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透镜
- 格式:doc
- 大小:44.51 KB
- 文档页数:9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用具】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
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
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
意外的问题来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
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叫克劳波尼的物理学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扩展:早在我国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说明:放大镜聚光的作用。
设计意图: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的种类及几个概念引导:同学们请观察透镜组,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根据透镜的厚薄程度给透镜分类。
讨论透镜能分几类?点评:透镜有两类。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问题:下列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哪些是凸透镜?戴眼镜的同学请判断:近视镜是什么透镜?远视镜是什么透镜?学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点评: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巩固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凹透镜的中央厚,边缘薄B.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C.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解析】解:A、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故A错误;B、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B错误;C、物距小于焦距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即u=f时,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故C错误;D、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故D正确;【答案】D。
2.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O点为该凸透镜的焦点B.任意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都可以会聚于F点C.若把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该凸透镜对光将仍然具有会聚作用D.若在F点放一个发光的小灯泡,则该凸透镜对小灯泡发出的光将不具有会聚作用【解析】解:A、由图知过O点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为该凸透镜的光心,故A错误;B、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才会会聚在焦点F,故B错误;C、若把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仍然有光线透过凸透镜,该凸透镜对光将仍然具有会聚作用,故C正确;D、若在F点放一个发光的小灯泡,根据光路可逆知小灯泡发出的关系会平行于主光轴,此时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比原来更靠近主光轴,因此凸透镜对光线仍起会聚作用,故D错误。
【答案】C。
3.如图所示,《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B.应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C.应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D.应用子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解析】解: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凸透镜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并会聚起来,从而能点燃艾草取火,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初中透镜知识点初中物理透镜要点复习整理第一节透镜一、透镜的分类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上有个特别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更,这个点叫做光心。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即光折射后偏向主轴;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即光折射后偏离主轴;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三、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3、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它们到光心的距离相等。
4、凹透镜的焦点是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点,没有实际光线交于这点,故为虚焦点。
四、三种特别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其传播方向不变更;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异侧焦点,(利用这一点可测凸透镜的焦距)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变得发散,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3、对凸透镜来说,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轴射出;对凹透镜来说,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轴射出。
其次节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1、镜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来自物体(人或景物)的光经镜头折射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照相机工作原理:当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二、投影仪1、镜头的作用就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来自投影片(物体)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
2、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放大镜1、实质:放大镜实质上是一个焦距较短的凸透镜。
2、运用方法:把放大镜放在物体跟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就可以看清物体的微小之处,起到放大图像的作用。
2024秋季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学生能够识别并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原理。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科学探究实验和分析:,掌握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用实验物理操作技能原理,解决实际能够问题的能力设计,简单的以及实验逻辑推理来和探究归纳总结透镜的能力的性质。
,并记录3和分析.实验数据。
3.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在科学探究中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以及尊重科学事实、勇于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识别及其基本性质。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原理(会聚与发散)。
教学难点•理解透镜对光线作用的物理机制。
•应用透镜性质解释实际光学现象。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透镜结构、光线传播路径的动画)。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平行光源、光屏、刻度尺等)。
•学生阅读材料(关于透镜原理的科普文章或实验指导手册)。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加深对透镜性质的理解。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几幅利用透镜成像的日常生活图片(如放大镜看书、眼镜矫正视力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引出透镜的话题。
•设疑激趣:提问:“为什么放大镜能让字变大?眼镜是如何帮助我们看清物体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入新课学习。
新课教学1.透镜的分类与识别•展示实物: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特点。
•概念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区分其形状上的不同。
•互动环节:让学生尝试用手摸、用眼看、用光照射等方式,进一步感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理论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介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原理,即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因此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二、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四、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1、用手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2、让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透镜,在纸上能的到较小、较亮光斑的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3、用透镜看字,能让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字缩小的是凹透镜;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二.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121教学模式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谨对课时计划的各项目填写要求,说明如下:
1、指定时间。
填具编写课时计划的完成时间。
2、课题。
填具序码、课题的表述。
3、教学目的。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知识技能教育的内容;
②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③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4、重点。
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
5、难点。
教材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
6、课堂类型。
单一课、综合课或者其它。
7、教学流程。
写清上课的结构为框架的对教材内容做教学法处理的内容。
●检测预习、交代目标:检测课中、课后预习情况;交代本节
课学习要点及达成目标。
●合作探究、交流共享:生按学习目标或知识要点进行自学、
互学、组学,师生互动,交流研讨,以此共同解决问题。
●新知检测、精设预习:巩固练、精化练、拓展练;师布置下
一课时预习内容。
8、预习案。
按格式精心设计,做到教师教学设计、预习案及学生预习集相吻合。
9、板书设计。
侧重对于年青教师的备课要求。
10、教学反思。
填写课堂教学效果,一分为二地检验教师备课的质量及学习学习状态做进一步地修改、完善。
“121”教学模式导学案(______科)
年
月日制订
年
级
八年级教师
课
题
透镜第 1 课时课型综合课
达成目标安全教育1分钟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重
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难
点
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概括。
合作探究
[探究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
[师](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同学们认真观察,看有什么不同,找出它们的特征.。
[生](观察、讨论,并进行比较后回答)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师]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l ens)?
[生](观察、动手、比较)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师]同学们判断的很对,看图片,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生]图中甲是凸透镜.,图乙是凹透镜。
图3.1—2 主光轴和光心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
图3.1—1 凸透镜和凹透镜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图片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探究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师](演示实验)
[生](生观察思考,回答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这些现象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不
同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生](练习,师提问,生答依据)
[师](出示同类练习,理清对“会聚和发散”的含义)所谓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发散,都是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的。
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把入射光线会聚,折射光线不一定是会聚的;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是指把入射光线发散,折射光线不一定是发散的。
[探究三]焦点和焦距
[师](板图)(师生互动)
1.介绍焦点。
(师演示教材的实验,加做凸透镜使复写纸冒烟的实验,适时进行环保教育)
2.焦距的知识。
3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生](思考,练习,回答)
三、知识小结(学生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 透镜对光的作用
四、归纳提高
元件项目符号表示概念对平行入射光的
作用
焦点
数)
平面镜凹面镜
凸面镜
凸透镜
凹透镜
检
测
预习交代目标
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透镜的有关知识。
新知检测精设预习1.近视眼镜上的玻璃片实质上是______透镜,老花眼镜上的玻璃片实质上是______透镜。
2.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______处,通过凸透镜后会成为一束平行光线。
3.某同学将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离透镜15 cm处的纸上形成一个最小的亮斑,这个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
4.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
5.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__.若镜头的焦距为,则相机中的胶卷应放在_______cm与_______cm之间的位置.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_____的.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出现的像一定是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8.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2㎝,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3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_____ 、_______ 、______,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 、_____,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
4㎝时,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9.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cm.
(2)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板书设计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二、有关概念: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图略)
三、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教学反思
学生课堂达标率
93%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1.利用教具充分演示,使学生认识透镜对光的作用。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得出光心,主光轴等概念。
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产生平行光的方法等一系列的活动中,都得到体现。
3、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未能通过大量的实验理解认识不同形式的光通过凸透镜、凹透镜产生的结论,因此只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机械的记忆。
4、归纳提高环节的时间预设少了,让很多学生不能独立的完成因此改进的方式应由小组合作完成更为合理。
教师
本课亮点
利用教具充分演示
需改进措施
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未能通过大量的实验理解认识不同形式的光通过凸透镜、凹透镜产生的结论,
因此只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机械的记忆。
归纳提高环节的时间预设少了,让很多学生不能独立的完成因此改进的方式应由小组合作完成更
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