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案中华书局版1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大危机: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概况、新特点及影响。
罗斯福新政:背景、概况、主要内容、新特点、实质和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技能目标:学习大危机的原因、特点和罗斯福新政,提升分析、比较、概括水平,及知识迁移水平。
情感目标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大危机是一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转折点;2.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垄断资产阶级销毁产品、毁坏生产设备和耕田等行径,理解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4.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重点和难点重点: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难点:1.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
2.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内容,学生要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总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使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经济高度繁荣。
不过,繁荣背后却蕴藏着极大的危机。
〔讲授新课〕(板书本课标题)一、“繁荣”及其崩溃(板书)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
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以增强感性理解)(观看课件幻灯片3,视频: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2.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在讲述资本主义经济繁荣时,要给学生指出,繁荣后面潜伏的危机。
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1.危机爆发(板书)关于危机产生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使学生理解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因为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经济危机。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
《国家工业复兴法》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上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展示图片、漫画、讲故事等形式,设置悬念,让学生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原因,表格归纳危机的特点、表现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1、战后短暂的繁荣:1924――1919年,一战后,经过几年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并一度出现了繁荣景象。
说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危机,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的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消除,经济危机就一定会爆发。
2、经济危机:时间:1929――1933年地点: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原因: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磊生产之间的矛盾。
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只要这个矛盾存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不会消失。
②资本家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引发这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标志(导火线):纽约股票交易所波及范围:始自美国波及德国、英国,并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问题探究二:根据材料分析了解经济危机的特点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的危机。
影响:在危机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跌,企业和银行纷纷倒闭,失业激增。
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问题探究三: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哪些影响?(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危机的危害)(图片展示)影响:在危机中,使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资本主义世界受到严重打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跌,企业和银行纷纷倒闭,失业激增。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1.认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
2.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3.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根除。
4.重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与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预习导学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由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并一度出现繁荣景象。
然而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危机。
(2)经济大危机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棚屋区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以上三幅图片都是经济大危机造成的影响,经济大危机是怎么回事?围绕经济大危机,补充以下知识:①时间: 1929-1933年。
②范围: 从美国开始,很快波及德国、英国,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③特点: 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深刻、持续时间最长的危机。
④影响: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跌;企业和银行纷纷倒闭,失业激增;劳动人民生活恶化;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加剧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2.罗斯福新政及其历史意义(1)罗斯福新政①背景: 美国是这次经济大危机的发源地,遭受的打击最严重。
胡佛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并没有缓解危机带来的危害,反而给美国带来更大的混乱,各阶层对其不满。
1932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
②时间: 1933年。
③目的: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④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实行了《国家工业复兴法》。
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其他措施:该法案同时也规定了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如规定了每周的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的工资额,工人有权组织工会等。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暂时繁荣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掌握经济危机的时间、地点、特点和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视频和历史图片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改良等历史过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其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人生经历的了解,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材料展示:罗斯福是20世纪最受爱戴的美国总统。
他虽然出身名门,但他相信平凡人的价值,并且为维护百姓的权利而战;他还有着慑人的魅力,他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罗斯福新政》,而这就是罗斯福能够连任四届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新课讲授(一)从繁荣到危机1.教师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比如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那么,这个时期的美国究竟是怎样的?学生回答: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教师补充:的确,当时美国的经济繁荣一时。
但繁荣背后潜藏着许多矛盾。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下面几则材料找出当时美国社会潜藏的矛盾。
2.材料展示: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重点:一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二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看书完成下列题1. 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年—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2. 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从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
其主要特点有;;。
3.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危机。
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年,美国实行;而德、日则建立了专政,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4.美国新政的目的是在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
中心措施是,通过《》。
5.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重振了,稳定了;维护了美国的。
6.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何影响?罗斯福新政有何作用?如何正确评价美国罗斯福新政?达标测试1.他在1933 年就任总统的时候,正是美国处在空前经济恐慌之时,但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是指美国总统()A.林肯 B.罗斯福 C.杜鲁门 D.尼克松2.“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首流行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歌曲,反映了当时美国A.兴建基础设施 B.乞讨风气时尚 C.出现经济危机 D.社会道德沦丧3.为积极应对美国的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总统领导的美国政府A.实行了自由放任 B.加强了经济干预 C.强化了科技创新 D.大力发展了第三产业4.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1931年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
这一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A、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B、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5.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3月4日就任美国总统,到1945年4月12日逝世,连任四届美国总统。
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一、教学内容分析《“大危机”与“新政”》是初中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到此,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已经历到了发展的历史阶段,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1929年爆发了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社会的剧烈动荡。
为了摆脱危机,各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美国实行以国家调节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罗斯福新政”,克服了经济危机,并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起来;而德、意、日等国家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不顾整体世界的存在和发展,延续传统的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做法,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扩张和发动战争来寻求出路,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所以本课在整个世界近现代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经济大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概念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
“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要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和评价是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在分析问题时,举的例子尽量选择贴近现实的经济生活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分析和讲解的理解。
三、设计思想和特点:鉴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本课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制作教学软件,进行直观教学,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先进的技术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为学生开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设计特点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实现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通过查读《美国的悲剧》,使学生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搜集并处理历史资料信息的能力,充分认识和理解美国悲剧的所在。
2、通过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特点及作用影响的分析,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其人及新政措施、作用、影响的分析,逐渐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解析课标内容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2、确定本课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是:重点:罗斯福新政依据:罗斯福新政恢复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采用这一模式,对西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突破方法:先让学生观看视频,感悟罗斯福发布的新政方针。
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新政产生的效果。
最后阅读、分析材料,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影响依据:经济危机的原因涉及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初中学生理解这样抽象的问题比较困难。
同时,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不但是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背景,还是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二战”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突破方法:通过看视频,了解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的特征、影响。
以漫画故事形式表现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学生合作探究、角色扮演。
3、分析本课地位与作用本课内容是“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由相对稳定走向危机的这段历史,是第二单元的中心环节部分。
与前后课文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另外,无论是国际关系,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本课内容都具有重大影响。
4、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内容、特点、影响。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把整课内容设置为三部分。
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材料、品味漫画,以情境体验、角色模仿、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从罗斯福总统的经历中汲取精神力量,做一个有益于社会。
二、学情分析教学的对象是郴州市六中九年级学生。
他们基本功较扎实,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喜欢有趣和感性的事物;但也存在综合能力不强、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教学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的历史背景。
3、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
4、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不可能解决危机的根源。
2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性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难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哪些会议?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活动2【讲授】【预习导学】1(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请连线完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使产品出现了相对过剩
主要原因纽约股票交易所发生空前的股票大抛售
直接原因(导火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特点
具体表现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3、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有何影响?
4、面对灾难,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措施;分别是:
美国-------------------日本--------------------德国------------------------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1--------经济危机
为什么“一方面是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另一方面却是资本家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
活动4【讲授】【预习导学】2(二)罗斯福新政
背景---------------
直接目的:
[文本框:罗斯福新政]目的---
根本目的:
措施--
特点--------------
实质---------------
作用---------------
活动5【活动】【合作探究】2-------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当选总统是“临危受命”,“危”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腿部残疾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最终成就了伟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
你觉得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或许这正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
三、罗斯福新政的这些措施与以前的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相比有什么不同?给予我们何启示?对此你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活动6【练习】【拓展延伸】
1、归纳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
2、比较华盛顿.林肯.罗斯福
人物
当时解决的主要问题
重大事件
主要影响
活动7【测试】【达标检测】
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2.“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A.实行市场经济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知识经济D.积极拓展
海外市场
3.1930年,假如你从中国广州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A.中国:战乱频繁,逃亡的流民很多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C.英国: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D.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4.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这首儿歌反映的是()
A.工业革命使环境恶化
B.战争危机日益临近
C.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
D.美国实施工业复兴法
5.罗斯福新政中,为解决失业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
A.举办公共工程
B.限制工作日时数
C.规定工资标准
D.整顿银行
6.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
A.国家干预和指导工业
B.国家干预和指导经济
C.国家控制和调节金融
D.国家扩大对外贸易活动8【作业】作业布置
一课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