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透镜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34
初中透镜知识点初中物理透镜要点复习整理第一节透镜一、透镜的分类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上有个特别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更,这个点叫做光心。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即光折射后偏向主轴;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即光折射后偏离主轴;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三、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
3、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它们到光心的距离相等。
4、凹透镜的焦点是平行于主轴的光线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轴上的点,没有实际光线交于这点,故为虚焦点。
四、三种特别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其传播方向不变更;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异侧焦点,(利用这一点可测凸透镜的焦距)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变得发散,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3、对凸透镜来说,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轴射出;对凹透镜来说,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轴射出。
其次节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1、镜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来自物体(人或景物)的光经镜头折射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照相机工作原理:当物距(物体到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二、投影仪1、镜头的作用就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来自投影片(物体)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
2、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放大镜1、实质:放大镜实质上是一个焦距较短的凸透镜。
2、运用方法:把放大镜放在物体跟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就可以看清物体的微小之处,起到放大图像的作用。
2024秋季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学生能够识别并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原理。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科学探究实验和分析:,掌握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用实验物理操作技能原理,解决实际能够问题的能力设计,简单的以及实验逻辑推理来和探究归纳总结透镜的能力的性质。
,并记录3和分析.实验数据。
3.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在科学探究中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以及尊重科学事实、勇于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识别及其基本性质。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原理(会聚与发散)。
教学难点•理解透镜对光线作用的物理机制。
•应用透镜性质解释实际光学现象。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透镜结构、光线传播路径的动画)。
•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平行光源、光屏、刻度尺等)。
•学生阅读材料(关于透镜原理的科普文章或实验指导手册)。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加深对透镜性质的理解。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几幅利用透镜成像的日常生活图片(如放大镜看书、眼镜矫正视力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引出透镜的话题。
•设疑激趣:提问:“为什么放大镜能让字变大?眼镜是如何帮助我们看清物体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入新课学习。
新课教学1.透镜的分类与识别•展示实物: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特点。
•概念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区分其形状上的不同。
•互动环节:让学生尝试用手摸、用眼看、用光照射等方式,进一步感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理论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介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原理,即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的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图甲];[2]、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图乙]。
(5年1考,2018年考查)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图甲;凹透镜:中厚的透镜,如图乙。
2、薄透镜: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的透镜。
[透镜至少一个面是球面的部分。
]3、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
4、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名称又叫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对光线的作用三、焦点和焦距1、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2、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凸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5年1考,2018年考查) 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图甲;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如图乙。
3、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4、典型光路【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特点:过光心不变;过焦点平行;平行过焦点!【典型例题】类型一、透镜1.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有。
【思路点拨】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也叫会聚透镜;而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也叫发散透镜。
【答案】b、c、e;a、d【解析】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c、e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d是凹透镜;故答案为:b、c、e;a、d。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辨别透镜的方法、透镜的特点及不同透镜对光线的不同作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举一反三:【变式】把一滴水银滴在玻璃板上,这滴水银大致可看成()A.凸面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D.凹面镜【答案】A类型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不平行的光束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A.不能交于一点 B.一定是平行的 C.可能交于一点 D.一定交于一点【答案】C【解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不平行的光束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一定变得比折射前发散,会出现:(1)可能是会聚光束,交于一点,可能变成发散光束,不会交于一点,故AD错误,C正确;(2)可能变成平行光线,这是折射前射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是一种特殊情况,B选项太绝对,故B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