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专题06透镜及透镜成像作图(解析版)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451.37 KB
- 文档页数:14
第 1 页 共 5 页
光学专题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如图,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手影—平面镜成像 B.摄影—光的反射
C.投影—凸透镜成像 D.倒影—光的折射
答案:C
解题思路:
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故A错误;
B: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故B错误;
C: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故C正确;
D: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所以是倒立的,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 知识点:光现象综合
2.如图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室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且
∠AOC=∠BOC。若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处,面向平面镜张望,则( )
A.甲能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甲能看到乙,乙也能看到甲
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
答案:D
解题思路: 第 2 页 共 5 页 甲乙两人不是光源,本身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外界射到他们身上的光。甲在明亮的室内,有外来的光线射到他的身上,他的身体表面又能将这些光线反射出去。被甲反射的一部分光线射到平面镜M上,又会被平面镜反射;由于∠AOC=∠BOC,所以从甲身上射向平面镜M的光线会沿OB方向反射,而乙处在B点,故乙能接收到来自甲的光线,即乙看到了甲。
乙在暗室中,外界没有光线射到他的身体表面,他本身又不能发光,因此不会有从乙射出的光,照射到平面镜M上,更不会进入到甲的眼镜,所以甲不能看到乙。
故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作图题知识点]
光学部分: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 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凸透镜成像
力学部分:受力分析 杠杆示意图 滑轮组的组装
电学部分:电路图和实物图 电路设计 家庭电路作图 电磁作图
[简答题知识点]
声学部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特性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声的利用
光学部分: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 光的色散
力学部分: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力平衡 摩擦力 压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综述
中考一轮复习通常是分章节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整理,理清思路,达到各个击破;中考二轮复习则更注意知识点间的关联与区别,综合应用,实现全线出击。
本篇基于对近三年来全国各地中考真题研究,选取分题型复习的角度,从选择填空、作图简答、计算分析、实验探究六大中考题型出发,细分十五个专题进行中考二轮复习。
每一专题包含“三年中考概况”、“马年中考策略”、“三年中考回放”、“马年中考演练”四个版块内容,挖掘各类题型的命题规律、给出应试策略,精选三年典型真题进行解析点评,提供精编演练题进行实战体验,站在命题者的高度,立足解题者实际,既有“鱼”之相飨,又授“渔”之功夫,助力冲刺2014中考。
强 浮力
功率 机械能及其转化 杠杆和滑轮
热学部分:温度计 六种物态变化 分子动理论 内能的改变 比热容
热机
电学部分:摩擦起电 电路的连接 家庭电路
[作图题命题规律]
从近三年的中考题来看:(1)光学方面,以给出具体的情景进行作图为主,有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等;透镜方面,有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也有考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成像作图等;(2)力学方面,考得较多的就是受力分析作图,即给出具体的情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另外,杠杆的示意图,滑轮组的组装也是考查的热点;(3)电学方面,主要考查四个方面,一是电路和电路图,即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或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有时单独出题,更多时候是混在实验探究题中;二是电路设计,即给出特定的情景,设计电路图,这是难点;三是家庭电路作图,这个一般不难,但要把握相关要点;四是电磁作图,主要考查磁感线、安培定则、电磁继电器等。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
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
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
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
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
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
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
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
的小题;
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
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
答题;
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
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
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
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
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相信你是最棒的!专题06模型方法课之将军饮马模型解题方法专练(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如图,在ABCD中,2ABACBC===,,ADCE是ABCD的两条中线,P是AD上
一个动点,则下列线段的长度等于BPEP+最小值的是( )
A.2B.3C.1D.5
【答案】B
【分析】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知,点B关于AD对称的点为点C,故当P为CE与AD的交点时,BP+EP的值最小.
【详解】
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D是BC边上的中线,
试卷第1页,共11页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第10讲—光学作图专题精练1.如图甲所示,是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画法。实际上凹透镜也可以成像,物体经凹透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如图乙所示,MN是主光轴,A'B'是物体AB通过凹透镜所成的像,请你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在乙图中画出凹透镜的位置并标出其中一个焦点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详解】连接AA',与MN的交点即为凹透镜的光心O,然后画凹透镜,作平行与MN的光线AC,连接A'C即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MN的交点即为焦点F。如图所示2.有一点光源S,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凸透镜的焦点F重合,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为a,如图所示,并且光线a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与凸透镜的光轴平行。请在图中画出:(1)凸透镜的焦点F;(2)点光源S的位置。【答案】【详解】(1)因为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为a,光线a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试卷第2页,共11页与凸透镜的光轴平行,由此可知光线a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所以反向延长光线a,与主光轴的交点为透镜的焦点F(S')。(2)已知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凸透镜的焦点F重合,画出像S'(F)的对称点,可得点光源的位置S。所求画图如图所示3.已知暗箱内有一只凹透镜和一只平面镜。请在暗箱内画出完整的光路图,填上光学仪器,并注明凹透镜虚焦点F的位置。【答案】【详解】延长射入黑箱的光线,该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射出黑箱的光线交于一点B,过该点垂直主光轴画出凹透镜;前面反射光线OB与主光轴的交点F为凹透镜的焦点;画出入射光线AO与反射光线OB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即法线,垂直法线画出平面镜,如图所示:4.承德避暑山庄湖景如画,如图甲所示。小玉同学在岸边,通过平静的湖面,既可看到建筑物的倒影,又可看到水中的鲤鱼。图乙中,A点代表建筑物的顶点,B点代表小玉看到的鱼,C点代表小玉的眼睛。请在图乙中画出:(1)A点在水中的像A';(2)小玉看到A'的光路;(3)鱼的大致位置B'并完成看到B'的光路图。试卷第3页,共11页【答案】【详解】(1)作出建筑物的顶点A关于水面的对称点A',即为建筑物的顶点A在水中的像A'。(2)连接A'和小玉的眼睛C的连线,交水面于O,OC为反射光线,连接AO为入射光线,即为小玉看到A'的光路。(3)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看到鱼的虚像在鱼的实际位置的上方;连接BC交水面于O',过点O'作法线,O'C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B'O',即为看到B'的光路图,鱼的大致位置B'在B的正下方,如图所示:5.平静水面上方的小鸟和水中的小鱼,某时刻的实际位置A、B如图所示,C点的人恰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A′、B′重合,请画出小鸟在水中像的位置和人眼看到小鱼的光路图。【答案】【详解】作出小鸟A关于水面的对称点A′,即小鸟的像位置。因为C点人看到小鸟和小鱼的像重合,即A'也是小鱼B的像B′,连接A′C(B′C)与水面交于点O,连接BO即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如图试卷第4页,共11页所示:6.如图是小猫和小聪能够通过平面镜互相看到对方,请在图中用光学作图法画出平面镜,并且画出箭头表示小猫看到小聪的光路。【答案】【详解】小猫能看到小聪,是小聪身上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其反射光线进入猫的眼睛。那么从小聪身上射出的光线为入射光线AO,O为入射点,射向小猫的光线为反射光线OB。而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AOB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ON,过O点作ON的垂线,此垂线所在的位置即为平面镜所在的位置。作图如下:7.鱼在水下A点看岸上的物体蜻蜓,图中B、C两点,有一点是蜻蜓,有一点是鱼在水下看到蜻蜓的像点,请在图中作出其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试卷第5页,共11页【答案】【详解】由于光的折射,岸上看向水中,觉得水底变浅了,而从水中看向岸上觉得岸上的物体变高了,所以B点是鱼在水下看到蜻蜓的像点,C点是蜻蜓所在的位置。那么连接BA与水面交于O点,O点即入射点。OA为折射光线,连接CO即为入射光线。OB是鱼逆着光线看到的像点,此像是虚像,所以OB段不是实际光线,用虚线表示。作图如下8.小明想通过垂直井道把太阳光引到地铁车站的M点,请你帮他解决这一问题。你需要什么器材?请在图中画出光路图。【答案】【详解】通过垂直井道把太阳光引到地铁车站的M点,需要两块平面镜。先平行于井道竖直向下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相等,过反射点作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最后通过反射点垂直法线画出上面的平面镜,再根据反射光线平行射向地铁车站M,则做出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和平行射向地铁车站M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再通过反射点垂直法线画出下面的平面镜。试卷第6页,共11页如图所示:9.一束光照射到半球形玻璃砖上,如图,请你在图中画出光线经两次折射后,射出半球形玻璃砖的光路图。【答案】【详解】连接O与入射点连线,即法线,根据光线从空气斜射玻璃入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画出进入玻璃的折射光线;进入玻璃的折射光线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先作法线,根据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空气中作出射向空气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10.如图所示,点S为光源,点S'为S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光源发出的光线中,有一条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点A,S、A、S'恰好位于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1)试用作图法画出这条光线,并写出作图过程;(2)试求这条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试卷第7页,共11页【答案】(1);(2)45°,45°【详解】(1)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关于镜面对称;如图所示,连接SS',作SS'的垂直平分线P1P2,即为平面镜所在位置;连接AS'交平面镜于点O,即为所求光线的入射点;连接SO,OA为反射光线,SO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在上图的基础上连接AS,如下图:由题可知,S、A、S'恰好位于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SAS'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SS是直角,P1P2是SS'的垂直平分线,所以O为SAS'斜边的中点,则SO为斜边的垂直平分线,所以SO是'ASS的角平分线,所以45ASO,OB为法线,与'SS平行,故可得入射角为45,又因为SO为斜边的垂直平分线,则反射角与入射角互余,所以反射角也为45。11.有一块上下两面MN与EF相平行的玻璃砖,现有入射光线AB斜射到玻璃砖上,经玻璃砖两次折射后,出射光线为CD(图中没有画出),如图所示。(1)画出光线经过玻璃砖的传播路径(注意标出法线);(2)证明:入射光线AB与出射光线CD相平行。试卷第8页,共11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cm
④透镜遮一半,光屏上的像变得不完整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2.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丙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
D.丁图中漫反射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在模拟“老花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近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老花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老花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光屏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蜡烛( )
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4.如图所示,是一副眼镜放到物理书上一定距离时观察到的现象,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5.疫情期间,王老师利用手机直播网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板上的文字通过手机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老师和黑板应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C.为了让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字更大,手机应靠近黑板
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6.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30.0cm
专题06整式中规律探索的三种考法
类型一、单项式规律性问题例.有一列式子,按一定规律排列成22a,54a,108a,1716a,2632a,…,第n个式子
为(n为正整数).
【答案】212nna
【分析】通过观察发现:每项前面的系数是前一项的系数乘以2,每一项的次数是21n.
【详解】解:每项前面的系数是前一项的系数乘以2,
∴第n项的系数是2n,
每一项的次数是21n,
∴第n个式子为212nna.
故答案是:212nna.
【点睛】本题考查找规律,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找出这列式子的规律.
【变式训练1】观察下列单项式:2345,3,5,7,9xxxxx按此规律,可以得到第2020个
单项式是.
【答案】20204039x
【分析】根据已知单项式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由此即可得.
【详解】第1个单项式为01211xx,
第2个单项式为12231221xx,
第3个单项式为23351231xx,
第4个单项式为34471241xx,
第5个单项式为45591251xx,
归纳类推得:第n的单项式为1121nnnx,其中n为正整数,
则第2020个单项式为202012020202012202014039xx,
故答案为:20204039x.
【点睛】本题考查了单项式规律题,观察已知单项式,正确归纳类推出一般规律是解题关键.
【变式训练2】有一组单项式依次为2345,,,,...,24816xxxx根据它们的规律,第个n单项式
为.
【答案】11(1)2nnnx或1()2nnx【分析】根据观察,可发现第n个单项式的分母为2n,分子为11(1)nnx.
【详解】解:通过观察可发现第n个单项式的分母为2n,分子为11(1)nnx,故第n个单项
式为11(1)2nnnx,还可以写成1()2nnx.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典型例题解析
1.用照相机照相时,在拍摄进景和远景时,有什么区别?
答:物距均大于二倍焦距(因为照相机常常要得到缩小的实像),像距均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于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则像距越近,物距越近则像距越小,所以拍摄近景时,物距小,像距较大,成的像也较大,照相机的镜头要往前伸;拍摄远景时,物距大,像距较小,成的像也较小,照相机的镜头要往后缩.
2。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
凸透镜(convex lens)
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中央部分较厚的透镜。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薄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
将平行光线(如阳光)平行于轴(凸透镜两个球面的球心的连线称为此透镜的主光轴)射入凸透镜,光在透镜的两面经过两次折射后,集中在轴上的一点,此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记号为F,英文为:focus),凸透镜在镜的两侧各有一焦点,如为薄透镜时,此两焦点至透镜中心的距离大致相等。凸透镜之焦距是指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通常以f表示。凸透镜球面半径越小,焦距(符号为:f,英文为:focal length)越短。凸透镜可用于放大镜、老花眼及远视的人戴的眼镜、摄影机、电影放映机、显微镜、望远镜的透镜(lens)等。
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该实验就是为了研究证实这个规律。实验中,有下面这个表:
物 距 范围 成像性质 像距范围
u>2f 倒立、缩小、实像、 异侧 f
u=2f 倒立、等大 、实像、异侧 v=2f
f2f
u=f 不成像
u
这就是为了证实那个规律而设计的表格。其实,透镜成像满足透镜成像公式:
1/u+1/v=1/f
专题06 力与运动实验专题(解析版)
考点1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推理法、理想实验法(就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基础上,基于
可靠的事实,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过程进行更深层次的抽象分析及合理的推
理,从而揭示出自然规律)。
(2)实验结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
【典例1】(•南关区校级开学)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每次必须使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
在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平面上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
(2)下表是一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
阻力越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 接触面
毛巾
棉布
木板典例分析+变式训练 考点直击阻力的大小大较大较小
小车移动的距离18.322.626.7
(3)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
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答案】(1)不同;(2)小;远;(3)A。
【分析】(1)实验时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获得
的速度相等;
(2)水平面越光滑,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如果小车不受力,小车将做匀
速直线运动;
(3)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判断好物体在外力
消失瞬间的运动状态是本题的关键。
【解答】解:(1)实验时,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小
车到达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远;
(3)由实验事实可以推知:如果没有阻力,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中当荡秋千运动
到右侧最高点时是瞬间静止的,此时如果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专题06 热量 比热容(重点)
一、单选题
1.下列物理量中,能用来区分物质种类的是( )
A.质量 B.热量 C.温度 D.比热容
【答案】D
【解析】A.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能区分物质种类,故A不符合题意;
B.热量是一个发生在两个物体间的过程量,无法区分物质种类,故B不符合题意;
C.温度描述的是物体的冷热状态,不能区分物质种类,故C不符合题意;
D.比热容指的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可以用来区分物质的种类,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时,下列会影响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因素是( )
A.比热容 B.初温 C.体积 D.升高的温度
【答案】D
【解析】由Q吸=cm∆t知,物体温度升高时,决定吸热多少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而水的比热容是一定的,所以会影响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因素是升高的温度,与初温和体积无关。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甲、乙两物体相互接触后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
A.体积 B.质量 C.比热容 D.温度
【答案】D
【解析】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要有温度差,这样热量才能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后不发生热传递现象,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温度,与它们的体积、质量、比热容等没有关系。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关于比热容,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跟温度有关
B.物质的比热容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C.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种类有关
【答案】D
【解析】物质的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1,则甲、乙两物体吸收热量之比为( )
专题06 运动的图象问题
一、多选题
1.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多选)。
A.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5m/s
B.通过30m的路程,乙车所用的时间比甲车的长
C.前4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比乙车的长
D.坐在甲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运动,人是以甲车为参照物的
【答案】BCD
【详解】
A.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
45m=6.43m/s7ssvt甲甲甲
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乙的速度
30m==2.5m/s12ssvt乙乙乙 因为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30m的路程,甲的速度快,用时短,故B正确;
C.甲速度快,前四秒,甲通过的路程更大,故C正确;
D.以甲车为参照物,树木相对于甲车的位置向后了,所以坐在甲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运动,故D正确。
故选BCD。
2.甲、乙两辆车沿着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3s内,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C.当t=3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是90m D.当t=6s时,甲、乙两车相距60m
【答案】AD
【详解】
A.由图像可知,甲、乙两车运动图像都是一条斜线,表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C.前3s内,甲车运动路程是90ms甲,乙车通过的路程是
90m60m30ms乙
甲车的速度为 90m30m/s3ssvt甲甲
乙车的速度为
30m3s10m/sstv乙乙
故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BC错误;
D.当t=6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为
30m/s6s180msvt甲甲
乙车行驶的路程为
10m/s6s60msvt乙乙
甲、乙两车相距
0180m60m60m60mssss甲乙
试卷第1页,共18页
第06讲
尺规作图(6类题型)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1.掌握尺规作图的
方法;1.掌握尺规作图作角;2.掌握尺规作图作平行线;
3、掌握尺规作图作三角形;
4、掌握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垂线;
知识点01:尺规作图
尺规作图:在几何作图中,我们把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简称尺规作图。
1.基本作图:作等量线段、作等量角、作线段的和差倍、作角的和差倍、
2.作线段的中垂线、作角的平分线、中垂线角平分线在一起作、试卷第2页,共18页
3.作三角形:知三边、知两边夹角、知两角夹边、知一边及该边上的高
作法:有规定名称时需格外注意字母的标注注意务必考虑三角形的各要素(类比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 (2022秋·浙江宁波·八年级慈溪市上林初级中学校考期中)
1.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出的角平分线,在作角平分线过程中,用到的三
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
A.B.C.D.
(2022秋·浙江宁波·八年级校联考期末)
2.如图,已知,以点B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于D,P;
作一条射线,以点F圆心,长为半径作弧l,交于点H;以H为圆心,
长为半径作弧,交弧于点Q;作射线.这样可得,其依据是(
)
A.B.C.D.
题型01 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2023秋·河北张家口·八年级统考期末)
3.如图,通过尺规作图得到的依据是(
)
A.SSSB.SASC.ASAD.AAS
(2023秋·八年级课时练习)AOB
OE
SSSAASSASASA
ABC,ABBC
FEBDEFPD
lFQQFEABC
SSSSASASA
AAS
AOBAOB
试卷第3页,共18页
4.如图,已知,,以D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
M,交于点N,再以点N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E.则 度. (2023春·河南郑州·七年级校考期中)
5.如图,线段,交于点.
(1)尺规作图:以点为顶点,射线为一边,在的上方作,使
.(要求:不写作法,但保留作图痕迹并写出结论)
专题06 质量和密度
1.(2019·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4 g,体积为20 cm3,它的密度是
A.0.8×103kg/m3 B.2.7×103kg/m3 C.0.37×103kg/m3 D.2.7×104kg/m3
【答案】B
【解析】3333542.7g/cm2.710kg/m20cmmgV
2.(2019·江苏扬州)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 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 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量杯质量为40 g
B.40 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 g
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D.该液体密度为2g/ cm3
【答案】B
【解析】由图象可解出图象与纵轴交于20 g处,此时液体体积为0,则可知量杯质量为20g;由图象可知,当液体体积为20 cm3时,总质量为40 g,则液体质量为20 g,密度,则40cm3的该液体质量。
3.(2019·四川乐山)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为270 g的铝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铝块的下表面刚好接触某未知液体的液面。将铝块缓慢浸入液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浸入深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铝块浸没时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g=10 N/kg,33=2.710kg/m铝)。
【答案】1.2 1.2×103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铝块的质量是:m=270 g=0.27 kg,所以,重力是:G=mg=0.27kg×10 N/kg=2.7
N,由图象知道,铝块浸没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F=1.5N,所以,浸没时所受的浮力是:F浮=G–F=2.7 N–1.5 N=1.2 N;由=mV知道,铝块的体积是:330.27kg2.710kg/mmV铝=10–4m3,又因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所以,铝块受到液体的浮力是:F浮=ρ液gV排=
学习资料
班 级: 科 目: (备战2021)中考物理作图题必考10种类型学考练 专题06 杠杆的作图题(含解析) 专题06 杠杆的作图题
抓住考点学
1.与杠杆有关的几个概念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3)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4)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 F1L1=F2L2
3。能确认并画出杠杆的力臂
学习杠杆的关键点是知道杠杆的五要素。五要素包括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组成杠杆的示意图如下。
(1)支点用字母O 表示,是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同一根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的位置可能不同,要能根据具体情况区分支点。
(2)画动力(用字母 F1 表示)或阻力(用字母 F2 表示)时应注意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动力和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其作用点都在杠杆上。有同学认为同一根杠杆上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一定相同,有同学认为一定不同,这都是错误的。正确的认识是:动力和阻力能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一定是相反的。即一个力能使杠杆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另一个力一定是能使杠杆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3)动力臂用字母l1表示,阻力臂用字母l2表示。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借用几何用语,力臂不是点到点的距离,而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4)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即找支点O;画力的作用线(虚
线);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标力臂(大括号).
根据考点考
【例题1】(2019吉林)请在下图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首先通过支点O做力F1的作用线的垂线,然后画上垂足,标上名称L1 .
专题06 乘法公式压轴题的四种考法
类型一、平方差公式与几何图形综合
例1.【探究】如图①,从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中剪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将阴影部分沿虚线剪开,
拼成图②的长方形.
(1)请你分别表示出这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图① 图② ;
(2)比较两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可以得到乘法公式: (用字母a、b表示);
【应用】请应用这个公式完成下列各题:
①已知2m﹣n=3,2m+n=4,则4m
2
﹣n2的值为 ;
②计算:(x﹣3)(x+3)(x
2+9).
【拓展】计算
24832
2121212121+++++L的结果为 .
【答案】探究:(1)22
ab-,()()abab+-
;(2)22
()()ababab+-=-
;应用:①12;②4
81x-;拓展:
64
21-.
【详解】探究:(1)图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差,即22
ab-,
图②的阴影部分为长为
()ab+,宽为()-ab
的矩形,则其面积为()()abab+-
,
故答案为:22
ab-,()()abab+-
;
(2)由图①与图②的面积相等可得到乘法公式:22
()()ababab+-=-
,
故答案为:22
()()ababab+-=-
;
应用:①22
()(422342)1mnmnmn-+=´=-=
,
故答案为:12;
②原式22
(9)(9)xx=-+
,
222
()9x=-
,
4
81x=-;
拓展:原式
24832
212121212211+++=-++L
,
224832
2121212121++=-++L
,
43482
21212121=++-+L
,
8328
212121=-++L
,
3232
2121=-+
,
64
21=-.
故答案是:64
21-.
【变式训练1】如图,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
ab>),将余下的部分拼成一
个梯形,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面积关系,解决下列问题:
(1)如图①所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写成平方差形式).
1 2021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全解全析汇编(第二期)
专题06 质量和密度
一、第一期汇编试题来源:2021年江苏连云港、2021年四川乐山、2021年四川泸州、2021年四川遂宁、2021年云南、2021年浙江湖州、2021年浙江金华、2021年浙江丽水、2021年安徽、2021年浙江嘉兴、2021重庆A卷年、2021年重庆B卷等12套试卷。
二、本期汇编试题来源:2021年浙江温州、2021年浙江宁波、2021年四川内江、2021年四川南昌、2021年四川成都、2021年甘肃武威、2021年江苏扬州、2021年陕西、2021年山东临沂、2021年山东泰安、2021年上海等12套试卷。
三、第二期试题赏析:
1、(2021·四川内江·T6)今年5月我国发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与“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自主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空后,飞船内物资的质量变小
B.刚发射时,火箭和飞船加速飞行,飞船的机械能不变
C.飞船飞向核心舱的过程中,其惯性增大
D.对接后,以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2、(2021·四川成都·T13)关于用天平、量筒和水测量一个枇杷密度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先测枇杷的体积,再测枇杷的质量
B.用调好的天平称量时,枇杷应放在右盘 2 C.所用量筒的分度值越大,测得体积越精确
D.枇杷浸没水中,表面附有气泡,测得密度偏小
3、(2021·四川成都·T5)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科普期刊从北京快递到成都,质量不变 B.积木搭建的“城堡”被撞倒,质量变大
C.冰箱里的一瓶矿泉水结冰,质量变小 D.月饼从地球带到空间站,质量变小
4、(2021·陕西·T16)小明做了鉴别水和盐水的实验(ρ水
5、(2021·山东泰安·T18)测量物体质量前,首先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把游码拨至标尺最左端的零刻度线处,静止时发现指针情形如图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word 1 / 23 《第1-2章》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声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
2.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铁质的管道,这种做法是利用铁管能( )
A.传热 B.传声 C.导电 D.通风
3.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4.海豚有完善的声呐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地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这是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 )
A.次声波 B.超声波 C.电磁波 D.红外线
5.在我国的许多地方,过春节时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认识,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正确( ) word 2 / 23
A.小明: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
B.小华: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
C.小轩: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它会产生噪声、空气污染问题
D.小新: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
6.有一根足够长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
A.一次声音 B.两次声音 C.三次声音 D.四次声音
7.闻其声不见其人时,你往往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谁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8.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专题06 透镜及其成像规律作图(解析版)
类型一 凸透镜、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方法技巧】
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1)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过焦点:
(3)过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折射后将平行主光轴传播。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1)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3)射向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专项训练】
1.在图1中完成凸透镜光路图,在图2中完成凹透镜光路图。
【答案】解:
在图1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
平行于主光轴;在图2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
焦点;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
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凸(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凸(凹)透镜的光学特点
(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1)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
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
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凹透镜光心
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平行光经过凹透镜后,
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如图,𝐹
点既是图示凸透镜的焦点,也是图示凹透镜的虚焦点,请画出图中两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
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图。
【答案】
3.如图所示,在平面镜与凸透镜之间放一物体𝐴𝐵,𝐹为凸透镜的焦点,从𝐵点发出的一条光线
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凸透镜的焦点𝐹,并射向凸透镜,经凸透镜发生折射。请画出:
(1)物体𝐴𝐵在平面镜中的像𝐴′𝐵′。
(2)𝐵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焦点𝐹的光路。
(3)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答案】解:(1)分别作出物体𝐴𝐵端点𝐴、𝐵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𝐴′、𝐵′,用虚线连接𝐴′、𝐵′即
为𝐴𝐵在平面镜中的像;
(2)连接𝐵′𝐹,𝐵′𝐹
与平面镜的交点便是入射点,从而做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3)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所示:
【解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
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𝐴𝐵的像。
(2)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又过凸透镜的焦点𝐹点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补充上入
射光线;
(3)根据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平行射出作出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光路图,同时考查了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综合性强,
知识点结合巧妙,且难度适中,是一道好题。
4.如图所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凸透镜的焦点𝐹射向凸透镜。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平
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解:(1)过平面镜的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
反射角为:90°−30°=60°,则入射角也为60°,根据入射角等于60°在法线右侧作出入射光线;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解析】(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
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
角。
(2)根据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作出折射光线。
(1)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
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2)
熟记反射定律的内容: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并会作图。
5.如题所示,𝐴光线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你画出:①𝐴光线的入射光线:②𝐴光
线通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答案】解:
(1)过反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作出入射光线;
(2)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由此作出折射光线,
如图所示:
【解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出𝐴光线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
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
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
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本题考查根据反射定律作图以及凹透镜对特殊光线作用的作图,注意作图要规范。
6.请完成图中,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再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答案】【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凸透镜三条特殊的光线和光的反射光路。
(1)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
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2)熟记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并会作图。
【解答】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2)过平面镜的入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作出反射光线。
7.如图所示,𝑎𝑏为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𝐹为凹透镜的焦点请画出:
①光线𝑎𝑏的入射光线;②光线𝑎𝑏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③标出入射角的度
数。
【答案】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先作出法线,反射光线𝑎𝑏与平面镜夹角为30°,则反射角等于90°−30°=60°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解析】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画出入射光
线;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作图和凹透镜对光线作图,注意: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
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
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8.请在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符号或面镜符号。
【答案】解:由图可知,两条光线经过第一个虚线框后发散了,故第一个虚线框内为凹透镜;
由图可知,平行光线经过第二个虚线框后都改变了方向,仍为平行光线,故第二个虚线框内为
平面镜,如图所示: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
路径;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平面镜的作用,属于基础知识.
9.
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入符合要求的透镜。【答案】
。
【解析】
【分析】
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通过图中光线的折射情况来确定是什么透镜。
该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光线经透镜之后发生了什么变
化,再确定透镜的类型。
【解答】
第一个图中入射光线是平行的,而折射光线远离主光轴,即透镜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
第二个图中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靠近了主光轴,即透镜有会聚作
用,所以是凸透镜。
10.小欣家收藏了一架老式照相机,如图所示是它内部结构的简图。取景时,来自景物的光线
经过镜头后,再由平面镜𝑂𝑀反射进入人眼。画出取景时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𝑎射入人眼的光路。
【答案】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过焦点,即𝑎光线经凸透镜后过𝐹点,如图所
示;过焦点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被平面镜反射,射入人眼,如图所示;
【解析】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反射光线。
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以及平面镜的应用;解答本题需注意:①光的反射定
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
于入射角;②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此原理;③平面镜是利
用光的反射原理。
类型二 凸透镜、凹透镜成像作图
【方法技巧】
1.来自同一点的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同一像点。
2来自同一点的光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同一像点。
【专项训练】
1.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通过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像。蜡烛上𝐴点发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
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透镜的折射光线。
【答案】解: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物距𝑢=20𝑐𝑚,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像,
此时𝑢=2𝑓=20𝑐𝑚,则凸透镜的焦距𝑓=10𝑐𝑚,凸透镜右侧的焦点在凸透镜右侧“10”处;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将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凸透镜另一侧的焦点,如图所示:【解析】先确定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再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特点、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2.请在图中画出物体𝐴𝐵的像𝐴′𝐵′的大概位置。注:要能正确反映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
【答案】
【解析】
【分析】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
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出反射光线。
【解答】
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
点,将折射光反向延长得到的交点即为𝐴的像𝐴′,由于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所成的像是
虚像,据此画出像𝐴′𝐵′;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蜡烛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实像,请画出入射光线经透镜后的出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