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491.00 KB
- 文档页数:17
云南初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云南初中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来啦,宝子们!一、信息技术基础咱得先知道啥是信息技术呀。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和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利用相关的技术。
就像咱们每天用手机聊天、看视频,这里面都用到了信息技术呢。
计算机可是信息技术里超级重要的一部分。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就像是人的身体,啥CPU啊,就像人的大脑,指挥着整个电脑的运行。
内存呢,就像是人的短期记忆,用来暂时存放数据的。
硬盘就像人的长期记忆,能把数据长时间保存起来。
还有输入设备,像键盘和鼠标,这就好比是我们的手,把信息输入到电脑里;输出设备,像显示器和打印机,就像是电脑的嘴巴,把处理好的信息展示出来给我们看。
计算机软件也很关键哦。
系统软件就像房子的地基,像Windows操作系统,没有它,电脑可没法正常工作。
应用软件就五花八门啦,像我们玩的游戏、用来写作业的办公软件,都是应用软件。
二、信息的获取宝子们,获取信息有好多途径呢。
网络就是个大宝库,咱们可以用搜索引擎,像百度、搜狗这些,输入关键词就能找到想要的信息。
但是呢,网上的信息也得好好甄别,可不能啥都信。
还有从书籍、报纸这些传统的途径获取信息。
比如说你要了解云南的历史文化,去图书馆找相关的书籍就很不错。
在获取信息的时候,我们要明确自己的需求,不能瞎找一通。
要是你想找关于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那你就不能搜云南美食的信息呀。
三、信息的加工与处理说到这个,那Word、Excel、PowerPoint这些软件就该登场啦。
在Word里,我们可以写作文、做报告。
字体、字号、段落格式这些都可以调整,让你的文章看起来漂漂亮亮的。
还可以插入图片、表格这些元素,让内容更加丰富。
Excel就更厉害了,它是处理数据的小能手。
可以做表格,对数据进行计算,像求和、求平均数这些。
还能做图表呢,柱状图、折线图,让数据一目了然。
PowerPoint就专门用来做演示文稿的,你要是在课堂上要做个小报告,用它准没错。
模块一:信息技术入门和软硬件系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在当今社会里,信息、物质、能源被称为人类活动的三要素(三大资源)。
2、信息的概念:对人们的社会活动有用的各种信号的统称,包括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声音、图像等3、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信息的载体:传递信息的工具,信息传播中携带信息的媒介,信息必须借助媒介才能传播。
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纸张、声波、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文字、语言、图像等)才是信息。
4、信息的处理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
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其中输入、加工、输出也可称为信息处理的三步曲。
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
信息的采集工具:照相机、录音机…存储信息的工具: 光盘…信息的传递:古代---比较单一如:峰火台传送军情、八百里加急传送军情、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甲骨文 ;现代---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等▲5、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 [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是不存在的, 而且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价值性相对 [如:高考信息对高考生有用,对小学生没有什么用。
]时效性 [如:今天的报纸总比昨日的报纸好卖 ]共享性 [如:我们下载了某个软件,这个软件别人还能用]真伪性 [如:中奖的短信]表现形式多样性 [相同的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表示形式 ]其他(传递性、存储性、扩充性、压缩性、转换性等)▲6、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
概念: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以及利用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的五次技术革命:①语言的使用;②文字的使用;③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应用;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应用;⑤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
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最后一种。
目录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二: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模块三:计算机安全模块四:Windows操作系统模块五:网络基础模块七:数据处理模块六: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演示文稿的应用:一、word文字处理操作题二、数据处理操作题(Excel 电子表格题)三、多媒体作品制作操作题(powerpoint 制作题)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一、信息1、信息无处不在,它遍布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2、定义: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容。
3、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声音、语言、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符号等。
4、承载信息的工具是信息的载体,比如,纸、收音机等5、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可伪性、价值性等。
1、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①信息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例如:交通标志依附于路牌,以符号表现信息;报纸依附于纸,以文字表现信息;广播、电视依附于电磁波,以声音、视频表现信息。
②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例如:起床的信息既可以通过闹钟的铃声,也可以通过别人叫醒。
文字信息既可以印刷在纸上,也可以刻在石碑上,还可以记录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
由于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得信息还具有可存储性、可传递、可转换性。
2、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可被多次重复使用,不会损耗和消失。
例如:奥运会的比赛直播,使得全球可以同时接收该直播信息,了解比赛情况。
3、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例如:天气预报、交通地图、兑奖发票、股票等都有很强的时效性。
4、信息的价值相对性:对不同的信息接收者,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这与信息接收者的需求密切相关,也于信息接收者的素质有关。
例如:对于一个准备到外地的旅游者来说,旅游目的地的各种信息,如旅游资源、气象等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而对于一个只在本地居住的人来说,外地的气象信息可能根本没有用。
云南信息中考知识点一、信息安全与法制知识:1.信息安全的概念及重要性;2.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及防范方法;3.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及隐私权的法律保护;4.信息传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基本分类及发展历程;2.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3.计算机的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过程;4.常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其特点;5.常用的办公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三、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其特点;3.互联网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功能;5.常见的网络应用服务和安全技术。
四、信息素养与信息获取:1.信息素养的概念和要求;2.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3.信息检索的基本规律和技术;4.信息评价的标准和方法;5.信息利用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五、信息技术与社会:1.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2.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3.信息技术对教育和学习的影响;4.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贡献;5.信息技术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作用。
六、信息技术与个人发展:1.信息技术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2.信息技术在职业选择和就业创业中的作用;3.信息技术对个人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4.信息技术对个人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影响;5.信息技术对个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
七、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1.信息技术对创新创业的促进作用;2.信息技术在创新创业中的应用和发展;3.创新创业中的信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4.创新创业中的信息技术风险和资源管理;5.创新创业中的信息技术服务和市场营销。
总结:通过了解以上的云南信息中考知识点,我们可以学习到关于信息安全与法制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信息素养与信息获取、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技术与个人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与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在信息时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以及正确应用信息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复习资料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1、信息的含义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食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数据、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内容。
2、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1)载体依附性(2)传递性和共享性(3)时效性(4)价值相对性(5)真伪性(6)可加工处理性二、信息技术1、概念:凡是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有关的技术。
2、简称:IT3、内容:微电子技术(基础)、感测技术计算机技术(核心)、通信技术4、发展历史第一次: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文字的使用第三次:印刷术的应用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应用第五次:计算机的普及以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5、影响积极的方面:改善教育;电子商务;远程医疗;交流交流。
消极的方面:信息超载;影响人的现实交往;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第二节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一、计算机的发展1、诞生: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主要用于军事计算上。
2、计算机的发展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器件是电子管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只要器件是晶体管第三代是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器件是集成电路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主要器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缺一不可。
2、硬件和软件的区分硬件指的是由电子部件和电子装置组成的,看得到、摸的着的实体。
接受计算机程序的控制,完成数据的输入,运算和输出等。
3、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三、计算机中的硬件控制器运算器(ROM)只读不写断电后内容不变随机存储器(RAM)可读可写,断电后内容消失U盘、:鼠标、键盘、扫描仪、摄像机、麦克风等:显示器、音箱、打印机等2、冯·诺依曼思想(1)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2)五大计算机基本组成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2016)一操作题的共性操作:(word 、excel及powerpiont各一题20分总60分)1、选定(位置或对象)――如图标、桌面、光标位置、文件、文本、图片、单元格、幻灯片、等。
方法是:左击点选、左按拖选(小区域)、按住SHIFT左击首尾大区域选(相邻)、按住CTRL不相邻的块选、编辑→全选、WORD中选定栏(最左边)、文件菜单下命令默任选定当前文档……2、找命令执行或输入――本质就是菜单栏下的命令。
方法是:首选常用及格式工具栏中的命令按纽、次选右键快捷菜单、三选主菜单、四选快捷键(如CTRL+C是复制)、五选视图→工具栏(如绘图)或任务窗格(PPT中用得最多)。
模块一:信息技术入门和软硬件系统〔选择判断10分〕在当今社会里,信息与物质、能源被称为人类活动的三要素。
1、信息的概念:对人们的社会活动有用的各种信号的统称,包括文字、数字、声音、图像、等。
2、信息的载体:传递信息的工具,信息传播中携带信息的媒介,信息必须借助媒介才能传播。
信息技术: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以及利用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有: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核心技术)、传感技术等。
选择题中注意“获取和核心技术”先看这两个对不。
信息技术的五次技术革命:①语言的使用;②文字的使用;③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应用;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应用;⑤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
2、硬件系统硬件概念:计算机系统中各种电子线路、机械装置等器件组成的看得见、摸得著的物理实体部分。
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块,这是根据冯·诺依曼的“计算机存储程序原理”来划分的。
CPU:中央处理器,控制器和运算器的合称,计算机之心,著名CPU制造厂家有Intel(英特尔)存储器:内存(ROM:只读存储器,不可写,断电不丢失;RAM:随机存储器,可写可读,断电后容易丢失,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内存)和外存(软盘、硬盘、光盘)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主机(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储器)硬件外设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计算机系统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存(软盘、硬盘、光盘等)软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译程序等,如DOS,Windows)应用软件(字处理软件、游戏软件等,如Word,EXCEL)3、存储器的分类:内存(主存)RAM(随机存储器)可以读,可以写,断电后数据消失容量小、速度快存储器 ROM(只读存储器)只能读,不能写,断电后数据不变外存(辅存)软盘断电后数据不变容量大、速度慢2、软件系统软件概念:计算机中程序、数据、和有关资料(帮助说明等),缺一不可。
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理论题复习资料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的年份是(B )。
(A)1936年(B)1946年(C)1956年(D)1966年2、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或在报纸电视上也看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
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B )。
(A) 信息(B) 信息技术(C) 通信技术(D) 感测技术3、下面设备中,哪个是输出设备( B )。
(A) 光笔(B) 显示器(C) 鼠标(D) 手写板4、RAM 有( A )特点。
(A) 断电后信息消失(B) 信息永远保存(C) 不能由用户写入(D) 速度慢5、在Windows98窗口中,用鼠标拖动( B ) ,可以移动整个窗口。
(A) 菜单栏(B) 标题栏(C) 工作区(D) 状态栏6、下列属于应用软件的是( A )。
(A) PowerPoint (B) 操作系统(C) Windows (D) Dos7、bit的意思是( D )。
(A) 字(B) 字节(C) 字长(D) 二进制位8、二进制数1101转换为十进制数为( B )。
(A) 12 (B) 13 (C) 14 (D) 269、在Windows 98中,“任务栏”是( D )。
(A) 只能改变位置不能改变大小(B) 只能改变大小不能改变位置(C) 既不能改变位置也不能改变大小(D) 既能改变位置也能改变大小10、在Windows98的“资源管理器”窗口中,若文件夹图标前面含有“-”符号,表示( C )。
(A) 含有未展开的子文件夹(B) 无子文件夹(C) 子文件夹已展开(D) 可选11、在Windows98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 只能打开一个应用程序窗口(B) 可以同时打开多个应用程序窗口,但其中只有一个是活动窗口(C) 可以同时打开多个应用程序窗口,被打开的窗口都是活动窗口(D) 可以同时打开多个应用程序窗口,但屏幕上只能见到一个应用程序窗口12、正常退出Windows 98的方法是(D) 。
2016年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它的名字叫做(C)。
A、ASCIIBB、UNIXC、ENIACD、INTEL2、信息技术(IT)是指获取、处理(C)和利用信息的技术。
A、输入、输出B、输入、加工C、传递、存储D、加工、输入3、以下对信息技术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B)。
A、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基础技术B、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C、信息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覆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D、信息技术是用于信息处理的技术4、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C)。
A、操作技术B、资源共享技术C、网络技术D、资源独占技术5.按照用途来分,我们日常办公所使用的计算机通常属于(A)。
A、微型计算机B、专用计算机C.小型计算机D.大型计算机6.机器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断电了,信息会丢失的是(B)。
A.CD-ROMB.RAMC.ROMD.硬盘7.计算机中,存储容量最大的是(A)A.1GBB.10MBC.100KBD.1000B8、一个标有“160G”的硬盘,“160G”表示它的(A)。
A、容量大小B、出厂型号C、频率大小D、参考价格9.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是指(B)A.检查计算机中有否病毒;有,即把磁盘废掉B.检查计算机中有否病毒;有,即将病毒清除或隔离被感染文件C.检查计算机中有否病毒;有,即将之放入回收站D.检查计算机中有否病毒;有,即将被感染文件删除10.在windows的“回收站”中,存放的(B)。
A.可能是优盘上被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B.只能是硬盘上被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C.可以是硬盘或优盘上被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D.可以是所有外存储器中被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11.在Windows中,若系统长时间不响应用户要求,为了结束该任务,应使用的组合键是(D)。
A.Alt+Shift+DelB.Alt+Ctrl+ShiftC.Shift+Esc+TabD.Alt+Ctrl+Del12、公式“=sum(C2:E2)”表达式的结果与(B)相同A.=C2+E2B.=C2+D2+E2C.=C2+D2*2+E2D.=C2+D213、在Excel中,A1单元格设定其数字格式为整数,当输入“33.51”时,显示为(C)。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梳理1.信息是事物运动的()及()的方式。
2.信息常见的表现形式有()、()、()、()、()。
3.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4.信息的主要特征有:()、()、()、()、()等。
5.凡是与信息的()、()、()、()和()有关的技术就称为信息技术,简称IT,包括()、()、()和()。
()是信息技术的基石,()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6.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产生的标志是()、()、()()()。
7.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影响有()()()();消极影响有()()()。
8. ()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当时主要用于()领域。
9.现在一般家用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也被称为(),即PC (personalcomputer),它们都属于(),简称微型机。
10.计算机系统由()和()组成。
11.从外观上区分,组成计算机的硬件有()、()、()、()等。
12.从功能上区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和()五个部分组成,也称为冯·诺依曼结构。
13.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有()、()、()、()等,输出设备有()、()、()、()等。
14.中央处理器CPU包括()和()。
15.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分为:()和();内存条属于()。
16.计算机的软件分为()和()。
17.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式是用()和()。
18.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式是用()来表示。
19.存储容量的最小单位是()(bit,缩写为b);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Byte,缩写为B)。
20.一个英文或一个数字占用()个字节(B);一个汉字占用()个字节(B)。
21.进行存储容量单位换算时,1KB=()B;1MB=()KB;1GB=()MB;1TB=()GB。
22.常见操作系统主要有()、()、()、()。
23.Windows用户界面的窗口一般由()、()、()、()、()、()、()等组成。
1.模块一: 信息与信息技术及基本2.什么是信息?答: 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表达旳实际内容。
3.信息、物质、能量上构成人类社会资源旳三大支柱。
4.什么是信息技术?答: 对信息旳获取、加工、存储、传递、运用等旳技术, 叫信息技术;5.信息旳基本特性: (1)依附性;(2)共享性;(3)时效性;(4)相对性;(5)可伪性;信息旳体现形式: 如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符号等。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电子技术为代表旳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6.涉及微电子技术、感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行技术等, 计算机技术上信息技术旳核心技术。
信息技术旳发展: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旳使用;(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旳使用;(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和印刷术旳发明;(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旳发明和普及应用;(5)第五次信息技术旳革命是计算机旳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旳结合。
信息技术对生活旳影响:积极影响: 改善教育、电子商务、远程医疗、交流快捷7.负面影响: 影响思想道德观念取向、影响现实旳人际交往、影响身心健康成长;8.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9.计算机旳诞生和发展: 1946年,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
10.计算机硬件旳发展共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
计算机系统旳构成: 一种完整旳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 缺一不可。
软件: 是指为计算机运营服务旳多种程序和资料。
软件旳基本作用是控制和指挥硬件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硬件资源优势, 增长计算机旳功能。
硬件: 好比计算机旳躯干, 软件则是计算机旳思想和灵魂。
她们互相依存, 软件必须在硬件上运营。
硬件必须依托软件才干充足发挥其功能。
12.常用旳计算机, 从外观上看, 一般由两大部分构成, 即主机和外部设备。
陶村中学2016年信息技术复习资料第一部分信息与信息技术一、信息与信息技术:1. 什么是信息信息是人主观意识感知到,最终以符号(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
信息与载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2. 信息的5特征:①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才能存在,所以要注意区分信息及信息的载体(载体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如:收音机、电视、手机等;手机里的信息,电视里的新闻则是信息)②价值相对性③共享性④时效性⑤可伪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称为信息技术。
4、信息技术包括:①微电子技术、②感测技术、③计算机技术、④通信技术5、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
6、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五次信息技术革命①语言........的发明和普及和应用、...的应用、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③印刷术..的使用、②文字⑤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7、微型机:也称为个人计算机,简称:PC。
8、世界三大要素:物质、能量和信息。
9、合理使用信息技术:①、学会“信息节食”;②、增强责任感;③、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④、学会自我保护。
10、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①电子管;②晶体管;③中、小规模集成电路;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二、信息安全1、计算机安全:包括硬件安全、软件安全和信息安全。
2、计算机病毒:一种人为编制的以危害计算机安全为目的特殊的计算机程序,它能破坏计算机的程序与数据,使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
3、计算机病毒的特点:①. 破坏性②.传染性③.潜伏性④.隐蔽性。
4、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①养成先查后使用的习惯;②及时备份数据;③禁用盗版软件,禁止非法复制他人软件;④不轻易从网络上下载软件;⑤定期更新杀病毒软件的病毒库和更新操作系统;⑥自己不传播病毒。
目录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二: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模块三:计算机安全模块四:Windows操作系统模块五:网络基础模块七:数据处理模块六: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演示文稿的应用:一、word文字处理操作题二、数据处理操作题(Excel 电子表格题)三、多媒体作品制作操作题(powerpoint 制作题)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一、信息1、信息无处不在,它遍布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2、定义: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容。
3、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声音、语言、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符号等。
4、承载信息的工具是信息的载体,比如,纸、收音机等5、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时效性、可伪性、价值性等。
1、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①信息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例如:交通标志依附于路牌,以符号表现信息;报纸依附于纸,以文字表现信息;广播、电视依附于电磁波,以声音、视频表现信息。
②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例如:起床的信息既可以通过闹钟的铃声,也可以通过别人叫醒。
文字信息既可以印刷在纸上,也可以刻在石碑上,还可以记录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
由于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得信息还具有可存储性、可传递、可转换性。
2、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可被多次重复使用,不会损耗和消失。
例如:奥运会的比赛直播,使得全球可以同时接收该直播信息,了解比赛情况。
3、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例如:天气预报、交通地图、兑奖发票、股票等都有很强的时效性。
4、信息的价值相对性:对不同的信息接收者,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这与信息接收者的需求密切相关,也于信息接收者的素质有关。
例如:对于一个准备到外地的旅游者来说,旅游目的地的各种信息,如旅游资源、气象等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而对于一个只在本地居住的人来说,外地的气象信息可能根本没有用。
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资料云南初中信息技术中考复习资料一、考试内容:信息技术基础、文字处理、数据处理、网络基础及其应用、多媒体作品制作、多媒体素材加工、算法与程序设计初步二、中考知识点整理:考点一:信息技术基础(一)信息与信息技术1、信息:信息的含义、基本特征(1)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信息无处不在,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感知到的等都是获得的信息。
(2)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的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价值的相对性、真伪性。
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1)信息技术:(Informatica Technology,简称IT),我们把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传递和发布相关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经历了五次发展。
①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和使用。
②第二次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③第三次是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④第四次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⑤第五次是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手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手机的普及与应用属于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
(考题示例)(3)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3、信息编码:二进制及字符编码。
(1)信息的数字化: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数据,而且只能处理两个数字:0和1。
因此要让计算机处理信息,就必须把信息转成可以度量的二进制数据。
把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字信息,就是信息的数字化。
(2)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数字,运算规则是“逢二进一”。
(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计算机中的硬件和软件:①硬件:是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设备。
②软件:软件是在硬件系统上运行的各类程序和数据的总称。
(2)计算机中的硬件:主机和外设(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数出设备、存储器)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及其功能、主机上的开关和接口:(3)计算机中的软件: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一节计算机的发展及特点一、计算机发展概述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用了1.8万多个电子管,运算速度最高可达5000次/S。
60多年的时间,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发展期间,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目前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第五代)的方向发展。
二、计算机的特点1、记忆能力强2、精度高且逻辑判断准确3、高速的运算能力4、能自动完成各种操作三、计算机的分类1、体积大小:微型机、小型机、大型机、小巨型机、巨型机2、按机型档次分有:386、486、奔腾II、奔腾III、奔腾4。
第二节计算机的组成一、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如下图:二、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主要功能一台典型的微型计算机由: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存储器和打印机等组成。
现代办公计算机属于微型机。
计算机由两种信息流,一种是数据信息,另一种是控制信息。
原始信息由输入设备输入到存储器,再由运算器进行处理,产生的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被重新保存到存储器或由输出设备输出,控制信息在这整个计算机过程中,起到指挥控制作用。
第三节键盘的操作以104键盘为例:按功能和排列顺序分为四个区:功能键区、主键盘区、编辑控制键区、数字键区。
1、功能键区:有13个键,包括【Esc】键和【F1】~【F12】其功能由程序而定。
【Esc】:取消键。
2、主键盘区:数字符号键:21个,包括数字、运算符号和标点符号等。
这21键都是双字符键,其上面的数字或符号。
分上档字符和下档字符。
下档字符可直接输入,上档字符要按下【Shift】同时使用。
换档键:【Shift】用于输入上档字符,和输入大写字母。
字母键:26个,可输入大小写字母。
大小写锁定键:【Caps Lock】可切换大小写输入。
制表位键:【Tab】按一下光标可向右移动8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