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工业园构建与发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40.94 KB
- 文档页数: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的对策与建议案由:九江拥有鄱阳湖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积,有12个县市区列入了经济区内,在全省入区的38个县市区中几乎占了三分之一。
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九江是其核心区域,是其主战场和主力军。
一个地区要壮大经济实力,最根本的途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工业。
工业是支撑工业是主战场工业是重中之重。
且近三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强工兴城”战略,九江的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九江正在由传统的农业大市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城市。
如何既要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又要又好又快的发展九江经济,使得我们必须走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在发展新型工业经济上有新突破,在扩大总量在提升质量上有新突破,在为九江经济发展目标上有新突破。
因此建议:一、以环保绿色的理念引导新型工业。
保护不等于不发展,而是要求按照经济与生态互动的生态模式,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一是要求严把项目环保关,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中,坚持做到“三高”企业坚决不上(高污染、高消耗、高危产业);二是引导企业清洁生产,将生态、安全、节能、环保等观念抓根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最终使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要扩大宣传,通过开展读书、征文、宣讲等活动,通过平面、报刊、网络等媒体,让生态环保知识深入企业、社区、学校甚至家庭,让绿色环保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二、以产业集群支撑新型工业。
当前我市工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初步形成了石化、钢铁、有色冶金、纺织服装、汽车船舶、电子信息、新能源、非金属新材料、节能电器、绿色食品十大产业集群,但是经济总量小、发展不足不快不平衡仍然存在。
建议一是积极引进主导产业。
结合十大产业集群,着力产业招商,招大引强,多引进上下配套产业,推进产业集聚,构建生态产业链。
二是全市“一盘棋”。
根据各县不同的生态资源特色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鼓励并出台相应政策让各县市区发展既符合县情又生态环保的新型工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发展现状及展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美丽中国”,这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得了国务院的正式批复,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成为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江西省是一个欠发达省份,最大的优势是生态环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设立,旨在促进江西通过整合资源、探索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中部崛起和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与和谐发展。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的重大意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江西崛起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产业生态化作为一种更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产业生态化可以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国家会遇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两难博弈,这一问题不解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而产业生态化是解决这一两难问题的一把钥匙。
对在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排名靠后的江西来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进行产业生态化建设,不仅能使江西有效避免由于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给环境保护带来的压力,而且能够为经济发展质的提升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对江西而言,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既要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又要保证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在这种背景下,产业生态化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二)产业生态化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新思路产业生态化的实质是在保障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可再生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它根据生态经济区相关原理,结合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管理和运营传统产业,以达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目的。
而要达到产业生态化的目标,就要努力开发新能源,创新减排技术,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制度创新和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产业发展分析作者:王明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3年第8期国务院指出,要把鄱阳湖区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重大举措,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级生态经济示范区。
本文就是以此为目的进行研究。
环鄱阳湖经济区雄踞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大经济发达地区的核心位置,是连接沿海与内陆沟通的枢纽,直接面向东亚和亚太经济圈,置身于世界经济的之中,拥有无限展机遇。
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产业发展也是应国务院要求而合理发展的。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产业发展现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
占江西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50%,经济总量占江西60%。
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多种生态功能。
(一)文化产业截至2009年末,江西全省共有文化产业机构11002个,其中文化部门2558个,其他部门或企业8444个,占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3.25%和76.75%。
(二)生态工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工业的发展主要是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的。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开发区(工业园)的建设,诸如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批初具规模的开发区和特色园区的迅速发展,已成为促进江西省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成长的主要推动力。
至2007年底,位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全省重点园区有17(全省重点园区33个),园区主营业务收入1849.2亿元,占全省重点园区主营业务收入68.85%,占全省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的48.6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合理协调两者关系是迈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生态经济是一种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模式,该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主张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其根本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运行生态化。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互动互促的有益探索,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共生发展。
本文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建设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经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对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研究,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及发展与环境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模式之优劣成败,关键看是否适合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实情,是否给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带来福祉。
生态经济是一种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模式,该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主张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其根本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运行生态化。
可以说,生态经济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回归。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从江西实际出发,在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互动互促的有益探索,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共生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理论与实现背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合理协调两者关系是迈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足而增长速度快、环保投资效率低而环保呼声越来越高的现状,有必要重新反思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问题,在认识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路径和模式。
(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理论依据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可分为经济亚系统和生态亚系统,二者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几点思考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几点思考2007年,国家开始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良好和淡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做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学决策。
并提出了把鄱阳湖区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的战略定位。
可以说,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结合我省省情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必然要求,是争取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有利地位的正确选择。
如何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功在江西、利在全国的重大项目做好,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当前,全省相关地市、部门及国内外有关单位正在动员和组织力量,积极进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调研、规划等前期工作。
我们认为,搞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与建设,要协调好三种关系,坚持五项原则,把握四个环节。
一、协调好三种关系1.认真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
首先,我省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而鄱阳湖大部分地区还比较落后,因此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与建设的第一要务。
其次,鄱阳湖是全国11个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鄱阳湖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保护好鄱阳湖生态资源与环境不仅是江西也是全国性战略。
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就是要以保护优化发展,在发展中搞好保护,以发展促进保护。
具体地就是以治理保开发,以开发促治理,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中率先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路子。
2.认真协调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一个有机经济体,强调的是内在联系,既有竞争,但更多的是分工、互补与合作。
从现实看,区域内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各自的地区利益与诉求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市场壁垒、要素流动障碍、利益分配冲突、产业同构严重、过渡竞争等不利于经济一体化的现象和问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工业园构建与发展研究
麻智辉
【期刊名称】《鄱阳湖学刊》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发展生态工业园是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互动互促的有益探索.通过重构绿色导向机制,建立生态工业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完善的市场调控体系,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加大对生态园区的政策扶持等措施,促进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将有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页数】6页(P23-28)
【作者】麻智辉
【作者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江西南昌,3300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5;F062.2
【相关文献】
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J], 余志科;雷萌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园区经济形势分析 [J], 彭勇平
3.生态保护与农村安全用水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J], 王自强
4.生态保护与农村安全用水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J], 王
自强
5.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发展的实践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启示 [J], 卢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