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终端 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20.30 KB
- 文档页数:2
2024-2030年中国卫星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卫星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报告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共研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
分析内容中运用共研自主建立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分析、行业分析和厂商分析,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现状,趋势和规律,是企业布局煤炭综采设备后市场服务行业的重要决策参考依据。
报告目录:第一章卫星产业概述1.1 卫星的分类及应用领域1.1.1 人造卫星的分类1.1.2 卫星产业的几个领域1.1.3 我国卫星研发应用发展史1.2 中国各应用领域卫星研发状况1.2.1 遥感卫星1.2.2 通信卫星1.2.3 气象卫星1.2.4 资源卫星1.2.5 导航卫星1.2.6 海洋卫星1.3 四大卫星发射中心1.3.1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3.2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3.3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1.3.4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1.4 航天卫星产业发展特殊性分析1.4.1 卫星产业的军事应用起源1.4.2 美国在太空卫星领域发展占有主导地位1.4.3 中俄卫星产业快速崛起引美国担忧1.4.4 航天卫星产业快速发展引发太空军备竞赛疑云第二章中国卫星产业发展环境解析2.1 航天产业发展现状2.1.1 航天产业渐成关注热点2.1.2 政策为先导2.1.3 太空经济潜力大2.1.4 五大科技亮点闪耀2.1.5 航天格局多极化2.2 中国航天产业发展2.2.1 我国航天产业步入高速发展期2.2.2 中国航天业提供化服务2.2.3 中国航天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2.2.4 十二五航天产业发展将开启新时代2.2.5 我国政策扶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2.3 中国卫星产业发展环境2.3.1 卫星应用产业前景广阔2.3.2 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2.3.3 卫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3.4 国内外产业需求扩大2.3.5 国内政策助推国际需求增长第三章中国卫星产业发展综合分析3.1 国际卫星产业分析3.1.1 卫星产业发展状况3.1.2 卫星产业强势渡过经济危机3.1.3 固定卫星通信市场发展3.1.4 世界移动卫星市场保持持续增长3.1.5 商业遥感卫星市场继续强势增长3.1.6 卫星制造和发射市场创行业新高3.1.7 亚洲卫星市场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3.2 中国卫星产业发展现状3.2.1 中国卫星应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3.2.2 中国空间信息技术取得重要进展3.2.3 中国卫星应用产业整体格局分析3.2.4 中国卫星应用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3.3 三网融合与卫星产业3.3.1 卫星通信在“三网融合”中的运用3.3.2 三网融合发展现状分析3.3.3 广电利用直播卫星推进三网融合3.3.4 三网融合广电产业发展关键在卫星3.3.5 三网融合推进的难点和切入点3.4 中国卫星产业发展前景分析3.4.1 卫星研发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发展3.4.2 应急通信需求激发市场潜力3.4.3 卫星导航市场潜力巨大3.4.4 卫星广播产业链市场快速增长第四章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分析4.1 卫星导航产业解析4.1.1 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历程4.1.2 卫星导航产业格局4.1.3 中国北斗导航系统概况4.1.4 北斗产业应用加快4.2 三大国外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体制及政策4.2.1 美国GPS系统的管理体制及政策4.2.2 俄罗斯GLONASS系统的管理体制与政策4.2.3 欧洲伽利略系统的管理体制与策略4.2.4 国外导航管理系统的启示与建议4.3 卫星导航产业链发展状况4.3.1 芯片及终端制造业4.3.2 移动通讯行业4.3.3 车载导航市场4.4 导航卫星系统发展措施建议4.4.1 以国家战略指导产业发展4.4.2 独立自主把握产业方向4.4.3 以民用市场带动产业壮大第五章中国各省市卫星产业及部分产业园区发展分析5.1 陕西5.1.1 陕西在中国卫星应用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5.1.2 西安成为陕西省卫星应用的重点区域5.1.3 陕西省重点发展六大卫星产业链5.1.4 陕西西安打造中国卫星产业应用品牌5.1.5 陕西省建立全国首个省级卫星应用产业联盟5.2 其他省市5.2.1 广东省卫星应用产业集群发展分析5.2.2 厦门全力打造卫星应用基地5.2.3 云南规划建设综合卫星定位服务系统5.2.4 成都建设北斗卫星产业集群5.2.5 天津将打造世界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5.3 各省市卫星产业园区建设情况5.3.1 西安航天基地概况5.3.2 西安航天产业基地发展思路及措施5.3.3 济南卫星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5.3.4 湖南省建设全国最大军民结合卫星应用产业园5.3.5 北京亦庄建设卫星导航产业技术创新孵化器平台第六章中国卫星产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6.1 中国卫星6.1.1 公司概况6.1.2 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及经营状况6.1.3 公司投资分布及研发创新6.1.4 未来公司投资意愿解析及预测6.2 北斗星通6.2.1 公司概况6.2.2 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及经营状况6.2.3 公司投资分布及研发创新6.2.4 未来公司投资意愿解析及预测6.3 中国卫通6.3.1 公司概况6.3.2 主营业务发展及经营状况6.3.3 公司投资分布及研发创新6.3.4 未来公司投资意愿解析及预测6.4 合众思壮6.4.1 公司概况6.4.2 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及经营状况6.4.3 公司投资分布及研发创新6.4.4 未来公司投资意愿解析及预测6.5 国腾电子6.5.1 公司概况6.5.2 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及经营状况6.5.3 公司投资分布及研发创新6.5.4 未来公司投资意愿解析及预测第七章中国卫星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相关解析7.1 卫星产业投资机遇解析7.1.1 卫星服务新兴市场投资需求强劲7.1.2 卫星产业十二五规划吸引资本注意力7.1.3 卫星导航面临重大投资机遇7.2 卫星导航产业投资价值分析7.2.1 获政策、资金支持7.2.2 生命周期长、投入产出效益明显7.2.3 上下游产业获利机会明显7.3 招商投资意向解析7.3.1 欧洲卫星发射公司看好亚洲卫星发射市场潜力7.3.2 欧洲通信卫星公司考虑进军亚洲市场7.3.3 亚洲卫星服务市场吸引投资者注意力7.3.4 四川巨资在老挝建卫星通信产业园第八章中国卫星产业政策解读及规划建议8.1 国外航天科技领域政策分析8.1.1 对《美国国家航天政策》分析8.1.2 日本航天政策将更重产业化8.1.3 世界航天发展战略与政策8.1.4 世界航天领域重大发展计划8.2 我国卫星产业规划解析8.2.1 我国卫星制造与应用业政策规划8.2.2 卫星制造及应用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8.2.3 卫星导航纳入新兴产业2017-2022规划8.2.4 陕西省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8.3 卫星产业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引导建议8.3.1 卫星服务产业民用化的空间技术急需提升8.3.2 卫星产业链亟需完善8.3.3 卫星应用应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8.3.4 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应加快出台略••••完整报告请咨询客服。
卫星终端现状
卫星终端是一种利用卫星信号传输数据的终端设备,它属于无线电通信系统,是用户实现卫星通信的接入设备,其作用是把客户端封装的相关信息通过无线媒介传送给卫星,再从卫星把信息发送给目的地终端,实现信息在客户端和目的地终端之间的传输。
目前,卫星终端的应用广泛,被广泛应用于实时语音通信、数据传输、短消息服务等多种领域。
近年来,随着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卫星终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采用了更新的技术,具备了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大的容量,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支持更多的应用。
同时,卫星终端技术也更加成熟,已经开发出更多更先进的设备,使用户得到了更多的便利。
目前,卫星终端的类型多样,主要分为定位终端、移动终端、多媒体终端和物联网终端等。
定位终端是用于定位用户位置的终端,一般采用GPS技术,可以获取用户的经纬度信息,用于定位,可以实现远程监控。
移动终端一般用于通信,主要是指移动电话,可以实现多人间的语音和数据通信。
多媒体终端一般用于传播多媒体信息,如传输图像、视频等,可以实现远程视频会议。
物联网终端用于连接设备上的传感器,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给出合适的指示。
此外,卫星终端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认证服务,有效保护用户的网络安全。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有些厂商推出了新型的卫星终端,使用户可以通过卫星终端来控制和安全地连接多个设备,可以实现认证服务,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卫星终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渐成为现代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有一些技术和设备滞后,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终端在全球通信系统中的地位会变得更加重要,为用户带来更多优势。
北斗卫星导航终端的发展分析高强【摘要】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持续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终端也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其功能、性能、实用性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终端的特点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与预测,对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现代导航》【年(卷),期】2017(008)004【总页数】4页(P239-242)【关键词】卫星导航;北斗;终端【作者】高强【作者单位】海军装备部,西安 7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67导航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一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机构就对三维定位的卫星系统产生兴趣,并于1964年成功开发世界上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子午卫星系统。
在这之后,世界各国相继发展并不断完善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现与GPS、GLONASS和Galileo系统一起被誉为全球四大GNSS。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运行控制部分和用户终端部分组成。
北斗导航终端设备已在多个领域有实际应用,并在近年的汶川、舟曲救灾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国内司南导航、华测导航、和芯星通等多家单位不断研究、开发新的北斗导航终端设备或接收机,并把各种新技术融入其中,使得北斗卫导终端设备能够适应各种应用需求。
本文以北斗卫星导航终端设备为主进行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典型北斗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的实际应用,并对北斗卫星导航终端设备的发展重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北斗卫星导航终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经历了从“总线插槽+板卡”式到“阵列大容量FPGA+DSP”硬件架构,再到模块化、芯片化的演变过程;性能也在不断提升,具备抗干扰、高动态、守时、短报文通信和相对定位等特点,能够为各类用户全天候、全天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卫星通信终端研究报告总结
根据我们的研究报告,以下是关于卫星通信终端的总结:
1. 卫星通信终端是一种用于通过卫星进行通信的设备。
它能够将信息传输到卫星并接收从卫星发回的信息。
2. 卫星通信终端通常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发射端和接收端。
发射端负责将信息发送到卫星,而接收端负责接收从卫星传回的信息。
3. 卫星通信终端常用于军事、航空、船舶、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和应急通信等领域。
它们可以在远程区域或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之外提供通信服务。
4. 卫星通信终端的优点包括广覆盖、高可靠性、快速部署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它们能够在遥远的地区或灾难发生后提供稳定的通信连接。
5. 然而,卫星通信终端也有一些挑战和限制。
其中之一是高成本。
卫星通信终端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可能不适用于所有组织或个人。
6. 另一个挑战是天气对卫星通信终端的影响。
恶劣天气条件(如暴风雨或大雪)可能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导致通信中断或延迟。
7.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终端将变得更加先进
和可靠。
新的技术进步将为用户提供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带宽和更稳定的连接。
总的来说,卫星通信终端在远程通信和应急通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它们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卫星通信终端在未来变得更加普及和可靠。
我国卫星应用领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综合分析了我国卫星通信、遥感和导航定位应用领域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卫星通信领域转发器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我国的卫星通信事业起步于70年代初,从1984年起,随着我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成功发射,我国的卫星通信开始进入实用阶段。
1985年国家为国内通信卫星空间段建设和发展提出的原则是:“租星过渡,C频段起步和适度满足需要”。
1985年,邮电部租用国际通信卫星上18MHz 带宽转发器,陆续建成北京、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和广州5座12m~16m的大型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形成了初期国内干线卫星通信网。
同期租用一个72MHz转发器,向全国传送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CCTV-1),当年建成53 座6m电视单收站,以解决边远、贫困地区收看电视问题,从而开始了卫星电视业务在国内的广泛应用。
到1990年,我国从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租(购)的转发器达到9个等效36MHz的转发器。
在租星过渡的同时,国内卫星制造部门也在抓紧研制“东方红2号”甲和“东方红3号”卫星,并分别于1988年3月和1988年12月成功发射了两颗“东方红2号”甲卫星,共有8个C频段转发器,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进入实用阶段。
1992年底,“东方红2号甲”第三颗卫星发射失利。
除“亚星1号”外,其余租用的卫星转发器1992年均已到期,两颗“东方红2号”甲卫星也分别于1992年9月和1993年6月结束设计寿命,因此,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节目传送面临中断的危险,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经国务院批准,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急从美国GTE公司采购了一颗在轨通信卫星SPACENET-1(后定名中星五号),于1993年7月中旬在我国投入使用,避免了电视传输和通信中断局面的出现。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建设,国内对卫星通信的需求猛增,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在等待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容量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发射的同时,又分别租用了“亚太1号”卫星9个等效36MHz转发器和“亚洲2号”5个转发器,以弥补国内空间段资源的严重不足。
2024年低轨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引言低轨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位于距离地球500公里以下轨道的卫星进行通信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低轨卫星通信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本文将对低轨卫星通信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低轨卫星通信市场概述低轨卫星通信市场是指由航天科技公司和通信运营商等相关公司组成的一个庞大产业链。
这个市场涵盖了卫星设计与制造、卫星发射和部署、地面终端设备、卫星地面站建设等多个方面。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低轨卫星通信具有以下特点:1.低延迟:卫星处于近地轨道,数据传输的延迟较低,适用于实时通信和互联网应用。
2.大容量: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可提供大带宽,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的需求。
3.全球覆盖: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解决了传统通信网络无法覆盖的地区和海洋通信的问题。
4.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灵活可扩展,可以根据需求增加卫星数量,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2024年低轨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市场规模低轨卫星通信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低轨卫星通信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到xx亿美元。
北美地区占据了卫星通信市场的主导地位,其次是欧洲和亚太地区。
市场驱动因素低轨卫星通信市场的发展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驱动:1.互联网需求:随着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加,对高速、稳定的互联网连接需求不断增长。
2.可用性提升:低轨卫星通信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使得卫星通信系统更加可靠和经济。
3.军事需求:军事通信是低轨卫星通信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各国军队对于通信保密性和鲜明性的需求推动了低轨卫星通信的发展。
4.环境监测和灾害管理: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灾害管理,提供实时数据,帮助减少灾害风险和降低损失。
市场挑战低轨卫星通信市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1.技术挑战:低轨卫星通信技术需要克服信号传播延迟、信号干扰等技术难题。
国际卫星通信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2021年6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 卫星固定通信业务 (1)1.2 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2)1.3 卫星广播通信业务 (3)第二章卫星通信的应用 (5)2.1 数据传输业务中的应用 (5)2.2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6)2.3 视频广播业务传输中的应用 (7)2.4 电话等交互式业务传输中的应用 (7)第三章卫星通信产业模式 (9)3.1 国际卫星通信产业模式 (11)3.2 中国卫星通信产业模式 (13)第四章卫星通信未来发展趋势 (15)4.1 卫星通信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 (15)4.2 卫星固定、移动和广播通信业务差异性减小 (15)4.3 卫星通信网与地面网络形成立体通信网 (16)4.4 卫星通信网与地面网络形成四网融合 (16)4.5 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加速发展 (16)4.6 卫星通信成为个人通信重要部分 (16)第五章发展卫星通信产业的重要意义 (18)第一章概述卫星通信是地球站之间或航天器与地球站之间利用通信卫星转发信号的无线电通信,主要包括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直接广播和卫星中继通信四大领域。
前三者是地球站之间利用通信卫星转发器转发信号的无线电通信,后者是航天器与地球站之间利用通信卫星转发器转发信号的无线电通信。
卫星通信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成果,也是航天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
它具有覆盖面大、频带宽、容量大、适用于多种业务、性能稳定可靠、机动灵活、不受地理条件限制、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等优点。
60多年来,它在国际通信、国内通信、国防通信、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等领城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卫星通信不仅有效地补充了其他通信手段的不足,更是在抢险、救灾、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中大有作为。
目前,世界上有实力的国家都在积极培育卫星通信应用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
卫星通信作为空间通信的一种重要形式,目前主要应用于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广播通信三大业务领域。
全方位系统介绍卫星终端之北斗终端————————————————————————————————作者:————————————————————————————————日期:目录一、什么是卫星终端 (4)二、什么是北斗终端 (4)三、北斗终端分类 (5)3.1北斗短报文通讯终端 (5)3.1.1北斗短报文通讯终端优势及应用 (5)3.2北斗导航定位终端 (6)3.2.1北斗导航定位终端工作原理及组成部分 (7)3.2.2北斗导航定位终端现状 (7)四、北斗终端介绍 (8)4.1北斗短报文开发一体机 (8)4.2北斗便携终端 (8)4.3北斗短报文船载一体机 (9)4.4北斗短报文车载一体机 (9)4.5卫星上网设备 (9)4.6北斗手机 (10)全方位系统介绍卫星终端之北斗终端一、什么是卫星终端在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中,用户段需要通过地面段接入移动卫星通信网络中进行移动通信。
代表用户段的通信终端,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手持终端或车载终端等,用户终端作用是通过安装有无线收发天线实现终端用户对通信状态的设置、获取,完成通信。
对于不同频段的移动卫星通信网络,体现之一就是用户终端使用的频率不同,采用不同频段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具有不同的通信功能和设计方法。
二、什么是北斗终端北斗终端,即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及导航的终端设备。
BDS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优于20m,授时精度优于100ns。
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及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一起,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卫星终端现状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卫星终端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空间、普通工业、商业、军事和其他领域。
此外,卫星终端的性能也已经逐渐提高,更加适应不同的条件和环境,带来更多的便利。
卫星终端是指系统与卫星间的关联设备,它使终端用户可以方便地接收和传输信号。
卫星终端一般分为发射机、接收机和数据设备三大类。
发射机是一种设备,它可以将用户信号发射到空中,以通信或操作的目的;接收机是一种设备,它可以从空中接收到相对应的信号;而数据设备则是一种设备,它可以接收和传输信息。
卫星终端的优势
卫星终端在航空、海洋、空间技术和其他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如下独特优势:
1、范围广:卫星终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工作,不受自身地理位置的限制;
2、传输速度快:卫星终端拥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可以快速传输信息;
3、安全性高:卫星终端可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可以有效保护用户的信息不被窃取;
4、便捷:卫星终端可以方便地接收和传输信号,不受地面环境的影响;
5、可靠性高:卫星终端的可靠性高,可以提供更可靠的服务;
6、抗干扰性强:卫星终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可以抵抗外界的干扰。
卫星终端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卫星终端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卫星终端将更加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其中,抗干扰性和安全性是提高卫星终端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年来,卫星终端开发方面的技术已经不断提高,例如积分机制、激励机制、加密技术等。
同时,发射机、接收机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例如低功耗操作、功率放大、射频调制等。
此外,随着新型卫星技术的出现,卫星终端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新型卫星终端设备,可以支持大容量、实时传输、多种形式和多种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小结
卫星终端是指系统与卫星间的关联设备,它可以方便地接收和传输信号,在航空、海洋、空间技术等多个行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范围广、传输速度快、安全性高、便捷、可靠性高、抗干扰性强等独特优势。
随着新型卫星技术的出现,卫星终端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推广,其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