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3.27 MB
- 文档页数:43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正确达意,必定依照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能够够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看作增补,特别句式的翻译也要依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畅达。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正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理解畅达,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饶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添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节余、负担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别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地址,更好地吻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出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矛盾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增添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利害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序次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驾轻就熟一、录“录”,就是把文言词句子中不用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用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又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用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用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说。
高考语文知识清单:文言文翻译归纳一、命题特点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高考试题中的保留项目。
目前高考采用的是直接用文字翻译的表述形式,分值一般为10分。
二、方法点拨1、翻译的标准“信、达、雅”是得到公认的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2、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3、翻译的步骤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句,符合规范。
4、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
南阳何颙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
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2020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核心突破四——精准翻译句子,落实得分点核心突破四精准翻译句子(一)——符合“直”“信”“境”,落实得分点一、翻译基本原则:直译加意译,重在“直译”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
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便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序也不能变动。
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要和原文一致。
所谓“重在‘直译’”,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
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
意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法。
所谓“直译加意译”,就是适当采用意译的方法。
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类经常活用,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缚住,不能机械地采用直译,而应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畅,意思明确。
意译多用于对一词或短语的翻译。
边练边悟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山一样,气息微弱,生命垂危,随时都可能死亡。
解析“日薄西山”是比喻,需要译出比喻特点,意译;“朝不虑夕”要意译。
(2)衡下车,治威严。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张衡一上任就治理严厉。
……上任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退职回家。
解析“下车”“视事”是专用语,需意译;“乞骸骨”是退休的委婉说法,须意译。
(3)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一.逐字进行翻译文言文习惯单字表意,这是文言文最鲜明的特征。
故我们理解文言文语句最基本的方法便是:逐字进行理解,将每字的含义组合起来,进而形成整句的翻译结果。
以2021年全国1卷中的“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为例子:上即皇上;患即忧患(替换为担忧更符合词与词的常规搭配);吏即官吏、官员;多即大多;受即收受;赇即贿赂。
故“上患吏多受赇”翻译为:皇上担忧官吏大多收受贿赂。
密即暗中;使即派遣;左右(合成词)是近臣、随从、侍卫等人的统称,一般都可以翻译为侍从;试即尝试;赂即贿赂;之代指上文提到的官吏,用他们代替即可。
故“密使左右试赂之”翻译为:暗中派遣侍从尝试贿赂他们。
二.依照原文语序,遇倒装句才调整语序文言文的翻译结果一般要严格依照原句中的语言顺序,只有当原句中存在倒装句才需要调整原句的语言顺序,再按照调整后的语言顺序进行翻译。
(原句中存在倒装句详见“文言文的表达习惯:倒装句”)以2018年全国1卷中的“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为例子:前两个分句按照“逐字进行翻译”便能完美解决。
帝即皇帝;以即因为(前后文呈现出因果关系);芝即传主鲁芝;清即清廉,忠即忠诚,履即行为(联系词语“履行”),正即端正。
故“帝以芝清忠履正”翻译为:皇帝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
素即一向、向来;无即没有;居宅(合成词)即宅第、住宅。
故“素无居宅”翻译为:向来没有住宅。
第三个分句是定语后置句,故要先调整原句的语言顺序(调整为“使军兵为作五十间屋”),再按照调整后的语言顺序进行翻译。
使即派遣;军兵(合成词)即士兵;为即给;作理解为建造更贴合语境。
故“使军兵为作五十间屋”翻译为:派遣士兵给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三.该保留则保留,该补充则补充文言文的语句中存在不能翻译或者不必翻译的字、词,在翻译结果中可以保留。
不能翻译或者不必翻译的字、词有两种情况:1.现代汉语仍然使用的字、词、成语等。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中的“劳苦而功高如此”便可以翻译为“像这样劳苦功高”。
2020年高考文言文翻译5字法及技巧近年来,高考加大了对文言文考查的难度,将文言语句翻译由客观性试题改为主观性试题,分值为5分。
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
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此,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式。
名师小灶高考对文言语句翻译的要求是“直译”,所谓直译,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
如去年全国试卷要求翻译的句子中有一句为:“其李将军之谓也。
”很多考生没有译出表示推测、估计语气的“其”字,句式与原文不符。
关于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为便于同学们记忆,我编了一段顺口溜: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如果再简洁一些,还可以用这样几个字概括:留:年号、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替:用现代汉语词语替换古义词;移: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补: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语或谓语;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等。
对很多考生来说,译句之难,主要在于对文言词义和句式的理解。
其中理解文言词语是文言语句翻译的关键。
如去年北京试卷的译句是:“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
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这句话的难点是这样几个词:“说”,应译为“话”或“教诲”;“达”在句中是“切中”、“切合”或“理解明白”的意思;“微”在句中是谦词,指“微小的”、“卑微的”。
“趣”在句中应解为“志趣”、“情趣”、“志向”等;“规”,在句中的意思是“规划”、“考虑”、“打算”等。
这句话应译为:“先生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
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
”所以考生掌握了翻译的基本方法后,更重要的是理解并积累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等。
第十一讲翻译(一)原则与意识复习目标1. 字字落实,准确翻译。
2. 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问题纵览1. 初通大意,但得分点意识不强,洋洋洒洒而失分颇多。
2. 多以意译含混对付,重要字词不能一一落实。
二轮对策文言翻译无非信、达、雅三点要求。
“雅”暂不做要求,“信”“达”是必须先做到的:要有忠于原文的意识,注意语句通顺,语气贯通,语言连贯得体。
对策一找准和译准句中的关键词所谓关键词,就是指那些重要的实词、虚词和标志句式的词语,即考试中的“给分点”。
注意落实实词——确定词性、确定词义;落实虚词——虚词的意义是它在句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虚词翻译不能脱离语境。
关注特殊句式。
【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
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堂讲义第十一讲翻译(一)原则与意识复习目标1. 字字落实,准确翻译。
2. 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问题纵览1. 初通大意,但得分点意识不强,洋洋洒洒而失分颇多。
2. 多以意译含混对付,重要字词不能一一落实。
二轮对策文言翻译无非信、达、雅三点要求。
“雅”暂不做要求,“信”“达”是必须先做到的:要有忠于原文的意识,注意语句通顺,语气贯通,语言连贯得体。
对策一找准和译准句中的关键词所谓关键词,就是指那些重要的实词、虚词和标志句式的词语,即考试中的“给分点”。
注意落实实词——确定词性、确定词义;落实虚词——虚词的意义是它在句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虚词翻译不能脱离语境。
关注特殊句式。
【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
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