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森智能楼宇自控系统解决方案

江森智能楼宇自控系统解决方案

江森楼控系统方案

目录 一、系统总体论述 (3) 二、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5) 2.1.数据管理服务器 (6) 2.2.直接数字控制器(DDC) (6) 三、结构模块化 (7) 3.1.控制层的模块化结构: (7) 3.2.管理层的模块化结构: (7) 四、二级网络 (7) 4.1.管理层网络 (8) 4.2.监控层网络 (8) 五、系统设备 (8) 5.1.主控计算机 (9) 5.2.系统软件 (10) 5.3.现场DDC控制器 (16) 5.4.打印机 (18) 5.5.不间断电源-UPS (18) 六、系统监控功能 (18)

6.1 整体功能 (18) 6.2 监控对象 (19) 6.3 控制功能 (20) 6.4 补充说明** (22)

BA系统技术案 一、系统总体论述 现代建筑物中,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占整个建筑物能耗的60~70%。而中央空调系统中,冷水机组的能耗占到整个空调能耗的60~70%,而水泵水塔的能耗占到整个空调系统能耗的10~20%,则整个机房设备的能耗占整个空调系统能耗的70~80%,则机房设备的能耗占整个建筑物能耗的50%左右,由此可见对机房设备进行节能控制是非常重要,是进行能源节约,减少物业管理费用的捷径。尽管此项目的冷热水主机主要用于印务系统,但能耗和建筑物空调能耗一样,占很大的比重,因此采用群控系统节能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项目,机房群控系统分别设计为对以下设备进行监控: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膨胀水箱,并且以此为基础,可将机房群控系统完美融合到楼宇自动化系统或其他系统用于集成,实现相关信息双向通讯。 我们本着设计简洁可靠,确保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符合########项目运营、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在一定时期保持其先进性,选用江森公司的VE800楼控系统,该系统有如下特点: ?先进性:全新的概念、全新的系统 ?开放性: 开放式网络、开放式协议、开放式用户界面 ?兼容性:兼容多种通信标准及机电厂商设备 ?经济性:易于施工、安装、操作和维护 ?灵活性:易于扩展 ?可靠性:已在全球围成功应用 我们将为您提供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江森公司VE800楼控系统,江森公司的设施管理系统采用完全集成化、网络化的系统架构,从设计到生产均符合ISO9000质量标准,我们将为您提供: 1.准确的控制精度。

楼宇自控系统简介

1、楼宇自控系统简介 智能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BAS)俗称楼控系统,5A建筑中列为首位(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消防自动化----FA;通信自动化----CA;管理自动化----MA)。 BAS主要对建筑物内机电设备进行管理,是基于现代分布控制理论而设计的集散控制系统,通过网络系统将分布在各监控现场的机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楼控系统(BAS)主要对以下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 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新风系统、风机盘管系统、给排水系统、送排风系统、照明系统、供配电系统和电梯设备监测等。 1.1系统概述 我们采用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对酒店内的机电设备进行监控管理,该系统一方面为酒店提供健康、舒适、洁净的空气环境,另一方面监控和保障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节约能源,减低管理费用。 从统计数据来看,空调系统占整个酒店的耗能在50%以上,而酒店装有楼宇自动化系统(BA)以后,可节省能耗约25%,节省管理人员约30%。现代化酒店内部的机电设备数量急剧增加,这些设备分散在酒店的各个楼层和角落,若采用分散管理,就地监测和操作将占用大量人力资源,有时几乎难以实现。如采用楼宇自动化系统,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和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便可实现对所有机电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测,确保楼内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酒店内工作人员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长期保持设备的低成本运行。一旦设备出现故障,系统能够及时知道何时何地出现何种故障,使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1.2系统设计依据 我们的设计依据是: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招标技术文件相关要求 ?浙大中控OPTISYS楼宇自控产品技术手册 ?自控专业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1987) ?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 ?中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J45-90.92) ?《空调系统控制》(国标图集02X201-1 ?中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中国室内给水排水热水供应设计规范(TJ15-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38-9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 ?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4728-85) ?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 20573-95)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 ?相关产品安装使用手册 1.3系统设计原则 楼宇自控系统,遵循下述原则: 先进性: 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分布式控制系统”,通过中央监控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将各层的控制器,现场传感器、执行器及远程通信设备进行联网,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综合监控及管理功能。系统支持目前业界先进的主流技术。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方案

楼宇自控系统 设 计 方 案 工程公司 年月日

目录 一、概述 二、设计依据 三、设计原则 四、系统设计描述 五、楼宇自控系统产品介绍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说明 一、概述 当今,世界各地的大厦管理部门为了使其客户拥有更舒适的环境而正在寻找创建完美室内环境的方法,他们越来越注重于通过优化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环境质量的可调性。智能大厦向人们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快捷的综合服务功能,它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是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完美的结合。楼宇自控系统( ,简称)是智能大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监控范围通常包括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 高新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及管理最优化组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建筑物提供一个合理、高效、节能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节能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建筑电气设计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宇自控系统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它的建立,对于大厦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达到最佳状态,以及大厦的防火与保安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依靠强大软件支持下的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数据分析、逻辑判断和图形处理,对整个系统做出集中监测和控制;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启停各有关设备,避免设备不必要的运行,又可以节省系统运行能耗。 当前现代化大厦就空调系统而言,是一栋大楼耗能大户,也是节能潜力最大的设备。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央空调系统占整个大楼的耗能50%以上,而大楼装有楼宇自控系统以后,可节省能耗25%,节省人力约50%。出现故障,能够及时知道何时何地出现何种故障,使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当前随着建筑物的规模增大和标准提高,大厦的机电设备数量也急剧增加,这些设备分散在大厦的各个楼层和角落,若采用分散管理,就地监测和操作将占用大量人力资源,有时几乎难以实现。如采用楼宇自控系统,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实现对所有机电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测,就能确保楼内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提高大楼内人员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 **大厦是采用西欧古典三段式的、国际化标准的智能型建筑,采用楼宇自动化系统将为大厦的管理者提供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先进运行手段,并为用户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设计依据 2.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6-92 2.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0254-50259-96

智能楼宇系统解决方案

一、前言 智能商务楼宇,是信息时代和计算机应用科学的必然产物,是现代高科技与建筑完美的结合。智能楼宇的含义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完善,一般被认为是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和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要求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它是多科学、高新技术的有机集成。大量高新技术竞相在此应用,可视电视、多媒体技术、智能保安与环境控制、信息高速公路、能量无管线传输等最尖端的高科技也在智能建筑中发挥其巨大的优势。 贝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商,在楼宇智能化业务领域主要开拓以下服务: 1、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 2、楼宇智能化规划设计、工程实施、顾问 3、楼宇智能化系统维护、售后服务、智能化系统集成外包服务 二、系统架构 在智能楼宇系统建设中将构建以下几个系统 1.综合布线系统 2.安全防范系统 闭路监控子系统

防盗报警子系统 3.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4.一卡通系统 门禁子系统 考勤子系统 消费子系统 巡更子系统 停车场管理子系统 5.公共广播系统 6.多媒体显示及信息发布系统 LED显示子系统 信息发布子系统 触摸屏查询子系统 排队叫号子系统 7.多功能会议系统

8.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9.整体机房工程 机房装修装饰 机房综合布线 供配电系统 UPS不间断电源 防雷接地系统 空调与新风系统 机房消防系统 机房环境与设备监测系统 KVM控制系统 三、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按工作区、水平区、垂直干线区、管理区、设备区等几个部分组成。采用高质量标准化线缆及相关连接硬件,在建筑物内组成标准、灵活、开放的信息传输通道,可以同时支持100M/1000M/10000Mbps网络传输速率。它是智能建筑必备的基础设施。它采用积木式结构,模块化设计,统一的技术标准,能够满足智能建筑的信息传输要求。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方案[详细]

目录 一、概述 二、设计依据 三、设计原则 四、系统设计描述 五、TAC楼宇自控系统产品介绍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说明 一、概述 当今,世界各地的大厦管理部门为了使其客户拥有更舒适的环境而正在寻找创建完美室内环境的方法,他们越来越注重于通过优化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环境质量的可调性.智能大厦向人们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快捷的综合服务功能,它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是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完美的结合.楼宇自控系统(Building Auto米ation Syste米,简称BAS )是智能大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监控范围通常包括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 高新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及管理最优化组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建筑物提供一个合理、高效、节能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节能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建筑电气设计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宇自控系统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它的建立,对于大厦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达到最佳状态,以及大厦的防火与保安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依靠强大软件支持下的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数据分析、逻辑判断和图形处理,对整个系统作出集中监测和控制;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启停各有关设备,避免设备不必要的运行,又可以节省系统运行能耗. 当前现代化大厦就空调系统而言,是一栋大楼耗能大户,也是节能潜力最大的设备.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央空调系统占整个大楼的耗能50%以上,而大楼装有楼宇自控系统以后,可节省能耗25%,节省人力约50%.出现故障,能够及时知道何时何地出现何种故障,使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当前随着建筑物的规模增大和标准提高,大厦的机电设备数量也急剧增加,这些设备分散在大厦的各个楼层和角落,若采用分散管理,就地监测和操作将占用大量人力资源,有时几乎难以实现.如采用楼宇自控系统,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实现对所有机电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测,就能确保楼内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提高大楼内人员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 **大厦是采用西欧古典三段式的、国际化标准的智能型建筑,采用楼宇自动化系统将为大厦的管理者提供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先进运行手段,并为用户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楼宇自控系统技术方案

楼宇自控系统技术方案 概述 本方案针对楼宇自控系统(BAS)而进行设计,采用施耐德楼宇自控系统。根据该项目的特点,我们将利用BAS系统对建筑物内的公共照明、空调系统、供暖通风、给水 排水系统等实行全时间的控制和管理,系统收集、记录、保存有关系统的重要信息及数据,作到一体化管理,达到提高运行效率、保证办公环境需要、节省能源、节省人力的效果,最大限度安全延长设备寿命的目的。 现代建筑几乎都是全封闭或半封闭式,楼内空气完全依靠空调系统进行输送新风或循环处理,长期处于空调间内的人员完全依赖空调系统获得良好的环境。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空调系统的运行不尽人意,产生诸多问题,例如人们长期待在忽冷忽热空调间内容易患上空调病,还有可能加速病菌的传播等。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空调系统又是“耗能大户”,建筑中几乎一半的能源是被空调系统消耗的,所以我们讲人们离不开空调,但又惧怕空调。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让空调系统根据人们的意愿为人服务呢?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楼宇自控系统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楼宇自控系统对建筑内包括空调系统在内的机电设备进行监控,指挥这些设备的运行。例如,空调系统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供风温度,让室内气温随着室外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即节约了能源又让人感觉舒适。冬天气候干燥我们可以加湿空气,提高室内相对湿度;夏季高温高湿让人感到不适,我们可以在降低湿度的同时保持适宜的温度,不会让人感到阴冷。楼宇自控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美不胜数,是大厦管理者的好帮手、好管家。 1、设计依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智能建筑防雷设计规范》DB32/T1198-2008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商用建筑线缆标准》(EIA/TIA—568A)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l1801—9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以及招标文件提供的相关资料及技术文件; 2、需求分析 楼宇自控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厦内的机电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要想管理好大厦内的机电设备,首先必须要知晓它们的运行情况、所处系统中担任的角色以及设备的特性等。

楼宇自控系统方案

目录 第1卷系统概述 (2) 第2卷设计依据 (3) 第3卷设计原则 (3) 第4卷设计方案 (4)

第1卷系统概述 本系统是为昆山科技文化博览中心实现智能化楼宇管理而设计的一个集散控制系统,该系统能使管理者在中央控制室内就可实现对整座建筑内机电设备的监控和相应的各种现代化管理。 我公司推荐采用瑞典TAC VISTA楼宇自控系统。 作为清华同方所倡导的“数字化人居环境”新概念的应用,TAC VISTA自控系统具备诸多全新的、超前和开放特点。 TAC VISTA建筑物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由高效能PC机和微处理器组成的开放性网络系统-LonWorks。它为整个大楼的管理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手段。该系统遵守LonWorks网络协议,是一套集散型网络系统。本系统使用的控制器包括有T AC VISTA 300、400控制器以及TAC VISTA 411、421、451、471、491等扩展模块,并配置适当的现场设备,满足BAS设计的需要。 TAC VISTA系统的产品为瑞典TAC公司生产。瑞典TAC公司全名为TOUR & AN DERSSON,是欧洲最早的楼宇自控公司,具有近百年历史。其总部设在瑞典,在全世界设有14家分公司,负责在世界各地的销售业务。亚太地区分公司设在新加坡。 TAC公司是由瑞典第一家族威伦伯格控股的SEP属下的一家独立的子公司,S EP还拥有ERICSSON、VOLVO、ABB、SAAB、Electrolux、SKF、Atlas、Copco等瑞典其他一流的大公司。由Percy Briarnevik(现任ABB总裁)组成的高级董事会对其进行管理。 TAC公司生产从DDC子站到阀门、执行器机构、传感器、变频器等全部产品,系统成套性高,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加上清华同方获得ISO9001认证的设计、生产和工程体系,TAC VISTA系统在售后服务和今后系 2

楼宇自控系统技术方案(可做模板)

楼宇自控系统技术方案 前言: 楼宇自控系统技术方案很多朋友不知道怎么做?薛哥整理了一篇分享给大家,收藏做标准模板也可以。 正文: 概述 本方案针对楼宇自控系统(BAS)而进行设计,根据该项目的特点,我们将利用BAS系统对建筑物内的公共照明、空调系统、供暖通风、给水排水系统等实行全时间的控制和管理,系统收集、记录、保存有关系统的重要信息及数据,作到一体化管理,达到提高运行效率、保证办公环境需要、节省能源、节省人力的效果,最大限度安全延长设备寿命的目的。 1、设计依据 提供一些标准和规范 以及招标文件提供的相关资料及技术文件; 2、需求分析 楼宇自控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厦内的机电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要想管理好大厦内的机电设备,首先必须要知晓它们的运行情况、所处系统中担任的角色以及设备的特性等。楼宇自控系统(BAS)是建立在机电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自控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将大厦中的不同机电系统设备产生的信息汇集起来,实现各类设备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并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以实现对所有被监控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 等现代城市综合体本案需要楼宇自控系统(BAS)监控内容具体描述如下:

空调及动力设备(通过DDC接入BAS) 送/排风机系统 新风系统 排风排烟 给排水系统(通过DDC及接入BAS) 集水井 排水泵 公共照明(通过DDC接入BAS) 公共照明 3、BAS系统监控内容 根据项目要求,本项目楼宇自控系统监控的机电设备包括:公共照明、空调系统、供暖通风、给水排水系统。根据某大厦内各类功能建筑的以上各系统设置情况不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置范围及监控内容如下: 3.1 新风机控制 监控内容控制方法 启停控制空调可以通过BAS系统自动控制启动停止,也可以在现场手动控制;具有定时启停功能,可以根据预定的时间表启停设备;具有联锁功能,送风机启动前,风阀全开,送风机启动后,温度、流量控制回路使能,送风机停止后,风阀关闭,水阀关闭;支持消防联动,接受消防强制信号控制送风机以及风阀。根据消防系统提供的情况实现。 温度监控监测送风、回风的温度,并根据预定的高低限值判断,超限则输出报警信息;我们使用串级控制回路对回风温度进行控制。其内环控制通过PID

(完整版)楼宇自控技术方案-江森自控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1.1系统概述 在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本项目作为酒店项目,能源与设施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无论对自身运营还是社会效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这样规模的建筑中,需要大量的机电设施协同运转才能为建筑物内的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空间环境,这也是我们楼宇自控系统的建设目标。另外,为实现整个建筑设施管理的现代化,和最佳的节能需求,我方在设计楼宇自控系统时,充分考虑了全年不间断地运行需求、电磁环境的影响、山东地区气候等特点,以及系统兼容性等问题。系统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以长期的经营需求为主,充分满足遵循国内国外的相关规范与标准。 1.1.1BA系统的必要性 1)智能建筑能耗分析 2)系统功能 ■ 实现楼宇内各机电设备的自动控制-由于负载的变化,是随人员多少、设备开关、室外冷热程度及时段特性而异,人工管理无法适应如此及时、繁琐的调整,而自动控制系统可自动完成; ■ 降低大厦的运营成本、能源成本-降低大厦的运行费用,可节约电费30%左右; ■ 延长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大楼安全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20%; ■ 控制大楼内空气温湿度,达到需要的、适宜的办公、餐饮、休闲环境; ■ 减少设备维护、维修费用及管理人员的开支。

1.1.2产品选择 我们本着确保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认真的研读了各类图纸与文件的需求,并对该项目的建筑布局及形态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最终选用了江森自控的系统架构。 1)江森自控 ■ 是一线产品,80~90%的项目都会选择一线品牌; ■ 产品稳定,调试风险小; ■ 产品寿命长; ■ 产品体系全,可以提供全套产品,没有兼容性风险; ■ 江森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同时生产暖通空调设备和楼宇自控设备的生产厂家,因此江森自控对新风机组及空调机组的控制原理和方法具有针对性,对于空调设备与楼宇自控设备的融合控制优于其他厂家,其控制理念和逻辑算法代表了世界最前沿的技术。 2)系统特点 ■ 先进性:全新的概念、全新的技术、全新的系统; ■ 开放性:开放式网络、开放式协议、开放式用户界面; ■ 兼容性:兼容多种通信标准及机电厂商设备; ■ 经济性:易于施工、安装、操作和维护; ■ 灵活性:易于扩展、升级、改造; ■ 可靠性:安全、稳定,并已在全球范围成功应用。 1.2设计原则 我们认为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面应该考虑以下原则: ■ 先进性 大楼内必须选用一流设备,在技术上适度超前,符合今后发展趋势,同时又要注意其针对性、实用性,充分发挥每一设备的功能和作用。因此,考虑系统设计方案时,我们建议重要的系统应采用当前国际上先进的主流技术产品。 系统采用分布式集散控制方式的两层网络结构,管理层建立在以太网络上,控制层则采用BACnet或LonWorks的总线技术,点对点通讯,并允许在线增减

楼宇自控系统施工方案

楼宇自控系统施工方案 本工程楼宇自控采用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由现场传感器及执行器、直接数字控制器(DDC)、网络控制器中央操作站等四大部分组成。控制范围:空调机组、新风机组、洁净空调、风机、供电、照明、温度传感、给排水、远传抄表。施工流程如下: 1)线缆敷设 `在本工程中,线缆比较集中的地方采用电缆桥架敷设,出桥架和比较分散的地方采用穿镀锌钢管敷设,竖井内的线缆敷设在线槽内。 输入输出设备至接线盒部分采用金属软管,管长尽量控制在1米以内。 楼宇自控系统布线和照明系统穿线同期进行。 2)输入输出设备检测接线 输入设备主要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压差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电量变送器、空气质量传感器、温控器、风速传感器。 输出设备主要有:电磁电动调节阀、电动风阀驱动器等。 (1)温湿度传感器不应安装在阳光直射的位置,远离有强烈震动、电磁干扰的区域,不破坏建筑物外观与完整性,室外温湿度传感器设防风雨

防护罩。尽可能远离门窗和出风口的位置,若无法避开则至少相距2米,并列安装的传感器距地高度一致,高度差不大于1毫米,同区域内高度差不大于5毫米,传感器和DDC之间的连线的电阻要求小于1Ω。 (2)压力、压差传感器、压差开关的安装 传感器应安装在便于调试、维修的位置。 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上游侧。 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层完成之后。 风管型压力、压差传感器应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和蒸汽放空的位置。 水管型、蒸汽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预制和安装的同时进行,其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衬里、吹扫和压力实验前进行。 水管型、蒸汽型压力、压差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管道焊接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处。 水管型、蒸汽型压力、压差传感器的直压段大于管道口径的三分之二时可安装在管道顶部,小于管道口径的三分之二时可安装在侧面火底部和水流流束稳定的位置,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水流流束死角和振动较大的位置。 安装压差开关时,宜将薄膜处于垂直与平面的位置。

楼宇自控项目解决方案

XXX项目楼宇自控项目 系 统 方 案

目录 一、方案编制说明......................................................................................................................... 3 二、系统技术方案......................................................................................................................... 3 2.1、系统概述 ....................................................................................................................... 3 2.2、设计依据 ....................................................................................................................... 4 2.3、需求分析 ....................................................................................................................... 52.4、系统设计............................................................................................................................... 6 2.4.1、冷热源系统........................................................................................................ 6 2.4.2 空调/新风系统..................................................................................................... 7 2.4.3 送排风系统.......................................................................................................... 9 2.4.4 给排水系统...................................................................................................... 10 2.4.5、照明系统........................................................................................................ 11 2.4.6、电梯系统........................................................................................................ 11 三、柏顿楼控系统简介............................................................................................................. 12 3.1 系统软件介绍 ..................................................................................................... 13 3.2 现场控制器DDC................................................................................................ 15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楼宇自控系统 (2) 1.1总述 (2) 1.1.1 系统设计标准 (2) 1.1.2 系统设计依据 (3) 1.2系统功能及技术要求 (4) 1.2.1 BAS监控方案 (4) 1.2.2 能量管理系统EMS的节能功能 (9) 1.3系统设备选型 (11) 1.4系统概述 (13) 1.4.1 系统特点 (13) 1.4.2 系统结构 (15) 1.4.3 系统硬件功能 (17) 1.4.4 系统软件EBI说明 (19) 1.5设备监控点数总表(见附表一) (20) 1.6系统设备清单及报价 (20)

第一章楼宇自控系统 1.1 总述 楼宇自控系统(BAS)是建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使大楼具有智能建筑的特性。现代建筑内部有大量机电设备,这些设备多而分散。多,即数量多,被控、监视、测量的对象多,多达上千个点以上;散,即这些设备分布在各楼层和各个角落。如果采用分散管理,就地控制、监视和测量是难以想象的。采用楼宇自控系统,就可以合理利用设备,节约能源,节省人力,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加强楼内机电设备的现代化管理, 并创造安全、舒适与便利的工作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罗湖边检站办公大楼是一座以边检办公为主体的、对现场以及信息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综合型现代化大厦。大楼由主楼和副楼两部分组成,其中主楼高20层,副楼高7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左右,属一类建筑物。 本工程的楼宇自控系统主要考虑对该大楼的机电设备,如中央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梯系统和变配电系统等进行监控和管理。BA系统中央站设在地下二层,上述各系统由中央控制站统一管理,协调运作。 1.1.1 系统设计标准 楼宇自控系统是通过中央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将分布在各监控现场的区域智能分站连接起来,共同完成集中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综合监控系统。 一、系统目标 楼宇自控系统的目标就是对大厦内所有机电设备采用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

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凭借专业队伍、雄厚技术和优良产品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在广电、政府、军队、监狱、银行、电力、交通、学校、医院、酒店、小区、烟草等行业均有典型成功案例,并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按不同的产品和层次 为用户提供紧扣需求、经济适用、考虑周全的总体解决方案,使用户的投资收益最大化。 典型商业大厦弱电系统集成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删)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 》?门禁及考勤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及背景音乐 》?有线电视系统 》电子会议系统(删) 》?停车场管理系统 》电子巡更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 》?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 》?商务会议系统 》酒店管理系统(删) 》?物业管理系统 》?机房工程与防雷系统 典型智能化小区弱电系统集成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楼宇对讲(可视、非可视)系统 》?门禁系统 》?周界防范子系统 》?家庭报警系统 》?电子巡更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

》停车场管理系统 》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

》远程抄表系统 》?宽带网络接入系统 》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 》社区”一卡通”管理系统 》?机房工程与防雷系统 典型医院弱电系统集成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 》楼宇自控及水电计量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紧急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 》病房呼叫系统 》医学示教系统 》排队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 》停车场管理系统 》门禁及考勤系统 》U P S系统 》一卡通系统 》?无线对讲系统 》公众信息发布系统 》综合管路系统 》机房工程与防雷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楼宇自控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自从引入微处理器技术以来,楼宇自控技术的发展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楼宇自控设备从没有通信功能的独立控制器发展成为具有通信功能的网络控制器,楼宇自控系统(BMS)从最初只有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BAS)扩展到包含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防火自动化系统(FAS)和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S)。随着智能建筑的进一步发展,不仅要求楼宇自控系统本身高效、集成,而且还要求与其他系统(如物业 管理系统)高效集成,称为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BMS)。因此,楼宇自控系统的集成直接关系到智能建筑集成系统的成败。 从楼宇自控系统的结构形式上讲,不外乎以下三种:(1)集散系统(DCS)结构:该结构是由中央站和分站两类节点组成的分布式系统,具有管理层和自动化层两层结构。它以DDC控制器为基本单元,控制器与现场的传感器和执行器采用电气连接,信号标准为0-10V或4-20mA,其优点是数据传输速度快,不受通信传输延时和不确定性的影响。对于信号点分布比较集中、控制策略较复杂的系统,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实现较为合适。(2)现场总线系统(FCS)结构:该结构是以单个的传感器和执行器为通信节点,信号点可发散分布,不受距离限制,其测量和控制精度不受距离影响,可实现全数字、双向、多站的数字通信,同时,在可维修性、互换性和开放性等方面都比DCS系统有较大的提高,典型代表有:LonWorks,BACnet,CANBus和以太网。 (3)集散系统和现场总线综合结构:该结构分为三层,管理层采用某种网络协议进行通信,这种开放性使得管理信息集成更加容易;自动化层采用基于控制总线楼宇自动化系统数据通信协议的DDC分站控制器,该层具有以DCS为基础的经验,各种控制功能、应用软件比较完善,易于处理DDC分站之间的控制协调;现场层采用基于现场总线的I/O模块或现场DDC控制器,在该层上控制功能相对简单,因此既能充分发挥现场总线的优点,又能避免复杂控制算法实现困难等问题。 一、Kitozer系统 Kitozer系统,该系统是以Insight图形工作站为核心,与设置在各监控现场的各类型DDC子站组成的大型集散式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多层网络结构:管理级网络(MLN)、楼宇级网络(BLN)、楼层级网络(FLN)。其“开放式”网络结构及软硬件兼容的特点便于与新技术结合,方便系统扩容与保护用户初期的投资。主要监控设备包括:(1)中央空调(冷冻机房、新风及空调机、主要的供风和排风机、空调系统分区开/关监控、中央空调计费系统);(2)给/排水设备;(3)公共照明系统分区、分层开/关监控;(4)变配电系统监控—高压及配电监控—通过

第一章楼宇自控系统简介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知识简介 前言建筑智能化系统和技术 智能建设并不是特殊的建筑物,是配置了大量智能型设备的建筑。在这里广泛地应 用了数字通信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视技术、光纤技术、传感器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高新技术,构成了与传统弱电系统有本质区别的新型建筑弱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而上述“4C+A”技术也形成了建筑电气技术新的分支——“建筑智能化 技术”。 一、建筑智能化的系统的组成于与功能 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和系统应用来说,建筑智能化系统组成可简单归纳为 3A+GCS+BMS,即 BAS 大楼自动化系统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OAS 办公自动化系统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CAS 通信自动化系统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 GCS 综合布线系统 Gneric Cabling System BMS 建筑物管理系统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一)大楼自动化系统BAS BA系统采用集散式的计算机控制系统(Central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一般具有三个层次:最下层是现场控制器,每一台现场控制器监控一台或数台设备,对设备或对象参数实行自动检测、自动保护、自动故障报警和自动调节控制。它通过传感器检测得到的信号,进行直接数字控制(DDC)。中间层为系统监测控制器,它负责BA中某一子系统的监 测控制,管理这一子系统内的所有现场控制机。它接受系统内各现场控制机传送的信息,按照事设定的程序或管理人员的指令实现对各设备的控制管理,并将子系统的信息上传到中央管理级计算机。最上层为中央管理系统(MIS),是整个BA系统的核心,对整个BA系 统实施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控制的任务。

楼宇自控系统方案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一、前言 为提高管理水平,节约能源并提供更为舒适的室内环境,把酒店的空调及新风机组、冷水机组、给排水、照明等系统设备纳入大厦自动化管理系统。 APOGEE 是以集散理论为基础的成熟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它具有结构灵活、适应性强、扩展方便、软件优化设备运行、操作简单等特点。APOGEE 基于W INDOW S NT 平台的系统软件包,可直接进入建筑的计算机网络集成系统,与其他进入集成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并是集成系统中重要的环节,这也是该系统开放性的充分表现。

二、系统总则 2.1设计目标 考虑到本建筑功能为酒店用房,楼内人员长时间停留。因此楼宇自控系统应满足环境控制要求及设备、人员的管理功能。 本方案设计的楼宇自控系统应用现代控制技术,使大厦在管理和机电设备的控制方面具有国际21世纪的领先水平,为大厦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达到以下目标: 1.舒适—提供舒适良好的工作环境: 楼宇自控系统根据季节、人员和空气流动情况的变化,将各区域的室内温度和湿度控制在设计要求值上,同时参考国际上的通用标准(如:ASHRAE舒适标准、ISO7730的热舒适指标PMV、国标GB5701-85中的舒适温度指标等),使楼内参加会议的人员感觉最舒适。 2.节能—降低能耗和管理成本: 在满足舒适性的前提下,楼宇自控系统通过合理组织设备运行,使大楼的运行费用为最低。即以能耗值最低为控制目标,进行优化系统控制。楼宇自控系统软件设有节能程序,可以控制设备得以合理运行。如冷冻站设备,楼宇自控系统根据传感器检测的数据,计算出大厦实际的冷负荷,确定冷水机组的启停台数。根据统计,安装楼宇自控系统后可使能源消耗降低20%~30%,对一个大型建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3.安全—提供突发故障的预防手段: 如果大厦的机电设备突然发生故障而停机,将对大厦产生严重后果。楼宇自控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这种局面的出现:随时检查设备的实际负载和额定负载,一旦发现设备过载,立即自动卸载同时向中央控制室发出报警信号,以防损坏贵重设备;监视设备运行状况,一旦发现其中某台设备运行异常,立即报警通知检修人员前去检查,以防引起更大范围的设备故障;自动记录设备的累计运行小时数,当累计值达到规定的维修时间时,自动报告中央控制室,及时提醒进行设备检修;当一组设备

智能楼宇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商务楼宇,是信息时代和计算机应用科学的必然产物,是现代高科技与建筑完美的结合。智能楼宇的含义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完善,一般被认为是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和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要求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它是多科学、高新技术的有机集成。大量高新技术竞相在此应用,可视电视、多媒体技术、智能保安与环境控制、信息高速公路、能量无管线传输等最尖端的高科技也在智能建筑中发挥其巨大的优势。 贝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商,在楼宇智能化业务领域主要开拓以下服务: 1、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 2、楼宇智能化规划设计、工程实施、顾问 3、楼宇智能化系统维护、售后服务、智能化系统集成外包服务 二、系统架构 在智能楼宇系统建设中将构建以下几个系统 1.综合布线系统 2.安全防范系统

闭路监控子系统 防盗报警子系统 3.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4.一卡通系统 门禁子系统 考勤子系统 消费子系统 巡更子系统 停车场管理子系统 5.公共广播系统 6.多媒体显示及信息发布系统LED显示子系统 信息发布子系统 触摸屏查询子系统 排队叫号子系统

7.多功能会议系统 8.楼宇自动控制系统 9.整体机房工程 机房装修装饰 机房综合布线 供配电系统 UPS不间断电源 防雷接地系统 空调与新风系统 机房消防系统 机房环境与设备监测系统 KVM控制系统 三、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按工作区、水平区、垂直干线区、管理区、设备区等几个部分组成。采用高质量标准化线缆及相关连接硬件,在建筑物内组成标准、灵活、开放的信息传输通道,可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方案

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方案 1系统概述 楼宇自动化系统或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系统)是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等管理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而构成的综合系统。BAS通过对建筑(群)的各种设备实施综合自动化监控与管理,为业主和用户提供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并使整个系统和其中的各种设备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因此,采用BAS系统可以大量的节省医院人力、能源、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提高建筑物总体运作管理水平。 2需求分析 根据图纸和昆山中西医结合医院项目的功能需求,采用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大楼的主要建筑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监视和控制,以实现节能和降低运行成本为目标,保证大楼空气质量和环境舒适度,同时,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日常保养,最终达到舒适、高效、节能的目标。该项目BAS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空调冷热源系统 包括对冷冻站及热源系统的运行工况进行监视、控制、测量与记录。 空调机组及通风系统 包括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送排风机。 通过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保证室内的空气温湿度、环境质量等参数在一定控制范围内,同时程序化机组启停,实现舒适、节能的目标。 给排水系统 包括对生活水系统、排水系统、集水井高低液位监测,相关水泵运行监视和联动控制。 变配电系统

通过接口方式读取主要电力参数,监视电力配电情况,记录和分析不同时段电力负荷,提交能源管理系统和集成管理系统。 照明控制 监视主要照明回路的手/自动状态和开关状态的记录,控制以及联动控制部分照明回路。 电梯系统 通过接口方式监视电梯的运行数据 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一方面通过通讯接口实现与冷热源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变配电系统、电梯系统的数据通讯,另一方通过建筑设备控制与管理系统与大楼集成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与消防集成管理系统数据通讯和联动控制功能。 3设计原则 在对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中我们遵循以下的原则: 可靠性:采用集散分布型控制系统,即将任务分配给系统中每个现场处理器,免除因系统内某个设备的损坏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灵活性:系统具有可扩充性,以便满足将来扩展网络服务范围的需要。系统可在日后任何地方增加现场控制器及操作终端而不影响本系统操作。 实用性:系统可容纳建筑物内机电系统的不同工艺需要。并综合各系统资料,显示于操作员终端,方便管理。 开放性: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在系统网路架构内完全采用开放式的国际标准BACnet协议。 经济性:系统中的现场处理器足够应付日后技术的快速发展,现阶段的投资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及保护。 4系统设计 4.1系统结构 该系统采用如下结构及协议,具体见示意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