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柯氏骨折(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手法复位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方法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中医采用手法复位方法对其进行治疗。
复位是指将断裂的骨片准确地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手法复位方法。
1. 手法按摩:通过按摩和揉捏的手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并有助于促进骨折位置的复位。
在复位过程中,医生会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片的位置,采用适宜的按摩手法进行复位。
2. 轻柔拉伸:在一些骨折情况下,患者的肌肉和韧带可能会受到拉伸,阻碍骨折位置的复位。
中医师会使用轻柔的手法进行拉伸,以松弛肌肉和韧带,有助于更好地复位骨折片。
3. 中医拨正:中医认为,通过骨折断端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的牵引,可以实现骨折片的复位。
中医师使用特定的拨正手法,通过施力的方向和力度,帮助断端复位,从而促进愈合。
4. 骨力复位:骨力复位是一种直接的手法复位方法。
中医师会根据骨折的情况,使用手指或特殊的刺激器对骨折位置施加压力,以帮助骨折片复位。
这种方法需要医生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确保复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手法复位方法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或骨伤科医师进行操作。
在进行复位治疗之前,医生会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以确定最合适的复位方法。
此外,复位过程需要注意对患者的疼痛控制和安全性,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中医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方法包括手法按摩、轻柔拉伸、中医拨正和骨力复位。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恢复骨折的正确位置,促进愈合和功能恢复。
在接受治疗时,建议与专业医生进行沟通并注意安全和舒适度。
【骨科小技巧】桡骨远端骨折闭合复位!
复位方法
1手法复位第一步,进行纵向牵引
2逐渐牵开后,用双手拇指,按压桡骨远端骨块
3用手触摸骨折断端,
这个时候有时候会有背侧皮质坎墩的情况
这个时候需要再斜向上牵引一下,
然后用拇指以断端为中心进行一个掌屈
4复位之后需要进行X线的检查,
如果满意的话可以进行石膏的固定
固定的时候推荐的是一个U型石膏,
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前臂的旋转并且可以允许一些组织轻微的肿胀。
但是有的时候比较偷懒就常应用一个背侧石膏来防止背侧移位。
5 石膏塑性时候需要进行3点塑性
桡骨远端向掌侧、桡骨近端向背侧、还有一个辅助点在肘部
适当的掌倾、尺偏,不要太过。
注意前臂不要旋前或者旋后,保持中立。
通过这样的三点塑性就可以较好的稳定骨折断端维持较好的力线6注意石膏的相关固定,以及几个对应的时期
3-5天是肿胀期,如果过于紧可能会引起筋膜间室,要进行石膏的放松
7-10天是肿胀消退期,如果石膏过松可能无法达到固定的效果,需要加紧一些
通过不断的训练,简单的桡骨远端都可以保守治疗拉
复杂的还得手术治疗哦!
内容来源于骨秘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桡骨下端骨折怎么办
导语:桡骨下端骨折怎么办?桡骨位于前臂外侧,桡骨下端骨折各种原因,一般受外界重创摔跤等都会造成骨折,骨折了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去往医院的路
桡骨下端骨折怎么办?桡骨位于前臂外侧,桡骨下端骨折各种原因,一般受外界重创摔跤等都会造成骨折,骨折了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去往医院的路上一定要固定好骨折的地方,桡骨下端三厘米是骨头脆弱的地方,一旦受到外界的重创就会骨折,骨折一定要要固定好好休养,一般都能康复少数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好好保护造成后遗症。
一、多为平地跌倒,手掌撑地、腕关节处于背伸及前臂内旋位时,以致暴力集中于桡骨远端松质骨处而引起骨折。
在此种状态下,骨折远端必然出现向背侧及桡侧的移位。
此时,尺骨茎突可伴有骨折,三角纤维软骨盘亦有可能撕裂。
二、并发症
.受伤时常伴有肩、肘关节挫伤,加上骨折处的疼痛,患肢活动量减少,时间久之肩、肘关节会发生僵直。
2.骨折畸形可出现正中神经受压症状。
随着骨折的复正,可以逐渐恢复。
3.拇长伸肌腱断裂。
一般发生在伤后4周,有时出现更晚。
断裂原因有两种可能,一为原始损伤所致,另一种是骨折波及Lister结节,该肌腱在不平滑的骨面上磨损而发生断裂。
4.骨折整复或固定失败。
均可导致骨折畸形愈合。
5.可发生Sudeck骨萎缩(反射性交感性骨萎缩、创伤后骨萎缩)。
6.可同时合并腕舟骨骨折,检查时应注意,以免漏诊。
骨折处若是固定好之后患者要减少活动,等患处长好才能动一面留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Colles骨折的治疗方法colles骨折即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为人体最常发生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6.7%~11%,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最早由abrahamcolles于1814年加以详细描述,此后即称此类骨折为colles骨折并沿用至今[1]。
此类骨折如果治疗不当,往往会造成明显的后遗症,如骨折畸形愈合、桡腕关节不稳定、慢性疼痛、腕手部功能障碍甚至关节畸形,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本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现综述如下:1保守治疗无移位的colles骨折,用小夹板或石膏固定4周即可,而有移位的colles骨折,大多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的方法治疗。
1.1复位技术colles骨折复位手法较多,一般遵循逆创伤机制复位,即需要应用与致伤应力相反方向的力[2]。
同时复位应注意掌倾角和尺偏角的变化,背倾超过10°或桡偏超过l0°影响腕关节的功能,应予以矫正[3]。
1.2整复时间、麻醉方法多数人都主张尽早复位,延迟整复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也会增加整复的难度,早期整复是减轻创伤后肿胀的关键。
局部血肿内麻醉是最常采用的麻醉方法。
1.3固定位置及固定期限colles骨折整复后的固定位置争议很大,有掌屈尺偏位、旋前位、背伸位、中立位、旋后位等。
传统观点认为应于掌屈尺偏旋前位固定。
因为掌屈尺偏位时桡腕关节前侧桡侧关节囊、韧带及伸肌腱紧张,可防止骨折远端背侧桡侧移位;由于原始损伤时桡骨的远折端常有旋后畸形,复位后多固定在旋前位,以防再度错位。
而腕背伸位固定的理由是桡骨与近排腕骨之间背侧有桡月韧带,而近排与远排腕骨之间背侧无韧带附着,当掌屈位固定时,桡月韧带紧张,向背侧倾斜的头状骨向背侧产生一种变形力,而这种变形力与骨折背向移位的力恰好平等。
因此而产生骨折移位,且长期掌屈位固定,再恢复腕关节背伸活动很困难;另外,腕伸肌倾向于增加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腕屈肌则使骨折断端复位,而桡侧腕伸肌的力量大于桡侧腕屈肌,当背伸位固定时,掌侧的韧带紧张,牵拉骨折块向掌侧,使骨折复位,并且使倾向于增加远折端向背侧的腕伸肌作用减小。
浅谈老年性桡骨远端常见伸直型(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该部位为骨松质和骨实质的交界处,为解剖薄弱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长,老年人意外摔倒手掌着地所致桡骨远端伸直型(Colles)骨折临床上常见,大部分可经非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
桡骨远端有两个重要角度,骨折复位需恢复正常角度。
1.掌倾角:桡骨远端关节面掌、背侧最远点连线与桡骨长轴垂直线的夹角,即为掌倾角,掌倾角约10-15度(图1)。
2.尺偏角:桡骨乙状切迹的中点与桡骨茎突最高点的连线,同桡骨长轴垂直线之间的夹角即为尺偏角,约20-25度(图2)。
图1 图2发病原因本病多为老年人平地摔倒,手掌着地、腕关节处于背伸,加上老年性骨质疏松引起桡骨远端骨折。
发病机制老年人骨质疏松,肢体不灵活,意外摔倒受伤。
人名命名的方法分型: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最为常见,多为平地摔倒,手掌着地、腕关节处于背伸,力量集中于桡骨远端骨松质和骨实质的交界处而引起骨折。
骨折远端出现向背侧及桡侧的移位,前倾角及尺桡角减小。
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即反Colles骨折,临床较少见,多为摔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
桡骨远端骨折伴腕关节脱位(Barton 骨折) 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
临床上表现为与 Colles骨折相似的体征。
症状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患者腕背伸位摔倒,手掌着地,腕部呈典型畸形,肿胀,疼痛,腕关节不敢活动,有时可见皮下青紫淤血,手指处于半屈曲,活动时疼痛加重。
如近侧断端压迫正中神经,则有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等正中神经功能障碍表现。
典型体征1.银叉状畸形侧位见骨折远端连同手部向背侧移位,似吃饭用的叉子。
2.枪刺状畸形正位见骨折远端连同手部向桡侧移位,似枪刺刀样。
检查X线摄影,桡骨在距关节面3.0cm左右处骨折,正位片上远折段向桡侧移位,可与近折段有嵌插,桡骨下端关节面向尺侧倾斜度减少,尺偏角减少或消失;侧位片上,桡骨远端向背侧移位,关节面掌倾角减少或消失(图3)。
刚入行不久,刚下去和2线手法整复一个colles骨折,原以为会和书上说的一样,先牵个十分钟,然后推远端,抠近端什么的,未料想,才牵了三、五分钟,老板就突然一个大甩腕(往桡侧),看得出来他是想纠正尺偏和背侧的移位,但力量之大之突然,把我都甩地几乎倒下。
感觉很是暴力,希望各位大侠不要笑话,能慷慨的赐教各位的手法整复心得。
常见骨折、脱位的整复,我都将视为财富,细细研习,多谢!*手法复位要轻柔的,避免暴力。
*复位的第一步:解除远端骨折的嵌插,屈肘90度,助手握住患者的手指(左手握2-4指,右手握大拇指)稳定前臂,沿前臂纵轴作牵引。
第二步:然后,将肘关节伸直,复位者左手的掌根压在桡骨远端的背侧,手指卷曲环绕患者的腕部和手掌,此时可对远端骨折段再作牵引。
第三步:将右手的掌根作为一个支点,左手掌根将远端骨折段向掌侧压,纠正X线侧位片中的全部畸形(向前成角,向后移位)第四步:继续牵引,用右手的掌根将远端骨折段推向尺侧,纠正桡侧移位,固定于充分尺偏位。
第五步:制作石膏操作过程中要要维持轻度牵引:肘关节必须伸直,前臂充分旋前,腕关节充分尺偏和轻度掌屈。
第六步:可在远端骨折端的后外侧再加压直至维持到石膏成型,可确保维持复位,但必须小心造成石膏皱折。
总的来说,这种骨折的复位在充分了解其损伤机制后,应用一定的技巧可轻松复位,我不主张暴力复位,希望以上体会会有助你顺利开始你的临床工作。
*手法复位讲究手感!*以前进修时跟着师父复位,感觉不大费劲,现在感觉完全是两码事。
看到三楼的指导,才发现自己还是很笨的。
多谢指点!*哈哈,手法正骨是我们的强项,我说说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的整复固定方法,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损伤机制和分型我就不赘述了.一.整复无移位的骨折不赘述了.典型的colles骨折远端未粉碎者.1.患肘屈曲90°,前臂旋前,助手双手把住前臂上端,术者两手紧握患手掌,两拇指并列置于骨折远端的背侧,食指桡侧扣紧骨折远端桡侧面,对抗牵引,纠正重迭及旋转移位.(牵引时间不会有10分钟的,大约2--3分钟吧)2.重迭及旋转纠正后,术者迅速掌屈尺偏患腕,如果畸形不能纠正,也可加大患处的掌成角反折,一般都能轻易的复位.3.远端有粉碎者:1).牵引时间要适当长些,复位手法和上面的差不多.2).术者一手捏住复位的断端一手轻轻背伸掌屈患腕关节,使粉碎的桡骨远端关节面塑形,恢复其平滑.二.固定.1.复位后,患腕掌屈尺偏,膏药外敷,桡背侧用瓦型纸壳,掌侧用杉树皮,衬棉花,棉垫,用扎带系好,松紧适当,再用绷带加固.2.屈肘90°颈腕带悬吊患肢中立位10天后复查.3.加强患指的屈伸功能锻炼.*宜三人配合.*书上说的和实际情况有很大的不同真正到临床上有多少人去严格按照书上来?言传身教更快更好更强!*为减少患者痛苦我们一般复位前在骨折端打入5ml利多卡因,这样就不会让急诊室外面的人误以为里面在杀人了*引用:为减少患者痛苦我们一般复位前在骨折端打入5ml利多卡因,这样就不会让急诊室外面的人误以为里面在杀人了我们不用,我们以为,为了这样效果不明显的止痛,并且冒着感染的风险,不如不用*引用:我们不用,我们以为,为了这样效果不明显的止痛,并且冒着感染的风险,不如不用多谢各位的讨论和指导,吾将铭记于心,认真研习。
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手法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通常需要进行复位手术。
在手术中,复位手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功能恢复程度。
以下是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手法的介绍。
1. 桡侧切开法
桡侧切开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复位手法。
在手术中,医生首先会进行桡侧切开,然后通过切开口将桡侧肌腱暴露出来。
接着,医生会使用各种工具将断裂的骨头进行复位,并固定好。
2. 背侧切开法
背侧切开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复位手法。
在这种方法中,医生会在患者的背部进行切开,并将桡骨暴露出来。
接着,医生会使用特殊工具将断裂的骨头进行复位,并固定好。
3. 关节镜下操作
关节镜下操作是一种比较新颖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医生会通过小孔径进入患者体内,在显微镜下对断裂的骨头进行复位。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恢复时间也更短。
无论采用哪种复位手法,都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在手术中,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此外,在手术后,患者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以帮助骨头更好地愈合。
总之,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
在手术中,采用不
同的复位手法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医生
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并且患者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
DXY有很多争论中医,西医治疗方法的帖子。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在研究手法,我发一贴--Co lles骨折手法复位图解,用意有二:有兴趣的通道给予指导,是为抛砖引玉;想学习的同道可以学习--如果有用的话。
觉得有价值,可以跟贴,我逐步完善其他部位的图解。
1,牵引。
关键在于复位者两手握住病人大小鱼际,这样很省力。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2,折顶。
复位者右拇指定在骨折线处,向背侧用力折顶--纠正骨折背侧移位,这很关键。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2,折顶侧位。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4,另一个角度看尺偏这个动作。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固定前的石膏条。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稳定性骨折的功能位固定。
(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石膏的近端没有图片,应该是在肘关节以下4-6厘米1989kk wrote:按这个步骤做复位骨折的稳定性不好,其实首先在于牵引:要求身体后倾,用身体的力量,牵一分钟左右,再纠正尺偏,最后掌曲复位.一般无须用到折顶手法.按楼上的复法固然复的上,但复位过程中骨折面也将近磨平,不利于骨折咬合稳定.终于等到有人技术性的回复这个贴子,Colles骨折是临床上最普通的骨折,但我觉得越是普通的病越能反映一个骨科医生的基本素养。
对于Colles骨折来说,单就复位这一点来说,高手和普通医生的区别就在于折顶和尺偏这两个动作上,不兴你再试试,仔细体会一下?!我有些建议,供大家讨论.1.楼主所展示的手法,有以下缺点:此手法折顶暴力有引起骨折远端骨折(尤其老年人),肌腱损伤加重的可能.对骨折远端粉碎者尤其不适宜.对肌肉发达的壮汉在牵引同时进行折顶,易顾此失彼.2.楼主建议复位时先纠正背侧移位再通过尺偏手法纠正桡侧移位,但实践中此复位顺序易造成纠正桡偏困难,因为背移复位后骨折断端的咬合可阻碍桡偏的复位,所以应先纠正桡偏,再纠正背侧移位.3.colles骨折使用石膏固定和夹板固定的优缺点已如楼上所述,我赞成夹板固定,夹板质轻,石膏的重量对病人也是负担.4.我建议三人复位法,即两助手分持前臂近端和手大小鱼际处,患臂中立位,作相对牵引,术者双手拇食指感知骨折端的变化,先纠正桡偏,再推顶骨折远段纠正背移(操作中术者无须费力即可完成),术后小夹板固定.。
桡骨柯氏骨折手法复位方法柯莱氏骨折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最常见,多为间接暴力致伤。
跌倒时腕背屈掌心触地,前臂旋前肘屈曲。
骨折线多为横形。
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常为粉碎骨折。
骨折远段向背侧,桡侧移位,近段向掌侧移位,可影响掌侧肌腱活动。
暴力轻时可发生嵌入骨折无移位。
粉碎骨折可累及关节,或合并下桡尺关节韧带断裂,下尺桡关节脱位,分离,或造成尺骨茎突撕脱。
一、手法复位方法:整复前先了解受伤原因、肿胀情况,结合X片认清骨折移位方向及程度。
可先抽出血肿,后注入2%普鲁卡因5~10ml作局麻,必要时可采取臂丛阻滞麻醉。
方法一牵抖复位法用于骨折断端向掌成角或远断向背侧移位,但骨折线未进入关节,骨折未粉碎者。
患者坐位即可,老年以平卧位较妥。
肘部屈曲90°,前臂置于中立位。
助手把住上臂。
术者两手紧握手掌,两拇指并列置于远端的背侧,其他四指置于腕掌部,扣紧大小鱼际肌。
沿着原移位方向牵引2~3分钟。
待重叠移位矫正后,在牵引下矫正旋转移位,稍旋后10°~16°而后猛力牵拌.牵抖时仍用力牵引,利用牵引力,顺纵轴方向骤然猛拌,使之加大牵引力而对位,同时迅速尺偏掌屈。
尺偏掌屈时不要旋转,骨折即可复位。
方法二三人复位法适用于老年骨折,骨折线已进入关节,骨折粉碎者。
牵引:患者取坐位或仰位,将肩关节、肘关节屈曲各90°,前臂置于中立位。
一助手持握患者手掌,另一助手紧握患者患肢上臂(肱骨下端),两助手对抗牵引,持续2~3分钟,使骨折断端间的嵌插完全解脱,同时应注意矫正旋转移位,一般骨折远端容易旋前移位。
矫正移位:术者站于患者的外侧方,一手握住前臂下1/3,将骨折近端向桡侧推挤;另手握掌腕部,将骨折远段向尺侧推挤,矫正骨折远端的桡侧移位。
然后术者两手示、中、环三指置于骨折近端的掌侧,向上端提骨折近段;两拇指并列顶住骨折远端的背侧,向掌侧挤按,使之向掌侧复位,矫正骨折的掌背侧移位。
舒筋:待骨折移位完全矫正,腕部外形恢复正常后,术者一手托住手腕,另手拇指沿腕部伸、屈肌腱由近端向远端推挤,舒理肌腱,使之恢复正常位置。
Cellos骨折急诊手法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建议
①内固定指征(≤ 65 岁)。
对于桡骨短缩大于3 mm,背侧成角大于10°,关节面移位或间隙大于 2 mm 患者,手术内固定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影像学及治疗结果。
②内固定指征(>65 岁)。
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在长远结果来看,无差异。
个人对于Colles 骨折的复位步骤(示意图)
①第一步,持续牵引。
双手握住病人大小鱼际,在牵过程中可闻及或触及骨擦音,畸形部分明显减弱或消失。
②第二步,掌背侧、尺桡侧挤压。
一方面可以判断是牵引是否到位,另一方面多方位纠正骨折移位。
③第三步,折顶。
术者拇指固定在远骨折端,加大断端成角,使两骨折面背侧边缘接触,然后将远骨折段折回。
④第四步,掌屈,恢复掌倾角;尺偏,恢复尺偏角。
⑤第五步,掌背侧石膏固定。
典型病例
①病例1。
女性,56 岁,自行摔伤。
诊断:Colles 骨折。
手法复位。
②病例2。
63 岁,自行摔伤。
诊断:Colles 骨折。
手法复位。
Colles 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多见于老年人,其骨折发生率也升高,通过手法整复,进行保守治疗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
骨折复位术操作步骤骨折复位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处理骨折的治疗。
下面是骨折复位术的一般操作步骤:1. 麻醉:在进行骨折复位术之前,患者需要接受适当的麻醉。
麻醉可以通过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结合镇静来实现,具体方法取决于骨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2. 感染控制:在手术开始之前,医生需要确保手术区域是清洁和无菌的,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这可以通过使用消毒剂和无菌覆盖物来实现。
3. 切口:医生在骨折周围做一个切口,以便能够看到和操作骨折的位置。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位置。
4. 暴露骨折:医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来暴露骨折的部位,使其能够清晰可见。
这可能涉及移动周围的肌肉和组织,以便达到良好的可视化。
5. 复位骨折:一旦骨折暴露,医生使用手动或者器械操作的方法来恢复骨折的正确位置。
医生会准确地操纵骨头,直到它们彼此对齐并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
6. 固定骨折:一旦骨折复位完成,医生需要使用固定器材,如螺钉、钢板或骨钉,将骨头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这有助于保持骨折恢复的位置和稳定性。
7. 切口闭合:在骨折复位和固定完成后,医生会将切口进行缝合,以便恢复皮肤和组织的完整性。
医生通常使用可吸收的缝合线,这样就不需要再次去除它们。
8. 伤口包扎:完成缝合后,医生会在手术区域敷上干净的敷料,以保护切口并促进伤口愈合。
9. 术后护理:骨折复位术后,患者需要接受适当的术后护理,包括定期复查、药物治疗和康复计划。
这有助于确保骨折能够正确愈合并恢复功能。
以上是一般骨折复位术的操作步骤。
具体的操作步骤可能会因骨折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需要进行骨折复位术,请咨询专业的医生以获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操作指导。
手法复位治疗柯力氏骨折标签:手法复位;骨折柯力氏骨折系是指发生于桡骨远端(2~3 cm)的松质骨折,且向背侧移位者而言,多发生于中老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跌倒时腕部背伸位手掌着地,骨折部位多在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此处为力学上的弱点。
2004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对48例柯力氏骨折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20~70岁,平均45岁。
2受伤机制柯力氏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引起,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屈)40°~90°之间,手掌着地,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而发生骨折,也可因直接暴力发生于桡骨下端而骨折。
3诊断依据3.1症状伤后腕部疼痛并迅速肿胀,常波及手背和前臂下1/3。
腕关节前臂旋转运动,手指的活动均因疼痛而受限,骨折移位严重者可出现餐叉状畸形、枪刺状畸形。
3.2体征桡骨远端有压痛、叩痛,可能及向桡侧、背侧移位的远折端,如系粉碎性骨折,可触及骨擦音。
3.3X线片表现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处向掌侧成角;远端骨折块旋后;桡骨短缩,嵌插或粉碎,常合并尺骨茎突骨折。
4治疗方法4.1治疗原则(1)无移位的柯力氏骨折,采用短臂石膏托功能位制动4周。
(2)有移位的柯力氏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后塑形小夹板外固定,前臂旋前,掌屈尺偏位固定4周。
(3)少数要求较多的特殊人群,建议手术或转院治疗。
4.2复位时机新鲜骨折,要即行手法复位,早期复位,减轻创伤后的肿胀,减少患者痛苦,整复容易。
4.3手术复位方法及步骤4.3.1体位坐位或平卧位,患者肩外展90°,屈肘90°。
4.3.2麻醉常用1%~2%奴夫卡因10~15 ml直接缓慢注入骨折处的血肿内,可获满意麻醉,情绪紧张者可给予止痛镇静剂,如肌注杜冷丁100 mg,女性患者可减少注射量。
4.3.3复位熟悉X线片上骨折移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手法复位分三个步骤执行:(1)利用牵引及反牵引力克服骨折段重叠,有嵌入对位能接受者,可不手法,持续牵引后,银叉畸形程度减小,表现骨折重叠部分已到骨折部平面,牵引要缓而有力,一般5~10 min即可达到要求,如骨折端有嵌入不符合功能要求时,可用加重畸形手法,分开嵌入部分,再持续牵引,注意加重畸形手法不可猛然用力。
【锁骨骨折】用1%普鲁卡因6~10毫升注入骨折断端作局部麻醉。
伤员取坐位,双手插腰,放松肩部。
助手站于伤员的背后,一脚踏于凳面,并用该膝关节顶着伤员的背部中间,两手握住伤员两侧上臀上端近腋部处,慢慢地将两肩向后和向上提拉,使其挺胸背伸便于将骨折断端拉开。
见图55A。
这时,若需要纠正骨折成角畸形,可由术者两手拇指相并,在成角的凸部向后推和下按,即可矫正;若需作上下、前后路位整复的,可由术者一手捻稳远段的上下缘,把远段向后推和向上提,另一手扣稳近段的上下缘,把近段向下向前按迫复位。
见图55B。
A.坐位挺胸牵引法 B.提按升降法图55 锁骨骨折背伸复位法对重叠不易拉开的锁骨骨折,我们常采用的整复方法是:在局部麻醉下,伤员取坐位,助手的配合同上法,但不要把伤肩过后拉伸。
术者用一手的前臂从伤肩的后方伸进腋下,将伤肩稍向胸前内收,使颈部、胸部和背部肌肉的张力处在相对的平衡下,再把伤肩向上向外提(由于胸背受到相对平衡的拉力,故易把锁骨的重叠拉开),这时用另一手拇指摸准骨折远段的下外缘,余指扣稳骨折近段的上内缘,把远段向后上推,把近段向下前按迫,使其复位。
见图56。
运用此法时,亦可增添一助手代替术者用前臂伸入腋下的操作,而由术者用两手在骨折部进行手法整复,更为顺利。
图56 锁骨骨折胸内收位复位法【肱骨大结节骨折】一、手法整复和固定移位较大的伤员取坐位或仰卧位,用1%普鲁卡因10~15ml注入局部血肿内,待5~10分钟局部起麻醉后才进行整复。
整复时,助手把伤臂外展、外旋、高举(肘部要超过耳朵),术者用两拇指把大结节向内下摧迫,余指抱稳伤臂,然后把伤臂徐徐内收,至约外展的25º。
这时使岗上肌松弛,骨折片得到复位。
接着用棉枕置于肘和胁部之间。
肩部上外敷药,用肩“8”字绷带固定,并用绷带将伤臂、棉枕和躯干一起绑扎,使肢体保持在25º左右的外展位,最后用布带悬吊前臂于胸前。
见图68。
图68 大结节骨折的固定方法对骨折片移位于肱骨头之上的伤员,整复的手法相同,但伤肢的固定。
桡骨下端骨折固定方法摘要:一、桡骨下端骨折概述二、桡骨下端骨折的诊断与评估三、桡骨下端骨折固定方法1.保守治疗a.石膏固定b.三角巾悬吊2.手术治疗a.内固定术b.外固定术四、术后康复与护理五、注意事项正文:桡骨下端骨折是指桡骨远端关节面至桡骨颈范围内的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女性。
骨折原因多为跌倒时手腕着地,力量传导至桡骨导致。
本篇文章将介绍桡骨下端骨折的固定方法。
一、桡骨下端骨折概述桡骨下端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10%,最常见的类型为Colles骨折和Smith骨折。
Colles骨折指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骨折,Smith骨折为桡骨远端关节面掌侧骨折。
这两种骨折可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骨折线方向等特征进行诊断。
二、桡骨下端骨折的诊断与评估诊断桡骨下端骨折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X线片是诊断桡骨下端骨折的必备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骨折线方向和骨折移位情况。
此外,CT扫描和MRI检查可用于评估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和神经血管状况。
三、桡骨下端骨折固定方法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石膏固定和三角巾悬吊。
石膏固定适用于桡骨下端骨折无明显移位或移位较少的情况。
患者需就诊于专业医师,根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石膏固定方案。
三角巾悬吊适用于手腕部骨折,可有效减轻手腕部负重,促进骨折愈合。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内固定术和外固定术。
内固定术适用于骨折移位明显、骨折断端不稳定的情况,通过手术将骨折断端复位并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器材固定。
外固定术适用于桡骨下端骨折不稳定、移位明显的情况,通过手术将骨折断端复位,并用外固定架固定。
四、术后康复与护理术后康复与护理对骨折愈合至关重要。
患者需遵循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和功能锻炼。
术后初期,患者可进行手部肌肉等长收缩和手指关节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
术后3个月,可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开始进行腕关节活动。
术后6个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洗碗、扫地等。
五、注意事项1.骨折早期需严格遵循医嘱,保持伤肢固定。
桡骨柯氏骨折手法复位方法
柯莱氏骨折
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最常见,多为间接暴力致伤。
跌倒时腕背屈掌心触地,前臂旋前肘屈曲。
骨折线多为横形。
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常为粉碎骨折。
骨折远段向背侧,桡
侧移位,近段向掌侧移位,可影响掌侧肌腱活动。
暴力轻时可
发生嵌入骨折无移位。
粉碎骨折可累及关节,或合并下桡尺关
节韧带断裂,下尺桡关节脱位,分离,或造成尺骨茎突撕脱。
一、手法复位方法:
整复前先了解受伤原因、肿胀情况,结合X片认清骨折移位方向及程度。
可先抽出血肿,后注入2%普鲁卡因5~10ml作局麻,必要时可采取臂丛阻滞麻醉。
方法一牵抖复位法
用于骨折断端向掌成角或远断向背侧移位,但骨折线未进入关节,骨折未粉碎者。
患者坐位即可,老年以平卧位较妥。
肘部屈曲90°,前臂置于中立位。
助手把住上臂。
术者两手紧握手掌,两拇指并列置于远端的背侧,其他四指置于腕掌部,扣紧大小鱼际肌。
沿着原移位方向牵引2~3分钟。
待重叠移位矫正后,在牵引下矫正旋转移位,稍旋后10°~16°而后猛力牵拌.牵抖时仍用力牵引,利用牵引力,顺纵轴方向骤然猛拌,使之加大牵引力而对位,同时迅速尺偏掌屈。
尺偏掌屈时不要旋转,骨折即可复位。
方法二三人复位法
适用于老年骨折,骨折线已进入关节,骨折粉碎者。
牵引:患者取坐位或仰位,将肩关节、肘关节屈曲各90°,前臂置于中立位。
一助手持握患者手掌,另一助手紧握患者患肢上臂(肱骨下端),两助手对抗牵引,持续2~3分钟,使骨折断端间的嵌插完全解脱,同时应注意矫正旋转移位,一般骨折远端容易旋前移位。
矫正移位:术者站于患者的外侧方,一手握住前臂下1/3,将骨折近端向桡侧推挤;另手握掌腕部,将骨折远段向尺侧推挤,矫正骨折远端的桡侧移位。
然后术者两手示、中、环三指置于骨折近端的掌侧,向上端提骨折近段;两拇指并列顶住骨折远端的背侧,向掌侧挤按,使之向掌侧复位,矫正骨折的掌背侧移位。
舒筋:待骨折移位完全矫正,腕部外形恢复正常后,术者一手托住手腕,另手拇指沿腕部伸、屈肌腱由近端向远端推挤,舒理肌腱,使之恢复正常位置。
二、固定器材
1、木板四块掌、背侧板与前臂等宽,背侧较掌掌侧板长,桡侧板较尺侧板长。
2、纸垫两个横档一般长为6~7cm,宽1.5~2cm,厚约0.3cm,以能包绕远段的背、桡二侧面为度。
掌侧方形平垫长宽均约4cm,厚约0.5cm。
3、固定方法骨折经整复后,在维持牵引下,如肿胀明显者,局部可外敷消肿膏。
肿胀不明显的仅在夹板长度范围,以一薄层脱脂棉及绷带包缠。
以尺骨头为标志,将横档放于桡骨远段的背桡两侧,但不要压住尺骨茎突。
掌侧垫放于骨折近端的掌侧,而后放上固定的四块夹板,用3条布袋捆扎。
桡背侧夹板应超过桡腕关节,以限制桡腕关节,以限制腕关节的桡偏自欺欺人背伸活动,保持骨折的对位。
最后通过透视或拍片检查,如骨折对位欠佳或纸压垫的位置不当,应予以及时矫正。
然后将前臂置于中立位,屈肘90°,以三角巾悬挂于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