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数据的表示(一)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4
【关键字】七年级示范教案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绘制频数直方图.教学难点:将一组数据正确地进行分组并画频数直方图.学情分析认知根底: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频数的概念,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与简单推理的活动过程,并在作出推测的过程中,绘制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活动经验根底: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作图根底,但对于如何绘制频数直方图还比较陌生,绘图也不熟练,对频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目标1.能根据数据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教学方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采取交流探讨式,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大胆作出判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现场调查: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现场调查班内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 cm)如下:141165144171145145158150157150154168168155155169157157157158149150150160152152159152159144154155157145160160160158162155162163155163148163168155145172表(一)现场收集数据,并提出以下问题:1.你知道服装店是按什么规格销售服装的吗?2.实际做校服时有必要按每个人的身高进行制做吗?身高/cm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学生数身高/cm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学生数身高/cm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学生数学生讨论交流,总结:衣服上标有M、S、L、XL、XXL等号码,一般按号码销售,S代表最小号,身高在150~155 cm的人适合,M号适合身高在155~160 cm的人群着装……厂家做衣服订尺寸并不是按所有人的尺寸定做,而是按某个范围分组批量生产.教学说明通过以上问题的处理,使学生体会到将数据分组的必要性.在收集数据时,要注意取整数,可作规定如采取四舍五入法,或采取去尾法,总之标准要统一,问题提出后,可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设计说明在讲解如何分组时,由于分组是学生初次接触,非常陌生,在计算组距和组数时,又比较复杂,所以没有对学生采取“硬性灌输”的方式,而是通过呈现一位学生的做法,帮助学生初步对分组和确定组距的步骤有所了解,然后再启发学生根据对这位同学做法的认识,通过讨论,总结归纳绘制频率直方图的方法和步骤.1.想一想:如何处理这组数据,根据需要将数据分组呢?分组组数的确定,不仅与数据多少有关,还与数据的取值情况有关.在实际决定组数时,常有一个尝试过程:先定组距,再计算出相应的组数.看看这个组数是否大致符合确定组数的经验法则.在尝试中,往往要比较相应几个组距的组数,然后从中选定一个较为合适的组144 cm 以下145~149cm150~154cm155~159cm160~164cm165~169cm170cm以上3691695 2生:先分组,再得到相应各组的学生人数.师:根据上表绘制统计图(如下).(投影片)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将数据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直方图.点评: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越多,当数据在100以内时,通常按照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2.教材“议一议”.讨论结果:(1)找出这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它们的差.(2)按照数据的特点确定组距和组数.(3)确定分点.(4)列频数分布表.(5)画频数直方图.注意:在绘制频数折线图时,可以直接在图上取点、连线,也可以直接绘制折线图.但不管怎样,所取点应在“条形”或所取区间的正中,这样可使得折线图更为直观地反映频数分布的直观情况,否则整个图形就可能向左或向右偏移,造成一定的视觉误导.教师帮助学生作如下总结:我们在收集到一些数据后,一定要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表示所收集的数据.常用表格与图表两种方式,何时用哪种方式,应根据我们研究问题的侧重点来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生搬硬套,应多总结、提炼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不要一味去模仿,只要多动脑去思考,相信同学们会创新出更好的方法.教学说明学生一般应该能从小亮的图中估计出班内同学身高的平均值,当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能有学生说身高在150~160 cm的学生最多,而两边的学生数大致相当,据此可以估计出平均数应在155~160 cm之间,可能是157 cm左右,只要学生的说法有道理,就应给予鼓励.三、巩固提高,熟练技能设计说明此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绘制(连续型)统计量的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同时通过处理学生身边熟悉的实例,体会统计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应用统计的学习习惯.储蓄所太多必将增加银行支出,太少又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此,银行在某储蓄所抽样调查了50名顾客,他们的等待时间(进入银行到接受受理的时间间隔,单位min)如下:15 20 18 3 25 34 6 0 17 24 23 30 35 42 37 24 21 1 1412 34 22 13 34 8 22 31 24 17 33 4 14 23 32 33 28 4225142231423426142540142411(1)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2)这50名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是多少?根据这个数据,你认为应该给银行提什么建议?解:(1)①先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在上面的数据中,最大值为42,最小值为0.分组5min以下6~10min11~15min16~20min21~25min26~30min31~35min36~40min41min以上合计频数1231113101150绘制频数直方图(如图),学生完成下图.(2)提示:50名顾客平均等待时间x =x 1+x 2+…+x n n(n =50).略. 教学说明在学生练习本题之前,可适当提醒学生注意绘制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操作方法,另外要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得知顾客等待时间主要集中在20 min 左右,时间太长,因此建议银行从客观上要增加储蓄网点,从主观上来说要让营业员提高工作效率.四、积累与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1.如何整理所收集的数据.2.将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1)表格形式. (2)频数直方图.3.各种统计图、表的优、缺点.4.根据统计图表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五、拓展练习1.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为此,某市就“你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是多少”的问题随机调查了辖区内300名初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其中分组情况是:A 组:t <0.5 h ;B 组:0.5 h ≤t <1 h ;C 组:1 h ≤t <1.5 h ;D 组:t ≥1.5 h.请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C 组的人数是___________;(2)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_______________组内;(3)若该辖区约有24 000名初中学生,请你估计其中达到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有多少?2.在学校开展的“献爱心”活动中,小东同学打算在暑假期间帮助一家社会福利书店推销A ,B ,C ,D 四种书刊.为了解四种书刊的销售情况,小东对五月份这四种书刊的销售量进行了统计,小东通过采集数据,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表(如图),请你根据所给出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填充频率分布表中的空格及补全频数直方图; (2)若该书店计划订购此四种书刊6 000册,请你计算B 种书刊应采购多少册较合适?(3)针对调查结果,请你帮助小东同学给该书店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书刊种类 频数 频率A 0.25B 1 000 0.20C 750 0.15D 2 000答案:1.解:(1)120 (2)C (3)达到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数约占120+60300×100%=60%.所以,达到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有24 000×60%=14 400(人).2.解:(1)1 250 0.4 (图略)(2)6 000×0.2=1 200(册).(3)说明:只要合理即可.略.评价与反思引例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亲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过程,印象更加深刻,分组时没有硬性灌输,而是举例让学生体会分组的必要性,教学环节结构紧凑、层层递进,首先启发学生意识分组——帮助学生认识分组——鼓励学生尝试分组,一步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足之处在于所举实例及练习应再丰富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共鸣.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 可编辑版本!。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数据的表示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某校模型社团制作建筑模型,为确保稳定性,模型高度的精度要求如下:
0<h≤3030<h≤6060<h≤90h>90设计高度h(单
位:cm)
±5±10±15±20允许偏差(单位:
mm)
社团成员对编号为甲,乙,丙,丁的四个模型进行测量,获得了以下数据:模型编号甲乙丙丁
30.032.074.095.0
设计高度h(单
位:cm)
29.632.072.897.1
实际高度(单位:
cm)
其中不符合精度要求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高速公路某收费站出城方向有编号为A,B,C,D,E的五个小客车收费出口,假定各收费出口每20分钟通过小客车的数量分别都是不变的.同时开放其中的某两个收费出口,这两个出口20分钟一共通过的小客车数量记录如表:
收费出口编号A,B B,C C,D D,E E,A 通过小客车数量(辆)260330300360240在A,B,C,D,E五个收费出口中,每20分钟通过小客车数量最多的一个收费出口的编号是()
A.编号为B B.编号为C C.编号为D D.编号为E
3.某大米加工厂为选择一种大米包装的质量规格(即每包大米的质量,单位:千克/包),抽样调查了该大米散装销售时顾客购买的质量,并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如图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小组包括最小值,不包括最大值).根据调查结果,下列包装的质量规格中,较为合理的选择是()
第1页(共23页)。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组成原理-数据的表示和运算(一)(总分:20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9,分数:78.00)1.计算机系统中采用补码运算的目的是为了 ____ 。
(分数:2.00)A.与手工运算方式保持一致B.提高运算速度C.简化计算机的设计√D.提高运算的精度解析:补码运算能把减法化为加法来完成,从而使得运算器中不需配置减法电路,节省了硬件线路,简化了运算器的设计。
2.32位浮点数格式中,符号位为1位,阶码为8位,尾数为23位,则它所能表示的最大规格化数为____ 。
∙ A.+(2-2-23)×2+197∙ B.+(1-2-23)×2+127∙ C.+(2-2-23)×2+255∙ D.2127-2-23(分数:2.00)A. √B.C.D.解析:最大的格式化负数应该是阶码最大,且尾数绝对值最大的数。
3.长度相同但格式不同的2种浮点数,假设前者阶码长、尾数短,后者阶码短、尾数长,其他规定均相同,则它们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和精度为 ____ 。
(分数:2.00)A.两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和精度相同B.前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大但精度低√C.后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大且精度高D.后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大且精度低解析:在浮点数表示法中,阶码影n向表示的范围,阶码越长表示的范围越大,尾数影响精度,尾数越长,表示的精度越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
(分数:2.00)A.采用变形补码进行加减运算可以避免溢出B.只有定点数运算才有可能溢出,浮点数运算不会产生溢出C.只有带符号数的运算才有可能产生溢出√D.只有将两个正数相加时才有可能产生溢出解析:采用排除法解题,变形补码能判溢出,但是不能避免溢出,所以A错。
浮点数的阶码超过上限(最大数),也会产生溢出,B错。
同号数相加或者异号数相减都会产生溢出,D错。
5.一个8位二进制整数,若采用补码表示,且由4个1和4个O组成,则最小值为 ____ 。
计算机原理第一章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第一节计算机中数据的分类和表示方法本节要求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分类和表示方法知识精讲计算机内部数据的信息分为两大类:信息和信息。
数据信息又分为两种,数据和数据。
注意:任何数据在计算机中都是用代码表示的。
一、数据的单位1、位:它是计算机中最小的数据单位也称二进制位,简称位,一个二进制位可表示两种状态,位越多,所表示的状态就越多。
用小写字母表示。
2、字节:用大写字母表示。
下面几种情况可用字节来作基本单位。
①表示文②衡量容量③编址3、字:是由若干个字节所组成的,它通常是字节的整数倍。
在计算机内部进行数据传送时,或CPU 进行处理数据时,用它作基本单位。
字长:每个字所含的二进制个数或字节的数量,即CPU能同时处理的;字长是在设计机器时规定的,字长越长,在相同时间内能传送更多的信息;字长越长,计算机有更大的寻址空间;字长越长,计算机系统支持的指令数量地越多,功能也就越强。
4、常用的存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Bit Byte KB MB GB TB字位字节千字节兆字节千兆字节吉字节1bit8bits1024B1024KB1024MB1024GB二、数据的分类1、按数据处理方式分类数据按其属性是否具有度量多少的数量含义而分为数值型和非数值型两大类。
非数值型又主要包括数据和数据。
①数值型:具有量的多少的含义,根据是不含有小数又分为整型和实型两类。
②字符型:无数量多少的含义,但无论哪一个字符均对应一个惟一的二进制编码,此编码或用于计算机内部处理或用于信息的输入输出。
常用的有ASCII码、汉字的各种编码。
③逻辑数据:为了使计算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引入了逻辑数据,并使计算机能对它们进行逻辑运算,从而得出一个逻辑式的判断结果。
在计算机中用一位或一个字节表示,仅取“真“或“假“两个值,在计算机内部常用0表示假,1或-1表示真。
2、按数据传输形式分类数据分为数据和数据。
取连续值的数据叫模拟数据,如声音的强度可以连续变化;取离散值的数据叫数字数据,如成绩的取值都是离散值。
8.3数据的表示(1)【学习目标】1、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信息。
2、在活动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学习难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第一模块: 自学设计自学任务(一):阅读课本P98页,按要求解答下列问题。
1.顶点在圆心的角叫_______。
2.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扇形 与360 °的比。
3.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13, 则该部分所对扇形圆心角为_____。
自学任务(二):小明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
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根据上述小明的调查数据,按照下面的步骤提示,请你绘制扇形统计图: (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
(填在下表中)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填在下表中)(3)画出扇形统计图,并标注百分比。
自学诊断:1、做课本P99 第1题 (填在书上)2、通过化扇形统计图我们发现:各扇形圆心角之和为第二模块:训练设计一、基础训练1.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61, 则该部分所对扇形圆心角为_____. 2.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所对的圆心角为36°,则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________. 3. 如图1 ,甲、乙、丙、丁四个扇形的面积比为1:2:4:5,则扇 形丙的圆心角为______度.4.如图2是一个扇形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数计算 甲扇形区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图1 图2 二、提升训练1、某市六年级3班某次数学测验成绩情况如下:优秀20人,良好30人,及格10人,如果将其制成扇形统计图,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分别为 , , 。
2、一家食品公司将一种新研发的食品免费送给一些人品尝,并让每个人按A (不喜欢)、B (一般)、C (比较喜欢)、D (非常喜欢)四个等级对该食品进行评价,图①和图②是该公司采集数据后,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以上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①中,a=________,C 等级所占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度; (2)本次调查的人数是多少人?(3)请直接在题中补全条形统计图.丁丙甲乙41.7%33.3%丙甲乙达标测试1、在“喜爱哪种体育活动的同学最多”的调查活动中,调查了全班40名同学,其中喜欢打羽毛球的同学占70%,则该班喜欢打羽毛球的学生人数是()A.12B. 24C.28D.402、某校对学生上学方式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并根据此次调查结果绘制了一个不完整的扇形统计图,其中“其他”部分所占的百分比为10%,则“步行”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A. 120°B. 136°C. 140°D. 144°3、乐山农场有36公顷田地,用来种植玉米、花生和棉花。
六十进制的计数符号
六十进制计数法的符号包括:0、1、2、3、4、5、6、7、8、9和A、B、C、D、E、F。
其中,0到9表示单个数值,而A到F则表示5的倍数。
例如,A代表数值10,B代表数值11,C代表数值12,以此类推。
此外,六十进制计数法中还有一些特殊的符号:
1.十位分隔符:在数字中,每三位数字使用逗号分隔,以增加可读性。
例如,“12,345,678”表示一百二十三百万四十五万六千七百八十。
2.字母符号:除了0-9的数字符号外,还有一些特定的字母用来表示十、百、千等位置。
例如,I、X、C和M分别表示1、10、100和1000。
这些符号可以与其他数字符号组合使用,例如“IX”表示9,“CM”表示900,“MXL”表示1200等。
总之,六十进制计数法的符号包括数字符号和字母符号,这些符号组合使用可以表示任意数值。
初中数据的表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意义。
2. 学会使用图表、统计表等工具表示数据。
3. 能够分析图表和统计表,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重点:1.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
2. 图表、统计表的绘制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图表、统计表的制作和解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的数据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数据,那么如何表示这些数据呢?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意义。
数据的收集:通过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取数据。
数据的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排序等处理。
数据的表示:使用图表、统计表等方式展示数据。
2. 教师讲解图表、统计表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图表: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趋势等。
统计表:包括频数分布表、平均数表等,用于展示数据的详细信息。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一个简单的图表或统计表。
三、实践环节(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实际的数据案例,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
案例:某班级学生身高分布情况。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技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制作一个图表或统计表,展示某个实际问题的数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的意义,掌握图表、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解读技巧。
在实践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组合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创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子洲三中数学导学案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年级班组姓名编写者审核者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课题:§6.3 数据的表示第一课时二、学习目标1.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能根据相关数据较为准确的制作扇形统计图;2.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初步的直观敏感度;3.能够实现不同统计图数据间的合理转换,再次体会几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为合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打下一定的基础.三、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较为准确的制作扇形统计图,同时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难点:计算并准确的画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初步的直观敏感度.预习案一、温故知新1.顶点在圆心的角叫________.2.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扇形___与360 °的比.3.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13, 则该部分所对扇形圆心角为_____。
探究案二、导学释疑活动探究一:阅读课本P165,完成下列问题:最喜欢的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得票数69 63 27 96 36 9(1)如果你是小明,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能设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活动探究二:绘制扇形统计图(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百分比(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对应的圆心角度数(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4)归纳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练习:完成课本P166做一做活动探究三: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问题一:下图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明认为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乙户比甲户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乙其他24%教育19%衣着23%食品34%甲其他21%教育23%衣着25%食品31%问题二:思考课本P166想一想为什么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丁丙甲乙41.7%33.3%丙甲乙甲乙训练案三、 巩固提升1.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所对的圆心角为36°,则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________.2.甲、乙、丙、丁四个扇形的面积比为1:2:4:5,如图1,则扇 形丙的圆心角丙为______度.3.如图2是一个扇形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数计算甲扇形区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图2 图1 4.某班有学生50人,下面收集的是这个班同学身高的数据,画出扇形统计图.5.若将圆均匀分成六块扇形,如图(甲)阴影部分表示其中的一块扇形, 求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若均匀分成八块,你能将每块画出吗?若能画请在图(乙) 中画出此图,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四、 走进中考1.某商场为了了解本商场的服务质量,随机调查了要商场的100名顾客,调查的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这100名顾客中对商场的服务质量不满意的有 人.身高cm 140~149 149~155 155~160 160~167 人数825125。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的表示和运算)-试卷1(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单项选择题1-4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用二进制数表示十进制数0到999 999,则最少需要的二进制数的位数是( )。
A.6B.16C.20 √D.100 000如果用二进制表示0~999 999(<2 20 )则需要20位。
3.在补码加法运算中,产生溢出的情况是( )。
I.两个操作数的符号位相同,运算时采用单符号位,结果的符号位与操作数相同Ⅱ.两个操作数的符号位相同,运算时采用单符号位,结果的符号位与操作数不同Ⅲ.运算时采用单符号位,结果的符号位和最高数位不同时产生进位Ⅳ.运算时采用单符号位,结果的符号位和最高数位相同时产生进位Ⅴ.运算时采用双符号位,运算结果的两个符号位相同Ⅵ.运算时采用双符号位,运算结果的两个符号位不同A.I,Ⅲ,ⅤB.Ⅱ,Ⅳ,ⅥC.Ⅱ,Ⅲ,Ⅵ√D.I,Ⅲ,Ⅵ常用的溢出判断方法主要有三种:采用一个符号位、采用进位位和采用变形补码。
采用一个符号位的溢出条件为:结果的符号位与操作数符号位不同。
采用进位位的溢出条件为:结果的符号位和最高数位不同时产生进位。
采用双符号位(变形补码)的溢出条件为:运算结果的两个符号位不同。
4.计算机中常采用下列几种编码表示数据,其中,±0编码相同的是( )。
I.原码Ⅱ.反码Ⅲ.补码Ⅳ.移码A.I和ⅢB.Ⅱ和ⅢC.Ⅲ和Ⅳ√D.I和Ⅳ假设字长为8位,[+0] 原=00000000,[一0] 原=10000000;[+0] 反=00000000,[一0] 反=11111111;[+0] 补 =00000000,[一0] 补 =00000000;[+0] 移 =10000000,[一0] 移 =10000000。
6.3.数据的表示(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
3、能按照制做扇形统计图的步骤绘制扇形统计图。
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扇形统计图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扇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每年当生日快乐的祝福如约而至的时候,我们总要和亲友一起分享生日蛋糕的美味,那么你是如何将蛋糕平均分成n份?平均分成六份怎么分?为什么会这样分呢?
二、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小明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如果你是小明,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
(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你能设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
三、自主合作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绘制):
具体做法如下:
(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活动内容:做一做: 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个扇
形表示总体的25%?
(2)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你们班的人数,那
么扇形B 大约代表多少人?
(3) 如果用整个圆表示9公顷稻田,那么扇形C 大约代表多少公顷
稻田? 议一议:
图示的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明认为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乙户比甲户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甲其他
21%教育23%
衣着25%
食品31%乙
其他24%教育19%
衣着23%
食品34%
想一想:
小明对在全班40名学生中进行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物理10人,计算机34人,其他12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 五、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 (1)统计图的特点: ①圆代表总体;
②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
③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2)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
(3)在不同的统计图中,不能简单地根据百分比的大小来比较部分量的大小.
六、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6.3 1、2、3
教学反思: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统计图的特点,而且普遍掌握较好,因此没有必要再以问题的形式逐步总结认识,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怎样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数据本身的特点及统计图本身的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统计图.而且能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亲自去感受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并且让学生利用小组调查搜集来的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制作统计图.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搜集数据、选择决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