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竹里馆》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贵州省黔西南、黔东南、黔南州中考题)
- 格式:doc
- 大小:20.01 KB
- 文档页数:1
竹里馆阅读题及答案导读: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阅读题一1、诗歌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这种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2分)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2分)参考答案1、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阅读题二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参考答案1、(2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吹着口哨。
在茂密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只有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映照。
【竹里馆阅读题及答案】1.竹里馆王维阅读及答案2.竹里馆阅读答案3.王维《竹里馆》阅读答案4.竹里馆阅读和答案5.《竹里馆》阅读答案6.《等》阅读题及答案7.竹里馆的试题答案8.故乡阅读题及答案上文是关于竹里馆阅读题及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竹里馆》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贵州省黔西南、黔东南、黔南州
中考题)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 “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什么图景?
10. 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
【答案】
9. 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静、寂图景,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10. 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
【解析】
【9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描绘出一幅清幽澄净的图景。
【10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
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选出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
A.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一个“独”字贯串了全篇。
B.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C.三、四两句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人能理解,也不希望别人理解。
D.全诗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
1.C
2.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人知道诗人在这里。
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解析】
1.C项,“深林人不知”本来就是诗中应有之意,如果对人,知与不知毫不在意,那他就不会写出这句诗,既然写了这句诗,就表明他还是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遗憾的是陪伴他的只是天空中的一轮明月。
2.解答此题,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作答时注意抓住诗句中诗人的动作和竹林、琴、月光这几个意象来进行描绘: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长啸。
没有人知道他在幽深的竹林里,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019年贵州各市中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默写与阅读题及解析】汇集2019年贵阳市中考题8.默写(8分)①,关山度若飞。
(南北朝《木兰诗》)②谁怕?。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③看,像牛毛,,像细丝……(朱自清《春》)④,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梅岭三章》)⑤《庄子•北冥有鱼》中以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是:,o⑥《行路难》中表明诗人坚定信心、实现理想的句子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默写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1)万里赴戎机(重点字:戎)(2)一蓑烟雨任平生(重点字:蓑)(3)像花针(4)取义成仁今日事(5)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重点字:翼)(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重点字:沧)与诸子登幌山①【唐朝)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ftxian山:在湖北襄阳。
西晋名将羊枯曾镇守此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建碑纪念他。
②鱼梁:襄阳两水中的沙洲。
③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2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3分)A.曹操《观沧海》B.陈子昂《登幽州台歌》C.王安石《登飞来峰》D.文天祥《过零丁洋》22,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5)B(6)示例:“天寒梦泽深”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诗歌译文: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渤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二)古代诗文阅读沧浪亭记(节选)【宋朝】苏舜钦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①广水,不类乎城中。
竹里馆阅读理解题答案1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简介主题《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赏析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琴,一边“长啸”。
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尘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月下的竹林在琴声中更显静谧,夜晚的琴声在竹林中也越发悠远。
读来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题库121、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诗句是:参考答案: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暗。
参考答案:A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2江津区xx-xx学年度下期期末测试七年级语文科题(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30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股神秘的能量黑洞的中心,这个现象让科学家感到非常奇异,后来被证班级姓名考号实:这个黑洞正在吞噬(tūnshì)一颗恒星!..B.车头车尾离前后树各不到5厘米,是咋“卡”进去的呢?一张超剽悍(biāohàn)..停车照近日火爆网络,记者昨天见证了这一停车奇观。
七年级语文下册王维《竹里馆》诗歌赏析与练习一、王维《竹里馆》诗歌鉴赏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
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
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无《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
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
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
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
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
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
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傭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
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
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译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译:月夜,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会儿弹弹琴,一会儿吹吹口哨。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二、【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阅读答案王维《竹里馆》阅读答案【原文】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深密的竹林。
篁(huánɡ),竹林。
长啸:撮口出声叫啸。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吹着口哨。
在茂密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只有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映照。
【问题】(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参考答案】(1)(2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二:(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答: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答: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3、“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答:“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4、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答:独坐、弹琴、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5、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 :宁静、淡泊的心情。
【赏析】这首诗是《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是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作品以简朴清丽的诗句描写山林幽居的情趣,表现的是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追求宁静、淡泊、脱俗的生活态度的绝佳表述。
关于王维《竹里馆》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关于王维《竹里馆》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王维《竹里馆》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深密的竹林。
篁(huánɡ),竹林。
长啸:撮口出声叫啸。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参考答案】(1)(2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二:(1)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2分)答: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2)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答: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3、“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答:“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4、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答:独坐、弹琴、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5、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 :宁静、淡泊的心情。
【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吹着口哨。
竹里馆记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竹里馆记阅读答案附翻译竹里馆记阅读答案附翻译竹里馆记王世贞⑴去新安郭之三里,其地负高而临深。
专题13《竹里馆》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著名词人苏轼曾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和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诗《竹里馆》,体会和欣赏“诗中之画”吧!二、目标目标:1.知识目标:走近王维,感知田园诗歌。
2.能力目标: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会读诗、品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
三、原文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四、注释《竹里馆》:选自《王维集校注》卷。
王维曾在陕西蓝田的辋(wǎng)川居住,有《辋川集》组诗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
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幽篁:幽深的竹林。
篁,竹林。
长啸:撮(cuō)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深林:幽深的树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五、诗意独自闲坐幽深的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六、赏析独坐幽篁里,一个人,一片幽深的竹林,还有一颗向往宁静的佛子心。
古代文人们,大都喜欢竹子,认为竹子是节气的象征,仿佛和竹子同时出现,骨气就有了,文气也有了。
弹琴复长啸。
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有裹挟着花草香的清风,还有风吹竹叶的“沙沙”声。
如此清爽脱俗的环境,如果没了琴声,便少了几分雅致。
好吧,那就焚香摆琴,抚弦长啸以乐。
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了。
深林人不知,在野外玩音乐,除了环境幽静以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扰民。
王维的琴声是不是美妙,长啸合不合韵律,无人知道,反正是弹了,反正是啸了,反正是没人听到。
在这样一个清净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精神可以彻底放松呢。
《竹里馆》中考习题及答案【七年级下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作者】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王维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
【背景】《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主题思想】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
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B )A.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解析】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7.2课外古诗《竹里馆》中考题精编答案版2019年中考题汇编1.贵州省毕节市 2019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古诗阅读(6 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8.“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图景?(3分)19.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3 分)解答:18.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静、寂图景,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19.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
2.贵州省黔东南州2019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阅读古诗,完成9-10题(6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什么图景?(3分)9.(3分)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静、寂图景,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10.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3分)10.(3分)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
3.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真题(逐题简析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6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竹里馆》中考题一《竹里馆》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贵州省黔西南、黔东南、黔南州中考题)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什么图景?10. 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一【答案】9. 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静、寂图景,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10. 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
【解析】【9题详解】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描绘出一幅清幽澄净的图景。
【10题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二《竹里馆》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题)2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6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2)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中考古诗词复习: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每首2题)·学生版一.古诗词赏析(共26小题)1.(2017•福建)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下列各题。
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旅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2021•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木兰诗(节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有同学将前四句的意思理解为,“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大家都说他的理解不对。
请你说服他。
(2)有评论说,“不闻爷娘唤女声”一句点出了木兰当时的处境和身份。
请对此做简要分析。
3.(2019•咸宁)古诗词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竹里馆阅读理解题答案:篇一:【阅读欣赏+训练】《竹里馆》1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画家,精通音律。
今存诗400余首,大致分为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两类,重要诗作有《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题《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赏析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琴,一边“长啸”。
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尘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月下的竹林在琴声中更显静谧,夜晚的琴声在竹林中也越发悠远。
读来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题库121、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诗句是:参考答案: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暗。
参考答案:A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2篇二:初一语文试题及答案江津区2013-2014学年度下期期末测试七年级语文科考试题(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 “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什么图景?
10. 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
【答案】
9. 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静、寂图景,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10. 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
【解析】
【9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描绘出一幅清幽澄净的图景。
【10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