巡行者1号”的质量看作单位“1”,然后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美国“巡行者1号”的质量乘,求出我国“玉兔号”月球车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即可.【解答】解:210×=140(千克)答:我国“玉兔号”月球车的质量是140千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乘法的意义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23.【分析】(1)分别用五、六年级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乘以各自年级的人数,得出五、六年级各自植树的棵数,相加,得出两个年级植树的总棵数,再除以两个年级的总人数即可;(2)用两个年级植树的总棵数除以2,即可得平均每个年级植树多少棵.【解答】解:(1)(6×135+4×85)÷(135+85)=(810+340)÷220=1150÷220≈5.2(棵),答:两个年级平均每人植树5.2棵;(2)(6×135+4×85)÷2=(810+340)÷2=1150÷2=575(棵)答:平均每个年级植树575棵.【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图表问题,关键是仔细看表,弄清数量关系.24.【分析】首先根据整数加法的运算方法,把空调扇、学习机、护眼灯这三种商品的价格相加,求出买这三种商品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把它和1200比较大小即可.【解答】解:580+335+267=1182(元)1200>1182所以爸爸带了1200元钱,买这三种商品够;答:爸爸带了1200元钱,买这三种商品够.【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统计表的实际应用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买这三种商品一共需要多少钱.25.【分析】先把这四本书的单价相加,求出买一套四大名著需要的钱数,再乘16套即可求解.【解答】解:(48+76+44+52)×16=220×16=3520(元)答:一共要用3520元.【点评】本题考查了基本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关键是先求出买一套需要的钱数.26.【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方法,用这五个小组回收废纸的总量除以5即可.(2)根据平均数的方法,用这五个小组回收废纸的总量除以这5个小组的总人数即可.(3)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据此列式解答.【解答】解:(1)(15+20+13+18+14)÷5=80÷5=16(千克);答:平均每组回收废纸16千克.(2))(15+20+13+18+14)÷(3+5+4+3+5)=80÷20=4(千克);答:平均每人回收废纸4千克.(3))0.6×(15+20+13+18+14)=0.6×80=48(元);答:一共可以卖48元.【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及应用.27.【分析】求出三种蔬菜的质量总和,再与1吨进行比较,若大于1吨不能一次将这些蔬菜全部运走,若小于或等于1吨则可以.【解答】解:300+400+280=980(千克)1吨=1000千克980<1000答:一辆载质量1吨的货车能一次将下面这些蔬菜全部运走.【点评】此题是考查质量的单位换算与质量的名数大小比较.28.【分析】首先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已知笔记本12本一包,每本单价是6元,据此求出每包笔记本多少元,然后根据“包含”除法的意义,用600元除以每包笔记本的钱数即可.【解答】解:600÷(6×12)=600÷72=8(包)…24(元),答:王老师带600元钱去买笔记本,最多可以买8包,还剩24元.【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在统计表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组成原理-数据的表示和运算(一)(总分:20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9,分数:78.00)1.计算机系统中采用补码运算的目的是为了 ____ 。
(分数:2.00)A.与手工运算方式保持一致B.提高运算速度C.简化计算机的设计√D.提高运算的精度解析:补码运算能把减法化为加法来完成,从而使得运算器中不需配置减法电路,节省了硬件线路,简化了运算器的设计。
2.32位浮点数格式中,符号位为1位,阶码为8位,尾数为23位,则它所能表示的最大规格化数为____ 。
∙ A.+(2-2-23)×2+197∙ B.+(1-2-23)×2+127∙ C.+(2-2-23)×2+255∙ D.2127-2-23(分数:2.00)A. √B.C.D.解析:最大的格式化负数应该是阶码最大,且尾数绝对值最大的数。
3.长度相同但格式不同的2种浮点数,假设前者阶码长、尾数短,后者阶码短、尾数长,其他规定均相同,则它们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和精度为 ____ 。
(分数:2.00)A.两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和精度相同B.前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大但精度低√C.后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大且精度高D.后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大且精度低解析:在浮点数表示法中,阶码影n向表示的范围,阶码越长表示的范围越大,尾数影响精度,尾数越长,表示的精度越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
(分数:2.00)A.采用变形补码进行加减运算可以避免溢出B.只有定点数运算才有可能溢出,浮点数运算不会产生溢出C.只有带符号数的运算才有可能产生溢出√D.只有将两个正数相加时才有可能产生溢出解析:采用排除法解题,变形补码能判溢出,但是不能避免溢出,所以A错。
浮点数的阶码超过上限(最大数),也会产生溢出,B错。
同号数相加或者异号数相减都会产生溢出,D错。
5.一个8位二进制整数,若采用补码表示,且由4个1和4个O组成,则最小值为 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